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城市规划基础资料

合集下载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完善-II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完善-II

(1)城中村改造:现状中心城的城中村和城郊村共50个,布局分散。按照集中布局、统一规划和开发建设的 原则,以办事处为单位,在原村居改造的基础上,形成块六个相对集中的改造地块。
城中村现状分布图 城中村改造规划图
改造前
改造后
(2)旧居住区改造:将现状低多层旧住宅区和油田企业拆迁改造,集中规划高层和小高层住 宅,向空中要空间,配套建设公园绿地和活动中心,形成五个集中片区。
西城新增居住区:新增4个居住区,新增居住用地970公顷,新增居住人口11.5万人。
(1)耿井居住区:黄河 路南、西一路西、西二 路东、南一路北区域, 规划用地面积310公顷, 居住人口3.5万人。 (2)北二路北居住区: 北二路北、高速公路西、 西一路东区域,规划用 地面积320公顷,居住人 口4万人。 (3)新区北居住区:北 一路北、北二路南、庐 山路两侧,规划用地面 积190公顷,居住人口2 万人。 (4)文化公园居住区: 文化公园的东西两侧, 规划用地面积150公顷, 居住人口2万人。
(2)天鹅湖风景旅 游区
规划范围:北起广利 河,南至支脉河,西起东 八路,东至广利港建设区, 规划用地面积74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以现状天 鹅湖旅游度假区为依托, 进一步开发扩展旅游度假 项目,包括亚洲面积最大 的地上人工湖、水上运动、 拓展训练、湿地观鸟、湿 地休闲、滑草娱乐等。
河海风情旅游 区
科技公园居住区 面积220公顷,人口 2万人
3、垦利居住区
按照北延的原则,改 造黄河路西侧的旧居住和 城中村,新增居住区集中 在黄河路以东的新区内, 规划人口20万人。
4、广利港居住区
改造现状渔村,作为 广利港的生活服务配套区, 规划人口5万人。
5、滨海居住区
按照东扩的原则,在 现状防潮堤与黄河路交叉 口区域规划低密度、低层 高档滨海特色居住区,规 划人口5万人。

东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东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东营市人民政府0 一一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市域概况................................................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战略与目标.. (11)第一节区域发展战略 (11)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2)第三节规划目标 (14)第三章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7)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7)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9)第三节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24)第四章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27)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7)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9)第五章农用地保护 (31)第一节保护目标与要求 (31)第二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2)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34)第四节其他农用地保护和利用 (36)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7)第一节调控目标与要求 (37)第二节加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 (38)第三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0)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43)第一节基本原则与要求 (43)第二节生态用地保护重点区域 (43)第三节黄河口及湿地生态保育 (44)第八章中心城区用地增长管理 (50)第一节中心城区定位与职能 (50)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 (50)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总体结构 (51)第四节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及规模 (52)第五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2)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55)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5)56 5866第二节 重点建设项目第十章 县(区)土地利用调控 第一节基本要求 (58)第二节各县(区)规划指标调控 (58)第三节 各县(区)土地利用主导方向 ...........................58 第四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控 .................................. 60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2 第一节强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62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制度 ............................63 第三节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利益调节机制 ..........................64 第四节 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 64 附表为了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步伐,协调好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保障的关系,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的要求,对《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 年)》进行修编,制定《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东营城市规划

东营城市规划

东营城市规划
东营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中部地区。

东营市是一座沿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提升城市形象,东营市必须进行城市规划。

首先,东营市应注重城市布局和交通规划。

由于地处海滨地区,东营市的城市规划应尽量避免建设过于密集的高楼大厦,以免影响海风透彻城市的通风效果。

同时,东营市应鼓励发展地下交通网络,并加强现有道路的规划和改建工作,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市民的出行便利性。

其次,东营市必须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和绿地规划。

作为一个沿海城市,东营市应加强海岸线的保护,防止海洋污染和沿海土地的过度开发。

此外,东营市还应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增加绿地面积,提供更多的户外休闲和娱乐空间,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再次,东营市应注重城市功能和产业规划。

