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合集下载

统计学计算公式

统计学计算公式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计算公式)一、编制分配数列(次数分布表)统计整理公式a)组距=上限-下限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d)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二、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xfx f (常用)fx x f(x 代表各组标志值,f 代表各组单位数,ff 代表各组的比重)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mx mx (x 代表各组标志值,m 代表各组标志总量)三、变异系数比较稳定性、均衡性、平均指标代表性(通常用标准差系数V x 来比较)公式: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σ=四、总体参数区间估计(总体平均数区间估计、总体成数区间估计)具体步骤:①计算样本指标x 、;p③由给定的概率保证程度()F t 推算概率度t⑤估计总体参数区间范围x x x X x ;p pp P p 抽样估计公式1.平均误差:重复抽样:n x np p p )1(不重复抽样:)1(2Nn n x2.抽样极限误差xx t 3.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222x t n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22)1(p p p t n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22222t N Ntn x 五、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公式1.相关系数2222)()(y y n x x n y x xy n2.配合回归方程y=a+bx22)(x x ny x xy nb xb y a 3.估计标准误:22n xy b y a y s y 五、指数分析计算指数分析公式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1)数量指标指数0001p q p q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01p q -00p q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0111p q p q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统计学原理重要公式

统计学原理重要公式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 ∑∑=fxf x 或 ∑∑=ffxx加权调和平均数: ∑∑∑∑==fxf x m m x频数也称次数。

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即落在各类别(分组)中的数据个数。

再如在3.14159265358979324中,…9‟出现的频数是3,出现的频率是3/18=16.7% 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总数的比为频率。

频数也称“次数”,对总数据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组内含个体的个数。

而频率则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

在变量分配数列中,频数(频率)表明对应组标志值的作用程度。

频数(频率)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频数(频率)数值越小,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掷硬币实验:在10次掷硬币中,有4次正面朝上,我们说这10次试验中…正面朝上‟的频数是4例题:我们经常掷硬币,在掷了一百次后,硬币有40次正面朝上,那么,硬币反面朝上的频数为____.解答,掷了硬币100次,40次朝上,则有100-40=60(次)反面朝上,所以硬币反面朝上的频数为60.一.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 ∑∑=fxf x 或 ∑∑=ffxxx 代表算术平均数;∑是总和符合;f 为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依据各个数据的重要性系数(即权重)进行相乘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

加权和与所有权重之和的比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 各组(变量值 × 次数)之和 / 各组次数之和 = ∑xf / ∑f加权调和平均数: ∑∑∑∑==fxf xm m x加权算术平均数以各组单位数f 为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以各组标志总量m 为权数但计算内容和结果都是相同的。

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

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

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1.组距式数值型数据众数的计算:确定众数组后代入公式计算:下限公式:;上限公式:,其中,L为众数所在组下限,U为众数所在组上限,为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前一组次数之差,为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后一组次数之差,d为众数所在组组距2.中位数位置的确定:未分组数据为;组距分组数据为3.未分组数据中位数计算公式:4.单变量数列的中位数:先计算各组的累积次数(或累积频率)—根据位置公式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对照累积次数(或累积频率)确定中位数(该公式假定中位数组的频数在该组内均匀分布)5.组距式数列的中位数计算公式:下限公式:;上限公式:,其中,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为中位数所在组前一组的累积频数,为中位数所在组后一组的累积频数6.四分位数位置的确定:未分组数据:;组距分组数据:7.简单均值:8.加权均值:,其中,为各组组中值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9.几何均值(用于计算平均发展速度):10.四分位差(用于衡量中位数的代表性):11.异众比率(用于衡量众数的代表性):12.极差:未分组数据:;组距分组数据:13.平均差(离散程度):未分组数据:;组距分组数据:14.总体方差:未分组数据:;分组数据:15.总体标准差:未分组数据:;分组数据:16.样本方差:未分组数据:;分组数据:17.样本标准差:未分组数据:;分组数据:18.标准分数:19.离散系数:第七章参数估计1.的估计值:置信水平α90%0。

