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定义及描述
法律的定义广义和狭义
法律的定义广义和狭义一、广义定义法律在广义上是指一套规则和原则,通过这些规则和原则,社会可以维持秩序和公正,并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指导和保护。
在这个意义上,法律包括一系列法律规定、法院判决、法律原则和习惯法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法律体系。
1.1 法律规定法律规定是法律体系的基础,它是由立法机关通过制定法律来确立的。
法律规定给予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标准,同时也规定了各种行为的法律后果。
法律规定的制定需要参照社会的发展需求、公共利益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考虑。
1.2 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涉及到法律争议时,法院会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做出判决,以解决争议并给予当事人法律上的依据和救济。
法院判决通常可以被作为先例被引用,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判决产生指导作用。
1.3 法律原则法律原则基于社会正义和公平的考量,它是更高级别的指导原则,能够影响法律规定和法律判决的制定。
法律原则包括公正、平等、自由、尊重人权等,它们为司法解释和法律制定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取向。
1.4 习惯法习惯法是一种基于长期社会实践形成的法律规则。
它来源于人们的行为惯例和社会共同认可,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文书,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
习惯法在很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商业领域的惯例和行业规范。
二、狭义定义在狭义上,法律是指国家通过特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和准则。
这些规则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明确的法律文本,通过正式的立法程序予以制定。
狭义上的法律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违反法律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后果。
2.1 法律的立法程序狭义的法律具有严格的立法程序。
在民主国家中,法律的立法由选民选出的立法机关来负责,例如议会或国会。
立法过程包括法案的提出、讨论、公众听证以及最终的表决通过。
法律的制定需要考虑公众的意愿、社会的需要以及各种利益的平衡。
2.2 法律的强制力狭义的法律具有强制力,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法律的强制力意味着,违反法律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可能面临罚款、刑事处罚、民事赔偿或其他制裁措施。
法律的含义是
法律的含义是什么?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一种制度。
它是一套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法则和准则,是社会共同行为的基石。
法律的含义涉及到多方面的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首先,法律是权力的体现。
法律赋予政府、法官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和人士相应的权力和义务,让他们能够执法、行使公正的裁判,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以及保护合法权益。
其次,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社会秩序的建立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定义了权利和义务的界限,并为处理争议和纠纷提供了法律程序和审判程序。
只有依法行事,社会才能维持秩序,保持正常的运转。
第三,法律是公正和正义的保障。
法律以公正、公平和正义为核心原则,确保社会各类人群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法律根据案件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规定作出公正决策,为弱势群体提供保护和支持。
第四,法律是社会发展的引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也在不断完善和变革。
法律与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联系,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推动社会进步。
第五,法律是公民行为的约束。
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公民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公民必须遵守法律,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对于公民具有引导、规范和保护作用,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有序。
综上所述,法律的含义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以及约束公民行为的一套规范和准则。
法律对于社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确保了社会的正常运作和人们的合法权益。
只有依法行事,社会才能有序发展,人民才能获得公平公正的对待。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并为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共同努力。
法律课件ppt
学生提问与互动环节
总结词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详细描述
在法律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 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法 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在互动环节中,教师应 该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自 己的看法和观点,促进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
法律援助与辩护
01
法律援助的定义和范围
法律援助是指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 法律服务,包括律师代理、法律咨询、诉讼代理等。法律 援助的范围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
02 03
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
申请法律援助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经济困难或特殊案 件等。申请人应当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 相关证明材料。
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02
内容
刑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刑法包含一切形式的刑法,如刑法典、单
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
03
目的
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民法
定义
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 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课件
目录
• 法律体系概述 • 法律的核心概念 • 法律流程与司法系统 • 法律案例分析 • 法律实务与就业 • 法律知识问答与互动环节
01
法律体系概述
法律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 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它规定了公 民的权利与义务,并对 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区别
标准
总结词
标准是对特定事项或产品作出规定的文 件,通常由专业机构或行业协会制定。
VS
详细描述
标准通常涉及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 规定,旨在促进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Part
03
效力层级与适用范围
法律
总结词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国范围内适用
详细描述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适 用于全国范围。它是其他各类法律文件的制定依据,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规
总结词
效力仅次于法律,适用于特定地区或领域
详细描述
法规是由国务院、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民族自治机关等制定的 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法律。法规适用于特定地区或特定领域,对特定对象 具有约束力。
