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辩识、评价和分级管控制度
(完整版)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1目的识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及时更新,为尽量减少和控制公司各项活动中的风险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危险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和更新工作。
3 术语3.1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危险源根据评价可以划分为重大危险源、重要危险源、一般危险源。
3.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认知危害、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特定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伤害、疾病 (不论严重程度)或死亡的与工作相关的事件。
注1 :事故是一种造成了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
注2:没有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也被称为[near-miss未遂事件]、[near-hit虚惊事件]、[close call差点出事]或[dangerous occurrence危险事件]。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事件。
)3.6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分级管控根据对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价,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低风险/蓝色风险(D级)四个风险等级,并采用红、橙、黄、蓝色进行标识。
3.6.1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属于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应由企业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等级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标识为红色。
3.6.2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属于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应由公司管理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
标识为橙色。
3.6.3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属于中度危险,应由所在车间负责管控,公司管理部负责监督落实。
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4篇)

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引言】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是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安全风险”是指潜在的危险因素或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
企业要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以防范和减少安全风险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工作制度的目的、范围、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度目的】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准确识别、评估和管控潜在的危险因素,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财产安全。
具体目标有:1. 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2. 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分级管理,降低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3.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措施和制度,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4.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和推行安全文化。
【二、适用范围】本工作制度适用于企业各岗位、各部门的员工。
包括生产、仓储、销售等工作岗位。
特别是一些安全风险较高的工作岗位,如高空作业、化学品储存等,必须加强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
【三、工作流程】1. 安全风险辨识阶段(1)组建风险辨识小组,由专业人员担任负责人,成员包括相关部门的代表。
(2)收集相关信息,如生产设备、工作流程、作业环境等。
每个岗位提供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风险点的识别和预防措施等。
(3)开展风险辨识工作,根据岗位的特点和决策树,辨识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事故隐患,编制风险辨识报告。
(4)会议讨论,形成共识,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安全风险评估阶段(1)根据风险辨识报告,确定需要评估的风险,将其按照风险等级划分,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2)对每个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概率评估和危害评估。
概率评估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评估是指事故发生后的影响程度。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责任分工。
(4)形成评估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审批。
3. 安全风险管控阶段(1)根据评估报告,制定管控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安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个人和企业的安全,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安全风险辨识的流程、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措施。
二、安全风险辨识流程1. 建立安全风险辨识团队为了保证安全风险辨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成立专业的安全风险辨识团队。
这个团队应包含来自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如生产、安全、环保、法务等部门。
2. 确定辨识范围和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辨识的范围和目标。
范围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业务流程。
目标可以是辨识出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为风险的评估和管控提供依据。
3. 收集信息和数据收集与辨识范围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企业的运营情况、设施设备状况、人员配备信息等。
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文件、记录、报告,以及外部的法规、标准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数据。
4. 识别潜在的风险源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出潜在的风险源。
可以通过现场观察、设备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识别出的风险源可以包括物理风险、化学风险、生物风险、人为因素等。
5. 评估风险概率和影响度对识别出的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对企业的影响度。
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
定性评估可以使用概率矩阵和影响矩阵的方法,定量评估可以使用风险值计算公式。
6. 制定风险辨识报告根据辨识的结果,编制一份完整的风险辨识报告。
报告应包括风险源的识别、风险概率和影响度的评估,以及风险等级的划分。
报告应明确提出管控建议和改进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三、安全风险评估方法1. 预评估对辨识出的风险源进行初步的预评估。
预评估的目的是初步确定哪些风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估。
预评估可以根据风险源的概率和影响度进行评估,也可以使用专家判断的方法。
2. 定性评估对预评估中确定的较高风险的风险源进行定性评估。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范文(通用3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范文(通用3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范文(通用3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1时值全国第21个、全省第29个“安全生产月”,为扎实开展“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主题活动,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辨识与管控专项培训。
