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合集下载

《观沧海》导学案及鉴赏

《观沧海》导学案及鉴赏

《观沧海》导学案及鉴赏引言:《观沧海》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观沧海》导学案及诗歌鉴赏,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观沧海》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3、培育学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二、学习重点1. 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朗读、想像。

三、学习难点通过想像体会诗歌意境的具体方法。

四、学习过程(一)、创设连接,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我也喜欢。

从小,海就是我的梦。

于是,读了很多描绘海的诗文。

:描写大海的好句1、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2、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

3、海,真的海,同北方高原那片苍茫的土地一样,凝聚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的生命力,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深刻。

4、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5、喜欢它宁静的样子,咆哮的样子望眼过去那开阔无边的大海,雄浑而苍茫,把城市的狭窄、拥挤、嘈杂全都灰望道九霄云外。

6、难忘那清爽的潮湿的带着谈谈的海腥味的海风,吹拂着人的头发、面颊、身体的每一处的感觉。

就像艳丽丰盈的女人一样的诱人。

边读边想着那些优美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突然发现,原来,我与海贴得那么近。

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朗读方法一起来神游大海。

(二)、目标定向,自主学习1、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诵读,要求读准确。

3、请学生相互提醒应注意的生字生词。

4、学生自由朗诵一遍,注意看课下的解释。

5、请同学们一齐朗读,并展开你的想像,在眼前展现诗所描绘的图景,感受意境。

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小时候一样,体会到了诗的画面和意境。

如果是,那么将你最喜欢的诗句展开充分的想像,并把它描绘出来,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归纳景物的特征。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情感,初步领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了解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浏览并划出重点。

(1)《观沧海》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大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弹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前后削平吕布等割据权势。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一致了中国北方。

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本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次北固山下》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史学家。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来往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遭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特别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誉。

(1)《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不断未能得志。

专题03 诗歌鉴赏选择题(导学案)-2023年新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专题03 诗歌鉴赏选择题(导学案)-2023年新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导学案(三)选择题【真题体验】(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 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方法指导】解答古代诗歌综合性选择题“三步骤”第一步,反复咀嚼,读懂诗歌。

第二步,选项切片,找敏感点。

细读选项,依据常见设误点,圈定选项中的敏感词语。

第三步,分析比对,定出答案。

综合比对四个选项,用排除法确定存疑选项的正误,并选出答案。

选择题常见设误点设误一:重点词句含义理解(2022全国乙卷)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022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0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0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白芬子中学“学案导学精讲多练”七上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者:潘有吉2016年9月22日班级:姓名:小组: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学【知识链接】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次北固山下》就是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颔联和颈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2、《观沧海》: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

诗人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洪江市)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一)自主学习课前熟读并背诵前两首古诗。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哉.()(二)合作学习1、学习《观沧海》①填空:《观沧海》一诗选自_《曹操集》_,作者_曹操_,字__孟德 _,__东汉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__慷慨悲壮__见称。

②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向组长汇报。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泰来农场学校九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古代诗歌四首》授课人:林青明课型:新授课打印时间:2014、9授课时间: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了解古诗词的文学常识。

2·能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重点、难点)3·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

课前预习:1·读“题目解说”,回答:沧海,即。

问题交代事件“观沧海”。

此诗是写站在碣石山所观看到的壮丽的景色。

2、读“作者简介”,回答:曹操,三国时家、家、诗人。

字。

代表作有诗歌《》《》。

3、读“背景资料”,回答:本诗选自《》。

预习自测:1、给下列字注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2、理解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什么意思?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观沧海》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2、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哪几句?3、结合语境,说说两个“若”字的表达效果。

《次北固山下》课前预习:读“题目解说”,回答:“次北固山下”中“次”意思是。

1、读“作者简介”,回答:王湾,代诗人。

现存诗首,其中最出名的是《》。

3、读“背景资料”,回答:本诗选自《》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课下注释及手中的参考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预习自测:解释下列词语:客路青山外: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发挥想象,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

