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LCMS-8030特点及应用资料

合集下载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介绍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介绍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复杂混合物的仪器,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的分析技术。

它由三个四极杆组成,其中两个用于离子传输和聚焦,第三个用于质谱分析。

该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先通过液相色谱技术将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液相色谱部分,样品通过一列带有不同化学特性的柱子,根据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

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部分,通过电离源将分子转化为离子,然后使用四极杆进行质量选择和过滤,最后使用检测器进行质谱信号的记录和分析。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具有高分辨率、高敏感性和高选择性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它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通过联用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可以获得更详尽的分析结果,对于未知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参数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参数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参数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参数一、应用范围1、适用于新药研发,药物杂质鉴定、代谢物鉴定、研究与疾病有关的标记物和代谢组学、脂质组学、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快速同步定性、定量分析。

2.适用于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多肽和蛋白质的定量分析。

二.设备名称:三重四极杆质谱仪仪器供应商应具备10年以上串联质谱生产经验,确保仪器技术成熟稳定。

1. 工作条件1.1.1电源电压:230V±10%,50/60Hz,16A1.1.2环境温度:15-27℃(最优:18~21℃)1.1.3相对湿度:20-80%★1.1.4气体需求:雾化气N2:纯(99%纯度)N2,碰撞气Ar:超高纯Ar或N2(99.999%),源区无需额外空气压缩机,简化气体供应降低消耗2. 质谱部分技术性能2.1 离子源2.1.1 离子源:独立的可加热电喷雾离子源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源,全内置式气路电路接口设计,离子源外部无任何气路电路管路连接,安装离子源时即可实现气路电路连接,自动识别,实现零误操作;2.1.2 ESI与APCI切换只需更换探针,电晕针旋钮式在线调节,快速简便,切换时间小于1min,且整个过程无需拆卸离子源;2.1.3探针采用最优喷雾设计,可在任意位置固定并实现上下、前后直线型、左右圆弧型三维连续调节;2.1.4 内置大面积多边形同轴主动排废气设计,消除废气涡流,降低化学噪音,不锈钢排废管路,实现离子源腔体高温自洁净;2.1.5 具有雾化气、辅助雾化气、可调式吹扫气(0-15L/min可调),进一步提高雾化效率和稳定性;2.1.6 可拆卸的吹扫挡锥,非对称锥面设计,在高灵敏度的情况下确保长期耐用性;2.1.7可加热HESI源,加热温度最高可达550℃,不分流的情况下采用纯水作为溶剂,流速为1ul-2000μl/min;2.1.8APCI:加热温度最高可达550℃,不分流的情况下采用纯水作为溶剂,流速为50ul-2000μl/min;2.1.9双槽位全自动注射泵实现质谱直接进样,自动调谐和校正,既可通过软件也可通过操作面板自动设置;2.1.10质谱配置软件具备实时监控反馈喷雾稳定性功能;。

超高灵敏度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

超高灵敏度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

超高灵敏度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介绍超高灵敏度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以下简称LC-MS/MS)是一种前沿的分析仪器,具有高分辨率、高准确性和高灵敏度等特点。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药物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工作原理LC-MS/MS是将液相色谱(LC)与质谱(MS)相结合的一种技术。

液相色谱用于将混合物分离成单一化合物,而质谱则用于将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由离子源、分析器和检测器组成。

离子源将待分析物质转化为离子,并将其注入分析器。

分析器将离子进行分离和过滤,并将特定离子传输至检测器。

检测器将离子电流转化为电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

主要优势1. 高灵敏度:LC-MS/MS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化合物,甚至达到ppb(亿分之一)或ppt(万亿分之一)级。

2. 高选择性:由于液相色谱和质谱的结合,LC-MS/MS能够对复杂混合样品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可以排除干扰物质的干扰。

3. 高分辨率:液相色谱的分离效果与质谱的高分辨率相结合,使得LC-MS/MS能够更加准确地鉴定和定量目标化合物。

4. 宽线性范围:LC-MS/MS具有宽线性范围,能够同时实现定量和定性分析,满足不同样品浓度级别的需求。

5. 快速分析:LC-MS/MS的分析速度快,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一次分析,提高实验效率。

