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振成楼有一个规矩,小孩出生时的胎盘要埋在土楼一楼的门坎下。

长大了,家长会告诉孩子,这里就是他的根。

因此,无论他走到天涯还是海角,土楼都永远跟他在一起。

陆彩荣在福建西部,也就是简称闽西的大山深处,留存着成千上万座封闭式的民居。

这些民居或圆或方,或五角或八卦,形状不一,但都是用当地的黄土经反复捣固,加上竹片木块等建造的,因此,又称为土楼或围屋。

土楼或围屋里住着从河南、山西、陕西等中原各地躲避战乱、灾荒而来的中原汉民,因此又称客家人。

客家人的祖先都是从西晋到清代共5次大规模南迁而来的,因此,他们又都古风古意,保存着许多古老的风俗。

客家人后来又不断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足迹遍布世界,目前已经有过亿客家人在世界各地生存并发展着。

2008年,以永定、南溪为主的福建土楼联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奇妙的创造智慧、浓郁的东方文化风韵,秒杀了世界各国专家评委,一举获选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也就因此而一举成名天下知。

当然,当地人更愿意以另一个版本来渲染土楼成名的原因,这个版本说的是某年,美国卫星忽然发现福建西部山山水水间有一些疑似核弹发射架的建筑,美国军承启楼。

摄影/郭晓勇方甚是不安,遂密派要员前往侦察,于是福建土楼就出了名。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的福建土楼已经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

2010年,仅永定一县,旅游人数已经突破180万,农民人均年收入也从四五年前的四五千元,增长到一万元左右。

在福建漳州、龙岩等地,路边标语牌上时常可见“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的口号,表达了当地人对旅游的认知。

土楼建筑文化两大看点深秋时节,借用去厦门参加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机会,友人邀约前往土楼一探。

土楼成千上万,但土楼中的名楼屈指可数,当中尤以漳州“四菜一汤”建筑最为出名。

上网查阅福建土楼,多半都能看到这“四菜一汤”的靓姿。

车出厦门,一路西行,在高速公路南靖出口下高速,又穿越崇山峻岭,经过绿柚飘香、柿子火红的山岭人家,约摸三个小时后,我们到达“四菜一汤”的所在地,一处山间高地。

福建土楼了解闽南土楼文化的研学之旅

福建土楼了解闽南土楼文化的研学之旅

福建土楼了解闽南土楼文化的研学之旅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闽南土楼文化的代表,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想要深入了解这段独特的文化历史,亲身感受土楼的魅力,不妨踏上一场福建土楼研学之旅。

本文将为您介绍福建土楼的背景、建筑风格、文化内涵以及如何规划一次研学之旅。

一、福建土楼的背景福建土楼,又称为“壮丽的土坯奇迹”,是福建闽南地区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

这些土楼建于宋、明、清时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共有三类,分别是圆形土楼、方形土楼和椭圆形土楼,每一种形状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二、福建土楼的建筑风格福建土楼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

土楼通常由石块、土质、竹木等材料建造而成,外观坚固耐用,内部结构精巧。

土楼内部由多层环形或方形建筑单元组成,每层都设有通道和楼梯,便于居民出入。

与此同时,土楼还具有良好的防御机能,曾被誉为“活石堡”。

三、福建土楼的文化内涵福建土楼是福建闽南传统文化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土楼内部多为多族群聚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传统节日和民俗习惯都可以从土楼中找到痕迹。

在土楼中,您可以体验到独特的福建土楼歌舞、传统乐器演奏以及各种手工艺制作活动。

在这里,您可以探究土楼居民的生活方式,了解他们的传统价值观与生活哲学。

四、规划一次研学之旅1.选择合适的行程地点:福建土楼分布在福建南部的龙岩、南平、漳州等地,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行时间和偏好选择适合您的行程地点。

2.参观具有代表性的土楼:福建土楼繁多而广泛,您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土楼进行参观,如“中国土楼之王”——南靖土楼、宽容包容的东阳楼群、神秘典雅的云水谣土楼等。

