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4

合集下载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在字典中的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
是识记。
考点分布
1.一词多义。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 4.偏义复词。 5.词类活用。
附:2006~2013 年广东高考“文言实词”考查情况一览表
年份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பைடு நூலகம்1 年 2012 年 2013 年
•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外交使者。今:出门时带的包裹。) • ②颜色不少变
(古:容颜、脸色。今:色彩。) •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 古:秋日的天空。今:秋季。)
•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古:年岁、年龄。今:春天和秋天。)
• 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于是写作。今:因果连词,表原因)
5.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露出。
6.乃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
7.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
二、古今异义
(一)词义使用范围的差异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1. 词义扩大。
“江”“河” “好”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古:女子相貌好看,今: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考查情况 质、善、玩、录 振、收、造、悦服 奇、起、诛、弛 语、委、识、恙 苦、纵、官、抵 擢、豁、举、卒 第、推、绳、知
考点透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列出了高中生应重点掌握的 120
个文言实词,它们是: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 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 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 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 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 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 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 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 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作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作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试大纲》规定,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纵观近几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可以看出,主要考查的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等。

1、一词多义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意: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

例如:①间:间缝。

《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②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

”③缝隙,空隙。

《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④介入其间,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⑤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⑥断断续续,间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⑦隔阂。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故君臣多间”。

⑧挑拨离间。

《史记·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⑨暗中,偷偷地,悄悄地。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间语……”⑩抄近路,抄小路。

《鸿门宴》:“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又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该读zhāo,义为早晨,名词,是本义。

因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朝拜”,动词。

课文中“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进一步引申为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课文中“于是入朝见威王”即是此义。

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以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2、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在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解释不通时,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通用字,指两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3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考向一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通假字辨识“3方法”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

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

考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字音分析法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假。

2.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该通假字的意思。

(1)增加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声旁增加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共”,通“供”,意思是“供给”;“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中的“采”,通“彩”,意思是“光彩,色彩”。

(2)更换形旁,找出本字。

在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换而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通假字更换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中的“振”,通“震”,意思是“惧怕”;“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中的“还”,通“环”,意思是“环绕”。

(3)取消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

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庭”,通“廷”,意思是“朝廷”。

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10)劝
• [古义]动词。①鼓励。②劝说。
–①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论贵粟疏>>) –②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
• [今义]规劝
(11)狱
• [ 古义 ] ①名词。监牢。②名词。官司。诉 讼案
–①狱中成法,质明启钥。(《狱中杂记》) –②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 刿 论战》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 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 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 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 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 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父母兄弟, 旁系亲 臣所以去亲戚而 亲戚 统指亲人 属 事君者 妻子 中国
男子的 妻子儿女 配偶 中华人 中原地区 民共和 国
• (今义)监牢。
(三)词义转移
(12)科
• [古义]①名词。法律条文。②名词。科举制取士的 规格和年分。③动词。征税,判刑,摊派。④戏曲 术语,多指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搞的舞台 提 示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者。(《出师表》) –②登科。 –③里胥猾 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 –④卜儿哭上科(《窦娥冤))
词语
古义 更不必说
思想意识的 活动
今义
例句
无论 用心 鱼肉
表条件关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的关联词 汉,无论魏晋 读书用功或 蚓…上食埃土,下饮黄 肯动脑筋 泉,用心一也 鱼的肉 品质恶劣 转折连词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鱼和肉
出身低微, 地位卑贱。 不超过
卑鄙
不过
先帝不以臣卑鄙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 六万
小结: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完整版)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完整版)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隶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等、辈,指同一类人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司命,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传说中掌管生死
的神。 属,隶属,掌管。
②读zhŭ,意思可以有:
衡少善属文
(连接,连缀)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四)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词性不 同,词义也就不同的特点。
3、词类活用
从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常见文 言实词的考查侧重于: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
词类加标活入题用你描的 述
偏义复词
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是考查 的重点。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 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 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因此,整 理总加结入一你些的 常用的词并分列出它的义项、 例句标,题对描学述 习文言文是大有裨益的。对 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热 点,我们应高度重视。
例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恢复
双层的(用红罗 做的双层斗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复:副词,又,再。
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选择多义
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要养成平时多积累
的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 中熟能生巧。
一词多义现象示例
实 例句 词
译文
实词释 义
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此推 知“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
四、知识联想法(常见成语\课文 注释)
至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文言实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