东营市是山东省的重要石化、能源和港口基地,应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成为山东省石化产业的核心区域。

此外,东营市还应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

最后,东营市应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形象塑造。

东营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东营市应加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同时利用这些资源,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交流活动。

综上所述,东营市的城市规划应注重平衡发展,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注重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

只有在全面规划和科学布局的基础上,东营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城市。

东营城市详细规划

东营城市详细规划

东营城市详细规划
建市以来,在历次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详细规划的编制进展很快。建市初,按照《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的原则,委托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东营市东城二、
三、四、五村居住区详细规划,委托天津建筑设计院编制东城七、八村居住区详细规划。《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按新规划的原则编制东城海河小区、府前小区、明月小区、鞠园小区、综合开发起步区、商业区、千乘小区、商贸城等详细规划。西城先后编制胜安小区、西五区、五台山路等详细规划。至1995年底,中心城详细规划覆盖面积达25平方公里,覆盖率达50%以上。
中心城对接区南段控规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2002年6月完成。主要内容为:按照《分区规划》所界定的城市可建设用地的范围,对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确定为东一路、南一路、西一路、潍坊路的围合区域,用地面积约为36.5平方公里,可划分为北块、南块和东南块。扣除过境的东青高速公路及其防护绿带和东南角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及其防护绿地所占的用地约5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面方公里。规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对接区南块,第二阶段为对接区北块和东南块。本规划成果为第一阶段(即对接区南块)的规划成果。
对接区南块以东一路、黄河路、西一路、北二路为界,是对接区的主体区域,规划区域形状近似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由南北向的东青高速公路贯穿区域中部,将规划区分割为东西两个区块,它们分别隶属于东营市中心城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对接区南块的总用地面积约为21.2平方公里,其中西段用地面积为11.4平方
1990年后,按照省建委统一部署,编制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建筑及城市重要地段规划。主要有:广利港旅游区、黄河大桥风景区、东城市中心广场、黄河路(现南一路)、兖州路(现东三路)、人民广场、清风湖公园、体育中心等规划。完成市中心(黄河路、兖州路交叉口)周围的购物中心、会计之家、书画院、人行、建行、工商行办公楼等标志性建筑物及文化广场的城市设计。1999年底,东营市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为解决城市规划滞后的问题,根据市政府安排,先后编制了东营市对接地区分区规划、对接区南段控规、东营区政府修建性详细规划、东城西部控规、西城东部控规、东城北区控规等控详规,商河路商业街改造,胜利大街及其它主要道路街景设计等城市设计。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典例

东营城总体规划

东营城总体规划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作者:————————————————————————————————日期: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 (5)第二节人口与城镇化 (7)第三节城镇等级、职能与布局 (8)第四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0)第五节基础设施布局 (12)第六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15)第七节旅游业发展 (16)第八节社会服务业发展 (17)第九节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18)第十节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21)第十一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4)第十二节市域空间管制分区 (26)第十三节海岸线与近海保护利用 (28)第四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30)第五章规划区协调布局规划 (31)第一节发展策略与总体布局 (31)第二节规划区城乡发展指引 (32)第三节重大设施协调 (35)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规划 (36)第一节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36)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8)第三节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41)第四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44)第五节油田生产防护用地规划 (45)第六节旧城更新与城中村改造规划 (46)第七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48)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48)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49)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51)第四节公共停车场规划 (52)第五节慢行交通规划 (52)第六节客运枢纽规划 (54)第七节物流及货运系统规划 (55)第八章中心城区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56)第一节城市水系规划 (56)第二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8)第三节景观系统规划 (59)第九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和环境保护规划 (63)第一节供水工程规划 (63)第二节污水工程规划 (64)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65)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66)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67)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67)第七节供热工程规划 (68)第八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69)第九节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70)第十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72)第一节防震减灾 (73)第二节防洪工程 (73)第三节人防工程 (74)第四节消防工程 (74)第五节综合救灾 (75)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76)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 (77)第一节空间管制分区 (77)第二节开发强度分区 (78)第三节“四线”划定 (79)第十三章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81)第十四章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 (83)第十五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85)第十六章附则 (87)附表 (88)第一章总则第 1 条规划目的为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东营市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根据2004年5月25日《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同意修编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特编制《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

