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描写方法鉴赏学案_8967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第一章: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韵律、节奏、形象等手段,凝练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2 诗歌的特点:1.2.1 语言精炼:诗歌的语言经过精心挑选,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1.2.2 情感真挚:诗歌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2.3 想象丰富: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1.2.4 形式多样:诗歌有各种形式,如绝句、律诗、词、赋等。
第二章:古代诗歌的分类与历史背景2.2 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诗歌特点和代表人物。
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3.1 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具体的事物描绘出抽象的意境。
3.2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突出其中一个特点。
3.3 象征: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3.4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5 借代:借代是用一个与所要表达的事物有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第四章:诗歌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诗歌的背景:研究诗歌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创作动机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4.2 把握诗歌的主题:通过诗歌的形象、情感、思想等方面,提炼出诗歌的主题。
4.3 分析诗歌的结构: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了解诗歌的组织结构和艺术构思。
4.4 品味诗歌的语言:关注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技巧。
第五章:诗歌鉴赏实践5.1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表达技巧。
5.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六章:意象与意境的解读6.1 意象的构成:分析诗歌中意象的选取、组合和创造,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6.2 意境的营造: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叠加、空间的拓展和情感的渲染来营造意境。
6.3 案例分析:以具体诗歌为例,解读其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体会诗歌的美感。
(学生)古诗鉴赏 描写手法导学案
古诗描写手法鉴赏导学案答题步骤:1.找准描写的手法(细节描写、白描与工笔、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2.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解说;3.分析效果(蕴含的情感)。
答题模式: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具体手法+诗句内容+(作用术语)+表达情感课堂示例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诗歌第四句“闲敲棋子落灯花”,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试作分析。
第四句“闲敲棋子”运用了细节描写。
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动作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和怅惘。
课堂练习1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问:“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课堂练习2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颔联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试作分析。
课堂练习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问: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
中国古代的诗歌鉴赏技巧教案
中国古代的诗歌鉴赏技巧教案一、背景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欣赏古诗的能力和享受诗歌带来的美妙。
二、鉴赏技巧之节奏感节奏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使诗歌更具韵律和感染力。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来感受诗歌的节奏感:1. 流畅的句子:古代诗歌的句子通常较短,句与句之间有着自然的脉络,顺畅而连贯。
2. 音律和韵脚:古代诗歌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它们通过音节和韵律的变化表现出独特的节奏感,如五言绝句的“短句长句”、“抑扬格”等。
3. 境界的转折:在古代诗歌中,往往通过境界的转折来展现节奏感。
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通过转折展现出一种舒适宜人的节奏感。
三、鉴赏技巧之意象感古代诗歌擅长用浓缩的语言传达意象,这是古代诗歌独特魅力的体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意象,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 形象化的描绘: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形象来描绘景物、人物和情感,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人感受到壮丽景色的同时也期待着未来的发展。
2. 比喻手法的运用:古代诗歌通过比喻等修辞手法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残云不尽山河在,天意君知否”通过将残云比作烦恼,表达了诗人的思索和愤怒。
3. 音乐化的表达:古代诗歌的意象往往和音乐紧密相联,如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处处蚊子咬,雨声像蓬莱”,通过运用音乐化的表达,给人一种愉悦和欣慰的感受。
四、鉴赏技巧之情感共鸣古代诗歌传达着古人的思想情感,它们的内涵深远且丰富。
通过运用以下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1. 真实与自然:古人的情感常常表现为真实与自然,我们要通过诗歌中的直观语言和情景,与古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苍天如海,北风卷地,宅中残火衔愁翠”,通过真实而自然的情感表达,与古人情感共鸣。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
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品味语言、把握意象、理解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格律、韵律、意象等,并示范鉴赏一首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对诗歌鉴赏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古代诗歌鉴赏的短文,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
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品味语言、把握意象、理解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格律、韵律、意象等,并示范鉴赏一首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对诗歌鉴赏的理解程度。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3. 帮助学生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2.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4.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5. 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感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3. 示范:以一首古代诗歌为例,展示鉴赏方法和技巧。
4. 实践:让学生自主鉴赏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意象、意境和情感。
5.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和感悟。
6. 总结:总结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反复品味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文化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选集或教材2. 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3. 教学PPT或黑板4. 网络资源或多媒体设备(可选)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诗歌朗诵会目的:让学生体验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朗诵能力。
方式: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朗诵,其他学生欣赏并给予评价。
活动二:诗歌创作比赛目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文学素养。
方式: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或情境,创作一首古代诗歌,评选出最佳创作奖。
七、教学策略策略一:案例分析法步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策略二:讨论法步骤:组织学生针对古代诗歌的主题、形式、艺术特色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计划第一周: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学习古代诗歌的分类。
第二周:鉴赏方法与技巧内容: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意象、意境、情感等。
古典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教案