3.深入了解土楼文化:在参观土楼时,可以聆听导游的讲解,了解土楼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同时,也可以与土楼居民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4.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福建土楼地区有着丰富的手工艺制作传统,您可以参与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亲身感受土楼文化的独特魅力。

福建土楼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

福建土楼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

福建土楼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
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之一,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代表,而且在当代社会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1. 历史价值。

福建土楼的造型独特、结构复杂,具有浓郁的福建地区文化特色,反映了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可以为人们提供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2. 文化价值。

福建土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巧妙,结构坚实,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高度成就。

土楼的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意义。

3. 艺术价值。

福建土楼以其独特形式和精湛工艺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的建筑形式、色彩和纹饰,反映了福建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当代社会提供了美学享受。

4. 旅游价值。

由于福建土楼有独特的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内涵,已成为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福建土楼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景点之一,它不仅能够提供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体验,同时也为当地旅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福建土楼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旅游价值。

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也是促进当代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闽西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闽西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闽西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闽西南地区土楼建筑的特点,从几个方面论述其虚实相生的形态特征,同时,将物质建设活动延伸到社会文化层面,试图找出闽西南土楼建筑空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从而加深对传统住宅设计手法的理解,希望对当今建筑设计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闽西土楼;儒家思想;易经八卦;天人合一1 土楼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

东晋以来,中原地区由于受外族入侵,常年战乱切荒,社会动荡,迫使中原汉族士大夫阶层举族南迁。

一部分中原汉人翻越武夷山脉,来到福建沿海的泉州、潭州等地,在与当地人民的相互融合和发展中,形成以闽南话为标志的福佬民系。

而另一部分中原汉人则从赣南进入闽西汀州地区,他们不断与闽西山区的古闽越族人相互融合和发展,逐步形成以客家话为标志的客家民系。

土楼按居住者所属的民系,可分为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两大类。

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其外观造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内部平面布局则显著不同:客家土楼为内通廊式,家族内户之间联系密切,分户不很明显;而闽南土楼为单元式,每户为一独立的单元,分户明显,有很强的私密性。

通常来说,我们把客家人聚族而居,采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统称“客家土楼”或“土楼文化”。

2 从闽西南土楼的建筑形制中看中国传统文化2.1 风水观对土楼建筑选址的影响客家土楼建筑的选址深受道教风水理论的影响,建筑强调“负阴抱阳,藏风聚气”,注重于天地自然环境的结合。

客家人在选择理想的宅基时,首先要观山势,在风水理论中,山就是“龙”。

山势的高低起伏、蜿蜒,就是“龙”的形态变化,“山脉”即“龙脉”,起伏、蜿蜒、运动的“龙”被认为可以“藏风聚气”。

其次是察水流,直冲而下,湍急反跳的水被认为“恶水”,应尽量避免。

水流必须缓慢、平稳、弯曲、环绕,这样的水即是理想的水。

因此,客家人选择宅基的原则就是建筑力求坐北朝南;要以山作为他的后部的依托物,有山靠山,无山则靠岗,或借远山作背衬;村前则有水,或有池塘。

福建土楼文化价值介绍

福建土楼文化价值介绍

福建土楼文化价值介绍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福建土楼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品之一。

福建土楼分布在福建省南部的土楼区,这个区域是厦门、泉州和漳州三市的交界处,其中最有名的土楼群体是云水谣土楼群。

福建土楼是建筑、文化、历史、人文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福建土楼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福建土楼是一种大型的、多层的民居建筑,常见的形式有圆形、方形和椭圆形等。

土楼建筑的特点是厚实的墙体、坚固的结构、宽敞的空间和独特的装饰。

土楼的墙体采用厚实的土坯和石头建造,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

结构方面,土楼采用了独特的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空间方面,土楼具有宽敞明亮的居住空间,可以容纳多个家庭。

装饰方面,土楼采用了精美的浮雕、彩画和雕刻等工艺,体现了福建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福建土楼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福建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福建土楼是福建民居建筑的代表,也是福建的文化遗产之一。

土楼建筑体现了福建民居建筑的传统特点和文化内涵,反映了福建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土楼群体还是福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保留了土楼民族的传统民俗、信仰和文化传统。

