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岗位职责
油藏描述岗位职责
油藏描述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油藏评价与分析:负责对油气田进行评价,包括油藏储量、储层特征、石油流动性等方面的分析,为油田开发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 油藏模拟与预测:利用油藏模拟软件对油田进行模拟,预测油水气分布、产能和产量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3. 储层改造与提高采收率:根据油藏特性和开发阶段,制定储层改造方案,以提高采收率。
例如,通过注水、聚合物驱替、热采等方法,改善油藏的流动性和驱替效果。
4. 油藏监测与优化: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研究油田开发动态,了解油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例如,通过生产数据分析,优化开发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5. 油藏数据管理与分析:负责油气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分析数据,并利用数据进行油藏评价和预测。
6. 油藏研究和技术创新:关注油藏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参与科研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油藏评价和开发水平。
总的来说,油藏描述岗位职责是对油气田进行评价、分析和预
测,制定改造方案并进行优化,负责油藏数据管理和分析,推动油藏研究和技术创新。
油藏描述第8章油藏流体描述精品PPT课件
├──┼──────┼───┼─────┼────┼──┼──┼──┼──┼──┼───┤
│干气│无色气体 │无液体│0.6~0.65 │
│96 │2.7 │0.3 │0 │0.l │0.4 │
├──┼──────┼───┼─────┼────┼──┼──┼──┼──┼──┼───┤
│湿气│无色气体, │>17810│0.65~0.85│0.739~ │91.6│3.6 │1.1 │0.5 │0.2 │0.74 │
1 n
n i 1
—第i个样品粘度值; μ ——i个样品粘度平均值;
(2)突进系数(非均质系数) 最大粘度值与平均粘度值的比值。
(3)级差 最大粘度值与最小粘度值的比值。
(4)非均质性分类
非均质性 弱 中 强
C <0.5 0.5~1 >1
突进系数
1~1.5 1.5~3
│ 硫化氢型气│ >70
│微硫化氢型气│>O,<0.5 │
│高硫化氢型气│ 2~70
│无硫化氢型气│ 不 含
│
│低硫化氢型气│ 0.5~2
│
│
│
└──────┴───────┴──────┴───────┘
(3) 根据相态分类: 游离气:呈气态,能独立运移、聚集。 溶解气:天然气溶解于液相的石油或水中,液相是气
│
│
│
│
│0.909 │ │ │ │ │ │ │
├────┼────┼────┼────┼────┼─┼──┼──┼──┼──┼──┤
│柏 油 │黑色物质│ 粘 度 │
│>1.000│ │ │ │ │ │90 │
│
│
│>10000CP│
│
油藏描述在石油工业中的作用
油藏描述在石油工业中的作用油藏描述在石油工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油藏描述是通过对地下油气储集层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和物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以获取关于油藏中储量、流动性和开发潜力的信息。
它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策略的制定以及储层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油藏描述是进行石油勘探的基础。
通过对地质构造、层序地层、岩性和岩相等地质特征进行描述,可以确定潜在的勘探目标。
根据沉积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科学原理,结合现代的勘探技术手段,可以确定油气生成、迁移和富集的规律,进而找到具有良好勘探前景的油气藏。
其次,油藏描述对于石油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对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饱和度等物理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对储层的储量、产能和流动性进行评估。
同时,对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压力力学性质和渗流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确定合理的开发方式和措施,提高油气的开发效率和产能。
油藏描述也对于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案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油藏描述的结果,可以评估储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质流体动力学性质,进而选择合适的采收率,确定合理的油井排布和钻井方案,以及确定合理的注采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此外,油藏描述对于油藏管理和改造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分析油藏的动态变化,包括油气压力、渗透率、孔隙结构和饱和度的变化,可以及时了解油藏的运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油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油藏改造中,油藏描述可以为水驱、气驱、聚合物驱和化学驱等增采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总的来说,油藏描述在石油工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不仅是进行勘探和开发决策的基础,同时也是指导油藏管理和改造的重要依据。
随着石油勘探技术和油藏描述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油藏描述在石油工业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也称储集层描述,源自英文Reservoir Description。
油藏描述是一项油气田综合研究与评价的技术体系。
它以地质学、构造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以及油层物理学、渗流力学、数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指导,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试油、试采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特征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建立三维油藏地质模型,为制定和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油藏描述是研究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参数在三维空间中的特征及分布状态的技术体系。
对油藏描述概念进行理解:①要以与研究油藏地质有关学科的最新理论为基础②要以计算机及自动成图技术为手段,这是与传统油藏研究的主要区别③综合运用地质、物探、测井、试油试采等各项资料油藏描述发展历程 1.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1970-1980)。