东营市中心城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东营市中心城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广利渠生态廊道
五干渠生态廊道
蓄水湿地
循环过程
净化湿地
净水湿地(花卉、 温室)
CONCEPT OF PLANNING
沿海湿地 利用风能
引入海鸟
规划结构
STRUCTURE OF PLANNING
服务半径分析——邻里 SERVICE RADIUS ANALYSIS
邻里公园分析的原则:
1.面积大于0.4公顷
2 湿地系统的基本概念
湿地泛指陆地上的水体和具有陆地与水体间过渡性质的地域,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 形成的,常年的还是季节性积水或过水(淡水或咸水)的地方,均可称为湿地,也包括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域。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 河口三角洲、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均属湿地范畴。
风能的有效发电面积
经计算,风能的有效发电面积为994000-520000平方米时,方可满足提水需要,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MASTER PLAN OF CENTRAL CITY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OF CENTRAL CITY,DONGYING
十六条次要生态廊道 编号为C2-1 — C2-16;部分利用现状河流及两岸的农田、水库、乱掘地及荒草地改造而成,部分河道 加以拓宽,部分是新开凿河道;新开凿河道线路避开城市机动车道,沿线为开放用地,这样减小了拆迁 量、保护了河流廊道规划范围内的湿地、林地和旱地等,同时减小了机动车道对于河流廊道的干扰;这 些河流廊道连接了沿线规划的社区级生态休闲斑块。
东营市风能资源丰富;中心城年平均风速在3.87m/s左右;
在城市沿海一侧建立风能生产基地,不但可以充分利用风能源,同时有效防止了有害风对城市的影响, 且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减少盐碱化;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191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191号东营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批准东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东政呈〔2023〕1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东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东营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样板、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宜居宜业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东营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17.5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63.2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448.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714.49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1.92亿立方米;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60.19%。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东营建设实施方案

东营建设实施方案

东营建设实施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营市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面临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东营市的城市建设,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东营建设实施方案。

一、城市规划1.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应当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合理划定城市的功能区域,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绿地等,确保城市的有序发展和宜居性。

2. 城市交通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停车设施规划等,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3.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城市的文化和生活品质。

二、基础设施建设1. 城市供水系统建设加大对城市供水系统的投入,完善城市供水设施,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稳定性,确保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2. 城市供电系统建设加强城市供电系统的建设,提高供电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城市的正常用电和生产运行。

3.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加大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投入,完善城市排水设施,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和排水效率,确保城市的防洪安全。

4. 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建设加强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的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环保水平,确保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的科学性。

三、环境保护1. 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和车辆尾气排放的治理力度,提高大气污染的治理效果,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保护居民的健康。

2. 水污染治理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和治理,提高水污染的治理效果,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

3. 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综上所述,东营建设实施方案应当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推动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东营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东营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东营xxx投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模板摘要东营,是山东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石油基地。

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3个区、2个县,总面积8243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43.7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7.97万人,城镇人口150.93万人,城镇化率69.24%。

东营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东临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向西辐射广大内陆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枢纽位置。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8º5’,北纬38º15’之间。

东营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正式挂牌。

东营是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故里、山东地方代表戏曲吕剧的发源地和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崛起地。

2019年,东营市地区生产总值(GD)2916.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73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1675.11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095.35亿元,增长4.9%。

2019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东营排名第31。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10705.2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341.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1%;流动资金2364.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09%。

达产年营业收入2180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177.52万元,税金及附加194.25万元,利润总额4622.48万元,利税总额5454.31万元,税后净利润3466.8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987.4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3.18%,投资利税率50.95%,投资回报率32.38%,全部投资回收期4.59年,提供就业职位463个。

