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沉与浮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沉与浮》含反思(精选9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沉与浮》含反思(精选9篇)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沉与浮》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对沉浮现象感兴趣。
2、认识沉↓与浮↑的标记,学说单词沉、浮。
活动准备:常见的水果若干贴有标记的箩筐塑料杯两个。
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1)出示水果,幼儿辨认名称。
(2)设疑:如果把水果宝宝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2、实验观察(1)介绍材料:两个装满清水的塑料杯、贴有标记的箩筐(2)重点介绍沉↓与浮↑的标记。
(3)实验观察:将某种水果切一块下来放到杯子里,幼儿观察水果去哪里了。
(4)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学说单词沉、浮。
3、水果分家(1)出示有标记的箩筐,教师介绍规则。
(2)引导幼儿根据水果的沉浮现象将水果放在不同的箩筐。
活动反思:研究了一些时间的水果,作为科学活动今天还是第一次。
为了便于每个孩子都能看清楚,我将座位安排成半圆形。
在实验过程中,我利用两个透明的水杯,分别展示沉与浮的实验迹象,因此也让幼儿大饱眼福,对探索性的实验操作也相当的感兴趣。
其中,我还渗透了让孩子们学说“浮起来”、“沉下去”,并通过利用肢体动作的展示加深对沉与浮的理解。
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中,孩子们也是吃的乐此不疲。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水果的品种上还可以增加一点,第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沉与浮》含反思篇2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会浮起来。
2.培养幼儿小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3. 培养幼儿喜欢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做科学小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4.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 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细心观察能力,喜欢动手做科学小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中会浮起来。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多观察善思考,勤动脑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鸡蛋、盐、水、课件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师问:你们知道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浮起来吗?(幼儿回答各种答案)2.请幼儿在准备好装满清水的透明小鱼缸里放进准备好的物品(如:积木、锁子、苹果、石块、鸡蛋等),观察哪些物品在水里浮?哪些物品在水里沉?二.教学过程1.“我是魔术师”老师神秘告诉幼儿能让鸡蛋会“游泳”,让它在水里浮起来,淡水中加入食盐(幼儿不知情),边加边搅拌,鸡蛋慢慢的浮起来了。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沉与浮
∵木块漂浮
∴F浮=G物=1.2N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
F浮=G物
V排=
F浮
液g
1.2N 103kg/ cm3 10N
/ kg
1.2104 m3
120cm3
V露=V物-V排=200cm3:120cm3=80cm3
专题四 漂浮
1、密度计在水和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哪一个大? 放在煤油中液面在密度计的刻线A点,放在水中水 面在密度计A点的上方还是下方?
2、地球上有一个死海,在那里人可以躺在海面上 看报。假定人的平均密度与纯水的密度相当,要使 浸入海水中的人有三分之一的体积浮出水面,那么 死海海水的密度约是多少?
3、有一杯水,水上漂浮着一块冰,当冰块全部融 化后,杯中水面的位置将?
{实验与思考}
(A)
漂浮
(B)
悬浮
(C)
下沉
(D)
上浮
F浮 >G 物
物体上浮
F浮 =G 物
物体悬浮或漂浮
F浮 <G 物 物体下沉
练习
一个1N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钩 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是0.87N,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 多少? 解:F浮= G - F
=1N- 0.87N
=0.13N
解:F浮=G排=2N 2、一物体浸入水中排开了1000cm3水,求受的浮力多大?
