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合集下载

6-4 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_恢复生态学

6-4 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_恢复生态学

第四节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一、湖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资源功能(二)净化功能(三)防洪排涝功能(四)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二、外界干扰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环境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暖☐酸雨☐水位下降(二)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1.入湖污染☐2.围湖垦殖☐3.水利工程☐4.过度捕捞☐5.外来种入侵吉林省长春市的南湖,随着城市发展和市区扩大,人为活动影响加剧,排入南湖的污水逐年增加,水质逐渐恶化,1980年和1983年南湖局部水面出现“水华”,湖水水质骤然恶化,溶解氧降至0-1.2mg/L,透明度仅为0.2 m✓南昌市2007年8月许多湖泊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水葫芦的侵蚀,瑶湖、象湖、青山湖以及六赣渠等水面都出现了水葫芦。

✓湖泊面积的萎缩致使洞庭湖90年代调蓄洪水能力仅为1954年调蓄洪水能力的55.4%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三、湖泊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湖泊生态恢复的核心和最终目标通过重建和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受干扰前的功能及状态,即在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中要求重建干扰的物理条件,调整水和土壤中的化学条件,再植水体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

四、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一)营养盐输入的顶端控制1 环湖湿地保护带的恢复重建2 入湖河流的河口湿地系统恢复重建☐(三)湖岸带生态建设☐(二)湖泊生态系统的底端治理1 植物技术修复水体:植物萃取技术;根际过滤技术等;2 微生物技术修复水体:EM (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技术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方案

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方案

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标与任务 (4)第2章农业生态现状分析 (4)2.1 农业生态现状概述 (4)2.2 生态问题识别 (5)2.3 生态风险评价 (5)第3章农业生态保护修复原则与策略 (6)3.1 保护修复原则 (6)3.1.1 综合性原则 (6)3.1.2 科学性原则 (6)3.1.3 连续性原则 (6)3.1.4 可持续性原则 (6)3.1.5 公众参与原则 (6)3.2 保护修复策略 (6)3.2.1 农业生产方式优化策略 (6)3.2.2 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策略 (6)3.2.3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6)3.2.4 林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策略 (6)3.2.5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7)3.2.6 生态监测与评估策略 (7)3.2.7 政策法规与制度创新策略 (7)第4章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7)4.1 农田土壤质量提升 (7)4.1.1 土壤肥力改善 (7)4.1.2 土壤污染治理 (7)4.1.3 土壤侵蚀防治 (7)4.2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 (7)4.2.1 农作物多样性保护 (7)4.2.2 天敌和授粉昆虫保护 (8)4.2.3 生态缓冲带建设 (8)4.3 农田水土保持 (8)4.3.1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8)4.3.2 农田水利设施优化 (8)4.3.3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8)第五章水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8)5.1 河湖水系连通 (8)5.1.1 概述 (8)5.1.2 方案内容 (8)5.2 湖泊湿地保护 (9)5.2.1 概述 (9)5.3 水生生物资源恢复 (9)5.3.1 概述 (9)5.3.2 方案内容 (9)第6章林业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9)6.1 森林资源保护 (10)6.1.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10)6.1.2 提高森林质量 (10)6.1.3 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 (10)6.2 退耕还林还草 (10)6.2.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10)6.2.2 生态补偿机制 (10)6.3 林下经济发展 (10)6.3.1 林下种植 (10)6.3.2 林下养殖 (10)6.3.3 林下旅游与休闲 (11)第7章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11)7.1 草地资源保护 (11)7.1.1 草地资源现状分析 (11)7.1.2 草地保护目标与原则 (11)7.1.3 草地保护措施 (11)7.2 草地退化防治 (11)7.2.1 草地退化现状与原因分析 (11)7.2.2 草地退化防治目标与原则 (11)7.2.3 草地退化防治措施 (11)7.3 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 (12)7.3.1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2)7.3.2 生态畜牧业发展目标与原则 (12)7.3.3 生态畜牧业发展措施 (12)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2)8.1 监测体系构建 (12)8.1.1 监测网络布局 (12)8.1.2 监测内容 (12)8.1.3 监测技术手段 (13)8.2 评价指标与方法 (13)8.2.1 评价指标 (13)8.2.2 评价方法 (13)8.3 监测数据管理与运用 (13)8.3.1 监测数据管理 (13)8.3.2 监测数据运用 (13)第9章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政策与制度 (14)9.1 政策体系构建 (14)9.1.1 国家层面政策 (14)9.1.2 地方层面政策 (14)9.2 法律法规支持 (14)9.2.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4)9.2.2 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 (14)9.2.3 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14)9.3 政策实施与监督 (15)9.3.1 政策实施机制 (15)9.3.2 政策监督机制 (15)9.3.3 政策反馈与调整 (15)第10章农业生态保护修复保障措施 (15)10.1 组织管理保障 (15)10.1.1 成立农业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明确责任分工。

