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教学设计(1)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教学设计(1)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小调歌曲,歌词描绘了人们编花篮、送花篮的情景,展现了丰收的喜悦。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舞蹈性。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特色,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演唱简单的歌曲。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音乐创作的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编花篮》这首歌曲的民族特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3.能够参与音乐的创作,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特色的理解与感受2.正确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的掌握3.音乐创作的引导与实践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创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音响设备3.编花篮道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这个季节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丰收的季节,人们都会用各种方式来庆祝,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编花篮》就是描绘了这样的情景。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编花篮》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是快乐还是悲伤?”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小调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表达了丰收的喜悦。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演唱歌曲时应该如何站立吗?呼吸应该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演唱歌曲时,要保持身体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伴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伴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伴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伴奏》是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歌曲《编花篮-伴奏》是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它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歌曲《编花篮-伴奏》,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编花篮-伴奏》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能够分析和欣赏民族音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理解音乐。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编花篮-伴奏》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编花篮-伴奏》。

3.教学乐器:如吉他、琵琶等,用于示范和伴奏。

4.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伴奏》,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的风格。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编花篮-伴奏》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吉他、琵琶等,为歌曲《编花篮-伴奏》伴奏。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花篮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本节课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第一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旨在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材中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和图文资料,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

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之间的音乐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学会歌曲《编花篮》,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3.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民族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和演唱技巧。

3.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富有生动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

2.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演唱、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5.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聆听、观看民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编花篮》的音频、视频、图文资料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歌谱、乐谱、评分表等。

4.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民族音乐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民族音乐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编花篮》。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编花篮》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演唱) 编花篮 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演唱) 编花篮   湘艺版

编花篮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编花篮》,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演唱歌曲《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聆听不同版本的《编花篮》,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学情分析通过几年的音乐学习,五年级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很快,有一定的欣赏水平。

重点难点1.运用听唱、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歌曲《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2. 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在创编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一、导入1.欣赏牡丹花,背景音乐播放《编花篮》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是什么花啊生:牡丹师:对了,牡丹是我们国家的国花,又有百花之王的称号,它的盛产地是河南,今天我们来学习河南有关采牡丹的歌曲,让我们编个花篮来采花吧。

活动2【讲授】新授二、学习歌曲《编花篮》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师:歌曲中是哪一句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2、你觉得哪个节奏比较有特点3、学习十六分音符节奏3、再次聆听范唱,跟唱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4、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

(思考:1、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2、歌曲的拍号是什么)5、生边打节拍边朗读歌词。

6、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1)学唱歌谱(2)再次聆听,默唱歌词。

(3)学习演唱歌词。

(提示: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4)教唱难点乐句,强调附点、倚音和下滑音。

(5)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提示:引导学生准确表现出前倚音、下滑音、难点乐句以及甩腔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6)观赏课件牡丹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

(7)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3【活动】拓展三、拓展部分(一)教师:这首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被人们广泛传唱。

1、对比欣赏周杰伦演唱的《编花篮》(从演唱的速度、伴奏乐器、演唱形式上来分析。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伴奏》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伴奏》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伴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唱歌曲《编花篮-伴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能力。

歌曲《编花篮-伴奏》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生动,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唱歌、跳舞和演奏乐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演唱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唱民族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伴奏》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演唱能力。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编花篮-伴奏》的旋律演唱。

2.民族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歌曲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唱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编花篮-伴奏》的旋律、歌词和相关的民族音乐知识。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视频。

3.乐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伴奏》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编花篮-伴奏》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重点指导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帮助学生正确演唱。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唱能力。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演唱) 编花篮 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演唱) 编花篮   湘艺版

编花篮教学目标1、学会用河南方言演唱《编花篮》2、通过河南民歌《编花篮》的学习,掌握民歌的特点3、掌握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旋律和河南人豪爽夸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编花篮》,并能有表情地表演歌曲教学难点:理解河南民歌演唱的韵味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1、播放动画:河南话版《猫和老鼠》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你们知道里面的配音是用的哪个地方的方言吗生:(河南话)2、师:同学们,请模仿动画片里面的话相互交谈,比较一下和我们平常说的家乡话音调上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熟悉河南方言,为演唱歌曲《编花篮》做铺垫今天我们学习的《编花篮》就是河南的民歌。

