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全套课件180P)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导论》课件

《民间文学导论》课件
文化同质化
全球化的过程中,许多地区的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化的同化,失去了 原有的特色和魅力。
民间文学的保护措施
立法保护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 民间文学的权益,防止其被滥
用或盗用。
记录与整理
对现存的民间文学作品进行系 统的记录、整理和出版,确保 其不因传承人的去世而失传。
教育普及
在教育体系中加入民间文学的 内容,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 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想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05
民间谚语与谜语
民间谚语的定义与分类
民间谚语定义
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 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民间谚语分类
按内容可以分为时政谚、事理谚和格言谚,按风格可以分为 俗谚和雅谚。
民间谚语的创作与传播
创作源泉
民间谚语的创作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 产生活实践,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 象的观察、理解和总结。
传播方式
民间谚语的传播方式多样,可以通过 口口相传、文字记载、艺术表演等方 式进行传播。
谜语的起源与特点
起源追溯
谜语起源于古代的隐喻和民间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
特点概括
谜语通常具有趣味性、智力性和文化性,通过暗示和隐喻等方式表现出来,需要人们运用智慧和想象力来解答。
06
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
传承
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代 代相传,不断创新和发展
民间歌谣的文化价值
01
02
03
04
历史价值
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 貌和人民生活,是历史的见证
和传承。
艺术价值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 我国的文化艺术宝库。
民俗价值
反映了各种民俗风情和民间文 化,是研究民俗学的重要资料

民间口头文学汇总(共20张PPT)

民间口头文学汇总(共20张PPT)
• 生活歌:反映人们日常劳动生活和一般家庭社会生活的歌。 • 时政歌:反映人们对政治事件、措施、人物及有关形势的认识和
态度。以童谣的形式出现。 • 情歌: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表现了被剥夺正常爱情生活的人们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儿歌: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并能被儿童理解的歌,具有教育功
能。
(二)英雄叙事诗
祭仪简化或无祭仪,只是以唱祭歌开个头,或同欢共舞主要体现男女之间的情爱,由重在娱神转向重在娱人。
色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新功能。 八十年代:玛玛依、扎巴、玉梅、陆啊妹等
(为主要目的, 起源:物质生产与人自身繁衍的人类求生存的实践活动.
产生: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劳动实践。
生活中没有歌手,就像吃饭没有盐巴。
• 古代歌手:秦青、韦娥、王豹、虞公等
• 五六十年代:王老九、韩起祥、姜秀珍、 爬杰、康朗英、田茂忠、黄三弟等
• 八十年代:玛玛依、扎巴、玉梅、陆啊 妹等
• 1、以下哪个不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 A夸张
B对比
• C通韵法
D谐音双关
• 答案 C
• 2、民间诗歌的定义是什么? • A文化工具 B实践活动
• 特殊的认识功能。伴随着人们 与多方面的民俗生 活,具有重要认识价值。
• 二、民间诗歌的表现手法
《花儿》采用的句句相押、一韵到底的 通韵法;以及单句不押,双句相押一韵到 底的间韵法;虚词面前的实词相押复韵法 等
《诗经》比兴、夸张、重叠、谐音相关、 拟人等。
此外还有叙事与抒情结合、幻想性手法 等
第四节 歌节、歌俗、歌手
4、歌唱活动与祭礼礼仪、祭祀内容完全脱离,突出表现人为主体、“视歌唱为人生之切要”的刘锡蕃(岭表纪蛮)”的审美观念,反映人们日益广泛