水利工程中的水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中的水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中的水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水利工程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发电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

然而,水利工程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水域生态系统,在水利工程中采取针对性的保护和修复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中的水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以期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一、生态保护区的设立为保护水域生态系统,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合理设置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是指位于水利工程周边,用于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区域。

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有助于有效保护水域的植被、动物及其栖息地,减少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污染物减排与处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加强对各种污染物的减排与处理。

首先,要加强对工程建设排放的污水的处理,确保排入水体的水质符合环境要求。

其次,要加强围堰水库的沉积物处理与管理,以减缓水库淤积速度,维持水体的自净能力。

同时,还要控制水工建设过程中的扬尘、噪音等污染源,减少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湿地恢复与保护湿地是水域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水域生态修复和保护具有关键作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重视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一方面,可以利用湿地植物的生态功能,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和转化,净化水环境。

另一方面,需要对已有的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保持湿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水域生态系统提供必要的栖息地。

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了保护和修复水域生态系统,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是指以经济手段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行修复和补偿的措施。

通过对水域生态功能的评估和计量,确定相应的补偿金额,用于保护和修复水域生态系统。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平衡水域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利益,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兼顾生态效益的方向转变。

五、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水利工程中的水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需要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各国纷纷设立自然保护区,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本文将探讨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相关措施,从而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交错的过渡地带,是地球上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不仅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还能够调节气候、防洪、净化水质、维持土壤肥力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由于城市化、农业开发、工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重要任务。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的主要载体。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限制开发活动、加强监管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从而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1. 强化管理和监测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对湿地的管理和监测。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巡护力量、建立监测站点等手段,可以加强对湿地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违法行为和环境问题,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生态修复和栖息地恢复充分利用湿地的自然修复能力,通过植被恢复、水质净化、栖息地重建等措施,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和栖息地恢复工作。

可以引入适宜的物种,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其生态服务功能。

3. 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加强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唤起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热情。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组织志愿者开展湿地保护活动,共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4. 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规律和技术手段,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3-湿地修复与重建

3-湿地修复与重建

二、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定义 河岸带生态系统位于河水与陆地交界处的两侧,其范 围包括河流廊道的高低水位之间以及从河流高水位至 被洪水影响的高地区域,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 系统的生态过渡区 。
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功能
河岸带的功能可以简化为河岸带的廊道、缓冲带 和护岸功能三大类 : 廊道功能(宽度) 增加物种种类的多样性(长期和暂时); 为相邻地区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提供场所; 为该地区物种提供安全地带或其他资源; 为生物提供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一、退化湿地的恢复基本概念
概念: 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 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 的作用。
对系统的设计是针对其功能的,而不是结构。最初 的引种如果建群失败不等于整个工程的失败,关键 是看所设计的目标是不是正在完成。相反,引种导 致的外来种入侵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系统设计中,不用对湿地的地貌做强制的改变, 如笔直的水道、长方形的湿地形状等,效法自然才 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湿地的修复的目标
Mitsch(1996)比较了一块种了植物与一块不种植物的 湿地恢复过程,他发现在前3年两块湿地的功能差不多, 随后出现差异,但最终两块湿地的功能恢复的一样。他与 Odum(1989)均认为湿地具有自我恢复的功能,种植植 物只是加快了恢复过程,湿地恢复一般要15~20年。
7
自我设计与设计理论
5
次生演替理论
只要将受损生态系统的生境条件(对湿地而言最重要的是水 位)恢复至受损前的状态, 该系统的植被(乃至整个生物群落) 便可以循序地按照一定演替轨迹自动向前发展,直至恢复 至受损前水平。

《生态恢复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恢复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恢复工程》课程教学大纲Engineering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认识恢复生态学的实践价值,掌握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理解陆域、水域生态系统的退化原因,消化吸收国内外生态修复工程经典案例的科学理念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诊断常见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恢复措施和方案。

(三)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生态修复观念,进行生态修复绝不是肆意改造,而是培育生态系统的自愈能力。

