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十章 组织变革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组织变革与发展)
鼓励领导者实践创新。组织应鼓励领导者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优化 组织的运营和管理模式,推动组织的持续发展。
https://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加强沟通与宣传、建立支持团队、提供培 训与支持、激励员工参与。
PART 03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机械式组织结构
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组织层级分明,决策权集中。
有机式组织结构
强调灵活性和创新,组织层级扁平化,决策权分 散。
混合式组织结构
结合机械式和有机式的特点,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增强团队合作
组织行为学关注群体和团队层面 的行为,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团队 合作和沟通氛围,提高组织的协 同效应。
促进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组织塑造积 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 归属感和忠诚度。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组织行为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工业心 理学,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逐渐 形成了独立的学科领域。
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02
经验二
强化团队建设与沟通。组织应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团队建
设活动和有效的沟通机制,提高员工的合作意识和整体绩效。
03
经验三
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应积极营造符合组织价
值观和战略目标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创造力。
策略
组织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开发、团队建设、文化塑造。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过程
评估变革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持续改进。
实施计划、监控变革过程、调整 方案。

《组织行为学》第16版(斯蒂芬·罗宾斯)第10章 理解工作团队

《组织行为学》第16版(斯蒂芬·罗宾斯)第10章 理解工作团队
– 采用团队方式之前,先评估是否个体工作更有效 – 评估群体成员是否相互依赖。如果群体成员的任务是相互依赖的——即整体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成
功,而且每个成员的成功还取决于其他成员的成功。那么,采取团队方式是必要的。
14
10.7 本章小结
15
10.8 对管理者的启示
• 有效的团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充足的资源、有效的领导、信任的氛围、反映团队贡献 的绩效评估和奖励体系;团队成员具备技术技能、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技能、人际技 能和合适的个人特质,尤其是责任心和开放性。
团队有效性
外界条件 • 充足的资源 • 领导和结构 • 信任的氛围
• 绩效评估与奖励体系
9
团队构成
• 成员的能力 • 成员的人格 • 角色的分配 • 多样性 • 团队规模 • 灵活性 • 成员的偏好
工作设计
• 自主权 • 技能多样性 • 任务统一性 • 任务重要性
团队有效性模型
过程变量
• 共同的目标 • 具体目标 • 团队效能 • 冲突水平 • 社会惰化
– 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合到一起并形成互动和相互依赖关系的两个或更多个体。 – 成员进行互动主要是为了共享信息和制定决策,帮助每个成员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 工作群体并不一定要求成员共同完成集体任务。 – 工作群体的绩效水平主要是每个群体成员的个人贡献之和。
• 【工作团队】(work team)
– 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 – 团队成员的努力会导致团队绩效远远大于个体绩效之和。
• 【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
– 有效团队共享准确的心智模型——成员对团队内部环境的关键因素有着同样的心理描述。
• 冲突水平
• 社会惰化

组织行为学第十章冲突与冲突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十章冲突与冲突管理
封锁行为将妨碍他达到目标 或损害他的利益。
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第十章冲突与冲突管理
一、冲突的基本概念
1.冲突的概念
冲突是否存在不仅是一个客观性问题,也是一个主观的知觉问题。 冲突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存在某种形式的对立或不相容以及相互作用。 冲突的主体可以是组织、群体或个人,冲突的客体可以是利益、权力、资 源、目标、方法、意见、价值观、感情、程序、信息、关系等。 冲突是一个过程,它是从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组织、群体与群体、组 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而来的。
2.纳尔逊和奎克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专业化
相互依赖性

共用资源


目标差异

职权关系
地位矛盾 管辖权的模糊
当工作群体的目标不一致时,也 会产生冲突。这类冲突来源类似于杜 布林所说的“基于本位的冲突”。
组织行为学第十章冲突与冲突管理
二、冲突产生的根源
2.纳尔逊和奎克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专业化
相互依赖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共用资源
第十章 冲突与冲突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十章冲突与冲突管理
本章内容
冲突的基本概念
• 概念、特征 • 类型
冲突产生的根源
• 杜布林 • 纳尔逊和奎克 • 罗宾斯
冲突分析
• 庞迪的分析模式 • 罗宾斯的过程分析 • 杜布林的系统分析
冲突管理
• 原则 • 策略 • 建设性冲突
组织行为学第十章冲突与冲突管理
专业化
相互依赖性

共用资源


目标差异

职权关系
地位矛盾 管辖权的模糊
在有些组织中,管理人员和非管理 人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位差异,管理人 员可以享受某些特权,如弹性的工作时间 等,而非管理人员则没有,这可能导致怨 恨和冲突。

