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试艺术学论述
艺术硕士考研艺术综合《艺术学基础知识》
艺术硕士考研艺术综合《艺术学基础知识》在艺术硕士考研中,艺术综合科目《艺术学基础知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艺术学基础知识是艺术学研究的基础,它涵盖了广泛而深入的领域,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史以及艺术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就艺术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考试内容以及备考建议展开论述。
一、艺术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艺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艺术硕士考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艺术学基础知识是艺术研究的基石,它有助于考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批评和分析,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其次,艺术学基础知识能够拓宽考生的艺术视野,了解不同艺术领域的发展和演变,并从多个层面审视艺术现象。
再次,艺术学基础知识对于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积极作用,因为它能够为考生提供专业的知识支持,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创作出符合艺术规律和风格的作品。
二、考试内容考生在备考《艺术学基础知识》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艺术理论:包括艺术创作理论、艺术鉴赏理论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理论,包括古代艺术理论、现代艺术理论等,并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理论对艺术实践的影响。
2. 艺术史:涵盖了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艺术发展史。
考生需要熟悉各个时期的艺术流派、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了解艺术发展的脉络和趋势。
3.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社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考生需要了解艺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艺术的塑造。
同时,还需要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的热点问题和趋势,如数字艺术、媒体艺术等。
三、备考建议备考《艺术学基础知识》时,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建议:1. 宏观把握:从整体上把握艺术学基础知识的体系结构,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形成全局观。
2. 阅读经典文献:通过阅读艺术理论的经典文献,如《艺术的艺术》、《艺术创造的本质》等,提高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3. 多角度比较: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共性和差异性,培养对艺术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期末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期末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题1:艺术概论是什么?请简要描述。
艺术概论是一门关于艺术的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对艺术的研究和探讨,深入了解艺术的本质、作用以及与其他领域的关联。
艺术概论涵盖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通过学习艺术概论,人们能够拓宽视野,培养艺术欣赏能力,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提升审美水平。
题2:列举并描述艺术的四个基本属性。
艺术的四个基本属性是形式、内容、风格和表达。
1. 形式:指艺术作品的物质形态,包括艺术作品的形状、结构、颜色、材质等。
形式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家表达意图的重要手段。
2. 内容:指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情感、主题等,反映了艺术家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表达。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时代、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具有深远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3. 风格:指艺术家在艺术表达中所形成的独特的风格特点,包括创作技巧、艺术语言和个人风格等方面。
艺术家通过风格的塑造,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辨识度。
4. 表达:指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情境等,通过形式、内容和风格等要素,使用视觉、听觉等感官符号向观众传递信息和体验。
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可以是直接的、象征性的或抽象的,通过观众的感知与解读形成艺术的交流和共鸣。
题3: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出现的一场思想与文化运动,对欧洲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艺复兴时期注重人文主义思想的提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个体价值的重要性。
这种思潮对艺术家的创作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得艺术家开始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融入作品中,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艺术风格。
其次,文艺复兴时期重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和文化,追求对古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这一影响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注重人体的写实和比例,提高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真实性。
另外,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张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艺术。
艺考各科知识点总结总结
艺考各科知识点总结总结音乐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它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两个方面。
音乐理论包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等知识,而音乐实践则包括声乐、器乐等方面的内容。
在艺术类考试中,音乐考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乐理:乐理是音乐学的基础,它包括音符、节奏、音程、调式、和弦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够读谱、辨音、分析音乐作品等。
2. 视唱练耳:视唱练耳是音乐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视唱和练耳两个方面。
考生需要通过视唱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感觉和音乐表达能力。
3. 音乐史:音乐史是音乐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现代音乐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4. 声乐:声乐是音乐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歌唱技巧、唱法、咏唱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歌唱技术和表现能力。
5. 器乐:器乐是音乐考试中的另一重要内容,它包括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管乐等各种器乐的演奏技巧和表现能力。
考生需要根据自己所学的器乐进行专业能力的展示。
舞蹈舞蹈是一门具有较高身体协调性和表现能力要求的艺术学科,它包括舞蹈技巧、表现能力和舞蹈理论等内容。