规章
定义
规章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地方政 府制定的,用于规范特定行业或 领域的管理和运作的各种规范性
文件。
特点
规章具有行政约束力,是特定行 业或领域的管理和执法的依据。
制定主体
特定行业或领域的行政机关或地 方政府可以制定规章。
规范性文件
定义
规范性文件是由国家机关 或其授权的机构制定,用 于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 组织的各种行为规范。
法律、法规、规章、规 范性文件和标准的区别
• 定义与概述 • 制定主体与程序 • 效力层级与适用范围 • 内容与形式
目录
Part
01
定义与概述
法律
定义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具有普 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用于规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
义务。
特点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是维护社会 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法的概念PPT课件
3.外延
马克思主义法的定义的外延是“国法”, 即国家的法律,包括: (1)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法”(成文法); (2)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规则(判 例法); (3)国家通过一定方式认可的习惯(习惯 法); (4)其他执行国法职能的法(如教会法)。 此外,有国际法和超国家法(例如欧盟法)。
第三节 法的基本特征
(3)阐明了法的基本目的和功能:从目的和功 能上说,法要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 (或人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二)法的概念的创新定义
法(律)是特定生活场域的具有合法统 治和治理权力的权威性正式组织或者机构通 过合法程序以全社会名义制定或者认可并有 其强制力保证的最终通过司法诉讼实施的社 会行为规范体系,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 务,对该社会的成员和组织具有普遍约束 力。——见姚建宗主编科学版法理学教材第 17页。
道德规范通过思想引导和舆论压力调整社会 关系,
组织规范通过组织和思想控制 来调整社会关 系。
法通过行为调整社会关系. 马克思:——对 于法律来讲,除了我的行为,我是根本不存 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我的行为就 是我同法律打交道的唯一领域。
3.法作为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规范性和概括性。 (1)法的规范性指法为人的行为提供了一般的模
(二)法的国家创制性
从形成方式上看,法是一种由统治机关以国家的名 义制定和颁行的社会规范,它代表了国家对人行为的要 求,它具有国家创制性:
1.法出于国家:法与国家有必然的联系,均由国家以 “社会代表”的名义创设。其他社会规范出自社会或特 定社会组织。
2.国家创设法有两种基本方式:制定与认可。 3.由此引申出法的统一性与普遍性:◆法的统一性指 各种各样的法在原则上是一致的,在内容上是协调的, 由此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法的◆普遍性指法作为 一个整体在国家主权管辖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任何机关、组织、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what is law
1. What Is Law 什么是法律对于法律,有很多不同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一种行为的准则。
柏拉图认为法律是社会制约的一种。
西塞罗主张法律是理性与天性的契约,是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
英国法官威廉姆布莱克斯通将法律描述为“被一个地域至高无上的权力所确定的该区域内公民行为的准则,指挥人们分辨出什么是正确的,并禁止其做出错误的行为。
”在美国,大名鼎鼎的法官奥立佛温戴尔郝莫斯主张法律乃是指导一个人预测法院将如何解决特殊争论的一整套规则:“是对法院将如何认定事实所作的毫无夸大的预言,这就是我认为的法律。
”Although these definitions vary in their particulars, all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general observation: law consists of enforceable rules governing relationships among individuals and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their society. This very broad definitionof law implies the following:(1) To have law, there must be established rules such as constitutions, statutes, administrative agencyregulations, and judicial decisions.(2) These rules must be capable of enforcement; that is , law and order must prevail with resolutionin a judicial system.(3) The rules must establish approved conduct by which individuals deal with each other and participatein society.尽管这些定义在细节上各有其不同之处,但是,却大体上全都基于以下几方面:法律是政府为调整个体与个体及其社会关系而制定的强制性规范的总和。
《法概念和特征》课件
法律原则具有填补法律漏洞、指导司法裁判、为法律规则提供基础 和本源、协调法律体系内冲突等功能。
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在适用法律原则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与具体法律规则的关系,以及 个案中的具体情况和社会价值取向。
法律概念
01
02
03
法律概念的定义
法律概念是对法律事实和 法律关系的理性概括和科 学分类,是理解和适用法 律规则和原则的基础。
法律概念的特征
法律概念具有明确性、客 观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能 够准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属 性和内在规律。
法律概念的作用
在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 和运用法律概念对于准确 适用法律、保障公正裁判 具有重要意义。
04
CATALOGUE
法的效力
对人效力
属人原则
法律适用于具有本国国籍的所有人,不论其居住在国内还 是国外。
《法概念和特征 》ppt课件
目录
• 法的基本概念 • 法的分类 • 法的要素 • 法的效力 • 法的实施 • 法的价值
01
CATALOGUE
法的基本概念
法的定义
总结词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 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社会规范。
详细描述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具有普遍约束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 证实施。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重要工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的本质
总结词
法的本质是阶级性和国家性的统一,即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也是国家权 力运行的规范。
详细描述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制定的行为规范。 同时,法也是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律_法规_规章_区别
法律_法规_规章_区别标题:法律、法规、规章的区别引言概述:在社会生活中,法律、法规、规章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名词,它们都是对行为规范的一种体现。
然而,很多人对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并不清楚。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规章的定义、性质、制定机构、适用范围和效力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法律的特点:1.1 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国家行为的基本准则。
1.2 性质:法律是最高的法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有普遍适用性。
1.3 制定机构:法律由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如国家人大及其常委会。
二、法规的特点:2.1 定义:法规是由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2.2 性质:法规是在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次级法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2.3 制定机构:法规由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具有一定的行政性质。