油藏描述技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由斯仑贝谢公司最早提出。
它是以测井服务为目的,以“油藏描述讲座”形式向世界各地推出油藏描述技术服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在文献出现“油藏描述”。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关键井研究;②测井资料归一化;③渗透率分析;④参数集总与绘图。
2.多学科协同油藏描述(1980-1990)。
1985年将三维地震资料及VSP(垂直地震)资料引入油藏描述的测井井间相关研究中。
斯伦贝谢公司油藏描述强调以测井为主体的模式化的技术,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及最终的储层三维模型。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地质油藏描述技术;②测井油藏描述技术;③地震油藏描述技术;④油藏工程油藏描述技术。
3.多学科一体化描述(1990年-)。
单一学科技术发展虽然进步很大,但各自都存在不利的方面,因而在1990年以来逐步向多学科一体化描述发展,提倡地质、物探、测井研究人员与油藏工程师协同工作,发展边缘科学及计算机的“地学平台”,以多种应用数学方法贯穿研究始终,应用地质、物探、测井、测试等多学科相关信息,以数据库为支柱,以计算机为手段,由复合型研究人员对油藏进行四维定量化研究并给以可视化描述、表征及预测的技术。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综合利用地质,物探,测井及生产测试,油田生产动态等多方面信息,以油藏开发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沉积学,地球物理学,渗流力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灵活运用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地质统计学等多学科的方法技术,以计算机为手段,对油气藏进行多学科综合一体化,定量化,可视化的描述,表征和预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流动单元:是侧向上,垂向上岩性,物性相对均一,具有相同的流体流动特征的储集单元,其顶底必须在一定的有效隔层。
夹层:砂体间厚度稳定对流体具有隔绝能力的非渗透性岩层。
岩石物理相:具有一定岩石物理特征的储层成因单元,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效应。
地震相:由特定的地震反射参数所限定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是特定的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
沉积层序:一套整一的,连续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组合,其顶底以整合或与之可对比的整合而为成藏期构造应力场:是指油气藏在形成期活动和演化的构造应力场。
测井数据标准化:消除仪器刻度误差,人为操作误差,校正误差等各种误差,尽可能使全油田测井数据统一在同一刻度下储层地质模型的分类及表征内容:分类:1概念模型: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的储层,把它具有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2静态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车程特征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如实的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3预测模型:比静态模型精度更高,要求对控制点间及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作一定精度的内插和外推预测1储层结构模型:指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是砂体的连通性及砂体与渗流屏障空间组合分布的表征。
2流动单元模型:由许多流动单元块体镶嵌组合而成,各单元的界线与断层位置,岩性,岩相带及成岩胶结带的分布相对应,属离散型模型。
3储层参数分布模型:储层参数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的表征,属连续性模型。
油藏描述中国石油大学
一、名词解释:1.油藏描述:简称RDS,对油气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表征和预测。
它是认识和研究,改造油气藏,提高油气藏开发效果的方法技术。
P522.流动单元:是侧向上、垂向上岩性、物性相对均一,具有相对流体流动特征的储集单元,其顶、底必须存在一定的有效隔层。
(根据影响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地质特征与岩石物理特征所划分的具有一定体积的岩石,是流动模拟的基本单元,没有”相”概念,也没有预测作用。
)P6\P133.微型构造:在油田总的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其幅度和范围都很小。
通常相对高差在10m以内,长度在500m以内,宽度在200-400m,面积小于0.3km²。
P94.地震相:有特定地震反射参数所限定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是特定的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
P325.测井相:表征沉积物地质特征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
测井资料能够提供连续而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
P126.储层参数的空间结构形态:储层结构: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是储集体连贯性及储集体与渗流屏障空间组合分布的表征。
P307.沉积层序:一套整一的、连续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组合,其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P318.油藏储层地质模型:是油藏描述综合研究的最终成果。
将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在是三维空间分布及变化定性或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它是对油气藏的类型、储层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储层参数分布、流体性质分布,储层非均质性、油藏构造特征等的高度概括。
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其建立是油田综合评价的基础;反映该地区油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油气富集控制因素等,对勘探开发可起预测作用。
P28概念模型: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和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具有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
本身并不是一个或一套具体储层的地质模型,而是代表某一地区某一类储层的基本面貌。
什么是油藏描述?
FONT-FAMILY: }
.SubTitle{ FONT-FAMILY:FONT-FAMILY
} .IntroTitle{