活动2【讲授】学习歌曲1、教师范唱: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老师有感情的用河南方言范唱一遍,然后放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用手轻轻点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

2、听完范唱,提问:这首歌哪些地方是最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句子(师从学生的回答里引导分析民歌的一些特点)A、音调与地方方言有联系:前倚音(第一句)师:对比范唱,从而使学生感受倚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并模仿演唱。

B、衬词:最后一句C、歌词押韵3、师生接龙游戏,教师唱歌曲旋律的其他部分,学生接唱刚才学习的部分。

4、随琴声模唱旋律5、随琴声演唱《编花篮》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找出具有河南特色的旋律,通过重点学习,掌握歌曲的难点部分,化零为整的学习,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6、处理歌曲。

师:唱完这首歌你的心情如何(高兴)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你的高兴呢刚才咱们说了,河南人都很豪爽,同时你们也学了河南方言,感受到河南方言的语言魅力,所以我们唱河南歌曲的时候也要大方、豪爽,夸张,看看谁最像河南人。

表演唱《编花篮》活动3【活动】欣赏最后,准备多首河南民歌或戏曲让学生欣赏,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能够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地方音乐的特色。

常香玉《花木兰》小香玉《你的家在哪里》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多首音乐,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案五篇

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案五篇

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案五篇第一篇: 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河南民歌的(怎样的)特色,有进一步了解河南地区独特音乐风格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合作、对比、表演、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并能积极地学唱。

3、知识与技能:在充分的聆听过程中分析乐谱,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在学唱过程中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

(怎样的音色——比较准确地,怎样的情绪)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错误。

难点应该具体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编花篮》伴奏进教室2、师生问好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二、导入新课1、引出河南师:相见是缘,很高兴能给我们501班的同学上课。

希望我们一起轻松快乐的度过这宝贵的四十分钟好吗?那就拿出你们最好的状态吧!干老师觉得你们很中!唉?有些同学皱着眉头,知道我在用哪里的方言在向你们问好吗?我用的是河南方言(用河南话),意思是说你们很棒!师:今天啊!老师就要带你们走进河南。

2、介绍河南的三大特色师:同学都知道河南位于黄河的中下游地区,那里可是咱中国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所以河南的方言就特别讲究“字正腔圆”。

而且哪里人们的性格也十分的豪爽、热情!那么想了解河南就必须了解河南的三大特产。

(为下面学习歌曲做铺垫)PPT:三大特产1)了解河南豫剧师:第一大特产河南豫剧,你们听过河南豫剧吗?生:或有或无师:如果你没听过可是太可惜了,它可是我国的名戏之一啊!那么既然今天来了就给大家唱上一段!师演唱河南豫剧《花木兰》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设问:知道老师唱得是谁吗?哪位女英雄?生:花木兰师:老师带了的就是河南豫剧《花木兰》的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2)了解河南牡丹师:河南不但有如此有名的、有特色的戏剧,河南的洛阳还被誉为牡丹之乡。

你们可知牡丹被喻为我国的什么吗?生:国花师:牡丹号称国色天香,是花中之王。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教学设计(2)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教学设计(2)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1编花篮》是人音版湘教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歌词生动有趣,旋律优美,富有民间特色。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第二乐段节奏变化,旋律丰富,整首歌曲富有层次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间音乐的认识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音乐表现力各有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我国民间音乐的特色,培养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2.学会《1编花篮》这首歌曲,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特点。

2.理解歌曲的民间特色,能够用正确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特点。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视听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示范演唱。

3.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4.教学道具:花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1编花篮》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歌曲题材。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示范,让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段落进行练习。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 编花篮》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 编花篮》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编花篮》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湘艺版的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通过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民间音乐的韵味,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想象力,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但在民族音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感受和表现民族音乐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旋律、节奏等知识。

