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要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名词解释

哲学:

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

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

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方法论: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唯物主义: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一元论与二元论: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二元论是不彻底的,往往最终倾向唯心主义一元论。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第二章名词解释

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静止: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的质的稳定性。

时间:

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其突出特点是一维性或叫做不可逆性。

空间:

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它的特征是三维性。

实践:

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主体:

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

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自在世界:

人产生前的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

又称属人世界,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意识:

是自然性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它既是人脑的机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客观实在的反映。

第一信号系统:

是指以实物的刺激为信号而引起的条件反射,这是一般高等动物都具有的,它是动物心理产生的生理基础。

第二信号系统:

是指对非物质的东西(如语言、文字等)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活动,这是人类所特有的,由于有了这一信号系统,人脑就能克服实物的局限,形成意识活动。

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或叫做自觉的能动性,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它是人之所以有别于物的特点。

人工智能:

是指用机械或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些智能。它是人脑的延续和扩展。人工智能的发展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论的科学性。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就是关于世界万事万物本原的问题。即在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象背后,有没有共同的本原?如果有,这个本原是什么?

本原:

是指一切事物都由它所构成,一切事物和现象最初都由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一元论:

就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理论。它又包括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

主张世界万事万物由精神与物质这两个彼此独立并存的实体所构成。

规律:

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规律是客观的。

主观能动性:

亦称自觉能动性,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能力。主观能动性为人类所特有,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党的思想路线:

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邓小平概括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三章名词解释

辩证法:

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形而上学:

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联系:

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发展:

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肯定:

事物内部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确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别的事物的方面。

否定:

可以在三重意义上使用否定,一是否定的方面,即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或因素;二是否定的环节,即把事物的发展和联系统一起来的环节;三是否定的阶段,即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第二阶段──从肯定到否定的阶段。

辩证否定:

又称“扬弃”,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本身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量变: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表现为事物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量变是事物在度范围内的变化。

质变:

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变化,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度:

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幅度,是事物质与量相统一的哲学范畴。区分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标准,就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规律:

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矛盾: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