截至目前,全区8家重点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等方面管理人员400余人接受了培训。
培训结合推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总要求,以提升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辨识与管控能力为切入点,采用事故案例、互动研讨、政策解读等多种方式,以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为抓手,详细讲解如何选用多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按照“一作业一风险点”“一设备一风险点”要求,严格做到层层“肢解”。
培训强调风险辨识方面要在强化叠加性、延伸性和针对性上下功夫,风险管控方面要在标准化、数字化、常态化不断探索,切实助力企业解决“想不到、查不出、控不住”等突出问题。
通过本轮培训,参训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风险的概念、风险的辨识和管控有了更清晰地认识,理清了如何做好安全管理的思路,从源头上杜绝“三违”行为的发生,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确保全区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211月29日,在德清县雷甸镇综合指挥中心内,只见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张“风险辨识图”。
图上显示:雷甸镇内21家企业共识别较大风险点(橙色)44处,一般风险点(黄色)117处,低风险点(蓝色)209处。
“监测出的风险点会通过后台交办给所属辖区安全监管员,并在规定期限整改后进行复测,直到消除隐患。
”雷甸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安全监管从“人工跑”到“数据跑”,从而大大提高发现安全隐患的效率和精准度。
今年以来,雷甸镇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数字化转型,依托数字治理指挥平台、数字治理雷甸模式、数字治理智能设备3个支点,在“平安304”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延伸,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为基准,隐患排查治理为手段,通过机关干部、网格员、村(社)干部和志愿者4股力量,运用“风险辨识一张图”助力企业安全生产,实现零死角管控。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辨识和评价危险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员工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就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进行论述。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因素的全面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害,为后续的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危险源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并为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的方法可以包括定量风险评估、定性风险评估、专家评估等。
通过危险源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判断风险的大小,确定优先处理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是指由于其性质、规模和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而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门管理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管理层责任、监督检查、紧急预案等。
通过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减少事故的发生。
五、结语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可以识别风险和危害,为后续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确保制度的落地和执行,以确保员工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2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项目部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全面辨识、管控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标段、各道工序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上级公司要求并结合我项目部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____安委会办公室____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____》、《____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____》和《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上级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安全风险管理坚持“全员参与、突出重点、分级管控”的原则。
第四条项目部各部室部门长、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唐山丰南项目经理部各部室及所属单位。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六条项目部负责指导监督所属施工单位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监督所属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重大危险源依法开展管控。
第七条项目部各部室、所属施工单位是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第八条所属各部门、各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本部门、本施工单位职责范围内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对安全风险进行管控;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应依法进行报告、建档、检查、监控。
第三章组织管理第九条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组长: 副组长:成员:第十条岗位职责:1、组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控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副组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评估责任,组织制定本分管专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或细则,明确组织程序、方式、方法、监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内容。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
近年来,我国企业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损失,也使企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事故的发生往往源于对危险源辨识的不重视和安全管理不到位。
为了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二、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意义1.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和确定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源,分析其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和条件,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对 identified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划分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三、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1. 全面性原则:企业应全面收集和分析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全面性。
2. 预防性原则:企业应采取预防措施,消除或减轻危险源带来的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
3. 动态管理原则:企业应不断更新和完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资料,及时调整安全措施,以适应生产过程的变化。