应用领域由于其优秀的性能,LC-MS/MS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 药物分析:LC-MS/MS可用于药物代谢研究、药物中残留量的检测和药物治疗监测等方面。

2. 环境分析:LC-MS/MS可用于环境监测,如水体、土壤、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

3. 食品安全检测:LC-MS/MS可用于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物、食品添加剂等的检测,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生物学研究:LC-MS/MS在生物分子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等领域。

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仪主要原理功能及用途

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仪主要原理功能及用途

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仪主要原理功能及用途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仪,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个高科技的外星产品,其实它是实验室里的小帮手。

嘿,别看它名字长得跟火箭发射似的,实际上它的工作原理可简单得多。

想象一下,我们平常喝的饮料,想知道里面到底藏了什么成分,是不是得先拆开看看?这仪器就是帮我们“拆包”的高手。

它能把复杂的混合物分开,分析出每种成分的性质和含量。

哦,对了,搞这些的科学家们可得穿上白大褂,显得特别专业。

用这仪器的时候,科学家们像个侦探,拿着各种样品,可能是一杯新饮料,或者是某种植物提取物。

把样品放进仪器,它就开始运作了。

仪器会通过分离技术,把混合物里的各个成分一个个找出来,像是把一锅麻辣火锅里的鱼丸、豆腐皮、蔬菜全都分开。

分开后,每种成分又被进一步分析,仿佛在做一场“相亲大会”,把不同的成分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一个结果。

哇,原来我们喝的饮料里有这么多“秘密武器”!这玩意儿可不光是用来检测饮料,化妆品、药品,甚至环境样品都能搞定。

想想看,我们用的护肤品,它里面到底含了什么成分,可能有好东西,也可能是个大雷区。

这时候,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能够告诉我们:“嘿,小心,这里面的成分可不友好哦!”科学家们就是利用这个仪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各种产品,保障我们的安全。

不过,咱们说到用途,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喝得放心,化妆得安心。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方,就是科研。

科学家们常常需要进行各种实验,寻找新药物、新材料。

这时候,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仪就像是一把利器,帮助他们找出最有效的成分。

想象一下,某种新药物能治愈一种顽固的疾病,背后可能就少不了这台仪器的帮助。

哇,真是太神奇了吧!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这仪器用起来复杂吗?其实呢,它虽然看上去高大上,但用起来还真不难。

科学家们通过一些软件和操作界面,就能轻松上手。

就好比我们用手机打游戏,刚开始可能觉得复杂,但用几次就顺手了。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掌握了基本操作,结果就能轻松得出来。

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理

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理

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理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riple Quadrupol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是一种分析仪器,它通过液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

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原理如下:1. 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部分:样品经过样品进样器进入色谱柱,进行分离。

色谱柱可以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相(如正相、反相、离子交换柱等),并通过溶剂梯度洗脱以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 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部分: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部分,首先经过电离源获得离子。

常用的电离方式包括电喷雾(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APCI)。

离子经过质量分析器进行质量选择,只有质量符合设定的目标离子才能通过。

其中,三重四级杆质谱仪中的四级杆(Quadrupole)用于对质子探测器(Proton Detector)前进的离子进行质量筛选。

通过改变四级杆的电压,可以选择不同的目标离子,实现质量选择。

3. 数据分析:离子通过质量分析器后,到达质子探测器产生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采集,最终得到对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质量信息。

根据信号的大小和比例关系,可以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将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结合在一起,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实现对复杂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高效分离和灵敏检测。

同时,它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结构鉴定和代谢物标识等应用。

三重四级杆液相质谱联用仪参数

三重四级杆液相质谱联用仪参数

三重串联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品牌:WA TERS1、设备名称: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2、主要用途:用于多种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动物及动植物源食品的残留监控工作,特别是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品,可进行结果确证,并且可以对预期要开展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技术储备,以加强对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的监管和控制。