盲目改造是一种破坏,损害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可持续性,是得不偿失的。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取予平衡”才是明智之举。

— 1 —三、基本要求恢复生态学为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要求学生掌握恢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体系;了解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原则、方法及评价;熟悉我国主要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退化的机制及恢复途径和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取予平衡”的意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恢复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1学时第二节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与目标1学时第三节恢复生态学诞生的背景与意义1学时第四节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重点:恢复生态学的内涵及目标第二章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体系4学时第一节恢复生态学理论的发展现状1学时第二节传统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学时第三节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学时第四节恢复生态学自身的基本理论1学时重点: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第三章恢复生态学的方法实践4学时第一节生态恢复的方法与原则2学时第二节生态恢复的操作指南与程序1学时第三节生态恢复的判定与评价1学时重、难点:生态恢复的方法与原则第五章陆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8学时第一节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4学时— 2 —第二节工矿废弃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4学时重、难点:适生物种的选择与配置第五章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6学时第一节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2学时第二节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2学时第三节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2学时重、难点:适生、耐污植物群落的构建第六章国外经典生态修复案例6学时第一节美国旧金山海湾海岸带恢复工程1学时第二节中欧退化林地的生态修复1学时第三节西欧河流与洪积平原生态修复工程1学时第四节非洲受损河流生态修复1学时第五节澳大利亚的矿区生态修复1学时第六节撒哈拉荒漠的沙化土地恢复1学时重、难点:成功案例体现的根本理念和关键方法第七章国内经典生态修复案例8学时第一节太行山绿化林业生态工程2学时第二节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工程2学时第三节滇池污染生态治理工程2学时第四节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2学时重、难点:成功案例体现的根本理念和关键方法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习题作业,课堂小测验结课后考试:闭卷成绩构成:考勤20%,平时20%,考试60%。

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恢复受损湿地与河流的重要任务

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恢复受损湿地与河流的重要任务

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恢复受损湿地与河流的重要任务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恢复受损湿地与河流的重要任务水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涵盖了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湿地等在内的各种水体。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和不可持续利用,许多水生态系统都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因此,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湿地修复与保护湿地是水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维持水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还是吸收和储存水分、净化水体、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环节。

然而,长期以来,湿地面临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导致许多珍稀的湿地生物濒临灭绝。

为了修复和保护湿地,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湿地的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知,并加强湿地管理的监管和法规的制定。

其次,我们需要恢复湿地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引入适宜的植物和动物种群,以促进湿地的自然修复和生态系统的重建。

同时,还应该加强湿地水质的监测和治理,防止湿地受到污染和破坏。

二、河流修复与保护河流作为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们提供饮用水和灌溉水源,还是许多生物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和污染,许多河流面临着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为了修复和保护河流,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河流水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过度开发和浪费现象。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河流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尤其是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

同时,还应该修复和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河流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三、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意义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不仅仅是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更是保护人类自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水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水资源的稳定供给至关重要,修复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保证人们能够获得清洁的饮用水和灌溉水源。

水生态修复重建水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

水生态修复重建水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

水生态修复重建水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水生态修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成为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水生态修复的意义、方法与途径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水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

一、水生态修复的意义水生态修复是指通过改善水环境和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质、复原生态,以达到保护和维护水资源、保证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生态修复的意义在于:1. 保护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修复水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2. 维护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通过修复水生态系统,可以恢复物种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3. 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系统可以净化水体,降低水污染物的含量,改善水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更洁净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二、水生态修复的方法与途径水生态修复的方法与途径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湿地恢复:湿地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湿地可以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

湿地恢复包括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破坏的湿地、重建湿地等。

2. 河流治理:对于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的河流,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包括净化水体、恢复河道、改善河岸生态等。

3. 水生态工程建设:通过建设适应水生态系统需要的工程设施,如人工湿地、人工鱼礁等,来改善水生态环境和提高水质。

4. 生态农业发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采取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5. 生态补偿措施:为了保护水生态系统,需要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对破坏水生态系统的行为进行补偿和修复。

三、水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1. 雁荡山湿地生态修复:雁荡山位于浙江,湖泊和湿地资源丰富,但曾受到人为开垦和污染的影响。

通过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和湖泊水质净化等措施,成功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提高了雁荡山地区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2. 美国休斯敦湿地修复项目:休斯敦市曾因城市发展而导致湿地大面积消失,导致洪水频发和水资源减少。

