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 列宁
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电流变化引起磁 场变化,磁场变化引 起电流变化,就是必定
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 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 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十分重要的,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
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错误的思维会走
向真理的反面。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
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
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来自。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
?
两者之间的 联系主要表现在: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
两者之间的 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
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
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现的。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
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
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
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人的潜在能量)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 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 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 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 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1-5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1-5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摘要: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懂得了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指发挥人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就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这是由于物质对精神、客观对主观,存在对思维的决定性作用决定的。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反之,如果不顾规律、违背规律,必然在实践中受到惩罚,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是由于精神对物质、主观对客观、思维对存在的反作用决定的。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最后,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不承认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也是不科学的。

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使思想、理论同实际相一致。

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想正确做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就必须做到: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认识和发展规律又要充分利用主观能动性。

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认识各科目的内在规律掌握理论知识。

因为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我们预想的目的。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客观规律,我们才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学得的理论知识为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合理的目标,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4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4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4章)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性?答:⼀、历史必然性:1、⼯业⾰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速发展并产⽣⽣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社会化同⽣产资料私⼈占有之间这⼀不可克服的⽭盾,预⽰着未来社会⾰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争⽇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九世纪⾃然科学⼀系列重⼤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然规律的揭⽰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提供了科学基础。

⼆、当代适⽤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个⼀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类智慧的⾼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法论,致⼒于实现以劳动⼈民为主体的最⼴⼤⼈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场,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丰富、⼈民精神境界极⼤提⾼、每个⼈⾃由⽽全⾯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理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产阶级和进步⼈民努⼒奋⽃的武器强⼤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命与社会改⾰仍然具有巨⼤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命性的统⼀?答:⾸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切理论和奋⽃都应致⼒于实现以劳动⼈民为主体的最⼴⼤⼈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日常生活中的规律
美国总统的“零年当选必死”规律 “特科抹人诅咒”还被称作“蒂皮卡诺诅咒”或 “零年份诅咒”。根据传说,1811年,美国将军威 廉· 亨利· 哈里森在蒂皮卡诺大战中击溃了印第安人 首领特科抹人的军队,并对印第安人实施了大屠杀。 面对强大的敌人,可怜的特科抹人只能用咒语来反 抗,他们的酋长临死时诅咒说:我告诉你们,哈里 森将死;继他之后每隔20年,每个在尾数是零的年 份当选的总统都必须在任上死去;他们每个人的死 都会让美国人记起我们的人民。
庖丁解牛
2、规律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 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一、规律的存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但它永 远烧不死“日心说”。
既然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是不是人类在规律面前就无所作为,只能被动 接受规律的安排即听天由命呢?
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透过现 象,认识和发现规律。 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来指导实践,更好地改造自然和 社会,最终达到为人类谋福利。 我们正确对待规律的态度应是:既反对藐视规律的 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又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 为的思想。
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 只,树上还有几只? Ο只 !
9只 !
四、主观能动性和客观 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为什么要发 挥主观能动性?
(1)只有发挥主观 能动性,才能揭示 事物本质与规律, 正确指导行动。
么 没 看 到 万 有 引 力 我 看 到 苹 果 落 地 怎
我怎么就 想不到?
,
(2)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创 造条件,改造客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点: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

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动物的本能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马克思: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最后,实践是物质对象性的活动。 对象性的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3)发展的过程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产生、发展 和转化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过程: a.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 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b.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 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二、基本规律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动力、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 (状况) 否定之否定规律。(道路) 五对范畴: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偶然和必然; 可能和现实。等等。 四对辨证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静止。
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 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 状态。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②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静止则是有条 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时空观。
①时间和空间。 A.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B.空间是指运动的物质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 ②时空和物质运动的关系.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存在方式。形而上学观点。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 物质是时间空间的载体。唯心主义观点。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规范全面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规范全面版)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一、二者的含义: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二者的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三、现实意义: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错误思想的武器。

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2、它对四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既要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

拓展资料:一、客观规律存在有多种定义,基本的有3种:1、世界本身固有的,世界上一切物质都遵循的规律,独立于意识之外,客观科学,具有确定性。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共管理学院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摘要: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假如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题目。

对于这个题目,还是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往思考和把握。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辩证关系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一.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是意识却有一种本领。

那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考察人与物的区别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

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3.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第一,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附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附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l)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俞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⑵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二、真理的价值具体如何表现?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地矣联着客观事实,价值首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

l.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

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Ⅰ)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