三、规章的特点:3.1 定义:规章是由地方各级政府或者部门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3.2 性质:规章是在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的地方性规范,适用范围更为具体。
3.3 制定机构:规章由地方各级政府或者部门制定,具有地方性的特点。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4.1 法律、法规、规章之间存在着层级关系,法律是最高法规,法规是次级法规,规章是地方性法规。
4.2 法律是法规和规章的依据和基础,法规是对法律的具体化和细化,规章是对法规的具体落实。
4.3 三者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五、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法律、法规、规章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各自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但又相互联系、互为依存。
了解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维护自身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注重法律法规的遵守,做一个守法良民。
法律定义及描述
法律定义及描述
都兼有“公平”、“正义”的含义。
从“法”的词源看,都喻意公平和正义,简述: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
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
法一般限于宪法、法律。
法属于上层基础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法律将随着社会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法律的概念古时指律令或刑法。
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现在指----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的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基本的法律: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它的实际作用与宪法实际上相同。
「基本法律」所意味是不永久并权宜之针,在没有实施宪法下达到有法维持宪政秩序之效果。
高三政治法律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三政治法律知识点详细总结法律作为维护国家法制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高三政治法律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一、法律的定义和特征1.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1.2 法律的基本特征•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官方性和权威性。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包括国家机关的强制力和法律制裁。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不分阶层、不分地域、不分身份。
二、法律的分类2.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2.2 法律法律是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等。
2.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及其部门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2.4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仅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3.1 法律关系的定义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2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机关。
•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3.3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两个条件: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
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四、法律行为4.1 法律行为的定义法律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基于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
4.2 法律行为的分类•单方法律行为:指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产生、变更或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如签订合同。
思修教材法律定义
思修教材法律定义法律是一套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实施和执行的规则、制度和标准,以确保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权益的一种社会管理工具。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对国家和所有公民都具有强制执行力。
法律的基本特征1.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法律是社会规范的最高形式,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它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无论个人、家庭还是组织,都必须遵守和执行。
法律没有任何特定的人或群体的例外,任何人都不得违反法律。
2. 法律具有强制力法律规定了必须依从的行为标准和制度,对于违反法律的人或组织,国家有权利采取强制措施进行制裁。
法律通过行政、刑事和民事手段执行,以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 法律保护公民权益法律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权利自由等。
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平等地位和尊严。
4. 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工具。
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禁止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社会的和谐和安全。
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侧重点进行分类。
下面是常见的法律分类:1. 公法和私法公法是调整国家与公民、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刑法等。
私法是调整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关系的法律,包括民法、商法、劳动法等。
2. 行政法和刑事法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行为和行政机关与公民关系的法律,主要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
刑事法是调整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等。
3. 立法法和法律实施法立法法是规定立法程序和法律的制定程序的法律,主要包括宪法、立法法等。
法律实施法是规定法律如何实施、执行和推广的法律,如行政法、刑事法等。
4. 国际法和国内法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如国际公约、国际条约等。
国内法是调整国家内部关系的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等。
法律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
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准则,禁止犯罪行为,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1. 引言法律是指国家或社会公认的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制度。
它是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手段。
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本讲义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包括法律的概念、法律的来源与层级、法律的实施和适用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法律有更清晰的认识。
2.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行为的准则。
