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期望理论案例
期望理论案例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尔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主要是指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自己的期望和期望实现的可能性的影响。
在工作场景中,期望理论也被广泛运用,对于领导者来说,了解并应用期望理论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具体了解期望理论的运用。
某公司的销售部门一直处于业绩低迷的状态,领导决定采用期望理论来激励销售团队。
首先,领导明确告知销售团队,如果他们能够完成月度销售任务,将会获得丰厚的奖金和晋升机会。
这就是期望理论中的期望设定,领导明确告知员工他们可以获得的奖励。
其次,领导开始关注员工的期望水平。
通过与销售团队的沟通,领导发现一些员工对于自己能够完成销售任务并获得奖励的期望并不高。
于是,领导开始对这些员工进行个别谈话,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期望水平。
这就是期望理论中的期望管理,领导帮助员工提高了对于目标实现的期望。
最后,领导开始关注员工的期望实现的可能性。
他提供了更多的销售资源和支持,鼓励团队协作,共同完成销售任务。
这就是期望理论中的期望实现的可能性,领导通过提供支持和资源,增加了员工们实现期望的可能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销售团队的整体业绩开始逐渐好转。
员工们对于自己的期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更加相信自己能够完成销售任务并获得奖励。
同时,领导也为团队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增加了员工们实现期望的可能性。
最终,销售团队的整体业绩得到了显著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期望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领导者首先需要明确设定员工可以获得的奖励,然后关注员工的期望水平,帮助他们提高对于目标实现的期望,最后通过提供支持和资源,增加员工实现期望的可能性。
这样的做法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实现共赢的局面。
总之,期望理论在工作场景中的应用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论析期望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论析期望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一、期望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1、期望理论的理论基础2、期望理论在薪酬设计中的应用3、期望理论对薪酬管理的启示4、如何考虑员工个体差异5、期望理论的局限及应对措施期望理论是行为经济学及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基础理论,主要表述了员工的行为取决于其对于获得报酬的期望值,同时也受到其期望而未被实现的差距所影响。
在薪酬管理中,期望理论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薪酬的设计以及员工的激励。
在薪酬设计方面,期望理论主要是指通过设置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等多种报酬选择,来满足不同员工对于报酬的不同期望。
在员工的激励方面,则是通过设置合理的工资期望,以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
在应用期望理论进行薪酬管理时,需要考虑员工个体差异。
因为不同员工的期望值和期望的差距是不同的,如何根据员工个体差异进行薪酬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建立完整的薪酬管理制度,以及适时地对薪酬管理制度进行更新修订,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期望理论的激励作用。
二、双因素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1、双因素理论的理论基础2、双因素理论在薪酬设计中的应用3、双因素理论对企业员工满意度的影响4、如何考虑不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5、双因素理论的局限及应对措施双因素理论主要是指,一个满意的工作环境需要同时具备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两个要素。
在薪酬管理中,双因素理论强调了工作本身的基础要素对于员工满意度的作用,同时也强调了薪酬本身作为一项静态因素,对员工的满意度和激励起到的作用。
在薪酬设计中,双因素理论的应用主要是指,通过工资水平和各种奖励措施等静态要素,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同时也通过工作本身、企业文化和团队氛围等动态要素,来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离职率等方面的指标。
在考虑员工个体差异时,需要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部门内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因素影响的权重,给予不同员工不同的激励方式。
同时,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优化工作环境和激励手段,以实现整体的员工满意度的提升。
期望理论应用的目的及意义
期望理论应用的目的及意义期望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组织管理、营销等。
其目的是通过了解人们的期望和动机,预测和解释人们的行为,并为实践提供指导。
以下是期望理论应用的几个主要目的及其意义:一、预测和解释行为:期望理论用于预测和解释人们的行为。
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期望和动机的影响。
通过了解人们的期望和动机,可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准确预测,并解释他们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
这对于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相关人员了解消费者和员工的行为,从而制定相应策略。
二、激励和激励机制设计:期望理论可以提供有力的工具来激励个人和团队,从而促进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根据期望理论,人们的动机受到预期结果的程度和价值的影响。
因此,为了激励人们实现特定目标,可以通过增加预期结果的程度和/或价值来影响他们的动机。
激励机制的设计要基于清楚的目标设定以及对个人情况和期望的了解,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人们的动机和潜力。
三、个体差异的解释和管理:每个人的期望和动机都可以有所不同,这取决于他们的个体差异和经历。
期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个体差异,并据此进行管理和辅导。
对于教育工作者、领导者和管理者而言,了解员工或学生的期望和动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和激励他们,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
四、决策支持:期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根据期望理论,人们会基于他们对不同行为结果的期望来选择行为。
因此,了解这些期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权衡不同的选择,并做出最优的决策。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做出决策时,考虑到员工或消费者的期望可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五、人的成长与发展:期望理论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过程,期望理论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期望和动机,以及影响他们学习和发展的因素。
教育者可以通过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期望和动机水平,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期望理论案例分析