湿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

湿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

湿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不仅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还在环境保护和气候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全球范围内的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湿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它们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许多候鸟每年都会迁徙到湿地地区,这些湿地为它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地。

此外,湿地还能够净化水质,起到水资源保护的作用。

湿地具有吸附污染物和沉淀泥沙的能力,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负荷。

因此,湿地保护不仅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湿地面临着许多威胁。

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污染、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非法捕捞等人类活动导致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对湿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些都会对沿海湿地产生巨大的冲击。

因此,保护湿地已成为当务之急。

湿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需要多方合作。

政府、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公众都应该共同努力,制定并执行有效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措施。

政府应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入。

科研机构应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非政府组织可以发起湿地保护运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公众应积极参与湿地保护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对湿地的负面影响。

在湿地保护的同时,生态环境的修复也是必不可少的。

湿地的修复包括湿地植被的恢复、水质的净化以及栖息地的重建等。

湿地植被的恢复是湿地修复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植被的引种和繁殖,可以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水质的净化是湿地修复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和微生物的降解来实现。

此外,栖息地的重建也是湿地修复的重要内容,通过修复湿地的地形和水文条件,为湿地生物提供更适宜的栖息环境。

第五章城市河湖水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

第五章城市河湖水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

(1)河湖自我调节原则
城市河流修复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和强化河流在受到破 坏之前的自净和生态功能,使河流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达到 自我维持的状态。在该原则指导下,因地制宜,构建当地 人与河流和谐共处的环境。
(2)优先恢复水体自净功能,适当兼顾其他功 能的保存和优化
(3)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平衡的基础,会大 大提高河湖生态系统的抗缓冲性能。
一、城市化与河湖 二、城市河湖生态修复的原则 三、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修复的理论基础 四、城市河流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五、城市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六、城市河湖滨岸缓冲带修复技术
概述
城市化进程
功能日益萎缩
导致城市河湖 水环境不断恶化
水生态系统日益退化
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城市社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修复成为 目前我国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
3、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异性和缀块性理论
空间异质性是指某种生态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 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是空间缀块性和空间梯度 的综合反映。
缀块性强调缀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 配置关系,比异质性在概念上更为具体化一些。
梯度则是指沿某一方向景观特征有规律的逐渐变 化的空间特征。
空间格局、异质性和缀块性相互联系、略有区别。 最重要的共同点是强调景观特征在空间上的非均 匀些,及其对尺度的依赖性。空间异质性是自然 界最普遍的特征,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 在。非生物的环境异质性以及各种干扰是景观异 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营养盐输入量一定的情况下,水动力要素是影 响湖泊水质的第一要素。
良好的水体交换能降低水体在湖泊的滞留时间, 提高周转速率,输出水体中的营养盐。而水体交 换缓慢,则会造成水体养分量不断上升或者随泥 沙在湖底大量沉积。这种情况下要考虑采用工程 手段改善湖泊水体交换能力。

湿地的生态修复

湿地的生态修复

湿地的生态修复1、引言2、湿地生态系统的种类及特点及修复理论基础3、湿地生态修复理论基础4、湿地生态修复的原则与目标5、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湿地生态修复环境工程072 毕顺超摘要: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

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对人类的影响巨大。

我国湿地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三,如何有效的利用湿地以及湿地的生态修复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湿地的特征、种类以及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原则、目标和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湿地;生态修复;理论基础;修复技术;正文一、引言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

按拉姆萨尔(Ramsar)公约,湿地的定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我国湿地面积约2.5×107平方米,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但是,由于人口膨胀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来自人类社会的巨大压力。

主要表现为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废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湿地盲目开垦、滥捕滥捞、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其结果造成河流断流、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

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

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一、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方式,恢复和改善湿地的水文条件和土壤结构,以促进湿地植物的生长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发育。

具体的物理修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除有害物质:通过清除或处理湿地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污染和破坏。

2.湿地填筑:填补湿地内已经破坏或消失的地形,恢复湿地的自然水文条件和景观特征。

3.水位调控:通过修建水利设施,调节湿地的水位,确保湿地水文条件的稳定和湿地植被的正常生长。

4.引水工程:修建引水渠道,将附近的清水引入湿地,以补充湿地的水源,提高湿地的水质和水量。

5.植树造林:通过人工造林,引进适宜的湿地植物,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度和稳定性,促进湿地植物的繁衍和生长。

