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级语文 -《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加注释 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
• 创始人 孔子
• 基本教义
忠恕 中庸 德治 仁政等
•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颜子、朱熹等
• 代表作品 《四书》、《五经》、《十三经》
• 思想核心
仁、义、忠信、孝悌、中庸
• 时期
先秦
2019
• 儒家是中国古代自从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 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 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 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 子一样地位本无所,不亦说乎?
按时 通“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2019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社会,
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思想,节
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
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
儒家对中国科技以及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据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
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发明
读准字音
读准— 读准节奏
读准语调
201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课下注释说明:古文研究,课下注释的背诵是重点,方便大家编辑整理使用。
目录:一、第八课《世说新语》二、《论语十二章》三、《诫子书》四、《狼》五、《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下注释:一、第八课《世说新语》《咏雪》1、选自《世说新语笺疏》(XXX1983年版)。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XXX(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2、【XXX】即XXX(320-385),字XXX,XXX(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
死后追赠为太傅。
3、【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4、【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5、【文义】文章的义理。
6、【俄而】不久,一会儿。
7、【骤】急。
8、【何所似】像什么。
9、【XXX】即谢朗,字长度,小名XXX,XXX次兄谢据的长子。
10、【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比拟。
【差】,大体。
【拟】,比拟。
11【未若】不如,不及。
12【因风】XXX。
【因】,趁、乘。
13、【公大兄无XXX】]指东晋诗人XXX(yun),XXX 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XXX长兄谢奕,字无奕。
14、【XXX】XXX,书法家XXX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陈太丘与友期》1、【XXX】即XXX(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颖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
曾任太丘长。
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2、【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3、【日中】中午时分。
4、【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5、【乃】才。
6、【元方】即XXX(129-199),字元方,XXX的长子。
7、【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9、【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论语》十二章》
积累卡三:蕴含传统文化的几个核心概念
❖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
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这里用第二义。 ❖ 2、“忠”指尽心尽意,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断句:1、看意思,2、看句子结构,
3、看标志性词语,4、看句式。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 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 辩证关系。
品质高尚
水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 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乐趣。颜回 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 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3、诫子书-诸葛亮原文、注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注释、作者介绍原文诫子书【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时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注释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诫子书赏析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故:学过的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学生观看大屏幕
整体感知文意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逐字稿
《论语十二章》逐字稿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这位老先生吗?XXX,你第一个举手了,老师表扬你的勇气,所以请你起来试一试!你说,是孔子。
恭喜你,答对了,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作节选《论语》十二章,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齐读课题。
在开始学习新的课文之前呀,让我们先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来了解一下孔子的一生。
欣赏完视频,结合你对孔子的了解,哪位同学能来讲讲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指名答)XXX,在你看来,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呀?(指名答)XXX,你也有想法,那请你也来说说。
看来同学们大部分都有对孔子的初印象。
是呀,孔子他是… …(根据学生回答用简要词语概括)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 …(学生活动:齐读明确学习目标)那本文与其他课文不同之处在哪呢?聪明的你发现了吗?老师听到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本文由十二个简短的段落组成。
结合之前读的标题,你能发现什么吗?是呀,这就是十二章简短的文言文章。
你还发现了什么?你发现前面都以“某人曰”开头,为什么呢?(指名答)通过课文注释,我们知道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这也是本文的特殊之处。
那这节课的学习,和我们之前的学习有所不同,之前的学习是先老师来教,同学们再学,现在呀,需要同学们尝试自己先来学习,老师再来讲解。
让我们走进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比正确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两到三分钟的时间,大声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希望同学们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课文的停顿,并尝试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现在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那老师听到同学们的声音渐渐轻了下去,想必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学习一篇新课文,我们要首先过字词关,那同学们知不知道本节课中有大量的什么难读易错的字音呢?你发现了本课有很多多音字。
那哪些同学能来试一试,找一找这些多音字并且尝试正确的朗读他们呢?来,老师请一组同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1.《《论语》十二章》课件(86张ppt)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正当手段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 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 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 天上的浮云一样。”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几个 走 一定
选择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跟从,学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 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 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 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 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诵读课文,划分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 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积累卡三:蕴含传统文化的几个核心概念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
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这里用第二义。 2、“忠”指尽心尽意,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恼怒,不算得上有才德的人吗?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3.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浮云一样。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不可改变。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含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
这里用第二种含义。
指有才德的人。
2.“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是与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君而言,也包括其他人。
“信”,指诚信,是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
3.“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的本体。
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四、背诵全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课件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 受那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译文: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方法拓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 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3)方法技巧
解答“结合作者观点谈体会”这一类试题时,可在正确理解文 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然后在阐述自己的理解体会。 具体答题步骤为:①明确作者的观点。②阐述自己的理解体会。
真题演练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 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 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 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 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 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积累拓展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①“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地位高 的人;二是指人格高尚的人,即有才德的人。这里是第二种 意思。 ②“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是与他人相处的原则,不仅指 臣对君,也包括其他人。“信”即“诚信”,对待所有人都 应如此。 ③“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④“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指仁德,是道德的本体。仁义 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授课PPT
(一)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秋季(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一词多义 1.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动词 温故而知新 得到,动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动词 2.可以: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 士不可以不弘毅 能够,动词 3.之:学而时习之 代词,代所学的知识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不译,助词 4.其:择其善者而从之 他们(的),代词 其恕乎 大概、也许,副词 5.而:人不知而不愠却,表转折 学而时习之并且,表顺承
注释: 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 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 孔子在河边(看着浩荡汹涌的河水)说:“时光像河
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秋季(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一篇 原文: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秋季(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篇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注释: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
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 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注释:三军:指军队。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 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改变。”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10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
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57张PPT)
《论语》现实意义
《<论语>十二章》中所蕴含了哪些深刻哲 理和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 够产生哪些影响?