《组织行为学》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的局限性
首先,组织发展需要耗费时间,付出代价。 在运用某些组织发展方法时,还存在侵犯个人
秘密,造成心理伤害的问题。 另外,有的批评者还提出,组织发展存在一种
概念化的思维方式。
第五节 新经济时代组织变革的 关键问题
一、组织创新
(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柔性化”转变 (二)从正金字塔形组织向倒金字塔型结构转变 (三)企业组织架构网络化 (四)企业组织形式虚拟化
可望达到的平衡状 态
当前的平衡状态
抵制力量 平衡体系
驱动力量
二、组织变革的方法与步骤
• 组织要变革,就要打破原有的习惯与模式,建 立起一套新的规则,就会不可避免地面临资金、 人员、结构等问题。要保证组织变革的顺利实 施,应该在组织变革的各个阶段,出去适当的 措施。
(一)解冻阶段
• 1.设立变革团队 • 2.找到组织真正需要变革的原因并使该原因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
(一)学习型组织的真谛
学习型组织的开山之作——美国麻省理工 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Seage)所著的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一书,震惊国际管理学界,于1992年荣获了世 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奖——开拓者奖。
(一)学习型组织的真谛
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 • 第一,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
的问卷评估和分析员工的态度与组织气氛,从
而系统地识别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收集解决
问题的意见和方法,并把调查结果反馈给各个
层次的干部员工,也可以举行调查反馈会议,
运用所得到的资料,诊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
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
四、对组织发展的评价
• 组织发展是一种切实有用的“组织干涉”方法, 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有力地处理整个组织或组 织中主要部门的变革问题。这一方法能够更为 广泛地实现改进成果的扩延。此外,组织发展 可以增进激励,推动生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 作满意程度,加强协作,解决冲突。同时,实 行组织发展还能建设缺勤、迟到等消极因素。

组织行为学复习纲要

组织行为学复习纲要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第一章: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什么是积极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性、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积极组织行为学是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它强调积极心理吕质和能力的可测量性、可开发性和绩效相关性。

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被认作是积极组织行为学有关积极心理能力的曲型代表。

2、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的模型?这种以现实有效性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面向现实的组织,强调研究的现实意义,发展一种直接与现实组织相联系的概念模型和研究方法。

组织行为学模型就在于通过定量的数学方法揭示个体、群体或组织心理和行为及其行为有效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单选题:1、霍又要实验中的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是为了研究(非正式群体对生产交往率的影响)2、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的学者是(莉莲。

吉尔布里斯)判断题1、快乐的员工的生产效率高。

(否)2、即使有迹象表决策无效,但决策层仍会继续支持决策的实施(是)3、能够防止员工冲突的组织比较有效(否)4、个人谈判比小组谈判更好(否)5、有很强文化的公司是最有效的(否)6、未经受压力的员工的工作绩效更佳(否)7、五男性领导相比,女性领导在作出决策时更喜欢其他员工的参与(是)8、大多数高层领导是A型行为类型者(即态度强硬,缺乏耐心,爱竞争,好发脾气,很强的时间紧迫感,说话很快)(否)9、当获得与自己干活差不多的其他员工更多的报酬时,员工通常会感到占了便宜,感到内疚。

(是)第二章:1、什么是知觉?感觉和知觉有何区别?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区别在于感觉是对于对象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气味等),而知觉则是对于对象的各种不同属性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什么是社会知觉中的晕轮效应?是指对一个人某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即抓住一点,不顾其余,如一白遮百丑。

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组织学习

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组织学习

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组织学习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成员之间及其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包括对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以及组织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组织文化、组织变革和组织学习是组织行为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首先,组织文化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的体现,它是组织成员共同创造和分享的一种心理状态。

组织文化对组织的运行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促进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绩效的提升。

同时,组织文化还有助于组织的目标的实现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个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组织文化将有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

其次,组织变革是组织在面对外部或内部环境变化时所做出的调整和应对。

组织变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流程的优化、技术的更新等方面的变化。

组织变革的目的是使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然而,组织变革往往会面临许多挑战,如组织成员的抵制、文化冲突、员工的不适应等。

因此,组织在进行变革时,需要充分了解组织的特点和员工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参与,提高组织变革的成功率。

最后,组织学习是组织中成员通过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组织学习可以帮助组织将外界不断变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组织学习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使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挑战和变化。

组织学习不仅包括员工个人的学习,还包括组织层面的学习和团队学习。

组织应该建设一个支持学习的环境,鼓励员工的学习和创新,促进组织的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和组织学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组织应该通过不断优化组织文化,促进组织变革和组织学习,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的竞争力。

只有不断适应和变革的组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组织行为学中,组织文化、组织变革和组织学习是紧密相连的。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核心,它塑造了组织的独特性和特点。

组织行为学必考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必考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必考知识点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组织内部的个体、团队和组织本身的行为、互动和变化等方面。

以下是组织行为学必考的知识点。

一、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部门、职能、岗位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常见的组织结构有功能型、分部型、矩阵型、流程型、网络型等。

不同的组织结构对组织的管理和运作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

组织文化可以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同时也可以作为组织的竞争优势。

三、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部个体或团队的行为和互动。

组织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决策行为、领导行为等。

了解组织行为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和提高组织绩效。

四、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法,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提高团队绩效和成员满意度。

团队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和支持体系,同时也需要注意团队成员的角色、目标和奖惩机制等。

