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系统可靠性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第一章:引言城市供水系统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供水系统的定义、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内涵以及相关指标的评估方法入手,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详细分析。

第二章:城市供水系统的定义与组成城市供水系统是由水源、水处理厂、配水管道、水质监测设施等组成的一系列设施与设备,是向城市居民提供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重要系统。

水源可以来自于地表水、地下水或其他补给渠道,水处理厂通过水净化设备对水源进行处理,消除水中的杂质与污染物。

配水管道将经过处理的水送到每个用户家中,而水质监测设施则负责监测水质,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水质问题。

第三章: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分析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指的是供水系统在面临各种内外部威胁时的应对能力,包括水源的保护、水处理的安全性、供水管道的安全性等方面。

本章将从不同角度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包括水源保护的必要性与措施、水处理厂的安全防范、供水管道的安全管理等内容。

第四章:城市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城市供水系统的可靠性主要指的是供水系统长期运行中的故障发生率与恢复能力,也就是系统故障的概率和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时间。

本章将从供水管道的可靠性设计、供水设备的维护保养、供水系统的备份设计等方面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可靠性。

第五章: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指标评估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估是提高供水系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章将介绍常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指标,包括系统威胁评估指标、供水系统中断时间评估指标、供水系统故障频率评估指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城市供水系统目前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状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六章:城市供水系统管理的改进与应对策略针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本章将提出相关的改进与应对策略。

第四章_系统可靠性分析

第四章_系统可靠性分析

一些机械零部件的基本失效率
应用失效率
失效率修正公式
K r G
G-基本失效率 K r-失效率修正系数
失效率修正系数
系统可靠性框图
• 为预计或估算系统的可靠性所建立的可靠性方框 图和数学模型。 • 组成
– 方框:单元功能 – 连线:单元与系统之间的功能关系 – 节点(节点可以在需要时才加以标注) • 输入节点:系统功能流程的起点 • 输出节点:系统功能流程的终点 • 中间节点
并联系统可靠性框图当系统各单元的寿命分布为指数分布时对于最常用的两单元并联系统有即使单元故障率都是常数但并联系统的故障率不再是常数而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趋向于当系统各单元的寿命分布为指数分布时对于n个相同单元的并联系统有与无贮备的单个单元相比并联可明显提高系统可靠性特别是n2时当并联过多时可靠性增加减慢并联单元数与系统可靠度的关系1008060402并联系统的失效概率低于各单元的失效概率并联系统的平均寿命高于各单元的平均寿命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大于单元可靠度的最大值并联系统的各单元服从指数分布该系统不再服从指数分布随着单元数的增加系统的可靠度增大系统的平均寿命也随之增加但随着数目的增加新增加单元对系统可靠性及寿命提高的贡献变得越来越小
– 相对概念 » 可以是按产品层次划分:零部件、组件、设备、分系 统、系统中任何相对的两层 – “系统”包含“单元”,其层次高于“单元”
• 产品可以指任何层次。
系统分类
• 不可修复系统
– 系统或组成单元一旦发生故障,不再修复,处 于报废状态的系统。
• 技术:不能修复
• 经济:不值得修复 • 一次性:没必要修复
3e 2 t 2e 3t 1 1 2 3 5 6
表决系统特例
• 若表决器的可靠度为1:

第四章_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_可靠性设计

4.2
可靠性
第4章 可靠性设计
1、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产品 的可靠性和它所处的条件关系极为密切,同一产品在不同 条件下工作表现出不同的可靠性水平。(例如:汽车不同路 行驶) “规定的时间”这个时间是广义的,除时间外,还可以 是里程、次数等。产品的可靠性和时间的关系呈递减函数 关系。 “规定的功能”指的是产品规格书中给出的正常工作的 性能指标。
第4章 可靠性设计
4.1为什么研究可靠性 一、可靠性的提出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对产品提出了质量
可靠要求。因此,逐渐在很多场合下,提出了耐久性、寿 命、稳定性、安全性、维修性等概念来进一步描述产品的 质量问题。 很显然,对于技术性能合格的产品来说,还有一个保持产 品技术性能而不至于失效的问题,这就是产品的可靠性问 题。可见,可靠性也是评价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靠性问题的严重性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映出来的,从 而引起有关国家的军事工业生产和科研部门的重视,并作 为重大科研问题研究。
第4章 可靠性设计
根据联结方程(机械零件的可靠度方程):
Z
F S F2 S2

250 210 162 202
1.56
2、查表可得该零件的失效概率Q:Q=0.06=6%,R=1-Q= 94%,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零件强度大于其受到的应力,但是, 在实际情况下,仍然有6%的失效概率。这也是传统单值设计 方法不足之处。
第4章 可靠性设计
传统的安全系数设计法的局限性:
若应力和强度分布的标准差σS和σF保持不变,而以相同的
比例K改变两个分布的平均值μS和μF ,当K>1时, μS和μF 右移,此时安全系数n= μS/μF虽然没变,但是可靠性却提高

