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章 行政公务员)

合集下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指导(21-27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指导(21-27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指导(21—27章)第五编行政诉讼第二十一章行政诉讼概述重点掌握内容一、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和要求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我国的行政诉讼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案件由普通法院受理和审理。

2、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只限于就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的争议。

3、行政复议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阶段或必经程序。

4、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方式为开庭审理。

二、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百针对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内的行政争议,并且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4、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

5、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求救末作出复议决定。

三、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及作用(一)行政诉讼法的概念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和诉讼人以及诉讼参与人在行政案件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行政诉讼法的特征1、行政诉讼法是我国体系中的重要部门。

2、行政诉讼法是一部程序法。

(三)行政诉讼的作用1、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行政案件。

2、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四、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是指由所规定的用以指导行政诉讼活动或者行政诉讼主要阶段的活动的准则。

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其他诉讼共有的原则,另一部分是诉讼不同其他诉讼特有原则。

(一)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09第五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09第五章

1.设定行政处罚
“设定”是指创设,即原创的意思。 设定”是指创设,即原创的意思。 设定 法律可以创设各种类型的行政处罚, 法律可以创设各种类型的行政处罚,并对限 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享有专属立法权。 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享有专属立法权。行 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 处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 处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行政规 章只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 处罚。 处罚。 除法律、 除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延展阅读: 延展阅读:一事不再罚原则在行政 处罚上的适用? 处罚上的适用? • 一行为不二罚原则又称为“禁止双重处罚原 一行为不二罚原则又称为“ 也经常表述为一事不再罚原则, 则”,也经常表述为一事不再罚原则,是刑 法上的“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继受。 法上的“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继受。 • 理论上包括两情形:一行为已受到处罚后, 理论上包括两情形:一行为已受到处罚后, 对同一行为再行处罚; 对同一行为再行处罚;二是一行为同时受到 多数处罚。 多数处罚。 • 如何识别违法行为的个数及处罚。A单一行为 如何识别违法行为的个数及处罚。 单一行为 的处罚-连续违法行为和继续违法行为 连续违法行为和继续违法行为。 多 的处罚 连续违法行为和继续违法行为。B多 数行为及处罚-符合数个违法构成要件 符合数个违法构成要件, 数行为及处罚 符合数个违法构成要件,应受 到多数行政处罚。 到多数行政处罚。
第四节 治安管理处罚
• 《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8月28日通过,2006年3 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 28日通过,2006年 日通过 日起施行。内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月1日起施行。内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治安处罚的种类和适用;处罚程序;执法监督。 治安处罚的种类和适用;处罚程序;执法监督。 • 要点1:1.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主体有自然人和单 要点1 1.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主体有自然人和单 位两种;2.多个违法行为,应当分别作出处罚决定, ;2.多个违法行为 位两种;2.多个违法行为,应当分别作出处罚决定, 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 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 20日 3.共同违法行为 分别处罚。 共同违法行为, 20日。3.共同违法行为,分别处罚。 • 要点2:减轻、不予、从重和不执行处罚。 要点2 减轻、不予、从重和不执行处罚。 • 要点3:调解与处罚:原则上不实行以当事人之间 要点3 调解与处罚: 达成协议为中心内容的行政调解。经公安机关调解, 达成协议为中心内容的行政调解。经公安机关调解, 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2024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

(2024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

2024/3/26
行政复议的范围
行政复议的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 等具体行政行为。
16
行政诉讼概述
行政诉讼的概念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 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 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 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判 决的活动。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主要包括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 务以及监督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6
2024/3/26
02
CATALOGUE
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
7
行政主体概述
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代表国家独立进行行政管理并独立参加行政诉讼 的组织。其特征包括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能独立承担 因实施行政行为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等。
20
行政补偿概述
行政补偿的概念
行政补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 合法行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 组织合法权益的损失,依法给予 补偿的制度。
行政补偿的构成要

包括合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 关系和法律规定四个要件。
行政补偿的范围
包括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移民 安置、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涉 及财产权、经营权、知识产权等 多种权益。
行政主体的类型
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受委托的组织等。
2024/3/26
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
行政主体的职权是指其依法享有的行政权力,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 、行政处罚权等。其职责则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如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章行政行为概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章行政行为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堂讨论案例1:
【案情简介】