3、工件条件:工作电压:230V±10%温度:18-250C湿度:350-85%4、技术指标:1)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技术要求1.1二元或四元泵*1.1.1压力:0-15,000 psi1.1.2流量:0.001-2.000ml/min, 以0.001ml/min 为增量1.1.3精度:≤0.075%RSD1.1.4流速准确度:±1.0%1.1.5延迟体积:<120μL1.1.6溶剂数量:4种1.1.7设定范围:室温上5 – 60 °C,1°C 步距1.1.8温度控制精度:±0.1oC温度1.2自动进样器1.2.1精度:< 0.5%1.2.2样品交叉污染度:<0.005%1.2.3进样准确度:±1 μL1.2.4进样体积:0.1 ~50μl1.2.5进样线性度: > 0.9991.3在线真空脱气机1.4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4.1波长范围:190-800nm1.4.2二极管个数:1024个1.4.3光学分辨率:1.2nm1.4.4狭缝宽度:1,2,4,8,16nm1.4.5实时信号:同时输出8个实时信号1.4.6波长精度:1nm1.4.7基线噪音:±1.0 x 10-5 AU,在254nm和750nm(1mL/min甲醇)1.4.8基线漂移: 2 x 10-3AU/hr , 在254nm(1mL/min甲醇)1.4.9数据采集率:〉80Hz2)质谱部分指标*2.1质量范围m/z: MS1及MS2:30-3,000amu2.2分辨率:?2.5M2.3质量数稳定性:≤0.1 amu /8H2.4电喷雾灵敏度指标(相同绝对量,不同浓度下的灵敏度):1pg利血平,m/z 609-195,信噪比≥500:12.5ESI负离子:2.5pg氯霉素,m/z321-152,信噪比≥100:12.6正、负离子采集切换速率≤20 ms2.7MRM扫描时间≤5 ms,一个采集通道可MRM定量数≥502.8扫描速率:?5000amu/秒2.9动态范围:?4X1062.10质量精度:≤0.1 amu2.11离子源:大气压离子源是双正交设计,而且离子源和质谱间有隔断阀,锥孔有N2保护气,可容忍不挥发性的缓冲盐。

三重四级杆液相质谱联用

三重四级杆液相质谱联用

三重四级杆液相质谱联用液相质谱和多级杆质谱技术是分析化学领域中的两种重要的分析方法。

它们在分析化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药物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而将液相质谱和多级杆质谱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则可以得到更为准确和全面的分析结果。

下面将就三重四级杆液相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质谱技术中,质谱仪器的结构复杂,同时需要进行复杂的样品处理过程。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液相质谱和多级杆质谱技术的出现,则使得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液相质谱技术是一种以液相色谱为前端,将液相色谱分析的物质与质谱仪联接,通过质谱仪对待测物质的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而多级杆质谱技术可以对物质的离子进行多级筛选和分析,能够更为准确地进行分析。

将液相质谱和多级杆质谱技术相结合,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分析结果,并且可以分析更为复杂的样品。

首先,液相色谱能够有效地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提纯,避免了复杂样品对质谱的干扰,使得质谱的分析结果更为准确。

其次,多级杆质谱技术可以对离子进行更为精确的筛选和分析,能够更为准确地得到样品的质谱图谱,从而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重四级杆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的推出,使得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分析方法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这项技术能够更为有效地分析生物样品、环境样品等复杂的样品,对于生命科学领域和环境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药物分析领域,三重四级杆液相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更为准确地分析药物的代谢产物,对于新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环境领域,这项技术能够更为准确地监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三重四级杆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更为准确地分析复杂的样品,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更可靠的分析数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三重四级杆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并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原理

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原理

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原理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分析仪器,常用于生物分析、药物代谢研究、环境分析等领域。

它结合了质谱仪与色谱仪的优势,能够提供更高的灵敏度、更好的分辨率和更广泛的分析范围。

本文将从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

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的结构包括样品处理系统、色谱分离系统、质谱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样品处理系统用于样品的前处理,如样品的制备、提取和净化。

色谱分离系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通过液相色谱柱的分离能力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

质谱检测系统则通过质谱技术将分离出来的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对质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有关样品组成和结构的信息。

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的工作原理基于质谱仪的基本原理。

质谱仪通过将样品中的化合物转化为离子并对其进行质荷比(m/z)的分析,从而得到有关化合物的信息。

在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中,样品分离后的化合物从液相色谱柱中进入质谱检测系统。

