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流行病学数据(特制荟萃)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中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流行病学中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流行病学中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是两个重要的方法,用于整合、评估和总结相关研究的结果。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流行病学中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概念和目的系统评价是根据既定的研究问题,结合科学方法,对所有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检索、筛选、评估和总结的过程。

其目的是评估某一特定健康问题的证据,以支持决策制定或制定治疗方案。

系统评价的目标是提供可靠的证据,以便做出可信的健康推荐。

荟萃分析是系统评价的一个重要步骤,它通过统计方法将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合并和汇总,从而得到更稳定、可靠的结果。

荟萃分析可以定量评估特定研究问题的各项指标,并提供统计学上的判断。

二、方法和步骤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如下:1.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明确需要评估的健康问题,并设定明确的研究目标。

2. 制定筛选标准:明确纳入和排除各类研究的标准,例如研究设计、样本量、质量评估等。

3. 检索文献:采用系统性的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包括各类数据库、期刊、会议论文等。

4. 筛选文章: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章。

5. 评估质量: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工具和非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工具等。

6. 提取数据:从纳入研究中提取相关数据,包括人口学特征、干预措施、结果等。

7. 分析数据:将提取的数据进行合并和分析,计算总效应和相应的统计学指标。

8. 进行荟萃分析:根据数据的多样性、同质性等,决定是否进行荟萃分析,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9. 解释结果:对荟萃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包括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影响因素等。

10. 制作报告:将整个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结果进行报告,包括方法、结果和结论。

三、应用与局限性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评估和总结特定健康问题的证据,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尤其在医学领域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了解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发病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

其中,发病率是指在特定人群或特定区域内,特定时间内新发生的恶性肿瘤的数量。

而死亡率则是指由于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或特定人群的比例。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方法。

横断面研究通过在特定时间点对人群进行调查,了解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而队列研究则是对特定人群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评估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这些研究方法能够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数据,帮助人们了解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和预防措施。

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在某些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例如,肺癌在吸烟者中的发病率较高,这与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另外,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除了性别、年龄和遗传因素等基本特征外,一些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例如,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工作环境、暴露于致癌物质等都可能增加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此外,感染一些病毒和细菌,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也与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有关。

针对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吸烟与肺癌的关联被确定后,各国纷纷加强对吸烟的限制和禁止,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定期体检、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也有助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

尽管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但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也在提高。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相关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总之,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流行病学ppt

肿瘤流行病学ppt

失的失能调整生命年为185.1万人年,经济损失
高达1432.3亿元。2000年我国死亡140万,发病
180万,每年用于癌症病人医疗费约800亿元,占
卫生总费用20%,远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药费。
§19.1.1基本概念
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1. 细胞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在于肿瘤 细胞分化功能降低或丧失。 2. 分子 分子病理学技术包括免疫组化和 DNA检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肿瘤临床治疗、 预防和病因学研究的发展。 3. 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对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对象纳入和结果判 断标准的设定,对肿瘤自然史的研究和对肿 瘤干预、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价等都有重要意 义。
101.39 112.57 1.70 1.78 16.32 15.24 22.55 20.94 5.14 6.04 22.25 26.06 14.29 19.11 1.51 2.11 2.31 1.91 0.89 1.11 3.31 3.18
2001年我国死因顺位 顺位 1 2 3 4 5 城市 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呼吸系病 损伤和中毒 农村 呼吸系病 脑血管病 肿瘤 心血管疾病 损伤和中毒



2)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a、病例对照研究:是肿瘤病因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之一。 如吸烟与肺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高 脂肪膳食与大肠癌等。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危险因素的复杂性和病例对 照研究方法学上的局限性,在解释病例对照研 究的结果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偏倚、混 杂和不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1. 基因表达缺陷 2. DNA复制缺陷 3. 癌变过程和影响因素
启动剂 促进剂 生长抑制剂 化学致癌剂 特异促进剂 生理性激素 病毒 炎症 激素替代疗法 辐射,紫外线 激素 正常生长抑制因素 复制错误 正常生长促进因素等 未知因素 原位癌 肿瘤侵入 临床肿瘤 上皮 间质 肌肉