4. 科学性原则:企业应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实施1. 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 制定制度:企业应制定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3. 危险源辨识:企业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包括设备、设施、物料、作业过程、环境等方面。
4. 风险评估:企业应对识别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完整版)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有害要素(危险源)辨别、文件编号共 10页评论、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拟订部门管理部合用部门各部门文件类型制度实行日期制修定记录区分版本制修日期变更事由作成审查同意0. 拟订A/0 胡晓燕裴献明李文明订正1. 确认订正2. 确认订正3. 确认订正4. 确认订正5. 确认订正6. 确认订正7. 确认订正8. 确认订正9. 确认11目的辨别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有害要素,并进行风险评论,实时更新,为尽量减少和控制公司各项活动中的风险供给依照。
2范围本程序合用于公司危险要素辨别、评论、控制和更新工作。
3术语3.1 危险、有害要素(危险源)危险、有害要素(危险源)是指可能致使人员损害或疾病、物质财富损失、工作环境损坏或这些状况组合的本源或状态要素。
危险源依据评论能够区分为重要危险源、重要危险源、一般危险源。
3.2 危险、有害要素辨别:认知危害、有害要素的存在并确立其特征的过程。
3.3 风险:特定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结果严重性的联合。
3.4 风险评论: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论标准和准则,评论风险程度并确立风险能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 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损害、疾病( 无论严重程度) 或死亡的与工作有关的事件。
注1 :事故是一种造成了损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
注 2:没有造成损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也被称为[near-miss 未遂事件 ] 、[near-hit虚惊事件] 、[close call 差点失事 ] 或[dangerous occurrence 危险事件 ] 。
注 3:紧迫状况是一种特别形式的事件。
)3.6 危险、有害要素风险分级管控依据对危险、有害要素的风险评论,将危险、有害要素区分为重要风险/ 红色风险( A 级)、较狂风险 / 橙色风险( B 级)、一般风险 / 黄色风险( C 级)、低风险 / 蓝色风险( D 级)四个风险等级,并采纳红、橙、黄、蓝色进行表记。
3.6.1 重要风险 / 红色风险( A 级)属于不行允许的危险,一定成立管控档案,应由公司要点负责管控,一定立刻整顿,不可以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等级降低时,才能开始或持续工作。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

中交四航局228国道苍南龙沙至岱岭段工程PPP项目总承包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控制制度编制:审核:批准:中交四航局228国道苍南龙沙至岱岭段工程PPP项目总承包部目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控制制度............................................................................ - 1 -1 总则.................................................................................................................................. - 1 -2 基本规定.......................................................................................................................... - 1 -2.1 职责......................................................................................................................... - 1 -2.2 定义......................................................................................................................... - 1 -2.3 危险源安全控制流程............................................................................................. - 1 -2.3.1 作业活动的划分.......................................................................................... - 1 -2.3.2 危险源辨识.................................................................................................. - 2 -2.3.3 危险源风险评价、重要危险源确定.......................................................... - 3 -2.3.4 重要危险源预控措施、应急措施编制及审批.......................................... - 3 -2.3.5 重要危险源及其预控措施、应急措施公示、交底.................................. - 4 -2.3.6 重要危险源预控措施的落实...................................................................... - 4 -2.3.7 重要危险源的检查、总结和动态管理...................................................... - 4 -2.3.8 工作危险分析(JHA)................................................................................ - 5 -3 记录与归档...................................................................................................................... - 5 -4 参照文件及支持性文件.................................................................................................. -5 -5 附录.................................................................................................................................. - 5 -6 附则.................................................................................................................................. - 5 -附录1.............................................................................................................................. - 7 - 附录2.............................................................................................................................. - 8 - 附录3.............................................................................................................................. - 9 - 单元名称:实施日期:........................................................................................................ - 9 - 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专职安全员:................................................................................ - 9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控制制度1 总则1.1 通过对生产过程活动及相关过程进行危险源的辩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预防事故的基本要求。
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分级与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分级与管控制度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规范安全风险识别、分级与管控工作,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责(一)公司保安部负责组织开展公司的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等工作。
