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论语》全译 季氏篇第十六

合集下载

季氏第十六译文

季氏第十六译文

季氏第十六译文《论语·季氏第十六》译文季氏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氏要对颛臾用兵了。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从前先王让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氏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啊。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就别担任。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贫穷而担忧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口少而担忧不安定。

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

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如今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人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国内兴起战事。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啊。

”哎呀呀,你看看这季氏啊,竟然要去打颛臾。

冉有和季路这俩小子就跑来找孔子啦,说季氏要动手啦。

孔子就火啦,说冉求啊,这事儿你可脱不了干系啊!那颛臾可是先王让它管祭祀的,而且就在咱鲁国境内,那是咱国家的臣属呀,咋能说打就打呢。

冉有还狡辩说他们也不愿意啊。

孔子可不干,说周任说过啊,能干活就干,不能干就别占着位子。

就好比盲人有危险不护着,要摔倒了不扶着,那要你这当相的干啥呀。

而且你这话也不对啊,老虎犀牛跑出来,龟甲玉器坏了,这能怪谁呢。

冉有又说啥颛臾城墙坚固还离费城近,不现在拿下以后会有麻烦。

国学宝典《论语》:季氏第十六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季氏第十六原文翻译

【导语】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

同正直的⼈交友,同诚信的⼈交友,同见闻⼴博的⼈交友,这是有益的。

同惯于⾛邪道的⼈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交朋友,同惯于花⾔巧语的⼈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下⾯是分享的国学宝典《论语》:季⽒第⼗六原⽂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季⽒第⼗六【原⽂】 季⽒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季⽒将有事于颛臾。

”孔⼦⽈:“求,⽆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也。

何以伐为?”冉有⽈:“夫⼦欲之,吾⼆⾂者皆不欲也。

”孔⼦⽈:“求,周任有⾔⽈:‘陈⼒就列,不能者⽌。

’危⽽不持,颠⽽不扶,则将焉⽤彼相矣?且尔⾔过矣,虎兕出于柙,龟⽟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今夫颛臾固⽽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孙忧。

”孔⼦⽈:“求,君⼦疾夫舍⽈欲之⽽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患不安。

盖均⽆贫,和⽆寡,安⽆倾。

夫如是,故远⼈不服则修⽂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远⼈不服⽽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不能守也,⽽谋动⼲⼽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在萧墙之内也。

” 孔⼦⽈:“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天⼦出;天下⽆道,则礼乐征伐⾃诸侯出。

⾃诸侯出,盖⼗世希不失矣;⾃⼤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夫;天下有道,则庶⼈不议。

” 孔⼦⽈:“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孙微矣。

” 孔⼦⽈:“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 孔⼦⽈:“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 孔⼦⽈:“侍于君⼦有三愆:⾔未及之⽽⾔谓之躁,⾔及之⽽不⾔谓之隐,未见颜⾊⽽⾔谓之瞽。

” 孔⼦⽈:“君⼦有三戒:少之时,⾎⽓未定,戒之在⾊;及其壮也,⾎⽓⽅刚,戒之在⽃;及其⽼也,⾎⽓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第十六》

《论语——季氏第十六》

《论语· 季氏第十六》菁华选粹白话解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白话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和正直的人为友、和诚实守信的人为友、和见识广博的人为友,都会受益;结交惯于装饰外貌,内心并不真诚的人为友、结交善于逢迎,虚情假意讨人喜欢的人为友、结交巧言好辩,没有真实学问的人为友,就会受到害处了。

」2.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白话解: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快乐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言谈举止喜欢以礼节和音乐的精神来节制、喜欢称赞别人的好处、喜欢结交贤能的朋友,这些都是有益的;喜欢纵情享受的快乐、喜欢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快乐、喜欢饮酒征逐的快乐,都是有害的。

」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应当有三戒:少年时,血气未稳定,发育尚未完全,应当戒的是好色;壮年时,血气正刚强,应当戒的是好勇斗狠;等到老了,血气虽然衰颓,应当戒的是贪求务得。