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的哲理。

《钱塘湖春行》课前预习:1·读“题目解说”,回答:“钱塘湖”,即。

“春行”即春天出游。

题目点名了、、。

2、读“作者简介”,回答:白居易,字,晚年又叫。

代诗人。

著有《》。

3、读“背景资料”,回答:本诗选自《》。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课下注释及手中的参考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一、课先导学
1. 请学生们阅读底下四首古代诗歌:《登鹳雀楼》、《将进酒》、《静夜思》、《水调歌头》。

2. 请学生们思考以下问题:这些诗歌的作者是谁?他们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这些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有什么特点?
3. 请学生们准备好笔记本和笔,做好教室笔记。

二、教室进修
1. 请学生们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请学生们分组讨论,探讨这四首诗歌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3. 请学生们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这四首诗歌的作者生平宁创作背景。

4. 请学生们分析这四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比如比照、排比、夸张等。

5. 请学生们尝试模仿这四首诗歌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

三、课后反思
1. 请学生们总结今天的进修收获和体会。

2. 请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了怎样的认识?你们觉得古代诗歌与摩登诗歌有什么不同?你们在创作古诗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挑战?
3. 请学生们将自己创作的古诗分享给全班同砚,并互相评判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导学案设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创作能力。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诵读并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自主学习】1.反复朗读并背诵古代诗歌五首。

2.填空:(1) ,后不见来者。

,!(2)荡胸生层云,。

,。

(3) , 。

,衣冠朴素古风存。

(4) ,闻说鸡鸣见日升。

,。

(5)韩当离愁白日斜,。

,。

3.了解每一首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4.分别说说每一首诗各写了什么?【合作学习】1.在《登幽州台歌》一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2.“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结合诗句说一说,《望岳》尾联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又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3.在《登飞来峰》这首诗中,从中“浮云”一词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精神?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蕴含着怎样的哲理?《游山西村》的主题又是什么?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表明了诗人的怎样的志向,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自我反思】用画思维导图、自我介绍等方式进行课堂小结【达标检测】读古诗,完成诗后的练习。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生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生版)

4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2.积累诗歌常识。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4.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象美与意境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重点:积累诗歌常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审美意象与思想情感。

难点:以审美的态度欣赏诗歌,品味语言诗歌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1.写景抒情一类的诗歌,重点不在于字词训诂上,而在于感受诗歌的内在魅力,品味作者所营造的审美意象。

因此,不妨将诗歌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力还原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如此更有利于对诗歌的理解。

2.掌握一些常见的意象,如“子规”等。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学习《次北固山下》一、朗读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本诗体裁是什么?指出本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首诗押什么韵?韵脚是什么?3.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口译)二、解读欣赏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歌用“客路”开头,有什么含义在里面吗?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4.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5.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合作探究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句直接抒情?哪句属于写景?你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写了怎样的景象,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3.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交流点拨】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这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等)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等)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等)导学案-内容摘要:【学习目标】1.品味《观沧海》《次北固山下》这两首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熟读成诵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案】...-【学习目标】1.品味《观沧海》《次北固山下》这两首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熟读成诵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案】一.背景解读《观沧海》:汉南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恒(东胡族的一支),次年乌酌量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

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

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

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

《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

这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次北固山下》: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秀或在外任官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诗人曾往来于吴、楚之间,不昨归家,故有此作。

二.基础积累.默读一遍课语言,然后在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并划出来,借助注解和字典,将意思写在书上。

上课测试时请给画线字注音。

碣石()澹澹()白沙堤()萧瑟()沉没()竦峙()2.解下下列词语的意思。

(1)若:(2)幸甚至哉:(3)次:(4)残夜:(5)耸峙:3.根据意思填充诗句。

(1)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2)江山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3)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三.文学常识4.请同学查阅资料,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四首:《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歌,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体会其中的美好。

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主题内容。

2.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3.深入了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4.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诵读,使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