期望理论案例分析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的行为动机是受期望驱动的。
以下是几个期望理论案例分析:1.案例一:美国某钢铁公司美国某钢铁公司决定采用期望理论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公司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绩效,设置了不同的奖励标准。
如果员工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他们就可以获得奖金、晋升机会和其他福利。
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业绩。
根据期望理论,这家公司通过设置合理的奖励标准,激发了员工的期望和动机。
员工意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使得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同时,公司也明确了期望行为和目标,员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标准才能获得奖励,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2.案例二:某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某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希望通过期望理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他们对学生进行了职业测评和指导,并设置了不同的就业目标。
对于达到目标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
此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还激发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在这个案例中,期望理论的应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设置合理的就业目标,对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指导,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同时,奖励和表彰也激发了学生的动机和期望,使得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这种期望行为和奖励机制的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满意度。
3.案例三:某市政府某市政府决定采用期望理论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他们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市民传达了环保行为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市政府还设置了不同的环保奖励标准,对于达到标准的市民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
此举不仅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还改善了城市环境。
在这个案例中,期望理论的应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市政府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了市民对环保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奖励和表彰也激发了市民的动机和期望,使得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
这种期望行为和奖励机制的结合,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运用期望理论分析的案例
课堂讨论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1、课堂讨论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要求同学们先看录像教材上的这个案例,并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然后由小组长综合本组成员分析的情况代表大家在全班发言,接着由授课老师讲评本案例;最后让每个参与讨论的学员在小组发言稿上签名后交给授课老师,记做形考成绩。
)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苗晓光,是公司先进人物中的典型代表。
他从学校的校门出来,就进了工厂,那么在企业里他就有一种追求,就是要用他在学校里面的所学,结合生产的需要,结合因为中国是个羊绒的大国,不仅仅是资源大国,也是一个生产大国,如何要把自己的所学,结合实践要发明创造出最好的分梳技术,这样一种抱负,这样一种追求,激励他将近6年的时间内,在研制小组的领导下,发挥了他自己的特长,终于在95年,我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专家鉴定,就是这项工艺BSLD—95的工艺技术,获得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这样一个评价。
苗晓光自己曾说“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企业里想干一些事,象我们这样一些从学校毕业以后到基层工作的人,对自己来讲人一辈子要能干出点贡献。
反正我是这么想的,其实事上也是这样,因为一个人要想干成一件事,没有企业领导的支持,没有周围人创造的环境条件,要干成点事也很难,象我们这个项目就是这样的,所以历时有6年。
在刚开始研制的时候,因为我们厂处于低谷的特殊情况,一个是人们也不理解,因为消耗资金比较大,再一个是人力、物力的条件都不特别具备。
这样情况下,李总来了(因为他是技术出身),当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又了解了分梳的重要性以后,决定把这个项目干下去。
回想这个项目的完成,对我自己来讲觉得这本身也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也算是为企业做了一点贡献,今后的路还很长,我想这还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今后还有推广和有一个更好地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事物是没有止境的,我想在领导的支持下一定会做得更好。
期望理论以及案例分析
期望理论以及案例分析目录一、期望理论概述 (3)1. 期望理论的定义与起源 (3)2. 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 (4)3. 期望理论的应用范围 (5)二、期望理论的核心要素 (6)1. 期望值 (7)1.1 期望值的定义 (8)1.2 期望值的形成与变化 (8)2. 绩效因素 (9)2.1 绩效的评估标准 (9)2.2 绩效与期望值的关联 (10)3. 激励力量 (12)3.1 激励力量的来源 (12)3.2 激励力量与期望值的相互作用 (13)三、期望理论的案例分析 (14)1. 企业员工激励案例分析 (16)1.1 案例背景介绍 (17)1.2 期望理论在员工激励中的应用 (17)1.3 案例分析总结 (18)2. 教育领域期望案例分析 (19)2.1 案例背景介绍 (21)2.2 期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21)2.3 案例分析总结 (23)3. 营销领域期望案例分析 (24)3.1 案例背景介绍 (25)3.2 期望理论在营销策略中的应用 (27)3.3 案例分析总结 (28)四、期望理论的应用策略与建议 (29)1. 制定合理的期望值 (30)1.1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期望值 (31)1.2 确保期望值的可行性与挑战性 (33)2. 优化激励机制 (34)2.1 设计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36)2.2 确保激励机制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37)3. 提升绩效表现与评估质量 (38)3.1 制定明确的绩效标准与评估方法 (39)3.2 加强绩效反馈与辅导,提升员工能力 (41)五、结论与展望 (42)1. 期望理论的重要性与意义 (43)2. 期望理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44)一、期望理论概述该理论认为,个体在工作中的动机或努力程度取决于其对工作成果的期望程度以及其对这种成果的效价。
