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第二单元教学导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案,也称课时方案,老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详细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五班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五班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我的“长生果”教学要求1.熟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首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始终在和书进行着好玩地对话。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走遍天下书为侣》则提出要擅长读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日,我们还要再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知了我们什么。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问:你有什么问题?(如:课文中我的“长生果”是指什么?为什么要把书比方为我的“长生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2.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依据自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勾出来多读几遍,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四人小组沟通检查读书状况。

三、细读课文,深化理解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看文艺书籍;看中外名著;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受。

作者悟出的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别出心裁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头离不开借鉴和仿照,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当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制造。

2.认真阅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从中所悟出的道理?在你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引导同学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作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指导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指导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指导一、单元内容解读第二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

其中,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两篇为略读课文。

整个单元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是新课标中“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的体现,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在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中,对一群鸟和一只画眉鸟的描写,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鸟在“天堂”里的快乐和自由。

本单元,将进一步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旨在阅读铺路,由读到写。

二、教学实施建议(一)聚焦课后习题,精心设计单篇教学,落实语文要素1.《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

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课后习题:教学设计和思考(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在初读环节,可以先从题目入手,结合历史背景,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初步了解长征。

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

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通过查字典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

(2)结合诗句领悟表达的情感。

让学生在多次朗读中,关注诗歌的结构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总领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结合课后第二题,小组合作学习后三联,体会红军长征“不怕难”的具体表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山,把“五岭”和“乌蒙”比作“细浪”和“泥丸”,将山脉的高大磅礴与后者的细小形成对比,显示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教学案例
2.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诗歌、文章,进行阅读分享,提高语文素养。
3.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课后作业的完成。
五、案例亮点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本教学案例中,我们通过多媒体展示、语言描绘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日情境。这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情境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观察方法学习:教师通过课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观察自然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课文中的“金色巴掌”代表了什么?
b.作者为什么说水泥道是“铺满金色巴掌”的?
c.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2.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观点和收获。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倾听、关心、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5.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我们期望学生们能够在语文素养、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3.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观察自然景物的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课时本单元共4篇课文,共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济南的冬天》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2)简介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济南的冬天》(续)1.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续)。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春》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春》。

(2)简介作者: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0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0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蔡”,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通过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课前:出示阅读资料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十分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

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

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

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于今天的休克或假死)。

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

过了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

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熨疗法。

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

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

他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

一、揭题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齐读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1、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正音骨髓扎针(用针刺下去念“zhā”)男女生读骨髓肠胃皮肤(身体部位)扎针敷烫服汤药(治疗方法)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谁能用一句话更简炼地说)1+1 (蔡桓公生病了,扁鹊多次劝其治疗,他都不理睬,最后病死了)4、小结①故事中有两个人,一人是扁鹊,是个名医,板书:名医另一个是蔡桓公,板书:蔡桓公,分解范写“蔡”字,正“桓”音,讲的是蔡桓公生了小病,扁鹊医,结果蔡桓公病死了。

②听着听着,你有什么想问吗?三、认识名医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篇

六班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5篇老师可以通过教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接受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六班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期望对您有所挂念。

欢送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六班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1闲逛一、教学目标(1)精确、流利、有轻重缓急地朗读课文,读进角色,读出感情;(2)通过自身品尝及合作探究,揣摩词句含义,品尝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3)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同学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育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同学人文素养。

难点:(1)揣摩精致词句,品尝语言美、意境美;(2)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终一句话。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多媒体激趣,导入情境:(课前播放温情media show,带动同学心情,感受布满温馨的气氛,为下面情感的宣泄及活动的参与做铺垫。

)2、出示目标及学法指导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声老师配乐范读,同学认真听读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同学自由朗读,相互争辩三读课文,美点寻踪,感悟语言的魅力同学自由活动,或读,或背3、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并答复几个问题:(多媒体呈现字词)① 参与闲逛的人物闲逛的地点闲逛的季节闲逛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原词答复)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田野;② 这是一次_________的闲逛用一句话概括。