民间文学7PPT课件

民间文学7PPT课件
幻想的“距离”:
“从前”(童话常见的开头):故事被 从现在、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
“童话一般以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的胜 利结尾,并且保证‘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 福的生活。’这也同样造成了距离,将故 事带到了结尾。罗马尼亚民俗学家米哈 依·波普提出,童话的开头将儿童从现实引 进非现实之中,而童话的结尾则把他们从 非现实带回现实之中。”——阿瑟·阿萨·伯杰
定型(程式化特点) 单纯式故事 复合式故事: “三迭式” “连缀式”
3、情节构思的类同性(二项对立的美学原则)
25
故事的类型化 母题或情节单元( motif )
“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 续存在于传统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须 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
——[美]斯蒂·汤普森
26
“情节单元”是英文或法文中“motif” 一词在民间文学里的对应词,指的是故事 中小到不能再分而又叙事完整的一个单元。 这里所谓的“情节”,是指生活中罕见的 人、物、或事。所谓“单元”,就是扼要 而完整地叙述了这罕见的人、物或事。例 如:“有一只生了角的兔子”是一个情节 单元,这是静态的;“那个大力士单手拖 动了一架飞机”也是一个情节单元,这是 动态的。
4
一、生活故事
几种生活故事类型 交友道德与家庭伦理故事 奇巧婚姻故事 长工斗地主及民斗官的故事 巧女故事 呆女婿(傻姑爷)故事 傻儿子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5
丁乃通
一个熟悉中国民间故事的人可以发现中 国社会和国民性中有许多方面是其他学科 的专家不太看得到的。例如,一般人通常 认为中国旧社会传统上以男性为中心,但 若和其他国家比较,就可以知道中国称赞 女性聪明的故事特别多。笨妻当然也有, 但仅是在跟巧妇对比时才提到。
笑话的喜剧结构方式:归谬法、学样法、巧计法、 对照法、突转法、误会法、巧合法、重复法、递 进法等等。

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10PPT课件

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10PPT课件
民间文学教程》第十章 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一节 民间说唱
一、民间说唱的界定和分类 2.说故事类。评话、评书在文化内涵上主要表现三方面: 其一,展示了社会万象,它如同,一面镜子,深刻而生
动地反映了纷繁杂沓、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世人面 前构制出一幅自古至今的中国历史画卷。 其二体现了传统美德,从美学意蕴来看,它所涉及的伦 理道德观念比较复杂,既反映社会生活本身蕴含的道德 观念、歌颂真、善、美、同时又敢于取舍,讲出说书人 的思想倾向性。 其三,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不是俯瞰宇宙万物作 出宏观议论,而是把民众的世界观附着于形形色色、纷 繁复杂的具体事物而见微知著,发人深省。(P.153)
第一节 民间说唱
一、民间说唱的界定和分类 本书参照了段宝林的十分法和倪仲之的六分法,同时从
民间说唱的内容和形式上综合考虑,分为唱故事、说故 事、说笑话三个类别。 1.唱故事类。所谓唱故事,是指这一类作品的故事情节 主要采用韵文形式表现出来。其中有腔有调、有辙有韵, 并有鼓板丝弦伴奏的称为演唱体,包括大鼓、渔鼓(道情)、 弹词、坠子、琴书、好来宝(蒙古族)、大本曲(白族)、甲 苏(彝族)、八角鼓(满族)等;无乐器伴奏,只击节吟诵具 有一定音乐性的则称为韵诵体,如山东快书、天津快板、 金钱板、赞哈(傣族)、哈巴(哈尼族)等。(P.152)
战、朝代更替、忠奸争斗、安邦定国等内容,如《列 国》、《三国》、《隋唐》、《杨家将》、《大明英烈 传)等。 二是绿林侠义,又称“小件短打书”,写结义搭伙、除 暴安良、比武竞技、败山破寨等内容,如《水浒》分为 武、宋、石、卢、林、鲁、后水浒六部,每部若于回;此 外还有《三侠五义》、《绿牡丹》、《八窍珠)等。 三是烟粉灵怪,主要以神话传说为原型创作面来,多表 现神异鬼怪,狐妖蛇仙等题材,以虚幻的艺术形象表现 人间现实,如(聊斋》、《西游》、《封神榜》等。 (P.153)