(2)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

4.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

(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

三、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l)货币从本质上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的职能表现出来的·货币的职能也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3)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而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三个职能是在前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4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4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③ 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 识的产生。 劳动为意识产生和发展提供客观需要和 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 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 从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 理的发展,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 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 意识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并随人类社 会的发展而发展。要真正理解意识是社 会历史的产物,必然要追朔到劳动,因 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从此,巧木匠的名声传遍了天下。
分析: 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是人的意 识的能动作用,它体现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 人类能够根据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 想办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巧木匠巧,就巧在这里。 他根据木头已被截断了的实际,开动脑筋,用心思索, 在实践的基础上,巧妙地制成了“二龙戏珠”的门槛, 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 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制作,选择建构,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 地模仿,而是能动的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 又有对过去的追朔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 时空的限制。
例:石头风化,铁生锈,含羞草,向阳花等。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水滴石穿的物理反应
岩石风化的化学反应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草履虫的应急反应
葵花向日
(2) 由低等生物刺激感应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这种刺激感应性是生物最原始的反映形式,是植物和原生 动物都具有的反映特性。高级动物能把各种感觉器官和感 觉能力联系起来,形成对客观环境的统一反映,形成动物 心理,不仅指简单动机,包括知觉,表象,和情绪。这依 赖的是大脑。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毛泽东等伟大人物科学思想的基础,对整个社会运动活动具有普遍意义的辩证法学说。

它是以“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内核为基础,通过两种矛盾的动力以及反复表达这种矛盾,从而把社会发展作为一个自然的连续的发展进程的理论。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对对抗关系的深层次认识,从而把历史上的发展视为一个必须包含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使历史发展具有有效性和自负性。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对立性。

客观规律性体现为客观局势对人的影响,而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的行动所起的作用,二者之间的联系就是利用自身的能动性,以及利用客观条件和规律来改变客观境况,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两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它们一方面维系着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维持着历史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社会中有着很大的实际价值。

它的理论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从而更有效地掌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实践中,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可以帮助人们以更加清楚的态度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中的矛盾性,从而采取更合理的措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联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这一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它也是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得以体现的整体科学认识。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历史过程,而且能够有效地引导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生活的质量。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问题中,运用辩证法来深入研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可行途径,而且也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的活动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关于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毛泽东曾经指出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条件可以起决定作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丰富与发展。

但晚年却过分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忽视其有条件性,在宣传上沉缅于“要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言壮语,甚至滑落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条件论者可以休矣”的唯意志论边缘,从而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受到了历史的无情惩罚。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

人的活动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的生活资料归根到底是自然界提供的。

但人在自然界面前决不是无能为力的,人是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自然又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人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严厉惩罚。

恩格斯警告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求我们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环境保护的意识,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谐相处,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快西部地区开发,要有新的思路,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按客观规律办事”。

马克思(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有客观性、普遍性两个特点,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3.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简答)答: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社会劳动性的产物③社会劳动性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物质外壳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由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的决定性力量。

4.意识的本质(简答)答: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②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简答):答: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

③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④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6.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简答):答: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①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

②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基本的知识点,在高二哲学教材中也是一个难点。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好它们一、规律及规律的客观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规律,并且规律是客观的。

①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其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②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③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也就是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因而规律是普遍的,没有无规律的运动着的事物。

这是规律普遍性原理。

所谓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我们要把握好规律的特征。

①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联系,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

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就否认规律是事物固有的联系。

②任何规律都是隐藏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而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这种联系体现了事物本身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整个发展过程。

③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联系,而不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讽刺的就是,把偶然的联系当必然的联系,把现象当规律的做法。

④规律是同类现象中的稳定的联系,它具有可重复性、普遍性的特点。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

以上四点是对各类事物发展规律共性的概括。

也就是说,各类事物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尽管不相同,但作为规律,必然具有这四点共同的特性(共性)。

我们要把握好规律和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外部的表面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章重点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章重点内容

总结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三章要点复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一)哲学的物质范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客观实在性的意义: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意识的反作用)和可知论3.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4.自然论与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从起源来看:1.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4.意识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四)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其表现为: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第一章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实践物质概念恩格斯:物的总和列宁:客观实在——客观实在的意义物及其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与人工智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4.条件性(二)事物的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1.新事物适应了环境变化2.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消极腐朽的因素,保留了旧事物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二、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五讲 2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事物的运动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