(二)各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分级与管控等工作。
1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人是所属危险源管理的责任人,对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的安全生产负责。
2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人可指定各危险源所在岗位的人员作为危险源的管理人,负责该危险源的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安全风险辨识(一)安全风险辨识应针对影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及其损失程度的致险因素进行,致险因素一般包含以下方面:1.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与应急技能、安全行为或状态。
2生产场所、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的安全可靠性。
3影响安全生产内、外部要素的可知性和应对措施。
4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合规、完备性与可操作性。
(二)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应覆盖公司所有人员、活动及区域,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曾经发生过)、现在和将来(计划开展的工作)三种时态。
(三)安全风险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1全面辨识是为全面掌握本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全面、系统对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风险辨识;2.专项辨识是为及时掌握本公司重点业务、工作环节或重点部位、管理对象的安全生产风险,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部分领域开展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
(四)全面辨识应每年不少于1次,专项辨识应在生产经营环节或其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或管理部门有特殊要求时及时开展。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结束后应形成风险清单。
5组织辨识时,保安部对相关工作进行布置和安排。
各部门应根据有关标准并结合自身实际对业务范围内的生产设施和场所、生产过程、作业活动等进行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识,明确部门内风险点、危险源范围,并将辨识结果填入《安全风险辨识、评价与管控措施记录表》中,报公司保安部。
[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501f09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b.png)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科学辨识本工程范围内作业场所和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规范项目部安全风险管理,防范重大事故发生,确保项目部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3、业主相关规定4、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第三条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项目部及所属劳务队第四条工作原则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遵循〃动态管理、风险评估全过程分阶段实施、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评价第五条危险源相关概念一、危险源危险源:是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又被译作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二、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将其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对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就是基于其具有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数量的多少,一旦失控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如死亡半径等)来确定。
因此工程施工中不适用重大危险源这个概念。
如果要使用这个概念,应该定义为经评价后的重大风险作业对应的危险源。
三、两类危险源理论危险源(Hazard)既包括不安全的根源,也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但重大危险源中的危险源,指的则是能量或有害物质之类的不安全的根源,而不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
东北大学的陈宝智教授根据危害因素(hazard)的性质特点,提出了两类危险源(hazard)理论: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具有客观性。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1.识别危险源:全面梳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工艺、物料流动、设备设施等,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3.评估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环境安全的潜在风险等级。
4.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识别和评估的危险源进行整理,编制危险源清单,明确各个危险源的名称、位置、风险等级等信息。
二、危险源分级管控危险源分级管控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进行管控,以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危险事件。
危险源分级管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制定管控措施: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安全操作规程、防护设施、应急预案等等。
2.实施管控措施:根据制定的管控措施,确保其有效实施。
包括培训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工具,加强监督和检查等。
3.监测与检测:定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检测,例如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等,确保危险源的状态符合安全要求。
4.风险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改进管控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
三、管理制度要求为了确保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的有效实施,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些管理制度的要求:1.制定环境、安全和健康政策:明确企业对环境、安全和健康的管理目标和原则,并将其落实到相关的管理制度中。
2.设立责任部门和岗位:明确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的责任部门和岗位,并为相关责任人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
3.建立危险源清单:编制清晰明确的危险源清单,对危险源进行跟踪和管理。
4.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5.培训和宣教: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6.建立记录和档案:建立健全的记录和档案系统,保存危险源辨识和管控的相关信息,便于监督和检查。
总结: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是企业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环境安全的重要制度,通过对危险源的全面识别和分级管控,可以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危险事件的发生,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本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本第一章 \t总则第一条 \t为了规范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工作,保障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t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要求的过程。
第二章 \t安全风险辨识第三条 \t安全风险辨识是指对企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危险源、隐患以及外部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描述和记录的工作。