在艺术类考试中,舞蹈考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身体素养:身体素养是舞蹈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身体柔韧性、力量、平衡、节奏等方面的训练。
考生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养。
2. 舞蹈技巧:舞蹈技巧是舞蹈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舞蹈动作的技巧要求和表现能力的要求。
考生需要在各种舞蹈动作上具备一定的技巧水平和表现能力。
3. 舞蹈表现力:舞蹈表现力是舞蹈考试中的又一重要内容,它包括肢体表情、面部表情、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舞蹈理论:舞蹈理论是舞蹈考试的基础,它包括舞蹈史、舞蹈美学、舞蹈编创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舞蹈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
2005-2014年中传艺术学综合考试考研真题
四、论述
1、略论文化素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应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2、结合具体案例,说明现代媒介传播对于医生创作的影响。
2006年艺术学综合考试
一、填空
1、贝多芬的代表作是第五交响乐又被称作“ ”交响乐
2、李清照的《声声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赵翼说过:“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使工”。你是否认可这种说法?请联系你所了解的艺术史举例说明。
3、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四、论述
1、艺术作品中的“丑”为何能够具有审美意义
2、结合你报考的专业,试谈新的技术手段(包括新材料、新工具、新媒介等)对当今艺术创作的影响
2008年艺术学综合考试
7、新凤霞和赵丽蓉为代表人物源于唐山的剧种是( )
8、《党同伐异》的导演是( )
9、中国电视剧的最高政府奖是( )
10、《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的作者是( )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壁画 2、诗无达诂 3、国际歌 4、梅兰芳 5、宝莱坞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有人提出“题材决定论”,,有人提出“题材无差别论”,谈谈你的理解。
2.琴歌《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的绝句创作而成的。
3.古希腊戏剧《美狄亚》是()的作品。
4.电影《公民凯恩》是()国导演奥逊威尔斯的作品。
5.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江苏扬州画坛上的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郑燮等人被称()。
6.《松花江上》是一首(革命)题材的歌曲。
7.话剧《茶馆》的剧作者是()
8.电影《城南旧事》导演是()
四、论述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艺术概论一.辨析题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具备形象性;P262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就是指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往往结合在一起,达到情韵浓郁、形象传神的效果,通过语言的中介,激发读者的想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如经其事,从中获得审美享受;文学作品中,作家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常常渗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使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更加突出;所以观点是错误的,文学艺术具有形象性;2.艺术形象的个性化比共性更重要;P12正确;通过个性来反映共性,而不是通过共性来反映个性;个性与共性是统一的,但是这种统一具有前提;如果是抽象的理论,这就是共性;例如艺术家要塑造一个共产党人的形象,这里的共产党人就是共性,但是这是不够的,艺术家需要塑造一个具体的人物,他具有共产党人的特征也就是共性,要让这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出现在受众面前;在作品里,首先看到的不是共产党人,而是艺术家塑造的这个具体人物,看到个性的显现,然后透过这个具体任务看到共产党一群人的优秀品质;对于艺术来说,先有一个独特的个性,这样形象也就塑造的越成功,艺术家是靠形象说话的,而不是靠概念;3.影视作品在改编文学经典时无法将语言文学的阅读味,想象的魅力和深蕴的情思全部影视化;P256-258正确;1.语言艺术具有间接性;文学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是“想象的艺术”,这是其他艺术无法相比的,影视作品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因而不具有想象的魅力;2.文学艺术具有情感性;语言文学既可以描绘物质世界,又可以直接展示人的内在思想、情感、情绪和愿望,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感情深深蕴藏在文学形象中,而影视艺术的表现力要受到物质媒介的局限,无法将语言文学的深蕴情思全部影视化;4.艺术中的主体只有一个,即艺术家;P7错误;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人;艺术活动中的人进一步再分,就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艺术家,艺术家是属于创造性的主体,没有艺术家,艺术作品就无法创造出来;另一个方面是鉴赏受众,当然受众也有创造性,但是这种创造性是在鉴赏中和接受中,这些受众是接受艺术作品的接受主体;5.艺术就是技术错误;艺术是需要技术的;技术一般是用于创造物质文明,是普遍规律的体现,是知识的归纳,而艺术是借助一定物质化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技术强调的是拥有某项基础能力,而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强调的是美学;技术具有目的性,而艺术具有审美性,是技术基础上的提升;所以,艺术不是技术;6.表情艺术的物质实感性不突出,不擅长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P176正确;抒情性是音乐、舞蹈的基本属性,表情艺术长于表现而拙于再现,往往直接表现和揭示内心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再演孔雀,她也只是人的形体,不像孔雀,而艺术需要实体性模仿,例如绘画和雕塑就可以通过绘画和雕刻将孔雀惟妙惟肖地呈现在受众面前,这就是模仿;因此表情艺术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现象,不擅长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7.在艺术中,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的;P3正确;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呈现出来;”文学创作所反映的现实是心灵化的现实,从而使艺术美区别于自然美,文学创作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现实化的心灵,从而使艺术具有形象性;例如玉石,就是感性的东西,它的光泽、体积、形状就是感性的;所有艺术品的形象都是感性的,感性的东西就是形象化的、具体的东西;但这些东西需要表现思想表现情感,这些思想感和情感就是心灵的,如果没有经过心灵,就无法表现心灵;8.艺术起源于游戏,艺术作品好玩就行;P26错误;艺术起源于游戏这种说法把人游戏看做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论断;事实上,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而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而不仅仅是娱乐游戏;而艺术作品是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不仅仅是好玩而已;9. 艺术教育对于弥合现代人感性的冲动与理性的冲动的分裂具有重大意义;P50正确;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是人实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决条件;它既可以克服感性冲动从自然方面强加给人的限制,又能克服理性冲动从道德方面强加给人的限制;另外,人们需要在艺术中恢复自身的全面发展,防止感性于理想的分裂,恢复心理平衡于精神和谐,通过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提高人的价值,实现人格的完善;10. 艺术起源于巫术错误;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但艺术起源于巫术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艺术的起源应当归结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二.名词解释1.艺术:借助一定物质化的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广义是一切种类的艺术门类之总称,狭义指初语言艺术之外的表演性门类;2.