古典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教案教学目标:鉴赏古典诗词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与能力重点难点:通过例题了解古典诗词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方法:例析与训练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新课情景设入法:播放林海的《琵琶语》同学们听了这首曲子的感觉是――①蕴含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绪②缠绵悱恻,欲说还休③淡淡忧伤,如歌如泣此乃天籁之音!看着如此唯美的画面,听着此曲,大家想到了什么?——琵琶女,《琵琶行》《琵琶行》中作者描写了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分别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现琵琶女技艺之高超?——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第一次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正面描写技艺高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烘托琴技)第三次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琴技)在这里作者用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展现琵琶女技艺之高超。
其实在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中,包括多种描写技巧,今天我们针对高考,一起来学习几种主要的描写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
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1.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第一章:诗歌与生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和生活情感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环境。
分析古代诗歌中描绘生活情景的例子,如田园诗、边塞诗等。
1.3 教学方法讲座与讨论相结合,介绍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解析来感受诗歌中的生活情感。
第二章:诗歌的形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形象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2.2 教学内容解释诗歌中形象的概念和分类,如自然形象、人物形象等。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形象构建和作用,如意象、象征等。
2.3 教学方法讲解诗歌形象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发现和解析诗歌中的形象。
第三章:诗歌的情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特点。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情感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3.2 教学内容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情感类型和表达方式,如抒发怀才不遇、思念家乡等情感。
解读具体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情感表达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介绍诗歌情感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体验诗歌情感。
第四章:诗歌的语言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语言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4.2 教学内容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含蓄、跳跃等。
解读具体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4.3 教学方法讲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创作等活动,运用诗歌语言和修辞手法。
第五章:诗歌的节奏与韵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特点和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节奏和韵律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5.2 教学内容解释古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概念和分类,如平仄、押韵等。
分析具体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构建和作用,如韵律的和谐、节奏的起伏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第一章:诗歌与生活1.1 诗歌的来源讲解诗歌起源于生活,是人们对生活感悟的一种表达方式。
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反映的生活场景和情感。
1.2 诗歌与情感解析诗歌是情感的载体,可以表达喜悦、忧伤、愤怒等情感。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章:诗歌的形式与结构2.1 诗歌的形式介绍古代诗歌的常见形式,如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绝句等。
讲解不同形式诗歌的特点和韵律美。
2.2 诗歌的结构解析古代诗歌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等部分。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诗歌的结构如何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诗歌的语言与意象3.1 诗歌的语言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含蓄、富有音乐性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诗歌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
3.2 诗歌的意象解析古代诗歌中意象的作用和意义,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诗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章:诗歌的表现手法4.1 比喻讲解比喻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如拟人、夸张、对比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和美感。
4.2 象征解析象征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如月亮象征团圆、梅花象征高洁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和深层意义。
第五章: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5.1 诗歌鉴赏的方法介绍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了解背景、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等。
讲解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5.2 诗歌鉴赏的技巧解析古代诗歌鉴赏的技巧,如抓住诗眼、理解典故、感悟情感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鉴赏古代诗歌。
第六章:对比与对偶6.1 对比手法的运用讲解对比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如突出主题、强调情感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和美感。
6.2 对偶手法的运用解析对偶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如平衡节奏、增强韵律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对偶手法的表达效果和美感。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能够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2. 具体诗歌的鉴赏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鉴赏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诗歌的鉴赏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表达技巧。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的表达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
3. 诗歌鉴赏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结合所学技巧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古代诗歌的魅力。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所学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分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如《登高》、《静夜思》等。
2. 分析重点:针对每首诗歌,引导学生关注其表达技巧的运用,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
3.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感悟。
七、诗歌鉴赏实践1. 实践活动: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运用所学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分析。
初三语文古代诗歌赏析教案
初三语文古代诗歌赏析教案【教案一】古代诗歌赏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3. 学习赏析古代诗人的作品,培养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概述2. 古代诗歌的分类与特点3.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4. 古代诗人的作品赏析三、教学过程一、古代诗歌的概述(10分钟)1. 引入:通过播放古代诗歌的朗读或演唱,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提示学生回忆:你们了解过哪些古代诗歌?3. 导入新知:课堂上出示古代诗歌的图片,并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二、古代诗歌的分类与特点(15分钟)1. 提示学生思考:古代诗歌有哪些分类?2. 引导学生认识:古代诗歌可以按照题材、体裁和形式进行分类,并介绍每种分类的特点。
3. 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古代诗歌的分类与特点,并准备分享给其他同学。