第四条 \t安全风险辨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对企事业单位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隐患进行识别,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安全设备等方面;(二)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评价;(三)对企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员素质、安全文化等方面进行评估。
第三章 \t安全风险评估第五条 \t安全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对各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重要性,并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第六条 \t安全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对危险源、隐患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二)对各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重要性;(三)评估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方面。
第四章 \t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七条 \t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各项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要求。
第八条 \t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各项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级;(二)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要求;(三)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管理措施和控制要求的落实。
第五章 \t安全风险管控的要求和措施第九条 \t企事业单位应依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要求和控制措施,保障安全生产。
第十条 \t企事业单位在安全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求:(一)明确风险管控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二)制定并执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操作符合安全要求;(三)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四)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能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六)加强对外部承包单位和供应商的安全管理。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应该建立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用于识别和评估企业内部的危险源,并采取适当的管控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下面是一份针对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示范文本,供参考。
1.识别危险源1.1建立危险源识别小组,由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组成,负责危险源的辨识工作。
1.2通过整理历史事故记录、职业病统计数据、工作场所环境监测数据等,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3制定危险源识别表,详细列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化学、生物、机械、人因等。
2.危险源评估2.1针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工作,确定其危害性和风险等级。
2.2制定危险源评估表,用于记录危险源评估结果,包括危险源的名称、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可能导致的伤害和灾害等详细信息。
2.3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3.管控措施3.1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3.2高风险危险源:采取控制措施,尽量消除或降低其危害程度和风险水平。
采用可靠的防护设备、采取严格的操作规程、开展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高风险危险源的安全性。
3.3中风险危险源:采取预防措施,通过技术改进、操作规程的优化以及员工的培训和教育,降低中风险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3.4低风险危险源:采取监测措施,定期检查和检测低风险危险源,确保其安全性。
4.管理与监督4.1确定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控的责任人和职责,明确各级别的管理与监督机构。
4.2开展定期的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控检查,确保危险源的管控措施有效执行。
4.3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确保危险源管控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5.培训与教育5.1开展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控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5.2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危险源分级管控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一份关于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示范文本,具体内容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调整和补充。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管理制度旨在提供有关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
二、危险源辨识1. 组织应当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发现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2. 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对设备、工艺、环境以及人员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
3. 组织应当建立相应的危险源辨识记录,清晰记录辨识结果和相关信息。
4. 危险源辨识应当定期进行,及时更新。
三、危险源评价1. 在辨识危险源的基础上,组织应当评价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 危险源评价应当基于科学依据,包括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
3. 危险源评价结果应当被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4. 危险源评价应当定期进行,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危险源控制1. 组织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2. 控制措施应当根据危险源评价的结果,综合考虑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因素。
3. 控制措施的实施应当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
4.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当进行监测和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培训与教育1. 组织应当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教育,使员工了解并掌握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培训与教育内容应当包括危险源辨识方法、评价技术以及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3. 员工培训与教育应当及时记录,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审核培训效果。
六、应急准备1. 组织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计划,包括应对各类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和紧急事件。