举例:这是一次春天里的闲逛;这是一次一家四口的闲逛;这是一次感受亲情、珍惜亲情的闲逛。

4、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出示争辩题目,同学自主学习,合作争辩)落脚点一:劝母闲逛,让生命连续(1)我们知道母亲本不情愿出来的,我为什么还邀请她出来(2)母亲为什么不情愿出来闲逛真的是由于身体不好吗落脚点二:爱的选择,把爱延长(1)母亲和儿子发生了什么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2)在大路与小路中间,“我〞最终打算遵从母亲,委屈儿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商定(3)母亲后来为什么打算转变办法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什么落脚点三:背起“世界〞,让爱传承“但我和妻子都是渐渐地,稳稳地,走得很认真,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阅读策略:阅读要有一定速度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有《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课文组成,在《语文园地》中也涉及到这一主题的训练。

安排此主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时间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二点在单元习作《漫画老师》中重点体现。

要提高阅读速度,在指导学生时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跳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

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

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二、单元目标1.认识本单元生字,理解生词。

2.学会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能从具体事件中,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掌握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学难点:1.能从具体事件中,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掌握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方案一次备课二次备课第二单元5.搭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颜色》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颜色》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字词的含义,如斑斓、渲染等,并能正确读写。
2.课文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如何运用色彩描绘四季变化,讲解课文中的色彩象征和对比手法。
3.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自然色彩的热爱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以学生熟悉的自然景色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一组四季变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界中色彩的变化。随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四季的色彩变化了吗?这些色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表达对色彩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美丽的颜色》,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4.写作技巧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讲解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表达出色彩的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课文中哪些色彩描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b.你认为作者运用色彩描绘四季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c.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美丽的色彩?可以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观察和感受。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例如:“作者是如何运用色彩描绘四季变化的?”“色彩在课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通过小组汇报、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电子版指南五篇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电子版指南五篇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电子版指南五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1《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1、全面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2、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对长妈妈欲扬先抑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2、走近作者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散步》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散步》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诵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散步的过程及其心理变化。
3.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悠闲”、“亲情”等,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4.深入剖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欣赏文本的美。
5.讲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家庭的温馨与和睦,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可贵。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本案例注重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中,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3.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散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散步》是一篇极具人文关怀的散文。本文通过描述作者与母亲在田野间散步的情景,传递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美好情感。本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结合课本知识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实践,使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实现知行合一。本案例注重实用性和人性化,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4.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
本案例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涉及的文言文知识,包括词语、语法、句式等。

2.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技巧等。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翻译文言文。

4.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出师表》、《词五首》。

2. 文言文基础知识:重点词语、特殊句式、文言文语法等。

3. 作文训练:以“我看历史人物”为主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安排第二单元的教学时间为4周,每周安排2课时。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1周1. 课文《荆轲刺秦王》- 了解作者荆轲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 掌握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2. 文言文基础知识- 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2周1.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 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

- 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

2. 作文训练- 讲解作文要求,引导学生选题和构思。

-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草稿的撰写。

第3周1. 课文《出师表》- 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 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他的政治理想。

- 继续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

2. 作文修改与展示-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 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评价。

第4周1. 课文《词五首》- 欣赏并分析词的音乐性和艺术特色。

- 理解词人的情感表达和时代背景。

- 进行词的翻译和创作练习。

2. 作文讲评与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总结。

- 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文言文知识、课文内容和作文技巧。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通过翻译练习和作文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 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妙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妙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土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沉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绘,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沉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

《春望》表达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表达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二、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展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养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枣核》〔2课时〕课文《最后一课》〔2课时〕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课文《古诗四首》〔1课时〕课文《晏子使楚》〔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理论活动〔1课时〕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2 教学目的:1.你身边有与你交往较多,你又特别想写点什么来表现某个人吗?谈一谈你准备如何处理你的写作材料。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2.能够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拼音。

难点1.正确把握语调和停顿位置。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师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课文。

2.学习: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词语。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

4.巩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展示自己的理解。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自主朗读上节课的课文,教师进行评价。

2.导入: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新课文内容,提出学习目标。

3.学习: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表演,互相合作完成。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本节课的课文,并模仿课文进行创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但部分学生在语调和停顿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下节课计划增加口语练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可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词汇、短语和句型,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语言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其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型,以及需要深入体会的课文内涵,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提问学生对相关话题的了解和看法,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呈现逐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新词,确保学生理解。

通过举例、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难点词语和句型。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朗读与背诵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分组进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相关的讨论和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等。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写作、口语表达等。

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辅助教学。

同时,结合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判断等,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抄写、背诵、阅读理解等。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5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教学流程:一、情趣导入新课。