1. 某市发布《节约用水规定》规定,在规定发布年度用水大户(用水 量超过千万吨者)必须减少10%的用水量。而该年度用水超过千万吨的 只有两家企业。 2.某市发出通告,要求迎泽街两旁100米以内所有住户在半年内搬迁。 3. 某区司法局发布《律师管理办法》规定,70岁以上的律师不予注册 。 4. 交通局发布通知,本月27日,对该地区所有出租车进行年度审核。 5. 某县规定,本县内所有医疗机构不能购买辉瑞制药公司出产的药品 。
能否反复适用 反复适用 影响相对人权 不直接影响相对人的 权利义务 利义务的方式
行为程序 接近于立法程序
不能反复适用 直接影响相对人 的权利义务
强调调查程序以 及听证程序
高等教育出版社
1.行政行为的不 同表现形式以及 效力
区分具体行政行 为和抽象行政行 为的意义:
2.受到监督和审 查的范围与程度 不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行政行为的无效、撇销与废止
条 件
无 效 撤 销 废 止 行为明显重大违法,如要求 相对人去犯罪、行为毫无法 律依据、毫无事实根据等 一般违法或明显不当 原有法律依据已改变;客观 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行为目 的已实现,无须继续存在
效 力
自始不发生任 何效力
后 果
可随时主张无效; 随时宣告无效;可 获国家赔偿 需依法定程序撤销; 撤销后可获国家赔 偿 因信赖保护可获国 家补偿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行政行为的定义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所实施的对外具 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1.主体要素 2.职权要素 3.法律要素 4.外部要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章

① 涉及国家安全; ② 公共安全;
③ 经济宏观调控; ④ 生态环境保护;
⑤ 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
⑥ 其他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2.特别许可
特别许可是指除符合普通许可的条件外,对申请人还规定有特别限制的许可。特别许可的申请条件比普通许可更
为严格,适用范围更窄,它适用于:
① 国有土地、山林、水域、海滩的使用权出让;
② 无线电频率的配置;
③ 直接关系公共利益。
3.认 可:指行政主体对申请人是否具备特定技能的认定,如律师资格认可、医师资格认可、会计资格认可、建筑
企业资质认可等。
4.核 准: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产品和设备是否达到特殊技术标准的判断和确定,一般通过检验、检测或检
中央行政立法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适用情景:① 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② 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③ 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 为有立功表现的;④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行政程序
警告、罚款、没 收违法所得、没 收非法财物、暂 扣或者吊销许可 证或执照、责令 停产停业、行政 拘留
刑事诉 讼程序
管制、拘役、有 期徒刑、无期徒 刑和死刑五种主 刑及各种附加刑
四、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处罚法定原则
处罚法定原则是依法行政原则在行政处罚中的具体体现,它包含四层意思: 1.处罚依据法定 2.实施处罚的主体法定 3.实施处罚的职权法定 4.处罚程序法定
(三)国务院决定的行政许可设定权
国务院决定属于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必要的时候,国务院可以采取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后, 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报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至27章练习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至27章练习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27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1.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1.3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1.4行政关系是指(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1.5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律规范)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1.6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和(行政法律关系内容)1.7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其进行规范和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8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1.9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1.10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1.11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1.12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 客体变更,内容变更)1.13关于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D)。

选择一项或多项:a. 行政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b. 行政关系属于法律关系c. 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调整转为行政法律关系d. 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1.14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1.15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体现在(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1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行政合法性原则)。

2.2以下说法不属于行政程序合法内容的是(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情合理)2.3关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合理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是否适当问题)2.4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自由裁量权)产生2.5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D)。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章