解:v排=1000cm3=10-3m3
ρ m排= 液V排=1x103kg/m3x10-3m3=1kg
F浮=G排= m排g=1kgx10N/kg=10N
3、质量为540g的铝块的一半浸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当它浸没在
酒精,所受的浮力?(ρ铝=2.7g/cm3
五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沉与浮
谢谢
一、概念演讲人目录源自01概念02
沉与浮的例子
03
沉与浮的原理
【沉与浮】
概念
1.沉:使物体下沉,使其向下移动,使其变深。 2.浮:使物体上浮,使其向上移动,使其变浅。
沉与浮的例子
1.水:水中的物体沉,越深的水,物体沉得越深。 2.空气:物体在空气中上浮,越高的空气,物体浮得越 高。
沉与浮的原理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说课稿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说课稿《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说课稿1一:本节课我的教学设想是:用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因为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所以这一课的学习除了教师演示实验,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
二:教材分析《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和浮”的第二课。
它由四部分组成:1改变玻璃瓶的沉浮,2改变浮标的沉浮,3改变其它物体的沉浮,4我们的“潜艇”。
本课教材编在《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课之后,目的在于加深,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三:教材处理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我将本课设计为俩课时,第一课时研究前三个部分,其中第二个活动部分“改变浮标的沉浮”改为研究“改变橡皮泥的沉浮”,第二课时专题了解研究并设计制作潜艇。
四: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运用这一知识,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
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发展思维。
4,培养学生深入学习,努力实践,努力探究的思想品质。
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
五:教学重点学生通过亲历三个活动,探究了了解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1,试验材料:①水槽、小药瓶(辅助材料:泡沫粒、小石子、木块、橡皮泥);②橡皮泥;③浮标、铁钉、泡沫塑料、石块、胡萝卜。
2,多媒体课件及投影七: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一开课,老师就出示空玻璃瓶,提出问题:把玻璃瓶放入水中,它是沉还是浮?学生猜测,师演示:把瓶放入水中,升浮。
再提问:能不能让玻璃瓶沉下去?你有哪些方法?这样通过实物创设情境,由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新课。
(二)探究研讨,学习新课活动一:改变玻璃瓶的沉浮。
沉与浮ppt课件小班
航空航天领域中的一些设备需要模 拟沉浮现象进行测试和验证,如卫 星姿态调整系统的性能测试等。
沉与浮的未来发展
理论研究
沉浮现象仍然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 探索和研究,如液体内分子间的相互 作用机制、物体沉浮的微观机制等。
应用拓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沉浮原理的应用领 域将不断拓展,如开发新型的浮力材 料、设计更加智能的船舶和潜水艇等 。
步骤 1. 将各种形状和质量的物体放入水中。
2. 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
实验一:水的密度与浮力
3. 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结论:当物体密度小于水时,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当物体密度大于水时,物体会 沉入水中。
实验二:船的浮力与稳定性
总结词
了解船的浮力与稳定性的 关系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 船在水中的稳定性,了解 船的浮力与稳定性的关系 。
公式
密度 = 质量 / 体积
解释
物体在水中是否沉浮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 度,物体会沉;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物体会浮。
阿基米德原理
定义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 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公式
F = m(排)g
解释
这个原理适用于任何液体,包括水。根据这个原理,我们 可以知道一个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与它所排开的水的体 积成正比。
实验三:潜水艇的浮力与运动
总结词
理解潜水艇的浮力与运动的关系
详细描述
通过模拟潜水艇的运动,了解潜 水艇的浮力与运动的关系。
材料
气球、橡皮筋、竹签、透明胶带 。
实验三:潜水艇的浮力与运动
步骤
1
2
1. 用气球模拟潜水艇,用橡皮筋将竹签系在气球 上。
《物体的沉与浮》教案
《物体的沉与浮》教案《物体的沉与浮》教案1活动目标: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重点与难点: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幼儿尝试(一)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幼儿尝试、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三、幼儿尝试(二)教师提出尝试题: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
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
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四、幼儿尝试(三)教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幼儿尝试、得出结论: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
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五、幼儿尝试(四)教师提出尝试题:1、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沉与浮ppt课件
思考题二:为什么铁块会沉入水底?
总结词
铁块具有高密度和实心结构,使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其自身重量,因此会沉 入水底。
详细描述
铁块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其自身重量,使其无法浮在水面 上。此外,铁块的实心结构也减少了其浮力,使其更容易沉入水底。
思考题三:热气球和飞艇为什么可以升空?