它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工具,通过法律人员的努力,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益。
在法律中,行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行为是指个人或团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动或不行动。
根据行为的性质和影响,法律对行为进行分类,并赋予不同的法律后果。
3. 法律的来源与层级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司法实践等。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其他法律以宪法为基本依据,从而形成了法律的层级关系。
法律的层级关系表现为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关系。
上位法包括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下位法包括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上位法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下位法应当依据上位法而制定。
4. 法律的实施与适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是指将法律规定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社会中得以执行的过程。
法律的实施主要包括法律的颁布、修改和废止等过程。
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适用哪一条法律以及如何操作的过程。
在法律的实施与适用中,常常需要借助法律机构的力量。
法律机构包括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负责审理和解决各类案件,行政机关负责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
5. 个人的法律责任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个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法律规定,个人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刑事责任是最严重的法律责任,包括犯罪行为的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个人在民事关系中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规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法规1
法律法规1法律法规1引言法律法规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公平公正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于规范公民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
在本文档中,将对法律法规的基本定义、重要性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法律法规的基本定义1.1 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是国家权力的体现。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有约束力,用于规范公民的行为。
法律主要包括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商法等方面的内容。
1.2 法规法规是法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对法律进行进一步解释和具体规定的文件。
法规通常由行政机关制定,用于规范特定领域或行业的行为。
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2.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法规的最基本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法规规定了公民的行为规范和义务,约束了公民的行为,防止了社会混乱与无序。
2.2 保护个人权益法律法规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和自由,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法律的存在可以让人们在社会中获得公平对待,得到法律的保护。
2.3 促进社会发展法律法规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确保各个市场主体的权益得到保护,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4 维护国家利益法律法规旨在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它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加强了对国家利益的保护。
三、法律法规的应用3.1 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律法规的存在和实施需要人们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
公民应当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遵守法律,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保护自己的权益。
3.2 法律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对于公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社会组织以及相关机关都应该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
3.3 法律的实施与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是保证法律能够起到约束和保护作用的重要手段。
相关的执法机关应该积极履行职责,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并及时处理违法行为。
结论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
法律定义及描述
法律定义及描述法律是一套被制定和实施的规则和原则,用以管理社会行为、维护公共秩序和解决争议。
它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确保社会的平稳运行。
法律的定义和描述涉及其特点、作用和来源。
特点:1. 强制力: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执法的,具有强制力。
每个人都有义务遵守法律,违反法律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
2. 公正性:法律应当公正地对待所有人,不分种族、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
它为公民提供了公正的权利和义务。
3. 稳定性:法律是经过长期检验和实践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法律的制定需要经过程序和规范,确保其具有普遍性和可预测性。
4. 可变性:法律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需求。
法律的修订和更新需要与社会进步和变化保持一致。
作用:1. 维护公共秩序:法律确保公共秩序的维护,保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制止和惩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
2. 保护公民权利:法律赋予公民正当权利和保护,并规定了对这些权利的限制和保障机制。
公民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纠纷。
3. 促进社会进步:法律为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框架和保障。
法律可以推动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4. 调整权力关系:法律规范政府的权力行使和约束,以防止权力滥用。
法律为公民提供了对政府合法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保护公民免受滥权的侵害。
来源: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为其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2. 立法: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
立法过程需要经过民主程序和程序正义,确保法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3. 法规和条例:法规和条例是由政府制定并具有行政强制力的法律。
它们是为了实施特定的法律或解决具体问题而制定的具体规定。
4. 司法判例:司法判例是指法院在审判中作出的具有约束力的裁决。
判例法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具有重要的法律作用,可以填补法律的空白和解决争议。
法律、法规、规章区别
法律、法规、规章区别标题:法律、法规、规章的区别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法律、法规和规章这些词汇,但是不少人对它们的区别并不清晰。
本文将对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解释,并详细阐述它们的区别。