模仿说:也称“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亚里士多德是模仿说的代表人物;3.表现说:艺术既不是功利的活动,也不是道德的活动,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4.造型艺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5.散点透视: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巧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的一种构图方法;6.剧本:即一剧之本;剧本有两点重要性,第一它是指用语言文字写成的具有独立阅读价值的文学剧本,第二是剧本对之后的舞台表演具有决定性意义,是表演的依据;7.戏曲表演的程式化:是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等,都有一些特殊的固定规则;8.表情艺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9.戏剧冲突:戏剧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动作,来展开激烈的冲突和交锋,使戏剧情节得以进展,人物性格得以展现;10.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它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汇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1.艺术主体: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艺术的主体指的是艺术创作主体,是艺术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艺术的主体指的是社会的人;12.艺术体验: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到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13.艺术语言: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就是艺术语言;14.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15.艺术意蕴: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和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16.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它体现在“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三.论述题;1.论述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1综合性与独特性吸收各门艺术的多种元素,将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再现与表现集一身 2情节性与主人公叙事性艺术,人物行动,人物之间关系,人物形象3文学性与表演性文学性是基础,文学剧本的创作;表演性是是中心环节,演员进行二度创作2.怎样理解艺术的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雕塑、绘画不仅再现生活,又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形式是内容存在的方式和形态,形式表现内容,使内容升华;巴尔扎克像(3)艺术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现;阿Q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3.如何理解影视艺术真实完备的影视画面影视画面的内容是清晰可见,是真实的,具有空间感,人们可以通过画面直观的看到形象,可以看到发丝的颤动,可以将壮阔的画面尽收眼底,是其他艺术所无法达到的;影视画面中,可以呈现几代人的生活;影视画面在物理的时间和空间感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影视画面不论是空间的自由还是时间的流畅都可以体现出来;影视画面可以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情演绎出来;影视画面可以获得心理的时间和空间,这是以往的艺术所不能体现的;影视画面获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新的纬度,这是影视艺术所特有的;它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展示人生,也可以从微观角度展示细致入微的感受,也可以从中观表现;影视画面是高清的、仿真的、是优质性的画面;迄今为止,影视艺术的画面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没有什么艺术可以从画面上超过影视艺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影视画面只会更好;影视艺术的真实完备的影视画面是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4.论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艺术作品的层次主要有三层:第一层是艺术语言,它是作品外在的形式结构,是由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所构成的层次+艺术语言的含义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第二层是艺术艺术形象,它是作品内在的结构,是艺术家的审美意像的物态化含义;第三层的艺术意蕴含义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巨大的普遍性和深刻的思想性,这种深藏在艺术作品中的意蕴,往往需要鉴赏者仔细品味才能领会到;5.论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问题;保守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按照某种传统的趋向进行,具体表现为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与习惯,常常具有某种定势和趋向;变异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的创新期待视野,是指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是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人们鉴赏心理中的保守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由于人的审美心理具有前后相贯的连续性,人们在艺术鉴赏的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特定欣赏习惯经过多次反复后就会成为直觉性情感;人们鉴赏心理中的变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艺术鉴赏中,又常常追求艺术作品题材的新颖,主题的开掘,风格的独创,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等;显然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和变异性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它们表现为鉴赏主体审美经验期待视野中,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的对立统一;所以要求艺术家既要具有探索创新的精神,又要尊重广大群众的欣赏水平和接受能力;6.如何才能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1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多听音乐培养和提高耳朵的音乐感;看绘画能训练和发展眼睛的形式感;文学作品读多读熟了,也就有比较,有了鉴赏和鉴别;高尔基阅读大量书籍,成为着名作家;2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艺术修养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艺术特征,美学特性,和艺术语言的熟悉;例如,对于绘画的鉴赏要特别注重第一印象,对于建筑的鉴赏要伴以运动的感觉,对于工艺美术品的鉴赏需要触觉等;3了解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文化修养体现艺术修养,如果不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强烈的战斗精神,就不能对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的着名绘画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了;4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艺术鉴赏也离不开社会生活;鉴赏主体总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感受,体验作品;鉴赏者的经验越丰富、越深刻,越有助于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反之,则难以接受或体会不深;郭沫若讲过读离骚,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深深感到它的伟大和不朽;5美育与艺术教育;美育与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独立或专门的领域,就是要通过培养与提高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的理解力,从而使人们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并且重视提高全社会群体的艺术鉴赏水平和鉴赏力;。