在质谱检测系统中,化合物首先经过一个四级杆组成的离子源,其中三个杆为驱动电极,一个杆为静电能量筛。

通过加入电场和射频场使得化合物被离子化,形成碎片离子。

离子经过杆组之后,进入到一个四级杆组成的质量分析器,这个质量分析器通过调整杆组之间的电压和扫描序列,可以选择特定质荷比的离子,进而进行质量分析。

最后,离子通过一个四级杆组成的解离器,通过改变杆组之间的电压和扫描序列,将离子解离成质量较小的碎片离子,这些碎片离子可用于进一步的结构分析。

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十分微量的化合物,通常在纳克/毫升(ppt)至百克/毫升(ppb)范围内。

其次,它具有较好的分辨率,不仅可以对复杂的混合物进行分离,还可以对类似化合物进行区分。

此外,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可用于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质谱技术可以获得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
2
仪器尺寸 (mm) 长: 1180 高: 560 宽: 530 重量: 130 Kg
3
4
LCMS-8030的离子路径
离子源
Q阵列
八极杆 1
Q1 预四极 Q1 后四极 Q1
Q3 预四极 Q3
除溶剂单元
透镜
八极杆 2
大气压
1st 真空室: 100
to 200 Pa
2nd : 5 Pa
3rd : 0.1 Pa
(x1,000,000)
7.5 TIC 226.9
5.0 271.1
1. 传统方法 15,000 u/s
TIC 3.0 226.8
270.9
2.0
2:BPA 2. 超快速扫描技术 15,000 u/s
2:E2
2.5
1:BPA 1:E2
1.0
0.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9
母离子扫描
Ma+ Mb+ Mc+
MS1 Scan
CID
Collision Cell RF only + Ar
m+
MS2 Set
Detector
Ma+
m+
Mc+
30
m/z
扫描速度比较
在不同的扫描速度下没有质量偏
差!
Inten. (x100,000)
2.0
609.3
1.5
6,000amu/sec
HV power supply(-)
0
-2
-4
negative ion mode
-6
5 msec/div
Ionization HV cable probe
专利申请中: PCT/JP2005/016526
18
超快速MRM和超快速极性切换技术的融合
Ch1 Data
Ch2 Vol.
Ch2 Data
Ch26 Data
监测碎片2的信号(驻留时间)
监测碎片2的信号(驻留时间)
11
延迟时间(Pause Time)
传统的RF电压切换方式
RF 稳定时间 2.5 msec. 离子强度稳定时间约3 msec.
LCMS-8030采用的超快速RF电压 切换方式
RF 稳定时间 0.4 msec.
离子强度稳定时间小于1 msec.
1 (IC) 8
IC: 离子导入部分的内切圆
离子传输质量范围: 四极杆 < 六极杆 < 八极杆 离子聚焦能力 : 四极杆 > 六极杆 > 八极杆
10
MRMs分析状态下的质谱仪工作流程
为分析物 1 / 碎片 1 设定 Q1, 碰撞室和 Q2 电压
等待片刻 (切换时间或扫描延迟时间)
监测碎片1的信号 (驻留时间)
机械泵
40
260
L/S
L/S
UFsweeperTM 碰撞室
4th : 3 x 10-3 Pa
检测器
210 由一个机械泵和一个三级差动涡轮分子泵 L/S 构成的四级真空体系
6
离子可以飞多快?
离子源
Q阵列
八极杆 1
1米
Q1 预四极 Q1 后四极 Q1
Q3 预四极 Q3
除溶剂单元
透镜
U = 10 V
八极杆 2
Total interval:
0.185 sec
Q3 scan;
0.06 sec
CNLS, m/z 500-600, 6000 u/sec
NL 161 u;
0.025 sec
NL 175 u;
0.025 sec
NL 145 u;
0.025 sec
NL 159 u;
0.025 sec
NL 189 u;
1 ms 1 ms 15 ms 0.09 s
19
数据采集点数最大化
数据采集时间的优化- “MRM 同步”
仅在保留时间窗口范围内采集目标化合物的数据。从而大幅提高了多组分同时分析 时的数据采集点数,有助于提高重现性。
100
50
0
0.25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00 min