福建土楼还具有重要的旅游和经济价值。

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土楼景区还是福建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带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福建土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厚实的墙体、坚固的结构、宽敞的空间和独特的装饰。

土楼群体还是福建民居建筑的代表,反映了福建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同时,福建土楼还具有重要的旅游和经济价值,成为了福建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福建土楼介绍及其人文意蕴

福建土楼介绍及其人文意蕴
防御功能的强化
由于客家人是从战乱中迁徙到福建的,所以他们对安全有着极高的重视。土楼的防御功能强大,厚实的围墙和紧密的房屋设计使得 土楼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这种防御功能不仅提供了家族的安全保障,也反映了客家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尊重
文化教育的传承
在福建土楼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书房或学习空间。这些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体现了客家人对教育的重视和 对知识的尊重。这种文化传承的精神为客家人的后代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
福建土楼介绍及其人文意蕴
福建土楼的影响与价值
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其影响力和价值不容忽视。它不仅在建筑艺术上 独树一帜,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进一步证明了福建土楼的重要性和价值
此外,福建土楼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灵感和启示。它的生态环保理念、防御功能设计 以及和谐社会的理念都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总的来说,福建土楼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也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它以其独 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意蕴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赞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之一
福建土楼介绍及其人文意蕴
福建土楼的人文意蕴
福建土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艺术,它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人文精神
家族精神的体现:土楼的设计和建造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的。每一座土楼都有 一个中心厅堂,厅堂是家族聚会、祭祀祖先的地方。厅堂的位置和大小都是以 家族的规模和地位来决定的,体现了客家人对家族的尊重和重视
福建土楼介绍及 其人文意蕴
-
1 福建土楼的历史与建筑风格 2 福建土楼的人文意蕴 3 福建土楼的影响与价值
福建土楼介绍及其人文意蕴

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三、福建土楼的传承价值
福建土楼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 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因此,对于福建土 楼的传承价值,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并加以弘扬。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土楼的价值。 这有助于保持和传承这种独特的建筑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 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将土楼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进行记录和保 存,以便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
2、社会度提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福建土楼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土楼保护问题的,促进了土楼保护工作的开展。
3、面临的问题
然而,福建土楼仍然面临着保护不力的问题。例如,一些居民对土楼的破坏 和改建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土楼年久失修,缺乏维护和管理;一些土楼内部的文 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等。
总之,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内容
福建土楼,这个被誉为东方古老建筑的奇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 的建筑风格。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精妙的构造,成为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瑰宝。本 次演示以福建土楼为例,探讨其建筑特色、保护方法以及传承价值。
一、福建土楼的建筑特色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 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 型锚固。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得土楼既坚固耐用,又富有多样性。
3、成立保护组织
成立专业的保护组织机构是保护和传承福建土楼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 机构可以负责制定保护政策、监督保护工作、开展修缮工程等方面的工作。同时, 也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开展研究工作等方式来推动土楼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闽西客家的土楼文化

闽西客家的土楼文化
土楼的内部格局中,利用八卦、太极来建造十分常见,“土楼王子”振成楼十分具有代表性。从整座土楼来看,楼房外围就好比太极圈,
代表着整个家族能世代沿传,香火不灭的愿望。楼的主体依照八卦分为八个部分,各个部分都有围墙隔开,天井内的两口水井,一口阴井,
一口阳井,暗示着八卦中的“阴阳两极”。振成楼的三个楼门基于易学的“三才”之道,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引申意则为天道、地道、人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
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
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所以从以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来看,土楼坐落在闽、粤、赣交界的群山中,一座座的泥土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发展轨迹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体现。
1.血统观
在客家人的心目中,土楼是他们的祖先远离中原故土后,辗转迁移,历经磨难,在第二故乡为了安身立命而建立起来
的家园;在客家人的心目中,土楼是他们的“根”的象征,是他们家族、宗族血缘纽带的标志性建筑。客家人的迁移
往往是一个共同的血缘家族的迁移,他们之间都保持着亲密的血缘关系,他们有着极强的血统观念,土楼则把这种血统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们面对着自然与社会中种种困难,而八卦自古以来,便被人们用以排兵布阵,抵御敌人。从安全角度出发,在设计、建造
土楼时运用八卦,对于睿智的客家人来说,便不足为奇了。
(三)土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流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关于福建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关于福建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关于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前提摘要:土楼是经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的演进和发展,既保持中原汉文化古风,又长期与当地土著交融磨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客家民系风格和山居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模式。