艺术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2013)
艺术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2013)《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总论【本章重点名词】1.“模仿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2.“游戏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3.“表现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
4.“巫术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
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
5.“生产劳动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
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6.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7. 美育: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实现人性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2012815《综合考试[艺术学]》
2012年《综合(艺术学)》真题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刘勰的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2、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中的“王”指的是:王勃3、《战争与和平》作者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2011年是其逝世100周年4、《情感与形式》的作者是美国符号论女美学家:苏珊·朗格5、清代百回长篇小说《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经典同名怀旧动画《镜花缘》20年纪6、话剧《玩偶之家》的作者:易卜生7、《日出》作者:曹禺2010年是其百年诞辰8、《日出•印象》作者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9、歌剧《魔笛》作者是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莫扎特2011年是其逝世220周年10、《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导演:郑君里2011年是其百年诞辰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艺术传播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使艺术作品和信息得到扩展和蔓延,并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作品,是经过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创造性的构思最终物化成一个物质的东西,实现从意识到物质的转变,然后到达接受主体一—渎者、观众面前的。
这中间存在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过程,即艺术传播过程。
主体、艺术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艺术传播的这四个要素是不可分割的,丧失任何一个都会造成其他三者意义的缺乏。
以一部电影为例:传播主体是导演、制片和电影公司;传播媒介是电影院、电视台、报纸、杂志、路牌等;艺术信息是通过各种媒介,我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等信息;受传者是观众。
2、交响乐交响乐曲的名称源出希腊语,原意为“一齐响”的意思。
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交响诗五种体裁。
人们常把它比喻为“音乐王国的神圣殿堂”。
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
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意蕴深远,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中传考研综合考试 艺术学基础知识
为了便于考艺术类专业同学复习,我们按照综合考试【艺术学】的考试大纲要求,专门整理了中外艺术基本知识,方便大家记忆。
首先是西方音乐史的部分。
一。
古代与中世纪西方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
最发达的是他的音乐理论,那个时代的音乐比较简单,主要是单声部形态.公元5世纪到14世纪,西方音乐进入中世纪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基督教宗教礼拜音乐,有格利高里圣咏、赞美诗等.12世纪左右,复调音乐开始传播,记谱法、唱名法以及调式体系也逐渐成熟。
二.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起点:英国和欧洲大陆偏北地区这个时期音乐的主要风格样式是声乐复调,主要是无伴奏的多声部歌唱。
16世纪是文艺复兴的音乐成就最高时期,除了宗教音乐外,世俗音乐也得到很好的发展,16世纪法国尚松和意大利牧歌就是这种音乐的典范。
晚期文艺复兴音乐的中心逐渐转向意大利,罗马乐拍的帕勒斯特里那的无伴奏声乐浮雕将文艺复兴宗教音乐推向顶峰.三。
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特点:1.这个时期,复调音乐达到巅峰,代表新趋势的主调音乐正在新起。
巴洛克音乐是以一些大型声乐题材的登场拉开序幕的,歌剧、清唱剧、康塔塔这些完全不同于文艺复兴的声乐体裁是巴洛克风格的标志.2。
器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歌剧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第一部歌剧:《奥菲欧》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巴洛克晚期,音乐逐渐从意大利向德奥转移。
重要人物:德国作曲家J。
S巴赫和亨德尔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及作品:J。
S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将各种风格的曲子都创作到极高的水平.除歌剧外,他涉及到几乎所有的音乐领域:管风琴、古钢琴、奏鸣曲、协奏曲,以及声乐的康塔塔、受难乐等。
作品:《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乐》《b小调弥撒》等亨德尔(1685—1759)德国作曲家前期创作主要是歌剧,共46部,后期转向清唱剧创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作品:《弥赛亚》(清唱剧)四。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下半叶)古典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是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等.在声乐上也有建树,莫扎特的歌剧和海顿的清唱剧是古典主义声乐的最成功作品.古典时代的音乐一般比较客观、含蓄、节制而有分寸,因而得到广泛的赞誉。
艺术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1、建筑拥有不同寻常的艺术表现力,它的〔〕性和〔〕性使它可以超脱于具体的束缚而拥有巨大的涵括力量。
2、紫禁城沿中轴线可分为三大段,其〔〕是宫殿区乃至整个城的核心和高潮。
3、罗丹说:"假设在黄昏,把你的雕塑放在窗台上,你从窗台看出去,你见到一个立体的大体的轮廓,这就是‘〔〕’〞。
4、如果在云岗石窟我们看到了〔〕和中国的交融,则通过麦积山的造像,我们可以发现另一种融合——就是〔〕的交融。
5、工艺美术可以分为〔〕和实用美术两大类。
6、商代〔〕的凹凸纹线"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给人以一种刚柔相济的力感。
7、用蚌壳作为镶嵌装饰,是周代〔〕工艺的一种非常流行的手法。
8、舞台表演性舞蹈可分为〔〕与〔〕两大类别。
9、"残春"是〔〕族舞蹈家龙奎创作、于小雪表演的〔〕。
10、作为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动作的涵不仅限于形体动作,还应包括〔〕、〔〕等。
11、戏剧构造的总体特点是〔〕和〔〕。
12、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和〔〕。
13、视觉残留的影象的色彩,往往不是原来的色彩,这种色彩的变化叫〔〕。
14、意大利著名摄影艺术家〔〕指出:"拍一部电影要按照最适合这部特定的影片,和它所包含的思想方式去用光。
〞二、选择〔每题2分,共18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该小题的括号里,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1、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称建筑艺术的出色作品为〔〕窗体顶端A、"石头的史书〞B、"凝固的音乐〞C、"颠峰性的艺术成就〞D、"其有双重性的造型艺术〞窗体底端2、"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是人们对我国〔〕的赞誉。