• 行政法规
1.主体、权限、名称、法源地位——略 1.主体、权限、名称、法源地位——略 2.制定程序 2.制定程序 (1)立项 立项申请(国务院有关部门)→ 立项申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 计划(国务院法制机构)→ 计划(国务院法制机构)→审批(国务院) (2)起草 由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确定的国务院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 或国务院法制机构起草或组织起草→ 或国务院法制机构起草或组织起草→形成行政法规送审稿 (3)审查 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负责审查,通过修改形成行政法规草案 (4)决定 原则上应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对调整范围单一、 各方面意见一致或者依据法律制定的配套行政法规草案, 可以采取传批的方式,直接提请国务院审批
第三编 行政行为法
第五章 行政行为法概述 第六章 行政处理的一般原理 第七章 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与行政强制
第五章 行政行为法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行政行为概述 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合同 行政事实行为
第一节 行政行为概述
• 行政行为理论的历史
行政行为理论是德、法等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学 上特有的理论。以行政行为概念外延的变化为标志, 其经历了以下两个发展阶段: 1.行政行为单一化时期 1.行政行为单一化时期 (1)行政行为限于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的、单方 的、法律行为。 (2)在行政职能单一且限于法律的执行的背景下, 此种理论能实现对行政权进行法律控制的目的,并 且在行政诉讼上也能保证权利救济的完整性和有效 性
• 一般的抽象行政行为
1.法律依据 1.法律依据 (1)《宪法》第89条(一):(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 宪法》 89条(一):(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 律,规定行政措施, 律,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2)《宪法》第107条第1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依 宪法》 107条第1 照法律规定的权限,… 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发布决定和命令 (3)《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组织法》第59条(一): 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组织法》 59条(一):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 …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 命令 (4)《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组织法》第61条(一): 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组织法》 61条(一): (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发布决定和命令 (5)《行政诉讼法》第12条:法院不受理对下列事项提 行政诉讼法》 12条:法院不受理对下列事项提 起的诉讼: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 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六版课件第五章行政程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六版课件第五章行政程序

听证程序是行政程序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公正、公开、 民主的方式达到行政目的重要程序。
但是,听证程序繁琐、复杂,如果所有的行政行为都 适用听证程序,势必影响行政效率。而且,从各国行 政实践中也可以看出,听证程序的实际适用范围也是
十分有限的。
(二)听证的基本内容
1.听证主持人 听证程序应由行政机关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专门人员或者部门
利和义务直接相关的行政行为,要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 让相对人了解。 (二)行政公开的内容 1.行政立法公开 2.行政决策公开 3.行政程序公开 4.行政信息公开 5.行行政公开是行政机关的义务。原则上,行政机关应该将 其掌握的文件资料向公众公开,但有时行政公开可能涉 及国家安全、影响行政效率,以及暴露个人隐私或商业 秘密。
民主参与机制主要是通过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参与, 预防行政权的不当行使,从而达到保障公民权益的目的。
行政救济则是对非法行政行为进行事后补救的民主监督 制度。
从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的情况来看,对行政行为进行司 法审查制度的加强和完善,是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法制 中民主监督机制的关键。
二、行政法治原则
(二)行政程序基本制度的意义
行政权力运行需要基本的程序制度来规范。行政程序 基本原则也需要基本的程序制度来实现。
行政程序基本制度对其基本原则具有阐释作用。
行政程序在目标模式、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三者之间, 具有明显的递进层次性。它具体表现为向目标模式— 基本原则—具体制度—具体程序规则的过渡。
二、信息公开制度
(一)信息公开的概念
信息公开又称情报公开、资讯公开,是指凡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 义务的行政信息资料,除法律规定应予保密外,有关机构均应依 法向社会公开,任何公民或组织均可依法查阅或复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5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5章

第三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六、时效制度 这是指行政行为的全过程或其各个阶段受到 法定时间限制的程序制度。所谓时效是指能 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时间期 限。
第三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七、说明理由制度 说明理由是指行政主体作出涉及相对 人权益的决定、裁决,特别是作出对 相对人权益有不利影响的决定、裁决, 必须在决定书、裁决书中说明事实依 据、法律、法规根据和政策根据以及 理由。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
三、行政程序与立法程序、司法程序的区别