FONT-FAMILY:FONT-FAMILY } .SmallTitle{
FONT-FAMILY:FONT-FAMILY }பைடு நூலகம்.Author{
FONT-FAMILY:FONT-FAMILY } .Source{
什么是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是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定量描述和预测的综合研 究和评价的技术。油藏描述的最终成果是建立反映油藏圈闭几何形态 及其边界条件、储集特征和渗流特征、流体性质及分布特征的三维或 四维油藏地质模型。
它把地质、地震、测井、测试和计算机技术等融为一体,对油藏的构 造、储层属性及其内部流体性质的空间分布进行描述、综合研究,最 终建立一个三维、定量的油藏地质模型,从而为合理开发这一油(气) 藏制定开发战略和技术措施提供必要的和可靠的地质依据。实践证明, 油田自发现之日起到最后废弃,每一项开发战略决策的制定、调整、 实施都是以油藏描述为基础的。 .NoUser{
FONT-FAMILY:FONT-FAMILY } .Abstract{
FONT-FAMILY:FONT-FAMILY
}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概论1、油藏描述概念油藏描述源自英文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一词。
早在1979年,斯仑贝谢公司就已针对油藏描述这一课题设计出了一些软件。
油藏描述,简言之,就是对油藏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
它是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和试油试采等信息,最大限度地运用计算机手段,对油藏进行定性、定量描述和评价的一项综合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其任务在于阐述油藏的构造面貌、沉积相和微相的类型和展布,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和大小、储层参数分布和非均质性及其微观特征、油藏内流体性质和分布,乃至建立油藏地质模型、计算石油储量和进行油藏综合评价。
为实现上述任务,应最大限度地使用计算机手段,并自动绘制反映油藏特征的各种图件,充分揭示它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为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合理选择开发方案,改善开发效果,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从分可靠的依据。
2、油藏描述技术发展史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斯仑贝谢公司首先研究了油藏描述软件系统,并在阿尔及利亚等地区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其他的许多石油公司、软件公司,也先后开展了油藏描述技术软件系统的研究。
80年代初,油藏描述的基本方法是以测井资料为主,对关键井测试分行、油田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处理。
油田参数转化、单井综合测井评价、参数集总、计算网格值与作图、单井动态模拟及其成果质量控制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①强调研究测井与地质资料在深度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②综合常规测井、地层倾角与地震、地质资料,准确的描述油藏构造及其储集层的几何形态;③全油藏测井资料数据的标准化,将各种非地层因素和误差的影响减到最小程度;④用最新技术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反映地质特征的大量有效信息,对非井剖面做测井相分析,用岩心资料鉴别测井相的岩相类型;⑤选择合适于全油田的测井解释模型、解释方法和解释参数,用岩心资料检验测井数字处理的储层参数的有效性;⑥用测井、岩心和生产测试资料建立油田转换关系,计算渗透率和评价测井项目不全的井,用生产测试资料检验单井动态模拟的效果;⑦用最新的计算机绘图技术,绘制各种等值图、栅栏图,详细描述油气藏,广泛采用数据库技术。
油藏描述-流体
9、影响流体性质变化的地质因素分析
影响流体性质变化的地质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油源区生油条件、断裂活动性、油气 运移和次生变化等。 生油区油气生成条件包括生油岩热演化程 度,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生烃、排烃期 等因素。
二、油藏的周界 所谓油藏的周界是指油藏在地下三维 空间的分布范围。它包括油藏的周边界、 顶界和底界。 (一)有关油藏周界的概念 1、油藏边界 油水界面与油层的交线称为油藏边界。 它与油层顶面的交线称为油藏的外边界, 与底面的交线称为油藏的内边界。
2、油藏周边界 油藏在三维空间中具有不同的形态, 若将它投影到水平面上,其投影区的边缘 就称为油藏的周边界。 3、油藏顶界 油藏顶界是指地下油藏顶面界限,或 指油井钻井时首先遇到的油藏部分。 4、油藏底界 油藏底界是指地下油藏体的底界限, 或油藏含油的最低部位的连接面。
(二)油藏周边界的确定方法 油藏可分为构造油藏、地层油藏和其 他类型油藏三大类,不同的油藏其周边界 的特征不同,确定的方法也有差异,应根 据油藏形成的地质因素和分布的几何特征 综合确定。 1、试油法 根据试油资料,一口井试油有油,而 另一口井无油,可用两井距的一半来确定 油藏的周边界的尖灭点,再将若干尖灭点 连接起来就可以圈定油藏的周边界。
2、构造图确定法 具有底水的背斜油藏、位于断层上盘 的油藏、不整合面以上的油藏和断堑式油 藏可在顶面构造图上,根据油水界面、断 层线、不整合面确定。而断叠式油藏周边 界应在油藏的底面构造图上,根据油水界 面、断层线等确定。 3、岩性尖灭法 对于岩性尖灭油藏或生物礁油藏等, 应确定岩性的尖灭线,以尖灭线来圈定油 藏的周边界。
7、流体性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原油性质参数之间相关程度的强与弱,反 映了原油组分间的联系。主要研究原油的密度 与粘度、含蜡量、含胶量和含硫量之间的关系, 可进行回归分析求出相关系数。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读书报告油藏描述源自英文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一词。
早在1979年,斯仑贝谢公司就已针对油藏描述这一课题设计出了一些软件。
油藏描述,简言之,就是对油藏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
它是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和试油试采等信息,最大限度地运用计算机手段,对油藏进行定性、定量描述和评价的一项综合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其任务在于阐述油藏的构造面貌、沉积相和微相的类型和展布,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和大小、储层参数分布和非均质性及其微观特征、油藏内流体性质和分布,乃至建立油藏地质模型、计算石油储量和进行油藏综合评价。
为实现上述任务,应最大限度地使用计算机手段,并自动绘制反映油藏特征的各种图件,充分揭示它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为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合理选择开发方案,改善开发效果,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从分可靠的依据。
1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油藏描述就是对油藏各种特征空间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及其预测。