1 0。

05 1。

654 95%0。

05 0.025 1。

9699%0.01 0。

005 2。

58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2.不同情况下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总体分布样本量σ已知σ未知大样本(n≥30)正态分布小样本(n〈30)非正态分布大样本(n≥30)其中,查p448 ,查找时需查n—1的数值3.大样本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4.总体方差在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5.估计总体均值的样本量:,其中,E为估计误差6.重复抽样或无限总体抽样条件下的样本量:,其中π为总体比例第八章假设检验1.总体均值的检验(已知或未知的大样本)[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用正态分布近似]假设双侧检验左侧检验右侧检验假设形式已知统计量未知拒绝域值决策,拒绝2.总体均值检验(未知,小样本,总体正态分布)假设双侧检验左侧检验右侧检验假设形式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已知统计量未知拒绝域值决策,拒绝注:已知的拒绝域同大样本3.一个总体比例的检验(两类结果,总体服从二项分布,可用正态分布近似)(其中为假设的总体比例)假设双侧检验左侧检验右侧检验假设形式统计量拒绝域值决策,拒绝4.总体方差的检验(检验)假设双侧检验左侧检验右侧检验假设形式统计量拒绝域值决策,拒绝5.统计量的参考数值0。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组距=上限-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111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或iii.变异指标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2.标准差: 简单σ=;加权σ= 3.标准差系数:第五章抽样估计1.平均误差: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2.抽样极限误差3.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第七章相关分析 1.相关系数2.配合回归方程y=a+bx3.估计标准误:第八章指数分数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1)数量指标指数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相对数变动分析:=×绝对值变动分析:-=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①由时期数列计算②由时点数列计算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a.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公式为:b.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公式为:(2)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基本公式为:式中:代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代表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二. 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个数逐期增长量的个数(1)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为:(2)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00%)。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1.样本均值公式:样本均值是用来估计总体均值的一种方法,公式为:\bar{x} = \frac{{\sum_{i=1}^n x_i}}{n}\]其中,\(\bar{x}\) 是样本均值,\(x_i\) 是第 \(i\) 个观察值,\(n\) 是样本容量。

2.样本方差公式:样本方差是用来估计总体方差的一种方法,公式为:s^2 = \frac{{\sum_{i=1}^n (x_i - \bar{x})^2}}{n-1}\]其中,\(s^2\) 是样本方差,\(x_i\) 是第 \(i\) 个观察值,\(\bar{x}\) 是样本均值,\(n\) 是样本容量。

计算样本方差时使用的是无偏估计公式。

3.标准差公式:标准差是样本方差的平方根,公式为:s = \sqrt{s^2}\]其中,\(s\)是样本标准差。

4.离差平方和公式:离差平方和是指每个观察值与均值之差的平方的总和,公式为:\sum_{i=1}^n (x_i - \bar{x})^2\]5.切比雪夫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给出了随机变量与其均值之间的关系,公式为:P(,X-\mu,\geq k\sigma) \leq \frac{1}{k^2}\]其中,\(X\) 是随机变量,\(\mu\) 是均值,\(\sigma\) 是标准差,\(k\) 是大于零的常数。

6.二项分布的期望值和方差公式:二项分布用于描述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成功的次数的概率分布。

其期望值和方差分别为:E(X) = np\]Var(X) = np(1-p)\]其中,\(X\)是二项分布随机变量,\(n\)是试验次数,\(p\)是单次试验成功的概率。

7.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公式:正态分布描述了大部分自然现象中的连续性随机变量的分布。

f(x) = \frac{1}{{\sqrt{2\pi}\sigma}}e^{-\frac{(x-\mu)^2}{2\sigma^2}}\]F(x) = \frac{1}{2}\left[1 + \text{erf}\left(\frac{x -\mu}{\sqrt{2}\sigma}\right)\right]\]其中,\(x\) 是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mu\) 是均值,\(\sigma\) 是标准差,\(\text{erf}\) 是误差函数。

