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肾脏疾病常识】 红斑狼疮的症状1
红斑狼疮的症状及治疗红斑狼疮(sle)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盘状红斑狼疮(DLE)两大类。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是一种介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之间的皮肤病变。
提起红斑狼疮这一疾病,很多人都知道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若问起红斑狼疮一词的由来,恐怕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说清楚的。
在浩繁的中医书籍中从未见与其相似的病名,只是有一些散在的关于红斑狼疮症状的描写。
红斑狼疮症状狼疮(Lupus)一词来自拉丁语,在19世纪前后就已出现在西方医学中。
但直到19世纪中叶,有一位叫卡森拉夫的医生才正式使用“红斑狼疮”这一医学术语。
不过他所说的红斑狼疮仅指以皮肤损害为主的盘状红斑狼疮而言。
人们看到得这种病的人,在颜面部或其他相关部位反复出现顽固性难治的皮肤损害,有的还在红斑基础上出现萎缩,瘢痕,素色改变等,使面部变形,严重毁容,看上去就象被狼咬过的一样,故有其名。
后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红斑狼疮的认识逐步加深,于是又提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命名。
系统性红斑狼疮除具有典型的皮肤损害外,还包括全身各个系统和各种脏器的损害,如肾、心、肝、脑、肺等。
红斑狼疮起病稳匿或急骤,发作比较凶险,且极易复发,迁延不愈,出没无常,就跟狼一样狡猾。
而狼疮病人的皮肤损害除盘状红斑狼疮出现典型的盘状红斑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还出现蝶形红斑,多形红斑,环形红斑,大疱性红斑,有的也出现盘状红斑,所以用红斑狼疮一词命名该病,既形象逼真,又内涵丰富红斑狼疮分类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皮肤,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
少数可有轻度内脏损害,少数病例(约5%)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红斑狼疮肤损害初起时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略高于中心。
中央色淡,可萎缩、低洼,整个皮损呈盘状(故名盘状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初期怎么治
红斑狼疮初期怎么治红斑狼疮症状怎么治,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
红斑狼疮是一种疾病谱性疾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药物性红斑狼疮等亚型。
早期可以出现以下症状1.关节疼痛,比如手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处的疼痛,有的还伴有晨僵,可能会按风湿或者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但是效果不佳。
2.口腔溃疡3.面部红斑或盘状红斑4.脱发5.发烧,可有高烧。
6.化验血小板减少,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其他狼疮症状诊断为狼疮,或者因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为首发。
7.尿常规发现有白细胞或(和)红细胞,身体无不适,详细检查化验后确诊狼疮。
8.雷诺氏现象,双手遇冷变白变紫,开始诊断为雷诺氏病,一段时间后出现其他狼疮症状,诊断为红斑狼疮。
9.还有的女性患者长期月经失调,在流产、生育后出现以上的某些情况也要注意排除狼疮。
10.可能没有任何的症状,化验免疫抗体谱里相关的狼疮指标阳性。
红斑狼疮的早期症状一般表现在以下几点1、红斑狼疮起病可急可缓,多数早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为非特异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尤以低热常见,全身不适,乏力,体重减轻等。
感染、日晒、药物、精神创伤、手术等均可诱发红斑狼疮症状或加重。
2、关节疼痛,约90%的红斑狼疮症状的患者有关节肿痛,且往往是就诊的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最易受累的是手近端指间关节,膝、足、髁、腕关节均可累及。
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1)皮损有特征性,可分为两型。