人们必须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自觉地遵守客观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

……本质的关系成本质之间的关系。

”(列宁肖像)2、规律的类型按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划分,可区别为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按其起作用的领域,可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及人类思维的规律。

各门具体科学,是以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规律为对象的,哲学则是以整个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最普遍的规律为对象的。

(规律类型示意图)3、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因为规律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认识到它,还是没有认识到它,它都存在,都在那里起作用。

人们既不能消灭规律,也不能创造规律,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规律和规则规律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一般规则。

虽然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但它总是由人制定的,如果它不符合实际,可以修改和取消。

规律则是客观存在的,它既不能创造,也不能人为地消灭。

唯心主义否认规律的客观性,主张规律是人们的意识的产物,例如康德,他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实用主义者认为,科学规律仅仅是人们为着暂时的利益而作的有用的假设,这种“人造规律”的说教是非常荒谬的。

4、规律的特点【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内部固有】。

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但非本质的联系是不能称之为规律的。

规律所反映的关系或联系都是本质的,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例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反映为万有引力定律;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反映为元素周期律;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形式的本质联系表现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规律。

马克思原理笔记

马克思原理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人能够通过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 物质和意识:世界的万事万物归结为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 实践: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基础。

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等,这些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

5.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

生产力是改造和影响自然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笔记,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

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它们是同一运动的 它们是同一运动的
二者联系
两个方面, 两个方面,都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形成机制上:自然规律形 形成机制上: 形成机制上 成于自然界诸因素盲目的交 互作用的过程中; 互作用的过程中;而社会规 律在根本上形成于人与自然 之间的物质变换以及物质和 观念变换的过程中. 观念变换的过程中.
第三
反对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反对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的精神万能论,唯意志论. 的精神万能论,唯意志论.反 对听命于自然的形而上学机械 宿命论的观念. 论,宿命论的观念.
思 考 题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是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是 什么? 什么? 2.简述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 2.简述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 简述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 3.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3.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4.用事物发展内外因关系原理说明我国 4.用事物发展内外因关系原理说明我国 坚持独立自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坚持对外开 放的辩证关系. 放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和主体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二,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和利用规律 认识规律, 三,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四,社会趋向与个体选择
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特点 1.规律是事物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 1.规律是事物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 规律 表现出来的内在的,本质的, 表现出来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 的联系.
(二)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的实践意义 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 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 辩证统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辩证统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 现实条件出发, 现实条件出发,把高度的革命热情 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重点思考题 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重点思考题 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2018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紧密的有机整体,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验为验标准;②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③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们既要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
意性和经验主义,又要反对在规律面前
无所作为的思想。在这里,理论思维是
十分重要的,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
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错误的思维会走
向真理的反面。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
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
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这决
不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消极
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
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
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
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的
目的。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
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
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规律的客观性
第一章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 1、规律及其客现性 ? 2 、自然规律与社会坝律的联系与区别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 1、意识的能动作用 ?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期律性 ? 的辩证统一
? 组员:何少娴、李秋丽、李彩玲、周先兰、吴卓星、梁结楚
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关于意识和心理活动对 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调 节和控制,人类早就有所 认识。我国传统医学的理 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更有 独特的贡献。现代科学和 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 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 有重要影响。( 社交的礼节、
人的潜在能量)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 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 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的基本途径。
?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
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Thanks!
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 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 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期律性的辩证统一
?
外部世界、自
然界的规律乃是人
的有目的的活动的
基础,人们只有在
认识和掌握客观规
律的基础上,才能
达到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目的 。
—列宁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期律性的辩证统一
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期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 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
当注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几点:
?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
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
生物圈实验室 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
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
两者之间的 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
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
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现的。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
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
“规律就是关系”, 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 质之间的关系。”
?? 列宁
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电流变化引起磁 场变化,磁场变化引 起电流变化,就是必定
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 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 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规律的客观性
?
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德国
哲学家康德就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的观点。这是根本错误的。
“人的理性为自然 立法”
— 康德
规律的客观性
?
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
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
?
两者之间的 联系主要表现在: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
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
是,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
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
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
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
意识活动赋予人的活动 以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 创造性。
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 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F=GM21M2/R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通过实践对
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 理活动的作用。
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
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意识的能动作用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 东西,做或行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东西,都是人 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 能动性,我们名之曰 ‘自觉的能动性',是 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 点。”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 目的性和计划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