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中的抗干扰技术
电子电路中的电源抗干扰问题如何解决
![电子电路中的电源抗干扰问题如何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c37c1c8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b.png)
电子电路中的电源抗干扰问题如何解决电子电路中的电源抗干扰问题是设计和应用过程中经常面临的挑战。
干扰源的存在可能导致电子设备不正常工作甚至瘫痪,因此解决电源抗干扰问题对于保证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解决电子电路中的电源抗干扰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电源设计方案在电源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电源方案是解决电源抗干扰问题的基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电源设计方案:1. 线性稳压电源线性稳压电源采用稳压管等元件实现电压的稳定输出。
它具有简单、可靠、成本低等特点,但在解决抗干扰问题方面能力较弱。
2. 开关稳压电源开关稳压电源是一种高效、稳定的电源设计方案,能够提供更好的抗干扰性能。
它通过开关元件控制电流的开关状态,通过电感和电容等元件实现电压的稳定输出。
3. 电池供电电池供电是一种常见的解决电源抗干扰问题的方案。
由于电池具有独立的电源系统,不受外部电源的影响,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电源设计方案,有助于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二、增加滤波电路滤波电路的作用是过滤掉电源信号中的高频干扰成分,以达到净化电源的目的。
常用的滤波电路包括:1. LC滤波器LC滤波器是一种常见的电源滤波电路,它由电感和电容组成。
电感具有阻抗对高频信号有较大的阻抗,而电容对低频信号具有较大的阻抗。
通过合理选择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可以实现对电源信号的滤波。
2. RC滤波器RC滤波器是一种基于电阻和电容的滤波电路。
电阻和电容组成的高通或低通滤波器可以分别过滤掉高频或低频信号。
增加滤波电路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源信号中的干扰成分,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三、优化布线和接地良好的布线和接地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电路的干扰水平。
以下是一些布线和接地的注意事项:1. 尽量缩短信号线和电源线的长度,减少干扰的引入。
2. 多层板设计时,将电源和信号层分开,减少干扰的传播。
3. 使用屏蔽线或屏蔽罩来保护敏感信号,减少干扰的影响。
增加电路抗干扰能力的方法
![增加电路抗干扰能力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ce66e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d.png)
增加电路抗干扰能力的方法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电磁干扰已经成为了工业、交通、通讯、军事等领域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尤其是在高铁、地铁等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电磁干扰更加严重。
为了有效地解决电磁干扰所带来的影响,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已成为了重要议题。
以下是增加电路抗干扰能力的方法:1. 滤波器滤波器用于去除电源中的高频和低频噪声和其它干扰信号。
对于单相交流电源,使用LC滤波器来抑制高频噪声,LRC滤波器来抑制低频噪声,并采用带状滤波器来抑制EMI干扰,在输入和输出端使用衰减滤波器来抑制EMI干扰。
2.电磁屏蔽技术电磁屏蔽是指使用内部或外部的物理结构,将电路环境与电路之间隔离开来,避免电磁信号的互相干扰。
内部屏蔽有金属薄膜、金属盒、金属箔等物理结构,外部屏蔽有遮蔽罩、低噪声电缆等。
3. 接地技术正确的接地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电路的共模噪声和防止干扰信号的入侵。
最佳的接地点是电源和电路地之间的共和点,使用接地环或导体保护来降低接口电阻,将高频信号放入地时,必须注意抗地衰减特性,确保抗干扰能力。
4.电路设计在电路设计阶段,需要对指令编码进行设计,必须注意不同信号在电路中的相对位置。
使用地端,噪声过滤器和其它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处理高频滤波,减少EMI干扰。
5.使用低噪声源在电路设计时,应该使用低噪声源,例如低噪声电缆、低噪声电源等等。
这些器件是设计低噪声和抵御干扰所必不可少的器件。
总之,增加电路抗干扰的能力是一项艰难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电路的特性、制造工艺、环境因素等方面,通过在滤波、屏蔽、接地、电路设计等方向上的优化来实现。
在实际情况下,电路抗干扰能力的提高还需要与测试和验证相结合,使其在实际性能中得到改进。
PCB及电路抗干扰措施
![PCB及电路抗干扰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63e55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4.png)
PCB及电路抗干扰措施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电子产品中常见的一种基础组件,用于支撑和连接电子元器件。
在设计和制造PCB时,为了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抗干扰措施。
首先,对于信号线的定位和布线需要谨慎考虑。
对于高频信号线和低频信号线,应尽量避免在布线过程中产生交叉和平行,同时应尽量使信号线和地线、电源线保持一定的间距,减小相互之间的干扰。
其次,对于电源线的设计,应采取合适的滤波措施。
通过设置电源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滤除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保证电路的稳定供电。
此外,应尽量避免共地和共电源现象的产生,即将高频和低频电源线分开布局,减少相互之间的相互干扰。
另外,在PCB的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和设置地面层。
地面层在PCB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稳定的工作参考电平,同时还可以起到屏蔽和散热的作用。
在地面层设计中,可以采取大面积连接的方式,将地面层与信号层、电源层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环路,减少干扰的产生。
此外,在PCB的布局和连接中,还可以采取差分信号传输技术。
差分信号传输是一种通过两个相反但幅度相等的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可以有效抵消传输过程中的共模干扰和噪声。
对于差分信号线,需要尽量保持两条信号线的长度、间距和走线方式一致,减小差分信号线之间的不平衡和失配。
此外,在PCB的设计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屏蔽罩和屏蔽设备来进行电磁屏蔽。
屏蔽罩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可以用于保护敏感的设备和信号线不受来自外部的电磁干扰。