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北京话的录音导入。

二、比读文----正确流利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3分钟内完成)2.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课文读得最流利正确。

请每组的2号同学轮流读,其它同学要认真听,注意帮他纠错哟!三、比识字——读准、记牢课文我们能读正确了,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比比谁最先把这些字词读准、记牢。

1.课件出示词语。

2.这些词我们都能读准,那么这些字你还认识它吗?(课件出示字)四、比分段——理顺这些字词我们都能读准、记牢,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三场比赛。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比比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检测。

再同桌说说。

五、比说话——读懂1.出示学习目标:感受北京话的魅力。

2.出示自学指导:自由读文,画出“我”是怎样学习普通话的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迁移练习作者喜欢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七、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话》,谁能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检测。

指名轮流朗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北京话》一课,板书课题。

二、比说话——体会写法我们继续走进《北京话》,一起了解北京话的特点。

1.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及基本句型。

(2)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并能独立朗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记忆力,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尊师重教”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尊重教师、善待同学。

二、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体验到“尊师重教”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同时学习课文中的词汇和基本句型。

四、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法2.启发式教学法3.情感教育法五、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我爱我的老师》。

六、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了解学生对“老师”的认识和评价。

(2)设计小组活动,演示“尊师重教”的重要性。

(3)策划小组讨论活动,分享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课堂授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课文。

(2)运用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词汇和基本句型。

(3)通过课文的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尊师重教”的思想内涵,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要性。

3.课后作业(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提高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识和理解。

(2)撰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体现“尊师重教”的思想。

七、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活动情况、思考问题的能力、理解课文的情况等)。

(2)学生的作业情况(是否按要求完成作业,语言表达的是否准确、通顺等)。

(3)教学效果的评估(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能否熟练掌握课文中的词汇和基本句型)。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分析。

1. 单元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包含了不同体裁的文章,如散文、小说等,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爱与温情。

2.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积累本单元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字形和意义。

- 学习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散文的形散神聚特点的把握,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环境的分析等。

- 了解抒情方式,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恰当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情感。

-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探究文章主题等。

- 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文中的爱与温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课文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通过回忆儿时与保姆阿长相处的几件事,刻画了一个虽然粗俗、迷信但善良、热心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可放在对阿长形象的分析以及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朱自清的这篇散文以独特的视角——“背影”为线索,描写了父亲在火车站为儿子送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背影”的段落,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同时学习文中细腻的细节描写手法。

小说以农民父亲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大半生心血为故事主线,刻画了一个勤劳、坚韧、渴望被尊重的父亲形象。

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台阶的象征意义,分析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之间的关系。

杨绛的这篇散文通过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展现了老王穷苦、善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和关爱,也体现了作者的自省精神。

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愧怍”之情的内涵。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课文文本。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汇总16篇)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汇总16篇)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汇总16篇)总结可以帮助教师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式是否合理有效。

请大家阅读以下精选的四年级教案范文,相信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文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音乐的作用,体会人类对动物的爱。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初步学习抓住重点词语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

1、听音乐《蓝色的多瑙河》。

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聆听音乐《蓝色的多瑙河》。

听完你有什么感受?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蓝色的多瑙河》是世界的圆舞曲,非常优美、优雅。

不仅人欣赏它,白鲸也欣赏它。

白鲸和刚才播放的蓝色多瑙河乐曲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这一课。

二、学习生字词。

1、师:请大家打开课本,把课文读一遍。

2、师:现在老师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了。

每只鲸鱼宝宝的后面都藏着一个生字词,一起和这些鲸鱼宝宝交上朋友吧!3、指导易写错的生字。

(慌、区)。

三、感知课文。

(一)体会白鲸遇险前的“快乐”1、读第2、3自然段体会白鲸遇险前的“快乐”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群白鲸不仅聪明,还是一群贪吃贪玩的小调皮呢。

不信,打开书读读课文2、3自然段。

2、再次品读,渲染快乐的氛围。

师:瞧,它们多快活啊!我发现咱们班也有几只快活的鲸鱼宝宝。

3、指名读2、3段。

师:真羡慕他们啊!你们也想当快乐的小白鲸吗?赶快加入吧!4、师:白鲸们真是太逍遥了!连回家的时间都忘了!(板书:追鱼)。

你看见这群贪吃贪玩忘记回家的白鲸,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二)体会白鲸遇险后的“绝望”1、可惜白鲸听不到大家的忠告,他们遇到了危险。