3.互动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4.创作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类似的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编花篮》湘艺版。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编花篮》。

3.教学道具:花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手舞足蹈,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比赛,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熟练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们还学过哪些民族音乐?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

7.家庭作业(2分钟)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8.板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方便学生跟随和学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3分钟,家庭作业2分钟。

(演唱)编花篮-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编花篮-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编花篮-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背景《编花篮》是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教材下册中的一首合唱曲目。

此曲充满着浓郁的乡村气息和儿童天真的童心,是一首深受孩子们欢迎的歌曲。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2.让学生认识民歌《编花篮》的艺术魅力,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3.让学生感受乡村风光,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三、教学内容1.民歌《编花篮》的歌曲欣赏以及歌词的朗读、分析;2.熟悉歌曲《编花篮》的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速度;3.学习歌曲《编花篮》的演唱技巧,包括声音的高低抑扬和节奏的协调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歌曲欣赏及歌词朗诵1.课前播放歌曲《编花篮》,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儿童天真的童心。

2.请学生认真朗读歌词,了解其中的意义和文化特点,并尝试分析歌词中所表达的感情。

第二节:熟悉歌曲的旋律1.引导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歌词,并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

2.教师重复演唱歌曲的前几个小节,让学生跟着唱,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速度。

第三节: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1.教师进行歌曲《编花篮》的演唱示范,给学生提供演唱技巧的指导。

2.学生进行歌曲《编花篮》的演唱练习,重点注意声音的高低抑扬和节奏的协调等。

3.对学生进行集体排练,调整声部,让每个声部保持和谐的音调,形成合唱的效果。

第四节:展示演唱成果1.在教学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展示他们的演唱成果。

2.教师进行点评,并鼓励学生不断练习,提高合唱技巧。

五、教学总结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从中深刻感受到民歌《编花篮》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培养了他们的合唱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表现积极配合,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六、教学体会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水平差异,采用多种方式,如唱游法、示范法、导唱法等,全面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让他们从音乐中感悟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温度。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编花篮》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编花篮》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编花篮》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湘艺版的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生活气息。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湖南地区的音乐特色,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快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湖南地区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的转换。

2.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符号的理解。

3.学生对湖南地区音乐特色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歌曲的特点和技巧。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演奏,培养团队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编花篮》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播放歌曲。

3.准备教学道具,如花篮等。

4.准备教学课件,展示歌曲的相关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让学生初步感受湖南地区的音乐特色。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乐谱,让学生观察乐谱的特点。

教师进行歌曲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的转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歌曲。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教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民歌,歌词简洁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欢乐的场景。

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作为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歌曲《编花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

在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模仿等方法,更好地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同时,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有助于他们对《编花篮》的学习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歌曲《编花篮》,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进行演唱。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编花篮》的旋律特点和节奏韵律。

2.歌曲中的难点音符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对比法,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采用模仿法,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

3.采用分组合作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音频资料。

2.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3.教学场地和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其他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编花篮》。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编花篮》,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旋律特点和节奏韵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难点音符和演唱技巧。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分组教学,让学生相互观摩、交流,共同提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歌曲《编花篮》编排动作,增加歌曲的表现力。

学生可分组进行创作和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编花篮|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编花篮|湘艺版

《编花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描述了人们在编花篮,采花时的美好心情和生动的生活场面,表现了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和风土人情。

歌曲节拍为2/4拍,采用由四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一段体结构,在以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基础上,还用了变宫,构成了六声宫调式,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和独特的音乐风格的基础上,用歌声将一群姑娘上山采牡丹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体验歌曲的叙事、抒情的生活气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

二、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独立、自信地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这首歌的质朴情感,感受其独特地地方韵味。

认知目标:认识前倚音记号,并在歌曲中表现其作用。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音乐活动,对歌曲创编动作从中体会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民歌产生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认知目标,我把重难点确定为:1、独立、自信地用大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2、前倚音记号的演唱自然而贴切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民歌复习,展示风采首先我自弹自唱一首第九册学过的民歌《走绛州》,当我唱了两句的时候,学生开始跟着我哼唱,直到歌曲结束,学生想到这首歌的题目是《走绛州》,我又引导学生回忆起这是一首山西民歌。