它以其特有的景观美学价值、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完美结合,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由于古代闽西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和客家移民一直恪守着祖宗留下的遗风,使土楼至今得以大量保存而具有重要的人居环境学和历史地理学研究价值。

本文以土楼的建筑特色为出发点,分析土楼的特点及功能,进而探讨其地域人文意义。

客家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形成的一支重要且又特殊的民系,以粤、闽、赣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客家核心地域,形成于宋,兴起于明清,及至民国,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

客家土楼民居建筑是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

客家土楼民居主要分布于的西南部、的南部和的东北部地区,尤以闽西、粤东北多见;其形式有圆楼、方楼、围龙屋和五凤楼等,尤以圆楼和围龙屋最具特色。

客家土楼风格独特,结构奇巧,功能齐全,涵丰富,是“世界民居奇葩”,在建筑学、历史学、风水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土楼又称为“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中,以永定、南靖两县居多。

据统计,永定现存各式各样大小土楼2万多座,土楼一般高3至5层,占地200平方米,可居住数百人,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民居建筑群,故有“土楼王国之称”。

一、土楼的起源及发展土楼产生于唐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的客家生土楼,建筑历史长达一千年,现在最古老的土楼是永定县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

它建于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迄今已1200年。

”土楼的建造和发展过程,自然跟闽西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

客家先民原自中原迁居南方,迁居南方后,又再度迁移,总计大迁移五次,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那就不能悉计。

我家乡的福建土楼~你该知道的客家文化

我家乡的福建土楼~你该知道的客家文化

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 0.9 米。然后沿圆形外
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
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 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土楼闪烁着其先民人的智慧,土楼格局的恢 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的民俗更令人陶醉,
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
五凤楼 屋脊屋脊飞檐多为 5 层叠,犹如展翅的凤凰,
故名。其形制与殿堂式围屋和府第式方楼相似,
内设厅堂、横屋等(有的没有设中堂,简化成“两
堂两横”),但最大区别在于五凤楼前低后高,逐
级升高,后侧主楼最高,顶瓦呈层叠式。如若地 基为山地斜坡,则楼内厅堂、横屋都随地势而呈
阶梯式升高,楼内地面亦呈阶梯形。永定县高陂 镇虎岭村的裕隆楼和古竹乡的福裕楼皆属前者。 府第式方楼 “三堂二横”式结构,又称“三堂屋”,建 筑平面与五凤楼相似,但一般规模较大,各种设 施较齐全,门坪外还筑有围墙。在中轴线上的 3
堂式围屋,中轴线分明,整体呈方形,横屋只有 一层或二层。这种酷似中原府第殿堂式的民居, 源自黄河流域的传统建筑文化。在河南、陕西等 地,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殿堂建筑和遗址都十
分丰富。殿堂式围屋与府第式方楼相比,虽同一
渊源,但规模较小,结构较简单,横屋明显高于
厅堂、后楼。
躺着,好更舒服些。闹钟的声音依然在庞大而寂静
中最出名的一种。有的是一环楼,更多的是 2 环
以上的多环同心圆楼。多环同心圆楼外高内低,
楼内有楼,环环相套。据粗略调查,永定县现存 的圆楼就有 360 多座。其中有年代最久、环数最 多的承启楼;以富丽堂皇著称的振成楼;直径最 长的永福楼;直径最短的如升楼;圆中有方的永
康楼和衍香楼;单无式的集庆楼等等。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5篇1.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篇一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土楼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它因为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福建土楼是大型民居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

就地选取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是一种自然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特点,又极富美感的深土高层建筑类型。

福建土楼结构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也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2.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篇二“诗礼乾坤寨,耕读同心圆。