统计学公式汇总

统计学公式汇总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第三章统计整理a) 组距=上限—下限b) 组中值=(上限+下限)十2c)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d)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第四章综合指标i. 相对指标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3. 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4. 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5.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ii. 平均指标1.简单算术平均数:;H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2.标准差:简单(T =3.标准差系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iii. 变异指标或第五章 抽样推断1.抽样平均误差:宀(1 P)2P重复抽样: P(1 p)x ’ P : n不重复抽样: x J —(1 N Y n N2.抽样极限误差 x x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t 2 不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2 2 Nt 2 2 2 2 2 N 2x t 2 2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第七章相关分析1. 相关系数n xy x yn x2 ( x)2 n y2 ( y)2 2. 配合回归方程y = a + bxn xy x yb 2 2-n x2( x)a y bx| y2a y b xy3. 估计标准误:s’,n 2第八章指数分数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1)数量指标指数q i P oq o P o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q i P o - q o P o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q i P iq i P o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统计学原理重要公式

统计学原理重要公式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调与平均数得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或加权调与平均数:频数也称次数。

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得测量值中,当按一定得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得测量值得数目,即落在各类别(分组)中得数据个数。

再如在3.149324中,‘9’出现得频数就是3,出现得频率就是3/18=16。

7%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得数据个数为该组得频数,频数与总数得比为频率、频数也称“次数”,对总数据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组内含个体得个数、而频率则每个小组得频数与数据总数得比值。

在变量分配数列中,频数(频率)表明对应组标志值得作用程度。

频数(频率)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得作用也越大,反之,频数(频率)数值越小,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得作用越小。

掷硬币实验:在10次掷硬币中,有4次正面朝上,我们说这10次试验中‘正面朝上’得频数就是4例题:我们经常掷硬币,在掷了一百次后,硬币有40次正面朝上,那么,硬币反面朝上得频数为____、解答,掷了硬币100次,40次朝上,则有100-40=60(次)反面朝上,所以硬币反面朝上得频数为60。

一。

加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调与平均数得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或代表算术平均数;∑就是总与符合;f为标志值出现得次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就是具有不同比重得数据(或平均数)得算术平均数。

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得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得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得权重得确定与一定得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得比重有关。

依据各个数据得重要性系数(即权重)进行相乘后再相加求与,就就是加权与、加权与与所有权重之与得比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各组(变量值 ×次数)之与 / 各组次数之与=∑xf /∑f加权调与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以各组单位数f为权数,加权调与平均数以各组标志总量m为权数但计算内容与结果都就是相同得。

二.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得计算方法标准差:σ=公式标准差也被称为标准偏差,或者实验标准差,公式如图、简单来说,标准差就是一组数据平均值分散程度得一种度量。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精品文档《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第一部分常用公式第三章统计整理a)组距=上限-下限b)组中值=(上限+下限)÷2c)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d)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第四章综合指标i.相对指标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3.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4.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ii.平均指标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简单算术平均数:1.2.加权算术平均数或iii.变异指标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 : 简单σ加权= ;σ2.标准差 :3.标准差系数抽样估计第五章1.平均误差: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抽样极限误差2.3.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第七章相关分析相关系数1.y=a+bx配合回归方程2.3.估计标准误:第八章指数分数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数量指标指数(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质量指标指数(2)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3) 相对数变动分析:×= 绝对值变动分析: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①由时期数列计算②由时点数列计算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 a.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统计学原理重要公式

统计学原理重要公式

统计学原理重要公式1.样本均值公式:样本均值是样本数据的总和除以样本的大小。

它的公式是:$$ \bar{x} = \frac{1}{n} \sum_{i=1}^{n} x_i $$其中,n是样本的大小,xi是第i个观测值。

2.总体均值公式:总体均值是从总体中取得的全部样本数据的总和除以总体的大小。

它的公式是:$$ \mu = \frac{1}{N} \sum_{i=1}^{N} x_i $$其中,N是总体的大小,xi是第i个观测值。

3.样本方差公式:样本方差是样本数据与样本均值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

它的公式是:$$ s^2 = \frac{1}{n-1} \sum_{i=1}^{n} (x_i - \bar{x})^2 $$其中,n是样本的大小,xi是第i个观测值,$ \bar{x} $是样本均值。