五、领导力领导力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发挥的影响力和能力。

领导力包括领导风格、领导行为、领导力模型等。

了解和掌握领导力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指导和激励员工,提高组织绩效。

六、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内部对结构、过程、文化等方面的调整和改变。

组织变革可以促进组织的创新和改进,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

管理者需要了解变革的原则和方法,同时也需要注意变革的沟通、协调和执行过程。

七、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指组织内部不断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组织学习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包括知识管理、培训和开发、学习型组织等。

通过组织学习可以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以上是组织行为学必考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改善组织内部的行为和运作方式,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组织变革的阻力

组织变革的阻力
6)要善于捕捉变革的最佳时机,及时 变革。变革条件不成熟时急于变革,可 能会使变革中途夭折;贻误了变革时机, 也可能会降低群体士气,而使变革失败。
7)实施变革时要及时收集可以衡量变 革效果的指标信息。及时地对偏差采取 纠正行动。
•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则把克服组织变革阻 力的策略概括为以下7条:
组织行为学
组织变革的阻力
1.1、组织变革阻力的来源
组织变革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成 员的利益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影响到 已经形成的态度及习惯做法,因而组 织的变革也就必然会引起一些组织成 员的抵制。
在既要保持组织的稳定性、持续 性和革新性,又要保持组织的动态平 衡的情况下,某种阻止变革的阻力不 但是自然的,而且是为人民所期望的。
• 4)对专业知识的威胁。组织模式的 变革可能会对特殊群体的专业知识 构成威胁。
5)对已有权力关系的威胁。任何决 策权力的再度分配,都会威胁到组织 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权力关系。
6)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组织中 控制一定数量资源的群体,常常把变 革视为一种威胁。他们往往对事情的 原本状态感到满意。
见图12-5
• 1)教育和沟通。 • • 2)参与
• 3)支持与承诺。
• 4)谈判。
• 5)操纵和收买。
• 6)选择接受变革的人。
• 7)强制。
下面以通用电气为例说明如何克服 组织变革的阻力:

通用电气就是通过“群策群力”的
办法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20世纪90年
代早期,通用电气提出了“群策群力”
计划。此计划一直是通用电气实施变革
组织行为学
• 最近,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 尔特(Jeffrey R.Immelt)又对“群策群 力”这一概念进行了扩展,用于发展对未 来技术的预测能力和制定长期计划。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应用范围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背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定义、重要性和基本概念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组织行为学的应用范围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PPT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二章:个体行为2.1 课程目标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个体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2.2 教学内容个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个性理论和人格特质研究动机理论和激励理论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个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性理论和动机理论2.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个体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PPT案例材料:有关个性理论和动机理论的案例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三章:群体行为3.1 课程目标了解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群体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2 教学内容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群体动力学和群体结构领导理论和领导风格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群体动力学和领导理论3.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群体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PPT小组讨论材料:有关群体动力学和领导理论的案例3.5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第四章:组织结构与文化4.1 课程目标了解组织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4.2 教学内容组织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组织层次和组织部门结构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4.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组织结构和文化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的案例4.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五章:组织变革与发展5.1 课程目标了解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掌握组织发展的概念和策略5.2 教学内容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组织变革的过程和策略组织发展的概念和策略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组织变革和发展策略5.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组织变革和发展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组织变革和发展策略的案例5.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六章:冲突与谈判6.1 课程目标理解冲突的性质和原因掌握谈判的原则和技巧6.2 教学内容冲突的性质和原因冲突管理策略谈判的原则和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冲突的性质和原因角色扮演法:模拟冲突情境,让学生练习冲突管理策略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谈判的原则和技巧6.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冲突与谈判概念的PPT角色扮演材料:冲突情境剧本6.5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第七章:激励与员工满意7.1 课程目标理解激励的概念和理论掌握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策略7.2 教学内容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激励的概念和理论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实践方法7.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激励与员工满意度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激励和员工满意度的案例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八章:领导力发展与变革管理8.1 课程目标理解领导力的本质和重要性掌握变革管理的原则和实践方法8.2 教学内容领导力的本质和重要性领导力发展的理论和模型变革管理的原则和实践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领导力的本质和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领导力发展和变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领导力和变革管理的实际应用8.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领导力发展与变革管理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领导力和变革管理的案例8.5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第九章:团队建设与管理9.1 课程目标理解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掌握团队管理的策略和方法9.2 教学内容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角色的理论和识别团队管理的策略和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角色扮演法:模拟团队情境,让学生练习团队管理策略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团队角色的理论和识别9.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团队建设与管理概念的PPT角色扮演材料:团队情境剧本9.5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第十章:跨文化组织行为10.1 课程目标理解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掌握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的原则10.2 教学内容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跨文化沟通的障碍和策略跨文化管理的原理和实践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的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跨文化管理的实践方法10.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跨文化组织行为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跨文化组织行为的案例10.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十一章:绩效评估与管理11.1 课程目标理解绩效评估的重要性掌握绩效管理的策略和方法11.2 教学内容绩效评估的概念和目的绩效管理的过程和策略绩效评估工具和技巧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绩效评估的概念和目的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绩效管理的实践方法角色扮演法:模拟绩效评估情境,让学生练习绩效评估技巧11.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绩效评估与管理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绩效评估的案例角色扮演材料:绩效评估情境剧本11.5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第十二章: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12.1 课程目标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组织行为的关系12.2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和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实践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过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实践12.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的案例1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十三章: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13.1 课程目标理解压力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掌握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策略13.2 教学内容压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压力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和管理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压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实践方法13.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案例1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十四章: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14.1 课程目标理解组织伦理的重要性掌握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原则和实践14.2 教学内容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系组织伦理实践和挑战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组织伦理实践和挑战14.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案例14.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十五章:未来趋势与组织行为15.1 课程目标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未来趋势掌握适应未来趋势的策略和方法15.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学的未来趋势技术对组织行为的影响适应未来趋势的策略和方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行为学的未来趋势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技术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适应未来趋势的实践方法15.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未来趋势与组织行为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适应未来趋势的案例15.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为《组织行为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涵盖了组织行为学的简介、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结构与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冲突与谈判、激励与员工满意、领导力发展与变革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跨文化组织行为、绩效评估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以及未来趋势与组织行为等十五个章节。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课程介绍解释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组织行为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1.2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发展介绍组织行为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分析组织行为学的重要里程碑和贡献者1.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解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特点和应用介绍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型第二章:个体行为与心理2.1 个体行为的基础探讨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动机分析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如性格、价值观和态度2.2 心理契约与员工满意度解释心理契约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其对组织绩效的关系2.3 个性与领导力分析个性对领导风格的影响介绍不同领导理论,如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情境理论第三章:群体行为与团队动力学3.1 群体行为的基础探讨群体的定义和特征分析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如群体规范和凝聚力3.2 团队动力学解释团队的定义和特点探讨团队建设、团队领导和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3.3 冲突与谈判分析冲突的起源和影响介绍冲突解决和谈判的策略和方法第四章:组织结构与设计4.1 组织结构的基础解释组织结构的定义和类型探讨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如组织规模和组织战略4.2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介绍组织设计的原则,如部门化和分工探讨组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如组织诊断和组织重构4.3 组织变革与管理分析组织变革的原因和动力介绍组织变革的策略和管理方法第五章:组织文化与社会责任5.1 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解释组织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5.2 组织社会责任的基础介绍组织社会责任的定义和重要性分析组织社会责任的主要领域,如环境责任、员工关怀和社会贡献5.3 组织声誉和形象管理探讨组织声誉和形象的构成要素介绍组织声誉和形象管理的策略和方法第六章:动机与激励理论6.1 动机与激励的概念解释动机的定义和类型探讨激励的概念和作用6.2 内容理论介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经典内容理论分析内容理论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6.3 过程理论解释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过程理论探讨过程理论在激励员工中的应用和效果第七章:沟通与信息传递7.1 沟通的概念与过程解释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沟通的过程和模型7.2 沟通风格与技巧介绍不同沟通风格的特点和适用情境探讨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7.3 网络沟通与社交媒体分析网络沟通和社交媒体在组织行为中的影响和作用探讨组织如何应对网络沟通和社交媒体的挑战第八章:权力与政治8.1 权力与政治的概念解释权力的定义和类型探讨政治在组织中的定义和表现8.2 权力与政治的影响分析权力与政治对组织行为和组织决策的影响探讨权力与政治的正面和负面影响8.3 应对权力与政治的策略介绍如何识别和应对组织中的权力斗争和政治行为探讨建立公正和透明组织文化的方法第九章:员工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9.1 员工关系的基础解释员工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员工关系的类型和影响因素9.2 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与实践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实践领域,如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9.3 冲突解决与员工参与探讨冲突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分析员工参与和员工自治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第十章:组织效能与绩效评估10.1 组织效能的概念与评估解释组织效能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组织效能的评估方法和指标10.2 绩效评估的原则与方法介绍绩效评估的定义和目的探讨绩效评估的原则和方法,如目标管理法和平衡计分卡10.3 组织改进与持续发展分析组织改进的必要性和挑战探讨组织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和提高组织效能的策略和方法第十一章:跨文化组织行为11.1 文化差异与组织行为探讨文化差异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分析文化适应性和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11.2 跨文化管理策略介绍跨文化管理的概念和挑战探讨跨文化管理策略,包括文化敏感性培训和多元文化团队建设11.3 全球化的组织行为分析全球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组织行为管理和领导挑战第十二章:变革领导与创新管理12.1 变革领导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变革领导的定义和特点探讨变革领导在组织变革和创新中的重要性12.2 创新管理的原则与实践介绍创新管理的概念和原则探讨创新管理的实践方法,包括创新思维和团队创造力培养12.3 组织创新与创业精神分析组织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关系探讨如何培养组织内部的创业文化和创新氛围第十三章: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13.1 压力与健康的关系探讨压力对个体健康和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压力管理和应对策略的重要性13.2 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要性解释工作生活平衡的概念和好处探讨实现工作生活平衡的策略和方法13.3 组织在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中的角色分析组织在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中的责任和作用探讨组织支持和干预措施对员工福祉和组织效能的影响第十四章:伦理与道德决策14.1 伦理与道德的概念解释伦理和道德的定义和区别探讨伦理和道德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性14.2 道德决策的原则与方法介绍道德决策的模型和原则探讨道德决策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后果主义、义务论和美德伦理学14.3 组织伦理与文化分析组织伦理文化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组织伦理文化,以及其对组织声誉和绩效的影响第十五章:未来趋势与挑战15.1 组织行为学的未来趋势探讨技术进步、全球化和社会变革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分析未来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15.2 应对未来挑战的策略探讨组织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挑战分析适应性领导、持续学习和组织创新在应对未来挑战中的作用15.3 毕业设计与研究项目建议给出毕业设计和研究项目的建议,包括研究主题、方法和资源利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实践,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重点: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重要性。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3.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2.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组织行为学对于提高组织效能、促进组织发展和解决组织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4.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组织行为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组织管理的发展和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组织行为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和历史发展。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组织中的应用和意义。