①环形红斑形:②丘疹鳞屑型:本病皮损表浅,愈后无萎缩性疤痕;2.90%皮损呈单一型,10%两型皮损共存,10%合并盘状红斑狼疮皮损,20%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
2)易发生光敏,可反复发作;3)系统损害轻,可有肌肉和关节疼痛,10-20%有轻度肾炎,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罕见,本型可与盘状红斑狼疮并存,约1/3病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的SLE诊断标准;4)实验室检查:大部分人有高gamma;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因数阳性,80%抗核抗体阳性,70%有特异的抗Ro(SSA)及抗LA(SSB)抗体,个别补体水平低。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并发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und n rvni et o kn Dsae ad S D C nrl un zo 1 5 0 hn) G ag ogPoic lC nr f rS i i s n T o t ,G agh u 5 0 0 ,C ia a e e o
【 y wo d 】 lp seyh maou ,c tn o s u a ue;p rh fa c tn a tr a Ke r s u u rte ts s ua e u ,s b c t op y ua e ad i
『 Ci D r tl20 , 83: 3 14 J l ema , 0 9 3 () 7 - 7 】 n o 1
迟 发 性皮 肤 卟啉病 (C ) 以皮 肤 光敏 感性 和 脆 P T是 性增加为特征的卟啉代谢病 。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通常 与其他疾病有关 ,%的患者并发红斑狼疮 (E 。亚急 5 L) 性皮 肤 型 红斑 狼 疮 (C E) 发 迟 发 性皮 肤 卟啉 病 国 SL 并 内少 见报 道 。近期 我 中心皮 肤 科 门诊 诊 治 1 , 报 例 现 告如下 。
及。皮肤科检查 : 口腔及唇黏膜溃疡 、 糜烂 , 伴有 明显 色素减退。手背 、 前臂及足背均可见大小不一的色素 减 退或 色素 脱 失 斑 , 损 中心 可 见 水 肿性 红 斑 、 疡 皮 溃 和 结痂 , 见 水疱 及 粟 丘 疹 , 未 部分 皮 损 愈 后 遗 留瘢 痕 ( 1 。双 足趾 甲及右 手拇指 甲剥 离 、 图 A) 变形 和缺失 。 实验室检 查 : 红细胞 4 7 1 白细胞 7 x 0 L .  ̄ 02 0 几。 . 19 . 0 / 血红 蛋 白 13 /, 小板 26 19 。尿 常规 中尿 p L血 1g 5 x0/ L H 值5, . 尿卟啉阳性 , o 灯照射下显示粉红色荧光。 5 Wod 血 沉 8 m 1 , 清铁 蛋 白 565 g 正 常值 3 ~ 2m / 血 h 0. / L( 0 4 0 /, 0 gL 以下 同 )天 冬氨 酸转 氨酶 ( S ) , A T 及丙 氨酸转 氨酶 ( L ) 正常 、 H V抗 体 阴性 。 疫学 检查 :3 A T均 抗 I 免 C 1 5g (. ~ . L 、4 . L 0 9 1 7 /)C 正常 、 s — 2 / 7 1g 抗 s A抗体 阳性 、 抗 核抗 体 ( N 11 0 ( A A):0o 颗粒 型 )IG2 .g (01~ 、 95 / 1.3 g L
红斑狼疮是什么病1
红斑狼疮是什么病文章目录*一、红斑狼疮是什么病1. 红斑狼疮是什么病呢2. 红斑狼疮有什么症状3. 红斑狼疮有什么危害*二、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是什么*三、红斑狼疮怎样预防红斑狼疮是什么病1、红斑狼疮是什么病呢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
红斑狼疮是一种疾病谱性疾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等亚型。
2、红斑狼疮有什么症状 2.1、掉发狼疮病患头发容易脱落,疾病在活动期或是刚开始接受治疗后,头发会脱落,除了少数情况(如圆盘性狼疮长在头皮上)外,疾病控制之后,头发会再生。
2.2、光敏感约有百分之三十至六十狼疮患者之皮肤在晒太阳后,会产生红肿、浮肿、痒、痛现象,也可能并随全身的症状如发烧、关节肌肉酸痛。
多为紫外线所致,但并不是所有的狼疮患者皆不能照射日光。
2.3、红斑、圆盘斑急性期脸颊及鼻梁有蝴蝶状分布的红斑,称为蝴蝶斑。
身体其它部位亦可能出现。
皮肤红斑,可自然消失,也可能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消失,但也可能再发。
2.4、贫血白血球降低,增加感染的危机。
血小板减少则很容易出血,常见者为牙龈出血、流鼻血、肢体出现淤斑。
严重者会有脏器出血。
患者可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关节肿痛、肌肉酸痛、体重减轻等一般症状。