三、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20分钟)1. 教师讲解: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包括鉴赏诗歌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鉴赏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和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选择几首古代诗歌案例,与学生一起深入分析诗歌的内容、意境和艺术特点。
四、古代诗人的作品赏析(40分钟)1. 学生展示:学生按照古代诗歌的分类,选择一位古代诗人的作品进行赏析,并用PPT或海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2. 学生评价:其他同学根据指定的评价标准,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互动讨论。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补充相关的知识和观点。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10分钟)1.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小结,并提醒学生复习梳理所学知识点。
2. 延伸: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继续赏析一首古代诗歌,并用书面形式写出鉴赏体会和分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
学生在展示和互动中发挥了主体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表达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辅导学案(5篇范例)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辅导学案(5篇范例)第一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辅导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辅导学案一、解读诗歌基本方略1、解读标题明确类别推断情志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品味意境3、识别技法表现手法方式与修辞二、古代诗歌的类别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说理诗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一)咏物诗【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特点归纳: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二)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ϖ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手段--即借景抒情。
ϖ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ϖ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ϖ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对比。
ϖ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ϖ 4.分析重点:景物特征;5.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宿建得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什么?有什么作用?2、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第一章:诗歌与生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古代诗歌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生活背景。
2. 古代诗歌中的生活描写。
3. 古代诗歌对生活的反映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古代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中的生活描写。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对生活的反映和启示。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古代诗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生活背景和描写。
3. 分析: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中的生活描写。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对生活的反映和启示。
5. 总结:总结古代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第二章:诗歌与自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古代诗歌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自然背景。
2. 古代诗歌中的自然描写。
3. 古代诗歌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古代诗歌与自然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中的自然描写。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古代诗歌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自然背景和描写。
3. 分析: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中的自然描写。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5. 总结:总结古代诗歌与自然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六章:诗歌与情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与情感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古代诗歌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
2. 古代诗歌中的情感描写。
古典诗歌鉴赏之六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学案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六表达技巧第三节描写技巧一、知识回顾二、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抒情方式、修辞手法、描写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诗句如何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描写手法1衬托 2对比 3虚实结合 4动静结合5细节描写 6白描 7工笔细描 8远近结合 9诗中有画四、衬托衬托的作用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正衬: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哨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2、反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此诗三四句写夜景时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三四句运用了的手法(步骤一)。
下雪的夜晚,诗人彻夜难眠,当听到雪压树枝发出的声响时,更加突现了环境的(步骤二)。
这一手法的运用,形象地烘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步骤三)。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设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心中由飘泊引起的 (步骤三)。
五、对比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首联即以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与“”相对照.六、虚实结合虚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含义: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
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品味词句、分析意象、感受情感、理解寓意等。
3. 代表性诗人的作品解析:杜甫、白居易、王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1) 讲解格律、韵律的概念及作用。
2) 分析意象、情感在诗歌中的表现。
3. 教学环节二:学习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1) 品味词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优美词句,体会其表达的意境。
2) 分析意象:解读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寓意。
3) 感受情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4) 理解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教学环节三:代表性诗人的作品解析1) 选取杜甫、白居易、王维等诗人的代表作品。
2) 应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作品中的意象、情感等。
3) 讨论诗人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古代诗歌鉴赏的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古代诗歌鉴赏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课外读物:推荐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方面的课外书籍,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2.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概述3. 意象、意境与情感4. 修辞手法及其在古诗词中的应用5. 诗歌的结构与节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及其在具体诗词中的应用。
2. 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展示艺术手法的运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如意象、意境、修辞手法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展示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交流自己的欣赏心得。
