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讲课文档
第五十七页,共107页。
第五十八页,共107页。
第五十九页,共107页。
Cup-shaped cell
第六十页,共107页。
第六十一页,共107页。
第六十二页,共107页。
第六十三页,共107页。
第六十四页,共107页。
第六十五页,共107页。
第六十六页,共107页。
二、结缔组织
第三十页,共107页。
1. Na+-K+泵的分子结构
– 2个α亚单位和1个β亚单位
– 250 KD
• Na+-K+泵的启动和活动强度与膜内出现较多的 Na+和膜外出现较多的K+有关。
• Na+-K+泵活动时,泵出Na+和泵入K+这两个过 程是同时进行或耦联在一起。
• Na+-K+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第三十四页,共107页。
coated pit
第三十五页,共107页。
endosome
Primary lysosome
入胞的基本过程:
转运物质被
细胞膜识别
与转运物质相接触的膜发
生内陷,并逐渐将其包绕
转运物质和包绕它
的膜进入胞浆内形
成吞食泡
吞食泡与溶酶 体融合,其内 容被酶消化
第三十六页,共107页。
第七十六页,共107页。
人 皮 肤 切 片
第七十七页,共107页。
致密结缔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纤维多而致密,细胞种类和数量少。 作用:支持和连接
第七十八页,共107页。
3. 脂肪组织
由大量的脂肪细胞聚集而成
白或黄脂肪组织(white or yellow adipose tissue)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
杯状细胞:是一种顶端充满黏原颗粒,分泌黏液的细胞,核小,位于基部。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
功能:保护
分布:皮肤表皮(角化),口腔、食管、直肠、阴道和肛门(未角化)。
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基底细胞为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与结缔组织相连。
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发挥作用。如汗腺、唾液腺等。
05
(二)腺上皮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特性:
细胞少,间质多, 纤维:有形态。 间质 基质:无形态,均质状物。
分布广泛,不规则。
血管丰富。
再生能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化较低的组织。
平滑肌纤维束光镜图
神经组织( nerve tissue)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组织成分。神经细胞(nerve cell),也称神经元(neuron),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经调节
02
体液调节
03
自身调节 机体维持稳态的反馈调节
04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 概述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自学)
第二节 基本组织
组织为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
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答案精选版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绪论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问答题: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2.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3.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4.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第二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问答题:1.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3.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4.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5.简述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第三章运动系统问答题:1.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第四章神经系统问答题:2.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10.反射弧由那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
11.试述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始部位和主要功能。
12.试述脑神经的分布、主要功能及相应核团的位置3.何谓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3.肌紧张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14.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
17.什么是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述其功能特点。
18.比较说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的功能特点。
19.试述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特点。
20.试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1.试述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特点。
22.试比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递质和受体。
2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4.试述正常脑电图各波的频率范围和功能意义。
25.试述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及其特征。
26.什么是条件反射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条件性抑制。