《肿瘤流行病学》课件

《肿瘤流行病学》课件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地域 、环境、生活习惯等。
患病率
定义
某特定时点或时段,某人群 中患有某肿瘤的病例数。
计算公式
患病率 = (某特定时点或时 段某人群中某肿瘤病例数 / 同时期平均人口数)× 100%。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病程、治愈率 等。
死亡率
01
定义
某特定时点或时段,某人群中因 某肿瘤导致的死亡病例数。
分析性研究的优点是能够直接探讨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 关系,为病因推断提供有力证据。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是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对暴露于不同因素的人群进行干预或观察,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
实验性研究包括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临床试验是在医院或诊所进行,对病人进行随机分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现场试验则是在社区或学校等场所进行,对不同组人群进行不 同的干预措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探究肿瘤与相关因素的关联,如病例对照 研究和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
通过干预措施来评估预防和治疗策略的效 果,如随机对照试验。
02
肿瘤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发病率
定义
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 某肿瘤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计算公式
发病率 = (一定期间内某 人群中某肿瘤新病例数 / 同时期平均人口数)×
100%。
研究肿瘤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了解地理、环境等因素 对肿瘤发病的影响。
人群分布
研究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社 会经济地位等人群的肿瘤发病率 和死亡率,揭示肿瘤发病的社会 和生物学因素。
时间趋势
研究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随时间 的变化趋势,了解肿瘤发病率的 升降和影响因素。
肿瘤的病因研究

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注意复发与转移
6
小细胞肺癌的分期
8
广泛期
肺癌治疗方案设计
01 非小细胞肺癌
03
N2 之Ⅲa期: 新辅 助化疗
05 体重减轻<5%
07 期: 对症处理
02
,Ⅱ,N0N1之Ⅲa期: 手术为主
04 含铂类的化疗方案
06
b期: 放化疗为主, 必要时辅以手术
Ⅲb期病人的处理
1 b期的定义:
3
N3:对侧纵隔或锁上
淋巴结转移
肝癌 乳 腺癌
肺癌 其它
鼻咽 癌 食管癌
肝癌 乳 腺癌
肺癌 其它
肺癌病因学研究进展
1
吸烟
4
职业因素
2
FHIT基因
3
大气污染
5
6
癌基因 抑癌基
P53
因的改变
肺癌的分类学
01
按部位分:
02
中央型
03
周围型
04
按生物学分:
05
小细胞肺癌: (15-20%)
06
非小细胞肺癌: (80-85%)
07
鳞癌 腺癌 大细胞癌
5 什么时候手术?
2
T4:侵犯重要结构或
恶性胸水
4

b期要不要和能不能
手术?
b期病人的处理
恶性胸水的手术治疗 肯定者: 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反对者 : 手术危险性大 与其它治疗效果类似
b期病人的处理
恶性胸水手术治疗的 术式
全肺全胸膜切除
恶性胸水最佳的治疗 模式
化疗
手术
腔内与全身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再根据资料作 肺癌的分期
决定肺癌的治 疗方案

肿瘤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肿瘤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肿瘤流行病学名词解释《肿瘤流行病学名词解释》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肿瘤在人群中分布特征、危险因素以及流行趋势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专业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肿瘤流行病学名词解释:1. 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分布以及相关因素的科学。

肿瘤流行病学即是将流行病学方法应用于肿瘤研究。

2. 患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群中患有某种病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在肿瘤流行病学中,通常使用年患病率或生存患病率来描述肿瘤的发生情况。

3. 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的新病例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在肿瘤流行病学中,发病率可以用来衡量肿瘤在人群中的发生趋势。

4. 预防性筛查:通过特定的检查方法,对无症状的人群进行早期疾病的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病变。

在肿瘤流行病学中,预防性筛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肿瘤,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5. 危险因素:指可能导致某种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行为等。

6. 遗传易感性:指个体根据其基因组的特征,相对于一般人群更容易患上某种疾病的倾向。

在肿瘤流行病学中,遗传易感性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和遗传风险。

7. 生活方式因素:指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肿瘤发生的影响,如饮食、运动、吸烟等。

生活方式因素在肿瘤流行病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8. 预防措施:指通过干预危险因素或提供保护因素来降低疾病发生风险的措施。