1.行政程序与立法程序的区别 2.行政司法程序与司法

行政程序概述
(1)回避程序 (2)议决程序 (3)辩论程序 (4)调查程序

1.公正原则 2.公开原则 3.听证原则 4.效率原则 5.法定原则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分类
• 一、事先程序与事后程 序 • 二、内部程序和外部程 序 • 三、抽象行政程序和具 体行政程序
• 四、行政立法程序、行 政执法程序和行政司法 程序 • 五、强制性程序和任意 性程序
第三节
一、听证制度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1.听证制度的概念 行政主体在对相对人作出不利的行政决定之 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质证, 这种听取当事人意见的程序,就是听证程序。 2.听证制度基本内容 (1)通知
第四节
地位与作用
(1)行政程序 法在整个程序法 律体系中的地位;
行政程序法
(1)提高行政效率 的作用 (2)保护相对人合法 权益的作用
一、行政程序法的
行政 程序 法的 作用
行政 程序 法的 地位
(3)监督行政机关行政 行为的作用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4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4版)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行政有公行政与私行政之分;公行政又有国家行政与非国家行政之分;而国家行政又有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 之分。
行政虽然主要指国家行政,但也包括非国家行政。非国家行政主要指私行政,即私人企业、组织、团体的执 行、管理活动。国家行政属于公行政,但公行政并不等于国家行政。公行政除了国家行政以外,还包括其他非国 家的公共组织的行政,如工会、妇联、青联等社会团体,律师协会、医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组织,村 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行政。
第三十一章涉外行政 诉讼
第三十二章行政附带 民事诉讼
第二十三章行政诉讼概述
第一节行政诉讼与行政诉讼法 第二节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第三节行政诉讼基本原则 第四节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第二十四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第一节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概述 第二节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可诉性行政行为和不作为的特征 第四节几类不可诉行为 第五节几类特殊行为的可诉性鉴别
第二十九章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第一节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概述 第二节行政审判法律适用的规范 第三节审判规范之间的冲突及处理
第三十章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
第一节行政诉讼判决概述 第二节行政判决的适用条件 第三节行政诉讼的裁定 第四节行政诉讼的决定
第三十一章涉外行政诉讼
第一节涉外行政诉讼概述 第二节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 第三节涉外行政诉讼的法律渊源 第四节涉外行政诉讼法律规范的适用 第五节涉外行政诉讼的期间、期日和送达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依申请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而作出的行政行为,其程序主要表现为受理、审核、 批准(或者拒绝)三个阶段。
建议法学专业的不要看跟马工程一样被和谐过不过是考研学硕教材难顶。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是个人与国家的对峙,是对国家公权力的怀疑和扬弃,这种制度设计不但具有维护权利、 监督行政权力的内在价值,而且还具有突破其自身价值的功能。

5-第五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马工程

5-第五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马工程
权力性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三羁束行政行为与裁量行政行为四依职权行政行为与应请求行政行为五授益行政行为与负担行政行为六附款行政行为与无附款行政行为七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二行政行为的分类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一行政行为主体合法一行为主体是行政主体二行政行为的实施者以行政主体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三合议制机关的行为有法定人数出席经合法程序作出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行政行为权限合法一行为在行政主体的行政权范围内二行为不侵越其他行政部门的权限三行为不侵越上级行政部门的权限高等教育出版社三行政行为内容合法一行政行为有事实根据证据确凿二行政行为正确适用依据三行政行为合乎立法目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四行政行为程序合法一行为符合法定方式二行为符合法定步骤顺序三行为符合法定时限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节行政行为的效力一行政行为效力的内容一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二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三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四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行政行为的生效行政行为的生效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法律行为在完成其法定程序具备相应法定要件后正式对外发生法律效力
高等教育出版社
(4)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行政主体通 过相应行为从行政相对人处所获取的一切 (如罚没款物等)均应返还相对人;所加予 相对人的一切义务均应取消;对相对人所造 成的一切实际损失,均应赔偿;至于行政相 对人通过无效行政行为从行政主体处获得的 利益、好处是否均应收回,则应视相对人对 行政主体作出无效行为是否具有过错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章导语
本章教学重点: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行政行为效力的内容、行政行为的生效、行政行为的失 效。
本章教学难点:具体运用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分析行政 行为的效力与合法性。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7版配套题库和答案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7版配套题库和答案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7版配套题库和答案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内容简介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7版,姜明安主编)是国内外各大院校广泛采用的法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我国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该教材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辅导用书。