从其发展过程及所能解决的问题,油藏描述可分为对油气田的静态描述和动态描述两个阶段。
静态描述是油藏描述的基础,动态描述则是静态描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1 静态描述静态描述主要包括:对油田地质构造、储集层几何形态的研究,岩相和沉积环境的研究,储集层参数的空间分布与油气地质储量计算等,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任务:综合运用测井资料、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地质资料等研究和确定油田地质构造(包括对断层情况的分析研究)及储集层几何形态;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相,研究油田及盆地的沉积相;准确的计算储集层的基本参数,并研究它们的空间分布,编制等厚度图、等空隙度图、等渗透率图、等含有饱和度图等;计算油气地质储量;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预测地层压力等。
1.2 动态描述动态描述主要是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气藏基本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产液剖面和注入剖面,进一步修正与完善对油气藏的静态描述,主要完成以下任务:研究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油气藏基本参数的变化规律,估计油气压力、相对渗透率、油气饱和度,确定生产井的产液剖面、注入井的吸水剖面、监视油气边界的移动,对油气田进行动态描述;进行单井或整个油藏的动态模拟,为制定最佳开发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依据。
《油藏描述》综合练习资料
《油藏描述》综合练习资料《油藏描述》综合练习资料第一章油藏描述概述1、油藏描述的概念?2、油藏描述的目的和任务?3、油藏描述的研究特色?4、油藏描述的分类?5、什么是油藏静态描述?什么是油藏动态描述?6、勘探阶段油藏描述的研究内容有那些?7、开发阶段油藏描述的分类及各类的研究内容有何区别?第二章油藏地质研究1、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概念、目的?2、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岩石学方法的概念、特征、方法和注意事项?3、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古生物学方法的概念、特征、方法和注意事项?4、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地球物理方法的概念、特征、方法和注意事项?5、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热释光方法的概念、特征、方法和注意事项?6、什么是标准层?标准层的确定方法?7、油藏构造研究的目的和任务?8、油藏构造研究的流程?9、开启性断层和封闭性断层的特征?10、地应力研究的目的?地应力测试方法有哪些?11、裂缝油藏的类型划分?12、天然裂缝和人工诱发裂缝的特征?13、沉积相研究的目的?14、相标志有哪些?15、相分析步骤有哪些?相分析程序?16、为什么要进行测井相分析?测井资料的指相信息有哪些?17、什么是储层微观研究?储层微观研究的目的是什么?18、什么是成岩作用?成岩作用研究的目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哪些?19、储集岩的成岩作用鉴定方法有哪些?泥质岩的成岩作用鉴定方法有哪些?20、成岩作用阶段的划分依据有哪些?21、什么是原生孔隙?什么是次生孔隙?22、次生孔隙的成因类型?次生孔隙的结构类型?23、孔隙结构的概念?研究孔隙结构的方法?24、喉道的类型?25、什么是储层潜在敏感性?储层潜在敏感性的类型?26、流体性质研究的目的?27、流体界面的确定方法?28、影响流体性质的地质因素有哪些?29、什么是原始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的确定方法有哪些?30、什么是压力系统?同一压力系统的条件有哪些?压力系统的研究方法有哪些?31、造成异常压力的原因有哪些?异常压力与油气间有何关系?32、非均质研究目的?非均质研究的分类?33、层内非均质的概念?层内非均质的研究内容?34、层间非均质的概念?层间非均质的研究内容?35、平面非均质的概念?平面非均质的研究内容?36、微观非均质的分类?微观非均质对油田开发的影响?37、什么是隔层?隔层的标准?38、储量计算的目的和意义?39、储量计算的方法有哪些各类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40、什么是油藏地质模型?油藏地质模型建立的目的和意义?41、什么是储层地质模型?储层地质模型的分类?42、油藏综合评价的参数及评价方法?第三章地震综合解释及预测1、地震综合解释及预测的任务是什么?2、什么是沉积层序?什么是地震层序?3、按规模可将地震层序分成几类?4、地震层序的接触关系及其分类?5、什么是削截、顶超?什么是下超、上超?6、地震层序划分的步骤?标准剖面的确定原则?7、地震层序划分须注意的问题?8、什么是地震相?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关系?9、什么是地震相参数?地震相参数的属性分类?10、什么是内部反射结构?内部反射结构的分类及其地质意义?11、什么是外部几何形态?外部几何形态的分类及其地质意义?12、什么是地震反射的连续性?连续性的地质意义及分类?13、什么是地震反射波的振幅?振幅的地质意义及分类?14、什么是地震反射的频率?频率的地质意义及分类?15、地震相分析的概念?地震相分析的关键和目的?地震相分析的内容包括几部分?16、地震相识别和命名的原则?17、地震相的地质解释的原则?18、钻井地震相剖面的用途及制作步骤?19、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时,沉积相边界的确定方法?20、地震相分析的步骤?地震相分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1、地震相模式的概念?22、陆相断相湖盆地震相模式的类型?23、陆相断相湖盆的成因地震相模式?24、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的区别和联系?25、火山岩地震相的分类及各类的特征?26、盐丘和泥丘的异同?27、岩性指数图版制作的目的和制作方法?28、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度的方法?29、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可能性及预测方法?30、什么是储层横向预测?储层横向预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31、油气藏的地震异常特征?32、什么是亮点技术?亮点的标志有哪些?33、DIV A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点?第四章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1、为什么要进行测井资料预处理?测井资料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2、测井资料标准化的目的是什么?3、关键井研究的目的?关键井的选择应满足什么条件?4、关键井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5、什么是四性关系研究?它有哪些方法?6、测井解释的地质约束条件有哪些?7、岩性解释模型主要包括哪些?物性解释模型主要包括哪些?8、什么是束缚水饱和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9、什么是有效厚度?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确定方法有哪些?10、有效厚度测井标准的确定步骤?如何检验?11、油气层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2、什么是单井评价?什么是多井评价?两者是何关系?13、油层水淹后会发生哪些变化?14、水淹层的定性判别和定量评价?《油藏描述》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___ ______是油藏描述的基础,也是油藏描述的目的和归宿。