5. 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词创作的尝试,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5.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古诗词鉴赏的题目,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选取各个朝代的经典古诗词作为教学案例。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古诗词鉴赏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提供更多的古诗词鉴赏资料,包括学术论文、诗歌朗诵视频等。
4.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第一章:诗歌与生活1.1 诗歌的来源讲解诗歌是如何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
1.2 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是如何反映现实生活的。
第二章:诗歌的节奏与韵律2.1 诗歌的节奏讲解诗歌的节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不同的节奏所表达的情感。
2.2 诗歌的韵律讲解诗歌的韵律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第三章:诗歌的形象描绘3.1 诗歌中的形象讲解诗歌中的形象描绘,如景物、人物、事件等。
3.2 诗歌的形象描绘手法讲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第四章:诗歌的情感表达4.1 诗歌中的情感讲解诗歌中的情感及其分类。
4.2 诗歌的情感表达手法讲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表达手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第五章:诗歌的主题与结构5.1 诗歌的主题讲解如何把握诗歌的主题。
5.2 诗歌的结构讲解诗歌的结构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第六章:诗歌的修辞手法6.1 对仗与排比解释对仗与排比在诗歌中的运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6.2 对比与象征分析对比与象征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来深化意义。
第七章:诗歌的意境与审美7.1 意境的概念探讨意境在诗歌中的定义和作用,如何通过意境传达诗人的情感。
7.2 诗歌的审美特点分析诗歌的审美特点,如含蓄、凝练、深邃等,以及它们如何吸引读者。
第八章:古典诗歌的类别与特点8.1 不同类别的诗歌介绍古典诗歌的不同类别,如田园诗、边塞诗、闺怨诗等,以及它们的特点。
8.2 诗歌风格的变化讨论诗歌风格的历史演变,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风格如何反映时代精神。
第九章: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9.1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阅读、分析和感悟来鉴赏诗歌。
9.2 诗歌鉴赏的深入技巧探讨如何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以及如何评价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十章:实战演练与作品鉴赏10.1 诗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诗歌,通过实践加深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
初中语文教案:学习古代诗歌的赏析技巧
初中语文教案:学习古代诗歌的赏析技巧学习古代诗歌的赏析技巧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古代诗歌的赏析技巧既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也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初中生学习古代诗歌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一、认识古代诗歌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古代诗歌包括五言、七言两大派别,以及律诗、绝句等不同形式。
其中五言绝句最为广泛流传。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通过阅读中国经典名篇,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感悟其中艺术之美,体验其情感之真。
二、掌握基础赏析技巧1.了解上下文:读一首古代诗歌时,先要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并注意把握全文上下文关系。
2.品味意象:重点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如花、月、山等,体会作者运用寓意深远的形象来描绘情境和抒发情感。
3.解读诗句:分析关键句子或词语的内涵,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4.注重音韵:注意古代诗歌中平仄、押韵等修辞手法对于整体意境的营造作用。
三、深入赏析技巧1.审视结构:对于长篇章回体诗,要了解其结构特点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同时注意研究绝句和律诗之间的区别。
2.探究题旨:通过阅读全文并结合上下文信息,以及借助历史知识,推测出古代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寻找修辞:发掘并分析作者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所给予诗歌的艺术美感以及加深主题表达的作用。
4.比较与批评: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和不同内容的古代诗歌进行比较与批评,从而更好地发现其独特之处。
四、实践与巩固1.背诵经典: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进行背诵,并试着解读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手法。
2.模仿创作:通过学习古代诗歌的特点和技巧,进行模仿创作,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艺术素养。
3.参观展览:前往博物馆或艺术馆参观古代文化展览,加深对古代诗歌及其相关文化背景的认知。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的赏析技巧,初中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此外,在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描写方法鉴赏学案教学园地11-23 2135教学目标:鉴赏古典诗词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与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例析了解古典诗词的描写方法,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例析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考纲解读能力层级为E级,对于古代诗歌来说,该知识点主要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其中表达技巧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而以广义考查盛行。
所谓的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方法行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所谓狭义的表达技巧,主要指具体的表现手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表达技巧中景物的描写手法。
二.导入教学内容以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导入学习。
三.高考导航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可给1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到傍晚,又由地面到天空。
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动静角度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05卷全国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四.读一读,思一思,温故以求知新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2)四.读一读,思一思,温故以求知新(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虚”与“实”,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
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例 1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例2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例3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二)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例4 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景时用了那些技巧,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依据?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内心的愁怨。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3)(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如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例5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例6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具艺术感染力。
(五)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7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石万壑雷。
”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例8 月夕陆游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本诗由视觉到听觉,有静到动,以动衬静,融情于景。
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的声音似是下雪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的喜爱之情。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4)(七)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例9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
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八)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例10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