窗体顶端A、器B、玉器C、瓷器D、玻璃器皿3、雕塑艺术大师〔〕,以接近几何的构成表达极为概括的抽象的思想,开辟了现代雕刻的新路。
A、马育B、乌桐C、米开朗琪罗D、罗丹4、〔〕都属于线形构造的舞剧。
A、"丝路花雨"与"无字碑"B、"始皇"与"文成公主"C、"无字碑"与"小刀会"D、"玉卿嫂"与"宝莲灯"5、"精神病患者"与"法国贩毒网"都是〔〕。
2022版课程标准论述艺术课程标试题
2022版课程标准论述艺术课程标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2022版课程标准论述艺术课程标准修订依据时提到强调(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教学)是国际教育的一个趋势。
2.艺术核心素养相辅相成。
(审美感知)是学生艺术学习的基础;(艺术表现)是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必备能力;(创意实践)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文化理解)以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引领其他三个核心素养。
3.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之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4.“(课程理念)”是指教师在制订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教学、推进课程研究的过程中所秉持的基本立场和指导思想,应成为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的真实反映,并无时无刻不浸润、体现于其施教过程之中。
5.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
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6.《2022年版艺术课标》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7.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尤其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引入与应用。
只有将(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寓于艺术教育之中,才能在更深层次上实现美的育人价值。
8.四个学习领域在艺术课程标准中转变成四类(艺术实践活动)《2022年版艺术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出重视(艺术体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9.艺术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10.(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它是根据四个学段进行排列,随着学段的提高,呈现出(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的趋势。
大学艺术概论考试试题
大学艺术概论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个,计20分)1、艺术活动:是人们运用审美的方式,对于客观世界予以认知、反应和创造的过程。
2、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3、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4、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5、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
6、艺术批评:按照一定的观念与标准,对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及具体的艺术思潮乃至艺术文化现象等在内的诸多层面所做的理性分析、研究和评价。
7、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8、客体世界:指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9、灵感:是指艺术家再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10、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
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11、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2个,计30分)1、艺术分类方法大致有五种,请列举其中两种。
综合考试(艺术学)考前必会20题
1.唐代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说: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试分析这两种说法的关系。
2.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用形象和图画说话,你怎么理解他这句话。
3. 试论审美与审丑的关系。
4. 结合实例论述情感性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5.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经验只知道特殊,艺术才知道普通”。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6. 如何理解艺术的寓教于乐。
7. 试论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8. 结合实例,谈谈科技发展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
9. 美学家宗白华在谈到艺术发展规律的时候,曾说过这样的话:“历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请结合具体艺术实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 你如何理解艺术发展的民族性?你认为民族艺术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
11. 结合实例论述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
12. 有人说“艺术高于一切”,有人认为“技术至上”,你怎么认识。
13. 法国布封提出“风格即人”,谈谈你的理解。
14. 结合当前的影视艺术创作,你如何理解艺术创作中的主旋律和多元化。
15. 试分析一个具体的艺术作品,谈谈其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6. 试以一或两个具体的艺术作品,谈谈其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7. 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出发谈谈艺术鉴赏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18. 《小城之春》完成之后,饱受非议和批评,但是在前几年的一个中国经典电影的排行榜上,它却高居榜首,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19. 试论艺术鉴赏的过程。
20.你怎么看待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艺术设计 考试论述题
艺术设计考试论述题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艺术形式和设计
原则。
在考试论述题中,通常会要求考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和阐
述相关主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的方面和观点:
1. 艺术设计的定义和特点,考生可以首先介绍艺术设计的定义,包括其涵盖的范围和特点,如创造性、表现性、功能性等。
可以举
例说明不同艺术设计形式的特点,如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时尚设
计等。
2. 艺术设计的历史和发展,考生可以探讨艺术设计的历史渊源,从古至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和特点,以及现代艺
术设计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3. 艺术设计与社会文化,考生可以分析艺术设计与社会文化之
间的互动关系,探讨艺术设计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反映,以及艺术
设计如何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4. 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作用,考生可以阐述艺术设计在当今社会
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如提升生活品质、传递文化价值、推动经济发
展等方面的意义。
5. 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考生可以展望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可持续设计的重要性、跨