」※ 务得就是一定要得到。

4.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一是敬畏天命,一是敬畏居高位者,因为居高位者负重责大任,关系民生安危。

一是敬畏圣人之言,因为圣人之言意义深远,有益人生。

小人不知天命只求人事,因而不知敬畏。

对居高位负重责大任者,因常见而忽视故不知敬畏;初则逢迎,终仍犯上。

对圣人之言一无所知,又肆无忌惮随意戏弄侮辱。

」5.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白话解:孔子说:「天生就知道,不学而能者,是最上等的;学习之后才知道的,是次等的;经过困难艰苦才知道要学习的,又次一等了;如果经过困难艰苦之后,还不知道要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了。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

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原文翻译解析]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原文翻译解析]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翻译译文全文原文]季氏篇第十六【本篇引语】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注释】 (1)颛臾:音zhuān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

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dú,匣子。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3)原文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3)原文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3)原文【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

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

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原文】16 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2)。

【注释】(1)愆:音qiān,过失。

(2)瞽:音gǔ,盲人。

【译文】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评析】以上这几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交往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交朋友要结交那些正直、诚信、见闻广博的人,而不要结交那些逢迎谄媚、花言巧语的人,要用礼乐调节自己,多多地称道别人的好处,与君子交往要注意不急躁、不隐瞒等等,这些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原文】16 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评析】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

这对今天的人们还是很有必要注意的。

【原文】16 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原文】16 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论语·季氏第十六

论语·季氏第十六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第一则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孔子曰:“求!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1、颛臾:音zhuān 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与:通假字,欤。

语气词,吗。

4、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5、为:语气词,呢。

6、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7、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8、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

9、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10、兕:音sì。

雌性犀牛。

11、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12、椟:音dú,匣子。

13、费:季氏的采邑。

14、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

15、萧墙:照壁屏风。

指宫廷之内。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

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来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论语·季氏第十六》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季氏第十六》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季氏第十六?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本篇史料价值很高,内容涉及孔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天命思想、道德修养思想等。

【原文】16.1季氏将伐颛〔zhuān〕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那么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要去讨伐颛臾。

冉有、子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对颛臾将有战事发生。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过去的先王让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而且就在鲁国境内,是国家的重要臣属。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是季氏想这样做,我们两人都不想这样做。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能力担任职务,如果不能胜任,就辞职不干。

’别人遇到危险你不护持,别人跌倒你不伸手搀扶,那还用你做助手干什么?况且你说的话就是不对,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盒子里毁坏,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的颛臾,城墙巩固而且接近季氏的封地费城,现在不去占领,一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忧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很讨厌不肯说自己贪得无厌,反而强词夺理为自己辩护的人。

我听说,一个国家不怕少就怕不平均,不怕贫困就怕不安定。

《论语》全译季氏篇第十六

《论语》全译季氏篇第十六
「注释」
(1)五世:指鲁国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
(2)逮:及。
(3)四世:指季孙氏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
(4)三桓:鲁国伸孙、叔孙、季孙都出于鲁桓公,所以叫三桓。
「译文」
孔子说:“鲁国失去国家政权已经有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之手已经四代了,所以三 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评析」
三桓掌握了国家政权,这是春秋末期的一种政治变革,对此,孔子表示不满。本章里 孔子对当时社会政治形势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孔子的观点是,社会政治变革就是 “天下无道”,这还是基于他的“礼治”的思想,希望变为“天下有道”的政治局面。
「注释」
(1)颛臾:音zhuān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雌性犀牛。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 2)于颛臾。”孔 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 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 周任( 4)有言曰:‘陈力就列( 5),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 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 7)出于柙( 8),龟玉毁于椟( 9)中,是谁之过与?”冉 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10)。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 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 11)。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 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 12)之内也。”

论语—季氏第十六翻译

论语—季氏第十六翻译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论语—季氏第十六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原文】16-1季氏将伐颛臾(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注释」(1)颛臾:音zhuān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