公式
F = m液g
应用
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当物体完全或部分浸没在水中时,它 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这个浮力与它所排开的水的重量相等。如果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 重力,物体会上浮;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会下沉。
03
CATALOGUE
沉与浮的应用
船舶的浮力原理
船舶能够浮在水面是因为它能 够排开等于它自身体积的水, 从而产生向上的浮力。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其重力时 ,物体会上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
其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沉与浮在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航海
了解沉与浮的规律可以帮助船 员判断船只是否会沉没或漂浮
,保障航海安全。
水利工程
在水利工程中,可以根据沉与 浮的原理设计水库、水闸等设 施,实现水位的调节和控制。
医学
在医学领域,沉与浮的原理可 以用来制作药物,如悬浮液、 药片等,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和靶向输送。
环保
在环保领域,可以利用沉与浮 的原理进行水处理、废油回收 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
境保护。
06
CATALOGUE
沉与浮的思考题及答案
思考题一:为什么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
总结词
木头具有轻盈、中空的结构,使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其自身重量,因此可 以浮在水面上。
幼儿园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含反思(精选19篇)
幼儿园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含反思(精选1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含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探索并记录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脸盆每组各一份,记录表每人一张重点难点:探索记录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活动过程:一、引入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展示各种物品)2、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当小小科学家,来做一个关于沉与浮的实验,我们要把这些东西一个一个地放到水里面,来看看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东西会沉下去。
二、猜测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
(分别记录幼儿对各种物体沉浮状态的猜测结果)三、幼儿自主探索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做一做这个实验,把桌上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到水里,要轻轻地放,如果这个东西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就在这个东西的图片旁边打勾,如果沉下去了就打X。
四、检验猜测将猜测结果跟幼儿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五、总结1、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吗?2、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水里面有一种向上推的力量,能把轻的东西举起来,让在浮在水上,但是太重的东西,它就举不动了,所以就沉在水底了。
活动建议:1、记录表中多一行空格,让幼儿填写自己的猜测,当幼儿做完实验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对比。
2、在讲到沉与浮的时候要向幼儿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有的幼儿会弄不清楚。
物体的沉与浮练习题(学生用)
物体的沉与浮一、基础知识训练1.停在海里的小游艇总重2。
06 ×104N ,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N ;它排开海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m 3(海水的密度海水=1。
03×103kg /m 3,取 g=10N /kg )。
(题型二)2.一小球所受的重力为5N .体积为 5 × 10—4 m 3。
将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N (取 g=10N/kg ),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
放开手后,小球 将 (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题型一)3.我国农民常用盐水浸泡法来选种,如图10—1所示。
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饱满的种子沉在底部是因为________,干瘪、虫蛀的种子浮在液面上是因为_________.(题型三)4.如图10—2所示,浸没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所受水的浮力F l 小于鸡蛋的重力.现将适量的浓盐水倒入烧杯中,鸡蛋所受的浮力为F 2,则F l 与F 2的大小关系为 ( )(题型二)A .F l <F 2B .F l =F 2C .F l >F 2D .无法确定5.轮船从内河航行到大海时,船将( )(题型三)A . 下沉一点;B .上浮一点;C .不变;D .无法判定。
6.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题型三) A .潜水艇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B .气象用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C .密度计上的刻度示数从下到上逐渐变大D .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7.“死海不死”的故事说的是……“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可他们都漂浮在海面上-………”.以下是几位同学对该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题型二)A .奴隶和俘虏是被水平仍进海里的B .海水的密度等于人体的密度,人在海里自然漂浮C .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总大于其重力D .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等于其重力8.把重5N 、体积为0.6dm 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型一)A .物体上浮,F 浮= 6NB .物体悬浮,F 浮= 5NC .物体漂浮,F 浮= 5ND .物体沉在水底,F 浮= 6N9.如图10—3,将边长为a 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设水的密度为ρ水,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m .根据以上条件,求出五个与木块有关的物理量(木块面积、体积除外)。
沉与浮大班科学ppt课件
05
总结与思考
你对沉与浮的理解有何加深?