在肿瘤流行病学中,预防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环境改进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肿瘤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了解这些名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从而预防和控制肿瘤的发生。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300
286人
250
22%
200
181人
150 13%
100
50
0 患癌
每10万人
整理ppt
患癌死亡
概率
23
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情况(按性别)
较女性而言,男性癌症发病率高,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3:1:
➢ 男性发病率为3.18‰;女性为2.53‰;一生中,男性患癌症概率为26%,女性19%
较女性而言,男性患癌死亡率高,死亡率男女之比为1.65:1:
大幅上升,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60岁以上癌症发病率超过1%;80-85岁最高,达1.6%。
2300 2200 2100 2000 1900 1800 1700 1600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男女性罹患肿瘤排名前十的病种:
➢ 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肝癌。排名前十病种的发病率占比84.14%。
整理ppt
6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启动剂
促进剂
生长抑制剂
化学致癌剂
特异促进剂
生理性激素
病毒
炎症
激素替代疗法
辐射,紫外线 激素
正常生长抑制因素
复制错误
正常生长促进因素等
未知因素
原位癌 肿瘤侵入 临床肿瘤
上皮 间质 肌肉
转移可能性
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Franks L整M 理apnpdt Teich NM, 1991)
+ 鼻咽癌在广东高发。
整理ppt
13
恶性肿瘤的分布
恶性肿瘤城乡分布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肿瘤是指人体组织中发生的异常增生,它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肿瘤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成为研究肿瘤发病原因和防控措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趋势。

一、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1. 定义: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对人群进行调查,收集人群中肿瘤发生的相关信息,以揭示肿瘤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和预后等方面的规律。

2. 调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可以采用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

其中,病例对照研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3. 调查内容: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暴露与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

通过调查这些内容,可以发现不同人群中肿瘤发病的差异及其原因。

4.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结果。

例如,可以计算肿瘤的患病率、死亡率和相应的风险因素。

二、肿瘤的流行病学趋势1. 发病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为1,800万,而死亡病例约为900万。

2. 男女差异:不同性别在肿瘤发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肺癌、肝癌和前列腺癌;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有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

3. 地理差异:不同地理区域的肿瘤发病率也存在差异。

这可以归因于各地区的环境、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等差异。

例如,北方地区辐射较强,肺癌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高;南方地区饮食结构偏向高油脂、高盐分,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病率较高。

4. 预防控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肿瘤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例如,国家针对不同类型肿瘤制定了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指南,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筛查项目,以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

5. 遗传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的一级预防
•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针对恶性肿瘤 的病因、致病因素、发病危险采取的预 防措施。
• 常用的一级预防方法:
– 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合理营养膳食结构; – 研究、鉴定环境中致、促癌物; – 建立疫苗接种和化学预防方法。
肿瘤的二级预防
• 二级预防是指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 早期治疗。
– 分析研究证实:鼻咽癌患者的兄弟姐妹患 病危险度比自然人群高24倍。揭示了遗传 因素在鼻咽癌病因学上的重要意义。
分析流行病学(1 )
• 定义:根据描述流行病学所提出的假设 ,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检验,不论 接受或拒绝原先假设,都可以重新提出 假设或对原先假设做补充和修改。
•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 肿瘤预防措施和效果评价
– 消除或避免致癌因素 – 保护及改善环境 – 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 – 加强肿瘤早期诊断、筛查研究 – 易感人群发现与处理
研究特点
• 研究特点:
– 研究对象:群体,包括:临床显性肿瘤患 者、隐性患者和癌前状态者和健康人群;
–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的研究方法; – 研究内容:宿主、病因与环境的直接、间
分析流行病学(4 )
•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在研究开始时,按 人群是否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或不同危险水平 ,将人群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两组随访 一定时间,观察、收集两组肿瘤发生情况,计 算和比较两组发病和死亡率。
• 特点:
– 由因到果,又称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 – 观察起点对象:未患病的正常人。
谢 谢!
• 用于验证疾病的病因,发病因素和评价各项 干预措施效果。
• 包括:临床试验、现场干预试验、社区干预 试验。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关于肿瘤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研究。

通过对人群中肿瘤发生率、死亡率、病因和预防等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揭示肿瘤的发生规律,为制定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约1800万人被诊断为肿瘤,其中约950万人死于肿瘤,这使得肿瘤成为全球首要死因之一。

在中国,肿瘤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新增肿瘤患者人数已超过300万。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了解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发现肿瘤发生的高危人群和地区,研究肿瘤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评估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效果,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调查:通过对特定人群的调查统计,了解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分布特点、趋势和变化,以及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种族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其流行水平和高危人群。

3. 肿瘤的危险因素调查:调查分析与肿瘤的发生风险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以评估其对肿瘤发生的贡献程度,并指导人群的生活方式改变和环境改善。

4. 肿瘤的预防研究:通过调查和对比分析人群中早期筛查、预防措施等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肿瘤预防和筛查的能力和效益,并提出改进措施。