民间文学歌谣优质课件

民间文学歌谣优质课件

❖ 花儿
❖ 甘肃、青海、宁夏部分地域,由回、汉、东乡、撒拉、土、保 安、藏等族民众用汉语歌唱,以爱情为主旳山歌。
❖ “花儿”命名起源:男女情事称为“花事”、“缠花”、“花 案”,女情人称为“花儿”。
根据“花儿”旳发源地,分为三类: ❖ “河湟花儿”(河州花儿)发源于河州地域,即今甘肃省临夏
县,目前遍及临洮、康乐、和政、广和、永靖、夏河等县,有 旳流传到宁夏。四句一首,每句七至十一字,划为三顿,上下 两节相对称。 ❖ “洮岷花儿”,在洮岷地域,即甘肃临潭、岷县、单尼一带。 ❖ “西宁花儿”,发源于西宁地域,即目前青海省旳西宁、湟源、 贵德、乐都、循化一带。 莲花山花儿会。
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
中所唱旳歌谣。就其艺术形式而言,固定套式,不即兴创 作。
(1) 诀术歌
(2)
一种被以为具有法术作用旳民间歌诀,咒语、祛病禳
灾旳歌诀
(2) 节令歌
用在与节令有关旳多种民间节日庆贺和祭祀仪式中旳歌, 常与舞蹈和游艺相结合,多由农事活动决定。
(3) 礼俗歌
想亲亲
茴子白卷心心十八(那个)层,
想亲亲想得我手腕腕软, 妹妹你爱不爱受苦(那个)人
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
灯锅锅点灯半炕炕明,
想亲亲想得我心花花花乱, 烧酒盅盅挖米不嫌哥哥你穷
煮饺子下了一锅山药蛋。
庵庵房房土旳炕炕
头一回眊妹妹你不(那个)在, 烂大了个皮袄伙呀么伙盖上
你妈妈劈头打我两锅盖。 雪花花落地化成了(那个)水
艺术手法多采用触景生情旳比兴手法,第一句比兴, 第二句正文。歌中大量地利用本地口语中旳叠词, 如:山谷沟、野鹊鹊、泪蛋蛋、一伙伙人、白格生 生脸脸等。演唱中还加进某些表达语气和称谓旳衬 词,如:啊、来、呀、那、亲亲等。

民间文学幻灯片一

民间文学幻灯片一

• 4、建国后在一些大学相继开设了民间文 学课程。50年代前后,一些大学相继开设 民间文学课程,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 • 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 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深入农村和少数民族 地区,发掘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写出 了一些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 • 由于历史的原因,文革发生后工作中 断,未能把民间文艺的学术研究开展起来。 • 主要贡献:
• (1)搜集了大量反映历代农民起义和反帝斗争 以及现代革命斗争的歌谣、传说。如关于太平天 国、捻军、义和团的歌谣和故事传说,关于创建 革命根据地和抗日的歌谣、故事等。 • (2)搜集了大量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仅民间史 诗、叙事诗就有上百部。如藏族《江格尔》,柯 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纳西族的《创世纪》, 彝族《葛梅》,苗族《苗族古歌》,傣族《召树 屯》,彝族撒尼人的《阿诗玛》,蒙古族《嘎达 梅林》。后又出版了《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 《白族民歌集》《纳西族的歌》等。
• 2. 国外的有关民间文学定义、提法 • 教材P3 • 《大英百科全书》介绍“民间文学” (Folk Literature)一词说“民间文学 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传播的知识。 它像书面文字一样,由散文的或韵文的 叙事作品、诗歌、神话、戏剧、礼仪、 谚语、谜语等组成。在所有已知的人群 中,无论现在或过去,都在生产着它。” •
• 4.民间文艺学与民族学。民族学研 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 5.民间文艺学与语言学。是语言学 家们研究方言、民族语言以及古今 语言变迁的珍贵资料 • 6.民间文艺学还与哲学、文化人类 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关系密切。
• (二)民间文艺学的国际性

民间文艺学是一门具有国际性的学 科,在世界各国学者的共同推进下,这 门科学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 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 国家之一。1846年,英国学者汤姆斯 (W Thoms)首先提出了“Folklore” 这一学科名词。1878年,英国又率先成 立民俗学会。

民间文学幻灯片二

民间文学幻灯片二

• 2.集体性的形成与发展 •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形成于人类 必须结成一定群体才能生存的原始社 会。 • 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这种集体 性的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

