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闽西南五市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闽西南五市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顺应国家鼓励区域协调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区势,寻求突破闽西南五市十多年来开展区域合作遇到的若干难题的有效对策,把五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置于区域经济的共同平台上进行审视和谋划,力求在更深层次上整合五市资源,进一步推动区域互动、彰显区域优势中实现闽西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闽西南五市区域协作对策
一、现阶段闽西南五市开展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缺乏积极合作的意识
造成某些城市政府缺乏合作意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城市政府形成了接受上级任务和命令的惯性,而缺乏自主决定和发展的主动性;第二,某些城市政府自利、短视和狭隘的执政思维使得他们缺乏合作意识。
很多政府只是埋头做自己诚实的事情,自以为只要管好自己辖区内的事就万事大吉,没有必要与外界进行合作,重要的是他们看不到合作能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和收获,只是把与外界的合作看作一种可尽可不尽的义务,看不到合作是一种双赢或者多赢的互动;第三,市政府对于区域性的公共问题,普遍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存在“又不是我一家政府的事”的自利心态,存在着“搭便车”的投机心态,因此,在这些地方政府执政者的思维里很少存在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共谋发展的理念。
(二)协作区内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的影响
产业同构与重复建设抹煞了不同协作区内城市之间的比较优势,这使得不同协作区内不同城市之间分工与互补的可能性逐步减少,从而使政府之间失去了合作的动力基础。
产业同构与产业的区域专业化是相对的。
区域的专业化可以带动区域在某个生产领域的技术进步,包括生产技术的提高与创新,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创新;可以实现优势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还可以通过前向、后向和旁侧联系,发展以专业化部门为组织中心的产业联系,提高区域经济的结构效率。
区域的专业化生产是区域分工的主要形式。
区域分工能使一国内各区域在充分利用区内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区域专门化生产,并通过区际交换实现其专门化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与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利的产品的需求,从而扩大区域的生产能力,增进区域利益。
由此可见,协作区内城市之间如果实现了专业化的分工,就不仅可以带来区域之间的资源和要素流动,而且还使得区域之间
在商品和劳务的供需方面形成更深的依赖,区域之间互补性逐渐增强,这样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就会随着区域分工的发展而逐步增强。
然而,目前协作区内各市产业同构的现实强化了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妨碍了区域专业化的形成。
各个城市严重的产业同构使得不同地区忽略自己的比较利益,阻碍了区域专业化的形成,限制了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使城市之间的互补性和贸易机会减少,造成的结果是相同的产业布局使进入同一产业的企业一起争夺发展所需的稀缺资源,地方政府为了增加本地的财政主动性,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提高就业率,采用种种手段直接或间接地涉足资源争夺的行列,这不仅摧毁了合作的基础而且把本应有的合作人为地变成了大战。
(三)合作结果的难以度量性和合作利益难以公平分配的特性增加了深层次合作的难度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合作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当政府能够直接看到合作所能带来的可观经济利益时便具备了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可以短期看到实在利益的合作多是浅层次的,也是容易做到的,我们更关注的往往是深层次的合作。
协作区之间的深层次合作也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经济联合体。
同时,它是建立在区域分工与协作基础上,通过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地方政府放弃地方保护,开放市场。
假设处于一体化区域中的各地方政府在这两个领域中进行合作,深层次的问题便会出现:首先,就调整产业结构而言,合作中的主要问题在于:面对现有基础上的产业布局,哪一个城市政府首先放弃不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企业?放弃这些产业企业的成本谁来支付?即使假设对经济区内产业结构的人为调整是有效的,这种结构在什么时候会趋于合理并显示其能给各方带来足以弥补其支付成本的收益?这种合理的产业结构所带来的利益究竟能有多大?这些利益是否能够被平衡或公正分配?最大的受益者是否能够对受损者的损失做出令其满意的补偿?这其中有很多问题都是难以度量和不可预期的。
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城市政府合作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不主动合作往往成为它们的首选。
(四)监督缺位及城市政府失信的消极影响
同级政府间合作协议执行情况缺乏硬性监督和法律约束以及契约精神在政府层面的欠缺使得政府间合作往往流于形式而收效甚微,从而对地方政府合作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
协作区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组织高层领导互访;轮换地点定期召开高层领导人联席会议;建立省联席会制度;正式设立协作区的常设办事机构等。