总结词
对沉与浮的理解更加深入
详细描述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沉与浮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明白了物体沉浮取决 于其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在其中的作用。
热气球升空原理
当热气球燃烧器点燃燃料后,产生大量热气,热气密度小于球囊周围空气密度,产生浮力 使热气球升空。
热气球的航向控制
热气球升空后,通过改变球囊内热气的温度来控制浮力大小,从而实现航向控制。同时, 通过改变吊篮的方向和燃烧器的火焰方向,可以控制热气球的飞行方向。
船只如何在水面上漂浮
船只的浮力原理
实例
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因为水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木头放入水中 会浮起来,因为水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
空气对浮力的影响
01
空气浮力定义
空气对物体向上的作用力,单位为牛顿。
02
空气浮力与沉浮关系
空气浮力是影响物体沉浮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空气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时,物体会浮起来;当空气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沉下去。
总结词:通过制作简易潜 水艇模型,了解潜水艇的 工作原理,加深对沉浮原 理的理解。
详细描述
提供一些材料,如塑料瓶 、橡皮泥、吸管等。
通过操作模型,观察潜水 艇的沉浮变化,并解释原 理。
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制 作一个简易的潜水艇模型 。
04
沉与浮的趣味应用
潜水艇的原理
潜水艇工作原理
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它内部有蓄水舱, 当需要下沉时,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水艇重量增加;当 需要上浮时,往外排水,减轻自身重量。
幼儿园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含反思
幼儿园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含反思幼儿园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含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意思。
3、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沉与浮的现象,幷会用语言描述。
2、幼儿学会操作,会用不同符号记录。
活动准备1、各种蔬菜:茄子,土豆,菠菜(小青菜),蘑菇,胡萝卜,青椒2、大水盆两只,记录单一人一份。
3、盒子,毛巾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1、提出问题师:蔬菜宝宝要去探险,遇见了一条大河,这些蔬菜宝宝能安全过河吗?谁浮在水面上谁就能安全过河。
2、介绍蔬菜老师今天带了许多蔬菜宝宝,你们猜猜它是谁?3、把它们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你们猜猜看?这些蔬菜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能沉在水里呢?二.认识“沉”“浮”学习用来表示沉浮现象。
1、小朋友,如果蔬菜浮在水面我们用“↑”来表示,如果蔬菜沉在水里我们用“↓”来表示。
2、交流猜测的`情况3、师:怎样来证明谁的猜测对呢?三.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与浮的现象幷做好记录。
1、师:看老师先拿一个菠菜放在水盆中,猜一猜会怎样?你会用什么符号做记录?(学生边思考边观察边做记录)2、自己拿一个蔬菜放在水里,看看会是什么结果,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3、交待操作要求:第一步,哪一个蔬菜放在水里,观察它是沉还是浮。
第二步:把蔬菜从水中捞出来放在盒子里,擦干手第三步:记录观察结果。
3、幼儿实验,教师观察幼儿的动手操作情况。
4、幼儿讲解操作结果。
四.拓展延伸,活动结束。
水真的好神奇啊,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浮力)做出了许多事情,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吗?轮船就是利用这种神奇的力量才能在海上行走。
以后我们还要探索水的奥秘。
教学反思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教科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0章 第4节沉与浮
第4节沉与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沉浮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2.知道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4.知道密度计、潜艇、气象探测气球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轮船、潜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激发学习欲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沉浮条件.【难点】1.利用沉浮条件解释轮船、潜艇、气球等的原理.2.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物体的沉浮条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6,完成以下问题:1.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受力平衡,可以悬浮在液体内.3.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合作探究】演示一观察鸡蛋的沉浮1.取一枚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答:鸡蛋沉在水底.2.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答:鸡蛋慢慢上浮、悬浮,最后漂浮在水面.3.如果再加些清水,又会发生什么现象?答:鸡蛋慢慢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悬浮,最后下沉到水底.4.探究结论(1)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2)通过改变重力或浮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当F浮>G时,物体上浮;当F浮<G时,物体下沉;当F浮=G时,物体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状态.演示二上浮和下沉1.物体下沉的条件是什么?答:F浮<G物时,物体下沉.2.物体上浮的条件是什么?答:F浮>G物时,物体上浮.