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理综生物复习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020年高考理综生物复习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母题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母题呈现【母题来源一】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m 卷)【母题原题】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 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 .组织液中的O 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 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 2以 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 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 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 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 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 错误。
故选D 。
细胞内液。
,和营养喀度E 那代射座朝 蛆织液【命题意图】本专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命题规律】以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形式考查组织液、血浆、淋巴的判断,内环境中存 在的物质判断,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
【得分要点】1 .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无电毛细血管5②为血浆:有旨端:毛细淋巴管f ④为淋巴内 一细胞内液体一①为细胞内液 外f 细胞间的液体》③为组织液(3) A 端若为动脉上端,则A 处氧分压高于B 处,A 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 处,B 处CO 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 处。
2 .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的判断(1)存在的物质(2)不存在的物质(1)管状结构- (2)组织细胞-血浆pH 维持稳态的机制(以H 2CO 3—NaHCO 3缓冲对为例):吃过多碱N 出C03 性食物时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引发原因如图所示:组织水肿过敏反应 }淋匕循环受阻,1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1)分析(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知识清单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知识清单人体就像一个复杂而精妙的“大工厂”,每个细胞都是这个“工厂”里的“小工人”。
而细胞们生活的环境,被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的稳定对于细胞的正常工作和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一、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也就是细胞外液。
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为细胞提供了营养物质,并接受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
二、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这三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去除血细胞后的液体就是血浆。
它就像一条“运输大动脉”,将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组织细胞就像一个个“小家庭”,而组织液则是这些“小家庭”周围的“生活用水”,为细胞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物质,并带走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
淋巴是淋巴管内的液体。
它就像是一个“回收站”,回收从组织液渗透过来的蛋白质等物质,然后再将其送回血浆。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相互连通,共同构成了内环境这个整体。
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中的大部分物质又通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到血浆,少部分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最后又回流到血浆。
三、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非常复杂,包含了多种物质。
(一)水水是内环境中最主要的成分,它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了介质。
(二)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内环境中重要的气体成分。
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各个细胞,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则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部排出体外。
(三)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甘油等,这些都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来源。
(四)代谢废物比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它们是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需要通过内环境排出体外。
(五)调节物质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等。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神经递质则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调节神经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3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2020版)
高中生物必修3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2020版)第一章人体内环境稳态3.1细胞生活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淋巴动态有机联系而成。
三者之间的成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其中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2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相关。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pH能够保持稳定与HCO3-、HPO42-相关。
3.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方式;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反馈调节,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生命活动调节3.4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其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5神经冲动的产生: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时,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从而呈现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并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3.6神经冲动的传导:离体的神经纤维,给予适宜刺激,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双向传导。
而在体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有突触。
3.7神经冲动的传递: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并不是直接接触的,而是由突触相联系。
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出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8人脑的高级功能: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020届高考生物必修3复习要点(复习要点概括)
范文2020届高考生物必修3复习要点(复习要点概括)1/ 10第 1 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1.1.1 人的体液及组成 1.细胞外液是指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
2.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3.细胞外液三种组成的比较成份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1)血浆透出毛细毛细淋巴管吸收来源血管壁部分组织液(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各种血细胞大量淋巴细胞和吞绝大多数体细胞噬细胞相同点:都含水、无机盐、蛋白质等化学成分不同点:血浆中蛋白质含里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置很少注意:(1)内环境的概念只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膀胱腔、泪腺等结构均有孔道与外界相通,因而消化液、尿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也不属于体液的范畴。
(3)血液和血浆的关系:血浆: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不属于体液范畴 1.1.2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概念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指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细胞外液中的溶质微粒的数目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反之,越小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 7.35-7.45。
调节: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使血浆维持在 7.353/ 10?7.45 之间,变化很小,从而保证了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1.1.3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
(2)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O2 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2.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稳态的内容 pH:7.35-7.45 (1)理化性质温度:37℃ZXXK] 渗透压:770kPa (37℃时)(2)化学成分(水、无机盐、血糖等)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含量相对稳定。
2020年高考生物必修3全册基础知识点完整版总结提纲(精华版)
范文2020年高考生物必修3全册基础知识点完整版总结1/ 7提纲(精华版).. .. .. .. 2020 年高考生物必修 3 全册基础知识点完整版总结提纲(精华版)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血浆 2、体液之间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 度 Na2HPO4/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参考.资料.. .. ..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 2、兴奋传导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024届全国新高考生物精准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向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考向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如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 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b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
细胞
泌尿系统
皮肤
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
体外
体外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如
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稳 态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项错误。
1234
4.(2018·浙江4月选考,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如图:葡萄糖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一段时间后U型管中的液面如 何变化?