第四章 可靠性的预计与分配

第四章 可靠性的预计与分配
三、相对失效率法
使系统中各单元的容许实效率正比于该单元的预计失效率值,并根据这个原则来分配系统中各单元的可靠度。
可靠性设计
假设: 1、各单元串联,系统工作时间为t;
2、第i个单元的预计失效率为 ˆ i
n
3、系统的预计失效率为
ˆ

s
i
i
步骤:
系统的容许失效率为 s 1、确定各单元的预计失效率
ˆ
n
Fs Fi i1
……(1)
如已知各并联单元的预计失效概率 F ˆ i ,则可取 n-1个相对关系式,即:
F2 Fˆ 2
F1 Fˆ1
F3 Fˆ 3
F1 Fˆ1
……
Fn Fˆ n
F1 Fˆ1
以上各方程与(1)联立求解可得各单
元的容许失效概率。由 单元的容许可靠度。
Ri 1Fi 求得各
例4-3:
可靠性设计
n
R s
1(1Ri
)
i1
1
R 1 ( 1 R )n i 1 ,2 ,...,n
i
s
混联系统可靠度的分配
二、再分配法
可靠性设计
已知各单元的可靠度预计值: Rˆ1,Rˆ2,...,Rˆn
则系统可靠度的预计值为:
n
Rˆ s Rˆi i1
步骤: 1、判断系统的可靠度预计值是否小于系统所
要求的可靠度指标Rs;
3.元件计数法
元器件计数预计法是根据系统内包含的元器件数量及 其可靠性水平来预计系统可靠度或MTBF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在方案阶段用以初步、快速估计设备可 靠性水平的方法之一。
可靠性设计
设:系统所用单元、器件的种类数为N,第i种元、器 件数量为ni,则系统的失效率为:

第四章 可靠性设计方法

第四章 可靠性设计方法
15
4.1.4 机械可靠性设计方法
4.1.5 软件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是:软件按规定的条件, 规定的时间内运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是:软件按规定的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运 按规定的条件 行而不发生故障的能力 按规定的条件主要是指软件的运行(使用)环境, 按规定的条件主要是指软件的运行(使用)环境,它涉及软件运 主要是指软件的运行 行所需要的一切支持系统及有关的因素。如支持硬件、 行所需要的一切支持系统及有关的因素。如支持硬件、操作系统 及其他支持软件、输入数据的规定格式和范围、 及其他支持软件、输入数据的规定格式和范围、操作规程等 软件的寿命周期中,也有早期故障期和偶然故障期。早期 软件的寿命周期中,也有早期故障期和偶然故障期。 故障率也高于偶然故障期的故障率 表 软件开发周期各阶段错误的百分数 软件开发周 期各阶段 错误百分数 (%) ) 需求 分析 55 设 计 17 编码与 单元试验 13 综合与 试验 10 运行与 维护 5
4.1.3Leabharlann 通用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明确可靠性要求 定性要求: 用一种非量化的形式来设计、 定性要求 用一种非量化的形式来设计、分析以评估和保证产品 的可靠性 定量要求: 规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和相应的验证方法。 定量要求 规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和相应的验证方法。 即:选择和确定产品的故障定义和判据、可靠性指标以及验证时 选择和确定产品的故障定义和判据、 机和验证方法, 机和验证方法,以便在研制过程中用量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控制产 品的可靠性水平 确定可靠性指标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确定可靠性指标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1)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 2)用户的要求或合同的规定 ) 3)本企业同类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 4)进度和经费的考虑与权衡 )
8
3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第一章:前言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愈加受到关注。

本文将会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探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介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包含电池、电机、电控、综合控制器、功率器件等多个部分,通过电能的转换驱动车辆。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在于电池和电机,功率器件和控制器的作用是将电池电量转换成驱动力,实现车辆行驶。

第三章: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可靠性来源分析1. 电池系统:电池可靠性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电池安全和寿命。

常见影响因素包括气候、温度、充电速度、内阻等。

2. 电机系统:电机系统主要涉及到电机的可靠性、电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对于电机的磨损、过热、故障等问题都需要进行可靠性分析。

3. 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涉及到电子元器件、芯片、电子传感器等,对于电控系统的可靠性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抗干扰测试。

4. 综合控制器:综合控制器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智能核心,安全稳定性和可靠性是设计和应用中的重要目标。

综合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在车辆行驶中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效能。