一、法律的定义和特点1.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或者地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所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1.2 法律的特点:1.2.1 法律具有普遍性:法律适合于整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所有人民。
1.2.2 法律具有强制性: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1.2.3 法律具有稳定性:法律是长期有效的,不会因为个别情况的改变而失效。
二、法规的定义和作用2.1 法规的定义:法规是在法律的基础上,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制定的具体行政规定。
2.2 法规的作用:2.2.1 细化法律内容:法规对法律中的一些概括性规定进行具体化和细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2.2.2 补充法律的空白:法规可以填补法律中的一些空白,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具体规定。
2.2.3 调整法律的适合范围:法规可以对法律的适合范围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地区或者特定行业的需要。
三、规章的定义和特点3.1 规章的定义:规章是由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制定的,用于管理和约束内部行为的规定。
3.2 规章的特点:3.2.1 局部性:规章通常只适合于特定的行政机关或者组织,而不是整个国家或者地区。
3.2.2 约束力:规章对所属机关或者组织的成员有约束力,违反规章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3.2.3 灵便性:规章相对于法律和法规来说,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简便,更具灵便性。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关系4.1 法律与法规的关系:法规是法律的具体化和细化,是法律的补充和实施细则。
4.2 法规与规章的关系:规章是法规的一个子集,是法规在特定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内部的具体实施规定。
4.3 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协调关系: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存在着协调关系,相互补充和制约,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法律ppt课件
案例五:某公民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案
总结词
一起涉及隐私权和名誉权的复杂案件
详细描述
某公民在网上发布了他人的隐私信息,导致受害者名誉受损,精神受到打击。 此案涉及了隐私权、名誉权和网络侵权等法律问题。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中国法律实施的特点与挑战
特点
中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法律实施力度不断加强,各级政府 和司法机关积极推动法律的实施。
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类型的案件和纠纷不断出现, 对法律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给 法律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05
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
法律教育的目标与方法
目标
起源
早期的法律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习惯和 惯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制度的 出现而形成。
发展
法律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和复 杂。
02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法律体系的概念与构成
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 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案例二:某公民涉嫌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案
总结词
一起涉及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案件
详细描述
某公民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并出售了大量公民的个 人信息,给受害者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和损失。此案涉及 了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权和职务犯罪等法律问题。
案例三:某行政机关涉嫌违法行政案
总结词
一起涉及行政违法和行政诉讼的复杂 案件
04
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
法律制定的程序与标准
法律提案
法律草案公示
立法听证会
专家论证
法律定义及描述
法律定义及描述法律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并且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权益、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
它是由国家依照一定程序制定、实施和保障的一种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规则。
法律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包括法律的目的、性质、要素以及功能等方面。
从法律的目的来看,法律的本质是管理和调控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的制定和存在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
从法律的性质来看,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强制实施的规范。
它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力,必须被全体公民遵守和执行。
法律是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依照一定的程序和程序设立。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以成文法的形式存在,即由法律条文和法律体系组成,以明确规定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从法律的要素来看,法律由法律主体、法律对象和法律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法律主体是指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机关和人员,如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法律对象是指受法律调整和保护的行为主体,如公民、法人、事业单位等。
法律内容是指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法律条文、规则、命令等。
从法律的功能来看,法律具有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公正、促进社会发展等多种功能。
首先,法律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
其次,法律能够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公平正义,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此外,法律还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利于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环境。
总之,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和保障的强制性规范,它旨在管理和调控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包括法律的目的、性质、要素以及功能等方面。
理解法律的定义及描述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的定义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一种制度性的规则和准则,由国家或社会制定和实施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
它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旨在维护社会公正、稳定和安全。
法律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义务,也规定了违反这些准则的行为所面临的处罚或责任。
法律的起源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化,人们渐渐认识到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需要制定一套普遍适用的规则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最早的法律可能是由领导者或者部落长老等权威人士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社群的利益并解决争端。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逐渐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由国家权威制定和执行。