二、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指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或利用生物技术来修复湿地环境,提高湿地水质和土壤质量。

具体的化学修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沉淀剂的添加:通过添加沉淀剂,促使湿地中的悬浮物沉降,净化水质,改善湿地的水环境。

2.修复剂的施用:通过添加修复剂,改善湿地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提高湿地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3.有机肥料的施用: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改善湿地土壤的营养状况,促进湿地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三、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利用湿地生物资源来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1.引种与栖息地恢复:通过引入适宜的湿地植物和动物物种,恢复湿地的自然植被和生物群落,增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2.养殖与野生资源保护:通过湿地养殖业的发展和湿地野生资源的保护,增加湿地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3.湿地栖息地重建:通过修建湿地栖息地,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吸引和保护湿地动植物资源,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育。

综上所述,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结合,根据具体湿地的类型和受损程度,制定相应的湿地修复方案,以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水是生命之源,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至关重要。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污染,许多水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湿地保护与修复湿地是重要的水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具有水源涵养、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乱砍乱伐和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湿地的退化和破坏日益严重。

因此,湿地保护与修复是水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

为了保护和修复湿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管理,建立湿地保护区,限制开发和破坏活动;2. 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湿地的植被恢复、湿地水质净化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3. 提倡湿地可持续利用,如发展湿地旅游和湿地农业,使湿地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二、河流治理与水体净化河流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通道,对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许多河流水质严重下降,生物资源遭受破坏。

因此,河流治理与水体净化成为水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

为了治理河流和净化水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用水和污水排放管理,推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减少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2. 开展水体生态修复,如清除河道中的堆积物和水生植被,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3. 提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包括发展循环农业,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三、水生物资源保护与增殖水生物资源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许多水生物种群数量锐减,濒临灭绝。

因此,保护和增殖水生物资源成为水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

为了保护和增殖水生物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制定合理的捕捞政策和措施,限制过度捕捞;2. 恢复和修复水生物栖息地,包括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域的生物栖息地恢复和保护;3. 实施水生物增殖计划,如人工鱼礁建设和鱼苗放流等,增加水生物种群数量。

水域生态修复措施方案

水域生态修复措施方案

水域生态修复措施方案1. 引言水域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环境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与稳定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供应以及调节气候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和持续的污染排放,水域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恢复和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水域生态修复措施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域生态修复措施,并提出一种综合方案,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常见的水域生态修复措施2.1 水生植物恢复水生植物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吸收和释放氧气、稳定水质、提供栖息地、防止水土流失等。

水生植物的大规模种植可以有效地修复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过度繁殖等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例如:草履虫、箭莎、蓝藻等。

2.2 湿地修复湿地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湿地的建设和修复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净化污染物、保护水源地和栖息地。

湿地修复主要包括湿地的恢复和建设两个方面。

其中湿地的恢复主要针对已经退化的湿地,通过疏浚、植被恢复、水位调节等手段来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的建设则是在原本不是湿地的区域上进行湿地的人工建设。

2.3 水源保护区建设水源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水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通过建立水源保护区,可以限制人类活动、减少污染物的输入、重建自然植被等,从而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源保护区的建设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水质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4 水体污染治理水体污染是导致水域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体污染治理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来减少和清除污染物。

具体的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改善农田排水系统、禁止污水直排、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等。

3. 综合方案:水域生态修复综合管理系统综合方案需要针对具体的水域生态系统特点和问题进行定制。

下面是一个水域生态修复综合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3.1 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域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体系,对水体环境、水生物群落和水域生态功能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及时掌握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和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2.14•【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〇二号•【施行日期】2022.06.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〇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湿地资源管理第三章湿地保护与利用第四章湿地修复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湿地保护、利用、修复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国家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

江河、湖泊、海域等的湿地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还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三条湿地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发挥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所需经费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列入预算。

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水域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丰富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水域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并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一、减少污染水域生态系统遭受的最常见和严重的威胁之一就是污染。

工业、农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和化学物质污染了水体,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减少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管: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工业和农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确保其符合环保标准。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

3. 提倡节约用水:加强对居民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倡导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

二、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水域生态系统是许多珍稀和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是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的方法:1. 建立保护区:划定水域保护区,限制捕鱼和其他人类活动,保护水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态平衡。

2. 控制非法捕捞: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加强巡逻和执法力度,确保水域内的渔业资源不被过度捕捞。

3. 重建栖息地:修复受损的湿地和河流,恢复水域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为水生生物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