4.总体方差公式:总体方差是总体数据与总体均值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

它的公式是:$$ \sigma^2 = \frac{1}{N} \sum_{i=1}^{N} (x_i - \mu)^2 $$其中,N是总体的大小,xi是第i个观测值,$ \mu $是总体均值。

5.样本标准差公式:样本标准差是样本方差的平方根。

它的公式是:$$ s = \sqrt{\frac{1}{n-1} \sum_{i=1}^{n} (x_i - \bar{x})^2} $$其中,n是样本的大小,xi是第i个观测值,$ \bar{x} $是样本均值。

6.总体标准差公式:总体标准差是总体方差的平方根。

它的公式是:$$ \sigma = \sqrt{\frac{1}{N} \sum_{i=1}^{N} (x_i - \mu)^2} $$其中,N是总体的大小,xi是第i个观测值,$ \mu $是总体均值。

7.样本比例公式:样本比例是样本中具有一些特征的观测值的比例。

$$ p = \frac{x}{n} $$其中,n是样本的大小,x是具有特征的观测值的数量。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型分析报告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型分析报告

《统计学原理》考试计算题类型分析一、 综合指标综合指标计算题主要是平均指标的计算。

计算平均数最基本的公式是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其他公式(加权算术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数及加权调和平均数)都是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的变形形式。

例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配表。

(2)计算工人的平均日产零件数。

解:(1)所求次数分配表如下:(2)【分析】平均日产零件数等于日产总件数(标志总量)与总人数(单位总量)之比,由资料可直接求得总件数与总人数,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

所求平均日产零件数(件)为:75.3761197765.47115.4295.3775.3275.27=++++⨯+⨯+⨯+⨯+⨯==∑∑fxf x或:75.37%155.425.275.37%5.225.32%5.175.27=⨯+⨯+⨯+⨯==∑∑ffxx例2、已知某局20个企业的有关统计资料如下:试计算产值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分析】产值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等于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之比,资料给出了实际完成数,各组计划数并未直接给出,但各组计划数等于各组实际数与各组计划完成百分比之比求得,故可用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计算。

解:产值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10分)例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 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57.103420435%115184%105126%9557%85681841265768==++++++==∑∑x m m x计算乙组每个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小组哪个组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乙组平均日产量为(件)34030201040)1720(30)1717(20)1714(10)1711()(σ22222=+++⨯-+⨯-+⨯-+⨯-=-=∑∑ff x x 乙乙因V 甲< V 乙,故甲组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统计学原理重要公式大全

统计学原理重要公式大全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fxf x 或 ∑∑=f f x x加权调和平均数: ∑∑∑∑==f xf xm m x频数也称次数。

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即落在各类别(分组)中的数据个数。

再如在3.14159265358979324中,…9‟出现的频数是3,出现的频率是3/18=16.7% 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总数的比为频率。

频数也称“次数”,对总数据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组内含个体的个数。

而频率则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

在变量分配数列中,频数(频率)表明对应组标志值的作用程度。

频数(频率)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频数(频率)数值越小,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掷硬币实验:在10次掷硬币中,有4次正面朝上,我们说这10次试验中…正面朝上‟的频数是4例题:我们经常掷硬币,在掷了一百次后,硬币有40次正面朝上,那么,硬币反面朝上的频数为____.解答,掷了硬币100次,40次朝上,则有100-40=60(次)反面朝上,所以硬币反面朝上的频数为60.一.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f xf x 或 ∑∑=f f x xx 代表算术平均数;∑是总和符合;f 为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依据各个数据的重要性系数(即权重)进行相乘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

加权和与所有权重之和的比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 各组(变量值 × 次数)之和 / 各组次数之和 = ∑xf / ∑f加权调和平均数: ∑∑∑∑==fxf xmm x加权算术平均数以各组单位数f 为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以各组标志总量m 为权数但计算内容和结果都是相同的。