演示三物体在水中的三种状态1.漂浮:物体浮在水面,有一部分露出水面.漂浮条件:F浮=G物.2.悬浮: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可以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位置.悬浮条件:F浮=G物.3.下沉:物体沉在水底.下沉条件:F浮<G物.4.悬浮与漂浮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都是一种静止的平衡状态,都满足F浮=G物.不同点:(1)悬浮是指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这时物体所受的浮力是最大浮力,F浮=ρ物gV物(V排=V物);漂浮指物体部分浸入,此时V排<V物,所受的浮力不是最大的.(2)漂浮条件是ρ液>ρ物,悬浮条件是ρ液=ρ物.(物体为实心)演示四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1.上浮: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2.下沉: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3.悬浮:由F浮=G可得:F浮=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4.漂浮: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5.总结:简单地说,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和沉,取决于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和物体密度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演示五对于浮沉条件的理解1.ρ物是物体的密度(平均密度),而不是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2.由物体的沉浮情况可以判断物体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及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反过来由物体重力与浮力大小关系及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也可以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3.求解某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首先要明确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等于物体重力;若沉底则浮力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解.演示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作出的有关推论1.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仍都悬浮(或漂浮).2.漂浮在水中的冰或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的冰,熔化成水后液面不变;若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冰熔化成水后液面下降.3.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4.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竖直向下的外力,且力的大小等于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的增量.例题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水,将一块冰放入水中,冰漂浮在水面,此时水面恰好与杯子口相平.则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D)A.将有水从烧杯中溢出B.水面先下降后上升C.烧杯中的水面会下降D.水面始终与杯子口相平解答由于冰漂浮于水面上,则F浮=G冰,即ρ水gV排=G冰…①,又因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重力不变,G水=G冰,即ρ水gV水=G冰…②,由①②可得:ρ水gV排=ρ水gV水,所以V排=V水,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等于冰排开水的体积.所以,不会有水从烧杯中溢出,杯中水面也不会下降,始终与杯子口相平.【教师点拨】条件分析法:当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都不相同时,不能根据单个影响因素来比较所受浮力的大小,这时可以先由浮沉条件分析出不同情况下的浮力与物体自身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再比较浮力的大小.【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A、B两物体静止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等,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C.两物体的密度不等,B物体的密度大D.两物体的重力不等,B物体的重力大2.重为15 N的物体,浸没于装满水的容器中后,溢出了5×10-4m3的水.则此物体是(B)A.浮在水面上B.沉到水底C.悬浮在水中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3.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和铁球放在水中,铁球受的浮力<铝球受的浮力;若把它们都放在水银中静止时,则铁球受的浮力=铝球受的浮力.(均选填“>”“<”或“=”) 知识点二控制沉与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7-69,完成以下问题:1.采用“空心”的办法可以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轮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潜艇是靠改变自身所受的重力来实现沉浮的.【合作探究】演示七海洋生物用不同的方法控制沉与浮甲:鱼鳔的大小变化能使鱼在水中自由沉浮.乙:抹香鲸靠加热或冷却脑油来控制沉浮.丙:乌贼的骨中包含有许多小的充气隔室.丁:鹦鹉螺具有螺旋形的外壳,壳内有很大的充气囊.演示八浮力的应用——轮船现代轮船指用机械发动机推动的船只,多用钢铁制造.演示九橡皮泥小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1.橡皮泥的密度比水大,它在水中会下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怎样把橡皮泥做成一条小船,使它能漂浮在水面,并能承载重物?答:把橡皮泥捏成瓢状放在水里,它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并能承载重物.2.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造的.