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体现自己地方特色的民歌,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河南民歌(版书)《编花篮》河南民歌(从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演唱学过的民歌入手,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演唱兴趣,从山西民歌又引出了今天学习的河南民歌,让学生直观的记住《编花篮》是一首河南民歌,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听听比比,感觉学唱音乐是以听赏为基本感受方式的艺术,因此,我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安排了多次的听赏,并在每次听赏前都提出新的问题。

1、第一次,我出示歌单,多媒体课件,问: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它的情绪、速度怎样?学生通过看、听,很快可以答出2/4拍,中速,活泼的,知道了欢快,活泼的情绪,我问:歌中哪两句更能体现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2、这时我安排第二次范唱,由于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前倚者记号,可以很快找出第一句这一句中,有本课的一个难点,前倚音记号的学习(版书)这时,我对前倚音做了详细的讲解,对休止符做了提示,让学生准确的跟琴唱出来。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范唱》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编花篮》。

这首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歌词生动形象,旋律优美动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感受地方特色,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但对地方特色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激发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编花篮》,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

2.通过学习《编花篮》,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编花篮》的歌词和旋律。

2.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理解歌曲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编花篮,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编花篮》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相关民间艺术品的图片和视频。

3.准备花篮编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民间艺术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编花篮》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编花篮》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结构和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编花篮》,学生跟随模仿。

在模仿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编花篮》,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演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编花篮》的地方特色,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编花篮》的地方特色和民间艺术的价值。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说课稿(2)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说课稿(2)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1编花篮》是湘教小学音乐五下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以我国民间音乐为基础,通过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材中编花篮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于学生接受和传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喜欢音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间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民间音乐的魅力。

同时,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1编花篮》,让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唱、演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1编花篮》,了解歌曲背景,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1编花篮》,感受民间音乐的特色。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学唱、演奏、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展示图片,丰富教学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了解民间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聆听:播放《1编花篮》,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学唱: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学,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的练习,提高音乐表现力。

5.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引导学生从音乐角度分析歌曲的特点。

6.拓展:介绍类似风格的民间音乐,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7.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特点和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1编花篮》、歌曲节奏、旋律特点、民间音乐特色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曲。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编花篮》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编花篮》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编花篮》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湘艺版的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生活气息,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生活中编制花篮的情景,歌词中融入了数字的节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激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的把握,特别是歌词中数字的节奏。

2.歌曲的高音部分,学生容易唱不上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4.视听法:让学生观看音乐视频,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编花篮》的课件,包括歌词、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引导学生演唱。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音乐视频。

4.花篮: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动手制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音乐知识,如音乐节奏、旋律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编花篮》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的音乐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同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歌词,让学生对歌词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和数字的节奏。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适时停下来,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所学。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编花篮|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编花篮|湘艺版

编花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歌曲含义,并用欢快、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歌曲。

2能理解戏曲中“上声”的唱法,并能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运用它。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旋律接龙游戏等活动,解决歌曲中一字多音的难点。

2在感受、体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了解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拓宽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粤语地区的学生对内地民族文化并不了解,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使学生更广泛的接触中国传统民歌,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歌曲中大量出现的“上声”唱法。

教学难点:解决歌曲当中一字多音的难点。

教具:钢琴、多媒体、花篮、梆子。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意图1、师生问候老师用河南话问候:1同学们,上午好!师:同学们,老师在跟你问好,请你用同样的音调回应老师。

2亲爱的同学,上午好!3旋律问候:师:老师刚刚用的是河南话在跟大家问好,河南方言风趣幽默、跌宕起伏,这也造就了1、学习河南话问好。

学会用气息,有位置的说话。

2、掌握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和旋律。

3、懂得语言与音乐是息息相关的。

1、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河南话语调往上扬的特点。

2、通过模仿,让学生学会用气息,有位置的读。

3、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演唱十六分音符旋律,为后面的旋律接龙游戏做铺垫。

4、让学生理解语言和音乐之间的联系。

方言导入河南音乐幽默爽朗、韵味醇厚的特点,可见这语言和什么是息息相关的?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与音乐的联系。