此外,还可以研究不同种类的肿瘤的预防方法和干预措施。

5. 肿瘤的治疗效果调查:通过对患者的追踪观察和资料统计,了解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预后和存活率,评估不同治疗手段和方案的有效性和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肿瘤流行病学调查需要采集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和样本,包括人口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治疗方法等。

同时,根据调查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人口统计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肿瘤患者的康复与生存质量
肿瘤患者康复期需要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包括合理安排运动、饮食、休息等。
康复计划
肿瘤患者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心理辅导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肿瘤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肿瘤患者之间可以建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互相帮助,同时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05
肿瘤预防与控制
肿瘤预防的重要性
肿瘤预防是指通过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以实现人类健康和长寿。
肿瘤预防的挑战
肿瘤预防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公众对肿瘤预防的认知不足、慢性病控制和预防措施不完善、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2. 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病因研究还需深入
3. 加强肿瘤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对肿瘤防控工作的建议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02
01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1.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独特性
3. 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对肿瘤发病和死亡影响显著
4. 肿瘤治疗和控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加强
2.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差异
研究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1. 数据收集和处理存在一定局限性
4. 推动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提高肿瘤防控水平
地区间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异
不同地区肿瘤相关危险因素分布不同
各地区的肿瘤相关危险因素分布不同,如华南地区以吸烟、饮酒等为主,华北地区以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为主。
城乡肿瘤相关危险因素分布差异较大
城市和农村的肿瘤相关危险因素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城市环境污染、生活压力等因素对肿瘤发病的影响较大。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是研究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的科学领域。

通过对肿瘤相关基因和其在人群中的表达、突变频率以及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可以深入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生机制。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因变异分析、基因表达谱研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复杂遗传规律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分析等。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发现和解释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机制。

一项重要的研究发现是,许多肿瘤的发生是由多个基因异常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例如,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而某些基因的突变也会增加吸烟导致肺癌发生的风险。

通过研究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可以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多因素病因学。

此外,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还可以通过识别特定基因变异和表达谱来辅助肿瘤预后和治疗策略的制定。

通过研究肿瘤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可以预测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从而更好地决定治疗方案。

例如,HER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突变被认为是一种预后不良的指标,通过检测HER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以选择更加有效的药物治疗。

此外,肿瘤分子流行病学也为靶向治疗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对肿瘤细胞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变异情况的研究,可以发现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新的靶点。

这些靶点可以用于开发新的药物,通过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或靶向基因突变来治疗肿瘤。

总之,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是研究肿瘤发生和发展机制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的重要科学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肿瘤相关基因和其在人群中的表达、突变频率以及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生机制,辅助肿瘤预后和治疗策略的制定,并为靶向治疗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原癌基因活化的机制包括 ★点突变; ★原癌基因扩增; ★获得启动子; ★基因易位。
原癌基因过度表达或异常表达,会导致其蛋白产物发生 异常变化。后者可能引起细胞增生分化异常,最终发生恶性 肿瘤。
(2)抑癌基因 )
任何可以直接或间接抑制细胞增生、癌变、癌浸润 或癌转移的基因,都称为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可归为两类
年龄调整死亡率: 年龄调整死亡率:〔每一年龄组标准人口×年龄组别死亡率)/标准人口。 年龄调整发病率: 年龄调整发病率:(每年龄组标准人口×年龄组别发病率)/标准人口.
第二章 肿瘤病因及预防普查
肿瘤病因研究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 程。该过程涉及到外界病因,也涉及到遗传等宿主内环 境。
2.内源性致癌因素
大约80%恶性肿瘤的发生都与外因有关。但是,外 源性致癌物的影响是通过机体内因而起作用的。内源性 致癌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及性格 等机体内环境。内源性致癌因素研究的新进展,在于对 系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肿瘤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1)原癌基因 )
原癌基因是存在于人类细胞中固有的一类基因,它们是 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基因。当原癌基因受外界因子作用 而激活,就会变成有活性的癌基因。该癌基因在时空方面发 生混乱表达时,就可能促使正常细胞发生恶变及细胞周期调 控紊乱,最终形成癌症。
①抑癌基因的产物与原癌基因产物直接作用 该类基因可以不可逆终止细胞的增生,使细胞分化终 止、衰老、死亡。K-re-1、P53、RB、erbA、NF-1等基 K-re-1 P53 RB erbA NF-1 因属该类基因。 ②抑癌基因对原癌基因的表达起负调节作用 该类基因能可逆终止细胞的生长,如WTl基因。
(3)家族史 )

