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一做(三)》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使用比较法解决问题;2.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了解比较法的应用范围;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比较法是什么;2.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数学是一门美妙的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生活中解决很多问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比较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二)、讲授(25分钟)1.比较法是什么?比较法,就是把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在不同方面找出它们的优劣之处,从而确定优胜劣汰,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蛋糕的口感和味道,来判断哪个更好吃;或者通过比较两条鱼的大小和重量,来判断哪条更肥美。

2.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找出需要比较的事物;•第二步:列出比较的标准,比如大小、长度、质量等;•第三步:根据比较标准进行比较,找出优劣之处。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提供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尝试用比较法解决。

例如:比较两辆车的速度,找出哪个更快;比较两个水果的口感,找出哪个更甜。

(三)、练习(1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法,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进行比较。

例如:老师出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轻重等;再比如老师出示两把不同的剪刀,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四)、巩固(10分钟)老师出示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水果和蔬菜,让学生把它们进行分类,并根据比较法,找出它们之间的优劣和特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记录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比较法来解决它们的问题,然后写下来,明天可以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比较法的知识和相关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比较法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参加活动来巩固和拓展千以内的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体验到数的运算,并且能够口算出简单的加减法。

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体验到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
•数的概念,加减法口算,长度单位概念,物体长度测量。

教学步骤
步骤一:复习
让学生回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口算。

步骤二:游戏一
•游戏名称:拼图游戏。

•游戏规则:将千以内的数拼成一个正方形拼图。

•游戏目的:巩固和拓展千以内的数的概念。

步骤三:游戏二
•游戏名称:数的运算游戏。

•游戏规则:将随机生成的数进行加法、减法运算。

•游戏目的:体验数的运算。

步骤四:游戏三
•游戏名称:测量游戏。

•游戏规则: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游戏目的:学习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步骤五:教师点拨
•教师用三支不同颜色的笔演示将一条曲线分成三等分。

•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在练习纸上完成。

步骤六:游戏四
•游戏名称:折纸游戏。

•游戏规则:将折好的纸上的题目依次解答。

•游戏目的:综合应用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反思
此次课程的开展,主要以游戏为主,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课堂气氛达到了轻松活泼的状态,学生也能比较快地接受这样的授课方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深化学习,教师在游戏中要及时解释和点拨,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动手做(三)北师大版我准备了一堂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动手操作课,主题是《动手做(三)》,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第五章第三节,内容包括: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逻辑顺序,以及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小木块、计数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情景,如:“小猫有3个球,小狗有5个球,一共有几个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2. 讲解与演示:我会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减混合运算:小猫有3个球,小狗有5个球,一共有几个球?3 + 5 = 8七、作业设计1. 计算下列各题,并填写答案:(1) 小猫有4个球,小狗有6个球,一共有几个球?(2) 小猫有5个球,小狗有7个球,一共有几个球?(3) 小猫有6个球,小狗有8个球,一共有几个球?答案:(1) 4 + 6 = 10(2) 5 + 7 = 12(3) 6 + 8 = 142. 设计一个实际情景,让家人或朋友帮忙计算一下,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以及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动手做(三)》一年级数学教案

《动手做(三)》一年级数学教案

动手做(三)一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帮助一年级学生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并提出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

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能够认识数字1到10,并能正确书写这些数字•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对数字的掌握和加法运算的理解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数字卡片(1到10),游戏道具(如小动物卡片、计数棒等)•学生准备:练习纸、笔、橡皮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复习(5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大声读出数字,并写在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数字,写在纸上,并说出这个数字。

2. 引入新知(10分钟)引入加法概念:教师用两个数字卡片示范加法运算,例如:2 + 3 = 5。

然后鼓励学生尝试并说出其他两个数字的加法运算结果。

3. 游戏活动(20分钟)教师准备好游戏道具,例如小动物卡片和计数棒。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名队长。

队长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加法运算式,其他队员根据卡片选择相应的数字进行计算,使用计数棒验证答案。

4. 巩固与拓展(15分钟)分发练习纸和笔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加法运算,例如:7 + 4 = ?。

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问一些问题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疑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加法运算和数字的概念。

五、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纸上的剩余题目,并带回家重新总结和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和加法运算的理解。

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计算能力。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加法运算的巩固训练,以及灵活运用加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三)3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三)3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三)3 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三)3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三章节“动手做(三)3”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10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数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数数。