2. 应急准备计划应当具体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3. 应急准备计划的执行应当定期演练,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监督与检查1. 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2. 监督与检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检查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 监督与检查结果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为了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分级是必不可少的。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是一套系统的方法和规范,旨在对各种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和管控,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一、危险源辨识1.收集信息:收集有关工作场所、工作任务、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的信息。
2.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例如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化学品、噪音、震动等。
3.分析危险源:对识别到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性质、程度和可能造成的伤害。
4.评估风险:结合危险源的性质和程度,评估危险源对员工的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等级。
5.制定控制措施:针对评估出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伤害的可能性。
二、安全风险分级安全风险分级是根据辨识出的危险源对员工的实际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处理。
根据风险的大小和影响的范围,通常可以将安全风险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重大风险:对员工造成重大伤害或危害,可能导致死亡或重伤。
2.较大风险:对员工造成严重伤害或危害,可能导致重伤或短期休工。
3.一般风险:对员工造成轻微伤害或危害,可能导致轻伤或不适。
4.轻微风险:对员工造成极小伤害或危害,可能导致短暂的不适。
根据安全风险的分级,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三、管控措施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和安全风险等级,需要制定不同的管控措施,以控制和降低风险。
管控措施应包括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和救援措施三个方面:1.预防措施: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安装安全设备等,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2.保护措施:包括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建立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围挡等,以减轻事故的影响。
3.救援措施:包括组织应急演练、建立应急疏散通道、培训急救人员等,以及时处置事故。
此外,对于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危险源,还需要建立监测系统和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3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时,建立完善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一、引言为了确保组织的稳定运营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辨识、评估和管控安全风险的程序和职责,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涉及安全风险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
三、定义安全风险:指在组织运营中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或条件。
辨识:指确定和识别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的过程。
评估:指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管控: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以最小化或消除安全风险的过程。
分级:指根据安全风险的严重性和发生概率,将其分为不同级别,以便优先处理。
四、安全风险辨识1. 建立辨识安全风险的机制,包括内部员工反馈、内外部安全监测报告等渠道。
2. 针对组织内各个部门和活动进行定期的安全风险辨识,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风险。
3. 制定辨识风险的流程和方法,明确职责和权限。
五、安全风险评估1. 定义安全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包括风险值计算模型、评估指标等。
2. 根据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3. 制定评估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要求,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安全风险分为不同级别,如高、中、低级别。
2. 高级别安全风险: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消除,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3. 中级别安全风险:建立控制措施和预警机制,定期检查和监测,确保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4. 低级别安全风险:建立预防和日常管理机制,持续监测和改进。
七、责任和义务1. 组织领导:负责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辩识产品生产和相关活动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等级,以保证进行有效监测控制。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产品生产、服务和相关活动中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监测控制管理。
3 术语3.1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 重大危险源法规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企业评价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按,风险评价等级确定。
3.3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4 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4 职责4.1 安委会主任领导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监测控制策划。
4.2 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公司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的组织工作,负责危险源的汇总、登记、更新等。
4.3各部门、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监测控制。
5 工作程序5.1 危险源辩识5.1.1 危险源辩识注意考虑的因素应关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能量)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和管理缺陷。
重点包括:5.1.1.1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危险作业,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现场的人员(包括外来人员)的活动;5.1.1.2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工作场所的设施等(包括外界提供的);5.1.1.3 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5.1.1.4 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5.1.1.5 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损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5.1.1.6 对管理缺陷要特别关注,如规章制度不符合法规要求,责任缺失、有章不循等。
5.1.2 危险源辩识方法危险源辩识可以采用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直接观察等方法。
5.2 风险评价5.2.1危险源危害分类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 7.灼烫 8.火灾9.高处坠落 10. 化学爆炸 11物理爆炸12.其他伤害等。
5.2.2 事故后果及严重性5.2.2.1 轻微,如表面损伤;轻微割伤;粉尘对眼睛的刺激;烦躁和刺激;暂时性不适的疾病。
5.2.2.2 一般,如划伤、烧伤、脑震荡、严重扭伤、轻微骨折;耳聋、皮炎、哮喘;工作造成上肢损伤、导致永久性轻微功能丧失的疾病。
5.2.2.3 严重,如截肢、严重骨折、中毒、复合伤害、致命伤害;导致不治之症、一人及以上死亡。
5.2.3 事故的可能性一般应考虑如下问题:5.2.3.1 暴露在危险处的人数、暴露时间和频率;5.3.2.2 供应(如水、电、气)中断,设备及安全装置故障失灵;5.3.2.3 暴露于恶劣天气;5.3.2.4 对个人防护用品的需要和使用频率;5.3.2.5 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