⑦讲究,计较
三、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同形异 义词辑录”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 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 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变化以及单双音的变化。
高考真题[2010安徽卷] 高考真题[2010湖南卷]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陈亮《诸 一无所受。(《周书.贺兰祥传》) 葛孔明》) 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 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2)2008年高考广东卷: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当时陶侃担任闲散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 与他结为好友,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3)2010年高考天津卷: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 的刀子走向池塘边呼唤鱼。
2.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 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在 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 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①范增数目项王 两个名词相连 “可、能、欲”等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被能愿动词修饰 ③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 ④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 名词放在副词后 名词后紧跟代词 ⑤驴不胜怒,蹄之 ⑥秦伐韩,军于阏与 名词后跟介词结构作补语
高考真题:
(1)2006年高考江苏卷: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名作状,用对待老师的礼节

文言实词:偏义复词

文言实词:偏义复词

同义复词与偏义复词的区别:
同义复词: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共 同表示一个意义。 偏义复词:意义只落在一个词上,另一 个只作陪衬,需结合语境理解。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同义复词并翻译 1.斧斤以时入山林 2.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4、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5、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6、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7、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8、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0、老臣病足……故愿望见太后 11、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练习二: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及意义
亡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赤壁之战》) 饥 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急 3.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 入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 5.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妻 6.却看妻子愁何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行 7.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 行。(曹操:《却东西门行》) 目 8.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
名词:国家、人物、质量、 舟楫、狐狸、妻子 动词:忘记、死活、离合 形容词:好歹、缓急
同义复词
资阳中学 凌 彬
(1)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
事》)
——学校 (2)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答应或允许 (3)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
蔺相如列传》)
——害障
练习一:指出下列课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偏指哪个意义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5.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6.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28 理解4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28 理解4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学案28理解四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知识清单(五)文言实词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如是说:古汉语的问题,应该说是词汇的问题,解决了词汇问题,古代汉语就解决了一大半了。

一、四类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

这些词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实词、活用实词和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1.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可分为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三类。

虽然学习中教材对这三类作了区分,但是对于考生来说没有必要去细分它,只要能够在语境中判断出来即可。

学习通假字,一方面要积累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另一方面要根据通假特点去推断语境中的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

它是文言实词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1)古今词义演变类型演变类型示例词义扩大“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词义缩小“谷”,古义指庄稼、粮食,今义指小米或稻谷词义转移“脚”,古义指小腿,今义指脚词义弱化“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词义强化“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古义是中性词,今义是贬义词(2)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当两个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同形时,多数情况下它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是两个词,须拆开来讲,不要误认为它是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示例古义今义妻子妻子儿女(“妻”与“子”两词)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祖父祖辈父辈(“祖”与“父”两词)父亲的父亲亲信亲近信任(“亲”与“信”两词)亲近而信任的人(多含贬义)博学广泛地学习(“博”与“学”两词)学问广博精深3.多义实词多义实词,一直都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实词精讲一、文言实词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 ;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X 通X” (或“X 同X” )。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 从:同“纵” ;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从:同“纵” ;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 度:同“渡” ;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高考常考4类特殊文言实词即学即练与答案

高考常考4类特殊文言实词即学即练与答案

高考常考4类特殊文言实词即学即练与答案高考常考的特殊文言实词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四类。

一、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女忘会稽之耻邪“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4)厚遇宾客,振贫吊死“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反返返回(2)坐座座位(3)女汝你(4)振赈救济【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返回越国后,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

还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能委曲求全,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救济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本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道”的本义是“路,道路”。

2.引申义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文言实词之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之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 “女”通“汝”
二、古今异义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4)词义的弱化
(5)词义的强化
(6)感情色彩的变化
(7)偏义复词
1.
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 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 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例:将军战 河北,臣战河南。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 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例:当其时,巫行视小 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西 门豹治邺》
(4)词义的弱化:如“怨”
(5)词义的强化:如“恨” 。
(6)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爪牙”
(7)偏义复词:如浅深、出入、去留、国家
特别注意:
注意古汉语里单音节词为主的特点(不要把单 音词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如以古汉语单音 节词观之,它并非古今异义,但以现代汉语双 音词观之,它是古今异义词) 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6.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 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 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 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 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 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练习④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
义和用法。 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 今义:令人怜悯之意,中性或贬义。 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 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 义词。

文言词语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完整)

文言词语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完整)