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论语》解读:季氏第十六

《论语》解读:季氏第十六

颛臾(zhuānyú):鲁国的附庸国。
冉有、季路:孔子的学生。冉有,即冉求,字子有,也称冉有。季路,即仲由, 字子路,因为为季氏做官所以也称季路。
见:同“现”。
与:同“欤”。
相:帮助,扶助。
兕(sì):犀牛。 柙(xiá):关猛兽的木笼子。 费:季氏的采邑。
疾:厌恶。
倾:倾覆。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分裂。当时鲁国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大贵族分割。







西





中纪






约 600
15
295
197
52

289
北 宋
161
-847年
206年秦亡
167
97

276




确切纪年开始
楚汉相争4年
70+
天 下 有 道,则 礼 乐 征 伐 自 天 子 出。 天 下 无 道,则 礼 乐 征 伐 自 诸 侯 出。
kǒng zǐ yuē lù zhī qù gōng shì wǔ shì yǐ zhèng dǎi yú dà fū sì shì yǐ
kǒng zǐ yuē shì yú jūn zǐ yǒu sān qiān yán wèi jí zhī ér yán wèi zhī zào
孔 子 曰:侍 于 君 子 有 三 愆。言 未 及 之 而 言 谓 之 躁,
yán jí zhī ér bù yán wèi zhī yǐn wèi jiàn yán sè ér yán wèi zhī gǔ

季氏第十六

季氏第十六
诵读课《论语》
季氏第十六(上)
直、谅、多闻友,近之; 便辟、善柔、便佞人,远之; 节礼乐、道人善、多贤友,好之; 骄乐、佚游、宴乐,弃之; 三愆:躁、隐、瞽,戒之; 言未及之、言及之,文言句式要明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 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
பைடு நூலகம்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 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 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 游,乐宴乐,损矣。”
见言愆 乐善三 佞益者
颜 色 而 言 谓 之 瞽
及 之 而 不 言 谓 之 隐 未
言 未 及 之 而 言 谓 之 躁
孔 子 曰 侍 于 君 子 有 三
佚 游 乐 宴 乐 损 矣
乐 多 贤 友 益 矣 乐 骄 乐
乐 乐 节 礼 乐 乐 道 人 之
孔 子 曰 益 者 三 乐 损 者
损矣三

友 便 辟 友 善 柔 友 便
乐矣道损 柔多损
损 矣
乐 骄 乐 乐 佚 游 乐 宴
人 之 善 乐 多 贤 友 益
者 三 乐 乐 节 礼 乐 乐

子 曰 益 者 三 乐
友 便 佞 损 矣
闻 益 矣 友 便 辟 友 善
者 三 友 友 直 友 谅 友

子 曰 益 者 三 友
言未不躁之三侍 谓见言言而愆于
之颜谓及言言君孔
瞽色之之谓未子子 而隐而之及有曰
友 友 直 友 谅 友 多 闻
孔 子 曰 益 者 三 友 损
乐骄乐礼乐 友矣直三 损乐多乐损孔 便友友友 矣乐贤乐者子 佞便谅损孔
佚友道三曰 损辟友者子 游益人乐益 矣友多三曰 乐矣之乐者 善闻友益 宴乐善节三 柔益友者

《论语·季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季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季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十六·一] 季氏将伐颛臾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⑤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⑥有言曰:'陈力就列⑦,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⑧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⑨,龟玉毁于椟中⑩,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⑪。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⑫。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⑬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⑭也。

”[十六·二]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⑮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⑯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十六·三]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⑰矣,政逮于大夫四世⑱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⑲矣。

”[十六·四] 孔子曰:“益者三友⑳,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㉑,友善柔㉒,友便佞㉓,损矣。

”[十六·五]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㉔,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㉕,乐宴乐,损矣。

”[十六·六]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㉖: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㉗。