《统计学原理》公式

《统计学原理》公式

《统计学原理》公式大全一、统计整理1.组距=上限 - 下限 2.组中值(1)闭口组2下限上限组中值+= (2)开口组组中值①2相邻组组距上限值缺下限的开口组的组中-= ②2相邻组组距下限值缺上限的开口组的组中+= 二、综合指标1.计划完成相对数 =计划任务数实际完成数2.计划执行进度 =计划期计划任务累计数数一时间的实际完成累计自计划执行之日起至某3.结构相对数 =总体总量总体中某部分数值4.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总体中某部分数值比例相对数=5.值另一总体的同类指标数某总体的某指标数值比较相对数=6.的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但有联系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强度相对数=7.基期指标数值报告期指标数值动态相对数=8.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算术平均数=9.简单算术平均数 x —=nxn x x x n ∑=+++ 21 10.加权算术平均数 x —=∑∑=∑+++f xf f f x f x f x n n 2211 11.简单调和平均数 ∑=-xN x H 112.加权调和平均数 ∑∑=-mxmx H 113.极差(R )= 最大标志值 — 最小标志值14.简单平均差 D A ⋅=nx x∑-—15.加权平均差 D A ⋅=∑-fx x —16.简单标准差 nx x ∑-=)(—2σ17.加权标准差 ∑∑-=ffx x )(—2σ三、抽样推断1.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nx σμ2=2.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nP P p )1(-=μ 3.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1(2N nn x -=σμ4.抽样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1()1(Nnn P P p --=μ 5.抽样平均数的抽样极限误差 =∆xμ-⋅x t 6.抽样成数的抽样极限误差=∆pμp t ⋅7.概率度 t =μxx ∆ t = μpp ∆8.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x __±∆x9.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p ±∆P四、统计指数1.个体价格指数 p pk p 01=2.个体产量指数 q q k q 01=3.个体成本指数 z z k z 01=4.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p q p q k q 00015.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p q p q k p 01116.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p q p q k k q q 0007.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p q k p q k pp 111118.可变构成指数 ∑∑∑∑⋅⋅==)()(00011101_________f x f f x x x k 可变9.固定构成指数 ∑∑∑∑⋅⋅=)()(110111___f f x f x k 固定10.结构影响指数 ∑∑∑∑⋅⋅=)()(00110___f x f f x k 结构11.指数体系相对数形式 k k k p q qp ⨯= 即∑∑⨯∑∑=∑∑p q p q p q p q p q p q 011100010011 绝对数形式:)()(011100010011∑∑-+∑∑-∑∑=-p q p q p q p q p q p q五、动态数列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n a na a a a n ∑=+++=21—2.根据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n a na a a a n ∑=+++=21—3.根据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ffa a —4.根据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1221222132113221—-++++=-++++++=--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n nn5.根据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f f f f aa f a a f a a a n n n n 12111232121—222---+++++++++= 6.根据相对数动态数列或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ba c ———=7.增长量 = 报告期水平 一 基期水平 8.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一前一期水平,用符号表示为:a a ,,a a ,a a ,a a n n 1231201----- 9.累计增长量 = 报告期水平一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用符号表示为:a a ,,a a ,a a ,a a n 0030201---- 10.各期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最后一个时期的累计增长量,用公式表示为: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01231201)()()()(-=-++-+-+--11.相邻两个时期的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用公式表示为: a a a a a a n n n n 1010)()(---=---12.年距增长量 = 本期发展水平 - 去年同期发展水平 13.1-==时间数列的项数累计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个数逐期增长量之和平均增长量14.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发展速度=15.前一期水平报告期水平环比发展速度=用符号表示为:a a a a a a a a n n 1231201,,,,- 16.某一固定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用符号表示为:a a a a a a a a no o 03201,,,,17.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的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用符号可表示为:a a a a a a a a n n 1231201-⨯⨯⨯⨯ =aa n 018.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用符号可表示为:a a a a a a n nn n 1010--=÷19.去年同期发展水平本期发展水平年距发展速度=20.11-=-=-==发展速度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增长量增长速度21.1-=-==环比发展速度前一期水平前一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22.1-=-==定基发展速度某一固定基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累计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23.()1-==年距发展速度月或季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年距增长量年距增长速度24.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为:ninnx x x x x x ∏=⋅⋅⋅⋅= 321—由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定基发展速度,因此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可写成:non a a x =—25.平均增长速度 = 平均发展速度 一1 26.100100100%1前一期水平前一期水平期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的绝对值增长=⨯=⨯=。