同时,在PCB上的敏感电路和元器件周围,可以设置合适的屏蔽罩或屏蔽设备,进一步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最后,还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接地和继电器等控制装置来提高PCB的抗干扰能力。
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减少接地回路的阻抗,提供稳定的接地参考电平。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继电器,可以实现对敏感电路的切断和隔离,避免干扰源对电路的影响。
综上所述,PCB及电路的抗干扰措施涉及信号线的布线定位、电源线的滤波设计、地面层的设置、差分信号传输、屏蔽设备的应用、接地设计和继电器等。
如何解决电路中的电源抗干扰问题
![如何解决电路中的电源抗干扰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474d2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6.png)
如何解决电路中的电源抗干扰问题电源抗干扰问题常常困扰着电路设计师和电子工程师。
当电路中存在干扰源时,电源抗干扰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整个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电源抗干扰技术和方法,并给出实际应用的案例。
一、电源抗干扰问题的原因电源抗干扰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干扰:来自电源供应、电磁辐射以及其他电器设备的干扰信号会通过电源线路传播到整个电路中,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2. 电源线路的干扰:电源线路中存在电感、电容等元件,会产生阻抗变化,引起电源的涟漪以及噪声,导致电压波动;3. 电源本身的干扰:电源本身的工作特性以及设备寿命等因素也会影响电源的稳定性。
二、电源抗干扰的解决方法针对电路中的电源抗干扰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 滤波技术滤波技术是解决电源抗干扰问题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低通滤波器、降噪电容、降噪电感等元件,可以有效地过滤掉电源中的高频噪声和涟漪,保证电路的稳定性。
在设计电路时,可以在电源输入和负载之间增加滤波电容,同时选择合适的电感元件,用来抑制高频信号和电源的涟漪。
2. 设备分离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将敏感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不同类型的设备隔离开来,可以减少干扰信号的相互影响。
此外,还可以使用屏蔽罩、隔离电缆等措施,将不同模块或设备之间的电源线路完全分开,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3. 地线设计地线设计是电源抗干扰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地线布线可以减少共模干扰和传导干扰,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在电路设计中,应尽量缩短地线长度,减少地线回路面积,采用宽、平的地引线,避免地线突变等措施,以降低地线电阻和电感,减小干扰信号的传输。
4. 选择合适的电源电源的选择对于电路的抗干扰能力至关重要。
在设计电路时,应优先选择稳定性好、噪声小的电源产品,尽量避免使用开关电源等容易产生电源涟漪和噪声的产品。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隔离型电源、稳压电源等专用电源产品,进一步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电路实用抗干扰措施(1)
![电路实用抗干扰措施(1)](https://img.taocdn.com/s3/m/5a643ca7360cba1aa811da8d.png)
⑶公共阻抗耦合噪声的抑制 ①尽可能减少公共阻抗; ②尽量缩短导线长度,加粗印制导
线宽度; ③使用低阻抗铜板作地线,采用大
面积接地等
二.集成运放电路的共模 噪声的抑制
1.低频共模噪声的抑制
2.高频共模噪声的抑制
3.输入线屏蔽抑制共模噪声
①采用差分输入; ②采用隔离方式的信号变压器 ③将电路每个部件的接地分开且
负电源调整管的接法正确 消除滤波大电解电容的等效电
感:并接0.1μF左右高频特性 好的陶瓷电容
⑴采用合理布线工艺,抑制 纹波电压
⑵取样线连接尽可能短,远 离其他噪声源
⑶稳压管抑制噪声
四.开关稳压电源抗干扰措施
1.整流二极管反向电流产生的噪声的 抑制
2.用铁氧体磁珠滤波器抑制高频噪声 3.改进装配工艺抑制噪声
2. 电路实用抗干扰 措施(1)
电源电路抗干扰措施 集成运放电路抗干扰
措施
电源变压器的一个主要干扰,就是高频尖峰 脉冲
高频尖峰脉冲在变压器中的传播途径
变压器一次,二次绕组交流电磁耦合并不是高频尖 峰脉冲传播的主要途径
它的主要传播途径由一次,二次绕组间的分布电容 所构成
原因:
变压器一次,二次绕组靠得很近 它的分布电容在几百皮法左右,这
集成运放电路内部噪声大多数是由运放电路的 第一级使用的晶体管或者场效应管的特性所决 定的
所以,可以用低噪声的场效应管作为输入级来 减小内部噪声
2.外部噪声及其抑制
⑴静电耦合噪声的抑制 静电屏蔽 ⑵电磁耦合噪声的抑制 ①减少电路布线在印制电路板上形成的
环路面积; ②在运放电路的输入端加接低通滤波器
⑴抵抗电磁干扰; ⑵抑制电磁波的输入耦合; ⑶抑制继电器的火花干扰,晶
电子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
![电子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bdb933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e.png)
电子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摘要:在现代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其性能稳定性变得尤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它的主要构成电路会受到内部元件和外部环境的干扰。
这些干扰的存在,会损伤电子元器件,降低电路的工作效率以及增加电路的故障率。
因此,本文分析了电子电路设计中的主要干扰源,并探讨了抗干扰措施在实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提升电路的抗干扰性能,增强电子产品的功能稳定性。
关键词:电子电路设计;常见干扰;抗干扰;措施引言在整个电子通信系统中,抗干扰设计对于电子电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大部分电子电路在弱电流下传输信息,因此在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过程中,会受到外部噪声和无用电磁波等非所需能量的干扰。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干扰对设备的影响,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这些干扰因素以及它们的作用途径,并进行研究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来抑制或消除这些干扰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子电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1.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常见干扰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干扰可能会对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本段将探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几种常见干扰类型,主要包括:电磁干扰、串扰和地线干扰。