”[十六·七]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㉘。

”[十六·八]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㉙,畏圣人之言。

《论语》第十六章季氏学案及答案

《论语》第十六章季氏学案及答案

16 高一《论语·季氏》学案一、依据原文填空1.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______。

’危而不______,颠而不______,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______,龟玉毁于______中,是谁之过与?”……孔子曰:“……盖均无______,和无______,安无______。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_________以来之,既来之,则______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__________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__________之内也。

”2.天下有道,则______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______。

”3.孔子曰:“______之去公室五世矣,______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4.孔子曰:“______者三乐,______者三乐。

乐节______、乐道人之______、乐多______友,益矣;乐______乐、乐______游、乐______乐,损矣。

”5.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______:言未及之而言谓之______,言及之而不言谓之______,未见颜色而言谓之______。

”6.孔子曰:“君子有三______: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______;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______;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______。

”7.孔子曰:“______而知之者上也,______而知之者次也;______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______,听思______,色思温,貌思______,言思______,事思______,疑思______,忿思难,见得思______。

”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______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______之。

其斯之______与?”二、复习巩固。

解释下列句子的句意,概括其中所包含的儒家思想主张或人物特点。

《论语》第315讲季氏第十六第1节

《论语》第315讲季氏第十六第1节

《论语》第315讲季氏第十六第1节承前启后,明德亲民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主讲 | 涣朴老师经典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龜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内容简要:这一节讲的是冉求和子路在给季氏做家臣的时候,在季氏的领地旁有一个东蒙主叫颛臾。

季氏准备对颛臾用兵,子路和冉求因为这个事情来见孔子。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准备对颛臾用兵。

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孔子说,这是你们的过错,颛臾是以前先王封的东蒙主,而且是社稷之臣,是鲁国的一个臣子,季氏不应该去攻打。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求说,季孙氏想这么做,我们也不想这么做。

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龜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孔子非常严厉的批评了冉求这个推诿责任的做法。

孔子对冉求说,作为别人的臣子,就要帮助别人承担责任,扶着他走正确的路,如果别人有危险,你不去扶一把,别人有难处,你不去把持好,要你做这个官干什么?有一句话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烤红薯。

”这是我们要学到的。

《论语》读书笔记--16季氏篇

《论语》读书笔记--16季氏篇

【原文】16·1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笔记】这一章又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

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

此外,这一章里孔子还提出了“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

”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

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基本不适宜现代社会,这是应该指出的。

【原文】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笔记】“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

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

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原文】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论语》第321讲季氏第十六第7节

《论语》第321讲季氏第十六第7节

《论语》第321讲季氏第十六第7节展开全文承前启后,明德亲民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主讲 | 涣朴老师经典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内容简要: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我们说年少轻狂,年纪小的时候,看什么都觉得不过如此。

这个时候的自己血气还没有定,总感觉自己无所不能。

什么都能,就是什么都不能,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而立,假如他十五岁时没有志于学,三十就很难立起来。

因为力量要专注,才能够产生效果。

戒之在色,是指外面五颜六色的诱惑。

人在面临太多诱惑的时候,会不清楚自己的方向,这个也试试,那个也试试,蹉跎岁月。

多少人到了四五十岁,回首一看自己一事无成,感慨人生也就这样了,没有办法,无力回天。

之所以会如此,因为他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斗志了,人这一生是不同的阶段,是一步错步步错。

在年少的时候,就是要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点,要把那些五颜六色的欲望戒掉,让自己专注于一个志向去前行,叫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壮也,三十几岁,一般是30到50之间。