4. 总结:教师总结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发言情况。

2. 理解测试:通过课后作业或者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概念和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组织个体行为教学目标:1. 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3. 了解个体行为在组织中的作用和管理策略。

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概念:个体行为是指组织中单个员工的行为和表现。

2. 个体行为的特点:个体行为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多样性、可塑性等特点。

3.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个体行为受到个人特征、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 个体行为在组织中的作用:个体行为对组织效能、组织文化和组织绩效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5. 个体行为的管理策略:通过激励、培训、沟通等方式,促进个体行为的积极表现和调整。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个体行为在组织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个体行为的关注和思考。

组织行为学+第十三讲: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第十三讲: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1)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经常受到其 他系统的影响和干扰。如果不对这些影响和干扰作出积极 主动的反应,组织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2)组织内部的变化是持续不断的。组织内部的一个部门 发生任何变化,都会在其他部门引起反应,即出现“多米 诺骨牌效应”。如果忽视这些变化,不作相应的变革,组 织就会走下坡路,直至被淘汰。
2.有效地激励员工
员工是组织成功之本,现代管理学越来越注重对人的研究。
组织中的一切业绩都是靠员工的努力获得的,因此,管理者的 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激励员工。但是,由于员工在变、环境在变, 如果激励的理念和方法不变,则可能收不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组织应该不断进行变革,根据员工年龄结构、文化层次,针对 员工的需求、希望、动机进行相应的变革,这样才能更好地满 足员工的心理需求,有效地激励员工。
(3)波克和斯克米特(W. W. Burke & W. H. Schmidt)认为:组织变 革是通过应用行为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把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希 望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以提高组织效益的活动过程。一般来 说,这是一种在一定时期内包括整个系统在内的有计划变化的 尝试,这些变化的尝试与组织的任务相联系(1971)。
我们将组织变革定义为: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组织为 适应内外环境及条件的变化,对组织的目标、结构及组成要素 等适时而有效地进行的调整和修正。组织变革是组织适应环境 变化、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组织作为一种开放有机体, 必须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适与改变,以确保 组织稳定成长,推动组织绩效提升。(任浩:组织行为学,430页,清华
4.适应环境
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完全控制环境,因此,每个组织 都在为适应环境而不断地斗争。有的组织信奉“以不变应 万变”,这种组织抗拒变革,最终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而有的组织信奉“以动制动”,强调为了应对变化的环境, 组织要不断地进行变革。这种组织对变革持积极的态度, 能真正地适应环境,使组织在环境出现变化的前夕已作好 了准备,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组织行为学10