三、提高环境意识提高公众对水域生态系统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促进水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提高环境意识的方法:1. 教育宣传: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学校和媒体等渠道向公众传达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对人类的意义。

2.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水域生态系统保护活动,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团队,加强环保宣传和行动。

3. 支持科研:支持科学研究,加强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为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

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

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1.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1)湿地补水增湿措施所有的湿地都存在短暂的丰水期,但各个湿地在用水机制方面存在很大的自然差异。

在多数情况下,湿地及周围环境的排水、地下水过度开采等人类活动对湿地水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

对曾失水过度的湿地来讲,湿地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是修复其高水位。

但想完全修复原有湿地环境,单单对湿地进行补水是不够的,因为在湿地退化过程中,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结构和营养水平均已发生变化,如酸化作用和氮的矿化作用是排水的必然后果。

而增湿补水伴随着氮、磷的释放,特别是在补水初期,因此,湿地补水必须要解决营养物质的积累问题。

此外,钾缺乏也是排水后的泥炭地土壤的特征之一,这将是影响或限制湿地成功修复的重要因素。

可见,补水对于湿地生态修复来说还有很多的后续工作。

而且,由于缺乏湿地水位的历史资料,人们往往很难准确估计补充水量的多少。

一般而言,补水的多少应通过目标物种或群落的需水方式来确定,水位的极大值、极小值、平均最大值、平均最小值、平均值以及水位变化的频率与周期都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湿地补水首先要明确湿地水量减少的原因。

修复湿地的水量也可通过挖掘降低湿地表面以补偿降低的水位、利用替代水源等方式进行。

在多数情况下,技术上不会对补水增湿产生限制,困难主要集中在资源需求、土地竞争或政治因素等方面。

在此讨论的湿地补水措施包括减少湿地排水、直接输水和重建湿地系统的供水机制。

(1)减少湿地排水。

目前,减少湿地排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湿地内挖掘土壤形成潟湖以蓄积水源;另一种是在湿地生态系统的边缘构建木材或金属围堰以阻止水源流失,这种方法是一种简单且普遍应用的湿地保水措施,但是当近地表土壤的物理性质被改变后,单凭堵塞沟整并不能有效地给湿地进行补水,必须辅以其他的方法。

填堵排水沟壑的目的是减少湿地的横向排水,但在某些情况下,沟壑对湿地的垂直向水流也有一定作用。

堵塞排水沟时可以通过构设围堰减少排水沟中的水流,在整个沟壑中铺设低渗透性材料可减少垂直向的排水。

湿地生态修复方案

湿地生态修复方案

湿地生态修复方案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湿地面临退化和破坏的威胁。

因此,制定和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湿地生态修复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湿地生态修复的原则湿地生态修复应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修复过程应致力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和功能,使其具备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相互作用。

2. 多功能原则:湿地修复应兼顾不同功能,如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以满足综合性需求。

3. 可持续发展原则:修复方案应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确保修复效果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二、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湿地生态修复可采用以下方法:1. 湿地恢复与重建:针对已受到破坏或退化的湿地,通过恢复湿地原始地貌和植被,重建湿地生态系统,以实现湿地功能的再生。

2. 水质改善:在湿地内引入清洁水源,通过湿地的自净作用降解有害物质,提高湿地水质,保护水资源。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引入特定濒危物种,增强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水位调控:合理调节湿地的水位,使其保持适宜的水分环境,有利于湿地植被生长和水生生物繁衍,促进湿地生态系统恢复。

5. 沉积物管理:定期清理湿地中堆积的有害物质和沉积物,保持湿地底质的健康状态,促使湿地生态系统恢复。

6. 社区参与:鼓励当地社区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湿地生态修复,提高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增强修复工作的可持续性。

三、湿地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1. 三江源湿地修复项目:该项目旨在恢复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受到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

通过种植湿地植被、水质监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举措,成功恢复了湿地的自然状态和功能。