东营西城2022规划方案-最新版

东营西城2022规划方案-最新版

东营西城2022规划方案简介东营市是国家重要的石化和化工基地,属于山东省东部沿海的重要城市。

其西城区作为东营市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区之一,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本文档主要围绕着西城区的城市规划和发展,给出了2022年的规划方案,以期为西城区提供可持续、现代化的城市化建设规划。

西城区的基本情况西城区总面积约为 132 平方公里,其中在建城区面积 55 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9 平方公里,农村面积 46 平方公里。

根据西城区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该区人口总数为237500人左右。

城市规划和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不断提升西城区设施水平的前提下,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西城区的城市化进程提供更加完善的条件。

•实现产业提升: 聚焦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注重洁净的生产制造项目布局和生态农业项目的引入,以此为基础,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打造高品质、高效率、可持续的城市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品质。

在实现现代化城市功能的同时,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以此为基础建立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态特色。

规划目标•人口规模: 2022年人口规模达到 26 万人左右。

•城市用地: 全面推进城市改造和现代化,城市用地面积达到 36 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覆盖,包括水、电、气、社会福利等提档升级。

•旅游经济: 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把西城区打造成为“山东中东部旅游标杆”。

•公共空间: 加强公共空间建设,包括公共绿地、公园等,以保障市民生活质量。

•空气质量: 将 PM2.5 年均浓度控制在50微克/立方米以内,全面提升空气污染治理水平。

•紫水治理: 将紫水体的治理面积提升到90%,全面切断污水直排现象。

规划实施转变发展模式西城区的发展正从“单纯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建立基于人民需求的现代化城市社区”。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师:东营城市详细规划(1)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师:东营城市详细规划(1)

城市规划师:东营城市详细规划(1)建市以来,在历次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详细规划的编制进展很快。

建市初,按照《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的原则,委托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东营市东城二、三、四、五村居住区详细规划,委托天津建筑设计院编制东城七、八村居住区详细规划。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按新规划的原则编制东城海河小区、府前小区、明月小区、鞠园小区、综合开发起步区、商业区、千乘小区、商贸城等详细规划。

西城先后编制胜安小区、西五区、五台山路等详细规划。

至1995年底,中心城详细规划覆盖面积达25平方公里,覆盖率达50%以上。

1990年后,按照省建委统一部署,编制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建筑及城市重要地段规划。

主要有:广利港旅游区、黄河大桥风景区、东城市中心广场、黄河路(现南一路)、兖州路(现东三路)、人民广场、清风湖公园、体育中心等规划。

完成市中心(黄河路、兖州路交叉口)周围的购物中心、会计之家、书画院、人行、建行、工商行办公楼等标志性建筑物及文化广场的城市设计。

1999年底,东营市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为解决城市规划滞后的问题,根据市政府安排,先后编制了东营市对接地区分区规划、对接区南段控规、东营区政府修建性详细规划、东城西部控规、西城东部控规、东城北区控规等控详规,商河路商业街改造,胜利大街及其它主要道路街景设计等城市设计。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典例中心城对接区南段控规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2002年6月完成。

主要内容为:按照《分区规划》所界定的城市可建设用地的范围,对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确定为东一路、南一路、西一路、潍坊路的围合区域,用地面积约为36.5平方公里,可划分为北块、南块和东南块。

扣除过境的东青高速公路及其防护绿带和东南角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及其防护绿地所占的用地约5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面积约为31.5平方公里,其中对接区东片14.5平方公里,西片17平方公里。