个体对工作的期望和对成果的偏好决定了其投入的努力程度。
效价:个体对工作成果的价值评价,即对于完成任务后所能获得的奖励的满意程度。
vroom’s expectancy theory
vroom’s expectancy theory(原创版)目录1.Vroom"s Expectancy Theory 简介2.期望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3.期望理论在激励员工方面的应用4.期望理论的优缺点分析5.期望理论的实际应用案例正文【Vroom"s Expectancy Theory 简介】Vroom"s Expectancy Theory 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 Victor Vroom 在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员工在面对不同工作场景时,如何通过期望、工具性和价值等因素来判断自己的工作绩效,并进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期望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期望理论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期望、工具性和价值。
1.期望:员工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程度。
只有当员工认为他们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时,他们才会采取行动。
2.工具性:员工相信他们的表现将带来奖励或惩罚。
这可以是物质奖励、晋升、工作满意度等。
3.价值:员工认为奖励对自己的价值程度。
奖励的价值越高,员工的积极性就越高。
【期望理论在激励员工方面的应用】在激励员工方面,管理者可以运用期望理论来调整员工的期望、工具性和价值,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具体措施包括:1.为员工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期望,以提高员工的自信心和工作动力。
2.确保员工明白他们的表现将带来相应的奖励或惩罚,从而增强工具性。
3.为员工提供有价值的奖励,以提高员工对奖励的价值感。
【期望理论的优缺点分析】期望理论的优点在于它强调了员工心理过程在激励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激励员工。
然而,期望理论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过于简化了人类行为和动机的复杂性,以及未能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等。
【期望理论的实际应用案例】假设某家公司希望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管理者可以运用期望理论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首先,管理者需要为员工设定明确的生产目标和期望,让员工明白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
期望理论的案例
期望理论的案例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考虑到自己的期望和目标,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
期望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期望和目标来选择行为,从而达到最终的满足感。
在现实生活中,期望理论可以解释很多行为和决策,下面就来看看一些期望理论的案例。
首先,我们可以以工作场景为例来说明期望理论。
在工作中,员工的表现往往与他们的期望和目标密切相关。
如果一个员工期望通过努力工作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那么他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带来期望的结果。
相反,如果一个员工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到提升,那么他可能会失去动力,表现得比较懈怠。
这就是期望理论在工作场景中的应用,人们的期望和目标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和态度。
其次,我们可以以教育领域的案例来说明期望理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期望和目标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表现。
如果一个学生期望通过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那么他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带来期望的结果。
相反,如果一个学生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得好成绩,那么他可能会失去动力,表现得比较懈怠。
这就是期望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学生的期望和目标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表现。
另外,我们可以以消费行为为例来说明期望理论。
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消费者的期望和目标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如果一个消费者期望购买某种商品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那么他会更愿意购买这种商品,因为他相信这种商品能够满足他的期望。
相反,如果一个消费者觉得某种商品无法带来他期望的效果,那么他可能会选择放弃购买。
这就是期望理论在消费行为中的应用,消费者的期望和目标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综上所述,期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们的期望和目标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从而影响他们的结果和满足感。
了解期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更好地管理团队、教育学生、开展营销活动等。
弗鲁姆期望理论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弗鲁姆期望理论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作为激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员工绩效的积极推动作用。
一、期望理论概述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强调个体通过某种方式达成目标,并获得相应的奖励或惩罚,以达到自我满足感。
这一理论主要包含三个要素:目标效价(个体对达成目标所获得的奖励或惩罚的期望)、工具效价(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关联(奖励与目标的关联程度)。
因此,期望理论的核心在于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使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进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二、员工绩效与期望理论的关联员工绩效是企业运营的核心驱动力,而期望理论正是通过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从而对员工绩效产生影响。
一方面,当员工对达成目标所获得的奖励有较高的预期,且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时,他们的工作动力就会增强。
另一方面,当奖励与目标的关联程度越高,员工的积极性就会越高,进而提高他们的绩效。
反之,如果员工对奖励的预期低,或者认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小,那么他们的工作动力就会受到抑制,进而影响绩效。
三、弗鲁姆期望理论对员工绩效的具体影响1.明确目标设定: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设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目标。
这将有助于提高员工对达成目标的期望值,进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2.建立激励机制:企业应设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明确奖励的标准和条件。