第四章:可靠性测试方法为更好的保证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开展可靠性测试。

可靠性测试通常分为以下几种:1. 实际路试测试:通过设定测试场景,对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进行路试测试,考察新能源汽车在实际驾驶中的可靠性。

2. 模拟测试:通过建立模拟测试平台,对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进行可靠性测试。

模拟测试可以节省测试成本,避免因实际测试条件不足导致的测试误差。

3. 器件可靠性测试:针对电电子器件、芯片等部件,进行可靠性测试,研究器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

4. 环境耐久测试:通过模拟不同环境、不同工况下的测试,考察零部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第五章: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方向1. 提升电池技术: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较短、价格较高,需要进一步提升电池技术,扩大电池容量。

第四章系统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

第四章系统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

第四章系统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系统可靠性是指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和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

在系统设计和评估过程中,需要使用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方法来预测和衡量系统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模型可靠性模型是描述系统故障和修复过程的数学模型,常用的可靠性模型包括故障时间模型、故障率模型和可用性模型。

1.故障时间模型故障时间模型用于描述系统的故障发生和修复过程。

常用的故障时间模型有三个:指数分布模型、韦伯分布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

-指数分布模型假设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在任何时间段内都是恒定的,并且没有记忆效应,即过去的故障不会影响未来的故障。

-韦伯分布模型假设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在不同时间段内是不同的,并且具有记忆效应。

-正态分布模型假设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服从正态分布。

2.故障率模型故障率模型是描述系统故障发生率的数学模型,常用的故障率模型有两个:负指数模型和韦伯模型。

-负指数模型假设系统故障率在任意时间点上是恒定的,即没有记忆效应。

-韦伯模型假设系统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个指数增长或下降的趋势,并且具有记忆效应。

3.可用性模型可用性模型是描述系统在给定时间内是可用的概率的数学模型,通常用来衡量系统的可靠性。

常用的可用性模型有两个: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模型。

-可靠性模型衡量系统在指定时间段内正常工作的概率。

-可靠度模型衡量系统在指定时间段内正常工作的恢复时间。

二、可靠度计算方法可靠度计算是通过收集系统的故障数据来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常用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包括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Markov模型和Monte Carlo模拟方法。

1.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是一种从系统级别上分析故障并评估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故障树是由事件和门组成的逻辑结构图,可以用于识别导致系统故障的所有可能性。

2.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系统的逻辑角度来分析和评估系统故障和事故的概率和后果的方法。

事件树是由事件和门组成的逻辑结构图,可以用于分析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和状态。

第四章 系统分析案例

第四章 系统分析案例

10
序号
方案内容
方案特点
运输费用大,既不安全、又不可靠 油管架设成本高出三倍,沿途设加 温站难度大 方案可行,但输送了无用的海水并 增加分离工艺流程 既输油又送气,成本低、安全、可 靠,仅管道费就节约60亿美元
备注
淘汰 淘汰 淘汰 中选
方案Ⅰ 油船运输 方案Ⅱ 带加温S的油管输送
原油掺海水后 方案Ⅲ 用常规油管送
25
从这个折衷方案可以看出如下问题: 首先,整个系统线路布局没有更改,这是为了照顾 供水委员会的威信,该委员会为了保持其威望绝不会从 原定的布局后退一步的。然而该委员会认为,为了节约 费用,可以对原设计作些更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技术 或工程上出了什么问题。当然,纽约市的预算当局是欢 迎削减规模、节约费用的。由此可见,经过折衷后产生 的设计方案,其系统的最优化并不是占主导地位的。 其次,本系统分析的任务,如同其它系统分析一样, 只是澄清问题,指出原设计中值得更改之处。系统分析 只是提供所需用的炮弹,最后这些炮弹能否发挥作用, 除了取决于系统分析的质量外,往往还受许多因素的制 约和影响。因此,用系统分析后所取得的实际成果来评 价系统分析本身的工作价值是不合适的。
17
最后制定的目标包括如下内容: (1) 系统的总性能; (2) 市区用水的方便程度; (3) 供水的可靠性; (4) 基建和保持运行的总费用。
18
3、制定衡量效果的准则 作为估算,可采用供水压力来评价供水系统的性能。由 于静压能用来测量水的能量,所以它可转换成速度。从力学 观点说,可以用此来表示供水的质量。系统的总性能即是以 供水网络中各主要点上的压力的平均值,乘以加权因子 ( 即 每个点上所需的水量),具体地说,这个指标即是
有了总性能之后,还需要有衡量局部效果的准则。有时 为了取得所需的总性能,往往需要牺牲某些局部的性能,本 例的局部性能就是网络终端的性能。供水系统的可靠性是指 当三个主管道中的一个发生故障必须关闭时,系统的性能将 受到什么影响。