2. 美国休斯顿湿地恢复计划:该计划通过重建湿地植被、防止土地开发和推进水环境管理等措施,成功修复了休斯顿周边湿地,提高了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迫切性
• 河流与人类进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的文明多起源于河流江 畔。在自然界中河流不仅仅是为人类服务的,也应该是其他生 命生存和繁衍的地方,同时还应是河流自身生命演化的场所。
• 如:西亚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 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 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化肥农药污染
近岸水域水质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磷, 容易造成赤潮,尤其是糠醛工业造成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化学需氧量 (COD),生化 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 (BOD)严重超标,
工业和生活污染
蘑菇湖水质污染
紫金矿业污染
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和海水入侵
港口建设
迪拜棕榈岛工程
跨海大桥
旅游度假村
(五)海岸带恢复技术
(三)河岸生态系统的功能
• 廊道功能(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
• 缓冲带功能(靠近受控制区域的边缘,或在 具有不同控制目标的两个区域之间的过渡地 区)隔离生境,使之免受破坏、干扰和污染 。
• 护岸功能(保护岸坡、防止波浪和海流侵蚀 ) 2020/3/4
(四)河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机制
• 河流水文特Βιβλιοθήκη 的改变水位频繁的大幅度波动,水库周边消落带漫滩湿地和植被系统 容易遭受破坏。最佳选择以植被工程为主,土石工程为辅的模式进行 治理。
第三节 湖泊生态系统的 恢复重建
一、湖泊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资源功能 净化功能 防洪排涝功能 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
二、外界干扰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环境变化 ➢ 气候变化 ➢ 酸雨 ➢ 臭氧层破坏
➢ 缓冲带修复 (分蓄、削减洪水) ➢ 植被恢复 (影响河流流动,抗冲刷,泥沙沉积,稳定河床) ➢ 工程修复 (降低塌方,减少泥沙,增加河道宽度) ➢ 浅滩和深塘构建(适合坡度较陡和错颗粒泥沙的河流恢复)
河流纵向生态修复
➢ 流量补偿 (流量变化影响河流和流域生物分布及其丰度) ➢ 库区自然环境的补偿性恢复 ➢ 消落带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人工河流水系的重新设计 人工鱼礁生物恢复和护滩技术
2020/3/4
生态瓶
二、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一)河岸生态系统的定义
位于河水与陆地交界处的两侧,其范围包括 河流廊道的高低水位之间以及从河流高水位至被 洪水影响的高地区域,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 态系统的生态过渡区。
(二)河岸生态系统的特征
• 筑坝、修建水库和引水分洪 • 河道沟渠化 • 人类活动 • 外来物种的入侵 • 流域尺度的干扰
2020/3/4
(五)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策略与方法
2020/3/4
第二节 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一、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
➢ 输水泄洪 ➢ 航运 ➢ 输沙 ➢ 发电 ➢ 供水 ➢ 自净 ➢ 生态 ➢ 景观娱乐
2020/3/4
(二)全球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概况
监测结果表明,绝大部 分珊瑚礁、红树林和海 草床生态系统处于健康 状态,雷州半岛西南沿 岸珊瑚礁生态系统处于 亚健康状态。主要海湾、 河口及滨海湿地生态系 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 状态。其中锦州湾、莱 州湾、杭州湾和珠江口 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 态,主要表现在富营养 化及营养盐失衡,生物 群落结构异常,河口产 卵场退化,生境丧失或 改变等。主要影响因素 是陆源污染物排海、围 填海侵占海洋生境、生 物资源过度开发。
不同河段河道比降、断面和平面形态差异 ➢ 生物多样性原则
(二)技术方法
河道近自然恢复
是指人类基于对生态系统的深刻认识,为实现生物多样性的 保护以及对河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生态为基础、以安全为原则 、以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功能为目的的系统工程。(包括生态调节措 施和工程改造措施)
河流横向生态修复
海水养殖过度
网箱养殖也会改变养殖区的 水文特征,干扰鱼类洄游,导 致海底沉积物的增加
网箱养殖
海藻养殖
海藻养殖过密会遮蔽太阳光, 造成养殖海藻下方的浮游植物和其 他野生海洋植物因光照不足而衰亡
残饵、粪团等沉积物的有机质容易 养殖区底部缺氧,并释放出氨和硫 化氢等有毒物质,对底层和水层的 生物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 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技术
** 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恢复生态系统平衡 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水生植被本身也发 生演替变化,以适应不同的营养水平和水环境 条件。
2020/3/4
长江 中下 游湖 泊富 营养 化过 程中 沉水 植被 演替 模式
2020/3/4
• 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技术
** 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恢复生态系统平衡
生物多样性:海洋系统中生活的 已知生物约有25万种,还有许多 未知海洋生物。
医药品:很多海洋生物都可以分泌 抗生素以及抗发炎、抗肿瘤和抗癌 物质
旅游业:海岸旅游业的收入颇丰 ,1988年仅加勒比海地区,旅游 业收入高达280亿美元
(四)海岸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 赤潮(种群大爆发) ➢ 红树林破坏 ➢ 渔业资源下降 ➢ 海水养殖过度 ➢ 化肥农药污染 ➢ 工业和生活污染 ➢ 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和海水入侵
(二)人类活动
入湖污染 围湖垦殖 水利工程 过度捕捞 外来种入侵
• 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技术
富营养化湖泊:人为干扰和影响—藻类大量增 生—水生植被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质迅 速恶化—湖泊功能下降。
修复措施:
* 环境技术—用水处理技术消除进入湖泊水 体中的N、P和有机污染物等;点源
赤潮
红树林破坏
渔业资源下降
• 渔业资源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二点:一是水域污染严 重,二是过度捕捞。 水域污染是造成渔业资源下降的首要原因,而陆 源污染又是造成水域污染的主要元凶。
• 渤海是一个近封闭的海域,由陆地所环抱,只有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 ,海水循环交换能力弱,专家预计,海水全部交换一次,需要16 年以 上的时间。近年来,渤海每年接纳的陆源污水量28 亿吨,各类污染物 质70 多万吨,入海污染物大幅度增加,致使渤海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几乎成了一个巨大的纳污池。
* 生态技术—改善生态系统和周围环境、减 少不利理化因素(N、P和有机污染物)和生物 因素。面源
2020/3/4
• 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技术
** 恢复水生植被 —根据湖泊水生植被自身的演替规律
和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选择耐污性 强的植物作为先锋种类,然后逐步对水生 植被的结构加以优化。
2020/3/4
种功能。