组织行为学10

综合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的心理的规律性 B.人的行为的规律性C.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D.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2.如果对房间内噪音加以不同的改变,以探求噪音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 B.观察法 C.面谈法 D.实验法3.“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常被称为A.首因效应 B.知觉防御 C.晕轮效应 D.投射4.常年在工地工作的人,对于工地机器的声音往往不是很敏感,几乎听而不见,这是由于错误知觉的A.首因效应 B.知觉防御 C.晕轮效应 D.投射5.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适合于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比如科学家、各类专业研究人员的“人格”是A.社会型 B.研究型 C.管理型 D.现实操作型6.根据群体五阶段发展模型,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的阶段是A.规范化阶段 B.震荡阶段 C.形成阶段 D.中止阶段7.在组织中更大众化的沟通形式是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平行沟通 D.非正式沟通8.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称为A.生产关系 B.工作关系 C.人际关系 D.同事关系9.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的过程,组织行为学中称为A.竞争 B.冲突 C.磨合 D.协作10.领导活动三要素中的关键要素是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客观环境 D.领导作风11.对工作高度关心,但对人很少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团队式管理 D.中间型管理12.我们往往认为大学教授的社会地位优越、举止高雅,这在组织行为学中是A.角色同一性 B.角色知觉 C.角色期待 D.角色冲突13.导致个体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A.理想 B.动机 C.愿望 D.信念14.根据期望理论,反映报酬与满足需要之间关系的是A.期望 B.工具性 C.关联性 D.效价15.认可、赞赏、增加工资、提升等,这些都属于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然消退 D.惩罚16.既保证集中统一指挥,又能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同时还是我国多数企业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它是A.直线制 B.矩阵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17.在勒温程序中,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属于下面哪个组织变革期A.解冻 B.改变 C.冻结 D.休克18.组织变革的关键是A.职位的变革 B.机构的变革 C.人的变革 D.机制的变革19.我们常常觉得同一个人穿上横条纹的衣服就会显得胖些,穿上竖条纹的衣服就会显得瘦些,这是因为A.知觉的主观性 B.知觉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C.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 D.知觉归类20.麦克里兰理论的核心是A.成就需要 B.成长需要 C.权力需要 D.合群需要二、多项选择题2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集体 E.环境22.个体加入群体的原因有A.安全需要 B.地位需要 C.权力需要 D.自尊需要 E.个人目标需要23.菲德勒提出领导效果的好坏取决于A.组织规模 B.企业文化 C.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D.任务的结构 E.职位的权力2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A.容貌 B.个性特点 C.相似 D.体质 E.邻近25.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可以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有A.工作条件 B.个人的生活 C.工作的成就感D.工作的挑战性 E.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三、判断改错题26.问卷调查法可分为书信邮寄问卷调查法和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

组织行为学(组织变革阻力)

组织行为学(组织变革阻力)

组织行为学
7
组织变革阻力

组织行为学
变革个体阻力
安全 安全需要较高的人可能抵制变革,因为 变革会给他们带来不安全感 经济因素 人们一定会抵制将减少他们收入的变革
3
组织变革阻力

组织行为学
变革个体阻力
对未知的恐惧 变革用模糊和不确定性代替已知的东西 选择性信息处理 个体通过知觉塑造自己的认知世界,这 个世界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变革组织阻力
对专家意见的威胁 组织中的变革可能会威胁到专业群体的专业技术知 识 对已有权力关系的威胁 任何决策权力的重新分配都会威胁到组织长期以 来已有的权力关系 对已有资源配置的威胁 组织中控制一定数量资源的群体常常视变革为威 胁,倾向于对事情的原本状态感到满意
6
组织行为学
授课内容 组织变革阻力
组织行为学
组织中也应该留意与去除 所谓的“螃蟹文化”。
1
关于变革的两种比喻
一种是“静水”比喻 把组织变革描述成一艘在风平浪静 的大海中航行的大船,航程平静而 可预见,只有偶遇风暴时才会出线 变化
还有一种是“激流”比喻 把组织变革看作是在不断出现险滩 的湍急河流中漂流的小木筏
4
组织变革阻力

组织行为学
变革组织阻力
结构惯性 组织有其固有的机制保持其稳定性 变革的有限性 组织由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子系统组成, 你不可能只对一个子系统实施变革而不 影响到其他的子系统 群体惯性 即使个体想改变他们的行为,群体规范 也会成为约束力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组织变革阻力

组织行为学

2016《组织行为学》课后案例分析提示【精选资料】

2016《组织行为学》课后案例分析提示【精选资料】

课后案例分析提示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案例分析:2010年5月富士康跳楼事件1. 就富士康跳楼事件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导致富士康跳楼事件的背后原因有哪些?分析提示:1)讨论形式:先由同学课后查阅资料,然后进行讨论;2)富士康跳楼事件的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多元化背景下员工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满足、组织边界模糊化导致组织需要与员工需要的不平衡问题以及组织的道德难题等视角进行分析。

2. 富士康跳楼事件中,个体、群体、组织的行为有哪些特点?请用组织行为学的一般模型进行分析。

分析提示:组织行为学的一般模型揭示个体、群体或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自变量)及其行为有效性(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一模型的大致原理,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中个体、群体、组织的特点(自变量)与“跳楼”行为(因变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 富士康跳楼事件是个别现象吗?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国家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为什么当年霍桑试验预示的问题在今天的企业中仍然存在?分析提示:霍桑试验有四条基本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企业应注意从社会心理角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应当给予足够重视;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而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以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4)新型的企业领导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即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中国今天部分企业之所以没有重视霍桑试验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发现的问题,与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管理理念、“人”的工具性价值与主体性价值选择等因素有关。

4. 富士康跳楼事件给组织行为学提出了什么样的新问题?我们该如何用科学的理论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关建议。

分析提示:如企业内部的组织生态环境建设,如何更好地平衡组织的绩效目标与员工的幸福等内在冲突。

可以用积极组织行为学与组织生态学等理论进行分析。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练习题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DEF)。

A多学科交叉性B情景性C系统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F科学性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E)。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BCDE).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1.第二章社会认知与行为练习题1、归因是指的是(C)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B。

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C。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D.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2、在观察一个人时,对方先出现的特点,将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影响对此人看法。