国家法律通过立法程序来确定,并由专门的机构或法庭进行解释和执行。
法律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文件,如宪法、法典、行政法规等形式来确立权利和义务。
法律的功能法律具有多种功能,它们共同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正。
首先,法律有规范行为的功能。
它确定了人们在社会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规定了合法和非法行为。
法律的规范性使人们知道如何行动,同时也提供了对违法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措施。
其次,法律具有调解争端的功能。
在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和冲突时,法律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解决争端。
通过法律程序和法庭审理,决策者可以根据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判决,以达到争端调解的目的。
此外,法律还有约束权力的功能。
通过法律规定,政府的权力和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
法律确保政府不会滥用权力,同时也保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最后,法律还有塑造社会行为的功能。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它们通过规范和规定社会行为来塑造社会道德观念和公共意识。
法律的重要性法律在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法律保护了人们的权利和自由。
法律确保公民享有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安全、财产权等。
它们限制了政府的权力,并为个人和集体提供了一种保护机制。
其次,法律帮助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律提供了一种约束和规范社会行为的机制,防止和解决争端和冲突。
法律的界定
法律的界定法律的界定是指对法律的定义和描述,以及法律存在和运行的范围和内容。
法律是规范社会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的总称。
它由国家、地方和国际机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公正、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法律的界定包括其内容、形式和对象,以及它的性质和目的。
首先,法律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各种部门和领域。
它规定了个人和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有序和稳定的行为准则。
其次,法律的形式可以是宪法、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不同形式的文件和法律文件。
它们通过法定程序或有权机关的决定制定和修订,以确保其合法性和可行性。
再次,法律的对象是指法律所适用的主体和领域。
它可以是个人、组织、国家、地方政府,甚至是国际社会。
它通常在特定的上下文和条件下适用,并具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和界限。
此外,法律的性质是指法律的属性和特征。
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平等性、公正性等特征。
它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普遍适用的准则和规则,其遵守和执行是义务和责任。
最后,法律的目的是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正。
它通过规范和管理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权,促进公正和平等,并解决冲突和争议。
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保护公民的权益和利益。
总之,法律的界定涵盖了它的内容、形式、对象、性质和目的。
法律对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是巨大的,它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和保证。
法律的界定有助于人们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并在争议和冲突中解决纠纷。
它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公正和平等的环境,建立信心和信任,并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提供了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定义及描述都兼有“公平”、“正义”的含义。
从“法”的词源看,都喻意公平和正义,简述: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
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
法一般限于宪法、法律。
法属于上层基础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法律将随着社会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法律的概念古时指律令或刑法。
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现在指----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的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基本的法律: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它的实际作用与宪法实际上相同。
「基本法律」所意味是不永久并权宜之针,在没有实施宪法下达到有法维持宪政秩序之效果。
这里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法律,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最基本的问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基本法律”的层次。
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也叫“一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宪法》第67条)。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出的决议和决定,如果其内容属于规范性规定,而不是一般宣言或委任令之类的文件,也视为狭义的法律。
它一般包括--宪法,民事法,行政法,经济法等。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规章)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三权分立的国家,由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行政命令仅对该行政机关之公务员有拘束力,除法规命令外,原则上行政机关所制订之行政规则对于人民均不发生拘束力。
而限制人民自由权利之法律必须由人民所选举之立法机关制定之(即后者)。
法律体系通常,法律体系可以分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
另外还有第三种法律体系(依然存在于某些国家的部份或整个地区)-宗教法,是一种以经籍和其解译为基本的法律。
一个国家所使用的体系通常和其历史、其和外国间的关连、以及其对国际标准的依附等有关。
司法体系认同应遵行的法源为其法律体系的明确特征。
所以不同体系的差别多在于模式的不同,而不在于其内容,且每个司法体系通常都可以找到相类似的法条。
法律制度在发达国家,主要的法律制度有独立的法院、代议议会、责任内阁、军警系统、官僚系统、法律专业和公民社会本身。
约翰·洛克在其《政府论》里,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外交三种权力,其后的孟德斯鸠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中对其进行了完善,主张将国家权力划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而且三种权力必须要分立,而且相互制约。
他们的原则是不应该有任何人可以掌握到国家的所有权力,和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内的独裁理论相对。
更近代,有马克斯·韦伯等人重塑有关在行政控制下的国家的模型。
现代军事、政治与官僚的力量对一般人民的日常生活显现出了许多特别的问题,这些是早期如洛克和孟德斯鸩等作家所不可预见的。
法律专业的惯例和实例是让人民接触公平正义的重要部份;而公民社会则是一个用来指形成法律的政治基础的社会组织、社群和团伙等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法律首先是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
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
法律同时还具有概括性,它是人们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复适用多次的。