学科合作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在论述题中,考生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从多个角度
全面分析和阐述相关主题,展现自己对艺术设计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同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论述清晰、连贯。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
这是我去年考研复习时在网上搜集到的一丁点资料,觉得还蛮有价值的,就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填空题2005年1、“大音希声”出自《道德经》。
2、《闲情偶寄》的作者是李渔。
3、法国的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提到艺术发展依赖于时代、环境和种族。
4、我国第一本词集是赵崇祚的《花间集》。
5、《胡桃夹子》的曲作者是柴可夫斯基。
6、《拍案惊奇》的作者是凌濛初。
7、《百年孤独》作者是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8、《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宋朝画家范宽。
9、《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10、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的导演是谢尔盖•爱森斯坦。
2006年1、贝多芬的代表作第五交响曲又被称作《命运》交响曲。
2、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艺术是“理式”的摹本的摹本。
4、雕塑《大卫像》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性作品。
5、《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
6、《上海屋檐下》的剧作者是夏衍。
7、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是《等待戈多》。
8、20世纪40年代费穆的电影代表作是《小城之春》。
9、影片《广岛之恋》的导演是阿伦•雷乃。
10、《艺术问题》是美学家苏珊•朗格的代表作之一。
2007年1、名画《向日葵》的作者是凡高。
2、“吴带当风”指的是唐朝画家吴道子。
3、华彦钧(瞎子阿炳)的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4、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奥地利的小约翰•施特劳斯。
5、《推销员之死》是美国戏剧家阿瑟•米勒的作品。
6、我国最早的电视剧是1958年的《一口菜饼子》。
7、《天云山传奇》的导演是谢晋。
8、电影《野草莓》是瑞士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
9、孔尚任的戏曲代表作品是《桃花扇》。
10、《悲剧心理学》是我国美学家朱光潜早期著作。
2008年1、《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
2、《小二黑结婚》的作者赵树理。
3 、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
4、《麦克白》的作者莎士比亚。
《艺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15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小教等专业艺术学概论试题
2007年7月
一、名词解释(3道题。
每题4分.共12分)
1.艺术起源的“表现说”2.审美认知
3.现代设计
二、选择填空题(10个空,每空2分,共20分)
1.我国的彩塑到盛唐达到了顶峰,此时的代表作品是( )。
A.云岗石窟像 B.麦积山石窟像C.山西晋祠像 D.敦煌塑像
2.书法艺术产生于( )。
A.日本 B.朝鲜
C.中国 D.古罗马
3.苏、黄、米、蔡“四大家”是我国( )代的著名书法家。
A.汉 B.晋 C.唐 D.宋
4.《祭侄文稿》的作者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C.柳公权 D.张旭
5.《离骚》的作者是( )。
A.孔子 B.屈原
C.司马迁 D.蔡文姬
6.《二泉映月》是华彦钧创作的一首( )独奏曲。
A.京胡 B.板胡C.二胡 D.古筝
7.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是《( )》。
A.牡丹亭 B.三国演义C.水浒 D.窦娥冤
8.( )国著名小说家福楼拜创作了名著《包法利夫人》。
A.德 B.法 C.英 D.美
9.我国现代小说家( )创作了《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等一系列反映“五四”前后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
A.老舍 B.茅盾C.巴金 D.鲁迅
10.我国著名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是一部( )。
A.长篇小说 B.中篇小说
C.短篇小说 D.抒情诗。
艺术学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五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1、艺术欣赏是人们以____________________对对象的审美活动。
2、鲁迅说:“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双因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同。
”3、绘画区别于雕塑、建筑等其它造型艺术的特征是其实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说19世纪____________________作品类于无标题音乐,给人以轻松、诗意的愉悦,那么19世纪俄国____________________及一大批描写现实的画家的作品,则以主题深刻、文学性强取胜。
5、雕塑艺术最主要的语言是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及其____________________。
6、北魏____________________第8窟的高浮雕“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印度艺术和中国艺术的融会。
7、《图画展览会》是俄国作曲家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他参加展览会得到的印象写成的一部独特的____________________。
8、德国作曲家____________________集古典音乐精华之大成,被尊为“一代乐圣”。
9、舞剧的结构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别。
10、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静物摄影可分为观赏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类。
12、视觉残留的景象的色彩,往往不是原来的色彩,这种色彩的变化叫_______________。
13、电影是以银幕上的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
14、_______________决定着一部影片内容的取舍、结构和节奏的安排,对于观众来说,它就是电影讲故事的一种方式二、单选择(每小题2分,共18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该小题的括号里)1、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名言表明,美学知识的()是相对的。
2009年艺术硕士(MFA)真题—论述题和答案
2009年艺术硕士(MFA)真题—论述题和答案A组:1、良好的学风对艺术教育的影响。
关系模版题,答案可以综合参考《艺术硕士入学资格复习指导2009年版》(重庆大学出版社,王树良、张玉花主编)下册第四部分第一题(重点是结合素养和能力的养成谈影响)、第三题(结合三个过程谈学风中应该从那些环节入手学习,以及由此对艺术教育的影响是怎样的)答案。
2、艺术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关系模版题,答案可以综合参考《艺术硕士入学资格复习指导2009年版》(重庆大学出版社,王树良、张玉花主编)下册第四部分第八题(艺术的社会功能即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第五题(继承的是传统文化,革新的是发展的文化)、第十二题(艺术生产与创造的意义)答案。
3、艺术欣赏对人的素养的作用。
关系模版题,答案可以综合参考《艺术硕士入学资格复习指导2009年版》(重庆大学出版社,王树良、张玉花主编)下册第四部分第二十题(二度创造、召唤结构这是艺术欣赏的根本特点,必须要写清楚,尤其最后要求写明素养与鉴赏的关系,可以返过来论证欣赏本身的意义)、第一题(人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第八题(人的群体概念即是社会,所以,可以直接用社会功能来答)答案。
4、艺术教育对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关系模版题,答案可以综合参考《艺术硕士入学资格复习指导2009年版》(重庆大学出版社,王树良、张玉花主编)下册第四部分第一题、第五题、第八题、第十二题答案,详细解释如上题。
B组:1、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艺术风格。
答案即《艺术综合串讲讲义》(王树良、张玉花主编)音乐部分一级重点第一题,100%对应。