(板书:遇险)。

这是怎样的危险呢?(两天以后,突然来了一股寒流,海面转眼变成了冰雪的世界。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部分 第二单元 3《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教学设计(小组合作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部分 第二单元 3《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教学设计(小组合作
四、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收集江南风景图片在教室中展览。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趣味引入)
教学目标:
1、认识9 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看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5、猜字游戏:
(1)一个学生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学生指"冷”,另一个同学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2)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学生集体猜字.随机请学生说说自己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伞”。
⒉师范写,生书空
⒊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⒋展示学生作业,生评议
⒌继续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㈢同样方法学写其它的汉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㈠ 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㈡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疑质疑
㈠ 读读想想,鼓励学生质疑。
⒈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文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⒉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上做记号。
㈢ 师补充课题,生齐读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
㈣ 朗读指导。
⒈在这么美的地方,撑着在竹排,看着两岸优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
⒉那你能用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吗?你自己来试着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第二单元教案————————————————————————————————作者:————————————————————————————————日期:课文11《画》【学情分析】:《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

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总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 个字。

认识走之儿和竖心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和难点】:4、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5、难点:了解诗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6、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有关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过程】:一、指导看图,引入课文。

1、出示国画,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山、水、花、鸟)2、这是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画!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画,读准三拼音)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1、古代有一位诗人,见到此画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

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么来写这幅画的。

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诗。

(范读)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读给小伙伴听听,读准字音(特别是前鼻音和翘舌音)4、开火车、个别读等,巩固生字读音。

4、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远、近、春、惊、听、声、色(“色”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

)三、理解古诗的词句。

1、远看山有色:外出郊游时,远远地看,山有颜色吗?(看不出什么颜色,但能看出山的大致轮廓。

)指名学生“远看”这幅画,看到的山有颜色吗?(板书:远看)生:站在教室里看画里的山是有颜色的。

(可以说说什么颜色)(板书:山有色)说说山上有哪些颜色(红色——满山的红叶;绿色——满山青翠的松柏;……)2、近听水无声:小溪里的流水会发出哗哗的声音吗?(会)为什么诗中却说走近流水仍听不到声音呢?(板书:近听)请一名学生走近,仔细听听。

(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和水。

)(板书:水无声)3、春去花还在:春天花开花也会凋谢。

可是为什么这里的花会一年四季开不败呢?(因为是画上的花)(板书:春去花还在)4、人来鸟不惊:(板书:人来)指名一学生上讲台和鸟儿打招呼。

师:人来了,鸟儿惊不惊?(生:小鸟直蹦跳,它害怕了。

)“害怕”就是“惊”再指名一学生和画中鸟儿近距离打招呼。

师:人来了,鸟儿惊不惊?(生:小鸟不惊。

)那是因为它是画中之鸟。

(板书:鸟不惊)5、让我们把古诗完整地读一读,知道为什么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是画。

四、朗读指导1、指导朗读注意掌握好停顿和重音。

(范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

)3、根据板书“山、水、花、鸟”,回忆诗句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先小声试背,再齐背,最后指名背。

4、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

五、识字: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这些字该怎么记?A、熟字加偏旁:远近还;B、熟字变形:人(八)无(天);C、熟字加笔画:来;D、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竖心旁;E、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六、写字:1、观察生字“人”和“火”在四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先书空后练写。

“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

“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2、展评。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文”、“六”。

2、复习巩固11个生字。

3、进行猜谜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

A、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B、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3、指名背课文。

二、学习诗中的反义词:1、理解“远”、“近”A、出示“远”、“近”,让学生看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B、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2、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意思相反的词,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有”和“无”;“来”和“去”三、扩展练习,说反义词:1、完成课后的“我会说”2、四人小组练习说反义词,看哪一组说得多3、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指导书写“文、六1、指导认读“文、六”,说说这两个字的异同2、观察“文、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再按笔顺书写生字。

“文”的撇从竖中线起笔。

“六”的横在横中线。

五、举办猜谜竞赛出谜给同学猜,猜对的小朋友获得优胜,如若猜不出,揭示谜底后也可获优胜。

六、实践活动: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词,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教后反思】:2 四季【学情分析】:学生喜欢此类的儿歌。