东营市中心商务区和黄河植物园总体规划说明

东营市中心商务区和黄河植物园总体规划说明

东营市中心商务区和黄河植物园总体规划说明规划范围北至黄河路,西至西一路,南至南二路,东至东青高速公路,用地总面积约2216.3公顷(约合22.2平方公里)。

其内部功能以广利河为界,划分为南北两大功能分区。

广利河以北为中心商务区,广利河以南为黄河植物园。

中心商务区的用地面积约为397.5公顷,建筑规模控制在201万平方米以内。

黄河植物园的用地面积约为1678公顷,建筑规模控制在24.5万平方米以内。

一、中心商务区功能分区规划中心商务区位于广利河以北,用地面积约为397.5公顷,建筑规模控制在201万平方米以内。

中心商务区内的功能布局和空间景观可以划分为三个分区,即黄河国际论坛中心、生态商务办公区和高档商住综合区,分别以庐山路和衡山路为界。

在庐山路以东、衡山路以西、黄河路以南、南一路以北的区域内,规划建设黄河国际论坛中心。

黄河国际论坛中心的用地面积约为175.8公顷,建筑规模控制在70万平方米以内,将集中建设大型会议展览、商务酒店、文化艺术、商务办公、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和文化广场等功能设施,既是中心商务区的功能与景观中心,也是整个规划范围乃至东营市的功能与景观中心。

在庐山路以西,将结合广利河的水面和现状绿地,建设生态商务办公区。

其用地面积约为80.9公顷,建筑规模控制在24万平方米以内。

在衡山路以东,将建设高档商住综合区,综合布置商业服务、商务办公和现代人文社区。

其用地面积约为140.8公顷,建筑规模控制在107万平方米以内。

(一)黄河国际论坛中心黄河国际论坛中心位于规划范围的北部正中位置,交通便利,环境优越。

黄河国际论坛中心以圆形的黄河文化广场为中心,综合布置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商务酒店、商务办公、休闲娱乐、水上展演和餐饮服务等功能,往北隔黄河路与区政府行政大楼和市民广场遥相呼应,往南则连接广利河和大型生态水面,并远眺黄河植物园,将城市功能、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和谐地组织成一体,构成天方地园、天人合一的空间景观。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同名31504)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同名31504)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同名31504)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 (5)第二节人口与城镇化 (7)第三节城镇等级、职能与布局 (8)第四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0)第五节基础设施布局 (12)第六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15)第七节旅游业发展 (16)第八节社会服务业发展 (17)第九节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19)第十节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22)第十一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5)第十二节市域空间管制分区 (27)第十三节海岸线与近海保护利用 (29)第四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31)第五章规划区协调布局规划 (32)第一节发展策略与总体布局 (32)第二节规划区城乡发展指引 (33)第三节重大设施协调 (36)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规划 (37)第一节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37)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40)第三节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43)第四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46)I II II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80)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 (81)第一节空间管制分区 (81)第二节开发强度分区 (82)第三节“四线”划定 (83)第十三章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85)第十四章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 (88)第十五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89)第十六章附则 (91)附表 (93)I VV第一章总则第 1 条规划目的为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东营市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根据2004年5月25日《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同意修编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特编制《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

第 2 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区域互动、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进一步深化“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促进东营市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方向
总体方向:“推向滨海、延至滨州、中心带动、组群发展“ “一带两轴”:东滨跨市域城镇连绵带;滨海拓展轴;内陆拓展轴。

同时,积极培育从东港向内陆延伸的次级海陆联动轴。

“一区两群”:重点打造东营都市区;南部构筑广饶-大王城镇组群;在北部培育河口-东港城镇组群。

规划市域城镇形成“主中心——次中心——重点镇——一般镇”的四级体系,规划近期形成“一主、四次、十个重点镇、十八个一般镇”的中心等级体系,远期则调整为“一主、四次、九镇、十三个一般镇” 的中心等级体系。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期限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东营区、河口区和垦利县全域、利津县刁口乡、广饶县丁庄镇和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将港口、
机场、水源地、重要基础设施和自然保护区等未来规划重点拓展和需重点控制的区域纳入规划区,规划控制范围约644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西起东营区界及西六路,东至溢洪河,南起南外环路及东营南站,北至潍坊路和东营区行政区界(不含胜北社区,包含垦利县机场西侧部分用地范围),规划控制范围约486平方公里。

期限:2011-2020年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市域交通体系规划
市域交通体系规划
在区域通道的基础上,规划形成“一环两快五横四纵”的区域干线公路网格局,支撑市域城镇空间布局,提高东营的区域联系与辐射。