油藏描述 总结
1.油藏描述定义、目的、特色
油藏描述是指一个油(气)藏发现后,对其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的综合描述。
A.油藏描述是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试油及试采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手段,对油(气)藏特征及属性等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
B.油藏描述的目的及任务:建立油田开发所需的油藏地质模型,最后计算储量,优化开发
方案和油藏管理,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和钻井成功率
C.油藏描述的特色:以综合性、定量化、可视化为特色,广泛使用计算机,并自动绘制反映油藏特征的各种图件,充分展示油藏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
2.地层对比方法( 岩石、生物、层序、切片、等高 ),断层的判断
A、岩石地层学方法
a.岩性法
b.沉积旋回法
c.标志层法
d.重矿物法
2、生物地层学方法
3、地球物理学方法
3.构造研究(断层在同向轴的反应,构造图的绘制)
4.储层研究(1.连通性影响因素;沉积环境《浊流、河流下切、成岩、蚀流》)
判断连通方法;井间干扰法、油气性质、注水分析、示踪剂、地球化学信息
2.储层分布描述:厚度变化,连续性及它的分布,判别有利储层区域
5裂缝描述
6.裂缝预测方法( 构造曲率预测地震方法“蚂蚁追踪”测井方法: 双侧向岩心描述:梅花图)。
《油藏描述》课件
研究的方法有: 标志层直方图平移法 趋势面法 变异函数分析法。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一、关键井的选择及数据准备
关键井研究的目的:确定井剖面的矿物成分和 岩相,确定适合于全油田的测井解释模型、解 释方法与解释参数,建立全油田统一的刻度标 准和油田转换关系等。这是多井解释中极重要 的一部分。
建立与时间相一致的层序关系
反映地层等时性的地层记录:
古生物 岩层的接触关系 岩层中特殊矿物及的地层对比
依据:
沉积成层原理:不同时期因 沉积环境及物源供应的差异而 导致岩性的垂向差异性。 同一时期同一沉积环境内 沉积特征(岩性)的相似性、 岩性变化的顺序性和连续性。
以岩性作为主要分层依据 以每一层主要出现的岩性命名 主要用于化石少、岩性变化大和井数多的地区
一、区域地层层序
生物演化特性
生物演化具有前进性
单细胞—多细胞 菌藻植物 水生—陆生 蕨类植物 变温—恒温 裸子植物 卵生—胎生 被子植物
生物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一旦灭绝 绝不再现
生物演化具有阶段性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二、研究“四性”关系的方法
1、岩性、物性、含油性关系研究
(1)分析各类岩石的含油性与物性 (2)岩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 (3)含油性与物性、岩性的关系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二、研究“四性”关系的方法
2、确定渗透层与隔层的截取值 有效层:指具有工业油(气)流的岩层。 渗透层:包括有效层及虽无工业油(气)流 而具有汲水能力的岩层。渗透层作为有效层的 扩展,可以参加储层砂体连续性的统计分析。
油藏描述整理
油藏描述整理油藏描述:就是综合利⽤⼀切能够反映地下油⽓藏⾮均质、动态演化特性的资料和信息,运⽤所有可⾏和有效的⽅法技术和⼿段,研究油⽓藏的构造⾯貌、储集体形态、储集体性能、储集体宏观微观空间分布、流体性质及演化、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揭⽰油⽓藏各种特征在开发过程中的动态演化及油⽓⽔在地下储集体中的运动规律,阐明开发过程中油⽓藏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演化机理,建⽴储集体宏观、微观、渗流参数的动态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预测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为油⽓藏管理提供科学保障。
该项技术不仅最⼤限度地发挥了各种资料的作⽤,充分发挥各种技术⼿段的先进性,为预测油⽓藏的产能、计算油⽓储量提供依据,⽽且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油⽓采收率提供决策依据。
1.地层对⽐:根据不同的层组划分和对⽐标志产⽣了不同的地层划分对⽐⽅法。
1)岩⽯学⽅法以岩⽯或岩性特征作为地层划分对⽐标志的⼀系列⽅法,其划分单元为岩⽯地层单元。
(要点:沉积环境及成岩作⽤,寻找相标志。
例如,砂泥岩的颜⾊、成分、结构、沉积构造、胶结类型等及⽕⼭灰层、鲡粒层、煤层、蒸发岩层等部分特殊的岩层。
)陆相碎屑岩储层划分与对⽐模式——需要地层精细划分与对⽐原则。
陆相碎屑岩地层精细划分与对⽐应遵循粗细结合、等时对⽐的原则。
粗细结合:就是在地层划分与对⽐时⾸先将⼤级别的层系划分清楚并准确对⽐,识别区分出标准层并详细研究标准层的垂向分布和横向展布,在⼤层系及标准层控制下进⼀步划分和对⽐砂层组、时间单元及韵律层。
等时对⽐:就是从成因⾓度研究和分析地层的空间分布,寻找等时界⾯并通过等时界⾯研究地层单元的对应关系和空间分布。
模式:在标准层控制下建⽴地层对⽐模式有助于陆相碎屑岩地层精细刘⼀⽐,⽬前在地层对⽐中经常使⽤的模式主要有等⾼程对⽐模式、叠置砂体对⽐模式、相变对⽐模式等。
2.油藏构造:3.储集体沉积相:相标志单井连井平⾯4.地质建模⽬前的建模⽅法主要表现在两个⽅⾯: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前者是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后者是对未知区应⽤随机模拟的⽅法,给出多种可能的、等概率的预测结果。
油藏描述
绪论1.油藏描述的概念: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和试油试采等信息,最大限度的运用计算机手段,对油藏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及评论的一项综合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2.油藏研究的特色:○1油藏描述的综合性,定量化和广泛使用计算机手段是其最突出的特色。
○2采用多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是其另一特色。
○3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
3.油藏描述采用的方法和技术:○1油藏地质研究方法技术○2地震解释与预测技术○3测井解释与评价技术○4油藏描述计算机技术4.油藏描述的分类按描述成果的属性:静态油藏描述,动态油藏描述按勘探开发阶段:勘探阶段油藏描述,开发阶段油藏描述第一章油藏地质研究1.地层对比的分类按研究范围分:世界地层对比,大区域地层对比,区域地层对比,油层地层对比2.地层对比的主要方法:岩石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层序地层学方法,地球物理法,同位素年龄测定法,某些矿物的热释光3.标志层概念及常见的标志层标志层概念:地层剖面中岩性特征突出,分布较稳定且变化不大的岩层,为某一特定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特殊沉积。
常见标志层:碎屑岩中夹有的致密薄层灰岩,稳定泥岩,油页岩或化石层;碳酸盐剖面中石膏夹层或泥岩夹层;冲击沉积中的煤层,古土壤层,火山灰等;含有特殊矿物的地层;上下层段间某种特征(地层水矿化度,放射性物质含量)的差异。