3. 培养学生通过实物操作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10以内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小动物玩具、水果模型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数字卡片、小动物玩具、水果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学生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数一数这些物品的数量。

2. 认识数字:向学生介绍数字0到9,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模仿等方式,认识和记忆这些数字。

3. 数数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学生互相数数,从1数到10,重复进行,直到每组都能够熟练地数数。

4. 加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将小动物玩具堆叠在一起,进行加减法运算。

例如,让学生将3只小动物堆叠在一起,然后再加入2只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总共有几只小动物。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学生选择一种水果模型,如苹果、香蕉等,然后进行加减法运算。

例如,让学生将3个苹果和2个香蕉放在一起,数一数总共有几样水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2 3 4 5 6 7 8 9 10加法:3 + 2 = 54 + 1 = 55 + 0 = 5减法:7 2 = 58 3 = 59 4 = 5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数字卡片,练习数数,从1数到10。

2. 请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加减法运算,如3 + 2 = ?,4 1 = ?等。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动手做(三)》是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本章内容包括:用小棒进行加减法操作,用图形拼组,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操作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学生能认识和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操作过程;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小棒、图形等教具。

2.准备课件,展示操作过程。

3.准备小组合作活动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几何图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图形。

同时,教师讲解这些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操作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剪、折、拼等方式,自己动手制作几何图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操作情况。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几何图形的特征。

一年下册数学《动手做(三)》教学反思

一年下册数学《动手做(三)》教学反思

一年下册数学《动手做(三)》教学反思
一年下册数学《动手做(三)》教学反思
一年下册数学《动手做(三)》教学反思
“有趣的七巧板”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教材第44页的教学内容。

该节课的重点是学会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组各种图形,发展学生的创新、想象、动手操作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本节的追求。

为此,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本节课,我努力营造一个生动、主动、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交流的机会以及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引导他们在活动中,饶有趣味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意识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让他们在动手中培养发散思维,初步形成创新意识,为自己班级设计班标这个实践流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本次多次设计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精神,让学生共同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集体的力量。

【动手做(三)教学反思3篇】动手做(三)教学反思3篇。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道如何利用图形模型和纸片进行形状拼接。

2.掌握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的组合与分解。

3.能够通过合适的模型和图形,了解厘米和分米的换算。

2. 教学重点
1.形状建构能力的提升。

2.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的组成与分解。

3.厘米和分米的换算。

3. 教学难点
1.掌握形状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2.合理使用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形状进行组合。

3.熟练进行厘米和分米的换算。

4.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一些形状和物品,引导学生建立起形状合成的意识,引发学生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
根据课程要求,对于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的形状特点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形状特征和特殊的组合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形状合成的基础知识。

(三)练习
通过练习掌握形状的组合,熟悉常见的形状组合,学会对形状进行分解,提高形状合成能力。

(四)巩固
学生练习厘米和分米的换算,通过实际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课堂结束后,对于学生进行课堂内容总结,回顾今天上课的关键点,确保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更加深入地掌握。

5.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掌握了形状组合、分解、厘米和分米的换算。

2.学生是否能够熟练使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小问题。

3.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中,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一年级数下册《动手做(三)》教案2北师大.doc

一年级数下册《动手做(三)》教案2北师大.doc

动手做(三)课题动手做(三)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熟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 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 发展同学们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通过欣赏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并指导学生绘制美丽的图案。

教学媒体各种美丽的图案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创境激疑1•欣赏图案,偉题1.出示40页主题图,提问: (1)第一幅像斑第二幅(1)你看这些图案像什么? 像兔子,第三幅像万花筒(2)你觉得这些图案美吗?(2)交流:运用图形进行 各种变化;颜色鲜艳聽 和谐2•仔细观察并和同桌交流:2.引导观察,提邮要求:你知道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由各种三角形、正方形拼成 的吗?请和同桌说一说。

的。

二、互动解疑1.引导交流汇报、交流拼组图案的图 形及体会:图形的作用真 (1)谁来说说看? 大;这些简单的图形髓 (2)你还有什么不同意见拼成那么多美葩图形 .....(3)看到这些图形组成的图案,你有什么体会?2.提岀要求:你能数出这些图案里有多少个正方形和三角形2.数图形并进行交流 吗?请自己数数看,再和同桌交流。

3•观察并交流3.引导汇报并提问:你还能找到一些拼成的图形吗?三、启思导疑1 •听谈话,进一步体会图形1.谈话导入像这样用图形拼成的图案在生ffiWTo的作用,产生寻找图形的欲望2•互相寻找图案、图形,进2.提出要求:请观察你的身边,互相找一找、说一说你在彳J交流,体会作用。