当员工感到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时,他们的工作动力就会增强。
3.提升员工能力:企业应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能力。
这将有助于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他们的绩效。
4.强化关联性:企业应确保奖励与目标的关联性,使员工感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能够得到认可和回报。
这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5.反馈与沟通: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向员工提供关于其表现和奖励的信息。
这将有助于提高员工对奖励的预期和关联性的认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绩效。
浅谈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案例一:期望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参考理论:期望理论)对许多中高层管理者尤其是决策层的领导者来说,企业运作中最主要同时也最困难的两件事是决策和用人。
而激励是企业管理中一个异常重要的功能,是企业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改变一个人往往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激励一个人有时候也许只需要一句话。
一个聪明的组织或者领导如果能够利用他们的这一本能去激励人才,甚至可能不需花费分文。
就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操作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费鲁姆的期望理论。
1. 维克多‘弗鲁姆是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
他深入研究组织中个人的激励和动机,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率先提出了比较完善的期望理论模式。
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就是: M = V * E 其中:M——激励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
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
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
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
是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定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与判断;显然,只有当人们对某一行动成果的效价和期望值同时处于较高水平时,才有可能产生强大的激励力这个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某种目标的价值看得很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越强烈。
2.期望理论内容的拓展(1)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赢取自己的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试图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
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有好的表现,员工期望管理者给自己奖励。
职场中的工作动机理论与应用
职场中的工作动机理论与应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理解员工的工作动机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工作动机不仅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率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几种主要的工作动机理论,并分析它们在实际职场中的应用。
一、工作动机理论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工作场所中,员工的需求也遵循这一层次结构。
例如,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员工,可能更关注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如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而随着职业发展,他们会逐渐追求社交认同、尊重和自我实现。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如果这些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引起员工的不满。
激励因素则包括成就、赏识、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这些因素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期望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指出,员工的工作动机取决于他们对工作结果的期望以及该结果对自身的价值。
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够带来期望的成果,并且这些成果对他们具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他们就会有强烈的工作动机。
4、公平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强调员工会将自己的投入与产出与他人进行比较,如果感到不公平,就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公平感不仅取决于绝对报酬,还取决于相对报酬。
二、工作动机理论在实际职场中的应用1、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企业管理者应了解员工处于需求层次的哪个阶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关注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稳定的工作环境。
对于追求社交和尊重需求的员工,组织团队活动,给予公开的表扬和认可。
对于渴望自我实现的员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和晋升机会。
例如,一家科技公司为新入职的员工提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和完善的福利,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对于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员工,给予他们领导团队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期望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期望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期望理论和双因素理论作为两种激励理论应用在薪酬管理中,使薪酬管理的实施更加合理、科学;本文就期望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标签:期望理论双因素理论薪酬管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有效提高企业薪酬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已是企业管理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薪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受到重视。