27.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布对称性。
28.人类大脑皮质有哪些语言中枢各位于何处并说明损伤后的症状第五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
21
溶酶体
消化细菌、异物、自身衰老细胞
*
22
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
*
23
中心体
成对存在,参与细胞有丝分裂
*
24
微丝与微管
细胞骨架
*
25
线粒体
动力工厂
*
26
(三)细胞核
一般位于细胞中央,球形 多数细胞一个核,也有2个或多个的(肝细胞),
也有无核的(成熟红细胞) 组成:
◦ 核膜 ◦ 核液 ◦ 核仁 ◦ 染色质
◦ 浓度梯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
13
被动转运:一些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如葡萄糖、氨 基酸、Na+、K+,在与跨膜蛋白结合后,经细胞膜 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
◦ 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
14
主动转运:把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运输至浓度高的 一侧,同时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能量的过程。
◦ 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
51
肥大细胞
多分布于小血管周围 分泌肝素(抗凝血)、组织胺(扩张毛细血管、增
强通透性)
*
52
浆细胞
数量少,慢性炎症时数量多,可产生抗体
*
53
2、间质
纤维
◦ 胶原纤维:白色、较粗、索状、韧性强 ◦ 弹性纤维:黄色、较细、细丝状、有弹性 ◦ 网状纤维:短而细、有分支、相互吻合成网状、无弹性、
*
35
*
36
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立方状细胞 组成
如分布于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等处的上皮
细胞游离面常有微绒毛
具有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
37
*
38
单层柱状上皮:一层柱状细胞组成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上皮、结缔)
1.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特点:
相邻细胞之间的质膜紧密结合,没有缝隙 作用:
封闭相邻细胞间的接缝,防止溶液中的分子沿 细胞间隙渗入体内,从而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消化道上皮、膀胱上皮、脑毛细血管内 皮以及睾丸支持细胞之间都存在紧密连接。
2.中间连接(粘着小带)
(一)粘合带与粘合斑 粘合带(adhesion belt)呈带状环绕细
2)分布:皮肤的表皮、口腔、食管等
3)功能:保护
2.复层柱状上皮:
1) 特点
由多层细胞组成,表层为柱状细胞,中层 为多角形细胞,基底层为矮柱状细胞。
2) 分布 眼睑结膜、肛门 、咽、软腭和喉等。
3)功能
腺上皮
❖ (一)腺上皮的发生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细胞称为腺上皮,以腺上皮为主 构成的器官称腺
2).分布:胃、肠、胆囊和子宫 3).功能 :吸收和分泌
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纤毛
基膜
70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游离面( )和基底面均很整齐。上皮表面有一排 微细而整齐的纤毛,基膜明显。但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一,核的位置也不在 同一水平上,因此在垂直切面上观察似复层上皮,但由于各类细胞的基底部均 附着于基膜上,故属单层上皮。 (人的气管 , HE,×200)
58 单层柱状上皮 柱状细胞之间夹有空泡状的杯状细胞,垂直切面的杯状细胞, 呈高脚杯状,细胞顶部膨大,充满粘原颗粒,由于制片过程中颗粒被溶失,故 呈空泡状,细胞基部较细窄,核呈三角形或半月形,位于细胞的基部。 (十二指 肠与胃幽门连接处 , HE,×400)
1).特点
由一层棱柱状细胞平行排列而成,核呈卵圆 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有微绒毛、纹状缘特 殊结构。柱状细胞之间夹有杯状细胞,分泌黏液, 有润滑和保护作用。
2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功能
2、细胞膜功能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转运,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态。
交流传递物质、能量和信息。 其中蛋白质有的作为载体协助某些物质转运; 有的作为化学“泵”,由低向高浓度转运; 有的作为受体,接受外界的化学信号,引起细胞内的 变化。
(1)物质的转运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Na+-K+泵又称Na+-K+-ATP酶,简称钠泵。
当 膜 内 [Na+]i↑ 膜
外 [K+]o↑ 时 , 钠 泵
可被激活, ATP 分解 产生能量,将胞内
的3个Na+移至胞外和
将胞外的 2 个 K+ 移入 胞内。
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
小结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O 2 、 CO2)
被动转运
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需特
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 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分类:
①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各种带电离子Na+-和 K+
②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葡萄糖(GL)、氨基酸(AA)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Na+]o >[Na+]i
[K+]i >[K+]o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
出胞:
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性分泌物 高尔基复合体
膜性结构包被=分泌囊泡
囊泡向质膜内侧移动 囊泡膜与质膜的某点接触并融合 融合处出现裂口 分泌物排出 囊泡的膜成为细胞膜的组成部分
入胞:
细胞膜上的受体对物质的“辨认”
(高 低)