哪里发现了什么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客什么作用?”四、实践应用(一)找到和左上角相同的图案,再涂一涂。

1. 引导提问:你们也想用图形来进行装饰吗?2. 提问:请看45页第1题。

这道题有4组图案,你能说说这四组图案旁,各有一个什么图形吗?它有什么作用?3. 提出要求:请你从每组图案中,分别找出这四种图形。

并像第一幅图那样,用不同颜色涂一涂。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4《动手做(三)》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4《动手做(三)》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4《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详细描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动手做(三)》。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46页的内容,主要涉及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孩子们将通过动手操作,学习并掌握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能够识别并说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名称。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特征。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认识并说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名称和特征。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表述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我会准备一些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模型,以及一些彩色纸张。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白纸,一些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

2. 认识图形:我会展示一些图形模型,让孩子们说出它们的名称。

3. 观察特征:我会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比如三角形的三个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等等。

4. 动手操作: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折纸,尝试制作出这些图形。

5. 表述特征:我会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表述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6.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些题目,让孩子们辨别和说出图形的名字和特征。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画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并在旁边写上它们的名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找一些物品,尝试找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并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画出来。

答案: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物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这些图形的应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三)1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三)1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三)1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动手做(三)”,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7以内的减法。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7以内的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7以内的减法运算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7以内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7以内的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7以内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练习本,一盒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今天,我们班上的小动物们要过生日了,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但是发现水果不够分,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计算一下缺少多少水果。

2. 例题讲解:例1:小猴有10个桃子,吃掉了3个,还剩几个桃子?解:10 3 = 7例2:小熊有8个苹果,送给了小猫3个,还剩几个苹果?解:8 3 = 53. 随堂练习:练习1:小鸟有9个鸟蛋,孵出了3个小鸟,还剩几个鸟蛋?练习2:小兔有7个萝卜,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萝卜?题目1:小猪有12个花生,吃掉了5个,还剩几个花生?题目2:小狗有8个骨头,送给了小猫2个,还剩几个骨头?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7以内的减法板书内容:10 3 = 78 3 = 59 3 = 67 2 = 5八、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鸭有15个面包,吃掉了6个,还剩几个面包?2. 小狐狸有10个葡萄,送给了小猫4个,还剩几个葡萄?答案:1. 15 6 = 92. 10 4 = 6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7以内的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减法运算。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解减法的概念上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帮助家长进行一些简单的减法运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动手做(三)》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动手做(三)》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4课时动手做(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初步学习一些设计图案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美丽的图案1、利用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组合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兔图案,你们看:教师出示图:2、看看每一幅图像什么?和他们的名字一致吗?3、说一说,每一幅图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4、教师可以在补充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活动二:自己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1、想一想、涂一涂(教师先让学生自己仔细的观察,然后自己独立的完成。

全班交流、展示。

) 2、小小设计师(1)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横竖对折后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找到四条公共边的中心点,连成一个小的正方形,在把小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和原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连接。

多做几个,拼一拼,并在相应的位置时涂上颜色。

(2)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按照下面的方法做一做。

(3)自己设计一个图案。

【巩固练习】1.在点子图上利用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个图案,互相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并比一比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完成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2题)2.摆一摆。

用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摆两个△,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三个呢?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小组合作完成。

【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欣赏图形、涂图形、设计图形中感受到了图形的美丽。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意识。

课件、彩笔。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可以拼出许多我们生活中的事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使用加号、减号、乘号、除号来计算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够完成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口算题。

3.能够将已知的算式分解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

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及使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2.通过实践巩固学生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复杂的计算题目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让学生掌握在复杂的计算题目中妙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习题集、讲义、黑板、彩笔。

2.学生:习题集、铅笔、橡皮、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 (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乘法分配律”。

2. 讲解乘法分配律 (10分钟)通过黑板上的演示和白板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3. 习题集讲解 (20分钟)教师将一些乘法分配律相关的计算题目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上台讲解答案并演示计算方法。

学生自己也可以做一些类似的习题,老师及时提供指导。

4. 练习乘法分配律 (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开展抢答活动,在鼓励学生思考的同时,及时纠正错误。

5. 布置作业 (5分钟)老师将习题集里的作业布置给学生,以让学生回去自行思考并解题,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教学反思此次课程的教学过程比较顺畅,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