新的时期,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方式来充分发挥企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期望理论和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和评析1.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于1964年提出,他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即:激励水平高低=期望值×效价。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
其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
其假设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
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依据是员工个人的知觉,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
为了使激发力量达到最佳值, 弗罗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如图 1 所示)。
根据该模式, 为了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 就必须注意到这四者, 即个人努力、个人绩效、组织奖酬、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
2.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
他根据大量的调查, 发现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 前者往往是由外界工作环境引起的, 后者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
造成员工非常不满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交往关系、工作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当。
这些因素改善了, 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 还不能使员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其积极性, 促进生产率的增长。
赫茨伯格把这一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
请简要列出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请简要列出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管理者的期望与员工的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二是激励机制,三是公平性。
这几点做到了就能使企业成功。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态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心情不好,那么什么事也干不下去。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调整,更深层次的还需要你进行内部转变和提升。
简单地讲,只有让你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你才能够真正走出低谷。
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天空,但同时又都被笼罩在另外一种“天空”里,在这两种天空中你永远无法找到交集。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及案例分析
• 案例中小苗的成长过程充分说明,激励方式应 因人、因地、因时而制宜,人的特质千差万别, 领导者应采用最适宜的方式来进行激励,而不 是一味照搬,失去了激励应有的效果。人的需 要有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需要和奖 励、晋升、成就感等等,对于小苗来说,他更 需要的是尊重、自我实现、成就感,而公司对 他的奖励更是对他成长很好的促进。特别是精 神上的满足,同时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干 劲,提高工作效率。
•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 到这个需要的可能,其积极性才高。激励水平取 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也就是说如果个人主 观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就 会有信心,就能够激发很强的工作力量:如果他 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够获得合理的奖励,而且希望 所获得的奖励能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就能够 产生积极的工作热情。
案例分析
• 苗晓光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刚毕业就直接进了 羊绒生产工厂,他一直想用他所学的知识,解 决生产的需要。这样一种抱负,这样一种追求, 一直激励着他。
• 在刚开始研制的时候,厂子处于低谷,消耗资金大 加上人力、物力的条件都不是特别具备,苗晓光有 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在他犹豫是否放弃的时候,李 总来了(因为他是技术出身),当他了解到这个情 况,又了解了分梳的重要性以后,决定把这个项目 干下去。他就鼓励苗晓光。。。。。
• 将近6年的时间里,在研制小组的领导下, 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终于在95年取得了 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专家鉴定,就是这 项名为BSLD-95的工艺技术,获得九十年 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这样一个评价。
• 苗晓光指着公司奖给他的房子,激动地对人们说:“公司 奖励给我的这套住房我非常知足。在这个项目搞好之前, 公司曾两次给我调整住房,从原来我住房子的八平方米到 十六平方米,后来又给了一套两居室。公司认为贡献与报 酬应该是相对应的,所以就奖给了我这套住房,建筑面积 大约有九十多平方米。我心里很踏实很满足。这是对我工 作的一种承认。除此之外如:晋级、职称、还有工资待遇 上也给了相应的的奖励,我不能辜负领导对我的奖励,在 工作上应该更努力的工作,主要是为企业做出新的贡献。”
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克里斯托弗罗斯的期望理论
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克里斯托弗罗斯的期望理论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克里斯托弗·罗斯的期望理论在心理学中,了解人们的动机和行为驱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克里斯托弗·罗斯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期望理论,用于解释人类的动机和行为选择。
本文将探讨克里斯托弗·罗斯的期望理论,并分析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期望理论的基本原理克里斯托弗·罗斯的期望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其对特定结果的期望和喜好。
他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来源于个体的自我需求和个人兴趣,而外在动机则受到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影响。
在期望理论中,罗斯提出了三个关键概念:期望、价值和预期效应。
期望是指个体对特定行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预测。
价值是指个体对特定结果的喜好程度。
预期效应是指个体的行为选择是基于权衡不同结果的期望和价值。
二、期望理论的实验证据期望理论得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支持。
一项经典实验是由罗斯和克朗格(1966)进行的。
他们研究了大学生学业中的动机,并发现人们对于某一活动的期望会影响他们在该活动中的投入程度。
此外,期望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组织行为学领域。
通过调查员工对于不同奖励的期望和价值,管理者可以更好地设计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