10% 蔗糖
半透膜
10% 葡萄糖
一段时间
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 压。相当于7个大气压。
√D.若③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水
2020年高考山东版高考生物 专题1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组织液与淋巴的成分: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 差别是血浆中 蛋白质 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 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 Na+和Cl- 决定的。 (2)酸碱度: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 缓冲物质 有 关。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 左右。 4.内环境的主要作用 (1) 细胞 生存的直接环境。
4.“图解法”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方法 “对比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和生理过程
1.内环境的成分
方法技巧
成分
可以存在的 物质
营养成分 功能物质 代谢废物
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 不应存在的
在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的物质 物质
不能被吸收的物质
举例 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二氧化碳、尿素等 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DNA的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唾液淀粉酶等 纤维素、麦芽糖等
2.内环境的生理过程
对比
生理过程举例
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中和反应
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 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
神经递质或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
不可发生的生理过程
细胞内的代谢:细胞呼吸过程、酶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 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其中的细胞
各种血细胞
三者之间的关系
组织液 组织细胞间隙 ①血浆; ②细胞内液
绝大多数体细胞
淋巴 淋巴管 ①组织液; ②消化道吸收
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2.人体pH相对稳定的维持
2020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之内环境稳态和神经调节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之内环境稳态和神经调节知识点知识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功能【思考】呼吸酶、解旋酶、血红蛋白、核酸、载体、消化液、尿液属于内环境吗?知识点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要是Na+、Cl-)和蛋白质有关(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pH为7.35~7.45。
调节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Na2H PO4/Na H2PO4(3)温度:人体正常的温度约37℃左右【提醒】组织水肿是组织液积聚而发生的局部或全身性肿胀现象,水泡属于组织水肿。
导致水肿的原因是组织液生成加快或组织液转化成血浆减慢。
知识点3内环境的稳态知识点4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神经纤维:由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外面的髓鞘构成。
3.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分布在全身各处。
4.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神经和肌肉)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5.神经冲动: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
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
6.神经: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有膜构成神经。
经中枢。
本方式是反射。
【思考】反射发生的条件?→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思考】如何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知识点5神经系统的结构(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从而使整个机体的活动协调统一,有条不紊地进行。
(2)人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①语言:人脑特有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包括:H ear、S peak、W rite、V ision。
②学习: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成。
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重复)→长期记忆→永久记忆【思考】感觉的形成属于反射吗?④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⑤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内环境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内环境
内环境: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4、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2)具体表现: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5、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容与基础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内容与意义:
(3)维持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直接参与的器官与系统: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泌尿系统④循环系统
6、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知识拓展:
1、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出现下列情形,稳态会遭到破坏:
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2、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①神经调节: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②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俸液传送对机体进行凋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
③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定义:由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都是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如: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溶解于血浆(内环境)后,便会被组织细胞利用。
一、内环境的组成和外界物质交换:(1)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2)少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3)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可见,通过相互转化这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4)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约1%),蛋白质(7%一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概括地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1)内环境的成分指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①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②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的代谢产物如CO2、水、尿素等。
(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胃、肠腔中的物质。
可分为三类: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②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③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所以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不存于内环境中。
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
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
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其组成成分包括以下几类:
1. 无机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氯离子等,这些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有机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尿素、肌酐等,这些化合物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和营养物质,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代谢活动至关重要。
3. 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重要底物和产物,它们在细胞外液中的浓度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4. 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等,这些蛋白质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起着重要作用。
5. 激素和神经递质: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外液中传递信息,对于调节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分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6. 抗体:抗体是一种蛋白质,它在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识别并结合病原体,从而帮助清除病原体。
2020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战2021) 必备知识梳理 第17讲 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备战2021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梳理第17讲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一、内环境的组成1.内环境的组成与功能(1)体液与内环境(2)内环境的功能: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2.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1)转化关系(2)转化异常——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
二、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含量约90% 7%~9% 约1% 其余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物质水蛋白质无机盐激素等)特点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含量2.组织液与淋巴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三、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pH)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
血浆pH之所以保持稳定,与HC O3-、HP O42-等离子有关。
3.人体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根底: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稳态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6.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1)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2)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内环境组成、理化性质及调节中的两个“三〞1.内环境三类组成2.内环境三项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新高考2020生物选考总复习第22讲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19