5.2.4风险评价方法5.2.4.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判断公式:D=LEC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风险评定值大于70(或风险级别为1\2\3级)一般确定为重大危险源5.2.4.2是非判断法(定性法)1)符合“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 (1级)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2-3级)3)曾经发生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2-3级)4)直接观察可能导致事故危险,且无适当措施的。
(2-3级)符合以上标准的即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5.2.4.3 对于符合“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重大危险源在识别评价中加/G标志,予以区别。
5.3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步骤5.3.1 安全生产办公室编制《危险源辨识调查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等记录格式,下发使用。
5.3.2 各部门根据生产、工作流程、活动划分辨识评价单元,绘制“危险源辨识单元划分图”。
在任何情况下,不仅需要考虑常规的活动(如生产准备活动、加工过程、产品装配等),还应特别重视非常规的活动(如修理、出发服务及临时性作业等),及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5.3.3 收集分析以下资料:5.3.3.1 工艺流程文件、危险特性参数:温度、压力等;5.3.3.2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数据卡(MSDS)等;5.3.3.3 以往事故、职业病、险肇事件、违章处置资料等;5.3.3.4 特种作业、有毒有害作业持证上岗情况;5.3.3.5 关键、特种设备运行记录、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书等。
5.3.3 各部门按辨识评价单元进行危害调查和隐患排查,填写《危险源辨识调查表》,调查要有现场员工参与。
5.3.4 各部门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存在的危险源;采用5.2.4款的方法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和重大危险源,并填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危险源清单》,经分管领导审核后,连同《危险源辨识调查表》报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
5.3.5 安全生产办公室汇总和分析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汇总公司的《危险源清单》,确定形成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清单》,报安委会审核,经安委会主任批准后下发各单位部门。
5.3.6 新的过程活动、或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和和环境变更时,应在策划实施时按上述步骤同时进行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
5.3.7 对符合“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重大危险源,由安全办公室编制“安全评估报告”,经安委会组织评审确认批准后向安监部门和相关部门备案。
5.4 风险分级控制5.4.1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级别和资金技术等条件采取优先原则:5.4.1.1 消除危害;5.4.1.2 采取技术或组织管理措施降低危害影响;5.4.1.3 提供国家规定的个体防护用品和设施,并确保正确使用和维护。
5.4.2 危险源监控通过日常、定期、专业和综合隐患排查,及危险特性监测对危险源进行持续监视测量;通过目标方案、工程技术措施、管理培训措施、过程运行控制、应急预案等对危险源及其风险实现有效控制。
5.4.2.1 对重大危险源现场由安全生产办公室组织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加强对相关设备设施控制仪表的检查管理。
5.4.2.2 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安全生产办公室组织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并在各部门岗位进行分解,纳入安全绩效考核。
必要时,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采取技术、管理等措施保证风险控制和安全目标实现。
目标考核具体执行《绩效考核管理信息工作标准》的相关规定。
5.4.2.3 安全生产办公室针对重大危险源事故,组织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防护、救援物质装备,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5.4.2.4 管理部组织对重大危险源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技术和应急响应培训,岗位操作工人认真执行相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避免、降低和消除生产作业中的安全风险。
具体执行《人力资源控制程序》中的相关规定。
5.2.4.5在日常和定期的设备点检和保养检查、7S安全等检查中要检查危险源的控制效果,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在填写《设备日点检表》、《设备定期保养检查记录》、《办公室7S检查表》、《车间7S检查表》及“起重机械和吊具索具检查记录”的同时记录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5.2.4.6在隐患排查中对存在事故隐患和缺陷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认真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临时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具体执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
5.2.4.7 安全办公室每年组织委托政府相关监测机构对特种设备、安全监测装置、重大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对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的风险因素进行限期整改,避免、降低和消除相关危害。
5.2.4.8 安委会每年12月份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控制状况进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具体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2.4.9 安全生产办公室认真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学习和研究新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建立企业预测预警系统,强化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测控制。
5.2.4.10 各相关部门利用《相关方告知书》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及应急措施告知进入厂区可能受影响的相关方5.4.2.11总经理保证重大危险源监控所需的人力、资金等资源。
财务课要把所需资金列入安全投入专项资金计划。
5.5 危险源信息文件的更新5.5.1 管理部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对危险源的全面评审和更新,对危险源信息文件更新确认。
评审结合年度隐患排查、日常及定期危险源控制效果检查结果及变更情况,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进行。
5.5.2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及时更新危险源信息文件5.5.2.1 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5.5.2.2 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或运行条件及相关方的要求发生变化时;5.5.2.3 公司在技术改造和创新时;5.5.2.4 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提出要求时。
5.5.3 对确立的危险源的相关信息文件建立相应的档案,并及时收集危险源信息的更新变化,具体执行《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
6 编制依据6.1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6.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6.3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6.4 涂装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AQ/T 5209-2011 6.5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7 相关文件8 相关记录附加说明:修订:安全生产办公室日期:2016.06审核:管理部长日期:2016.06.15批准:井上岳彦日期:201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