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
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治学态度: 善学善思,时时温习旧知。 处世方法: 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穷困
而改变。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注释: ③愠(yùn):生气,发怒。 ④君子:这里有才德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时去 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 ,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注释: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
主宰。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⑦矩( jǔ):法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翻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
问题探究
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注释: 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②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
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 悦” ,愉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④乎?” (《学而》)
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作者介绍《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11.《论语》十二章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14/2019
37
名言警句类
①用于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14/2019
11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9/14/2019
12
精读文本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 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 就像浮云一样。”
9/14/2019
20
焉,于此,意思是
几个人。
“在其中”。
跟从、学习。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述而》)
好的方面, 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而跟从,针对他的缺点(反省自己)加 以改正。”
能忍受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 变他自的快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9/14/2019
18
之:代词, 它,这里指 学问和事业
不如:比不上, 赶不上
以……为快乐。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 2.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体会:[示例]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学思结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味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主导,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就会疑惑。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参考答案: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
这里用第二义。
2.“忠”,指尽心尽意,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不仅指臣对君,也包括其他人。
信”,指诚信。
3.“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的本体。
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四、背诵全文。
五、《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
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些,与同学分享。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同步课件)
不亦说乎 ( yu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因为这两字为通假字。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通用、 借代。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读的时候读 “本字”的音。
(3)选一选,标红字正确的读音是哪个?为什么?
√ 吾日三省吾身:①shěng②xǐng √ 传不习乎:①chuán②zhuàn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①hǎo②hào √ 逝者如斯夫:①fū②f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首创者,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 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论语》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 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 弟子言行的一部儒 家经典著作。
课文 评讲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重点字词解释: (1)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 常常加“有”字。 (2)惑:迷惑,疑惑。(3)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安排的事情。 (4)耳顺:能听进不同意见。 (5)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6)逾矩:逾,超过;矩,规矩。
《论语》十二章
清康熙帝到山东曲阜孔庙时,御赐了一块匾额——“万世师 表”,意思是说孔子是万世千秋的老师和表率。后来全国各地的孔庙 都悬挂了这块牌匾。北宋著名政治家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那么,《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呢?书中又记录了孔子怎样的言行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论语 >十二章》,来掀开这部古代典籍神秘的一角。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我们所效法。
《论语》文简义长,质朴含蓄;语言形象,富含哲理;易于成诵,琅琅上口,是旧时传统教育下蒙童的必读书。
近几年来,社会上重新掀起读《论语》、学《论语》的热潮,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编写也顺应了这种形势,在原来十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对7-9年级文言文学习的总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时间不长,缺乏古文功底,学习上可能有畏难情绪,但是初一的学生也有他们明显的优势,他们有对初中学习的新鲜感,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展现,竞争意识强烈,而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从朗读训练到理解文章字句的意思到挖掘文章的精神内涵,都应由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互动的形式完成,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使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以下设想: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3.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4、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深入理解孔子将治学和修身结合的思想境界,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lè)之者。”
(《雍也》)
重点字词解释: (1)之,代词,学问和事业。 (2)者,······的人。 (3)好,形容词作动词,喜爱,爱好; (4)乐,形容词作动词,以······为快乐。
(《子张》)
重点字词解释: (1)笃(dŭ),坚定 (2)切,恳切 (3)思,思考 (4)近,形容词作名词,当前的事情。 (5)而,承接。
义理:学习方法,博学而笃志。
学完全文后,你认为全篇包含的思想 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道德修养
畅贰
所 欲 言
通过学习这篇古文,你 学到了什么?