3、红斑狼疮有什么危害 3.1、眼部部分病人会出现视常见障碍等情况,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可累及视网膜及角膜。
视网膜特征性表现为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层中有白色绒毛状渗出性病损,可造成视觉障碍,但一般为可逆性。
3.2、月经和妊娠异常月经常不规则,或量多,或两者兼而有之。
妊娠头3个月流产机会增加,难产后能使病情加重。
有这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的患者,妊娠时要十分小心。
3.3、血液系统血液系统异常是此病的常见现象,有半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其病程中可出现血液系统异常,病情活动期更为多见,而且常常是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1例
血藤各 3 , 0g 当归 2 , 0g刺蒺藜 、 白鲜皮 、 川芎各 1 , 5g僵蚕 、
作者简介 : 赵慧萍( 93 . , 18 一) 女 在读硕: 研究生 , { : 成都 中医药
大学临床医学院 ( 成都 60 7 ) 陈蓓蓓 , 10 5 ; 单位 同第一作者。
本 文编 辑 : 道 昱 原
(+) 】 6 0 , 核糖 核 蛋 白 体 ( +) 抗 s ( :4 ) 抗 弱 , S—A抗 体
(+) 尿 常 规 : , (一) 。
明显 , 且停 药后 易 发生 反 跳现 象 , 易 引起 多 种 并发 症 。 并 中医药 治疗本 病 的优 点在 于 : 可 明显 提高 临床疗 效 , ① 延 长疾病 的稳 定期 和缓解 期。② 改善 临床症状 , 高生活质 提
顿服 。
部皮 疹分布 于指伸屈侧 , 呈冻疮样皮 疹 。1月前 曾到我院 门诊 , 诊断为结缔组织病 , 以复 硼洗剂 、 予 曲安奈德 益康唑
乳膏 、 皮肤病 血毒丸及 中医辨证治疗 , 自觉症 状减轻 , 2周 前 由于食生花生 后而诱 发 , 伴双 肩臂部 新 发红色 丘疹 , 到
我 院 门诊 就 诊 , 收入 院 。 遂 体 格 检 查 : 6℃ , 6次/ i, 0次/ n B 1/ T3 P6 mn R2 mi,P t0
四诊 : 再治 1 2天后患者精 神 、 、 纳 眠均 转佳 , 面部 色素 沉 着斑缩 小变淡 , 留轻微 色素沉 着 , 肩臂部 红色丘 疹 只 双 消退 , 色变淡 , 舌淡 、 苔薄 白, 脉沉细 。复 查肝肾功 能 、 电解 质 、 常规 等均 在正 常范围 , 尿 将强 的松减 量至 2 g 晨起 5m ,
量。③减少激素 的用量 和维持量 , 减少激 素 的副作 用和并 发症, 顺利递 减激 素或 免疫 抑制剂 的用 量 , 少病 情反跳 减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健康宣教PPT课件
怎么治疗?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护肤品,避免刺激。 定期使用防晒霜,减少阳光暴露。
怎么治疗?
生活方式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锻炼 。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轻症状。
如何预,外出时穿长袖衣物 。
使用高防晒指数的防晒霜可以有效保护皮肤。
什么是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红斑、水泡及脱皮,通常在阳 光暴露后加重。
患者可能还会感到瘙痒或疼痛。
什么是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影响
这种疾病可以影响生活质量,导致情绪和心理问 题。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发病人群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多见于年轻女性,尤其是20 至40岁之间。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健康宣 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怎么治疗? 5. 如何预防?
什么是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
什么是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定义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 要影响皮肤。
该疾病的特征是出现红斑和皮肤损伤,通常与系 统性红斑狼疮有关。
男性发病率较低,但也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遗传因素
家族史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某些基因变异与疾病 相关。
了解家族病史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
谁会受到影响?