对于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这首诗歌的段式基本相似,学生便于仿说练习。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九、无”4个字。

认识2种笔画竖弯钩和横折弯钩,4个偏旁方框儿、禾字旁、雨字头和月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收集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和4个偏旁方框儿、禾字旁、雨字头和月字旁。

知道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句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出示课题,齐读。

(四季)2、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四季!二、初读课文1、请小朋友自己来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2、出示生字卡片,你会读哪些字,做做小老师来带大家读一读。

注意:“说、是”是翘舌音。

3、开火车认读生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交流,汇报。

学习4个新的偏旁。

加一加:对说叶秋肚归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结构4个偏旁:方框儿、禾字旁、雨字头和月字旁。

4、去拼音读生字卡片,并放在课文中进行朗读。

请学生分句读,注意:“尖”是三拼音。

“青、挺”是后鼻音。

“穗”是平舌音。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一句。

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秋天是怎样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秋季的景象:果子熟了、稻子丰收了、天气凉了……1、让我们读读文章是怎么写秋天的?(1)指名读。

思考:这一句写的是什么?(2)看图认识“谷穗”。

在图上指出哪儿是“穗”。

谁会鞠躬?(做一做动作理解“鞠躬”)谷穗为什么要鞠躬呢?(谷子熟了,压弯了腰)(3)提问:谷穗为什么说他就是秋天?2、谷子熟了,压弯了腰,农民伯伯多高兴呀!指导朗读。

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3、试着背背这句话。

4、句式训练:。

我们知道秋天还有许许多多的景象,你能当当小诗人,像课文那样试着说一句话吗?小组合作说说,选出最好的句子交流。

例句:落叶黄黄,他飞舞着说,我是秋天。

苹果(),他()说,我是秋天。

(),他()说,我是秋天。

四、巩固练习1、认读课文后的生字3遍。

2、大声读课文3遍。

3、寻找春天、夏天、冬天的景物特征。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其他三句话,知道春、夏、冬三个季节的特征,感受每个季节的美丽。

2、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课文。

3、会写“七、儿、九、无”4个字。

认识2种笔画竖弯钩和横折弯钩。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卡片认读生字。

(做开火车游戏)2、背诵描写秋天的一句话。

二、学习课文其他三句话。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近生机勃勃的春天!1、学习第1句话。

(1)小朋友自己读读第1句话,要求读准确,读明白!如果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的,过会儿可以请教大家。

(指导朗读。

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板书:读)(2)想想:草芽为什么说他就是春天?(板书:想)(3)试着背背这句话。

(板书:背)(4)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呢?你能像课文那样试着说一句话吗?(板书:说)2、学习其他两句话。

(1)夏天和冬天,你喜欢哪一个季节呢?请你选择一句话,按照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己来学一学。

学生看板书,教师讲解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自学,并汇报。

教师点拨:草芽、挺、顽皮3、指导朗读和背诵:找找这3、4话和1、2两句话在说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1、2句话是什么对什么说,而3、4句话是什么怎么样地说。

自由背——小组合作背——分组轮背——齐背三、拓展延伸学习。

1、在小组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句话,能干的同学可以多说几个季节。

2、小组合作说出一篇新的课文《四季》四、练习写生字和新的笔画。

1、笔画竖弯钩和横折弯钩是要掌握的两个新笔画。

教师用一根软铜丝(或电线)先拉直,然后分别折出竖弯钩和横折弯钩两种笔画,让学生清楚它们都是一笔写成。

写字时让学生注意观察、体会竖弯钩和横折弯钩两种笔画的转折的角度,运笔用力的大小。

2、生字,先模仿再写作。

“七”:横在横中线,竖弯钩在竖中线上。

“儿”:竖弯钩沿着竖中线。

“九”:撇从竖中线起笔,横折弯钩的横在横中线起笔。

“无”:第二横在横中线,撇从竖中线起笔,竖弯钩在竖中线。

五、实践活动1、以“美丽的四季”为内容,开一个“诵四季”展示会,学生可以用诗歌、歌舞歌颂四季,也可用绘画表现某个季节的美。

2、你觉得哪个季节最美?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再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

【教后反思】:3 小小竹排画中游【学情分析】:1、一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词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看图理解.听音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等.2、学生的个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学生喜欢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 认识2个笔画横折和横折钩,3个偏旁山字头、木字旁和草字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