常见古今异义词一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地位低,见识浅
可以便宜从事
便宜:方便,适合
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
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 不过:不超过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不行:不能走路
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 部署:分部安排
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文言实词之
——通假字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 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 径。
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 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 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 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 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诡辩:骗人的话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饱的样子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地方:土地方圆
东面而视
东面:脸朝东
常见古今异义词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多谢:多多劝告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反复:扭转并恢复 反而:返回,从而
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意 方面:独当一面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
方丈:一丈见方
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扁鹊望桓侯而还 (还,通“旋”)
举酒属客
(属,通“嘱”)
于嗟鸠兮,无与士耽 (于,通“吁”)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说,通“脱”)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推辞
古义:告诉、告别、道歉、推辞、感谢 今义:感谢
(3)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 事物。
如 “走”
• 古指跑,“走马看花”,“弃甲曳兵而走”;今 指行走。
“丈夫”
• 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今指女子的配偶。 “牺牲”
• 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流血牺牲”。
文言实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
5、偏义复词 同义复词
1பைடு நூலகம்一词多义
4、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
1、一词多义
一个词往往含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且属 于不同词类,从而形成一词多义现象。
(1)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 生时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 路途、道路。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暮去春来颜色故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
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汤:本意是“热水” ;今义则菜汤、米汤等
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是( B )
A 不能复分别 分辨
B 乃厌倦不堪
C 对面取人物 当面
D 对面取人物 人家的东西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 有“ 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挡掩护,可以隐蔽自己。”于是, 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 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 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 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 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 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 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内心 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 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当 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了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 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

◇今日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花白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花白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取“异”义 ◇昼夜勤作息 偏取“作”义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取“异”义
◇昼夜勤作息 偏取“作”义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取“入”义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取“异”义
◇昼夜勤作息 偏取“作”义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取“入”义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指“姥”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去来江口守空船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恐此事非奇
◇寻病终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夺取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寻病终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夺取
◇恐此事非奇 适宜
◇寻病终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夺取
◇恐此事非奇 适宜
◇寻病终 不久
◇而卒葬之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烟涛微茫信难求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指“母”、“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古义] 当中 / 夹杂着 [今义] 当中,名词
8、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 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 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目 现换成 “眼睛” 寡 现换用 “少” 足 现换用 “脚”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今异义词
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 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个字或 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必修1
《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 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 名称说法变化。
方法感悟
(一)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小知不及大知 (2)零丁孤苦 (3)或师焉,或不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乃瞻衡宇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而征一国者 (8)夙遭闵凶; (9)常在床蓐 (10)云销雨霁 (11)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智”) (通“伶仃”)
(通“否”)焉
(通“途”) (通“横”) (通“斑”) (而,通“能”)
• 【答案】 (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 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练一练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句读之不知

五大类文言实词

五大类文言实词

3.词义的转移
《诗.邶风》:终风且霾。 古义:黄沙。 今义:雾霾,悬浮于空气中的大量烟尘等微颗粒。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古义:土地方圆。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崤山以东 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3.词义的转移
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 便利此月内 吉利 叶叶相交通 交错,相通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长大成人 则告诉不许 申诉
24.一时收禽 《张横传》 禽,通“擒”,捕捉。 25.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通“才”,仅仅 26.不可不蚤来。 “蚤”通“早” 27.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28.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29. 趣赵兵亟入关。 “趣”通“促”,催促。
30.翼日
翼,通“ 翌 ”。翼日,明日。 3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32.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33.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⒎进不入以离尤兮。 ⒏举酒属客 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⒑一尊还酹江月
“冥”通“溟”,海。
通“樽”,酒杯。 通“否”。
⒒或师焉,或不焉。
⒓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通“影”,像影子一样 13.直不百步耳。
通“只”,只是。
1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花白。
1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6.君子生非异也。
词义癿转移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便利此月内吉利叴叴相交通交错相通零丁孛苦至二成立长大成人则告诉丌许申诉三飠而反腹犹果然饱癿样子然后惟其所愿这样以后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身边癿近臣璧有瑕请指示字分类
1.同音通假 (占通假的大多数) 例: 终老不复取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例: 莫春者,春服既成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例:举酒属客 4.形近通假(字形相近)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