环境因素
阳光暴露、感染和某些药物也可能诱发该疾病。 避免触发因素可以减少发作频率。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早期症状
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红斑时,应及时就医。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伴发前间壁心肌梗死一例
主堡迅暹痘堂苤查垫!Q笙≥旦星!生鲞筮3翅£h也』珏蛙M堂垃!,缝§篓h垫!Q,Y尘:!生盥Q:3慢乙酰化表型的个体中更为常见11・目。
对于SASP诱发的DHS仍少有报道,目前为止国外报道也仅30余例,其中日本报道有20余例阳,在国内却尚未见报道。
DH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DHS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是毒性代谢产物的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l习,有报道认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在诱发及加重SASP诱发的DHS中起着重要作用口・41。
DHS的临床特点为:①高热;②持续性皮疹;③伴有内脏损害。
最常见的是肝损害,也可累及肾、肺和心脏等脏器;④血液学异常(白细胞增多或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⑤淋巴结大;⑥脾大;⑦HHV一6感染再活化;⑧咽炎;⑧肌痛、关节痛;⑨潜伏期较长,常在用药后2-6周开始出现症状|l-2・垌,特别是在用药后第3周,因此SASP诱发的DHS又称为“thethreeweeksulphasalazinesyndrome”f7l。
然而,除了上述共同表现外,Teo与TanM'j报道了1例患者还有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的表现。
DHS的诊断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①药物造成的皮疹;②嗜酸性粒细胞≥1.Sxl帆或异型淋巴细胞增多;③至少有以下1项系统异常:淋巴结大(直径>2cm)、肝损害(转氨酶I>2倍正常值)、间质性肾病、间质性肺病或心肌受累【ll。
本例患者有服用SASP史,发热、皮疹、咽炎、淋巴结大、肝功能损害、脾大、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符合诊断标准。
停用SASP并加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迅速缓解,支持DHS的诊断。
.SASP是风湿免疫科和消化科临床常用的药物。
用药过程中如出现高热、全身性皮疹、浅表淋巴结大、血液学异常、脏器损害者.应高度警惕DHS。
DHS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目前治疗暂无标准方案,应它即停用可疑药物,糖皮质激素仍是最常用及有效的治疗药物。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2例
暗。4周后将泼尼松减至 2 , 0m 共维持 3 , 周 皮损完全消退 , 泼 尼松逐渐减至 1 f 维持 , 0m a 皮损未再复发 , 现仍在 随访中。
2 讨 论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 L ) s E是红斑 狼疮 病谱 中介于盘状 c 红 斑狼疮( L ) D E 及系统 性红斑 狼疮 (L ) 间 的一个 系统 损害 SE 之 较轻 的亚型 . 占红斑 狼疮 患者的 1%~ 5 0 1 %。S L C E作 为 D E和 L S E中间型 的概念 是 17 L 9 9年 S n e r l o t i 等l h me 1 提出 的 , 最先 并报 告了 2 7例 S L C E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 。 本病多见于 1~ 0岁的中青年 女性 ,皮损好 发于面颈部 、 54
小鳞屑 , 环的中央消退后 可遗 留浅灰色色:0 7 0 - 5 修 回 日期 :0 7 0 - 6 20-40 : 20-60
维普资讯
背部见数个半环形 红斑 ,边缘略隆起 ,环 内可见 色素沉 着. 表面无鳞屑
胸部 v字形 区 、 肩背部及 上臂外侧 等光暴露 部位 , 主要表 现为
图 1 亚 急 性 皮肤 型 红 斑 狼 疮 患 者 ( 1 背 部 皮 损 例 )
下列两 型: ①环状红斑型 : 害初起 为水肿性红斑 , 损 并逐渐 向外 扩大成 环形或弧形 , 近皮损可 融合 , 邻 环的边缘 隆起并 可覆细
肤科检查 : 前额 、 鼻翼和唇部散在多数红色扁平 丘疹 , 粟粒至 甲
盖大 , 表面有鳞 屑及 结痂 ( 3 , 图 A) 头皮 、 上肢 、 背和躯干散在 手 红色丘疹或斑块 . 上覆鳞屑。实验室检查 : N A A阳性 , 滴度 1 0 :。 4 抗 S A及 S B抗体均阴性。 S S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 : 表皮角化过度及 角化不全 , 表皮细胞间轻度水肿 ,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 真皮浅层及 附属器周围淋 巴细胞浸润( 3 ) 诊断 : 图 B。 亚急性皮肤 型红斑狼疮 ( 丘疹鳞 屑型) 。治疗 : 给予泼尼松 3 口服 , 0m 皮损颜色渐 变
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sle)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和盘状红斑狼疮( DLE )两大类。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 SCLE ),是一种介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之间的皮肤病变一般无自觉症状,进展时或日光曝晒后可有轻度瘙痒感,少数患者可有低热、乏力及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的皮损可同时或相继在颜面、头皮、手背、足跖等多处部位发生,此称之为播散性盘状红蝴蝶疮。
本病呈慢性经过,患部对日光敏感,春夏加重,入冬减轻,病程中不破溃,亦难自愈,消退后遗留浅在性疤痕。
先天禀赋不足的盘状红蝴蝶疮患者,约有1%~5%可转变为系统性红蝴蝶疮或继发皮肤癌变。