1.1电磁干扰(EMI)电磁干扰是指电磁场对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
这种干扰可能来自于其他电子设备、电源线、无线电信号等。
电磁干扰会对电路中的信号传输和接收产生干扰,导致数据错误或丢失。
1.2串扰串扰是指信号在电路中相互干扰的现象。
这种干扰来自相邻信号线的电磁感应或电容耦合1.3地线干扰地线回流是指电子电路中的电流通过地线回流引起的干扰。
当外部电磁场通过接地系统进入电子电路时,会引起接地回路上的电位变化,导致电路的工作不稳定。
2.电子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2.1屏蔽技术电磁屏蔽是一种利用电磁屏蔽材料和结构,防止电磁干扰。
其中,金属屏蔽是指利用铜、铝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屏蔽外壳包裹住电子线路或器件,从而实现对外界电磁环境的有效隔绝。
2.2接地抗干扰技术按其对地的处理方法,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1)单点接地。
接口电路中的抗干扰技术
![接口电路中的抗干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c43bf14c5da50e2524d7f1a.png)
文 中给 出一些解析 结果 , 用 来根 据 抗干 扰 要 求和 可 驱 动要 求计 算接 口电路 中各主要 元 器件的参 数值 .
关 键 词 :接 口 电路 :抗 干 扰 技 术
_ I =
l 节 _ … …
() () = d 图lI巾 时等效电路 1 ( 图l ) a } b ( @i舛 性 b 一
图3 V 高 电平 时 图 1的 等 效 电路
图 2 图 1的 i l 性 d 特 -
设 K在 t=0时接通 , 3 a 中 i t 图 ( ) )和 V () ( t
接 的限流 电阻 ) . 常规 , 防止 印制板 上 通过 寄 按 为 生 电容耦合 到 晶体 管 基 极 的微 秒 级 以 下 的干 扰 , 泄 漏 电阻接 ≤0 1 . F的旁 路 电容 . 年 来 随着 星 上 近
总体 测试新 需求 的提 出 , 干 扰 能力 的要求 也不 断 抗 的接 口电路不 再适 用. 本 文设计 了如 图 1所 示 的 接 口 电路 ( 中 Q 其
( 北京 控制工 程研究所 , 京 10 9 ) 北 0 10 摘 要 :设计 两种将 星上计 算机 控制 器指 令信 号 输
出 端 与 部 件 输 入 端 连 接 的 接 口 电路 . 能 抵 抗 从 计 它
~一~ 一~一 ~~ 一一 =一 耋~ 一 ~ 一 . 一
同时 为零. 1 b 限 制 图 () 超 过设 定 的脉宽 , 基极
电流幅值 逐渐 衰减 为零 . 中给 出了 根据 抗 干 扰要 文 求 和驱动 要求计 算接 口电路 中主要元器 件参 数 的解
电路中的电磁辐射减小辐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
![电路中的电磁辐射减小辐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0db090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4.png)
电路中的电磁辐射减小辐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电路中的电磁辐射:减小辐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电磁辐射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普遍存在,它不仅会对电路本身造成干扰,还可能对周围的设备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减小电路中的电磁辐射、降低辐射干扰、采取抗干扰措施成为电子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电磁辐射减小和抗干扰措施。
1. 电磁辐射的来源和危害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包括电源线、信号传输线以及电子设备本身的内部部件。
辐射主要体现在电磁波的无线电频段上,其中包括无线电、微波和红外线等。
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下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电离辐射、热效应以及生物电磁效应等。
2. 电磁辐射减小的方法为减小电磁辐射带来的干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2.1 电源线滤波通过在电源线中添加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滤除电源中的高频噪声,减小电磁辐射。
这样的滤波器通常使用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组合,能够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抑制噪声。
2.2 信号线屏蔽对于信号传输线,我们可以采取屏蔽的方法来减小电磁辐射。
屏蔽线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金属丝编织层、金属箔等,能够有效地抵挡外界的干扰信号。
2.3 地线和屏蔽地面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辐射。
通过建立良好的地线和屏蔽地面,可以将电流导向地,减少电磁辐射。
3. 抗干扰措施除了减小电磁辐射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抗干扰措施来应对外界干扰。
3.1 电磁屏蔽在设计电路时,我们可以采用电磁屏蔽技术,将敏感部件包裹在金属屏蔽罩中,有效地隔离外界的电磁干扰。
3.2 降噪电源设计设计降噪电源对于电路抗干扰非常重要。
采用稳压电源或是添加滤波器等措施,可以将电源干扰降到最低。
3.3 接地设计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共模干扰。
要保证接地系统的导通性,并避免接地回路中的回流电流。
4. 结论在电路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减小电磁辐射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使用滤波器、屏蔽线、良好的接地系统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辐射带来的干扰。
集成电路射频干扰及抗干扰技术研究
![集成电路射频干扰及抗干扰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98e8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8.png)
集成电路射频干扰及抗干扰技术研究随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 ICs)的广泛应用,射频干扰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射频干扰指的是电磁波在射频范围内对电子设备的干扰,导致设备性能降低或无法正常工作。
针对射频干扰的研究,以及开发抗干扰技术是当前集成电路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射频干扰来源广泛,可能来自电源供应、天线耦合、高频电磁波辐射等多个方面。