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十分严重, “七五”以来国家和云南省投入治理经费突破40亿
元。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目前仍属5类重污染湖泊。
• 原因:一是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带;二是生活污 水进入滇池;三是工业废水进入滇池;四是农业面源污染;五是滇池流域 城镇化迅速发展;六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 水体进行置换;七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 化阶段,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养殖水域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
污染来源: ➢养殖动物排泄:如NH4+-N ➢残饵、粪团沉降过程释放:大量溶解有机物 ➢海底沉积物释放:大量营养盐类
• 形成的原因: – 养殖技术水平低:单一化养殖、养殖密度高、 饵料质量差、投饵方式不科学、…… – 养殖场所规划差:多处封闭、半封闭海湾,物 理自净能力较弱,需要合理的布局和规划
2020/3/4
第一节 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重 建
• 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 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生态交错带
一、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2020/3/4
(一)海岸生态系统的定义
是海陆之间起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又可称 为海陆交界带或水陆交界带,具有复杂多样的环 境条件和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
• 治理方案— * 大型水生植被恢复工程 * 底泥疏竣工程 * 养殖污染控制工程(控制围网养殖、鱼草轮
养) * 水源地水质保护的物理-生态工程 * 藻类收集与利用工程 * 环湖绿化生态保护工程 * 截污和换水工程
2020/3/4
案例:滇池污染生态治理工程
背景: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 ,地处长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 系分水岭地带。滇池是中国第六 大内陆淡水湖,是我国13个重 点保护水系之一,具有城市供水 、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 调节气候、净化污染和航运等多
• 黄河文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主要是夏、商、周三 代。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以今天的 河南省为核心,大中原地区文化是黄河文明的中心(仰韶文明)。
• 长江文明(河姆渡文明、良渚文明 等)
• 河流是各种水生生物生存的自然空间。 河流给人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同时 对全球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改善作用 。近几十年来,河流汇水区植被覆盖下 降、城市各类污染排放、河流库坝工程 建设、水资源过量开采、河流渠化、人 工化、裁弯取直等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结 构、功能与动力学过程造成严重破坏,
• 近年来,草海水质退化,总氮/ 总磷小于9:1,富营养化的限制 因子是氮;
(三)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功能
产品
服务
食品:1997年海产类提供的蛋白质 就业:1990年渔业和水产业共提
占人类总蛋白质消费量16.5%,是全 供290万个就业岗位,1998年仅加
球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勒比海岸的旅游业就提供就业岗
位29万个
建筑材料:河床开采出的沙石以及 珊瑚中开采出的石灰可用于生产水 泥和混凝土
对于长江流域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 必须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物重建为重点, 将工程措施和生态调控措施结合起来。对外源 与内源污染负荷的削减是有效的生态调控措施 的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