病因遗传(25%):本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中有差异,不同株的小鼠(NEB/NEWF,MRL1/1pr)在出生数月后自发出现SLE的症状,家系调查显示SLE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约10%~20%可有同类疾病的发生,有的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和T抑制细胞功能异常等,单卵双生发病一致率达24%~57%,而双卵双胎为3%~9%,HLA分型显示SLE患者与HLA-B8,-DR2,-DR3相关,有些患者可合并补体C2,C4的缺损,甚至TNFa的多态性明显相关;近发现纯合子C2基因的缺乏,以及-DQ频率高与DSLE密切相关;T细胞受体(TCR)同SLE的易感性亦有关联,TNFa的低水平可能是狼疮性肾炎的遗传基础,以上种种提示SL有遗传倾向性,然根据对100例SLE家属调查,属多基因遗传外,同时环境因素亦起重作用。
药物(25%)有报告在1193例SLE中,发病与药物有关者占3%~12%,药物致病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诱发SLE症状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保太松,金制剂等,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先引起变态反应,然后激发狼疮素质或潜在SLE患者发生特发性SLE,或使已患有的SLE的病情加剧,通常停药不能阻止病情发展,第二类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如盐酸肼酞嗪(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苯妥因钠,异烟肼等,这类药物在应用较长时间和较大剂量后,患者可出现SLE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改变,它们的致病机理不太清楚:如氯丙嗪有人认为与双链NDA缓慢结合,而UVA照射下与变性DNA迅速结合,临床上皮肤曝晒日光后能使双链DNA变性,容易与氯丙嗪结合产生抗原性物质;又如肼苯哒嗪与可溶性核蛋白结合,在体内能增强自身组织成份的免疫原性,这类药物性狼疮样综合征在停药症状能自生消退或残留少数症状不退,HLA分型示DR4阳性率显著增高,被认作为药源性SLE遗传素质,药物引起的狼竕样综合征与特发性红斑性狼疮的区别为:①临床累及肾,皮肤和神经系统少;②发病年龄较大;③病程较短和轻;④血中补体不减少;⑤血清单链DNA抗体阳性。
【精选资料】以环形红斑表现的皮肤病
以环形红斑表现的皮肤病临床上皮损以环形红斑表现的疾病很多,有些疾病与环形红斑为主,有些可出现环形红斑表现,另有一些疾病在消退时呈环形皮损,应该结合初期皮损或其他症状做出诊断。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以环形红斑表现的疾病,供同道们参考。
(1)持久性色素异常红斑(erythema dyschromicum perstans):奇形怪状的灰色或略紫红的色素斑出现于躯干、四肢或面部,有时夹杂色素减少斑,又称灰皮病(ashy dermatasis)。
皮损呈圆形、卵圆形、多环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
边缘较红而如红线,不隆起或略隆起,逐渐扩展,在数周或数月内褪色,而灰色斑片可持续1~2年之久。
皮损无自觉症状或只轻微发痒。
病人多半是青年,不分男女,原因不明。
有的似乎同日光、虫咬或瑞尔(Riehl)黑变病有关。
Techen认为在本病活动期具有苔藓样反应,导致色素失禁,可能与色素性扁平苔藓为同一或相关疾病。
(2)回状单纯红斑(erythema simplex gyratum) :是不规则的环状或回旋的淡红或鲜红色线状红斑;在红色线环内,皮肤差不多正常。
皮损的范围不定,多半发生于四肢,有时发生于躯干上,很难发生于面部、头部及掌跖部位;病人多半为20岁左右的青年,没有自觉症状。
经过1~2天最迟7~8天就会消失,不留任何痕迹,但是新损害可陆续出现,病程往往延续数月之久。
本病原因不明,食物、药物、月经失调或胃肠障碍可和本病有关。
(3)离心性环状红斑(erythema annulare centrifugum):是大小不定的环状及回状损害,初起时是丘疹,以后逐渐扩大,中央消退而成环状,边缘隆起,平和坚实,呈淡红或淡黄色。
相邻的可相融合,因而皮损成花边形、弧形、多环形或回形;有时,中央部位出现新皮损,又逐渐向外扩展,因而成为同心环状。
损害多半发生于躯干,形态不断改变,有的还有一些瘀点、毛细管扩张或少量鳞屑;病人一般没有自觉症状,或是轻微发痒,长久以后才能痊愈,遗留暂时的色素沉着。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分析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CLE)是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LE)的一种亚型。
它主要累及皮肤,临床上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并可伴有关节痛、疲劳和一般性不适等系统性症状。
本文将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分析。
一、临床表现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常表现为红斑、糠麸样剥脱、斑块、脓疱和溃疡等多种病变形态。
皮疹一般呈对称性分布,好发于阳光照射部位,如面颈部、肩背、前胸、上臂和手背等。
常见皮损为红斑状糠麸样剥脱性皮疹,可伴有轻度瘙痒。
红斑多呈环形、半圆形或斑片状,边缘清楚,表面覆以灰白色鳞屑。
在阳光照射后,皮损常加重,可呈虾红色,但无色素沉着和萎缩。
此外,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关节痛、关节肿胀、疲劳、发热和一般性不适等。
其中,关节痛是常见的系统性症状,多为轻度到中度,多数对非甾体抗炎药物敏感。
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等常见症状。
二、诊断诊断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应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结果。
临床上,患者的皮肤病变应复合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特点,如皮疹形态、发病部位、好发于阳光照射部位等。
此外,患者应有一定的系统性症状,如关节痛、疲劳等。