第四章 可靠性预计和分配

第四章 可靠性预计和分配

(4) 设计阶段最后的预测能利用的信息最多,因 而是精密的预测。据此可评价系统的固有可靠度,必
要时可改变原设计方案或对其薄弱环节作局部的改进。
5.可靠性预计的局限性 A.数据收集方面 B.预计技术的复杂性方面
4.2 可靠性分配 1.分配时应注意考虑哪些原则? A.技术水平 B.复杂程度 C.重要程度 D.任务情况 此外 ,还受到 ??? 等条件的限制。

4.1 可靠性预计
1.取决因素:两方面 2.怎样预计单元的可靠度? 确定单元基本失效率 G 确定其应用失 效率 (直接×KF) 3.系统可靠性预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数学模型法、边值法、元件计数法、相 似设备法、应力分析法等。
4.1.1单元的可靠性预测


首先要确定单元的基本失效率 G
它们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一定的试验条 件、使用条件)下得出的,设计时可从手册、 资料中查得。
(2)求再分配值 qsq 1 Rsq 1 0.9 0.1 qsy 1 Rsy 1 0.747 0.253 q Ay 1 RAy 1 0.9 0.1 qBy 1 RBy 1 0.92 0.08 均 0.1 qCy 1 RCy 1 0.94 0.06 qDy 1 RDy 1 0.96 0.04
R(t ) e
exp(K F Gt )
4.1.2系统的可靠性预测
1. 数学模型法:对于能够直接给出可靠性模型。 2.边值法(上下限法) : 基本思想 应用举例 优点
(1)上限值的计算

当系统中的并联子系统可靠性很高时, 可以认为这些并联部件或冗余部分的可 靠度都近似于1,而系统失效主要是由串 联单元引起的,因此在计算系统可靠度 的上限值时,只考虑系统中的串联单元。

系统稳定性设计: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稳定性设计: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稳定性设计: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一章:引言1.1 问题的背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各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等等。

这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用户和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系统经常出现故障或不稳定,将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用户流失。

因此,设计一个稳定和可靠的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1.2 目标与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设计稳定的系统,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分析系统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和策略,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更好地设计和维护系统。

第二章:系统稳定性的关键要素2.1 硬件硬件是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是确保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一步。

首先要考虑的是硬件的可靠性和性能。

选择具有高可靠性和性能的硬件设备,可以有效减少硬件故障导致的系统崩溃。

另外,还需要考虑硬件的容错性和扩展性,以应对故障和系统需求的变化。

2.2 软件软件是系统稳定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和工具是确保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首先要考虑的是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选择经过充分测试和验证的软件,可以减少软件漏洞和错误导致的系统崩溃。

另外,还需要考虑软件的兼容性和可维护性,以便后续的系统更新和维护工作。

2.3 系统架构系统架构是系统稳定性的基石。

一个良好的系统架构应该具备高可用性、容错性和可扩展性。

首先要考虑的是系统的可用性。

通过设计冗余和负载均衡机制,可以确保系统在一个组件或节点故障的情况下仍然可用。

另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容错性和可扩展性,以应对故障和系统需求的变化。

第三章:系统稳定性的设计策略3.1 容错设计容错设计是确保系统稳定性的重要策略之一。

容错设计可以在系统出现故障时保持系统的可用性。

容错设计包括冗余设计、备份设计和故障转移设计等。

通过在系统中引入冗余组件和备份数据,可以在一个组件或数据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组件和数据,从而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3.2 负载均衡设计负载均衡设计是确保系统稳定性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安全系统工程_第四章可靠性分析

安全系统工程_第四章可靠性分析
故障分为初期故障、随机故障和磨损故障。
《安全系统工程》
2. 3 不同故障发生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故障类型
现象
原因
对策
备注
初期故障 随机故障
新产品投产初期 的故障; 闲置一段时间后 故障减少; 小毛病往往引起 重大事故
多元素组成系统 的典型故障; 许多电子元件的 故障
设计错误; 制造不良; 使用方法错误; (制造责任的可能性 特别大)
《安全系统工程》
可靠度:系统或元素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 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概率
t
R(t) e0(t)dt
寿命
故障率 维修率 可用度……
1.4 可靠性的意义
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是安全生产的保证 提高经济效益 影响国家的安全和声誉
《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

tf (t)dt

R(t)dt
etdt 1
0
0
0

平均故障时间
1

3 常用故《障安时全间系分统布工函程数》
3.1 指数分布
平均故障时间MTTF(Mean Time To Failure,针对不 可修复系统而言)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针对可修复系统而言)
早期故障阶段 随机故障阶段 磨损故障阶段
浴盆曲线(Bathtub curve)
3 常用故《障安时全间系分统布工函程数》
3.1 指数分布
随机故障的场合故障率为常数
(t)
故障时间分布变为指数分布:
F(t) 1 et
f (t) et
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次数