师:刚刚我们在读和唱的过程中都发现“好”字有上滑的感觉,在戏曲中就叫做“上声”。

4请同学们再巩固一次。

4、理解并掌握如何演唱“上声”唱腔。

5、掌握戏曲中“上声”唱腔,为后面歌曲处理做铺垫。

1、识谱接龙1让学生唱简谱2巩固 2321和2171旋律。

3短旋律师生接龙。

4揭示课题1、能准确的演唱出短片段旋律,并与老师合作识谱。

2、聆听3、完整的和老歌曲学习5聆听《编花篮》师:找出歌曲中2321和2171两种旋律,并把它画出来。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编花篮|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编花篮|湘艺版

《编花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3.聆听不同版本的《编花篮》,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学情分析: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三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每班大约有25%--30%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

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琴教学方法听音跟唱法、练习法、自学与引导相结合、合作式、对比法……养成教育训练点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帅放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学生欣赏。

教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它属于什么类型的歌曲?2.学生自由演唱民歌如:湖北民歌:山路十八弯陕北民歌:南泥湾东北民歌:回娘家二、学习《编花篮》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师: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2.学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提示:第一小节与最后一句带有河南方言的色彩,演唱时注意前倚音时值很短,方言对于民歌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 3.再次聆听范唱,跟唱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并介绍伴奏乐器三弦(民族弹拨乐器)。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伴奏》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伴奏》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伴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以编花篮为主题,歌词优美,旋律简洁,富有生活气息。

歌曲采用2/4拍子,节奏明快,富有弹性。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这首歌曲也适合进行编花篮的舞蹈表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舞蹈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伴奏》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4.通过学习编花篮舞蹈,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编花篮-伴奏》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表现。

3.编花篮舞蹈的动作学习和团队协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动作的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跟随学习。

2.采用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舞蹈动作的团队协作练习。

3.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歌曲和舞蹈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编花篮-伴奏》歌曲,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手舞足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歌曲教学: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舞蹈教学:教师示范编花篮舞蹈动作,引导学生分组练习,注意动作的协调和团队协作。

4.歌词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歌曲歌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5.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编花篮|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编花篮|湘艺版

《编花篮》一、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四、课型及教法:新授课听唱法讲授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课前预热,出示课题:1、课前课件出示各种插花图片,同时伴有《编花篮》伴奏曲,师生课前交流。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花吗?告诉老师,你们喜欢什么花?生:答。

2、出示课题:鄂豫皖小曲《编花篮》二、导入新课1、欣赏河南风景,导入新课教学。

师;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把我们生活的空间装扮的更加美丽,在我国的河南省有全国闻名的洛阳牡丹,现在就让我们瞧瞧那儿的风景吧!课件出示河南风景,师同时解说。

师朗诵:美丽的河南,风景迷人,山青水秀,有许多名胜古迹,让人留连往返,有我们小朋友喜欢的少林寺、高大的铁塔,庄严的黄帝故居、天王殿,还有那甲天下的洛阳牡丹,每年四月间,尽相开放,争奇斗艳,仿佛让人走进花的海洋。

画面结束:师:河南人特别喜欢花,他们还有一双灵巧的手,能编出各种各样的花篮,有首歌就叫《编花篮》,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新歌教学1、听赏歌曲(1)听录音范唱,师生随音乐节奏轻轻点头;师:听了《编花篮》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生:高兴、活泼、开心、愉快、欢乐等;(2)师:你们真会听音乐,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欢快、活泼的旋律。