“一环”:环渤海滨海高等级公路。

“两快”:北外环(同兴路)、南外环(东郑路)
“五横”:孤滨路、东滨路、永馆路、广青路、潍高路。

“四纵”:辛沙路、青垦路、郝纯路、辛河路。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其他规划。

2022年东营基础建设规划内容

2022年东营基础建设规划内容

2022年东营基础建设规划内容1、提升城市建设品质高标准推进中心城规划建设管理,打造舒朗大气、清新明亮、生态宜居的魅力城区。

以服务胜利油田繁荣发展为着力点,以老旧城区、城中村改造为突破点,扎实推进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片区、东辛片区等重点片区更新改造,完成胜利油田东营原油库和国家管网东营输油站迁建。

高水平开发建设金湖银河等片区。

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小城市。

深入推进城市体检,实施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年内全市创建完整居住社区20个,支持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15分钟生活圈”。

建成用好“城市大脑”,打造一批智慧社区和惠民应用场景。

深入推进“红色物业”,综合治理物业管理突出问题。

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分类投放收集点升级改造,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2、建设完善重大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基础设施“七网”行动,重点推动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

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先期开工津潍段公铁两用大桥,完成东营西站改造。

东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全线开工。

开工建设东营港25万吨级单点系泊、环抱港池内航道、10万吨级通用泊位。

加快推进广利港区海河联运码头、1万吨级进港航道等项目。

积极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

加快胜利机场改造提升,优化航线航班,提高航空运输量。

推进鲁北铁路物流园开园运营,开工建设中心城区综合物流园。

3、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加学位1.9万个。

实施强科培优行动,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扩大优质教育供给,着力解决区域、校际发展不平衡问题。

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办学水平。

支持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加快发展,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升本发展,加快推进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新校建设。

实施市体校迁建工程。

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4、深化健康东营建设推动市人民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市中医院高质量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对外合作,建设临床重点专科群,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东营市中心城加油站、加气站布局规划

东营市中心城加油站、加气站布局规划

东营市中心城加油站、加气站布局规划目录一、规划范围与期限二、现状概况三、现状问题分析四、规划依据五、规划指导思想六、规划原则七、规划设计附表:1、加油站、加气站现状与规划对照表2、东营市中心城加油站、加气站现状统计表3、东营市中心城加油站、加气站布局规划统计表附图:1、现状图2、总平面布局规划图3、规划定位图一、规划范围与期限本次中心城加油站、加气站布局规划的规划范围具体为:南起南二路、北至潍坊路、东起沙青东路、西至郝纯路,向北还包括胜北社区的用地范围。

规划期限与总体规划一致,即2010年.二、现状概况在市域范围内,现状加油站、加气站总量已达260余处,趋于饱和状态。

加油站、加气站大多沿辛河路、东王路、潍高路等几条道路设置.在中心城建成区范围内,现状加油站共有44处,其中西城34处,东城10处(注:东、西城以东青高速路为界划分)。

现状加气站共有2处,都位于西城。

现状加油站、加气站大部分依托过境路和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如:西四路、北二路、南二路、东二路等),且布点没有经过统一规划和规范,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三、现状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成品油、气需求的大幅增长,加油站、加气站的建设进入了持续快速的发展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对汽车需求的迅猛增长,直接导致加油、加气市场的不断扩大.加油、加气站点的建设对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推动全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各种成分的加油、加气站共同存在,油田所属、石油公司所属、以及社会加油、加气站等,共同构成了现状的布局特点。

1、现状加油站、加气站,未经统一规划,一部分位于规划道路绿线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景观.部分加油站位于过境路或主次干道的交叉路口,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城市道路交通(例如:17号、21号、44号等).2、现状加油站、加气站布局混乱,间距不合理,分布不均衡。

规模差别大、总体数量少,某些地段出现“扎堆"现象,没有形成良好的服务半径,不满足国家规范要求(例如: 9、10、11、12、13号以及40、41、42、43、44号等)。