可靠性理论基础复习资料

可靠性理论基础复习资料

可靠性理论基础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可靠性特征量第三章简单不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第四章复杂不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第五章故障树分析法第六章三态系统可靠性分析第七章可靠性预计与分配第八章寿命试验及其数据分析第九章马尔可夫型可修系统的可靠性第一章:可靠性特征量2.1可靠度2.2失效特征量2.3可靠性寿命特征2.4失效率曲线2.5常用概率分布2.1可靠度一、系统的分类:可修系统与不可修系统;可修系统是指系统的组成单元发生故障后,经过维修能够使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不可修系统是指系统或其组成单元一旦发生失效,不在修复,系统处于报废状态。

二、可靠性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 产品:可以是一个小零件,也可以指一个大系统。

2. 规定条件:主要是指使用条件和环境条件。

3. 规定时间:包括产品的运行时间、飞机起落架的起飞着陆次数、循环次数或旋转次数等。

产品可靠性是非确定性的,并且具有概率性质和随机性质。

广义可靠性与狭义可靠性指可修复产品在使用中或者不发生故障(通过预防性维修),或者发生故障也易于维修,因而经常处于可用状态的能力。

广义可靠性=狭义可靠性+可维修性广义可靠性典型事例:赛车可靠性的分类: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通过设计、制造、管理等所形成的可靠性(通常体现在产品的固有寿命上)使用可靠性:产品在使用条件影响下,保证固有可靠性的发挥与实现的功能。

(通常体现在产品的实际使用寿命上)使用条件:包括运输、保管、维修、操作和环境条件等。

例1: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性:所谓产品的失效,即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

对于可修复系统,失效也称为故障。

(V)例2:可靠度R(t)具备以下那些性质? ( BCD) A. R(t)为时间的递增函数B. o w R(t) < 1C. R(0)=1D. R()=0若受试验的样品数是N o个,到t时刻未失效的有Ns(t)个;失效的有N f(t)个。

第四章 可靠性的预计与分配

第四章 可靠性的预计与分配

36
可靠性分配
1 [ Rs (T )] ,i 1,2, Ri ( t i ) 1 分配给各单元的可靠度为: Ei
Ni N
1 0.96 R1 ( 48) 1 0.9966 1 20
故分配结果合格。
31
可靠性分配
(3)AGREE分配法 单元或子系统的复杂度定义为:单元中所含 的重要零件、组件的数目Ni与系统中重要零 件、组件的总数N之比,即第i个单元的复杂度 为:
Ni Ni N Ni i 1,2,
32
可靠性分配
单元或子系统的重要度定义为:该单元的失 效而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按照AGREE分配 法,系统中第i个单元分配的失效率λi和分配 的可靠度Ri(t)分别为:
因为Rsy=0.747,小于系统要求的可靠度 Rsq=0.9,所以系统各组成单元的可靠性需要再 分配。为保证一次分配成功,取Rsq=0.91。 (2)求各单元的可靠度分配值
27
可靠性分配
q sy 1 Rsy 1 0.747 0.253 q sq 1 Rsq 1 0.91 0.09 q Ay 1 RAy 1 0.9 0.1 q By 1 RBy 1 0.92 0.08 qCy 1 RCy 1 0.94 0.06 q Dy 1 RDy 1 0.96 0.04
(2)对于技术上不够成熟的产品,分配较低 的可靠性指标,缩短研制时间,降低研制费 用。 (3)对于处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产品, 产品的失效率会增加,应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 标。 (4)由于产品的可靠性随工作时间的增加而 降低,对于需要长期工作的产品,分配较低的 可靠性指标。
16
可靠性分配
(5)对于重要度高的产品,一旦发生故障, 对整个系统影响很大,应分配较高的可靠性指 标。 3 无约束条件的可靠性分配法 (1)等分配法 (2)利用预计值的分配法 (3)AGREE分配法

电力系统安全与可靠性评估与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与可靠性评估与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与可靠性评估与分析第一章电力系统安全与可靠性评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是电力工程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此基础上,必须建立与这种评估保持一致的系统运维和控制策略。

在基本电力知识的基础上,本章将重点介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包括电网安全性的统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产品可靠性和电力设备的可靠性评估方法。

1.1 电力系统安全评估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是指对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和异常情况下的安全性进行量化和评价的过程。

安全性评估是为了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最大程度地发挥电力系统的功能。

在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评估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电力系统的状态、潜在的潮流分布、负荷开关状态、短路容量、保护系统的动作等。