实验室检查方面,循环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在90%以上,但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阳性率低,不超过30%,这是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区别之一。
血沉常增快,C反应蛋白可升高。
皮肤组织活检是明确诊断的关键,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表皮表面层的角质层增厚、基底细胞变性、上皮细胞质内有核裂变、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
三、治疗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程决定。
一般来说,对轻度病例,可以采取外用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外用治疗药物有两性霉素B、派诺酮、环磷酰胺、雷公藤酸等。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预防和措施课件
生活方式的调整 适度锻炼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 增强免疫系统。
锻炼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
药物管理
药物管理 遵医嘱用药
如有必要,按医师处方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炎药 物。
定期复诊以调整用药方案,确保疗效。
药物管理 监测药物副作用
患者在免疫系统受损或应激状态下更容易出现症 状。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避免阳光暴露
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段外出,外出时应使用 防晒霜,穿长袖衣物。
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相结合效果更佳。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和蔬 菜,减少炎症食物摄入。
适量摄入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炎症反应。
心理支持与教育
增加疾病认知
学习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相关知识,增强自我管 理能力。
了解疾病和治疗方法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参与治疗 。
心理支持与教育 与医生沟通
保持与医生的良好沟通,及时反馈病情变化,获 取专业指导。
主动参与治疗过程,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谢谢观看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的预防与措 施
演讲人:
目录
1. 了解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的基本信息 2. 预防措施 3. 生活方式的调整 4. 药物管理 5. 心理支持与教育
了解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的基 本信息
了解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的基本信息
什么是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 要影响皮肤,表现为红斑、鳞屑等。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 群,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测和治疗方案 。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科普讲座PPT课件
谁会患有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
谁会患有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高风险人群
年轻女性(尤其是15-45岁)更容易受到影响 ,家族有自身免疫疾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激素水平变化如孕期或月经周期也可能影响 发病。
谁会患有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潜在因素
日光暴露、感染、某些药物和环境因素可能 诱发该病。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进行有效的预防。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2. 谁会患有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3. 何时应就医? 4. 如何治疗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5. 怎样预防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什么是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什么是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定义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 要影响皮肤,呈现为红色斑块,伴有脱屑和瘙痒 。
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怎样预防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教育与支持
通过科普教育,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有助 于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应对。
加入患者支持组织可以获取更多信息和资源。
谢谢观看
定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并发症。
何时应就医?