干扰信号会影响网络通信设备、无线电设备、雷达系统、射频识别(RFID)等大量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针对射频干扰的研究和抗干扰技术的开发对于确保集成电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射频干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抗干扰技术。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屏蔽技术。
屏蔽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射频干扰信号的传播和入侵。
屏蔽技术主要包括使用导电材料制作屏蔽罩、添加屏蔽层以降低辐射耦合,并合理设计和布置接地、信号线等。
通过这些屏蔽措施,可以阻止外部干扰信号进入到集成电路内部,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此外,信号处理与滤波技术也是解决射频干扰的有效手段之一。
利用滤波器可以削弱或消除干扰信号,提高接收系统对于有用信号的接收。
低通滤波器常用于滤除高频射频干扰信号,而射频前端模块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减小正常信号与干扰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集成电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更进一步的,调制技术也可以用于提高集成电路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通过调制技术,可以使传输信号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例如,采用频率调制技术可以将原始信号和干扰信号的频率范围分开,从而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抑制。
相位调制技术则可以通过改变信号的相位来减小干扰效应。
这些调制技术可以提高干扰信号与原始信号之间的差异性,增强集成电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同时,抗干扰技术的研究还应关注集成电路的布局和敷铜技术。
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可以减小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之间的电磁耦合,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敷铜技术可以增加信号线的抗干扰能力,减小干扰电流的影响范围。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设计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8be7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4.png)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设计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与抗干扰设计在电路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磁兼容性指的是电子设备在工作状态下,能够和其他电子设备以及电磁环境相互协调工作,而不会产生互相干扰或者被干扰的现象。
抗干扰设计则是指在电路设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降低设备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以及设备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的干扰。
一、电磁兼容性原理电磁兼容性的实现需要考虑两个方面,即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性。
电磁辐射是指设备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波通过空间传播,可能对周围的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敏感性则是指设备对来自其他设备或者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信号产生的相应。
要保证设备的兼容性,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这两个方面。
为了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设计师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电磁辐射控制:通过合理布局,减少电路中的回路面积,降低电流回路的长度,采用屏蔽技术等方法,控制电磁辐射功率的大小,使其在国际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2. 电磁敏感性控制:通过合理设计,采用屏蔽技术,减少设备对来自外界电磁场的敏感度,降低设备对干扰信号的响应。
3. 地线布局:良好的地线布局能够减少地线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这包括合理的地线引出方法,减少地线共振等。
4. 滤波器的应用:在电路中加入滤波器能够减少电源线上的高频干扰,并降低设备的辐射噪声。
5. 屏蔽的使用:采用金属盖、金属屏蔽壳等方法,将设备的敏感部分与外界隔离,减少干扰的传播。
二、抗干扰设计的实施1. 设备的框架结构设计:在设备的设计中,应该合理布局各个电路部分,避免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
对于敏感部分应该采取隔离措施。
2. 电源线设计:电源线是设备中一个重要的噪声源,合理的电源线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干扰对设备造成的影响。
包括电源线的滤波、地线的设计等。
3. 地线设计:地线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地线设计可以降低设备对外部干扰的敏感性,防止干扰信号进入设备。
输入电路防干扰措施
![输入电路防干扰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32f99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3.png)
输入电路防干扰措施1. 前言在电子设备中,输入电路的干扰问题常常是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或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输入电路常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其他电路的干扰,如电源线噪声、电磁干扰等。
因此,在设计输入电路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干扰措施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和性能稳定。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输入电路防干扰措施,包括滤波器的选择和设计、信号接地的优化、屏蔽技术和使用光隔离器等。