有句话说男人四十一枝花,四十不惑,40岁正是一个人的学识和经历都最充沛的时候,30岁,还太年轻,嫩了点,50岁又略显老,所以40最好。

一个人在30到50岁之间是最年富力强的时候,也是最有实力的时候,好斗,不会和别人合作,陷入了好斗的陷阱。

夫子说在年富力强的时候,不要斗,要兼容并蓄,人一旦斗起来,只有一个结果,两败俱伤。

在年富力强的时候,人更多的要学会谦逊,学会与人合作,不要因为自己厉害,就不把别人看在眼里,或者说就一定要跟别人去斗一斗,这都是不好的,只会消耗自己的力量而已。

人要始终用一颗慈爱的心去降服那颗好斗的心。

这样我们像大海一样无限的宽广,血气方刚,就能化作对别人的恩惠,泽被苍生,而不会把它凝结起来,变成一股蛮横的力量,去与别人对抗。

大部分有志向肯努力的人,到了35、40岁都会有所成就,但再往下有大成就的人就很少了,因为有点成就的人就不愿意去合作,会自视过高,就会与人去争斗,物极必反。

论语十六章教案

论语十六章教案

论语十六章教案教案标题:《论语》第十六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第十六章的内容和背景;2. 分析并理解孔子在第十六章中的教育思想;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论语》第十六章的主要内容;2. 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和理解孔子在第十六章中的教育思想;2. 引导学生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1. 《论语》第十六章的文本材料;2. 针对第十六章的教学PPT;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2. 了解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程度。

二、呈现(10分钟)1. 展示《论语》第十六章的文本材料;2. 解读第十六章的背景和内容;3. 学生跟读文本,了解每个人物的观点和争论。

三、讲解(15分钟)1. 分析孔子在第十六章中的教育思想,如尊重、谦虚、学习等;2. 引导学生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3. 引导学生发表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看法和观点。

四、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讨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进行互动交流。

五、拓展(10分钟)1. 学生阅读相关的现代教育案例,分析其中是否有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子;2. 学生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教育思想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2. 强调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启示。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小论文,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思考;2. 为下节课预习《论语》其他章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论语》第十六章中的教育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

通过讨论和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孔子的教育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全译季氏篇第十六古代文化0209 1910《论语》全译季氏篇第十六【本篇引语】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原文】16·1 季氏将伐颛臾(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注释】(1)颛臾:音zhuān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

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dú,匣子。

(10)费:季氏的采邑。

(11)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

(12)萧墙:照壁屏风。

指宫廷之内。

【译文】季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

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评析】这一章又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

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

此外,这一章里孔子还提出了“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

”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

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基本不适宜现代社会,这是应该指出的。

【原文】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译文】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

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

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

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评析】“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

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

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原文】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1)矣,政逮(2)于大夫四世(3)矣,故夫三桓(4)之子孙微矣。

”(1)五世:指鲁国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

(2)逮:及。

(3)四世:指季孙氏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

(4)三桓:鲁国伸孙、叔孙、季孙都出于鲁桓公,所以叫三桓。

【译文】孔子说:“鲁国失去国家政权已经有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之手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评析】三桓掌握了国家政权,这是春秋末期的一种政治变革,对此,孔子表示不满。

本章里孔子对当时社会政治形势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孔子的观点是,社会政治变革就是“天下无道”,这还是基于他的“礼治”的思想,希望变为“天下有道”的政治局面。

【原文】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1),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2),友善柔(3),友便侫(4),损矣。

”【注释】(1)谅:诚信。

(2)便辟:惯于走邪道。

(3)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

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原文】16·5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1),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2),乐佚(3)游,乐晏乐(4),损矣。

”【注释】(1)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2)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

(3)佚:同“逸”。

(4)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

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

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2)。

”【注释】(1)愆:音qiān,过失。

(2)瞽:音gǔ,盲人。

【译文】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评析】以上这几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交往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交朋友要结交那些正直、诚信、见闻广博的人,而不要结交那些逢迎谄媚、花言巧语的人,要用礼乐调节自己,多多地称道别人的好处,与君子交往要注意不急躁、不隐瞒等等,这些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原文】16·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评析】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

这对今天的人们还是很有必要注意的。

【原文】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原文】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

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

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原文】16·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评析】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原文】16·11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译文】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

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

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

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评析】【原文】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其斯之谓与?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

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原文】16·13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