通道:各种带电离子Na+和 K+
易化扩散
载体:葡萄糖(GL)、氨基酸(AA) (非脂溶性:需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2-1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
◆特点:
①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 ②选择性 ③饱和性 ④竟争性 ⑤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⑥浓度和电压依从性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物质都是顺电—化学
差进行转运,不需另外耗能,故统称为被动 转运。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通道蛋白质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氨基酸
葡萄糖
由通道介导的被动转运
特点:
1. 被转运的物质主要是一些离子;
6. 离子通道可被某些毒物或药物选择性地阻断
– 河豚毒素(TTX)可阻断Na+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 四乙胺(TEA)可阻断K+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 箭毒(Curare)可阻断乙酰胆碱(A特点: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
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的“帮助”; ③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妨碍因素
出胞
出胞
入胞
入胞
2、细胞膜的功能
(2)受体功能 概念: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 分类:分为膜受体和胞浆或胞核受体两大类。 功能:能识别和结合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 (如神经递质、激素等);并能转发化学 信息。 (第三章讲)。
2、细胞膜的功能
(3)抗原功能 膜抗原是指细胞膜上一类具有特殊 功能的糖蛋白或糖脂。如血型抗原、组 织相溶性抗原等。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基本组织 第三节 器官、系统、人体的形态
人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人体内最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00万亿个) 组织——形态功能相似的细胞和间质构成。 器官——由不同组织构成一定形态的较大功 能单位。 系统——由不同器官构成,完成一种特定的生 理功能。
《人体解剖学》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
器官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 位,如心、肺、肾等。
系统
由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 功能,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解剖学发展历史
古代解剖学
古代人们通过直观观察和经验积累,对人体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如中医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 。
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对人体进行系统的解剖和研究,代表人物有维萨里和达芬奇 等。
神经组织
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负责 传递和处理信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 功能。
细胞与组织关系
01
细胞是组织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 胞群组成的。
02
不同类型的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都是由细胞构 成的。
03
细胞和组织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PART 03
尿液排泄
原尿中99%的水、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电解质及大部分的小分子物质被重吸收回血液, 而剩下的1%左右的水分和代谢废物经肾小管流出,形成终尿。终尿通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与预防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 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等。
消化过程及原理
01
物理性消化
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 将食物磨碎、混合、搅拌,并与 消化液充分混合。
02
03
化学性消化
吸收
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酶, 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可被吸 收的小分子物质后,通过消化道 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预防
人体解剖生理学 左明雪主编 第一章重点知识点整理考点整理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1. 元素人体含41种元素,O、C、H、N占人体总重的94.6%。
已知自然界主要含93种元素,太空宇宙中没有地球以外的特别元素。
元素在机体中以无机物、有机物存在。
无机物:水、无机盐等;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1)蛋白质组成:氮、氢、氧、碳的有机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20种氨基酸按一定序列构成。
作用:组成细胞的最主要成分、构成细胞内的酶、器官组织的结构成分。
此外,作为转运载体、多种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等。
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细胞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人体必须的有八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能通过氨基转化作用在人和动物体内合成的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