对荟萃分析和汇总分析的解析

对荟萃分析和汇总分析的解析

55.对meta分析和汇总分析的解析魏文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一、Meta分析概述1.Meta分析的定义及发展历史1976年,英国教育心理学家G.V.Glass首先将合并统计量将文献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Meta—Analysis”。

虽然诸多统计学家都对Meta分析给出自己的定义,但其核心内容都包含“meta分析是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定量的综合的统计学方法”这一核心。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MB)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统计学家不再将meta分析简单地局限为一种统计学方法,而是汇总多个同类研究结果,并对研究效应进行定量合并的分析研究过程,是一种定量的系统评价。

Meta分析的英文同义词有overview、pooling、datapooling、literaturesynthesis、datasynthesis、systematicreview、quantitativesynthesis,quantitativereview等,meta分析的中文译名有荟萃分析、汇总分析、二次分析、元分析、集成分析等多种,但直接称为Meta分析逐渐被大家接受。

2.Meta分析与传统的文献综述传统的文献综述以定性分析描述为主,一般是罗列以往的研究结果。

传统文献综述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综述者往往只选择他认为“重要的”、“有意义的”或支持他观念的信息进行综述,而且,综述者很少考虑样本大小、研究设计等影响研究结果的重要因素。

Meta分析则严格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合并,得到效应合并值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Meta分析强调在对研究课题进行系统全面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确定选择文献标准,并对原始文献进行严格评价,因此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偏倚,保证结论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3.Meta分析与系统综述是对某个研究问题,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在复习、分析、整理和综合该主题的相关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标准化方法,进行系统的识别、评价和总结.是客观地评价和综合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研究证据的最佳手段,是循证决策的良好依据。

荟萃分析名词解释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潜能和功能

荟萃分析名词解释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潜能和功能

荟萃分析名词解释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潜能和功能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潜能和功能荟萃分析这一术语对统计学综合和分析来自独立研究的数据是恰当的,因为这个术语有其道理。

Meta意指较晚出现的更为综合的事物,而且通常用于命名一个新的相关的并对原始学科进行评论的学问。

而其他术语则既不具体又不确切,例如“综述”(overview)习惯上也可指传统的文献综述,而“汇总”(pooling)意指源数据合并。

最近“荟萃分析”一词被列入医学主题词表和国家医学图书馆的Medline检索系统中。

系统性综述是指应用避免偏差的策略的和针对资料和方法部分的任何形式的回顾。

系统性回顾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正式的荟萃分析。

回顾历史独立的研究的合并分析并非最近才有的。

统计学家Karlearson在1904年关于预防伤寒免疫血清的预防效果的报告,可能是运用正式的技术对合并不同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的首次报道。

而Pearson提出的原理仍然是现在的荟萃分析的主要的理由之一:“若考虑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许多观察组。

样本过小,难以产生任何明确意见。

”第一个荟萃分析估计一种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发表于1955年。

有趣的是,这种治疗为一种安慰剂。

对各种差异非常大的条件如术后伤口痛、咳嗽和心绞痛等应用安慰剂的有效性的平均值进行了计算,安慰剂对35的病人有显著效果。

然而,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社会科学,尤其在教育研究工作中发展了更成熟的统计学技术。

荟萃分析这一术语由心理学家Gla在1976年杜撰。

荟萃分析被心血管病、肿瘤学、围产期保健领域中的医学研究者重新发现并用于随机化临床试验研究分析。

人们也倡导对观测研究的荟萃分析及“交叉设计合成”(crodesigynthesis)(观测研究数据与随机化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的整合)。

后来,一个由临床医师、流行病学家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组成的网络建立。

Cochrane合作组(以医学干预评价领域的先驱ArchieCochrane的名字命名)的宗旨是准备、维护和发布医疗保健疗效的综合性系统的回顾。

肝癌的病例统计和流行病学调查

肝癌的病例统计和流行病学调查

肝癌的病例统计和流行病学调查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日益增加,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有效地进行病例统计,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

本文将对肝癌的病例统计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关数据和结果。

一、肝癌的病例统计通过对大量的医疗机构数据和个案资料的汇总和分析,科学家们能够得出关于肝癌的病例统计。

1. 肝癌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全球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数据,肝癌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每年全球新增的肝癌病例约为85万人,其中死亡人数接近78万人。