统计学原理-计算公式

统计学原理-计算公式

位值平均数计算公式1、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组距式分组下限公式:2110m m d L M ⋅∆+∆∆+= 0m L :代表众数组下限; 1100--=∆m m f f :代表众数组频数-众数组前一组频数0m d :代表组距; 1200+-=∆m m f f :代表众数组频数—众数组后一组频数2、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顺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中位数位置21+=n 分组向上累计公式:e ee em m m m e d f S fL M ⋅-∑+=-12e m L 代表中位数组下限;1-e m S :代表中位数所在组之前各组的累计频数;e mf 代表中位数组频数; em d 代表组距3、四分位数:也称四分位点,它是通过三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四部分,其中每部分包含25%,处在25%和75%分位点上的数值就是四分位数。

其公式为:411+=n Q 212+=n Q (中位数) 4)1(33+=n Q实例数据总量: 7, 15, 36, 39, 40, 41 一共6项Q1 的位置=(6+1)/4=1.75 Q2 的位置=(6+1)/2=3。

5 Q3的位置=3(6+1)/4=5。

25Q1 = 7+(15-7)×(1.75-1)=13,Q2 = 36+(39-36)×(3。

5-3)=37。

5,Q3 = 40+(41-40)×(5。

25—5)=40.25数值平均数计算公式1、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将总体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除以总体单位。

其公式为:n x n x x x X n ∑=⋯⋯++=212、加权算术平均数:受各组组中值及各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即权数f)大小的影响,其公式为:fxf f f f f x f x f x X i i i ∑∑=⋯⋯++⋯⋯++=212211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频率:其公式为:ffX f f X f f X f f X X n ∑⋅∑=∑∑⋯⋯+∑+∑=22114、调和平均数:由于只掌握每组某个标志的数值总和(M )而缺少总体单位数(f)的资料,不能直接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数,则应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其公式为:xm m H ∑∑=5、简单几何平均数:就是n 个变量值(Xn)连乘积的n 次方根:其公式为:n n nX X X X X G ∏=⋯⋯⋅⋅=3216、加权几何平均数:如果变量值较多,其出现的次数不同,则应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数,其公式为:fff f f f nf f XX X X G nn∑⋯⋯++∏=⋯⋯⋅=212121标志变异绝对指标及成数计算公式一、标志变异绝对指标:1、异众比率(又称离异比率或变差比,它是指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公式即,imi m i r f f f f f V ∑-=∑-∑=12、极差(也称全距,它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这差公式即:min max X X R-=3、平均差(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对算数平均数的绝对离差的算术平均数,平均差是反映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平均距离,平均差越大,说明总体各标志值越分散,平均差越小,说明各标志值越集中),公式即为:(未分组情况)nx x DA -∑=. (分组情况):ff x x DA ∑-∑=·.4、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公式即为:(未分组情况)nx x 22)(-∑=σ (分组情况):ff x x ∑-∑=·)(22σ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公式即为:(未分组情况)n x x 2)(-∑=σ (分组情况):ffx x ∑-∑=·)(2σ方差的数学性质:变量的方差等于变量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变量平均数的平方。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第三章统计整理a) 组距=上限-下限b) 组中值=(上限+下限)÷2c)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d)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第四章综合指标i. 相对指标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3.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4.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ii.平均指标1.简单算术平均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或3、调和平均数 m H m x=∑∑ iii.变异指标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2.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 σ=3.标准差系数:第五章 抽样估计 成数:1N P N=1.抽样平均误差: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1)(1)p p p nn Nμ-=- 2.抽样极限误差p p t μ∆=置信区间:下限:x x -∆ 上限:x x +∆p μ-∆ p μ+∆3.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第七章 相关分析1.相关系数2.配合回归方程 y=a+bx第八章指数分数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1)数量指标指数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相对数变动分析:= ×绝对值变动分析:- = ( - )×(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①由时期数列计算②由时点数列计算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求序时平均计算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求序时平均数af af =∑∑间断时点计算序时平均数:af af =∑∑a.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时平均数,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型分析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型分析