0.025 sec
compound 6
Inten.(x1,000,000)
2.0
527
Q3 SCAN
1.0
545
571 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m/z
Inten.(x100,000)
1.0
527
NL 161 u
545
0.0
200
300
400
500
为分析物 1 / 碎片 2 设定 Q1, 碰撞室和 Q2 电压
等待片刻
(切换时间或扫描延迟时间)
为分析物 2 / 碎片 1 设定 Q1, 碰撞室和 Q2 电压
等待片刻
(切换时间或扫描延迟时间)
监测碎片1的信号(驻留时间)
为分析物 2 / 碎片 2 设定 Q1, 碰撞室和 Q2 电压
等待片刻
(切换时间或扫描延迟时间)
扫描速度[u/sec]
10000
1.传统方法
15,000 u/s
15000
26
超快速扫描技术
马修图
原有技术: U/V常数控制
专利申请中: PCT/JP2008/001282
新技术: U/V (RF增益)控制
新技术: RF偏置控制
27
扫描功能
扫描方式 Q1全扫描 Q3全扫描 子离子扫描
母离子扫描
中性丢失扫描
12
驻留时间(Dwell Time)
Ch1 Ch1 Vol. Data
Ch2 Ch2 Ch1 Ch1 Vol. Data Vol. Data
Ch2 Ch2 Vol. Data
延迟时间 驻留时间
实际离子强度
如果采用较短的延迟时间:
重现性更好
如果采用较长的延迟时间:
重现性变差。
关键技术
• 实现高速离子传输的碰撞室 加速离子在碰撞室内的传输从而实现更快的MRM测定
超快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LCMS-8030特点及应用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分析仪器市场部 莫海清 8/23/2019
对于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的要求及应用领域
灵敏度 重现性 速 度 稳定性 操作简便 高性价比
药物研发
生命科学
分子成像
纳米技术
化工 食品安全
法医学
环境
新能源
3.5
106 point
3.0
2.5
%RSD 0.45%
2.0
1.5
Area 1,155,794
1.0
0.5
0.0 4.25
Height 329,294
4.50
25
超快速扫描技术
根据扫描速度和 m/z 两者设置适用于四极杆的电压,使用这种革新方法将灵敏度
的损失降至最低。
(x100,000)
专利申请中: PCT/JP2008/001282
Q阵列
八极杆 1
Q1 预四极 Q1 后四极 Q1
Q3 预四极 Q3
除溶剂单元
透镜
八极杆 2
碰撞室
检测器
离子在碰撞室内与气体(氮气或者氩气)碰撞后失去动能 在极端情况下, v = 0 cm/ms 如果碰撞室内没有某种方式给离子加速的话,飞行时
间会增加到50ms。
8
岛津碰撞室技术
UFsweeperTM 碰撞室技术
NEG Ch27Ch27 Vol. Vol. Data
Ch1 POS Ch1 Ch1 Vol. Vol. Data
驻留时间 延迟时间
极性切换时间
数据采集周期
数据采集周期 (Loop Time)
厂家
Shimadzu
型号
LCMS-8030
最小驻留 时间
最小延迟 时间
正负极性切换 时间
数据采集周期
(30 通道正负 离子测定)
%RSD (n=6) 7.75 3.36 3.11 1.43 0.79 1.29 0.31 0.70 0.58 0.40
孔雀石绿
17
பைடு நூலகம்
超快速极性切换技术
高压电源
实现高速极性切换
LCMS-2010
switch(+)
ionization probe
ON switch(-)
OFF
HV power supply(+) HV power supply(-)
1.0
0.5
0.0 605.0
607.5
Inten. (x100,000)
610.0
612.5
3.5 3.0
609.3
2.5
2.0
1.5
1.0
0.5
611.1
0.0
607.5
610.0
612.5
Inten. (x100,000) 3.5
3.0
609.2
2.5 2.0
1.5
1.0
0.5
0.0 605.0
0.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4
使用更高的扫描速度,灵敏度没有损失。
1.2
1
0.8
2.超快速扫描技术 15,000 u/s
峰高归一化 125 u/sec
0.6 0.4 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