2、简述戏剧艺术的假定性答案可以综合参考《艺术硕士入学资格复习指导2009年版》(重庆大学出版社,王树良、张玉花主编)下册第五部分戏剧章第一题(基本特性,假定性是其中一个特性)、第六题答案,核心是第六题(假定性的最终目的是审美性,所以必须要写这个假定性与审美性的关系这个要点)。
3、中国戏曲文化的多层次性答案可以综合参考《艺术硕士入学资格复习指导2009年版》(重庆大学出版社,王树良、张玉花主编)下册第五部分戏曲章第一题(基本特性,综合性的表现就是综合多个层次)、第六题(例证,京剧的发展过程就是多层次性的重要表现)答案,核心是第一题之综合性。
综合考试艺术学论述
本文为备考时自己的总结,仅供参考!1、巴尔扎克说艺术乃德行的宝库,试论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道德对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影响,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道德与艺术虽相互影响,但有不是平行的关系,道德与经济基础的联系比较密切,而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远离经济基础的,经济基础通过道德影响艺术,反过来艺术也通过道德反作用与经济基础。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道德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是艺术维护其道德规X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例如我国封建社会宣扬的封建伦理道德就为维护其社会秩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说,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
推动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就是对封建道德的控诉和批判,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也也是冲破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道德的束缚,大胆的表现世俗的情欲、享乐和人性。
道德给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X,能指导人们的一般言行,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意识形态与其在艺术作品中对社会生活的反应,从而成为艺术发展的推动力或阻力。
回顾艺术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共产主义道德的典型人物保尔•柯察金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了理想奉献一切。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落后的腐朽的丑恶的道德准则对艺术的健康发展的阻碍。
十九世纪法国的天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他的许多小说真实的反应了普法战争前后的法国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怯懦无耻,伪善自私,深刻描写了那个时代的世态人情,但落后的道德准则成为他前进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
托尔斯泰曾指出“一个没有明确固定的新世界观的作家尤其是那种认为甚至不需要世界观的作家是不可能创造出艺术作品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备考时自己的总结,仅供参考!1、巴尔扎克说艺术乃德行的宝库,试论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道德对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影响,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道德与艺术虽相互影响,但有不是平行的关系,道德与经济基础的联系比较密切,而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远离经济基础的,经济基础通过道德影响艺术,反过来艺术也通过道德反作用与经济基础。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道德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是艺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例如我国封建社会宣扬的封建伦理道德就为维护其社会秩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说,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
推动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就是对封建道德的控诉和批判,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也也是冲破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道德的束缚,大胆的表现世俗的情欲、享乐和人性。
道德给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的一般言行,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意识形态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社会生活的反应,从而成为艺术发展的推动力或阻力。
回顾艺术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共产主义道德的典型人物保尔•柯察金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了理想奉献一切。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落后的腐朽的丑恶的道德准则对艺术的健康发展的阻碍。
十九世纪法国的天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他的许多小说真实的反应了普法战争前后的法国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怯懦无耻,伪善自私,深刻描写了那个时代的世态人情,但落后的道德准则成为他前进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
托尔斯泰曾指出“一个没有明确固定的新世界观的作家尤其是那种认为甚至不需要世界观的作家是不可能创造出艺术作品来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艺术乃德行的宝库”道德与艺术有着紧密的关系,片面的认为道德与艺术无关或者与艺术完全同一都是不对的,道德与艺术既有本质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如何理解美是形象的真理?首先美的本质是和美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而美的规律首先关系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关系到事物的内容和普遍性,另一方面美的规律又不能仅仅关系着事物事物抽象的内在的本质和普遍性。
还硬关系到事物的外在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
美不可能是抽象的,事物内在的本质必须直接表现在外部的形象上,通过一定的形式或形象显示出来,才有可能成为美的事物,这正如我们欣赏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它首先必须能直接被我们的感官所感知。
因此,美首先必须是形象的。
但是美的事物同任何客观事物一样,都是本质和现象,内容与形式,普遍性和个别性的统一。
这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美的事物不仅仅只具有外部形象,它必须是符合美的规律的事物,美的规律应该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普遍性和个别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一种特殊关系。
具体来说,凡是以非常突出,鲜明,生动,确切的现象形式和个别充分表现出本质、内容和种类的普遍性,那它就是美的。
我们说美是形象的真理中的真理是指“真”,美和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真是美的基础,没有了真便没有了美,凡是美的事物都必定是真的,但真的却未必都是美的,这是因为美必须是形象的真理,而其是本质现象的真实的形象才能美。
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充分的表现出其本质的真理,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的表现出内容的必然性,以其形象的个别性充分显示出其种类的普遍性,而且这现象、形式,形象又必须是非常突出、鲜明、生动的,那它才是美。
2、美与丑在艺术创作中的相互转化艺术创作中包含现实美与艺术美的问题,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并且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
所谓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自然美不是人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出来的,而艺术美则是人为地是人的和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审美创造。