三、期望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期望理论在教育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期望理论的原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但可达的目标,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期望,进而促进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此外,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期望和价值。
如果学生相信自己的努力会被认可和赞赏,他们将更有动力去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四、期望理论在工作场所的应用期望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者可以利用期望理论的原则来激励员工,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首先,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对于不同结果的期望和价值。
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奖励制度和晋升机会,管理者可以增加员工对于工作成果的期望,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和投入度。
期望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1 ・月 下 0年 0 ・期 1 5
学 理 现 代 衾鲁 术・ 论
期望管理在企业管理实 济 管理 学 院 无
江苏
无锡
2 0 0) 0 1 4
摘 要 :期 望 理论 是激 励 理 论 中十 分 重 要 的 内容 。期 望 理论 对 员工 工 作 动机 的 主 要 方 面进 行 了深 刻 分 析 ,揭 示 了其 内在 必 然 性 。通 过对期望理论的理解 .有助于企业 管理者更好地 了解内部员工的需求厦工作动机 ,对 员工进行适合 的期 望管理 ,有利 于激励 员工的 工 作 积 极 性 ,从 而 提 高 员 工 的 工 作 效 率 。 关键 词 :期 望 理 论 激 励 期 望 管 理
治。由于 目前我国居民的公 民意识和 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还较弱 , 就需要一种机制来培育居民的公民意识 和自我管理 能力 。新亚洲 体育城的经验是 :在政府相关部 门的指导下,由物业管理公司通 过创办 “ 社区之旅”报纸 ,建立社区网站 ,通过组织社区各种文 化活动 ,为居民 自行组织活动搭建了平 台。到 目前 ,居 民已通过 这 样 的 平 台组 织 了社 区 老年 大 学 、社 区 艺术 团 ,并 定 期 不 定 期 的 组 织 了社 区各 种 社 区 活 动 。
产 生 的服 务需 求 作 一 个 备忘 录 、落实 对 接 的联 系 方式 和联 系 人并 建 立 一 个 初 步 的合 作 思 路 与 流程 。以入 住 户数 或 人数 为标 准 ,在 标 准 以下 ,指 导 业 主 通过 最 方 便 的方 式 到 最 近 的职 能部 门去 接受 服 务 ;此 标 准 以上 ,物业 服 务 企 业会 同业 主 委员 会 代表 ,共 同 向 相关部 门提出申请 ,在社 区内建立相关职能部 门的服务点。 2、前 期 规 划 、后 期 执 行 , 多 方合 力 培 育 区域 成 长 性 由于现代工作节奏快 、压力大等特点 ,人们 的工作 时间普遍 延长 ,因此 ,单一规 划 的住 宅社 区 ,往 往就 可能 成为 一个 “ 睡城” 。 而 解 决 “ 城 ” 问题 的 有 效途 径 之 一 ,是 在社 区 内将居 民的居 住 睡 与 就 业 尽 可 能 的结 合 起 来 ,解 决 区域 经 济 的 成 长 性 问题 。 据 统 计 ,一 些 发 达 国 家 居 民 日常 消 费 支 出 的 6 0%发 生 在 社 区 ,而 我 国 居 民在 社 区 内 的消 费 支 出 不到 1 %。2 1 o 0 0年 ,昆 明 城 市 居 民 的人 均 消 费支 出是 1 3 76 元 ,按 照 发达 国家 的 目标 , 3 3 .5 8 0 .9元 应 该 是 发 生在 社 区 。按 照新 亚 洲 体 育城 的 住 户 3 户 0 25 万 1 人 计 算 ,发 生 在 社 区 的 消 费应 该 是 八 亿 多 元 。从 消 费 和就 0万 业拉动经 济的角度 ,规划 部门 、开发商 、物业管理公 司、商户 互 相 配 合 ,在 社 区 中 发 展 社 区 经 济 ,留 住 并 引 导 社 区 消费 ,培 养 区 域 经 济 的 成长 性 。在项 目规划 中规划 足 够 数量 的 社 区商 业用 房 、开 发 商在 开发 时 要 严格 执 行 规 划 ,开发 足 够 数量 的社 区商 业 用房 ,为社区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另外 ,业主人住的数量与社 区商业 的数量和完善性正相关 ,但业主的入住又是取决于社 区商
运用期望理论调动员工积极性
Mindset & Innovation 45网印工业Screen Printing Industry 2015.08理念与新知运用期望理论调动员工积极性作为管理者,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是个必修课题,因为这与企业是否能健康运转进而获益直接相关。
而期望理论就是一种能够很好的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
期望理论又叫预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V·H·Vroom)1964年在他写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
期望是一种心理活动。
当人们有了需要并看到可以满足的目标时,就会受需要的驱使,在心中产生一种欲望。
期望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力量。
期望的概念就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能力和经验,在一定的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期望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既与目标价值密切相关,也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密切相关。
一般地讲,人需要有六个条件才能产生被激励的行为:①努力工作导致良好的绩效;②好的绩效导致报酬;③报酬满足一项重要需要;④满足需要的强度足够使人认为努力是值得的;⑤主观上认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很高,足以获得报酬;⑥如果获得报酬的可能性很低,那么报酬应很高。
这一理论详细分析了影响动机强弱的具体条件。
实现目标对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大小,影响着动机的强弱;实现目标对满足需要的意义、价值的大小,也影响动机的强弱。
弗鲁姆提出一个公式,即:激发的力量=期望值×效价。
期望值是个人对目标实现可能性大小的估计、判断效价是个人对实现目标重视程度,以及目标实现对个人意义的大小。
该理论还指出,效价受个人价值取向、主观态度、优势需要及个性特征的影响。
有人认为有价格的事物,另外的人可能认为全无价格。
如1000元奖金对生活困难者可能很有价值,而对百万富翁来说意义不大。
从公式可以看出,期望值与效价越大,激发的动机越强烈,激发的力量也越大。
期望值与效价其中一个小,激发的力量也相应减弱;一者为零,激发力量也为零。
关于期望理论的管理学教案
关于期望理论的管理学教案管理学教案:关于期望理论引言:本教案将介绍管理学中的期望理论,以及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应用这一理论。
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维多·弗吉尼亚·瓦尔德赫(Vroom)于1964年提出,它主要探讨人们在做决策时如何权衡不同的期望,从而影响其行为和动机。
一、概述期望理论1.1 期望理论的重要性期望理论是一种行为动机理论,它强调个体在决策时将会考虑到未来结果的预期。
了解期望理论有助于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员工行为和激励机制。
1.2 期望理论的基本假设期望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在决策时会根据他们对不同行为结果的期望程度来选择相应的行为。
二、期望理论的三个要素2.1 期望期望是指个体对特定行为结果的预期程度。
期望程度高的结果通常会产生更大的动机。
2.2 仪器性价值仪器性价值是指个体对特定行为结果与其目标的相关性评估。
如果行为结果有助于实现个体的目标,那么仪器性价值就会更高。
2.3 受益价值受益价值是指个体对特定行为结果的实施所获得的回报评估。
如果个体认为获得的回报足够有价值,那么受益价值就会更高。