法律还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为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公民一概适用的,不允许有法律规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规范不同于其他规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严谨性。
它有特殊的逻辑构成。
构成一个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
每一个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行为模式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所提供的标准和方向。
其中行为模式一般有三种情况:(1)可以这样行为,称为授权性规范;(2)必须这样行为,称为命令性规范;(3)不许这样行为,称为禁止性规范。
其中(2)和(3)又称为义务性规范。
法律后果是指行为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在法律上所应承受的结果。
法律后果分为两种:一个是肯定性法律后果,指行为人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从而导致的一种积极的结果,包括国家承认行为合法、有效、应予保护甚至奖励。
另一个是否定性法律后果,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规定而行为,从而导致的一种消极的结果,包括国家不承认行为合法、行为无效或者受到法律的制裁。
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这是法律来源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谓国家制定和认可是指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
国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国家认可形成的通常是习惯法。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权利和义务,它是由国家确认或认可和保障的一种关系,这是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
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为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它的实施就由国家来保障。
法律的两个基本关系(一)法律与道德道德是生活于一定物质条件的人们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标准来评价人们的言行、并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持的规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学理论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二者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了解这个问题,对我们理解法的概念有助益,同时,对我们制定良好的、符合民心、民意的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与道德相同之处是:第一,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第二,它们的内容是互相渗透的。
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规定在法律里。
例如我国宪法第24条、第46条、第51条等条款中,就明确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内容的“五爱”以及社会公德的要求。
在宪法的其他条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规定或隐含了道德的要求。
第三,二者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在经济基础基本不变而经济体制有了变化、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的情况下,法律和道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例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宪法作了修改,法律、法规正在进行大量的立、改、废,道德也发生了变化。
第四,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它们追求的都是社会秩序安定,人际关系和谐,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幸福。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第一,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
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
第二,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
第三,体系结构不同。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
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体系。
第四,推行的力量不同。
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
第五,制裁的方式不同。
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
(二)法律与政策政策有党的政策、国家政策之分,有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之别。
党的政策是执政党在政治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作出的政治决策。
这里主要讲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区别:第一,意志属性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党的政策是党的意志的体现。
虽然我们党没有自己任何的私利,党的意志反映和代表了人民的意志,但党的政策在没有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之前,不具有法律的属性。
第二,规范形式不同。
法律具有规范的明确性,政策则比较原则,常常只规定行为的方向而不规定具体的行为规则。
第三,实施的方式不同。
法律和政策都要靠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和自觉执行,但在执行中遇到障碍时,法律有民事、行政、刑事制裁手段;违犯政策则由党的纪律来处理。
第四,稳定程度不同,法律有较高的稳定性,党的总政策和基本政策也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一点邓小平同志讲得很清楚,他说:“究竟什么是党的政策的连续性呢?这里当然包括独立自主、民主法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等内外政策,这些政策我们是不会改变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6页)但具体政策,就必须随形势的发展变化而随时加以调整。
在这一点上,同时体现了政策与法律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现代国家,没有法律不行,没有政策也不行。
在我国,党的领导是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二卷,第273页)现在,我国正在稳步推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因此,处理好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一,法的制定和实施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党的领导作用实现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以指导国家的活动;而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制定和执行各项法律,以实现国家职能。
所以,制定和实施法律就必须以党的政策为指导,这也是在国家活动中坚持党的领导的体现。
我们现在制定的法律,都体现着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其他有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或者说是经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政策条文化、具体化。
第二,政策和法律的实施相互促进。
政策上升为法律之后,就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而得到有力地推行;法律以政策为指导,就能从政策对实践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对广大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中获得力量,从而使法律得到人民衷心的拥护。
第三,政策和法律互相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页)的指示,逐步改变了过去主要靠政策办事的作法;确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提出了“党领导国家事务的基本方式是: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把重大决策与立法结合起来”;党中央和全国人大都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认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