鸡犬相闻里,余庆永延绵。

”这段话里的同心圆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永定土楼,它是福建土楼里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市,在1995年时,在世界建筑展览会上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的明珠。

福建土楼在世界众多民居建筑中,以其结构奇巧,鲜明的汉族特色在中国民居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展示了自公元10世纪至今永定客家经济、社会和民居建筑艺术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生土建筑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其中,最为典型的土楼就是承启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说的就是它。

关于福建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关于福建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关于福建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前提摘要:福建土楼是经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的演进和发展,既保持中原汉文化古风,又长期与当地土著交融磨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客家民系风格和山居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模式。

它以其特有的景观美学价值、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完美结合,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由于古代闽西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和客家移民一直恪守着祖宗留下的遗风,使福建土楼至今得以大量保存而具有重要的人居环境学和历史地理学研究价值。

本文以福建土楼的建筑特色为出发点,分析土楼的特点及功能,进而探讨其地域人文意义。

客家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形成的一支重要且又特殊的民系,以粤、闽、赣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客家核心地域,形成于赵宋,兴起于明清,及至民国,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

客家土楼民居建筑是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

客家土楼民居主要分布于福建的西南部、江西的南部和广东的东北部地区,尤以闽西、粤东北多见;其形式有圆楼、方楼、围龙屋和五凤楼等,尤以圆楼和围龙屋最具特色。

客家土楼风格独特,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是“世界民居奇葩”,在建筑学、历史学、风水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福建土楼又称为“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中,以永定、南靖两县居多。

据统计,福建永定现存各式各样大小土楼2万多座,土楼一般高3至5层,占地200平方米,可居住数百人,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民居建筑群,故有“土楼王国之称”。

一、福建土楼的起源及发展福建土楼产生于唐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的客家生土楼,建筑历史长达一千年,现在最古老的土楼是永定县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

它建于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迄今已1200年。

”福建土楼的建造和发展过程,自然跟闽西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专题:9 土楼文化专题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专题:9 土楼文化专题

福建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

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

既依据上述3个方面选择楼址,又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有如永定古竹、初溪土楼群。

这些讲究,无疑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与中原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福建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

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

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

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

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

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

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a :区域气候类型,降水特点b :太阳方位的考查c :文化景观的价值d :文化景观的特征a :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b :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地理事物能力c :考查学生判断地理图标所承载的地理信息考情分析 知识链接 土楼文化话题土楼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九d:能够用简介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的能力高考预测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的象征,是中原汉民族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土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以圆形土楼为主。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的影响作者:廖跃春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福建客家土楼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夯土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文章从建筑的风水学说、血缘性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这三方面来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的影响,并试图提出传统福建客家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得到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福建客家土楼;风水学说;客家文化中图分类号TU-86;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141-01福建土楼文化创造者——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民系,这个民系以客家方言为主要语言交流媒介,有着中原血缘和地缘历史渊源,并且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为纽带。

土楼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居建筑,曾是中国分布最广、居住人口最多的普遍民居。

福建客家土楼是汉族客家民系的住宅建筑,它也是汉族客家文化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一、建筑风水学说对土楼的选址的影响土楼村落整体的风水主要是由一座座土楼组群来实现的,为了给子孙开创一处风水好的基业,使家族昌盛发达,客家先民对村址的选择是极其认真的。

土楼村落整体与外部山形水势的关系,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而土楼村落内部的环境则是人为创造的环境。

土楼的高低、坐向、门窗等设计,都要无碍于村落的整体风水以及邻居的风水。

福建客家土楼有的建的很奇怪,有的是位置特殊、有的是门户故意偏侧、有的是该高不高等等,这些看似不符合常理,但是背后却隐藏着风水的奥秘。

每一座土楼都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土楼的风水设计,基本上都是现实状况和生活需要与传统风水观念的调和。

大型圆、方形土楼的坐向宜忌集中在大门,其他部分无需多考虑风水问题,风水上认为,大型圆、方土楼大门以外的各向都是能壁邪煞的,尤其是圆土楼,它的造型本身就是一道镇压百煞千邪的符号。