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乙液会变少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和丙液中 D.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无机盐含量的多少 解析 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内环境由血浆、组 织液、淋巴等构成,不包含细胞内液,A错误;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 可导致血浆蛋白浓度减小,血浆的渗透压下降,从而导致血浆中的水分渗入组织液中, 组织液增多,B错误;淋巴细胞可生活在淋巴、血浆中,C正确;血浆和组织液在组成 上的主要差别是蛋白质含量的多少,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答案 C
7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神经—体液—免疫 有一定限度的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与生理过程 (1)内环境存在与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举例
8
(2)内环境发生的与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9
2.(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10
3.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H2CO3
NaHCO3
11
4.组织水肿成因分析
22
解析 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维持稳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机体可以通过泌尿系统 把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B错误;在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有 明显优势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的钠离子主要留在细胞外液 中,C、D错误。 答案 A
23
4.(2018·安徽合肥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40
(2)(人教版必修3 P9“思考与讨论”拓展)某人发高烧体温持续39 ℃,请问他的产热大 于散热吗? 提示 产热≈散热,如果产热大于散热,体温还会继续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题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母题来源一】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Ⅲ卷)【母题原题】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
故选D。
【命题意图】本专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命题规律】以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形式考查组织液、血浆、淋巴的判断,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判断,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
【得分要点】1.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3)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A处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
2.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的判断(1)存在的物质(2)不存在的物质3.血浆pH 维持稳态的机制(以H 2CO 3—NaHCO 3缓冲对为例):4.从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理解渗透压的作用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引发原因如图所示:5.巧用“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1)分析单方向(箭头)⎩⎪⎨⎪⎧①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②淋巴流向:淋巴→血浆 双方向(箭头)⎩⎪⎨⎪⎧①组织液血浆②组织液细胞内液(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6.“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7.内环境稳态三方面的易错点(1)各指标稳态的意义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②体温、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理化性质失调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②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发生呕吐等现象;③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3)内环境化学成分失调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导致组织水肿;②血浆中含氮废物过多,可导致尿毒症;③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搐现象;④血糖失调,可导致低血糖、糖尿病等。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如呼吸酶、尿素等B.组织液在一定条件下可渗入血浆和淋巴C.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减慢D.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答案】B【解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的。
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组织液在一定条件下可渗入血浆和淋巴,血浆也可以渗入组织液,但是淋巴不能渗入组织液,B正确;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D错误。
2.图中a、b、c为相应部位的细胞外液。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中蛋白质含量多于aB.a中不含有淋巴细胞C.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b增多D.c中含有血浆蛋白、激素等【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a所处的管道没有盲端,为血管,则a为血浆;c所处的管道具有盲端,为淋巴管,则c为淋巴,b位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液。
血浆与组织液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项错误;血浆中含有淋巴细胞,B项错误;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增大,导致组织液增多,C 项正确;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位于血浆中,D项错误。
【点睛】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3.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是A.水B.无机盐C.氨基酸D.血红蛋白【答案】D【解析】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氧化酶是细胞内酶,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水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无机盐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4.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B.①与②之间通过毛细血管管壁进行物质交换C.细胞外液①、②、④依次为血液、组织液、淋巴D.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不会存在于①中【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
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组织液中,A正确;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两者之间通过毛细血管管壁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C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因此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不会存在于①中,D正确。
5.护士给我们进行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时,药物分别直接进入A.细胞内液、血浆B.组织液、组织液C.组织液、血浆D.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答案】C【解析】人体静脉里流动的是血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不同,前者注射物直接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即组织液,后者则直接进入血管从而进入血浆。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静脉注射是指药物直接注射到血浆中,而肌肉注射是指药物直接注射到组织液中,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6.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②内没有蛋白质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答案】A【解析】体液①为血浆,其中含有调节物质、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故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②是组织液,其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血浆而言较少,B 错误;③内若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但因内环境中有缓冲物质存在,故不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C错误;①、②、④组成了细胞的内环境,而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点睛】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7.下列关于多细胞动物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等动物的细胞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B.内环境的稳态给细胞提供了一个物理、化学因素都比较稳定的环境C.细胞外液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动物体的内环境D.失去了内环境的稳态,代谢活动就不能进行,细胞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答案】B【解析】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等动物的部分细胞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如人体表皮细胞直接与外界接触,但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A错误;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其稳态给细胞提供了一个物理、化学因素都比较稳定的环境,B正确;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C错误;失去了内环境的稳态,代谢活动可能会进行,但不能正常进行,细胞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D错误。
8.下表是各种液体的pH比较表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尿液、胃液等共同构成体液B.血浆pH接近中性,为7.35〜7.45C.细胞内液的pH变化范围大于细胞外液D.肾脏可以通过排出酸性尿或碱性尿调节内环境的pH【答案】A【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尿液和胃液都是体外环境,不属于体液,A错误;血浆pH为7.35〜7.45,接近中性偏一点碱性,B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细胞内液的pH变化范围大于细胞外液,C正确;肾脏可以通过排出酸性尿或碱性尿调节内环境的pH,D正确。
9.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肾小球炎症导致蛋白尿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答案】C【解析】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点睛】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