4.沉积旋回概念及成因概念:指纵向剖面上一套岩层按一定生成顺序有规律的交替重复。
成因:主要是地壳周期性的升降。
5.标准化石概念: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许特有的生物化石,这种化石只在该段地层中出现,上下邻居中不存在,它们是特定地质时代的产物,这些化石叫做标准化石。
6.隔层,夹层概念及特点隔层:是指稳定分布于两个渗透岩层中间的不渗透岩层。
隔层的特点是封隔性好,平面分布较稳定,具一定厚度(泥岩一般需3M以上)夹层:是指夹在连续油层(或渗透层)内部的非有效油层(或非储层)。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一名词解释1.储层表征: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过程。
2.油藏地质模型是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
是油气藏类型、几何形态、规模、油藏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及流体分布的高度概括。
3.储层静态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
4.储层参数分布模型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和分布的表征模型。
5.确定性建模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即试图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点出发,推测出点间确定的、唯一的、真实的储层参数。
6.胶结率胶结率= 胶结物的含量/原始空隙体积乘以100%从上式可以看出,胶结率反映了胶结作用降低砂体原始孔隙体积的百分数,亦即反映了胶结作用的强度。
7.油层组油层组为岩性、电性和物性、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砂层组的组合,是一相对的“不等时同亚相”沉积复合体。
8. 储能参数储能参数(he、φ、So)9.油藏描述:油藏描述(Reservoir Description),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用地质、地震、测井及计算机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油藏在三度空间特征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体系。
10.储层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是比静态模型精度更高的储层地质模型,它具有对控制点间及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能作一定精度的内插和外推预测的功能。
11.有效厚度夹层是指在工业油流的储层中达不到有效厚度标准的各类岩层。
12.流体单元模型流体单元模型是由许多流动单元块体(指根据影响流体在岩石中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储层中进一步划分的纵横向连续的储集带,在该带中,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各处都相似,并且岩层特点在各处也相似)镶嵌组合而成的模型,属于离散模型的范畴。
13.随机建模是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一组等概率储层模型的方法。
油藏描述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概述一、油藏描述的概念油藏描述也称储集层描述,油藏描述是一项油气田综合研究与评价的技术体系。
它以地质学、构造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以及油层物理学、渗流力学、数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指导,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试油、试采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特征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建立三维油藏地质模型,为制定和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油藏描述是研究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参数在三维空间中的特征及分布状态的技术体系。
二.三.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主要有四大类:地震、岩心、测井和测试资料。
它们从各个侧面反映油藏特征,各有优势和不足,通过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互相印证,最后熔合成一体,实现油藏描述的目的。
1.岩心资料(1)岩心是进行油藏描述必不可少的最基础的资料。
--岩心是认识油藏,特别是储层,最直接的地质信息,它是评价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最直接的第一性资料,也是进行沉积史、成岩史、孔隙演化史研究必具的物质基础,是校正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客观依据。
(3)岩心观察描述--目的:取得感性认识,补充井场录井的不足。
(4)岩心分析鉴定2.测井资料-- 测井是现阶段油藏描述所依赖的最基本的手段。
测井资料的优缺点:★优点:①纵向分辨率高;②通过岩心刻度建立解释模型和图版,可以在允许精度范围内取得必要的油藏地质参数;③费用较少,每口井都可进行测井。
★缺点:探测范围小,只能获取井筒周围的地层信息。
★解决探测范围小方法:通过与地震资料结合。
全井段测井系列——标准测井(1)全井段测井系列是指全井段必须进行的测井内容。
主要用于大层段判别岩性组合和地层层序,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油田通称标准测井。
(2)标准测井目前国内通用的包括:自然电位 / 自然伽马测井;梯度电极电阻率测井(1m或2.5m电极距);声波时差测井。
(3)标准测井曲线成图一般采用1:500深度比例尺。
储层段测井系列——组合测井(1)为满足储层各种地质参数的定性定量解释,储层段测井系列一般内容较多,油田通称组合测井。
油田开发不同阶段的油藏描述
勘探开发【关健词】油藏描述;油田;剩余油;饱和度众所周知,大量的剩余油存在于地层之中,面对这部分原油,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但是针对它的开采,本来就是一个很具有挑战的问题。
只有了解到剩余油如何在地层中分布、存在以及储层的构造,我们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而目前使用的地震监测方式却只能在宏观上对地层给出认识,精细描述远远达不到。
因此,我们只有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建立地质知识和储层预测规律,才能很大程度提高储层的认识。
1 我们一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油藏进行描述1.1 勘探阶段油藏描述建立含油气地质模型,描述油气藏形态,揭示油气藏内部构造和油气分布,指导勘探部署。
那么在这一部分,我们所要收集的主要资料有:区域地层、构造特征、区域沉积背景、油气生成、油气运移和油气藏形成条件。
岩心、岩屑、气测、泥浆等录井资料。
岩石物理分析、岩石学分析、岩石力学分析和岩石化学性质分析。
我们主要的描述有:(1)圈闭描述。
层位标定、编制油组(或油气层)顶面圈闭形态图、圈闭特征描述与圈闭发育史、圈闭构造发育史、圈闭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2)沉积相研究。