闽西客家土楼建筑与文化_陈李冬

闽西客家土楼建筑与文化_陈李冬

第18卷第6期 温 州 大 学 学 报 2005年12月 V ol 18, No 6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Dec, 2005收稿日期:2005-05-24作者简介:陈李冬(1973-),男,浙江平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环境闽西客家土楼建筑与文化陈李冬(温州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摘 要:从“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重情知礼”的传统文化等三方面对闽西客家土楼建筑文化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传统客家民居作为一种宝贵的历史遗存,应得到有效地保护和继承,创造适应于现代生活的环境,延续文脉,弘扬地域特色,优化生存空间等建议。

关键词:闽西客家土楼建筑;天人合一;聚族而居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09(2005)06-0048-09客家是古代中原汉族的后裔,源远流长,成为华夏民族的一支民系。

自西晋“永嘉之乱”以来,历经了多次大规模的南迁,最终在赣闽粤交界地区定居下来,逐步形成了客家地区。

他们在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中,保持自己的独立语言体系(“阿姆”话)和民族习惯,生活方式……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

由于长期的迁徙,不断与环境斗争,客家人采取聚族而居,对外极为封闭的群体聚落以作自保。

特殊的生活方式结合了山区的建筑材料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经济文化背景,创造了独特居住方式的建筑艺术(见图1)。

土楼民居分布在赣闽粤交界地区,按居住者所属的民系,可分为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两大类。

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其外观造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内部平面布局则显著不同:客家土楼为内通廊式,家族内户之间联系密切,分户不很明显;而闽南土楼为单元式,每户为一独立的单元,分户明显,有很强的私密性。

因此,我们把客家人聚族而居,采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统称“客家土楼”或“土楼文化”,它们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摘要:福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

福建土楼以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规模宏大、文化底蕴丰富而闻名于世,已成为客家文化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抽象符号。

客家土楼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夯土版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成就,更是集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精华之大成的宝贵实物。

本文主要介绍了土楼的建筑功能、造型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土楼、建筑功能、布局、装饰工艺、旅游价值2021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是一种集体聚居的生土夯筑的大型建筑,形式多样,且因地制宜,与周围山水和谐相处。

土楼成为世界遗产之一员,说明这一承载着灿烂历史的建筑形式进一步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从福建省南部的中等城市漳州往北朝龙岩出发,从闽南跨越到闽西的狭窄山道??在有水田的山谷中蜿蜒而流的河岸膨出的地方,恰似大地盛长的巨大的茸草一样,圆圆的土墙建筑物点点相连。

或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一样,飘荡着好几个环形的瓦屋顶。

那真是好像拔地飞腾而上,又似从天空舞降而下来的不可思议的光景??”这是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首次看到圆形土楼时的强烈感受。

这就是福建土楼,它有宫殿建筑的宏伟壮大,有封建府邸的雕梁画栋,有城堡的精密防卫,有久经历史的文化韵味。

但它又不是被贴上某个时代标签的帝王产物,不是现在只能被世人崇拜回味的历史,它只是生长在山间野里的民间住宅,至今还活灵活现的分布在大片的疆土上,被普通人使用。

一、土楼的建筑功能那数以万计用生土夯筑而成的永定客家土楼,错落有致、蔚为壮观,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令人惊叹、令人陶醉,它具有着如下功能:(一)居住功能土楼是对外相对封闭的内向型建筑,在建造之初加以考虑,经过勘察地貌,相土尝水,人们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建筑的基址,并开凿打井以解决内部用水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西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分析闽西南地区土楼建筑的特点,从几个方面论述其虚实相生的形态特征,同时,将物质建设活动延伸到社会文化层面,试图找出闽西南土楼建筑空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从而加深对传统住宅设计手法的理解,希望对当今建筑设计能有所启发。