三、应用期望理论的实践方法3.1 激励和奖励系统设计基于期望理论,企业可以设计激励和奖励系统,以增加员工对绩效提升的期望程度。
比如,设立明确的目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予适当的奖励。
3.2 培训和发展计划根据期望理论,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计划,以增加他们对未来晋升和职业发展的期望。
这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投入度。
3.3 沟通和反馈通过及时和准确的沟通和反馈,管理者可以提高员工对绩效结果的期望程度。
同时,员工也需要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和表现对绩效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期望理论在组织中的应用4.1 公司A的激励计划公司A通过设立目标和奖励机制,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提高绩效。
同时,公司A也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增加了员工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4.2 公司B的沟通和反馈策略公司B注重及时和准确的沟通和反馈,这使得员工对自己的绩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增加了对绩效结果的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望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摘要】费鲁姆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期望理论的特点与启示【关键词】期望理论企业应用对许多中高层管理者尤其是决策层的领导者来说,企业运作中最主要同时也最困难的两件事是决策和用人。
而激励是企业管理中一个异常重要的功能,是企业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改变一个人往往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激励一个人有时候也许只需要一句话。
一个聪明的组织或者领导如果能够利用他们的这一本能去激励人才,甚至可能不需花费分文。
就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操作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费鲁姆的期望理论。
1. 维克多‘弗鲁姆是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
他深入研究组织中个人的激励和动机,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率先提出了比较完善的期望理论模式。
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就是:M = V * E其中:M——激励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
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
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
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
是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定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与判断;显然,只有当人们对某一行动成果的效价和期望值同时处于较高水平时,才有可能产生强大的激励力这个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某种目标的价值看得很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越强烈。
2.期望理论内容的拓展(1)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赢取自己的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试图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
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有好的表现,员工期望管理者给自己奖励。
期望理论的假说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
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依据是员工个人的知觉,而与实际情况关系不大。
不管实际情况怎样,只要员工以自己的知觉确认自己通过努力工作就能达到所要求的绩效,达到绩效后就能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奖赏,那么他就会好好表现,努力工作。
(2)期望理论模式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几个方面的关系。
①努力和绩效的关系。
人们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当人们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很高,就会有信心,并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反之当他认为目标不可实现时,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取得好的绩效时,就会失去的动力,导致意志消沉而无心工作。
②绩效与奖励关系。
指人们经过努力取得预期工作绩效后,能够获得相应的奖励和报酬的期望。
当然这个奖励也是综合的,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
当人们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是,就可能对工作充满热情。
否则就可能没有积极性。
③奖励和个人需要关系。
人总是希望自己获得的奖励是能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但是人们所处的时期、地位和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对满足各种需要的程度就不同。
因此,对于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种奖励办法能满足的需要程度不同,能激发出的工作动力也就不同。
④需要的满足与新的行为动力之间的关系。
当一个人的某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他就会有新的需要和追求新的期望目标。
为了满足需要要求的心理就会促使人产生新的动力,并对实现新的期望目标而不懈努力。
二、期望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少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当受到充分的激励时,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90%,由此可知,人的在充分激励的环境下,企业每个员工的潜力都是巨大的。
期望理论作为一种很有影响力的激励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
其中期望理论就是企业应用中最常见的。
1. 目标设置要科学、合理能够激励人心,引导员工建立良好的价值观①可实现性和挑战性的激励性目标期望理论中目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激发员工的力量达到最佳效果。
在设置目标是必须全盘考虑,既要考虑组织目标又要员工目标的一致性。
依据科学制定合理的目标,制定一个大多数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
由于每个员工的需要都是存在着差异的,管理者只有将两者相结合起来,让员工在组织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员工才会把组织目标的完成看成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事。
为此,企业应该掌握员工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尊重员工的需要,依据科学制定合理的目标。
但在制定目标时,我们不要忘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具有激励性,这也是期望理论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的目的。