专业建议
寻求皮肤科医生或风湿科医生的专业意见对于制 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专业医生能够提供最新的治疗信息和建议。
如何治疗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
如何治疗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制剂和 抗炎药物,用于控制炎症和免疫反应。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保持积极情 绪有助于疾病管理。
怎样预防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
怎样预防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日常防护
使用防晒霜、佩戴防护衣物及避免强烈阳光暴露 ,有助于降低疾病发作频率。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者符合SLE诊断标准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A:丘疹鳞屑样;B:环形红斑样
(一)临床表现
4.预后 环形红斑型一般病情较稳定,而丘疹鳞屑型更易倾向发展为SLE。 5.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NLE) ➢ SCLE的特殊类型 ➢ 母亲体内的Ro/SSA抗体和La/SS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引起发病 ➢ 临床表现为皮肤环形红斑和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 皮疹一般在生后4~6个月内自行消退,心脏病变常持续存在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进行宣教,消除患者恐惧,勿过度劳累,避免日晒。 2.药物治疗 (1)主要以内服药物治疗为主 (2)主要药物:羟氯喹、糖皮质激素、沙利度胺、氨苯砜、雷公藤多苷等。 (3)病情严重、顽固或糖皮质激素疗效差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 (4)NLE患儿应尽早确定有无心脏病变并给予对症治疗
总结
➢ 盘状红斑狼疮典型表现扁平或微隆起的附有黏着性鳞屑的盘状红斑或 斑块,组织病理可见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等,狼疮带试验阳性;盘状红 斑狼疮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口服药物首选抗疟药。
➢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典型表现可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形红斑型,组 织病理可见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等,表皮-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和补 体沉积,SSA抗体和SSB抗体阳性,治疗首选羟氯喹、糖皮质激素。
Thanks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SCLE)
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LE)好发于育龄女性,临床异质性大, 可分为皮肤型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系统性红 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系统性红斑狼疮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附一例报告)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附一例报告)
杨露云
【期刊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SCLE),为近几年较受重视的一个红斑狼疮亚型,1979年Sontheimer等首先报告了27例患者,属DLE和SLE的中间型,是相对良性的全身性疾病。
早在1925年Brocq将皮肤红斑狼疮分为三型,其中之一命名离心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杨露云
【作者单位】菏泽医专皮肤科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结节性硬化症四例报告(附一例病理报告) [J], 张海鸥;张淑琴
2.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7例报告附一例治疗中多次复发的报告 [J], 邹炳新;武世明;周海峰;高安甫
3.原发性充血性心肌病一例报告(附病理报告) [J], 贾兰树;尚士义;邓平顺
4.帕金森病合并脑小血管病人脑组织病理学分析: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曹凌晓;董威;李渊;李少祥;陈彪;黄越
5.成人晚发型丙酸血症分子病理学分析: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薛秀云;董亚茹;王珺;由凤秋;狄政莉;刘志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英文名】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缩写】SCLE
【别名】annular erythema;播散性盏状狼疮;牛皮癣型狼疮;浅表性播散性狼疮亚急性播散性狼疮;亚急性皮肤红斑
【ICD号】L93.1
【概述】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又称浅表性播散性狼疮亚急性播散性狼疮、牛皮癣型狼疮、播散性盏状狼疮等。
本病皮损既与盘状红斑狼疮不同,又与泛发型瘢痕性盘状狼疮不同。
本病皮损具有对称性、浅表性、泛发性和无瘢痕形成的特征。
【流行病学】