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的目的是确定电网的弱点和缺陷,为电网的改进提供依据。

1.2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是指对电力系统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地区或用户供电的能力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可靠性评估可用于评估电力系统的性能、识别操作性问题并确定解决方案。

在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停电时间、设备故障概率、电力系统的容量、负载容量等。

可靠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提高电网给用户供电的能力。

第二章电力系统安全评估的方法电力系统安全评估的目的是确定电网的弱点和缺陷,为电网的改进提供依据。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确定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本章将介绍电力系统安全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电力系统安全性指标、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2.1 电力系统安全性指标电力系统安全性指标是评估电力系统安全性的基本工具。

安全性指标一般指电力系统在某种状态下可能发生某种异常事件的概率。

安全性指标的主要分类包括:频率安全性指标、概率安全性指标、公平性安全性指标、动态安全性指标等。

不同的指标适用于不同的评估需要,因此,应根据具体需求确定最适合的指标。

2.2 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是一种用于定量评估风险的方法。

第四章可靠性设计4

第四章可靠性设计4
第四章可靠性设计
第四节 系统的可靠性预测和可靠度分配
所谓系统,是为完成某一功能而由若干零部件相互有机地 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因此,系统的可靠度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组成系统的零部件的可靠度;二是零部件的组合方式。 零部件的可靠度计算,在前两节已作了介绍,这里进一步研 究零部件以不同组合方式构成系统时,在已知零部件可靠度 的前提下,预测系统的可靠度。
第四章可靠性设计
图4-14b所示为n个零件组成的串联系统。若已知各零件的可 靠度分别为Ri(t)(i=1,2,…,n)则串联系统的可靠度Rs(t),依概 率乘法定理可表示为
式(4-48)表明,串联系统的可靠度Rs低于组成零件的可靠度 Ri。因此,要提高串联系统的可靠度,最有效的措施是减少 组成系统的零件数目。
其中,子系统B的可靠度为
子系统C的可靠度为
2007年4月 15日年3月
现代设计方法-第四章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可靠性设计
2.布尔真值表法 求如图4-19所示桥式网络系统的可靠度,等效功能图法将
不适用,可采用布尔真值表法
到右没有信息传递的情况;R表示系统正常,有信息传递的
情况。把各个正常状态的可靠度计算出来,再相加,就是该
2007年4月 15日年3月
现代设计方法-第四章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可靠性设计
五、可靠度分配
前面介绍了系统可靠性预测,即已知各零部件的可靠度来计 算系统可靠度的方法。而系统的可靠度分配,则是已知系统 的可靠性指标,求系统各组成单元(子系统或零部件)的可靠 度。可靠度分配的目的是为了落实系统设计的可靠性指标, 明确对各组成单元的可靠度要求。因此,它是系统可靠性设 计的重要环节。实际上,一个复杂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往往需 要经过多次预测、分配、再预测、再分配的反复过程才能完 成,以力求达到对于那些容易实现高可靠度的零部件提出高 的要求;而对不易实现高可靠度的零部件降低其可靠度要求, 最终达到使整个系统既满足可靠性设计要求,又使研制时间、 成本、重量或体积等最优。

第四章-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第四章-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第四章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可靠性预计与分配是可靠性设计与分析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可靠性预计是根据历史的产品可靠性数据(检验或检修产品),系统的构成和机构特点等估计系统的可靠度。

可靠度预计是根据组成系统的元件,器件的可靠度来估计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一种系统综合过程(元器件 组件系统)。

可靠性分配是指在可靠度预计的基础上,将通过初步论证确定了的可靠度指标合理的分配给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系统组件元器件)。

可靠度预计与分配是一种反复迭代,逐步求解的过程。

可靠度预计的目的:(1) 评价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的可靠性指标(2) (方案论证阶段)通过预计,比较不同的方案的可靠性水平,为方案选择提供基础。

(3) (在设计中),通过预计,发现影响系统可靠度的主要因素,指出薄弱环节,采取设计措施,提高系统的可靠度。

(4) 为可靠性分配奠定基础。

4.1可靠性预计方法可靠度预计分为单元可靠度预计和系统可靠性预计。

1) 单元可靠性预计方法(实际上这里的单元也具有相对的概念) 系统是有许多单元组成的,系统可靠性是各单元可靠度的概念的综合。

因此,单元可靠度是系统可靠度预计的基础。

=λλGFKKF——修正系数λG——单元的基本失效率,可以从有关手册中查到2) 系统可靠性预计 i.数学模型法对于能直接给出可靠性数学模型的串联,并联,混联,表决,旁联系统,可以采用第二章介绍的有关公式进行可靠性预计,通常称为数学模型法。