从统计数据来看,肝癌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发病率最高,而北美和欧洲地区相对较低。

2. 性别和年龄差异在病例统计中,科学家们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肝癌。

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两倍左右。

另外,肝癌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中,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

这些统计数字为肝癌的早期预防和筛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肝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了深入研究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并分析了与肝癌有关的各种因素。

1. 病因相关因素肝癌和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据统计,全球约有50%的肝癌病例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则占据了另外20%。

其他因素,如长期酗酒、铁负荷过重、肝硬化等,也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 地理区域差异不同地理区域的肝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

亚洲和非洲地区的肝癌发病率较高,主要归因于HBV和HCV感染的普遍性。

而北美洲和欧洲地区的肝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主要与肝炎病毒感染率较低有关。

3. 饮食和生活方式一些研究表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与肝癌的发生风险相关。

高糖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缺乏蔬菜水果摄入、肥胖、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都可能增加患上肝癌的风险。

4. 预防与筛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预防和筛查方法。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未来研究方向
跨学科合作研究
加强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共同探究肿瘤的本质和治疗方 法。
临床试验与转化研究
加强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 疗手段。
数据科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肿瘤相关的数据信息,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预测模型 ,提高肿瘤治疗的精准度和预后效果。
分类
根据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恶 性肿瘤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肺癌 、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 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导致细胞生长、 分化、凋亡等过程异常。
病因
恶性肿瘤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 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负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肿瘤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近年来,免疫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肿瘤 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肿瘤早期筛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生物标志物的不断发展,肿瘤早期筛查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发现早期肿瘤,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和遗传背景有关。
年龄与性别特征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易感性不同,例如肺 癌多见于男性,乳腺癌多见于女性。
CHAPTER
02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
描述性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主要通过收集和分 析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等指标,了解恶性肿 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 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 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 LDCT复查;
• 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 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 注:LDCT:低剂量螺旋CT
学习幻灯
9
2.乳腺癌
高危对象
• 1.未生育,或≥35岁初产妇; • 2.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岁的妇女;
• 3.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 • 4.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 5.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 内乳头状瘤病者;
• 6.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 注: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一级兄弟姐妹(同父母)
• 3.筛查结束时间:>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 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 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
• 4.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 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 5.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 苗的女性一样)。
预防建议
• 1.接种HPV疫苗; • 2.不吸烟或戒烟; • 3.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 4.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 5.增强体质。
学习幻灯
13
4.肺癌
高危对象
•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 1.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 2.被动吸烟者; • 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 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 注: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
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了最新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 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公布的是2015年的全国恶性 肿瘤的发病、死亡情况
学习幻灯
来源:医世象 1
中国不同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学习幻灯
2
中国前10癌症发病及死亡情况
学习幻灯
3
全国不同地区前五癌症发病率
•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 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 注: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 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 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学习幻灯
4
中国癌常见的23个致癌因素
学习幻灯
5
代谢、环境、感染因素
学习幻灯
6
14个癌种科普信息:高危对象、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
学习幻灯
•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 10年。
学习幻灯
14
筛查建议
• 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LDCT筛查。建议尽可 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 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 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 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 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 上述情况均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2条及以上因素时,应考虑 为高危乳腺癌对象。
学习幻灯
10
筛查建议
• 1.一般妇女
• 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一次;
• 临床体检:20-29岁每三年一次,30岁以后每年一 次;
• X线检查:35岁,拍摄基础乳腺片;隔年一次乳腺 X线检查(钼靶);>40岁,每1~2年一次乳腺X线 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X线检查1次。
• 3.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 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 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 行筛查。
• 4.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10年 接受1次肠镜检查。
• 5.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筛查,粪便标本 的证据更为充分,但由于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应用。
预防建议 • 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
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
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 3.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
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 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 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 咨询医生; • 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 性和炎性刺激。
•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 2.乳腺癌高危人群
• 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 岁以后建议乳腺核磁共振(MRI)检查。
预防建议
• 1.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酒, 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 持锻炼。
• 2.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 3.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学习幻灯
学习幻灯
8
肠癌筛查及预防建议
筛查建议
• 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 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 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 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 血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 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11
3.宫颈癌
高危对象
• 1.有多个性伴侣 • 2.性生活过早 • 3.HPV感染 • 4.免疫功能低下 • 5.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学习幻灯
12
筛查建议
•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
• 1.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 年1次;
• 2.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 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 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