高三语文《文言实词古今异义__偏义复词__通假__》

高三语文《文言实词古今异义__偏义复词__通假__》

◇而卒葬之 死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烟涛微茫信难求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而卒葬之 死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
◇烟涛微茫信难求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而卒葬之 死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
◇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而卒葬之 死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
◇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率赂秦耶
◇抑本其成败之迹
◇问渠那得清如许
渠会永无缘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困厄,处境困难
◇率赂秦耶
◇抑本其成败之迹
◇问渠那得清如许
渠会永无缘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困厄,处境困难
◇率赂秦耶 一概、全部 ◇抑本其成败之迹
◇问渠那得清如许
渠会永无缘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困厄,处境困难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重金悬赏
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昼夜勤作息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取“异”义 ◇昼夜勤作息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语气词,“了”
◇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语气词,“了”
◇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出现 ◇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语气词,“了”
◇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出现 ◇秦王还柱而走 通“环”,环绕 ◇卒起不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偏 今 通言 义异假 复 义 、实 词、古 词
【知识网络】
1、通假字 文言实词 5、词类活用 4、偏义复词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
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
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 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有的词古今词 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 物了。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汤:古代本义为”热水”,今则菜汤、米汤等。
“为”是“是”。再如“妻子”“地方”“可以”“因为”“祖父”“不行”“突
出”“前进”“不过”“十一”等,课本内外,比比皆是。
方法感悟
(一)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要区分所给词语是否由两个词组成。
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与蔺相如》) 指示:为“指”和“示”两个词, 译为“指出来, 给……看”;而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为一个词。
• [今义] 举动,名词
8、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 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 语表示了。 目 现换成“眼睛” 寡 现换用“少” 足 现换用“脚”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高考考查实词的重点之一是
古今同形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 [古义] 地位低,见识短浅(中性词) • [今义] 品德低下 (贬义词)
2)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 [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中性词) • [今义]为正义而舍弃生命 (褒义词)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 (中性词) •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褒义词)
通假。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
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
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4、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5、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人饮酒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代替“溟”,“溟”,水旁,是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海”的意思。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①距关,毋内诸侯 “内”通“纳” ,接纳、使· · 进入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然后 古 现 然而 古 现
这样以后 表示顺承的关联词。 这样却 表示转折的关联词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 [古义] 那 / 实际上
• [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副词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古义] 跟随 / 而且 • [今义] 表示更进一步,连词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古义] 当中 / 夹杂着 • [今义] 当中,名词 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 [古义] 品行 / 做
6、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 变化,要么由“褒”变“贬”,要么由“中性词” 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 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 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练习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练一练
1、张良出, 要 2、君子
1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项伯

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畔之 闵凶

3、寡助之至,亲戚 4、臣以险衅,夙遭 5、拜送书于 庭 6、唯大王与群臣
叛 悯


熟 7、愿伯俱言臣之不敢 倍 德也 背 8、扁鹊望桓侯而 还 走 旋
孰 计议之

练一练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古义]指父母兄弟,或内外亲属 • [今义]旁系亲属 5)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 • [古义]指老人或长辈 • [今义]指岳父 6)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天论》) • [古义]妖异、奇怪的现象 • [今义]指迷信传说中的怪物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直 ”通 “值”
“禽 ”通 “擒”
“坐”通“座”,座位
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 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②同音形异通假
如:手裁举
“裁 ”通 “才”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感激 “蚤 ”通 “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再如: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 “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遇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 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练习4.解释下列下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③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古义:跑。今义:行走。
②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③“召有司案图”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 ④〔一厝(cuò)朔东〕一座放在朔东。厝,同“措”,放置。
小结
文言文中的通假涉及面广,但中学课文所涉及的并不多,充其量就是一 百几十个,如果依据通假字的有关规律去归类整理,平时多识记一些常见的 通假字,这对文言文阅读大有帮助。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
古今异义
什么叫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
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
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 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 “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 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词类别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
2.词义缩小
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涵义或表达的范围缩小了。 如由泛指演变为专指等。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 气味。“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这里的“臭”必须解释为“气味”。 再如:“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 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二世使人让章邯
4)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 》)
• [古义] 杰出、英俊(褒义词) • [今义] 生活放荡(贬义词)
5)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孔雀东南飞》)
• [古义] 迎接(中性词) • [今义] 奉承、拍马屁 (贬义词)
7、单音偶合
指两个单音节的词语放在一起刚好和现代汉语中的
双音节词形式相同,但意思不同的情况。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或不平常。今义:副词,表程度。 ②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
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黄河,专有名词 [今义]泛指江河
是女子不
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 [古义]专指女子相貌好看 • [今义]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1.解释下列各句中下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 呼。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古义:秋季。 今义:一年。
怎样掌握通假字
(1)根据通假字用同声同韵的字代替本字的特点,
遇到某个词用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就可以
从字音或声旁方面去考虑这个词是否是通假字。
(2)要了解通假的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四类:
①同音形近通假:借字和本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如:列缺霹雳
“列 ”通 “裂”
以白鹿皮为带,直四十万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再如: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或师焉,或不焉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句读之不知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失其所与,不知
高考真题[2009江苏卷] B.治国不失秉 “秉”通“柄”,权柄 高考真题[2010湖北卷]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储备 “监”通 “鉴 ”, 高考真题[2010山东卷] 引申为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通“猝”,仓猝 “教训” 高考真题[2011浙江卷]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新唐书.张文瓘传》) 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 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不能不省察。
2.即使所给词语古今都是一个词,也要看其含义是否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