主要确定目标区目的层段的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时空展布。
层序划分与对比、单井项研究(岩心相分析、测井相分析和单井划相)、地震相分析、沉积相综合研究、沉积相对储盖层发育的控制(沉积相与储层岩性、储集物性、盖层岩性发育和分布的控制规律)。
(3)储盖层描述。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储层储集特征研究、测井储层解释、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储层综合评价、盖层描述与评价。
(4)油气藏特征描述。
油气解释及油气水系统划分(层间和井间对比分析,确定流体性质和变化规律)、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和油气分布规律)、含油气边界的确定、油气水性质及其分布、油气层压力和温度特征(油气层温度、地温梯度及变化特征)、油气井产能(日产量、采油强度和采油指数)。
(5)油藏地质模型和油藏综合评价。
油气储量计算(控制储量、探明储量和预测可采储量)、油藏地质模型、油气藏综合评价(油气富集高产部位和分布情况)、经济评价和开发可行性评价(油气储量丰度、经济效益和可行性研究)。
油藏描述 第三章 油藏构造描述
特征,按照不同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模式精细划分对比每口
井不同级序地层单元界限。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的结果合 理与否既可用各地层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沉积模式的一
致性来判断,也可用测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来检验。
三、编绘构造剖面图 1.剖面数量及位置确定 (1)沿构造长轴方向作纵剖面图1张;
(2)通过每个构造高点必须有横剖面图1张;
第一节 第二节
油藏构造描述的主要内容 油藏构造描述流程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油藏构造描述程序
裂缝描述 地应力研究
第一节
油藏构造描述的主要内容
1.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2.编绘反映构造形态的图件 (1) 绘制构造剖面图、构造图等图件; (2) 建立构造总体几何形态的三维数据体。 3.构造特征描述 (1) 构造位置及其与周边构造的关系; (2) 构造高点的位置及特点; (3) 构造范围及构造幅度; 4.断裂体系描述 (1) 构造内部断层的描述; (2) 裂缝描述; 5.地应力分析 6.构造演化分析
1.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1) 地震资料; (2) 钻井资料; (3) 测井资料; (4) 动态测试资料
2.编绘反映构造形态的图件
(1) 绘制构造剖面图、构造图及其它图件; (2) 建立构造总体几何形态的三维数据体。
3.构造特征描述
(1) 构造位置及其与周边构造的关系; (2) 构造高点的位置及特点;
加,直到全部地层的沉积厚度。有条件时应对各层厚度作压实
校正。
表4各沉积期厚度数据表 ┌───┬───┬─┬─┬─┬─┬─┬─┬─┬─┬─┬─┬─┐ │井 号 │ 层位│T1│T2│T3│J1│J2│J3│K1│K2│E │N │Q │ │ │ │下 │中 │ 上│ 下│ 中│ 上│ 下│ 上│ 古│ 新│ 第│ │ │ │三 │三 │ 三│ 侏│ 侏│ 侏│ 白│ 白│ 近│ 近│ 四│ │ │厚度 │ 叠 │叠 │ 叠│ 罗│ 罗│ 罗│ 垩│ 垩│ │ │ │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 │ │厚 度 │ │ │ │ │ │ │ │ │ │ │ │ │ ├───┼─┼─┼─┼─┼─┼─┼─┼─┼─┼─┼─┤ │ │累 计 │ │ │ │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产生的油藏模型的质量依赖于所假设的随机函数的模型和所具有的数据, 在数据很少的情况下,很难验证所假设的模型是否与实际的地质条件相符合;
(2)变异函数的模拟带有许多的主观性,而涉及多变量的交叉变异函数的模拟 受到线性区域化模型的限制,使得模拟很难正确进行;
(3)如何综合应用各种地质信息及生产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一)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
斯仑贝谢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技术 。重点是应用于油气田开发阶段的油藏动态监测及最终采收率的评 价。
过去油藏模拟,是根据取心井或试井资料把油藏的垂直剖面分成几 个单元,计算每个单元孔渗平均值,忽略了小范围的非均质性和垂 向渗透层屏障(隔夹层)作用。用这样的参数只能建立一个失真的 地质模型,使模拟失效,将导致开发决策的失误。而测井资料是唯 一能控制深度且能逐英尺测试的方法。因而基于测井资料的油藏描 述可能具有最高的精度。同时也强调了岩心、测试及测井资料的综 合应用,以得出一个适用于全油田模拟输入的储集层模型,从而实 现了从单井评价到多井评价的飞跃。
3. 以测井为主体的描述
继70年代斯仑贝谢公司提出的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技术,又于1985年将三维 地震及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e)资料引入油藏描述的井间相关对比研 究中。
研究现状: (1)1992年油藏描述研究内容及方法为: ①关键井研究; ②测井资料标准化; ③单井综合测井评价; ④多井处理研究,井间地层对比; ⑤渗透率及单井动态模拟研究; ⑥储层参数集总及储集层绘图。
开发阶段利用开发地震技术,即高分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地震层析技术、多 波多分量解释技术、垂直地震剖面技术、振幅炮检距分析等对储层进行井间、 井外地区的储层静态描述及动态监测,查明构造细微变化及油气水层分布。
因而,无论是勘探阶段还是开发阶段,地震描述技术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地震技术需以井的资料结合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描述。这一类技术的弱点 在于分辨率较低,多解性强,目前主要用于勘探阶段的油藏描述。但随着储层 地震学的发展,地震描述在开发阶段也将显示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思路:采集各类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油藏描述,建立各类油藏地质模型,进行 驱替机理研究,将地质模型转化为模拟网块进行油藏模拟,为预测开发动态及作 开发战略的决策。
其中油藏描述与油藏模拟是两个关键内容,而油藏描述所提供的油藏地质模型的 准确性及精度又决定了油藏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及可靠性。
油藏描述发展迅速,总体上看可分为三个阶段。
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个别露头或剖面,个别井点基础上的研究。特别是在露头区则 往往只能用类比的方法,借鉴各种模式来推断和描述油藏三维特征。因而满足不 了降低勘探风险和提高开发效益的要求。
2. 以物探为主体的描述
此阶段物探油藏描述技术主要包括:构造解释技术,地震地层学技术,地震岩 性学技术,地震烃类检测技术。
(2)1992年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信息中心查新报告“现代油藏描述方法”研究方 法主要包括:
①关键井研究;
②油田刻度;
③渗透率估算;
④集总(包括孔、渗、饱数值平均及数值累加);
⑤网络内插和制图。
包括:顶底构造图、含水饱和度、厚度、渗透率、孔隙度。