课件播放《编花篮》,师生边听边打节拍。

师:从歌词中你听到了什么?生:答。

师小结:《编花篮》是首歌民,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歌唱生活、抒发感情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民歌又简称民间歌曲,它产生于民间,并通过口头相传而保留下来,它是集体创作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花篮》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河南民歌的(怎样的)特色,有进一步了解河南地区独特音乐风格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合作、对比、表演、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并能积极地学唱。

3、知识与技能:在充分的聆听过程中分析乐谱,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在学唱过程中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

(怎样的音色——比较准确地,怎样的情绪)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编花篮》伴奏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引出河南。

师:老师觉得你们很中!唉?有些同学皱着眉头,知道我在用哪里的方言在向你们问好吗?我用的是河南方言(用河南话),意思是说你们很棒!
师:今天啊!老师就要带你们走进河南。

2、介绍河南的三大特色。

师:同学都知道河南位于黄河的中下游地区,那里可是咱中国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所以河南的方言就特别讲究“字正腔圆”。

而且哪里人们的性格也十分的豪爽、热情!那么想了解河南就必须了解河南的三大特产。

(为下面学习歌曲做铺垫)
1)了解河南豫剧。

师:第一大特产河南豫剧,你们听过河南豫剧吗?
生:或有或无。

师:如果你没听过可是太可惜了,它可是我国的名戏之一啊!那么既然今天来了就给大家唱上一段!
【师演唱河南豫剧《花木兰》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设问:知道老师唱得是谁吗?哪位女英雄?
生:花木兰
师:老师带了的就是河南豫剧《花木兰》的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2)了解河南牡丹。

师:河南不但有如此有名的、有特色的戏剧,河南的洛阳还被誉为牡丹之乡。

你们可知牡丹被喻为我国的什么吗?
生:国花。

师:牡丹号称国色天香,是花中之王。

而河南洛阳的牡丹更是雍容华贵、艳而不俗、娇而不媚,相当的漂亮。

这光说啊太虚了,正所谓眼见为实。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番。

【PPT:边听《编花篮》伴奏,边欣赏牡丹花】
师:牡丹花美不美?漂不漂亮?
师:唉?正是因为牡丹花如此的美丽、漂亮。

所以河南人们也多了一项娱乐活动,编个花篮去摘牡丹。

为了表达他们喜悦、开心的心情,他们嘴里还哼着小曲。

这小曲也就是河南的第三大特产——河南民歌!
三、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编花篮》。

师:他们哼的这首河南民歌,老师也会唱,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给俺的机会露一手或展示一下?师:那么老师唱完,请你们来评价一下,觉得我唱的中还是不中,好吗?
【师表演唱《编花篮》的第一段】
师:俺唱得还中不?
师:那给俺点掌声吧?
师:听了你们的鼓励老师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2、了解河南民歌的分类,并了解《编花篮》属于河南小调。

师:其实,这河南民歌还可以分为三类:号子、山歌和小调。

那么刚才老师所唱的这个《编花篮》是属于哪一类呢?请同学们静静思考一下!知道了吗?或下面同学们仔细得看看这三类的定义,想一想这首《编花篮》是属于哪一类呢?如果你有答案了请举手!
生:山歌。

师:唉?他们是在辛勤的劳动吗?编花篮是为了什么吖?
生:摘牡丹
3、学说河南方言——歌曲的前三乐句。

师:了解了这两个窍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说几句,先听老师来说一遍,同学们也练练自己的牙关、咬字。

【师用河南方言说前三乐句】
师:下面同学们来小声试试看生说河南话
师:看来没什么问题,来!拿出你们的自信,背挺直!准备:牙关打开,嘴巴里咬字起,生说河南话。

4、学唱前三个乐句。

1)听范唱前三乐句,发现河南方言与河南曲调的联系。

2)听伴奏默唱。

师:首先我们先来跟着伴奏来默唱一遍,知道什么是默唱吗?但是老师还要加一点,就是练习咬字,明白了吗?
3)小声唱旋律。

4)学唱倚音。

四、总结
流行就像流星璀璨但很短暂,而民歌长存天际、永放光芒。

让我们主动走进民族音乐,共同品味民族音乐的魅力。

好吗?下课!同学们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