在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时候,老师通过白板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做习题和完成基础计算方面,课堂上的讲解和练习相互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在指导和回答问题时尽量避免直接引导学生的思路,以促使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探究。

同时,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自学,也是教育教学的常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4《动手做(三)》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4《动手做(三)》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4《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手工技能,如折纸、剪纸等;b.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b.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c.促进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目标a.从手工制作中感受到美,提高审美能力;b.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a.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b.教具:折纸纸、剪刀、胶水、颜料、笔、纸板等;c.手工制作辅助工具:折纸书、剪纸书等。

2.教学环境教室内应该布置好相关教学图案和作品,以及填数表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向学生展示手工制作的一些美丽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

2.讲解在此环节,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手工制作的基本材料和工具,以及手工制作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本节课要制作的手工作品——“卡通人物立体小书”,并演示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3.操作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该首先简单讲解本节课要制作的手工作品的制作方法以及制作流程,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动手制作。

4.巩固在学生制作结束后,教师需对学生的手工作品进行比较、评价,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并通过一些小活动,巩固学生的手工智能、空间智能等方面的知识。

5.作业在本节课结束后,布置相关的手工制作作业,例如:“制作一个垃圾桶”等,以巩固学生对制作过程和技能的掌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技能,而且还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此次活动也为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锻炼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互动,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动手做(三)》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动手做(三)》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动手做(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手做(三)》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用小棒进行加减法运算,第二部分是学习用图片进行加减法运算。

这一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同时,我也会注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认识数字,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同时,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棒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将小棒加减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自己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棒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将小棒加减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将小棒加减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联系“美丽的图案”这一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整节课通过开展欣赏、找图形、摆图形、设计图案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兴趣最浓的是最后一个环节,用所学的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出许多用几何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觉得不足之处是面向全体做得不够好,由于时间的原因,没能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展示的机会,因此在以后的活动中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

1、在欣赏中,使学生体验到用这些图形,有规律的排列能拼成很多美丽的图案。

让学生懂得欣赏美丽,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在练一练的涂色中,学生们在课后去涂色的时候,主动性不是很高。

我发现,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绘制的难点,有的学生不能认真的观察,所以在涂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3、在教学中,容量不是很高,教学的效率也不是很高。

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空间,多一些练习会更好,因此在练习量上我应该更好的设计和改进。

◎作业批改:
在绘图的时候,学生的主动性不是很强,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六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学习中,学生对此兴趣并不高。

◎跟踪记录:
对学生的辅导要多些耐心和认真,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兴趣去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教学中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给他们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在拼摆的过程中,着重保护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采取教师帮助或同
学帮助进行协作性学习,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
识。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并初步
教学重点
认识六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主要教法
讨论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遨游美丽的童话世界,好吗?依次展示由七巧板拼出的动物图案: 鱼、大公鸡、天鹅、小猫。 师:这些图案好看吗?其实这些小动物就是由这样一套七巧板拼成的 (揭示并板书课题:七巧板)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欣赏美丽的图案。
2.欣赏后交流体会。 欣赏了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如果生活中没有这些图案会怎样? 3.建立图案与数学的联系。 小组讨论每幅作品都用了什么图形。 风车:看看由哪种图形组成,用了几个这样的图形。 兔子: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金鱼:图形组合,形状变化。 万花筒:图形组合,颜色搭配,变化无穷。 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形来编织美丽的图案,装饰家庭、衣服。 4.简要总结,提出探究问题。 请你选出一幅最喜欢的图案,说说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认识图形 三.认识图形 动手涂色: 1.你认为些图案美吗?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呢?请选择一副喜欢的图进行讨论。 2.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讨论。 3.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总结组成一幅美丽图案的好方法吗? 1.按要求涂色,涂出美丽图案。(教材第 43 页第 1 题) 出示图案: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
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不断积累活
动经验。
课后 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先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作为引子,引出学习素材,然后让 孩子们猜一猜美丽图案的名字,并试着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最后让 学生自己“动手拼”。由于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所以他们对本课十分感兴
课题
第四单元 动手做一做(三)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初

步认识六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2.能从图案中找出图形,培养辨认图形的能力。

3.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

4.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1)观察这幅简单的图案,你能发现里面有哪些你认识的图形? (2)如果规定三角形为组成图案的基本图形,可以怎样涂色来组成一幅美丽的图案呢? (3)自由选择一种图形作为基本图形,涂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2.自由涂出美丽图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动手做(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