2. 滤波器的选择和设计滤波器是输入电路中常用的防干扰措施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可以滤除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噪声和干扰信号,从而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等。
选择哪种滤波器取决于输入信号的特性以及需要滤除的噪声频率范围。
在设计滤波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使用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阶数,以满足设计要求。
- 注意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下降区域,避免影响输入信号的有效信息。
- 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元件,如电容、电感和电阻等。
3. 信号接地的优化信号接地是输入电路中常见的干扰源之一。
不正确的信号接地会导致共模干扰和环境噪声进入电路,影响正常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以下是一些优化信号接地的建议: - 将输入信号的接地点和设备的总体接地点相连,减少共模干扰。
- 使用较低的接地电阻和导线,降低接地回路的串扰效应。
- 使用跳线或铜箔屏蔽板将不同地区的接地点连接起来,减小接地回路的回归环流。
4. 屏蔽技术屏蔽技术是输入电路中常用的防干扰措施之一。
通过在输入电路周围添加屏蔽层,可以有效地阻挡来自外部环境和其他电路的电磁干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屏蔽技术: - 金属屏蔽箱:将输入电路放置在金属盒内,以实现有效的电磁屏蔽。
- 屏蔽材料:在输入电路周围使用屏蔽材料,如铁氧体、铜箔等,来吸收和屏蔽电磁波。
- 圆形扁平电缆:使用圆形扁平电缆替代传统线材,减小电磁辐射和干扰。
5. 使用光隔离器光隔离器是输入电路中一种较为高级的防干扰措施。
电路设计抗干扰措施
![电路设计抗干扰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a5b3d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4.png)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 引言 • 电路设计中的常见干扰 • 抗干扰措施 • 实际应用案例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 目的: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路系统日趋复杂,对电路 设计中的抗干扰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章节旨在探讨电路 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输路径上的延迟和反射。
布线规则
采用合适的布线规则,如分层布感元件远离可能产生噪声的元 件或线路,以减小耦合噪声的影响 。
04
实际应用案例
电源抗干扰措施应用案例
总结词
电源是电路中干扰的主要来源之一,采取有效的电源抗干扰措施是保证电路稳 定运行的关键。
03
接地干扰
接地是电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接地不良或接地方式不当会导致
接地干扰。接地干扰可能导致信号传输受阻、设备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02
电路设计中的常见干扰
电源干扰
电源干扰是电路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干扰,主要由于电源波动或电源回路中的噪声引 起。
电源干扰可能影响整个电路的正常工作,导致信号失真、设备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和接地处理。
地线干扰
地线干扰是由于地线电位不均 、地线阻抗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干扰。
地线干扰会导致电路性能下降 、设备运行不稳定,甚至引发 安全问题。
解决方法:合理规划地线网络 、降低地线阻抗、采用多点接 地等措施,减小地线干扰的影 响。
元件布局和布线干扰
元件布局和布线不当会引起电磁辐射 和耦合效应,产生干扰。
地线抗干扰措施
单独接地
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 地线分开,避免地线上的 噪声对电路的影响。
地线网格
在地面上设置网格状的地 线,以增加地线的导电面 积,减小地线上的电位差 。
电路基础原理电路噪声与抗干扰设计
![电路基础原理电路噪声与抗干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1427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3.png)
电路基础原理电路噪声与抗干扰设计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脑到手机,从家用电器到汽车,我们都离不开电路的应用。
然而,电路中的噪声问题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
电路噪声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内部噪声和外部干扰。
内部噪声主要来自电子元件和电路本身的特性,如晶体管的热噪声、电阻的热噪声等。
外部干扰则来自电磁辐射、电磁感应等。
这些噪声的存在会导致电路的性能下降,信号传输质量降低,甚至引起系统故障。
为了解决电路噪声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电路是指由电子元件组成的一个闭合回路,通过这个回路可以实现电流的流动和信号的传递。
在电路中,电流会在元件之间流动,元件之间也会有电压差。
这些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就是电路中的信号。
然而,由于电路中各种元件的特性不同,信号传输过程中就会产生噪声。
要抑制电路中的噪声,我们需要进行抗干扰设计。
抗干扰设计是指通过改变电路的结构和元件的选取,来减少噪声的干扰。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低噪声元件来替代高噪声元件。
例如,使用低噪声放大器替代高噪声放大器,可以降低电路中的噪声干扰。
其次,我们可以合理布局电路,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感应。
例如,将高频电路和低频电路分开布局,可以避免高频信号对低频信号的干扰。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入滤波电路,将不需要的频率信号去除掉,进一步减少干扰。
抗干扰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电路的结构、元件的特性以及信号的传输要求,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作。
除了抗干扰设计,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降低电路噪声。
例如,使用屏蔽技术来阻止电磁辐射的干扰。
屏蔽技术是指在电路周围加入屏蔽层,用于隔离电磁辐射,从而减少噪声的干扰。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消噪器来消除电路中的噪声。
消噪器是一种能够对噪声信号进行处理的设备,可以将噪声信号与原信号进行比较,并通过控制信号源的适当调节,实现对噪声的消除。
综上所述,电路噪声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了解电路基础原理、进行抗干扰设计以及采用其他方法降低噪声,都是解决电路噪声问题的有效手段。
电子电路抗干扰,就靠这几招了!