也正因如此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加鲜明集中更加完全充分。
艺术作品的美即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
一方面美的现实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同时丑的现实也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
艺术家可以通过丑的现实反映现实丑,并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
在罗丹的作品中,刻画的出卖肉体的妓女,在年老的时候失去本地丰满,原本的青春魅力变得畸形驼背,但罗丹正是通过这种丑陋的形态反映社会对他的不公蹂躏与摧残。
在许多文学作品与戏剧作品中这种例子也是不胜枚举。
如莫里哀的《吝啬人》,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都通过对丑的形象的塑造了反应社会现实。
在艺术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是原来现实中丑的事物或人物,它已渗透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形成一个典型的形象,它从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美。
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丑的深刻剖析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
3、你怎样看待艺术中的继承与创新?艺术的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认识的一种反映,因此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以及人们认识的世代积累都会使艺术创作具有历史继承性,它主要表现为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形式种类及创作方法的继承。
艺术创作的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首先艺术的任务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发展的,艺术也应该是发展的,其次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再次艺术欣赏者的需求是不断求新求异的,这也决定艺术也要随之不断地创新,最后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独特表现,因此艺术家独特的个性也决定了艺术的革新。
艺术的创新既包括艺术作品内容形式的创新,也包括艺术家对他人对自我的超越。
齐白石衰年变法,杜门谢客,潜心研究,作画万幅刻印三千。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表明我们应该学习杰出艺术家超越他人的决心和气概,如果舍掉了超越精神,一味的沿着别人的脚印走,那么即使再酷似别人的作品,也永远不能迎来自己艺术生涯的辉煌。
当一个艺术家一味的描摹别人的作品那么即使在技巧方面有较高的水平,但根本上也会是苍白无力的。
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革新的基础,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革新是继承的目的,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的继承。
任何时代的艺术都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革新与继承的辩证统一中向前发展。
4、请结合你所熟悉的艺术个案或现象,就当前中国艺术文化如何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进行阐述。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清楚的看到新的媒体技术正在将我们生存的地球变成一个村落,当代媒体在压缩了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空间距离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生存差异。
我们了解一样的信息,鉴赏一样的艺术,关注一样的话题,这势必引起艺术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我们在吸收其他民族优秀艺术成果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思考怎样本民族的文化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全球化只是一种对人类发展大趋势的宏观把握,它并不是简单的相互混淆,而是在保持自己独立品格的基础上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艺术文化的全球化一方面更有利的促进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发展,另一方面势必会引起对本土文化的冲击。
近年来,美国的电影,韩国的电视剧,日本的动漫纷纷涌入中国,赚足了中国人的钱。
从《星球大战》到《侏罗纪公园》再到近年来的《哈利波特》《指环王》美国的大片更是在高新技术的烟幕下以势不可挡的趋势紧紧抓住中国观众的眼球。
我们在看到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为其文化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引发了我们对其技术的崇拜,这一方面成就了发达国家科技产业盈利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在技术的传递中使发达国家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渗入到我们的文化生活,这势必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造成冲击与消解。
同时全球化也会引起文化的趋同,全球文化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趋同,使所谓的多元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全球文化的多样化呈现。
本土文化趋于形式化存在。
文化的本土性、民族性不在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本质,而是相似文化的不同表现手段。
反映在媒体艺术方面,我们能够选择的不过是叙事方式,但除此之外艺术风格、艺术内容、艺术手段依然趋同。
不止于此,媒体艺术所追求的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也越来越没有区别。
艺术文化的“本土化”是艺术的发展中调和跨区域全球化生存与交互传播个性化生存的有效方法,这种结构式媒体首先根据自己的主张和对市场构成的了解,生产一种具备个性特色的形式模型和风格化的内容主干部分,这一部分足以打开其所在的或熟悉的区域市场。
媒体在根据扩展地区的市场构成,将已经成形的模式和内容主干加以灵活调整和再度包装,是之如同当地量身定做一样,具备所扩展地区的个性和特色,从而获得其基本形式模式和风格化主干内容的有效传播。
每个国家的市场都有自己的独特喜好,有自己的文化风俗。
所谓“入乡随俗”对于艺术的全球化发展是很重要的,到那个国家就要适应哪个国家的方法,而不是仅仅是宣传国内的艺术理念。
现如今有许多有许多艺术形式不是做好了本地包装在去别国做本土化包装,而是从一开始就深入其他国家的文化精髓及传说故事的宝库,吸纳其中的一些想法,在把这些想法运用到艺术的传播过程中。
例如迪斯尼的动画片《花木兰》其取材就来源于中国,更深入中国文化,并且涵盖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外交政策。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讲,保护本土文化是重要的,有助于全球文化的多元化生存。
面对以上问题,需要我们认识到艺术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应该在对立中寻求统一。
一方面,任何文化都应该珍视自身与本土文化具有亲和力的优势。
首先应该具备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这是文化内容创新的源头。
任何被世界人民所共赏的艺术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正如我国的艺术作品绝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西方人,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中国的山水画,古代文人的唐诗宋词都充分表现出一种中国风格的古典神韵。
艺术文化只具备本土特色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这是文化获得时代先进性的条件。
任何民族艺术要成为世界的艺术就必须深刻的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的反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精神,这样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人民所共赏的艺术。
面对艺术文化所面临的现实,中国文化要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对世界文化产生深刻影响:首先要把握好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即既要跟得上时代潮流,又要始终保持文化的本土特色,不能着眼于世界文化的前沿,就会落后,失去民族的固有血脉,就没有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