在阶级社会里,集体性的表 现形式就更加灵活了。既有集体 场合下的共同创作,也有集体智 慧和个人独创性相结合的创作方 式,这时作品是否能在集体中流 传,为集体所享用,为集体所认 可显得尤其重要。
• (3)民间文学的口头性还表现在口 头讲唱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表现方 法上(便于记忆和表演)。如情节、 形象类型化,结构、叙事方式程式化, 语言朴实明快而又生动形象,富于音 乐性以及比兴、对比、重叠、反复、 谐音等手法的运用等。 采茶戏《骂 街调》
•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 口头性的形成有两个重 要因素:社会历史因素和口 头语言本身的因素。 • 从社会历史看,人类古 老的文学是伴随口语而不是 伴随文字产生的。
• (3)有固定的传承来源(如亲 缘、地缘、业缘传承)。 • (4)形成独特的传承风格。如 秦地女童话的诗意,藏族故事家 黑尔甲讲故事的机智,刘德培故 事的风趣和巧妙结尾等。
• 在传承中起骨干、桥梁作用。 • 他们是民间文学的活仓库,是民 间文学作品的集散站。 • 他们的贡献最主要的还是在其主 观创造性的发挥上。
• (二)口头性 • 1.口头性的含义及表现 •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
行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 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 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它的这些 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 头性。 • 周立波《笑话》 • 《壹周立波秀》节目
• 口头性的表现 • (1)跟作家文学相比,它不需 要文字作中介。 • (2)民间文学作品也可以用文 字记录,书面保存,但他的生命 力,本质属性依然在口头讲唱之 中。

《民间文学专题》课件

《民间文学专题》课件

歌谣是口头创作的诗歌 ,包括民歌、童谣、谚 语等,具有音乐美和节 奏感,英雄人物或民族 历史的故事,具有宏大 的规模和深刻的思想内 涵,能够反映一个民族 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 。
民间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文化传承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传 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口 口相传的方式,将民族 的历史、文化、价值观 等代代相传,对于保持 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文化融合
在保持民间文学核心元素的基础上,与其 他文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创作出具有 时代特色的新作品。
社区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民间文学的传承与创新 ,发挥群众的创造力,让民间文学在日常 生活中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民间歌谣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民间歌谣按内容可分为劳动歌、仪式 歌、时政歌、情歌等,按形式可分为 单曲体、联章体、叠句体等。
特点
民间歌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 风格,语言简练、节奏鲜明、韵律和 谐,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 美情趣。
民间歌谣的艺术手法
01
02
03
04
比兴手法
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 象的情感和意念具象化,增强
民间文学的分类
神话
传说
故事
歌谣
史诗
神话是关于神祇和英雄 的故事,通常具有超自 然和神秘的色彩,表达 了人们对自然现象和人 类起源的探索和想象。
传说通常是关于历史人 物、地方风物和风俗习 惯的故事,具有历史性 和地方性,反映了人们 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传 承。
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为 丰富和多样的一类,包 括民间故事、寓言、笑 话等,具有娱乐性和教 育意义,能够启迪人们 的智慧和思考。

民间文学7PPT课件

民间文学7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想的“距离”:
“从前”(童话常见的开头):故事被 从现在、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
“童话一般以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的胜 利结尾,并且保证‘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 福的生活。’这也同样造成了距离,将故 事带到了结尾。罗马尼亚民俗学家米哈 依·波普提出,童话的开头将儿童从现实引 进非现实之中,而童话的结尾则把他们从 非现实带回现实之中。”——阿瑟·阿萨·伯杰
传说和民间童话中,都出现人间和非 人间两种不同层次的世界。吕蒂把二者分 别叫做“此岸”和“彼岸”,再把这两种 世界的住民称作“此岸者”和“彼岸者”。 传说中,“彼岸”和“此岸”的接触,使 得“此岸者”产生诸如恐惧、紧张、疑惑、 悲哀等心理体验。民间童话则不然:“民 间童话的剧中人在自己和彼岸者之间,感 觉不到隔绝。对他们而言,彼岸者只有作 为助手或迫害者才有意义,彼岸者的出现 本身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4
一、生活故事
几种生活故事类型 交友道德与家庭伦理故事 奇巧婚姻故事 长工斗地主及民斗官的故事 巧女故事 呆女婿(傻姑爷)故事 傻儿子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5
丁乃通
一个熟悉中国民间故事的人可以发现中 国社会和国民性中有许多方面是其他学科 的专家不太看得到的。例如,一般人通常 认为中国旧社会传统上以男性为中心,但 若和其他国家比较,就可以知道中国称赞 女性聪明的故事特别多。笨妻当然也有, 但仅是在跟巧妇对比时才提到。
9
“童话使儿童们认识到问题最基本的形 式,而较为复杂的故事却可能使他们感到 迷惑不解。童话故事还使一切情景都简单 化。童话中的人物都描绘得很清晰,大多 数细节,除非是非常重要的细节,都被省 略了。因此,童话中的人物都是典型的, 而不是唯一的。因此,童话的简单化帮助 缺乏理解矛盾和模棱两可事物能力的幼儿 能理解故事所谈论的问题的本质,并认同 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