![电子电路抗干扰,就靠这几招了!](https://img.taocdn.com/s3/m/bcfbfe0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f.png)
由于电子电路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电子控制技术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但现实中由于电子电路工作的现场环境复杂,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致使电子电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常常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抗干扰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下面我们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说说电子电路抗干扰的方法,以便提高我们制作电路的可靠性。
一、电子电路干扰的耦合与传播途径(一)、电子电路的干扰源干扰是指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变化部分统称为干扰。
干扰产生的来源称为干扰源。
干扰源可分为外部干扰源和内部干扰源两种。
外部干扰源是指哪些与电子电路本身无关,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决定的。
内部干扰源则是由电子电路结构布局、生产工艺等所决定的。
例如交流声、不同信号的感应、杂散电容、多点接地造成的电位差、寄生振荡引起的干扰等均属内部干扰。
(二)、电子电路的干扰的耦合方式我们知道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是要通过一定的耦合通道才能对电子电路产生作用。
那么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之间的耦合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直接耦合方式,它是存在电子电路中最普遍最直接的一种方式;第二种是公共阻抗耦合,这个常常发生在两个电路电流有公共通道的情况;第三种是电容耦合,干扰信号是通过分布电容的耦合,传播到电子电路中;第四种是电磁感应耦合,也称磁场耦合,它是通过分布电磁感应而产生的耦合;第五种是漏电耦合,这种会在绝缘不好时就会发生。
(三)、电子电路的干扰的耦合方式那么干扰信号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到电子电路中的呢?我么通过大量的实验得知干扰信号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进入的,即电磁感应、传输通道、电源线。
二、电子电路抗干扰的方法要解决电子电路的干扰,一定要找出干扰源,然后利用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来解决。
(一)、用硬件技术抗干扰的方法(1)、抑制干扰源措施我们常常采用如下的方法来抑制干扰源,对于继电器线圈可以增加续流二极管以消除断开线圈时产生的反电动势的干扰;在电路板上的每个集成电路要并接一个0.01-0.1微法的高频电容,以减小集成电路对电源的影响,同时要注意高频电容的布线连线应靠近电源端并尽量粗短;在布线时要避免90度折线,减小高频噪声发射,如有三极管,应在三极管两端并接RC抑制电路,以减小三极管产生的噪声;对于芯片I/O口可以采用光耦合、磁电耦合、继电器隔离等措施;电路外壳要接地,以解决人身安全和防外界电磁场干扰。
电路板怎样进行抗干扰设计
![电路板怎样进行抗干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96b0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c.png)
电路板怎样进行抗干扰设计电路板的抗干扰设计是为了防止外界干扰信号对电路板造成损害,以及确保电路板正常工作。
在电子设备应用中,抗干扰设计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工作。
抗干扰设计的关键在于提高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抗干扰设计方法:1.布局和接地设计:合理的布局可以减少信号线之间的干扰。
将高频信号线与低频信号线相隔较远,减少相互干扰的可能性。
同时,良好的接地设计能够提供低阻抗的回路,吸收和消除干扰信号。
2.屏蔽设计:对于电磁辐射干扰特别严重的场景,可以采用金属层或金属盖进行屏蔽设计。
屏蔽可以有效地阻挡外界电磁波的干扰,保护电路板的正常工作。
3.模拟和数字信号分离:模拟和数字信号应尽量分离布局,避免互相干扰。
可以采用不同的地面平面分离和不同电源平面,分离模拟和数字部分。
4.电磁兼容性(EMC)过滤:通过使用滤波器,在电路板上对信号进行滤波,以去除不需要的高频杂散信号。
这可以帮助降低干扰的发生。
5.优化信号线布线:信号线的布线应该避免过长、过窄,以减少串扰和耦合。
可以采用正确的布线规则,如使用差分传输线减少共模干扰,保持匹配和对称性等。
6.使用引脚和接口的屏蔽:在连接器和接口处使用屏蔽,可以有效地阻挡外界干扰。
同时,使用良好质量的连接器和接口,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7.热管理:热问题也会对电路板的性能造成影响。
合理的热管理设计可以减少热源对电路板的影响,并提高电路板的工作稳定性。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抗干扰设计方法,如合理选择元器件、减少闭环放大器的增益等。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方法。
总之,抗干扰设计对电路板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屏蔽设计、分离和滤波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外界干扰对电路板的影响,提高其抗干扰性能,确保电路板的稳定工作。
集成电路设计中抗干扰技术与性能验证详解
![集成电路设计中抗干扰技术与性能验证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adc5b4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a.png)
集成电路设计中抗干扰技术与性能验证详解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日益复杂,因此抗干扰技术在集成电路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抗干扰技术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性能验证方法。
首先,我们将介绍抗干扰技术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集成度的提高,集成电路上的元件和线路密集度也相应增加,这导致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日益凸显。
电磁干扰会引入噪声信号,使电路发生误动作、产生错误的计算结果甚至严重破坏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因此,抗干扰技术是确保集成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抗干扰技术主要包括电源抗干扰、布局抗干扰和线路抗干扰。