东营西城大道规划方案 (2)

东营西城大道规划方案 (2)

东营西城大道规划方案介绍东营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区,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已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为了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东营市政府对东营市西区进行了综合规划,其中包括东营西城大道的规划与建设。

方案概述东营西城大道是连接东营市西区与市中心的主干道路,全长11.8公里。

其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道路类型东营西城大道为城市主干道,道路主线宽度为42米。

按照交通流量的不同,东营西城大道还设有快速车道和慢速车道,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车辆的行车需求。

道路路面为了提高道路的耐用性和行车舒适度,东营西城大道的路面采用了水泥混凝土,同时还添加了防滑添加剂,增加路面的摩擦系数。

道路设施东营西城大道设有人行道、绿化带、自行车道、公交车专用道等设施。

其中,公交车专用道设置在道路的中央,可有效缩短公交车的行驶时间,增加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吸引力。

岛式交叉口为了确保车辆交通的顺畅性和安全性,东营西城大道的交叉口采用了岛式交叉口的设计。

岛式交叉口通过设置中央隔离带来增加交叉口的安全性和行车效率。

建设进展目前,东营西城大道的规划已经完成,并已开始实施。

该新建道路将极大的改善东营市西区的交通情况,同时,也将推动西区的经济崛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东营西城大道是连接东营市中心和西区的主干道路,其规划方案充分考虑了交通流量、道路路面、设施、交叉口等因素,为市民打造出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环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营市的交通压力将得到极大的缓解,市民出行将更加便利快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营市城市规划基础资料分析1.城市概况1.1自然状况1.1.1地理位置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内流入渤海。

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 ′~119°10′。

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东营市接壤。

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1.1.2地形、地貌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7000。

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悬河”。

全市微地貌有5种类型:古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15%,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58%,主要分布于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微斜平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4.54%,是岗、洼过渡地带;浅平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海滩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7.05%,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1.1.3地质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

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东端)、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1.1.4气象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春季回暖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有“十春九旱”的特点;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秋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

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干热风、大风、冰雹、干旱、涝灾、风暴潮灾等。

境内南北气候差异不明显。

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

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

1.1.5水文【河流】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公里。

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

据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径流量332.6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干河;年均输沙量8.36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5亿吨(1997年)。

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

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

【海域】东营市海岸线北起顺江沟河口,南至淄脉沟口,全长350.34公里,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9。

“0”米至岸线滩涂面积10.19万公顷。

负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

沿岸海底较为平坦,浅海底质泥质粉砂占77.8%,沙质粉砂占22.2%。

海水透明度为32~55厘米。

海水温度、盐度受大陆气候和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

冬季沿岸有3个月冰期,海水流冰范围为5~10海里,盐度在30‰左右;春季海水温度为12℃~20℃,盐度多为22‰~31‰;夏季海水温度为24℃~28℃,盐度为21‰~30‰;黄河入海口附近常年存在低温低盐水舌。

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现的高低潮差一般为0.2~2米,大潮多发生于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过5米。

易发生风暴潮灾,近百年来发生潮位高于3.5米的风暴潮灾7次。

近海在黄河及其它河流作用下,含盐度低,含氧量高,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索饵、繁殖、洄游。

1.1.6自然植被与生物资源黄河三角洲是国内外少有的资源富集区。

一是以油气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

截止到1995年底,已发现不同类型的油气田67个,石油总资源量达75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4.2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03亿立方米。

莱州湾一带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卤水资源,已探明储量高达5980亿吨。

二是土地资源丰富,而且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土地总面积达175.04万公顷,其中耕地70.03万公顷,尚有30.3万公顷荒碱地有待开发利用;黄河每年新淤陆地约2000公顷,但趋势已有所减缓;海岸线长590公里,10米以内的浅海面积达78万公顷,滩涂面积22.5万公顷,湿地15.3万公顷。

因此,这里是山东省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区,是保持山东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区域之一。