请简述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原理.答:将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可以排开更多的水,轮船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3.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是指什么?答: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4.什么是轮船的载重线?答:表示船舶在允许的最大载重情况时水面位置的水平线.5.思考:一艘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受到的浮力和船身在水中的体积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答:轮船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海水>ρ河水,故船身在水中的体积变大,船身会下沉一些.演示十潜艇1.潜艇如何潜入水中?答:潜艇的艇身装有水舱,向水舱充水时,潜艇变重,逐渐潜入水中.2.潜艇如何浮出水面?答: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艇变轻,从而上浮.3.由此可知潜艇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答:潜艇的工作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演示十一动手做一个潜艇1.按上图自制一个潜艇模型,把模型浸在水中,从管中抽气,模型将怎样运动?答:模型下沉.2.向管中打气,模型又会怎样?答:模型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演示十二热气球1.热气球能浮在空中的原理是什么?答:热气球是通过加热空气或某些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以获得较大的浮力来升空的.2.热气球如何下降呢?答:减小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方法是减小排开气体的体积,比如热气球停止加热.演示十三浮船打捞1.据史籍记载,900多年前,僧人怀丙曾“打捞”起沉落江中的万斤大铁牛.他创造了浮力起重法,这一方法一直沿用至今.2.现代打捞技术将浮筒绑在沉船两侧时使整体体积增大,总的浮力增大,排出浮筒中的水,浮筒的重力减小,当整体的浮力大于重力时沉船上浮.知识拓展密度计1.密度计是一种什么仪器?它的刻度有什么特点?答: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上稀下密.2.密度计的底部配有铅坠,其作用是什么?答:使密度计能够直立在液体中.3.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F浮=G.同一支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面上时,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相等的,都等于其重力大小.4.密度计浸入液体中越深,说明液体的密度是越大还是越小?答:由F浮=ρ液gV排可知,V排越大,液体密度ρ液越小.【教师点拨】1.人们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用盐水选种时,把漂浮的种子清除掉,保留下沉的饱满种子.2.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船身会向上浮起一些.3.潜艇在水面下从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变大.4.生活中另外一些可以利用浮力的知识来解释的现象:腌鸡蛋时,开始鸡蛋漂浮,后来下沉;煮饺子时,饺子熟了后会浮出水面;吹出的肥皂泡先上升后下降,等等.【跟进训练】1.(多选)如图所示,用同一支密度计测定不同液体的密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D)A.密度计漂浮得越高,所受的浮力越大B.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都相等C.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D.密度计漂浮得越高,液体密度越大2.潜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的,向潜艇的水舱中充入适当的海水后,潜艇在海水中由漂浮变为悬浮,潜艇受到的浮力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该潜艇由海水中潜入长江中仍然保持悬浮,应该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潜艇水舱中水的质量(ρ海水>ρ水).课堂小结沉与浮⎩⎪⎪⎨⎪⎪⎧物体的浮沉条件⎩⎪⎨⎪⎧决定因素:F 浮与G 物共同决定浮沉条件⎩⎪⎨⎪⎧ 上浮:F 浮>G 物下沉:F 浮<G物悬浮或漂浮:F 浮=G 物控制沉与浮⎩⎪⎨⎪⎧潜艇热气球浮船打捞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物体浮与沉教学反思(5篇)
物体浮与沉教学反思(5篇)本站作者为你精心整理了5篇《物体浮与沉教学反思》的内容,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物体浮与沉教学反思》相关的内容。
篇1:物体的浮与沉教学反思参加百节好课评比让我更进一步认识什么才是一节好的物理课,以下是对本节课的一些想法。
引入——浮沉子浮沉子实验非常神奇,但往往是一个备选实验。
小玻璃瓶在生活中并不常见,配重过程又比较繁琐,且揭秘时不易“看”清原理。
我将弯折的吸管和回形针组合起来,通过吸管长度的调节和回形针数量的增减可以方便的调节浮沉子的比重,揭秘可以课上现场拆解也可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去寻找答案。
G物影响浮沉——瓶子与吸管实验采用的是330ml的塑料瓶替代了原来的小玻璃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单凭手的感觉就能轻易分辨浮力和重力关系。
通常探究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如何让浮着空瓶沉下去,第二个是如何让沉下去的瓶子浮起来。
学生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通常的做法是把瓶子从水中取出,倒掉里面的东西实现上浮。
但是本节课要求学生不许用手触碰沉底的瓶子,借助一个吸管让瓶子浮起来。
这将原来过于简单的问题变得有挑战性,学生求知欲很强。
向瓶子里吹起控制瓶子的沉浮这一方法也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该实验对如何控制气球的沉浮,潜水艇的沉浮是一个铺垫。
V排影响浮沉——沉底的气球气球体积的变化是很容易观察的,吹起后浮力的变化也很容易用手感知。
该实验对鱼的沉浮,汤圆的沉浮是一个铺垫。
液影响浮沉——鸡蛋与蜡烛控制鸡蛋沉浮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尤其是悬浮。
实验中用浓盐水代替了盐,在改变浓度的时候液体不会有大的晃动,鸡蛋上浮下沉情况比较稳定。
在得出结论后,随机取一小组的蜡烛放入酒精中沉底,学生会感到神奇而合理。
上浮至漂浮过程中浮力的变化——几何画板这一过程书上给出了四幅图片,将过程一一展现比较清晰,但如果实现动态的过程就更好了。