标签:闽西土楼;儒家思想;易经八卦;天人合一1 土楼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

东晋以来,中原地区由于受外族入侵,常年战乱切荒,社会动荡,迫使中原汉族士大夫阶层举族南迁。

一部分中原汉人翻越武夷山脉,来到福建沿海的泉州、潭州等地,在与当地人民的相互融合和发展中,形成以闽南话为标志的福佬民系。

而另一部分中原汉人则从赣南进入闽西汀州地区,他们不断与闽西山区的古闽越族人相互融合和发展,逐步形成以客家话为标志的客家民系。

土楼按居住者所属的民系,可分为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两大类。

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其外观造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内部平面布局则显著不同:客家土楼为内通廊式,家族内户之间联系密切,分户不很明显;而闽南土楼为单元式,每户为一独立的单元,分户明显,有很强的私密性。

通常来说,我们把客家人聚族而居,采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统称“客家土楼”或“土楼文化”。

2 从闽西南土楼的建筑形制中看中国传统文化2.1 风水观对土楼建筑选址的影响客家土楼建筑的选址深受道教风水理论的影响,建筑强调“负阴抱阳,藏风聚气”,注重于天地自然环境的结合。

客家人在选择理想的宅基时,首先要观山势,在风水理论中,山就是“龙”。

山势的高低起伏、蜿蜒,就是“龙”的形态变化,“山脉”即“龙脉”,起伏、蜿蜒、运动的“龙”被认为可以“藏风聚气”。

其次是察水流,直冲而下,湍急反跳的水被认为“恶水”,应尽量避免。

水流必须缓慢、平稳、弯曲、环绕,这样的水即是理想的水。

因此,客家人选择宅基的原则就是建筑力求坐北朝南;要以山作为他的后部的依托物,有山靠山,无山则靠岗,或借远山作背衬;村前则有水,或有池塘。

这样的布局,被认为可以上应“苍天”,下合“大地”,达到“吉祥”的目的,这正契合“风水说”所云“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居住空间。

从现代建筑学观点来看,这种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空间,是对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日照、风向、气候和自然景观的综合优选。

建筑“背山”即朝向阳光,不仅可以得到较好的日照,而且有利于组织通风;“面水”不仅可以得到生活、生产的水流,而且有利于建筑物的保护,满足人们景观上的需要。

2.2 中国传统文化对从土楼的外部形态影响2.2.1 土楼形态的演变。

客家土楼建筑起源于靠近闽西地区的漳州地区,历史上,漳州地区战乱频繁,对客居他乡的客家先民而言,安全考虑的防御功能是最重要的,路秉杰教授曾就此指出:“客家人南迁之后,’维恨所居之不远,所藏之不密’,处处反映了’防御性’是他们生存中的第一要求。

”在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背景下,身处乱世,迁徙辗转的客家人因地制宜,建造了大量的位于山顶的城堡和山寨,最终演变成圆楼,椭圆楼、方楼,五凤楼四种主要类型,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等形态。

在众多的土楼形状中,圆土楼和方土楼是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的。

因为,中国的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圆和方分别代表天和地,圆具有无穷的神力,给人带来万事和合、子孙团圆;方体则现出儒家思想所遵从的遵规守矩。

因此,圆和方所形成的外闭内敞空间形态,在满足防御的功能的同时,也是中国人内涵气质在建筑中的表现。

2.2.2 易经八卦在土楼外部形态营造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人文背景来看,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极深,而八卦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土楼建筑内外格局利用八卦、太极来建造十分常见,也是情理之中。

其次,从安全角度出发,八卦自古以来,便被人们用以排兵布阵,抵御敌人。

客家人经过数代的播迁,面对着自然与社会中种种困难,为求生存,在设计、建造土楼时运用八卦,充分体现了土楼的防御功能。

以有“土楼王子”之称的振成楼为例。

从整座土楼来看,楼房外围就好比太极圈,代表着整个家族能世代沿传,香火不灭的愿望。

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

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

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

卦与卦之间市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

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

天井内的两口水井,一口阴井,一口阳井,暗示着八卦中的“阴阳两极”。

振成楼的三个楼门基于易学的“三才”之道,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引申意则为天道、地道、人道。