最早是由Prystowsky (1975)对80例本病皮肤和皮肤外表现进行观察和病理切片研究,根据临床和实验室特征而确定为此型红斑狼疮的。
Gilliam(1979)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特殊型皮肤红斑狼疮病人具有轻度系统损害特征、血清异常及肌肉骨骼症状,但无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进行性肾脏受累。
多为女性,男女之比为3∶7,发病年龄在17~67岁。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患者家族中本病发生率明显较高,家族成员中高γ球蛋白血症发病亦较高,这提示本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某些外因(日光、紫外线照射)和内因(精神受刺激、心理严重障碍)的作用下,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导致自身组织细胞抗原性发生改变,最终发生免疫反应而致病。
【发病机制】
1.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所致人体免疫异常,引起皮肤局限或播散性病理损害。
2.组织病理 本病皮损的病理改变和盘状红斑狼疮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很少有毛囊栓形成和角化过度,细胞浸润的深度也较轻,单核细胞浸润通常仅限于真皮上2/3的血管周围及附属器周围。
最特征性的改变位于表皮基底层,表现为基底细胞丧失了正常的结构和正常排列方向,在基底细胞间或细胞内形成
水肿及空泡,表皮-真皮交界处由于单核细胞浸润而造成部分闭塞。
表皮基底细胞层的这种空泡变性十分明显,有时可引起皮下空泡形成。
黑色素生成增加及色素转化受阻,可导致表皮下巨噬细胞内黑色素沉着。
90%的盘状红斑狼疮病人皮肤活检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在表皮-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的沉着,而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病人,其表皮-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沉积者仅占40%。
【临床表现】
本病皮损为广泛性、对称性分布,常累及肩关节、上肢伸侧面、上背部和颈部。
皮损开始为小红斑性、轻度脱屑性丘疹,两个形状相同的皮损可融合成一个较大的皮损。
这种红斑性丘疹可发展为表面脱屑的丘疹鳞屑形皮损,也可向周围扩散形成环状皮疹,然后融合成多发性环状外形。
偶尔同一个病人可出现上述两型皮损,但多以一种为主,常融合形成较大的皮损。
在环状皮损中心常见有带灰色的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和浅表性鳞屑,其周围绕以红斑。
这些皮损的边缘偶尔出现小水泡,这是由于严重的表皮基底细胞层病变引起表皮分离所致。
皮损消退后,仍然可有色素脱失和毛细血管扩张。
色素脱失常持续数月而最后消失,毛细血管扩张可长期存在(图1,2,3)。
总之,本病和盘状红斑狼疮具有共同的临床特征而又有明显的差别。
本病为非瘢痕形成,其脱屑和毛囊栓形成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分布较广,皮损有融合的倾向,可形成较大的皮损区,其色素改变有时很突出,急性炎症消退后色素消失可持续数月,但不伴有真皮萎缩,为可逆性改变。
半数以上病例有弥漫性非瘢痕形成性脱发,且对光敏感较盘状红斑狼疮更为常见。
约40%的病人可发生软腭黏膜损害,这种改变在具有明显系统性表现者尤为多见;约1/5病例出现网状青斑和甲周毛细血管改变;约1/5病例可发生盘状红斑狼疮的瘢痕形成性皮损,这些皮损常位于头皮,并且可发生在SCLE出现前许多年。
几乎所
有的病人都有轻度的系统性表现,最常见的有关节痛、原因不明的发热和全身不适,很少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并发症】
约40%的病人可发生软腭黏膜损害,这种改变在具有明显系统性表现者尤为多见;约1/5病例出现网状青斑和甲周毛细血管改变;最常见的有关节痛、原因不明的发热和全身不适。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及血沉 一般无贫血现象,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沉增快。
2.尿常规 少数病人仅有轻度蛋白尿和血尿。
【其他辅助检查】
1.免疫学检查 多数病例的LE细胞和抗核抗体阳性,抗SS A、SS B抗体阳性。
约1/3的病例有低滴度的抗d s DNA抗体阳性。
80%的病例荧光ANA阳性,其中60%的病例在1∶160以上。
2.正常皮肤活检,可于表皮-真皮交界处有免疫复合物沉着。
【诊断】
根据本病皮损具有非固定性、浅表性、非瘢痕性以及恶化和缓解交替发生的特征,无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所特有的固定性及慢性瘢痕形成特征,也无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多系统损害的特征,如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肾脏病变,结合表皮基底细胞层特征性病理改变等,在临床上即可基本确诊。
再参考有关实验室检查,如荧光ANA阳性,抗SS A、SS B抗体阳性,以及H L A-DR3或H L A-B8阳性,即可诊断为SC I E。
【鉴别诊断】
需要鉴别的疾病基本同盘状红斑狼疮,但需要排除与红斑狼疮相混淆的其他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及混合结缔组织病。
【治疗】
缓解期的防治措施与盘状狼疮基本相同。
一旦病情恶化,必须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羟氯喹,其用药方法及疗程同系统性红斑狼疮,只是用药剂量宜小。
【预后】
本病无严重生命器官受累,预后较好。
【预防】
1.避免饮酒和过度疲劳。
2.如对日光过敏,外出时面部可搽用防光剂(如5%宁软膏)、撑伞或戴宽帽,穿长袖衣服和长裤,避免在烈日下暴晒。
3.避免受凉、感冒或其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