浮力在水面以下和以下是分两种情况的,像PPT,白板不易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分析《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三年级科学“沉和浮”单元的第一个科学探究一级标题内容,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研究观察关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由此引发思考:物体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学生们的生活经验,他们会试着做出一些解释或推测:物体的沉浮和物体的轻重有关;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和物体是否空心有关……学生们头脑中的轻重、大小概念,是生活中的模糊概念,他们的推测与实际的观察肯定会发生矛盾,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就是以这样的矛盾冲突及产生的问题来引导和驱动的。
在科学观察中,期望学生逐步对自己原来所做出的关于沉浮的解释加以修正,认识到“相同大小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轻重一样的物体,小的容易沉,大的容易浮。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组织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各种物体沉浮的假设,探讨物体在水中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2.组织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鼓励学生能从实验现象和已有经验的冲突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大胆猜测,以及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经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使学生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
教学准备:第一组:木块、石头、小纸片、铁块;第二组:泡沫塑料、胡萝卜、螺母、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第三组: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圆柱体一组(4个)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瓶子一组(4个)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各种材料 ( 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 ) ,让学生再次体验玩水,看谁在玩中最先有发现。
2.“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反馈 , 研讨这些物体的沉浮情况。
那么小纸片、铁盖在水中到底是沉还是浮呢?老师也来试试,看有什么不同的发现?3.[实物投影仪出示观察物体的两种方法]观察物体沉浮有两种方法,你想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4.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更多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揭示课题]。
【评析】研究的问题要来自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验,这样才能走进探究。
学生观察身边的各种材料是否沉浮后,引起了争议,这样就引出了观察物体沉浮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观察沉浮的方法和判断沉浮的标准。
二、探究活动一: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1.猜测:教师出示更多材料(泡沫塑料、铁钉、橡皮块、胡萝卜、蜡烛头),让学生猜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将猜测记录在实验表中。
然后实验,将结果也记录在表中,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2.学生验证: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3.学生汇报结果,展示实验记录表。
4.讨论:我们是根据什么猜测的?物体的沉浮可能和什么有关?【评析】科学探究不仅动手,更重要的是动脑。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预想在观察中可能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这种观察前的推测,是科学观察的重要环节。
教师提供的比较多的观察材料是调动思维的必要条件,推测与事实或许一致,或许矛盾,当经验和事实产生矛盾时,便引起了孩子们的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活动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1.通过研讨,提出假设: A 可能和物体的轻重有关; B 可能和物体的大小有关。
是这样的吗?2.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否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关。
①把第二组材料按大小顺序排列,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物投影]想一想:物体在水中沉浮和它的大小有关系吗?②把第二组材料按轻重顺序排列,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在水中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③通过排列,得出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物体的大小、轻重无关。
是我们的观察有误,还是我们的猜测有误呢?怎么办?(做实验研究)【评析】这里的活动隐含着如何作观察记录和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
当学生按照大小、轻重顺序排列那些物体,再标出沉浮时,会发现与刚才的推测矛盾了。
学生得出“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没有关系”这样的结论,否定了前面的猜测。
事实上,物体的沉浮和物体本身的大小、轻重都是有关的。
因为这两方面同时影响着物体的沉浮,所以,要探究物体的沉浮是否和它的轻重有关,就要对可能影响它沉浮的“大小”因素加以控制;同理,探究物体的沉浮是否和它的大小有关时,就要对可能影响它沉浮的“轻重”因加以控制。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活动。
3.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还是与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的。