民间文学(课件)

民间文学(课件)

民间文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一、民间文学的性质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一)范围: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二)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共同点:形式上的通俗易懂不同点:①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②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③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或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混淆的另一种情况,是将个人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简单地看做是民间文学。

个人对民间文学素材的处理,如果只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前提下,进行出土文物式的科学整理,然后在发表出来,仍属于民间文学。

如果是吸取民间文学素材,重新改编和再创作,那就属于作家文学了。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21世纪,中国民间文学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口头文学和语言;②表演艺术;③民俗活动;④传统手工艺;⑤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民间知识和文化空间。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一节集体性民间文学既属人民群众集体创作而产生,又在流传中不断为人民群众所补充完善。

一、集体性特征的三重含义:1.民间文学在社会成员的互动过程中产生。

2.表演者和观众并没有绝对的区分,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相互转化3.文本、语境、表演三层面构成完整的民间文学行为※民间文学在产生后被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拥有。

民间文学-民间戏曲-第二节PPT课件

民间文学-民间戏曲-第二节PPT课件

.
5
二、民间戏曲的表演惯制
地方色彩强,演出成体系,风格稳固,角色演员 较为固定,身份和扮相固定。但是演员、观众、 地点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表演风格和内容。
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特征,结构单一,善于截 取生活横断面组织戏剧冲突。
唱腔方面基本来自民歌。(1)将一人唱的民歌变成 双人唱。(2)进行扩展,情节角色升华。
唱腔处理方面具有灵活性,有本体和变体之分。
.
6
三、民间戏曲的传承路线和戏曲班社
产生历史
1、省际交流(商人流动,逃荒者,艺人流动等) 2、当地土生土长的(家戏,班社) 3、剧种间的竞争
.
7
发展历史
班社(收徒、供窝子等)
.
8
家戏(世袭、本家族吸收外族弟子两种方式)
.
9
四、民间戏曲的心意习俗
(一)对神的崇拜和敬畏
梨园神唐明皇