电源抗干扰主要通过滤波、屏蔽和隔离等手段来减少电源上的噪声干扰。
布局抗干扰则通过合理分配集成电路的布局,将敏感电路和干扰源之间的距离最大化,以降低干扰的传播。
线路抗干扰则涉及信号处理的抗干扰方法,例如差分信号传输和干扰源的去耦等。
在集成电路设计中,这些抗干扰技术需要与系统级抗干扰策略相结合,以解决电路设计中的各种干扰问题。
为了验证集成电路的抗干扰性能,性能验证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
性能验证主要包括功能性验证和可靠性验证。
功能性验证旨在确保电路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可以通过信号发生器和逻辑分析仪等工具进行测试。
而可靠性验证则主要针对电路对外部干扰的响应能力,例如电磁辐射和射频干扰等。
可靠性验证通常借助专业软件模拟工具进行仿真和模拟,以评估电路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可靠性。
另外,抗干扰性能的验证也需要从系统级进行考虑。
在设计验证阶段,可以使用系统仿真工具来评估整个电子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通过在仿真环境中模拟各种干扰和应对策略,可以得出系统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从而指导整个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除了抗干扰性能的验证,集成电路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到功耗和可靠性等因素。
功耗方面,集成电路设计需要尽量降低功耗,以满足电子设备对能源的高效利用要求。
可靠性方面,集成电路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制造工艺和使用寿命等,以确保电路在长期运行中不会出现故障。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4a329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6.png)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电磁干扰问题在电力系统中变得越来越突出。
电磁干扰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设备性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问题以及现有的抗干扰技术,并探讨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
一、电磁干扰在电力系统中的影响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的高压输电线路、变压器和电力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对其他设备和系统产生干扰。
电磁干扰主要表现为信号失真、通信中断、测量误差等现象,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电磁干扰还可能引发仪器设备的破坏、电路的相互干涉甚至火灾等严重后果。
二、电力系统中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在电力系统中,电磁干扰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个环节。
首先,输电线路是电磁辐射最为集中和显著的地方。
高压输电线路所产生的电磁场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干扰,进而对其他电力设备产生影响。
其次,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干扰源。
变压器内部的电磁场与其它设备之间的电磁场相互作用,可能引发信号失真甚至设备故障。
此外,电力设备的工作过程也会产生电磁辐射,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三、电力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为了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了多种抗干扰技术。
首先,屏蔽技术是电磁干扰抑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电力设备和传输线路上设置合适的屏蔽结构,可以有效减少电磁辐射和干扰。
此外,滤波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抗干扰手段。
滤波器可以针对不同频率的电磁干扰信号进行滤除,达到消除干扰的目的。
此外,地线技术、电磁屏蔽材料等也在抗干扰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尽管现有的抗干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电磁干扰的问题,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电磁干扰问题的频次和严重程度也不断增加。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更加先进的抗干扰技术,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电力系统环境。
其次,电力设备的智能化和高频率化给抗干扰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
电路设计中抗干扰的方法
![电路设计中抗干扰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a553486137ee06eef9183d.png)
电路设计中抗干扰的方法(附电路图)1、切断干扰的传播途径1)增加干扰源(如电机、继电器)与敏感器件(如单片机)的距离,用地线把他们隔离或者在敏感器件加上屏蔽罩。
2)电路板合理分区,将强信号、弱信号、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电路合理地分区域布置。
4)、单片机和大功率器件的地线要单独接地,以减小互相干扰。
大功率器件要尽可能布置在电路板的边缘。
5)、在单片机I/O口,电路板连接线等关键地方,使用抗干扰元件可显著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6)、晶振与单片机引脚尽量靠近,用地线把时钟区隔离起来,晶振外壳接地并固定。
2、尽量采用抗干扰性能强的单片机1)、降低单片机内部的电源噪声在传统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通常将电源端和地端分别布置在对称的两边。
例如左下角为地,左上角为电源。
这使得电源噪声穿过整个硅片。
改进方法将单片机的电源和地安排在两个相邻的引脚上,这样不仅降低了穿过整个硅片的电流,还便于印制板上设计电源退耦电容,以降低系统噪声。
2)、降低时钟频率单片机测控系统的时钟电路是一个调频噪声源,它不仅能干扰本系统,还对外界产生干扰,使其他系统的电磁兼容检测不能达标。
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选用时钟频率低的单片机可降低系统的噪声。