(2)糖(碳水化合物)组成:单糖、双糖、多糖作用:分解产生ATP,构成糖蛋白(细胞受体成分),转化为脂肪,能量储备。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和生物分子间的识别。
(3)脂质是由脂肪酸和醇化合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组成:甘油三酯(90%)、磷脂、固醇类;作用:分解产生ATP、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磷脂、胆固醇、糖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髓鞘、固醇类激素(4)核酸从细胞核中分离,呈酸性;组成:RNA DNA作用:RNA直接参与合成蛋白质;DNA携带遗传信息,参与cell合成RNA、遗传变异等。
二、细胞的结构(组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一)细胞膜结构:细胞膜=质膜:是包围在整个细胞最外层的薄膜。
细胞以质膜为界,使细胞成为具有一定形态的结构单位。
构成:脂类(主要是磷脂,其次为胆固醇,少量鞘磷脂)、蛋白质、糖类(与蛋白质、脂类结合,分别形成糖蛋白质和糖脂)。
脂类为双亲分子(头部含一个磷酸基,为亲水性基团,朝向膜外;尾部为两个脂肪酸链构成的非极性疏水基团,朝向膜内)单位膜:三层结构组成,内外两层亲水极和中间一层的疏水极。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名词解释: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1.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
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人体的基本结构ppt课件
* 细胞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结构形式—称为单位膜式生 物膜。
精选ppt课件
9
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
生物膜是以有极性的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 理功能的蛋白质。脂质的亲水性端分别朝向膜的 内外两侧,疏水性端相互靠近位于膜的内部。膜 蛋白质分子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上:有的附着在 膜的内或外表面;有的半镶嵌在膜的内或外表面; 有的蛋白质侧贯穿整个脂质双分子层,两端暴露 在膜的内外两侧。糖和膜上的脂质或蛋白质结合, 形成糖脂和糖蛋白。糖脂和糖蛋白的糖链部分, 几乎都棵露于膜的外表面。这些糖链可以成为细 胞的特异性标志。
如:红细胞膜A、B凝集原的差别在于糖链中一个糖基的差别。
精选ppt课件
3
传统: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现代:膜性体系、微纤维体系、微球体体系
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根据所处的环境、生理功
能不同而由很大的差别。
精选ppt课件
4
精选ppt课件
5
精选ppt课件
6
(一)细胞膜(原生质膜)
从原始生命物质向细胞进化所获得的重要特征 之一,是生命物质外面出现一层膜性结构即细胞 膜又称质膜。细胞膜不但是细胞核环境之间的屏 障也是细胞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传递 的门户。
精选ppt课件
41
胞吐:
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性分泌物 高尔基复合体
膜性结构包被=分泌囊泡
囊泡向质膜内侧移动
囊泡膜与质膜的某点接触并融合 融合处出现裂口 分泌物排出
精选ppt课件
囊泡的膜成为细胞膜的组成部分
42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及其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复层变移上皮:常见于肾盂、输尿管、膀胱 等处。上皮细胞无固定形状和层次,常随器官充 盈情况而变化。如膀胱尿液排空缩小时,上皮细 胞可有5-8层,表层细胞成立方形,胞体较大;当 膀胱充盈扩大时,仅有2-3层扁平细胞。
• (二)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称为 腺上皮。由腺上皮构成的器官称为腺。根据有无 导管将腺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 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其分泌物(称激素) 进入细胞周围的血管,随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各 处。如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 • 外分泌腺。又称有管腺,其分泌物经导管排到 身体表面或器官的管腔内。如汗腺、唾液腺、胃 腺、胰腺等。
• (5)细胞膜受体:细胞膜受体是指镶嵌在
细胞膜上的一些蛋白质,它能与外界特定 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药物等进 行特异性结合,引起相应的细胞内生理效 应。细胞膜上的这些蛋白质称为细胞膜受 体。
• 二、细胞质
• 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半透明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 细胞质包括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 • (一)基质:细胞质中匀质而无色半透明胶体溶液,称为 基质。 • (二)细胞器:基质中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小“器 官”,称为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 溶酶体、中心体、核糖体等。 • (三)细胞内含物:是指暂时储积在细胞质中的一些物质。 如蛋白质块、脂肪滴、糖原、色素、排泄物、分泌物等。
•
(二)细胞膜的功能
(1)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物质,如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以 及脂溶性小分子物质能从浓度高的区域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 区域移动,这一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O2]o >O2]i
[CO2]i >[CO2]o
(2)易化扩散:不溶于脂质或很难溶于脂质的某些物质, 如葡萄糖、氨基酸和和各种离子,在一定情况下,也能顺着 浓度差通过细胞膜,但它们是借助于细胞膜结构中某些特殊 蛋白质的帮助而进行的。因此,称之为易化扩散.