10
皮影戏祖师李存勖。有木偶戏演变来的“线腔”供关云长
.
11
(二)驱鬼辟邪的信仰习俗
.
12
(三)其他习俗
地方势力保护 为演出活动打好基础 各种习俗禁忌
.
13
第二节 民间戏曲习俗
迟富航
09804
.
1
一、民间戏曲的演出习俗
(一)演出目的 1,、祀神娱神(如社戏、庙会)
.
2
2、娱乐俗民(如逢年过节唱戏)
.
3
(二)民间戏曲的演出形式
1、地摊表演,有时搭顶子,临时性的 (打地圪 圈)
.
4
2、产生原因 (1)地点是乡村,支撑者是群众,经济的匮乏。 (2)统治阶级不许“野戏”,“淫戏”登台。
三民间戏曲的传承路线和戏曲班社三民间戏曲的传承路线和戏曲班社??产生历史产生历史??11省际交流商人流动逃荒者艺人流动等省际交流商人流动逃荒者艺人流动等当地土生土长的家戏班社剧种间的竞争剧种间的竞争剧种间的竞争??22当地土生土长的家戏班社??33剧种间的竞争??发展历史发展历史班社收徒供窝子等??班社收徒供窝子等??家戏世袭本家族吸收外族弟子两种方式家戏世袭本家族吸收外族弟子两种方式四民间戏曲的心意习俗四民间戏曲的心意习俗??一对神的崇拜和敬畏一对神的崇拜和敬畏??梨园神唐明皇梨园神唐明皇??皮影戏祖师李存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民间文学”的提出
1、“民间文学”概念的输入 Folk-lore:汤姆斯(William Thorns). 1846 (Folkloristics)
格林兄弟与德国民间故事
广义与狭义的区分 附: 英国文化进化学派的文化遗留物说 英国学者的精神文化说 美国和前苏联的民间文学说 传统文化说
博尔尼《民俗学手册》中对民俗范围的理解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 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举行的仪式;不是 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 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 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 生活。” ——英国民俗学会1914年出版
顾颉刚、容肇祖、黄石、江绍原、杨成 、林惠祥、常惠、钟敬文……“我国早期致力于民俗学的学者,他们原 来所从事的专业,基本上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是搞文学的,有的是搞语言文字学的, 有的是搞社会学的。自然,也有人一开始 就搞民俗学的,但那只是众多学者中的少 数人而已。”
——钟敬文《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反思和体会》
一 个 瑶 族 家 庭 的 照 片
注意照片上的人口结构
一个他者的介入
第一讲 什么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既指一个特定的学 科及民间文艺学,也指这个学 科研究的对象。
学科界定 研究民间文学的起源、流传的一 般规律及社会功能的科学。
学科对象的界定
一个20年前的权威性定义: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 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情感,表现 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
2、对“民间文学”的认识 索绪尔:“语言”和“言语” 走向语境(context) 德里达的“文本”(text)概念 “There is nothing outside of the text” ——从狭义到广义,即从单一的文字符号 到一切有意义的微型符号
民间文学是一个区域内广大民众群体创作 和传播口头文学的活动,它是以口头表演 的方式存在的,是一个表演的过程。真正 的民间文学文本就是这样一个表演的过程, 它由声音、表情、动作以及现场的其他符 号形式共同构成。
生活文化概念的学术意义
如果我们认真注意到民俗的生活形态, 我们就有可能更加现实地认识民俗的广泛 存在。从生活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民 俗构成了人的日常性活动、日历性活动和 人生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民俗是人基 本的生活世界的基本构成。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P170
要点
阈限(threshold) 阈限意指所有间隙性的或模棱两可的状态,这个概念与维克多· 特 纳的作品,以及他所拓展的阿诺德· 范· 盖纳普的原创观点是分不开的。 通过阈限,人类学才有可能在概念上关注边缘、改变、反抗、排斥、 富庶、污染、反常和越轨等现象。 阈限阶段是一个在社会文化上没有身份、不存在的地带。 结构与反结构。
最早使用“民间文学”概念的中国学者是梅 光迪,1916年3月19日,他致信胡适: 来书论宋元文学,甚启聋聩。文学革命 自当从“民间文学”(folklore, popular poetry, spoken language, etc.)入手,此无 待言。惟非经一番大战争不可。骤言俚俗 文学,必为旧派文家所讪笑攻击。但我辈 正欢迎其讪笑攻击耳。 ——《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
一个新近出版教材上的界定: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又是 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 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刘守华、陈建宪主编《民间文学教程》 两个定义的共同点:纯文学化的界定角度
常宁塔山瑶族乡的“冈介”活动
“冈介”录像片段
“冈介”表演现场
要点
口传文化(oral culture) 文化传统 大传统(great tradition) 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 ——罗伯特· 雷德菲尔德 钟敬文的文化分层 生活文化 文化展演 狂欢化
钟敬文先生的文化分层
文化的范围很广泛,层次也不单一。它是一个庞大的复 杂的综合体。我向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三个主流。首先 是上层社会文化,从阶级上说,即封建地主阶级所创造和 享有的文化;其次,是中层社会文化,即城市人民的文化, 主要是商业市民所有的文化;最后,是底层社会的文化, 即广大农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88年) ——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 自序》

参考书: 1. Van Gennep: rites of passage. 2. Victor Turner: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已有中译本《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
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下,如果要问何种民 间文化尚保留着自身所具有的本质性狂欢特质的 话,我们大概只有在民谣当中寻找了,即便是民 间的庙会文化也已经丧失了其狂欢特质,而沦为 权力政治、资本与地方性文化共谋的产物。我们 说只有民谣依然保持着民间文化的狂欢色彩,是 从民间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 理解的。民谣的颠覆性、不妥协性、讽刺性决定 了它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永远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发挥其独特的舆论功能。 ——刘晓春《当下民谣的意识形态》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讲义提纲说明
1. 提纲仅供大家参考,并非所谓“标准答案”。 2. 提纲中如有错误,请直接向郑老师反映。 3. 提纲只供选课生使用,请勿扩散。
绪论
绪论部分初步清理关于民间文学的一些 错误看法,就民间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树立 起基本的观念。
歌 本 与 演 唱
歌本
常宁塔山瑶族乡的“冈介”活动
生活文化:一个关键词
民俗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它的研究对 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 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82年) ——钟敬文《民俗学及其作用》 生活文化是“民族的基层文化”、基本文化。不过,它 应被理解成生活世界意义上的基层文化,是经典文化或意 识形态的基础。(94年)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P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