以8051单片机为例,当最短指令周其为1US时,时钟是12MHZ。
而同样速度的MOTOROLA兼容单片机的厂商在不牺牲运算速度的前提下,将时钟频率降低到原来的1/3。
特别是MOTOROLA公司新推出的68HC08系列单片机、内部采用了锁相倍频技术,将外部时钟除至32KHZ,而内部总线速度却提高到8MHZ,甚至更高。
3)、EFT技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单片机内部的抗干扰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MOTOROLA公司新推出的68HC08系列单片机,采用EFT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单片机的抗干扰能力,当振荡电路的正弦波信号受到外界干扰时,其波形上会叠加一些毛刺。
若以施密特电路对其整形时,这种毛刺会成为触发信号干扰正常的时钟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噪声源
内部噪声:电子设备和元器件内部产生的噪声。 常见的固有噪声有热噪声、低频噪声和弹射噪声。 • 热噪声:导体中的电荷载流子的热激振动引起的噪声,属于白 噪声。载流子随机运动产生的电流脉冲均值为零,但均方值电 压不为零,与温度有关。UT 4kTRB ,其中k为玻耳兹曼常数, T为导体的绝对温度,B为测量系统的噪声带宽,R为导体电阻 或阻抗实部。 • 低频噪声:与晶体管表面的状态以及PN结漏电流有关的噪声。 其均方值与频率成反比。 U f k1I a f b ,其中k1为与材料有关常 数,I为工作电流,a、b为试验确定的常数,f为工作频率。 • 弹射噪声:流过二极管、三极管势垒层的载流子是不连续的, 而是脉冲性质的,而这种脉冲电流的平均值为零,但电流的方 均方均根值不为零,白噪声。Ish 2qIDCB
通常用S/N表示。 噪声系数:是指测量电路输入端信噪比与输出端信噪比的比值。
是度量测量电路在测量过程中信噪比恶化程度的指标。
F SNRi SNRo
一、干扰与噪声源
内部噪声 内部噪声是指在电子装置和设备内部的电路或器件
产生的噪声。 外来噪声
外来噪声指的是从外部侵入电子装置和设备的噪声。 自然噪声主要指自然界雷电产生的噪声。 人为噪声是指其它机器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包括有触点
敏感度。 同时,减小向外辐射电磁信号。 电磁兼容不等式
噪声发送量×耦合因素<噪声敏感阈值 电子设备不仅应满足电磁兼容不等式,而且应留有
足够的裕量。
噪声:从广义上讲,噪声就是干扰有用信号的某种不希望的扰 动。干扰与噪声没有本质的区别。通常,把外部来的称为干扰, 把内部产生的称为噪声。
噪声按功率谱密度的形状可分为白噪声和有色噪声两种。 白噪声是指噪声的波形是随机的,即它的幅值、相位、频率都 是随机的,其瞬时值不能预测,但每赫带宽内包含的噪声的功 率从统计观点来看是一个常量。 有色噪声是指噪声的频率是固定的,是可以预测的,而相位和 幅值有可能是随机的。 噪声参数: 信噪比:指信号的有效功率S对噪声功率N的比值,所以信噪比
9.1 干扰与抑制
形成电磁干扰的要素有三个:
一是向外发送干扰的源,即噪声源;
二是传播电磁干扰的途径,即噪声的耦合和辐射;
三是承受电磁干扰的客体,即受扰设备。
干扰源
耦合通道 辐射通道
接收电路
主要采取三方面的抑制措施: 抑制噪声源,直接消除干扰原因; 消除噪声源和受扰设备之间的噪声耦合和辐射; 加强受扰设备抵抗各种干扰的能力,降低其对噪声的
C
U1
U2
Z2
U2
11
(
1
jCZ
2
)
U1
减小受扰电路的等效输入
阻抗和电路间的寄生电容。
2、互感耦合(电感性耦合、磁场耦合):由电路间的寄生
电感造成的。由导体组成的两个绝缘回路间的互感与两回
路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周围介质磁导率有关。
M I1
U2
Z2
U2 jMI1
减小电路间的寄生电感。
3、共阻抗耦合:由电路间的公共阻抗造成的。
二、干扰与噪声的耦合方式p189
集总电路:由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集总元件所组成的电路。
集总元件:有关电、磁场的物理现象都由元件来集总表征,元件外 部不存在任何的电场与磁场。 在电路理想化的电路模型分析中,
各点之间的信号是瞬间传递的,电路元件的所有电磁过程都集中 于元件内部空间的各点进行。用集总电路近似实际电路是有条件 的,即实际电路的尺寸要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的电磁波长。基尔霍 夫定律唯一地确定了结构约束。
电器、放电管、工业用高频设备、电力输送线、机动车、 大功率发射装置、超声波设备等产生的噪声。 ----触点电器:继电器、电磁开关、霓虹灯、电钻、电 动机供电回路等。产生噪声的形式:火花放电、电弧放 电、辉光放电、脉冲冲击等。 ----高频设备:数字电路、高频通信电路。 ----电力输送线:电源干扰。
抗干扰技术中的大部分内容是针对电磁干扰的,因 而抗电磁干扰技术近年来又被称为“电磁兼容性技术”。
所谓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简称EMC,俗称抗干扰)是指干扰可以在不损害信息的前 提下与有用信号共存。
电磁兼容性比较贴切的定义为: 装置或系统在其设置的预定场所投入实际运行时,既 不受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又不影响周围的环境,也不发 生性能恶化和误动作,而能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的能力。
9章 电路中的抗干扰技术
什么是干扰? 电子系统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某些不正常现象,例如
输出不稳定、零点漂移、严重失真或超差等等。这些干扰可 能来自系统内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外部,所有这些影响电子系 统正常工作的,我们统称为“干扰”。
大多数测控电路的元器件和电子线路具有工作信号电平 低、变化速度快、元器件安装密度高等特点,对电磁干扰比 较敏感,可能会产生性能恶化或误动作。——电磁兼容性技 术(抗干扰技术)
分布参数电路:电路参数具有分布性。电路中同一瞬间相邻两点的 电位和电流除了是时间的函数,还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静电场耦合:任何两个相互绝缘导体间都存在电容。-分布电容 或寄生电容。典型的分布参数电路是传输线。
若在两根平行线的间距d远大于导线 半径r的条件下,单位长度的电容为:
C
1
(F)
3.61010 ln d
在测量与控制电路的设计、组装和使用中,对 干扰与噪声抑制的主要措施有屏蔽、接地、隔离、 合理布线、净化、滤波和采用专门电路与器件等。
I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Z1 U2
Z2
U2 I1Z1
减小电路间的公共阻抗
串联接地电路的公共阻抗
4、漏电流耦合:由电路间的漏电流造成的。
R
U2
Z2
1
U2
1
R
Z2
U2
U1
增大漏电电阻和减小受扰电路的输入阻抗
三、干扰与噪声抑制的一般措施
一是直接抑制、减弱或消除干扰与噪声源的对 外作用 二是切断或减弱从干扰与噪声源到受扰电路的 耦合通道。
r
若同轴导线的线芯截面半径为r1,外导 体截面半径为r2,绝缘介质相对电导率 为ε,单位长度的电容为:
C
(F)
1.81010 ln r2
r1
(a)静电(分布寄生电容)电场耦合模型 (b)互感磁场耦合模型
(c)共阻抗耦合模型
(d)漏电流耦合模型
1、静电耦合(电容性耦合):由电路间的寄生电容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