ii.边值法(上下限法)主要用于不能用前述数学模型求解的复杂系统。

a) 上限法的计算(1) 只考虑系统中的串联单元R RU 10=R 2(认为并联部分可靠性很高,可靠度为1)(2) 只考虑系统中两个并联单元失效而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认为有三个以上单元的并联系统可靠度为1)=P 1R 1R 2(F F F F F F F F F F 8764546353++++)此时,系统可靠性上限法为(修正为)P R RU U 101-=(3) 考虑系统中3个并联单元失效而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方法同②中所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可靠性预测
• 确定单元的基本失效率;
– 从手册、资料中得到;
– 进行试验,得到失效率
• 根据使用条件确定应用失效率;
– 可在现场实测 – 可以根据基本失效率修正
• 机械产品的零部件经过磨损后,失效率基本保 持不变,可靠性函数服从指数分布
一些机械零部件的基本失效率
应用失效率
失效率修正公式
K r G
混联模型
由串并联系统混合而成的系统
1 4
2
3
6 8 7
5
串-并联系统
由一部分单元先串联组成一个子系统,再由这些子系统 组成一个并联系统
1 1 . . . 1 2 2 … m1
… . . .

m2 . . .
mn
. . .
2
R(t ) 1 [1 Rij (t )]
i 1 j 1
n
mi
并-串联系统
由一部分单元先并联组成一个子系统,再由这些子系统 组成一个串联系统
1 2 . . . m1
n
1 2 … . . . m2
mi
1 2 . . . mn
R(t ) {1 [1 Rij (t )]}
j 1 i 1
混联系统例子
例:如果在m=n=5的串-并联系统与并-串联系统中, 单元可靠度R(t)均为0.75,试分析求出这两个系统 的可靠度 解:对于串-并联系统: R (t ) 1 [1 R (t )]
1 2
流入
流出
两个阀串联示意图
阀1和阀2处于开启状态,功能是流体流通 阀1和阀2处于闭合状态,功能是流体截止
1
1 2
2
(a)流体顺利通过时为串联系统
(b)截流时为并联系统
典型可靠性模型分类
典型可靠性模型
串联模型 并联模型 混联模型 表决模型
非工作贮备模型(旁联模型)
串联模型
旁联系统
组成系统的各单元只有一个单元工作,当工作单 元故障时,通过转换装置接到另一个单元继续工 作,直到所有单元都故障时系统才故障,称为非 工作贮备系统,又称旁联系统
旁联系统与并联系统的区别
• 并联系统中每个单元一开始就同时处于工作状 态,旁联系统中仅用一个单元工作,其余单元 处于待机工作状态 • 并联系统在工作中可能失效,而旁联系统储备 单元可能在储备期内失效 • 旁联系统还取决于故障监测和转换装置的可靠 性
3e 2 t 2e 3t 1 1 2 3 5 6
表决系统特例
• 若表决器的可靠度为1:
– 当r=1时,1/n(G)即为并联系统, – 当r=n时,n/n(G)即为串联系统:
• 系统的平均寿命比并联系统小,比串联系 统大
例:某3/6表决系统,各单元均服从指数分布,失效率 1 均为 4 105 h ,如果工作时间 t=2700h,求系统的 可靠度及平均寿命。 解:由题意可得单元的可靠度为:
系统可靠性设计的目的
• 目的
– 使系统满足规定的可靠性指标,完成预定功 能前提下,使系统的技术性能、重量指标、 制造成本及使用寿命协调并最优 – 或者在性能、重量、成本、寿命和其它要求 的约束下,设计出高可靠性系统
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分类
• 可靠性预测
– 按照已知零部件或各单元的数据,计算系统的可靠性 指标 – 对系统的几种结构模型的计算、比较以得到满意的系 统设计方案和可靠性指标
系统的平均寿命
1 1 1 1 ... k (k 1) n i r i
n
多数表决系统(2/3(G)表决模型)
在 r/n(G) 模型中,当 n 必须为奇数(令为 2k+1 ), 且正常单元数必须大于n/2(不小于k+1)时系统 才正常,这样的系统称为多数表决模型。多数表 决模型是r/n(G)系统的一种特例。
R(7200 )e
系统的可靠度为
i i 6 i R(t ) C6 pq i 3 6
t
e
4105 7200
0.75
3 6 C6 0.753 0.253 ... C6 0.756 0.250
0.9624
系统的平均寿命为