签订一系列的政府间协议或者彼此间的口头承诺往往成为形式后的主要内容。
由于各个城市政府目标的多元化、监督机制的虚脱、我国上级决定的干部任命制度、政府官员的素质、混合的经济体制、以及行政行为的“黑箱运作”等原因,协作区各市之间通过会议的形式达成的协议往往以会议纪要和备忘录的形式出现,某些承诺由于难以细化,或是由于这些没有细化和量化的协议不具备法律的约束力,其执行很大程度上凭靠政府官员的信誉以及政府官员对自己承诺执行的意志力,而且随着政府的换届这种承诺往往有被搁浅的巨大风险。
另外,除了这些地方政府的共同上级以外,没有一个组织能够对这些协议的执行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地方政府不会为了这些协议的执行而上缴中央政府和法律赋予自己的某些权力,因此,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协议常常因为上述的原因而难有大的收获,这些会减弱地方政府合作的信心,从而对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产生消极影响。
二、促进闽西南五市区域合作进一步开展的对策
(一)强化五市政府的合作意识
尽管在进一步推进协作区合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我国当前已不乏合作成功的案例。
比较成功的要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这两个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很多方面都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已召开了多次由二省一市常务副省长、常务副市长参加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从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入手,围绕构建区域大交通系统、治理环境污染、探索信息资源共享、联合开发旅游资源、规范建设天然气管道网络等五个专题,开展了成效显著的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协作要紧紧抓住中央政府促进海西建设的有力环境,在上一级政府积极推进合作中不断强化各市政府合作的意识。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竞争虽然是地方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以互助为本质的合作也绝对必不可少。
更为重要的是,竞争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的过程中,政府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通过合作为企业创造有利的竞争条件和发展环境。
政府真正的竞争领域在于谁能够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因此,
政府要走出固步自封的误区,意识到合作对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积极地步入发展的潮流,为地区的发展找到更加宽广的道路。
(二)强化厦门龙头城市的带动发展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支撑,只有率先极化中心城市的发展,建立区域经济增长极,并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经济规模与服务功能,然后通过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启动并辐射区域城乡经济,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极化中心城市的发展,就是要加快厦门作为闽西南五市合作区龙头城市的各项建设。
一是完善厦门的生产中心功能。
以开发区建设为重要增长极,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工业产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综合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性现代工业中心城市;二是完善厦门的服务中心功能。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商贸流通业,以及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各种中介服务机构等,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三是完善厦门的创新中心功能。
建立健全较为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打造区域性科技中心城市;四是完善厦门的集散中心功能。
加快公路、港口、航运、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构建各种经济要素集聚和扩散的平台,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五是完善厦门的示范中心功能。
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和干净、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加快现代传媒业、文娱演出业、文博会展业和信息网络业的发展,打造文艺精品,培育文化品牌,树立城市形象,打造区域性文明中心城市。
(三)建议在省一级政府设立协调机构
协作区进一步深化合作离不开上级政府的直接介入,由于机构改革大大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大力推进海西建设的福建省尚未建立起专门的区域协调管理机构,这有悖于区域合作的原则。
以西欧国家发达国家为例,议会中都有临时性或永久性的专门委员会,其职能是既介入一般区域管理与规划制定,又参与解决严重的区域问题。
省一级政府层面上设立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协作区五市政府的行为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可以保证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可以促使参与合作各方进行有效磋商,建立起一个利益平衡机制,使得合作中获益较少的成员确信暂时的获益受损可以从长期稳定的合作中得到补偿,而获益较高的成员会自愿在某些方面为其他成员的利益承诺一定的让步。
也就是说,从长期看一种稳定的经济合作会使所有合作成员分得大致公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