研究内容及成果:岩性特征(岩心描述、岩性、沉积环境和岩石特性分析)、构 造特征(构造图、连续性、垂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储层性质(储层特性参数的 空间分布、储层分布及泥岩的分布)、综合研究(三维油藏描述模型)。
油藏描述的直接目的在于准确地提供油藏数值模型,为勘探开发的高效益奠定基 础。传统的油藏模型是以少量确定性参数(钻井取心及测井)以常规统计学方法 进行参数求取及空间分布内插。使所提供模型不能反映地质体变化的非均质性及 随机性。由于地质变量在空间具有随机性和结构化的特点,为了准确求取油藏各 项特征参数,近三十年区域化变量理论和随机模拟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为油藏描述 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使油藏非均质特征得以更确切地描述和建立较符合地下实 际情况的模型。
研究内容包括:
(1)关键井研究;
(2)测井资料规一化;
(3)渗透率分析;
(4)储集层绘图及参数汇总。
可见,以上技术是以测井信息的应用为主体,以储层参数三维分布为最终成果。 这一技术服务在各国均引起了重视,并较之以钻井取心资料为主体的储层描述取 得良好的改进效果。但是这种单一学科模式化的技术对井间相关对比,特别是井 稀条件下,仍然不能适应复杂储集体的描述及模拟的需求。因而80年代初斯仑贝 谢公司开始将三维地震信息及垂直地震信息(VSP)引入油藏描述的井间相关研 究中,并强调地质学家与油藏工程师的协同工作,及适于全油田输入的储集层模 型。
(二)多学科油藏描述发展阶段
二十世纪80年代发展了以不同学科信息为主体的不同类型的油藏描述技术,其中 主要是如下四大类:
1.以地质为主体的油藏描述
它强调以地质方法为主,以测井单井评价为辅。如野外露头调查,取心井岩心及 பைடு நூலகம்屑观察描述,实验分析测试,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储层地质 学、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获得有关油藏的地层格架及含油层系、构造格 架及构造样式、储集体类型及岩类、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及分布等特 征。
第八章 油藏描述
勘探开发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正确地认识与评价油气藏(全面、客观 地进行描述和评价)。国内外对此十分重视,它是近二十年来,随 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优化全油田多方面信息来研 究与定量表征、评价油气藏的新技术。
第一节 油藏描述技术概述
一、概 念
油藏描述(Reservoir Description),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 论为指导,用地质、地震、测井及计算机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油藏在三 度 空 间 特 征 的 一 种 综 合 研 究 方 法 体 系 。 简 称 RDS 技 术 服 务 (Reservoir Description Service),就是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以 至预测。油藏描述的最终成果是建立反映油藏圈闭几何形态及其边界条件、储 集及渗流特征、流体性质及分布特征的三维或四维油藏地质模型。
二、提高油藏描述实效的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影响油藏描述效果的两方面原因,我们认为需从两方面采取对策。
1.油藏描述的目的 是对油藏各种特征(三个要素:圈闭、储层、流体)进行三维定量描 述和预测,为提高油藏产量和采收率提供可靠的依据。
2.油藏描述的任务 ⑴构造精细描述 ⑵储层沉积相描述 ⑶储层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描述 ⑷油气层描述 ⑸油气储量评估
三. 油藏描述发展现状
现代油藏管理包括以下6个方面: (1)资料采集; (2)油藏描述; (3)驱替机理; (4)油藏模拟; (5)动态预测; (6)开发战略。
四. 油藏描述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油藏描述面临的挑战
油藏描述理论及技术在30多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统计结果表明,油藏描述 技术初期对提高采收率有明显的效益,而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油气区为单位 的平均采收率并未显著提高,产量预测也存在明显误差。
自80年代中期油藏描述引入我国后,在一些不同类型的油田组织多学科一体化描 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因而国家储量委员会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先后作 出了在报储量前必须进行油藏描述以确保在对油藏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使所计算 的储量符合实际。国内各油田、各院校将油藏描述作为勘探开发必备的研究工作 列入工作规范,各油田均以巨资购置外国公司的油藏描述软件,但并不是每个油 藏描述都见到成效,甚至认为以图形显示绘制出美观可视化的油藏图件便是油藏 描述,有的以传统油藏研究充当油藏描述等等,使油藏描述的概念被扭曲,因而 油藏描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及危机。
储层表征(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 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过程(ke, 1986)。
它包括两个要素:
1.储层的物理特性(Property),只要是指某一储集体内部物理特征(孔、 渗、饱以及电性)的不均一性——非均质性(Heterogeneity)。核心主要是分 析其内部物性,尤其是孔、渗、饱在储层内部、层间及平面上的分布特点。
斯仑贝谢公司当时所提供的油藏描述技术服务包括以下软件: (1)CLOBAL(地层评价解释); (2)GEODIP(地层倾角测井解释,为沉积学研究提供详细资料 的程序);
(3)CLUSTER(在测井解释中心进行互相关对比,求取倾角和构 造研究);
(4)TDT/CPI(热中子衰减时间测井/计算机处理解释); (5)FACLOLOG(确定电性相的解释); (6)ELAN(矿物成分及流体体积解释)等。
(4)随机模拟所产生的各种数值模型如何用于油藏工程的流体流动模拟还有一 个不同规模的转换过程,无法直接地用于流动模拟装置;
(5)对于随机模拟所产生的多个等概率油藏数值模型,如何挑选最为合适(最 能代表真实的地质情况)的模型进行流动模拟,也是目前尚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此外,地震处理技术及地震解释的分辨率尚不能满足确定性建模的需要,特别是 储层参数解释,4级以下断裂解释、岩性细分、油气准确判别等方面特征描述的 需求。开发地震仍处于研究阶段,尚不能大规模用于生产实际,因而开发阶段油 藏研究与描述中利用地震描述技术尚属初级阶段等等。
• 油藏描述综合运用了地质、物探、测井、分析化验以及地层测试等各 种资料。综合运用不仅体现在以油藏研究为目的的各学科新技术都要 加以应用,更重要的还反映在油藏描述特别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结合以 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新的综合技术,因而它还是一项系统工程。
• 油藏描述内容包括油藏类型、储层内部结构、外部几何形态、沉积与 油藏规模大小、储层参数变化和流体分布状况。而储层特征则是其研 究的核心内容。
2.储层的几何特性(Geometry),是储层在空间上的外观形体特征——三度 空间上岩性的变化特征或延伸范围,在储层建模过程中多是指其各向异性( Anisotropy)。重点是研究储层的沉积微相及其在空间的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