这属于(B)A。

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

晕轮效应3、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4、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外显行为形成判断他人内在动机的一种心理活动.5、社会认知的特征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显著性、防御性。

6、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7、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认知对象、认知情境。

8、认知者的因素包括兴趣、动机和任务;过去的经验;情绪的影响;个性特征。

9、常见的认知偏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

10、认知对象因素包括魅力;知名度和印象整饰。

认知情境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11、案例分析:一个经常见面但从未与之交谈过的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他衣着极为整洁,裤子笔挺,没有一丝绉折,凭此印象你认为他一定是个做事细心周到,非常认真的人。

试分析:①这种推断是否一定正确?②这种推断属于认知中的什么现象?③这种现象对认知有什么影响?答案要点:不一定;属于认知偏见中的晕轮效应;以点盖面,以偏盖全,造成对人的认知不全面,影响对人的正确判断。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书P8):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书P8—9):①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②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判断快乐的员工的生产效率高否即使有迹象表明决策无效,但决策层仍会继续支持该决策的实施是能够防止员工冲突的组织比较有效否个人谈判比小组谈判更好否、有很强文化的公司是最有效的否未经受压力的员工的绩效更佳否和男性领导相比,女性领导在作出决策时更喜欢其他员工的参与是大多是高层领导是A型行为类型者(即态度强硬、缺乏耐心、爱竞争、好发脾气、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说话很快) 否当获得与自己干活差不多的其他员工更多报酬时,员工通常会感觉占了便宜,感到内疚是第二章、知觉与归因理论知觉的特点(4个,P19—21):1、理解性2、相对性3、整体性4、恒常性影响知觉的因素(3个,P21-22):1、知觉者2、知觉对象3、情景社会知觉的常见错误(即偏见,5个,P24-26):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5、投射效应选择军事上的伪装是利用知觉的 A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社会知觉中,对人认知的以偏概全或以点概面的倾向属于 B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C知觉防卫 D刻板印象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试个性的基本概念(P34):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遗传、环境、情景)四种气质类型(P35):1、多血质2、胆汁质3、粘液质4、抑郁质注:气质无好坏优劣,难改变;性格有好坏,可改变.A型性格和B型性格(P36—37)判断性格类型不能做好坏评价是智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否第四章、价值观与态度什么是价值观(P53):价值观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综合态度,能够直接影响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与工作相联系的态度(3个,P56):①工作满意度②工作参与③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5+6,P66-68):1、工作本身1、年龄2、报酬 2、职业阶层3、升职机会3、教育年限4、上司4、组织规模5、同事5、领导风格6、工作的丰富程度选择在宣传过程中采用恐惧性诉求时,何种程度的恐惧性唤起可以起到最佳效果 BA高B中C低成就感属于罗克奇价值观中的 AA目的价值观B工具价值观C其他价值观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内容性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定义+4步骤,P85,89-90):围绕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进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展开研究,也称需要理论.主要包括: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②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③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第一步了解和调查员工的需要第二步分析整理员工的需要第三步对员工进行解释和说服教育第四步逐步满足员工的合理、可行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5层,P86):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过程型激励理论(P90):着重对行为目标的选择,即动机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组织行为学》精编课程配套教学教案-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精编课程配套教学教案-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二)莱维特模式美国学者莱维特(Harold Leavitt)认为,组织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其他变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有计划的组织变革过程中,相互间起显著作用的四个变量为结构、任务、技术、人员,它们是相互依赖的。

组织变革可以通过改变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变量来进行。

在莱维特构想的基础上,一般将组织变革归纳为以下三种方式:1.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2.以工作任务和技术为重点的变革3.以人为重点的变革二、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可分为人类过程干预技术、技术结构干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干预技术和战略干预技术四种类型。

(一)人类过程干预技术人类过程干预技术主要包括T小组训练、过程咨询、第三方干预、团队建设、群际关系干预、大群体干预、方格训练等。

1.T小组训练T小组训练又称为敏感性训练(Sensitivity Training,ST),是开发最早的组织发展技术。

T小组训练通常由10~15个受训者组成,受训者在专业培训师的主持下共同探索群体动力、领导和人际关系等。

2.过程咨询过程咨询是一种帮助组织成员提高沟通、人际关系、决策、领导、群体动力等过程的通用方法。

3.第三方干预第三方干预着重解决组织中发生的人际冲突。

4.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指一系列旨在提高团队完成任务的效率,提高团队成员人际和谐程度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计划的活动。

5.群际关系干预群际关系干预技术包括微缩群体和群际冲突解决两类。

微缩群体是指由若干与问题有关的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常被用来解决沟通和种族关系问题。

