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西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通过分析闽西南地区土楼建筑的特点,从几个方面论述其虚实相生的形态特征,同时,将物质建设活动延伸到社会文化层面,试图找出闽西南土楼建筑空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从而加深对传统住宅设计手法的理解,希望对当今建筑设计能有所启发。

标签:闽西土楼;儒家思想;易经八卦;天人合一

1 土楼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东晋以来,中原地区由于受外族入侵,常年战乱切荒,社会动荡,迫使中原汉族士大夫阶层举族南迁。一部分中原汉人翻越武夷山脉,来到福建沿海的泉州、潭州等地,在与当地人民的相互融合和发展中,形成以闽南话为标志的福佬民系。而另一部分中原汉人则从赣南进入闽西汀州地区,他们不断与闽西山区的古闽越族人相互融合和发展,逐步形成以客家话为标志的客家民系。土楼按居住者所属的民系,可分为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两大类。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其外观造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内部平面布局则显著不同:客家土楼为内通廊式,家族内户之间联系密切,分户不很明显;而闽南土楼为单元式,每户为一独立的单元,分户明显,有很强的私密性。通常来说,我们把客家人聚族而居,采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统称“客家土楼”或“土楼文化”。

2 从闽西南土楼的建筑形制中看中国传统文化

2.1 风水观对土楼建筑选址的影响

客家土楼建筑的选址深受道教风水理论的影响,建筑强调“负阴抱阳,藏风聚气”,注重于天地自然环境的结合。客家人在选择理想的宅基时,首先要观山势,在风水理论中,山就是“龙”。山势的高低起伏、蜿蜒,就是“龙”的形态变化,“山脉”即“龙脉”,起伏、蜿蜒、运动的“龙”被认为可以“藏风聚气”。其次是察水流,直冲而下,湍急反跳的水被认为“恶水”,应尽量避免。水流必须缓慢、平稳、弯曲、环绕,这样的水即是理想的水。因此,客家人选择宅基的原则就是建筑力求坐北朝南;要以山作为他的后部的依托物,有山靠山,无山则靠岗,或借远山作背衬;村前则有水,或有池塘。这样的布局,被认为可以上应“苍天”,下合“大地”,达到“吉祥”的目的,这正契合“风水说”所云“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居住空间。从现代建筑学观点来看,这种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空间,是对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日照、风向、气候和自然景观的综合优选。建筑“背山”即朝向阳光,不仅可以得到较好的日照,而且有利于组织通风;“面水”不仅可以得到生活、生产的水流,而且有利于建筑物的保护,满足人们景观上的需要。

2.2 中国传统文化对从土楼的外部形态影响

2.2.1 土楼形态的演变。客家土楼建筑起源于靠近闽西地区的漳州地区,历史上,漳州地区战乱频繁,对客居他乡的客家先民而言,安全考虑的防御功能是最重要的,路秉杰教授曾就此指出:“客家人南迁之后,’维恨所居之不远,所藏之不密’,处处反映了’防御性’是他们生存中的第一要求。”在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背景下,身处乱世,迁徙辗转的客家人因地制宜,建造了大量的位于山顶的城堡和山寨,最终演变成圆楼,椭圆楼、方楼,五凤楼四种主要类型,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等形态。在众多的土楼形状中,圆土楼和方土楼是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的。因为,中国的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圆和方分别代表天和地,圆具有无穷的神力,给人带来万事和合、子孙团圆;方体则现出儒家思想所遵从的遵规守矩。因此,圆和方所形成的外闭内敞空间形态,在满足防御的功能的同时,也是中国人内涵气质在建筑中的表现。

2.2.2 易经八卦在土楼外部形态营造中的重要意义。首先,从人文背景来看,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极深,而八卦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土楼建筑内外格局利用八卦、太极来建造十分常见,也是情理之中。其次,从安全角度出发,八卦自古以来,便被人们用以排兵布阵,抵御敌人。客家人经过数代的播迁,面对着自然与社会中种种困难,为求生存,在设计、建造土楼时运用八卦,充分体现了土楼的防御功能。以有“土楼王子”之称的振成楼为例。从整座土楼来看,楼房外围就好比太极圈,代表着整个家族能世代沿传,香火不灭的愿望。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市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天井内的两口水井,一口阴井,一口阳井,暗示着八卦中的“阴阳两极”。振成楼的三个楼门基于易学的“三才”之道,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引申意则为天道、地道、人道。从这些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道教易经文化与土楼的形态是融合在一起的。

2.3 中国传统文化土楼建筑内部格局的影响

2.3.1 客家土楼建筑通过建筑平面、空间尺度来传达人文气氛。客家土楼的内部格局从形制上来看,是由祠堂礼制空间和居住部分的围合体两部分组成,建筑空间布局表现中轴对称,所有的公共空间都集中在中轴线上,沿着中轴线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居于核心地位的祠堂,通过宗法礼制观念,家族观念,形成对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同时也突出体现儒家“礼”的文化内涵,强调了“尊祖敬宗”目的,表现了封建宗法制度的至高无上,具有明显的礼制建筑特征。从土楼内部空间流线来看,它是呈线状组合,族人的住宅平等地围绕中堂布局,这种聚居模式,尤其体现在客家的圆楼中,反映了客家族平等的观念。土楼这种以中堂为核心的建筑布局,充分体现出整体性、秩序性、向心性、宗法性的儒家文化特点,同时也构成了其时代的表征,蕴涵了建筑的文化内涵。2.3.2 从土楼的结构及材料来看,注重天人合一,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土楼建筑在传承中原较为成熟的生土

夯筑技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最为常见的生土、砂石、州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筑成体,创造性地建成了居住功能突出,集防火、防盗、防潮、防震、冬暖夏凉等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的外观形态的建筑。其中不乏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影子,尤其是屋顶结构,一样采用抬梁与穿斗方式,多余的空间则作为阁楼或储藏室,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此外,土楼建筑结构布局也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

2.3.3 土楼的建筑细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客家土楼的细节处理彰显出深厚的儒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因此,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再如客家土楼建筑的雕饰彩绘,多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习俗为题材,常用人们熟知的人物花鸟图案,借此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3 闽西南土楼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营造

3.1 客家人保存了先祖崇文重教的遗风,把培养下一代作为家族头等大事来抓,重视对下一代的学习。走进土楼,处处散发着学习的气息。每一土楼的建造都会专门为学堂留一处空间,有些较大型的土楼,则独立修建书斋于土楼两侧。私塾的种类有家塾、书塾、族塾、村塾。除此之外,土楼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观,那就是土楼的对联与重读书、尊文化相联系。“振成楼”厅堂壁联:“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远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永定县的“承启楼”大门对联:“承前祖德勤与俭,其后子孙读与耕”;福裕楼“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等等。在其它土楼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都以劝勉人生自强不息,进取有为,造福社会为宗旨,传达出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浓郁的人文气氛。土楼内部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土楼人们的教育观,不断地沿承,土楼的下一代不断地茁壮成长。从实质上看,土楼人们的教育观念还是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儒家崇尚读书的思想。

3.2 土楼的命名寓意隽永、意味深长。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江氏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

3.3 家族血统在土楼建筑中的体现。闽西客家人的聚族而居的建筑功能特征具有双重性。客家人对自己居住建筑的实用考虑既有生理的,又有心理的;既有物质的,又有情感的。在客家人的心目中,土楼是他们的祖先远离中原故土后,辗转迁移,历经磨难,在第二故乡为了安身立命而建立起来的家园;在客家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