《统计学原理》考试计算题类型分析一、 综合指标综合指标计算题主要是平均指标的计算。

计算平均数最基本的公式是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其他公式(加权算术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数及加权调和平均数)都是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的变形形式。

例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配表。

(2)计算工人的平均日产零件数。

解:(1)所求次数分配表如下:按日加工零件数(件)所分的组各组人数(频数)频率(%)25—30 7 17.5 30—35 8 20 35—40 9 22.5 40—45 10 25 45—50 6 15.0 合计40100.0(2)【分析】平均日产零件数等于日产总件数(标志总量)与总人数(单位总量)之比,由资料可直接求得总件数与总人数,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

所求平均日产零件数(件)为:75.3761197765.47115.4295.3775.3275.27=++++⨯+⨯+⨯+⨯+⨯==∑∑fxf x或:75.37%155.425.275.37%5.225.32%5.175.27=⨯+⨯+⨯+⨯==∑∑ffxx例2、已知某局20个企业的有关统计资料如下:按计划完成百分比分组(%)企业数(个)实际产值(万元)90以下 4 68 90—100 5 57 100—110 4 126 110以上 7 184 合计20435试计算产值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分析】产值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等于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之比,资料给出了实际完成数,各组计划数并未直接给出,但各组计划数等于各组实际数与各组计划完成百分比之比求得,故可用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第一部分常用公式
第三章统计整理
a)组距=上限-下限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d)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第四章综合指标
i.相对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
象总量指标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ii.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或
iii.变异指标
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σ=
3.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抽样估计
1.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七章相关分析
1.相关系数
2.配合回归方程y=a+bx
3.估计标准误:
第八章指数分数
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相对数变动分析:
= ×
绝对值变动分析:
-=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
a.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公式为:
b.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公式为:
(2)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基本公式为:
式中:代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
二. 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1)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为:
(2)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00%)
第二部分计算题分析
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计算参考作业及期末复习指导。

1、根据所给资料分组并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根据整理表计算、算术平均数.
例: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 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
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平均成绩:
(分)
2、根据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指标、计算变异指标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例: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
1)
(件)
(件)
(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
因为0.305 >0.267
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3、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计算平均数(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根据要求进行平均数(成数)的区间估计。

例: 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
品190件.
要求: (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3)如果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解:(1)样本合格率
p = n1/n = 190/200 = 95% Array
抽样平均误差:
(2)抽样极限误差Δp= t·μp = 2×1.54% = 3.08%
下限: △p=95%-3.08% = 91.92%
上限: △p=95%+3.08% = 98.08%
则:总体合格品率区间:(91.92% 98.08%)
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91.92%×2000=1838件 98.08%×2000=1962件)
(3)当极限误差为2.31%时,则概率保证程度为86.64% (t=Δ/μ)
4、计算相关系数;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利用建立的方程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

例:
从某行业随机抽取6家企业进行调查,所得有关数据如上:
(y)对产品销售额
(x)的回归直线,并
说明回归系数的实际
意义。

(2)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时,销售利润为多少?
解:(1)配合回归方程
y=a+bx
=
=
回归方程为:y=-4.1343+0.3950x
回归系数b=0.3950,表示产品销售额每增加1万元,销售利润平均增加0.3950
万元。

(2)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时,即x=100,代入回归方程:y=-4.1343+0.3950×100=35.37(万元)
5、计算总指数、数量指数及质量指数并同时指出变动绝对值、计算平均数指数。

例: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2)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
(3)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

解:(1)商品销售额指数=

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2)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

(3)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
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元
6、根据资料计算各种发展速度(环比、定基)及平均增长量指标;根据资料利用平均发展速度指标公式计算期末水平。

例:有某地区粮食产量如下:
要求:(1)计算2001年-2005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年平均增长量和年平均发展速度;
(2)如果从2005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解:(1)
年平均增长量 =
=16.73(万吨)
(或年平均增长量 )
年平均发展速度=
(2)
=431.44(万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