群际冲突解决的一个基本策略是消除彼此的误解,以改进群际关系。

6.大群体干预大群体干预的关键特征是有100名以上的组织成员参加为期2~4天的大会。

会上,组织成员共同识别与解决整个组织面临的问题(如金融危机、削减预算、新产品上市等)、设计组织管理的新方法或提出组织未来发展的新方向等。

7.方格训练方格训练是从行为科学家布莱克和莫顿倡导的管理方格理论发展而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组织变革
第一节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一、变革的动力
1.《财富》杂志认为,下列趋势被认为是提前多年已对组织发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课本P.299——300页:组织变革的动力
2.主要的变革动力
(1)全球化:组织面临空前规模的全球竞争。

全球化的意思是说世界经济的主要玩家是跨国或多国公司。

它们的出现给国内公司压力,促使国内公司去全球化和重新设计运作方式。

全球市场现在对于大多数产品都存在。

公司为了有效竞争,必须经常改变其文化、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

●二战战败国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复苏;
●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出现,如韩国、台湾和新加坡;
●东欧和前苏联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也是如此;
(2)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组织面临的第二种变化来自于精密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网络、远距离通信系统合遥控装置。

信息技术对单个个体、团体和组织有着深远影响。

(3)劳动力的性质变化:除了应付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外,组织必须从不断改变的劳动力市场吸纳员工,劳动力的需求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二、变革阻力
①在对个体和组织行为的研究中发现,组织和成员抵制变革;
②对变革的抵制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
③变革阻力不一定以标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阻力可以是公开的、潜在的、直接的和延后的。

1.个体阻力
2.组织阻力
三、克服阻力理解员工
沟通
员工参与
促进与支持谈判
操纵和收买强制
第二节组织变革模型
一、卢因的三步模型
解冻行动重新冻结
1.解冻unfreezing:克服个体阻力和群体从众的压力,打破现状的平衡状态,必须先要“解冻”。

推动力driving forces:增加脱离现状的直接行为;
抑制力 restraining forces:减少维持现有平衡的活动,以达到阻碍作用。

两种方法的结合。

2.行动阶段movement:组织、部门或个人的行为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3.重新冻结阶段refreezing:一旦变革付诸实施,要想成功,还需要重新冻结新形势,使它长久保持下来。

案例:
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管理层决定重组它在美国西部的三家分公司,这三家公司的办公总部分别设在西雅图、旧金山和洛杉矶。

公司决定把三个合并成为一个,总部设在旧金山。

这次重组意味着150多名员工需要调动工作,取消一些重复性的管理职位,建立一个新的指挥系统。

不难想象,这样的重要举措难以保密,在正式决定宣布前的几个月里早已是谣言四起。

这一决策本身是由纽约的经营总部单方制定的,受其影响的人们无处申诉自己的理由。

在西雅图或洛杉矶的员工可能不喜欢这项决定以及其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要搬迁到另一座城市、孩子们要离开学校、要结交新朋友与新同事、要接受新任务分配等等,而他们唯一的办法只有辞职,事实上,有不到10%的人这么做了。

石油公司的管理层预见到了员工会抵制这项合并决定,为了克服阻力,他们运用正面措施来激励员工接受变革。

例如,给接受搬迁的员工提高工资;由公司支付数量可观的搬家费;提供低成本的抵押资金让员工在旧金山购买新住房。

当然,企业也通过解除抑制力的办法来解冻现状。

例如,可以对员工进行个别咨询、倾听和澄清每一个员工的关注和担忧。

我们假定大多数恐惧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咨询顾问可以使员工确信没有什么可怕的,并且通过有力的证据向他们表明,阻碍变革是毫无道理的。

当变革实施之后,石油公司的管理层通过把暂时的动力系统地转化为持久的动力来达到这个目标。

例如,管理层使上调的工资固定下来,正式的规章制度也加以修正并巩固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群体自身的规范也逐渐发展起来,维持这种新的平衡。

二、行动调查模型
1.行动研究:它首先系统地分析信息,然后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选定变革行为。

它的重要性在于为推行有计划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2.行动研究中包括五个阶段:诊断、分析、反馈、行动和评价。

(1)在行动研究中,变革推动者通常是外部顾问,他们从组织成员那里收集变革所需要的信息,这种诊断类似于医生了解病人所得的病。

在行动研究中,变革的推动者提出问题,与员工面谈,翻阅各种记录,并倾听员工关注的问题。

(2)分析:人们认为哪些问题最关键?这些问题以什么形式出现?变革推动者把有关信息综合成这样几个方面:人们关心的问题、问题的范围以及可能采取的行动。

(3)反馈:行动研究包括了变革对象的广泛参与,也就是说,任何变革方案中涉及的员工都必须积极参与问题的界定,主动寻找解决办法。

所以,让员工共同分享前两步发现的问题,在变革推动者的帮助下,员工开发需要实施变革的行动计划。

(4)行动:员工和变革的推动者采取具体行动来改进他们发现的问题。

(5)评估:以收集的原始资料作为标杆,对而后发生的变革进行比较和评价。

3.行动研究的优势:
(1)它着眼于问题。

变革推动者客观地发现问题,问题的类型又决定了变革行为的类型。

(2)由于行动研究中包括大量员工的参与,所以减弱了变革的阻力。

参与变革的员工和群体会成为带动变革的持续的内在力量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