⑴出示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圆柱体[实物投影],观察有什么相同点?⑵教师指导探究步骤:①排序:按轻重排列顺序②猜测:在水中是沉还是浮?③验证:放进水中观察④想想:物体沉浮与轻重有关系吗?(3)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大小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板书)【评析】学习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以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
实验发现大小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再次否定:物体沉浮与轻重还是有关系的。
⑸讨论:在什么前提下有关?为什么前一组材料看不出轻重对沉浮的影响?(大小不同)如果要观察物体的沉浮与轻重有没有关系,应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研究?(6)如果要观察物体的沉浮与大小有没有关系,应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研究?怎么做?学生设计实验.(7)实验验证: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材料要求,给每组学生提供一组大小不同而轻重相同的瓶子,放手让学生探究。
(8)通过研讨,得出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物体的大小有关,相同轻重的物体,小的容易沉,大的容易浮。
【评析】有了问题,自然就根据问题去想办法,去设计实验。
与大小是怎样一种关系呢?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呢?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实际实验时知道必须控制“轻重”这个因素。
选取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材料实验,再发现“轻重相同的物体,小的容易沉,大的容易浮。
”三、反馈现在,关于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个问题,你怎么认为?四、引申 [出示三个透明小瓶]你有什么办法让一个浮在水面,一个悬在水中,一个沉到水底?同学们回去选择三个大小一样的小瓶去研究一下.【评析】科学探究得以延续,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满怀探究之心继续去研究,也为下一课作好了铺垫。
板书设计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大小相同重↓轻↑轻重相同小↓大↑教学反思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也是这堂课设计目的。
在执教本节课时,极力想体现以下两点教学理念。
1.追求探究无痕分析《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的特点,发现本课探究应遵从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在大量的物体沉浮现象中找到沉浮规律。
而物体沉浮是水中的现象,玩水是学生经验中有的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往往在玩中更容易找到探究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再次体验玩水,学生在玩水中有两种玩法:一是将物体放在水面上玩;二是将物体放在水中玩。
这时教师演示实验:“怎样做才能看见物体是怎样浮起来的?”从而确定在水中玩的规则,明确了探究活动的方法。
接下来,让学生猜测:“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先推测后玩,在玩中添加猜测的味道,玩则更兴趣盎然。
凭经验猜测而后验证中发现,物体在水中沉浮与轻重、大小有关或无关,经验与事实发生冲突,心中自然有疑问:到底有无关系呢?学生急于解开这个谜,玩兴更浓,促使探究步步深入。
到底有无关系呢?排序验证一下,选择另一组材料观察试试,至此,学生在玩中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了。
我追求学生在无痕的探究中真情投入的境界。
探究无痕,意在淡化探究课堂的程式,强化学生在探究中的真实感受。
•2.关注思维走向探究学习离不开思维的参与过程。
以“思中做做中思”为特征的思维参与的过程,是“探究”的属性中较易被人忽略而又最值得重视的一个属性,甚而言之,是“探究”的本质属性。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突出了这种思维引导的过程。
在活动的安排上,力求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合理地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安排探究素材,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
在课的开始让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观察活动——观察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在水中的沉浮,交流中引出了观察物体沉浮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和判断沉浮的标准。
学生会思考:“哪种方法更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物体是沉还是浮?”在此基础上开始第二项活动——观察更多物体的沉浮情况。
学生先推测再实验,当经验与事实产生矛盾时,便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猜测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并讨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一些看法: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轻重有关,与大小有关,与空气有关,与水有关等。
当学生按照轻重、大小排序实验得出“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大小没有关系”的结论时,再次否定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于是有了下一项活动:把一组大小相同的圆柱体按轻重顺序排列,猜测它们的沉浮,再放进水里观察。
把一组轻重相同的小瓶子按大小顺序排列,猜测它们的沉浮,再放进水里观察。
结果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轻重、大小还是有关系的。
“之前不是说没有关系吗?这是怎么回事?”由此,教学活动也就进入到了思考与讨论阶段。
学生对物体沉浮的有关认识经历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正是力图体现的“思中做做中思”的探究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