一方面,目标必须与员工的多种需要相联系,当目标实现时,能够满足员工的实际需要。
另一个方面,目标要具有挑战性,而且要高于员工的现实能力。
如果定的太低,让员工觉的太容易达成,会鼓不起干劲,失去内部的动力;如果定的太高,无论员工多么努力都无法实现的话,会让员工觉得希望渺茫,失去取胜的信心。
因此,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大多数员工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将目标的可能性于现实希望性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员工对目标的期望值,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②灵活性目标企业目标设置时是灵活可变的,对未来不确定因素要充分考虑,应该把大目标和小目标,长远性目标和短期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环境。
目标设立后,一方面要认真执行,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变化而对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避免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时,损伤员工的积极性和损害企业的利益。
当然,也不要轻易地频繁地调整目标。
如果过于频繁的变化,易降低目标在人们心目中的效价和期望值。
2.效价兼顾组织与个人目标相同,往往在人们心目中的效价可能不同,要是由各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不同造成的,同时也与人的文化水平、道德观念、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有关。
在资本主义世界,企业的目标效价,不能单纯地只看目标的价值“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或“对企业有没有好处”,还应该看到目标的价值对社会有多少贡献。
否则,很容易使人走上追逐个人名利的邪路或把企业引向歧途。
例如,日本的“住友”银行在一次招收新职员的考试中,总裁堀团出了一道试题:“当住友银行与国家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以为如何去办才合适?”许多人答道:“应从住友的利益着想。
”堀团对这些人的评语是:“不能录取。
”另有许多人答道:“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堀团认为这个答案及格,但不足以录用。
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回答是:“对于国家利益和住友利益不能双方兼顾的事,住友绝不染指。
”堀团认为这几个人卓有见识,把他们录用了。
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团在考虑效价的时候,尚且能首先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就更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了。
所以,要全面地评价效价,必须将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结合起来,二者兼顾或统一和谐效价就高,反之,效价就低。
3.期望值估计恰当在企业职工中,对期望值的估计要高低得当,过高则会盲目乐观,实现不了,容易受到心理挫折;过低容易悲观泄气,会影响信心,放松努力。
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激励活动的正常开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难以产生激励作用。
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主要与一个人的兴趣、愿望、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等因素有关。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作为管理者或领导者,既要设法提高目标在员工心目中的效价,又要设法提高员工对目标的期望值,鼓舞士气,增强信心。
除此之外,还应该使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又不脱离当前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提高实现目标的最大可能性。
所以,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情况,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激励方式。
期望理论的评价期望理论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在需要确定、目标确定下的激励理论,在需要与目标没有确定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实施。
如为员工提供岗位轮换的机会,激发他们完成工作和提高所得的积极性。
但将它用于具有升职愿望而上级又不可能给予预先肯定答复的状况则无法进行实施。
尽管望理论有明显的理论缺陷,但它的理论贡献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期望理论提出了目标设置与个人需求相统一的理论,假定每个员工都是有思想、有理性的人。
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规划。
因此,在分析在分析员工激励因素时,我们必须考察人们希望从组织中获得什么以及他们如何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
其次,期望理论也是激励理论中为数极少的量化分析理论。
它通过对各种权变因素的分析,正确说明了人们在多种情况下所作出的选择。
也就是说大多数员工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或者说人们的现实行为是其激励力量最大的行为选择。
这不仅是激励理论的重要发展,同时在实践中也更具操作性。
再次,期望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对其它激励理论的一种整合。
如果你认真分析就会发现,目标设置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强化理论和公平理论都可以在其中得到表现和说明,比如在努力—绩效与绩效—奖励两种关系中,实际上存在着强化关系。
完整理解和正确把握期望理论对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期望理论的特点(1).期望理论优点。
首先期望理论提出了目标设置与个人需求相统一的理论。
期望理论假定,每个员工是有思想有理性的人。
对于他们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规划,因此,在分析激励员工的因素时,我们必须考虑员工希望从组织中得到什么以及他们怎样能够实现自己的期望。
其次期望理论还非常重视定量分析。
它通过对各种权变因素的分析,正确说明了人们在多种可能性中所作出的选择。
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选择通常是效用最大的,或者说人们在现实中的行为是其激励力量最大的行为选择。
这不仅是激励理论的重要发展,在实践中也更加具有操作性。
再次,期望理论不仅是激励理论的重要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对其它激励理论的一种整合。
虽然其创始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如果将几种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仔细研究,那么就会发现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可以对激励理论进行整合。
认真分析就会发现,目标设置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强化理论和公平理论都可以在其中得到表现和说明,比如在努力—绩效与绩效—奖励两种关系中,实际上存在着强化关系,即努力取得高绩效会强化努力程度,而好的绩效赢得高奖励又会产生追求高绩效和追求高奖励的双重激励。
1、期望理论提出了目标设置与个人需求相统一的理论。
期望理论假定,个体是有思想、有理性的人。
对于他们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他们有既定的信仰和基本的预测。
因此,在分析激励雇员的因素时,我们必须考察人们希望从组织中获得什么以及他们如何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
2、期望理论也是激励理论中为数极少的量化分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