原文翻译
第七则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 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又不如 以它为乐的人。””
原文翻译
第八则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 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 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 云一样。”
原文翻译
第九则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 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老师的。 我选择其优点跟随其学习,看到 就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 正它。”
义理: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 的过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重点字词解释: (1)温:温习,复习 (2)词类活用——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3)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就。 (4)知:领悟,获得。 (5)以:凭借。 (6)省略句:可/以(之)为师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渊第十二
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也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能,克制。
复:返、归。
目:细目。
动:1、动容貌之动;2、行动;3、动心。
不敏:愚笨。
事斯语:事,从事、践行。
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大宾:高官贵人。
承:承担,承办。
大祭:指国家祭祀,如祭太庙,祭天等。
施:加,施加。
于:在。
在邦:指在朝廷做事。
在家:指在卿大夫家。
三、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曰:其言
也訒,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司马牛:孔子弟子,复姓司马,名耕,字子牛。
宋国人,司马桓魋之弟。
訒:言语迟钝,形容说话吞吞吐吐,难于出口。
为之难:做起来难。
斯:那么,就。
言之得无訒乎:说这件事能不为难吗。
四、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内省不疚:内心反省自己,无愧于他人。
五、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亡:无。
敬而无失:指做事,要尽忠竭智、无过失。
恭而有礼:指为人方面,要心存恭敬不失礼。
六、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譖:谗言。
愬:通“诉”,也指谗言。
浸润:水滋润皮肤。
肤受:尘垢污染皮肤。
不行:行不通。
明:明智、贤明。
远:远见。
七、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使.....充足。
兵:武器,指国防力量。
民无信不立:民众不信任(政府),国家就会灭亡。
八、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昔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卫国大夫。
与孔子学术思想不同。
质:质朴的思想品格。
文:外在的礼仪、文华。
驷不及舌:四匹马拉的车也赶不上言语之快。
犹:如同。
鞟:去掉毛的兽皮。
九、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年饥:欠收的荒年。
用:财用,指国家税收。
盍:何不。
彻:周朝税法。
按收成的十分之一收取。
二:指按收成的十分之二收取。
十、子张问崇德辩惑。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崇德辩惑:古成语。
崇,提高;辩惑:辨别疑惑。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忠:忠实;信:不欺。
徙义:徙,迁移。
向义靠拢。
生:活,指长寿。
死:死去,指短寿早死。
十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君君、臣臣:君行君道,臣行臣道。
即君仁臣忠。
父父、子子:父行父道,子行子道。
即父慈子孝。
信:果真。
食:吃,意为享用。
诸:之乎。
十二、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子路无宿诺。
片言:简言,意为三言两语。
折狱:指判决案件。
其:大概。
宿诺:事先许诺(许诺的事情不隔夜)十三、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听讼:听取双方诉讼之辞。
即审理案件。
必也:一定。
即“一定说有什么不同”的简略。
无讼:没有争讼。
十四、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居:指居官、居心、居家。
倦:倦怠、懈怠。
行:指做事情。
十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成人:成就别人,帮助别人。
是:指“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十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正:正直,公正。
帅:表率。
十七、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苟:假如。
子:指季康子。
欲:贪欲。
十八、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的草,草上之风,必偃。
有道、无道:指善人、恶人。
就:趋向、靠近。
此处有奖赏之意。
草上之风:上,施加之意。
偃:扑倒。
十九、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达:通达。
闻:声闻,声誉。
在邦:指在邦国。
在家:在卿大夫家做事。
质直而好义:本质正直,且好行义事。
察言而观色:察人言语,观人面色。
虑以下人:虑,思虑;下人,居人之下。
色取仁而行违:表面扮成仁人君子的样子,而行为却恰恰相反。
居之不疑:之,指仁人君子的地位。
二十、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
曰:敢问崇德、修慝、辩惑。
子曰:善哉问。
先事后得,非崇德与。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一朝之愤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舞雩:鲁国雩祭之处,有祭坛。
崇德:提高德行。
修慝:修,修正;慝,过恶,奸邪之心。
攻其恶:攻,克服。
其:指自身。
二十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鄕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知:通“智”。
知人:了解别人。
未达:达,明白。
举直错诸枉:举,举荐;直,正直之人;
错:置,安置。
诸:之于。
枉:邪曲不正之人。
富哉言乎:富于哲理的话啊。
鄕也:不久。
即不久之前。
皋陶:尧舜时期的贤臣,圣人。
曾辅佐舜掌管司法。
伊尹:商汤的贤相。
辅佐商汤灭夏桀。
远:1、远离,被疏远。
2、远恶行而向善。
二十二、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忠告:诚心劝告。
善道:以善道引导。
二十三、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文:指诗书礼乐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