从这些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道教易经文化与土楼的形态是融合在一起的。

2.3 中国传统文化土楼建筑内部格局的影响2.3.1 客家土楼建筑通过建筑平面、空间尺度来传达人文气氛。

客家土楼的内部格局从形制上来看,是由祠堂礼制空间和居住部分的围合体两部分组成,建筑空间布局表现中轴对称,所有的公共空间都集中在中轴线上,沿着中轴线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居于核心地位的祠堂,通过宗法礼制观念,家族观念,形成对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同时也突出体现儒家“礼”的文化内涵,强调了“尊祖敬宗”目的,表现了封建宗法制度的至高无上,具有明显的礼制建筑特征。

从土楼内部空间流线来看,它是呈线状组合,族人的住宅平等地围绕中堂布局,这种聚居模式,尤其体现在客家的圆楼中,反映了客家族平等的观念。

土楼这种以中堂为核心的建筑布局,充分体现出整体性、秩序性、向心性、宗法性的儒家文化特点,同时也构成了其时代的表征,蕴涵了建筑的文化内涵。

2.3.2 从土楼的结构及材料来看,注重天人合一,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土楼建筑在传承中原较为成熟的生土夯筑技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最为常见的生土、砂石、州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筑成体,创造性地建成了居住功能突出,集防火、防盗、防潮、防震、冬暖夏凉等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的外观形态的建筑。

其中不乏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影子,尤其是屋顶结构,一样采用抬梁与穿斗方式,多余的空间则作为阁楼或储藏室,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此外,土楼建筑结构布局也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

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

2.3.3 土楼的建筑细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客家土楼的细节处理彰显出深厚的儒家思想和道教文化。

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

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因此,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

再如客家土楼建筑的雕饰彩绘,多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习俗为题材,常用人们熟知的人物花鸟图案,借此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3 闽西南土楼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营造3.1 客家人保存了先祖崇文重教的遗风,把培养下一代作为家族头等大事来抓,重视对下一代的学习。

走进土楼,处处散发着学习的气息。

每一土楼的建造都会专门为学堂留一处空间,有些较大型的土楼,则独立修建书斋于土楼两侧。

私塾的种类有家塾、书塾、族塾、村塾。

除此之外,土楼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观,那就是土楼的对联与重读书、尊文化相联系。

“振成楼”厅堂壁联:“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

成名远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永定县的“承启楼”大门对联:“承前祖德勤与俭,其后子孙读与耕”;福裕楼“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等等。

在其它土楼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都以劝勉人生自强不息,进取有为,造福社会为宗旨,传达出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浓郁的人文气氛。

土楼内部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土楼人们的教育观,不断地沿承,土楼的下一代不断地茁壮成长。

从实质上看,土楼人们的教育观念还是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儒家崇尚读书的思想。

3.2 土楼的命名寓意隽永、意味深长。

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

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江氏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

3.3 家族血统在土楼建筑中的体现。

闽西客家人的聚族而居的建筑功能特征具有双重性。

客家人对自己居住建筑的实用考虑既有生理的,又有心理的;既有物质的,又有情感的。

在客家人的心目中,土楼是他们的祖先远离中原故土后,辗转迁移,历经磨难,在第二故乡为了安身立命而建立起来的家园;在客家人的心目中,土楼是他们的“根”的象征,是他们家族、宗族血缘纽带的标志性建筑。

客家人的迁移往往是一个共同的血缘家族的迁移,他们之间都保持着亲密的血缘关系,他们有着极强的血统观念,土楼则把这种血统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一座土楼里居住的都是同一宗亲,是个庞大的家族体系。

4 结语综上所述,土楼文化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其核心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属于本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民族共同拥有。

在当今东西方文化碰撞与渗透中,重新审视客家土楼传统历史和文化,将土楼文化融入现代建筑中,以现代建筑去继承传统优秀建筑文化,使我国的当代建筑设计更具民族性、地域性、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1]倪览墅.福建土楼一一建筑功能与形式的交融.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2]吴庆洲.中国客家建筑文化(上)、(下)[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5.[3]赵娟.闽西土楼的传统遗风与创新精神.中国乡村发现,2007年第02期.[4]唐孝祥.试析传统建筑环境美学观[J].华中建筑,2000,(2).[5]谭文勇.阎波“重生意识”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M].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