三是雄奇多姿的旅游资源。

有黄河入海口、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孤东海堤、丛式井架、海上平台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此外,黄河三角洲还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2.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资料分析2.1城市性质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位于东营市的中心城区,是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东营经济开发区),是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高新技术的基地、市属经济的载体、产业集群的龙头。

2.2城市规模东营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定位:立足黄河三角洲,对接天津滨海新区,面向环渤海经济圈,服务鲁北及晋冀,努力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早日建成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物流节点、鲁北及晋冀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重要物资集散地。

发展思路:以港带区,港区一体,港城联动,协调推进。

产业重点:化工、电力能源、机械装备制造、现代物流。

发展目标:逐步将东营港建成为港区工业、物流、仓储配套的区域性、综合型深水大港,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高效生态重化工业聚集区、高效清洁能源供给基地,最终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石化城、生态城、新港城。

2.3城市发展前景东营市河口区建设局以“城市发展,规划先行”为方针,立足实际,突出特点,坚持大城建,大手笔,着力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筑城市发展大框架。

同时,围绕城乡建设协调健康全面发展的原则,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是着力抓好城市规划工作。

加快总体规划修编步伐,河口区总体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城市性质、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等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完成了西部城区、河滨新区改造(二吕、八吕村居)、农副产品加工区、海河路及两侧景观等重点区块的规划编制,特别是西部城区规划包含河口区西区概念性规划、居住区修建性详规、西湖公园概念性规划和西湖城区控制性规划,明确了西部城区的发展思路和定位。

城区详规覆盖率达84%。

聘请我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陈为邦教授为我区城市规划顾问,召开各类规划方案评审会31次,对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二是加大《城乡规划法》的学习力度,深刻领会内涵、实质。

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由东营市规划局组织的《城乡规划法》培训学习。

城乡一体促协调,原来城乡二元的法律体系被打破,城乡规划步入一体化的新时代。

通过学习加深了对新规划法的理解,明确了新规划法与旧规划法之间的区别,为以后更加规范、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为了加大规划管理力度,实行“阳光规划”。

我们已经建立了科学民主的规划决策机制,成立由公务员、有关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规划委员会,把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纳入了统一的规划管理,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并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实行了规划公示制,扩大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了规划管理和服务效率。

四是加大对村镇基础设施投入,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去年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2.9亿元,各乡镇驻地照明、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达到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标准。

积极做好全区300人以下拟保留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的督导工作。

深入开展《东营市优秀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宣传推广工作,完成农村示范住宅建设150户。

开展了村镇工匠培训工作,培训工匠100余人,为提高农村住宅质量安全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村镇管理进一步加强,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健全,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3.环境保护资料影响东营市水环境污染以工业污染源为主,其次为生活污染源。

3.2大气环境污染源根据东营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6年度),的监测数据,2006年度,东营市空气污染的变化规律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二氧化硫与总悬浮颗粒物为另大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比分别为41.71%和40.35%。

空气评价主要指标二氧化氯、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的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0.056、0.090 0.032。

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

全年城区降水PH值范围在5.61-8.08之间,年均值为6.70,未出现酸雨。

3.3噪声污染源全市功能区噪声污染呈现夜间重于昼间的特征,昼间以工业集中区污染较重,夜间以交通干线两侧污染较重。

区域环境噪声源以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为主。

城区区域噪声源昼间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49.5-58.9之间,均能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区标准限值,夜间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42.5-51.7分贝之间,除去临朐县外,其它城区均能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区标准限值。

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62.9-71.4之间,超标路段长度为55.5千米,占检测路长的17.95%3.4固体废弃物污染东营市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以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

4.城市历史沿革东营市域是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广饶、利津、垦利3县全境和原博兴县、沾化县的一部分乡镇组成。

南北陆域形成和建置时间迟早有较大差异。

南部广饶县境内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

西部利津县大约成陆于春秋战国时期。

北部垦利县和河口区大部分地域系近代黄河泥沙造陆所成,仅有近百年历史。

其建置、隶属迭次更变。

市境南部地域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有人类居住,据出土文物考证,傅家、营子等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