• 四、神经组织 • 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 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 传导神经冲动的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对神 经元起着支持、联系、营养、保护作用和 参与髓鞘的形成。
• (一)神经元 •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的。 • 1.胞体 • 胞体的大小不同,形态多样,有圆形、锥形、 梭形、星形等。胞体中央有一个大而圆的细胞核, 核内有着色明显的核仁。细胞质内除含有一般细胞 所具有的细胞器外,还有丰富的尼氏体和神经原纤 维,以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尼氏体由粗面内质 网和游离的核蛋白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神经原纤维呈线状交织分布,在神经元内其支持和 运输的作用。 • 2.突起 • 神经元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形似立方状的上皮细 胞组成。表面观察呈六角形。如分布于甲状腺、 肾小管的上皮等,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形似柱状的上皮细胞 组成,如分布于于胃肠道、胆囊、子宫腔面的上 皮,具有分泌、吸收等功能。
•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这种上皮的细 胞高矮不等,在垂直切面上细胞核的位置 也呈现高低不同,好象是复层,但每一个 细胞的基部均位于基膜上,因而,实际是 单层。其游离面有许多纤毛,分布于呼吸 道的腔面,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 (三)脂肪组织
•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脂肪细胞胞 质内脂肪聚成大滴,其余胞质成份和核被挤到边缘 成一薄层。成群脂肪细胞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分 隔成许多脂肪小叶。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于皮肤下、 腹腔网膜、肠系膜及黄骨髓等处。脂肪组织具有贮 存脂肪、支持、保护、缓冲、参与能量代谢、维持 体温等作用。
• (一)被覆上皮:根据上皮细胞的排列层数和形态,又将 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 1.单层上皮:由一层细胞组成。单层上皮又因细胞的形状 不同分为四种: •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仅由一层多边 形扁平细胞组成。覆盖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 扁平上皮,称内皮,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 也有利于上皮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覆盖于胸膜腔、腹膜 腔、肠系膜和心包腔面的上皮,称间皮,能分泌少量浆液, 可减少摩擦,便于内脏活动。
• (二)神经元的分类 • 1.根据突起数目分类 • ①假单极神经元:由胞体发出一个突起,但在 一定距离后又分为两支,一支伸向脊髓和脑,称 为中枢突(相当于轴突);另一支伸向其它组织 和器官,其末端构成感受器,称为外周突(相当 于树突)。胞体位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 • ②双极神经元:从胞体相对的两端各发出一支 突起,一为树突(外周突),一为轴突(中枢 突)。如嗅粘膜和视网膜中的感觉神经元及耳蜗 神经节的神经元等; • ③多极神经元:胞体发出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脑、脊髓和植物性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多属此类。
• 一、上皮组织 • 上皮组织由大量密集的较有规则的上皮细胞和少 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大部分上皮覆盖在身体外表 面或衬贴在体内有腔器官的內表面,其身体外表 面或有腔器官的腔面,称游离面,深面以基膜与 结缔组织相接处触,称基底面。上皮组织内无血 管,其所需营养由深层结缔组织中的血管供应。 •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如皮肤表层)、分泌(如唾 液腺)、吸收(如小肠上皮)、排泄(如肾小管 上皮)、呼吸(如肺泡上皮)、感受(如嗅上 皮)、生殖(如卵巢及睾丸上皮)等功能。 • 上皮组织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被覆 上皮和腺上皮两种。
• (1)树突 • 树突为短而分之多的突起,呈树枝状,表面有大量棘状 物。一个神经元有一个至多个树突。树突的结构与细胞质 相同。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入细胞体。现已 阐明,有些神经元的树突也能引起其它神经元兴奋。 • (2)轴突 •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长而有时分出侧枝的轴突。胞体发 出轴突的部份呈圆锥形,称轴丘。轴丘内没有尼氏体。轴 突末端分枝较多,形成轴突末梢,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 膜,里面的胞质称轴浆或轴质,轴浆内含有细长的线粒体、 微丝、微管,中间纤维和微梁网格等,它们构成立体纤维 网架。它们既可作为轴突的支架,又参与轴浆内物质的运 输。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及其分支可和若干个其它细胞相 联接。轴突的功能是将兴奋从胞体传向外周。轴突也能由 其它神经元引起兴奋。