本书是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7版)教材的配套题库。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收录了北大、人大、南开、武大、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中财、华中农大、东北财大、电子科大、汕头大学、江西师大、首都师大等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进行分类,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通过本部分的练习,可以帮助考生掌握命题规律和出题特点。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

严格按照该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为38章,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并进行详细解答。

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供强化练习。

•试看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编绪论•第一章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行政法的法源•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编行政法主体•第四章行政法主体概述•第五章行政机关•第六章其他行政主体•第七章公务员•第八章行政相对人•第九章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第三编行政行为•第十章行政行为概述•第十一章行政立法•第十二章行政规范性文件•第十三章具体行政行为•第十四章行政处理(一)——依申请行政行为•第十五章行政处理(二)——依职权行政行为•第十六章行政主体实施的其他行为•第十七章行政程序•第四编行政复议•第十八章行政救济概述•第十九章行政复议概述•第二十章行政复议范围•第二十一章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第二十二章行政复议的程序•第五编行政诉讼•第二十三章行政诉讼概述•第二十四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第二十五章行政诉讼的管辖•第二十六章行政诉讼参加人•第二十七章行政诉讼证据•第二十八章行政诉讼程序•第二十九章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第三十章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第三十一章涉外行政诉讼•第三十二章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第六编行政赔偿•第三十三章行政赔偿与国家赔偿•第三十四章行政赔偿范围•第三十五章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第三十六章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第三十七章行政赔偿程序•第三十八章行政补偿。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3.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4.行政关系是指(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律规范)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6.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和(行政法律关系内容)。

7.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其进行规范和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

a. 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b. 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c. 行政相对方是不可少的d. 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9.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

a. 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b. 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c. 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d. 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10.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b.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c. 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d. 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11.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

a. 行政法律规范b. 行政关系c. 行政法律事实d. 行政行为12.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

a.客体变更b.主体变更c.内容变更d.形式变更13.关于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调整转为行政法律关系b. 行政关系属于法律关系c. 行政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d. 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14.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行政法旨在规定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行政行为的制度、行政行为的效力和法律保护等基本内容,是规定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的法律规范,监督和保障行政权力合法行使的基础性法律制度。

在现代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行政法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法律之一。

行政法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行政程序执行职务、管理行为以及处理公共事务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了行政机关和公民之间的关系,通俗点说,就是规定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进行行政管理的关系。

行政法对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行政行为的制度、行政行为的效力和法律保护进行规定,保障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使行政机关能够有规可循地进行行政管理。

行政法包括国家行政法、地方行政法和行业行政法。

国家行政法是指全国范围内的行政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地方行政法是指地方政府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行业行政法是指针对特定行业和领域制定的行政法规,如环保法、对外经济贸易法、土地管理法等。

行政诉讼法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行为不妥或者不当时,通过司法机关向行政机关提出诉讼,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并实现公正审判的法律制度。

任何一种行政行为都可能会影响到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行政机关本身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错误和偏差。

因此,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公民、法人、其他组织通过司法途径,向行政机关提出诉讼,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法对诉讼的程序、证据、赔偿等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并对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了监督和管理。