1 1 1 MTTF ... 23750 h 3 6 i 3 i
• 可靠性分配
– 按照已经给定的系统可靠性指标,对组成系统的单元 进行分配,并在多种设计方案中比较、选优
可靠性分配与可靠性预计的关系
可靠性分配结果是可靠性预计的依据和目标 可靠性预计结果是可靠性分配与指标调整的基础
可靠性预测
• 在设计阶段进行的定量的估计未来产品的可靠 性方法
– 以往的工程经验、故障数据,当前的技术水平
• 定义
– 组成系统的所有单元中任一单元的故障都会 导致整个系统故障的称为串联系统
• 串联系统是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模型之一 • 汽车及其组成的总成大多数为串联系统 • 串联系统的逻辑图如下图所示:
1 2 3 n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逻辑图 串联系统可靠性框图
串联系统数学模型
系统寿命小于各单元寿命中的最小者:
1 4 2 3 6 8 5 7
0.421875
S1 S2 6 8 7
0.5625 0.747
S3
0.875
S4
0.75
8
系统可靠度0.49
表决模型
• 表决模型
– 组成系统的n个单元中,正常的单元数不小于 r (1 ≤ r ≤ n ) 系统就不会故障,这样的系统称 为r/n(G)表决模型
• 它是工作贮备模型的一种形式
系统可靠性分析
学习要求
1. 理解系统结构图和可靠性逻辑框图的概念 2. 掌握串联、并联系统和混联系统的可靠度 计算方法 3. 能运用等分配法、比例分配法和AGREE 方法进行系统可靠度分配
主要内容
• 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逻辑框图
– 系统组成 – 系统可靠性框图 – 系统类型
• 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t n
并联模型
• 与无贮备的单个单元相比,并联可明显提高系 统可靠性(特别是n=2时)
– 当并联过多时可靠性增加减慢
1.0 0.8 0.6 n=5 n=4 n=3 n=2 n=1 t
Rs(t)
0.4
0.2
并联单元数与系统可靠度的关系
并联系统小结
并联系统的失效概率低于各单元的失效概率 并联系统的平均寿命高于各单元的平均寿命 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大于单元可靠度的最大值 并联系统的各单元服从指数分布,该系统不再服 从指数分布 随着单元数的增加,系统的可靠度增大,系统的 平均寿命也随之增加,但随着数目的增加,新增 加单元对系统可靠性及寿命提高的贡献变得越来 越小
G-基本失效率 K r-失效率修正系数
失效率修正系数
系统可靠性框图
• 为预计或估算系统的可靠性所建立的可靠性方框 图和数学模型 • 组成
– 方框:单元功能 – 连线:单元与系统之间的功能关系 – 节点(节点可以在需要时才加以标注) • 输入节点:系统功能流程的起点 • 输出节点:系统功能流程的终点 • 中间节点

i 1
n
i
串联系统特点
串联系统特点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低于该系统的每个单元的可靠度, 且随着串联数目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串联系统的故障率大于每个单元的故障率
若串联系统的各个单元服从指数分布,则该系统寿命
也服从指数分布
串联模型
在设计时,为提高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可从下列 三方面考虑:
FS (t ) (1 R1 )(1 R2 )...(1 Rn ) 1 Ri (t )
i 1 n
并联模型
系统可靠度
RS (t ) 1 1 Ri (t )
i 1 n
• 当系统各单元的寿命分布为指数分布时,对于最常用的 两单元并联系统,有
Rs (t ) e
– 以元器件、零部件的失效率为依据 – 预报产品实际能达到的可靠度
可靠性预测的目的
• 检验设计是否满足给定的可靠性目标,预测产品的可靠 度值
• 协调设计参数及性能指标,以求得合理的产品可靠性
• 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特点和可靠度,以选择最佳设计方 案
• 发现影响产品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找出薄弱环节,以提 高系统可靠性
n mi ij i 1 j 1
1 [1 (0.7 5) 5 ]5 0 .7 4 1 9 2
对于并-串联系统:m
R (t )
n j 1
{1 [1 R
i 1
i
ij
(t )]}
[1 (1 0.7 5) 5 ]5 0. 9 9 5 1 3
由串并联系统混合而成的系统(R=0.75)
Rs (t ) P[(t1 t ) (t 2 t ) ... (t n t )] P (t1 t ) P (t 2 t )...P (t n t ) R1 (t ) R2 (t )...Rn (t ) Ri (t )
i 1 n
当各单元服从指数分布时:
• 即使单元故障率都是常数,但并联系统的故障率不再是 常数,而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趋向于λ
当系统各单元的寿命分布为指数分布时,对于 n个相同 单元的并联系统,有
Rs (t ) 1 (1 e ) 1 1 1 Rs (t )dt 0 2 n
• 常用的有系统结构图和可靠性逻辑框图
可靠性逻辑框图
• 表示各单元之间、单元与系统之间的关系
• 注意区分物理关系和功能关系的差别
– 关心的是功能关系,但以物理关系为基础
• 要从功能上研究系统类型、分析系统的功能及 其失效模式,而不能从结构上判断系统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