• 三、细胞核
• 细胞核主要由核膜、核液、染色质和核仁组成。
• 第二节 基本组织 • 组织是由起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 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 • 细胞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 结构的物质。 • 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将组织 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和神经组织。
分解1分子ATP,可将3个Na+泵出,2个K+泵入。其生理意义在于 建立一种势能储备,供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利用
• (4)胞饮和胞吐作用 • 细胞膜对大分子物质及固体物质是不能通透的。 物质团块与细胞膜相接触,细胞膜内陷,形成囊 泡,然后将此物质包围在里面进入细胞内,称为 胞饮作用。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被排出细胞外时, 先被一层膜包围形成小泡,与细胞膜接触融合, 形成小孔,把物质排出胞外,称为胞吐作用。如 腺体的分泌,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
• (一)疏松结缔组织
• 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存在于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之 间、甚至细胞之间。其结构特点是基质多,细胞 数量少,纤维较疏松,呈蜂窝状,故又称蜂窝组 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修复、传递营养和 代谢产物等功能。
• (二)致密结缔组织 • 纤维多而且排列紧密,细胞和基质都较少。 纤维主要为胶原纤维 和弹性纤维 。如皮肤 的真皮、肌腱、韧带等。具有支持、连接 和保护作用。
• 2.复层上皮:有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根据浅层细胞的形态 结构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和复层变移上皮 • (1)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由十余层或数 十层细胞组成。表面几层细胞为扁平状,中间的数层细胞 为多角形,基底层细胞为矮柱状,能不断分裂增生,以补 充表层衰老或损伤脱落的细胞。这种上皮分布于皮肤表面、 口腔、唇、食管、肛门、阴道等器官的腔面,具有耐磨擦 和防止异物侵入等保护作用。
• (四)网状结缔组织 • 网状结缔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主
要分布于骨髓、淋巴结、肝、脾造血器官或淋巴器官等处。 网状细胞为多突星形细胞,核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 仁明显,胞质较丰富,相邻细胞的突起相互接触,相互连 接,与网状纤维交织成网。这些网构成造血器官的支架。 网状结缔组织主要构成一个适宜血细胞生存和发育的微环 境。
• (一)骨骼肌
•
骨骼肌借肌腱附着在骨骼上,与人体的运动有关。骨骼 肌纤维为细长圆柱形 ,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周边靠近 肌膜处 ,核多达几百个。每条肌纤维 内含有许多条肌原纤 维 。电镜下,每条肌原纤维又有若干粗、细肌丝组成。粗、 细肌丝间的相对滑动可使肌原纤维缩短,使肌肉产生收缩。 骨骼肌的收缩受意识的支配,故又称随意肌 。
• 二、结缔组织 • 结缔组织由少量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纤维和组织液。 • 结缔组织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如纤维性的肌 腱、韧带、筋膜;流体状的血液;固体状的软骨和 骨等。具有支持、连接、营养、保护、防御修复物 质运输等多种功能。 • 根据结缔组织的性质和成分可分为:疏松结缔 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等。
• 一、细胞膜 • (一)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是指包围在细胞表面的薄膜。细胞膜主 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液态的脂质双分子 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架,每一个脂质分子由亲水端 (在膜内外表面)和疏水端(朝向膜的中间)组成。 电镜下,细胞膜呈三层结构 ,即内外两层的亲水极 与中间层的疏水极。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脂质 双层之间,称为嵌入蛋白;有的附着在脂质双层的 表面,称为表在蛋白。糖分子常与暴露在细胞膜外 层的嵌入蛋白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蛋白和糖脂。这 样三层结构的膜不仅见于各种细胞的表面,亦见于 细胞内的各种膜性结构,如内质网膜、高尔基复合 体膜、线粒体膜、核膜等,因此,这种三层结构形 式的膜被认为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 • 基本结构形式,称为单位膜。有人又将存在于细胞 各部份的这种单位膜统称为生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