行政诉讼法是司法机关依法审理行政案件所依据的重要法律,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保障其合法权益、实现公正审判、监督和规范行政机关行为、促进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在创造公平公正、有序稳定的社会管理和法制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紧急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认可而协助执行公务的人员;
2)在法律、法规及规章授权的组织中不属于国家行政编制,也 不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执行公务的人员; 3)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中行使行政职权的人员。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第一节
机关或社会组织的民事行为。
3)组织的公务行为:内部公务行为和外部公务行为。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的多重身份与行为
第三节
二 行政公务人员的性质与区分标准 区分标准 1)时间要素 2)职责要素 3)名义要素 4)公益要素 5)公务标志要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第二节
一 行政职务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1、行政职务关系 指公务员基于一定的行政职务在任职期间与国家行政机关 之间所形成的权力与义务关系。特征如下:
1)行政职务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法律规定的行政指定代理
关系; 2)行政职务关系属于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内容81页 3)行政职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法律关系。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第二节
二 行政职务关系的类型 特别劳动法律关系 公务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公务员的福利:住房、交通、带薪休假、培训、进修等 公务员的保险:生育、失业、医疗等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6、开除;7、判处刑罚;8、丧失国籍; 9、死亡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的多重身份与行为
第三节
一 行政公务人员的多重身份 1、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 1)普通公民 2)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 3)行政主体的代表 2、其他行政公务员身份 1)公民 2)所属组织的内部成员
国家权力机关; 检察机关; 民主党派机关。 行政机关; 审判机关; 执政党机关; 人民政协;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第一节
二 行政公务人员的范围 2、国家行政公务员 指依法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任职,行驶国家政 权,执行国家行政公务的工作人员。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第二节
二 行政职务关系的类型 人事管理关系 公务员对外执行公务代表的 是行政机关,所以为了确保 特别劳动法律关系 区别于一般的劳动关系, 其产生、变更、消灭等都
有效地行使职权,忠实履行
职责,行政机关对其进行组 织上的管理。
3、聘任:就是合同制 4、考任:对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通过国考或省考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第二节
三 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 (二)变更 1、转任;2、升职;3、降职;4、撤职 (三)消灭 1、撤职;2、撤退; 3、离退休; 4、罢免;5、调离;
解决的问题……
3
4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第一节
一 行政公务人员的概念
1、行政公务人员的定义:
指依法享有行政职权或受行政主体委托,能以行政主体的
名义执行行政公务,其行政行为后果归属于行政主体的个人。 1)公务人员是个人,而非组织; 2、理解 2 )代表行政主体,以行政主体的名义进行行政
管理与服务活动。
3 )公务员执行行政公务的法律效果由其代表的 行政主体承担。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第一节
二 行政公务人员的范围
1、国家公务员 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 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具体在以下单位任职: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第一节
三 行政公务人员的全力和义务 1、行政公务员的权力 指国家法律对行政公务人员可以享有某种利益或可以作出 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具体包括:
身份保障;
批评建议权;
执行职务权;
申诉、控告权;
工资福利权; 参加培训权
辞职权。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国家行政公务员特征:
——国家行政公务员任职于国家行政机关,属于其编内人员; ——在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需要经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任用。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第一节
二 行政公务人员的范围 3、其他行政公务员 除了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之外,其他执行行政公务的人员。 行政机关非固定性借用的执行公务的人员;如: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第二节
三 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 (一)产生 1、选任:国家权力机关通过选举,确定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 适用于需要根据民意产生的人员的任用。如人大选举主席。 2、委任: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在任免权限范围内,直接确
定公务人员的任用人选,实质:上级领导直接决定任用人选。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本科教松年主编) 主讲教师:王旭
2016年9月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主要内容
1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行政职务关系 行政公务人员的多重身份与行为 了解公务员法
2 在这章节我们将要
6)命令要素
3)公务员身份
4)作为行政主体的代表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的多重身份与行为
第三节
二 行政公务人员的性质与区分标准 性质表现 1)个人行为:以普通国内公民身份实施的行为。 2)组织的非公务行为:行政公务人员以所属的行政机关或
社会组织的名义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实施的行为,属于行政
二 行政公务人员的范围 4、国家公务员与其他行政公务员的区别 所在的组织 不同 国家公务员 行政机关系 确定身份的法律依据不 同 宪法、组织法和公务员 任职与行政机 身份范围不同
统中
其他行政公 法律法规授 务员 权的组织

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授权 或行政机关的依法委托

委托从事工作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区别于普通的劳动法律关
系。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第二节
二 行政职务关系的类型 人事管理关系 ——内容: 1)任用关系;(包括考试招录、职务升降、辞职、退休等)
2)奖惩关系:物资和精神奖励;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
撤职和开除 3)其他人事管理关系:考核;培训;交流、回避、申诉控告。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五章: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概述
第一节
三 行政公务人员的全力和义务 2、行政公务员的义务 指国家法律对行政公务人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 一定行为的约束和限制。具体包括:
遵守法律的义务;
接受监督的义务; 服从命令; 廉洁奉公等
依法执行职务的义务
保守秘密 忠于职守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