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静夜思》这首诗,培养学生的孤独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Step 1 课前准备 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静夜思》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Step 2 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出示《静夜思》这首诗的全文,让学生用普通话读一遍。

Step 3 学习课文 15分钟1. 集中注意力,学习《静夜思》。

2. 教师讲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3. 学生朗读《静夜思》。

Step 4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登鹳雀楼》。

2. 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的注释。

3.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登鹳雀楼》的意义和寓意。

Step 5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望岳》。

2. 学生阅读《望岳》的注释。

诗歌鉴赏导学案

诗歌鉴赏导学案

高三语文学案“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复习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苏轼、辛弃疾诗词的风格,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掌握切入点,快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由点带面,全面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复习检测】名句填空:1、,,。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5、,。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7、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文本探究】1、《念奴娇·赤壁怀古》(1)“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感情基调切入点: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都写了那些人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感情基调切入点:3、补充篇目卜算子①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③,舍我其谁也?【注】①这首词是辛弃疾因力主抗金遭贬,赋闲在江西农村时所作。

②李蔡:李广堂弟,才能平庸,元朔五年被封为乐安侯。

③力田:汉代掌管农事的小官。

简析词中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诗歌的感情基调切入点:总结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切入点:【跟踪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①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

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配套精品系列4)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配套精品系列4)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观沧海》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曹操,字 , 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其诗、 ,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

2.背景资料《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而《观沧海》正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一、导入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记录了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

本次课程将进修三首古代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

通过进修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二、目标1. 了解《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导学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背景:王之涣是唐代闻名诗人,他在《登鹳雀楼》中表达了对壮丽山河和繁华都市的倾慕之情。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倾慕,展现了壮美的山河和繁华的都市景象。

2. 《静夜思》作者:李白背景:李白是唐代闻名诗人,他在《静夜思》中表达了对遥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主题:表现了诗人在夜晚寂静时对遥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人生短暂和无常的主题。

3. 《将进酒》作者:李白背景:李白是唐代闻名诗人,他在《将进酒》中表达了对酒的热爱和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倾慕。

主题: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展现了酒与生活的干系。

四、讨论1. 请同砚们谈谈你们对这三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你们认为这些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有哪些特点?3. 你们是否能够从这些诗歌中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五、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这三首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理解了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深入进修古代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魅力,发现其中的人生智慧和美学意义。

愿我们在古代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的魅力和启发。

七年级古代诗歌导学案

七年级古代诗歌导学案

七年级古代诗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能够欣赏和品味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古代诗歌。

二、学习重点1、理解古代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结构、韵律等。

三、学习难点1、体会古代诗歌中含蓄、隐晦的情感表达。

2、对古代诗歌中用典、象征等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赏析法:对诗歌的语言、意象、手法等进行分析和欣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比较法:将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五、知识链接(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二)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1、月亮: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2、杨柳:常表达离别之情。

3、鸿雁:常寄托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4、杜鹃:常象征凄凉、哀伤。

5、梧桐:常象征凄凉悲伤。

6、菊花:常象征高洁、隐逸、脱俗。

(三)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手法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2、描写手法: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用典等。

六、诗歌赏析示例《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从意象上来看,诗中的“明月”是一个常见的思乡意象。

月光洒在床前,诗人恍惚中以为是地上的霜,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从表达手法上看,诗人通过动作描写“举头”“低头”,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以简洁朴素的语言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再来看一首词,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重点难点】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学习欣赏古诗。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初识古代诗歌《观沧海》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散曲《次北固山下》五律《天净沙·秋思》四言古诗★任务二:知作者、识背景①曹操(155220),字,沛(pèi)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②李白(701762),字,号,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誉为“”。

他是屈原之后伟大的主义诗人。

有《李太白集》传世。

③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朝代)诗人。

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

现存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

④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一说字千里,大都(现在北京)人,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并称“元曲四大家”。

《观沧海》选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

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数次遭贬,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诗歌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导学案 解析版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诗歌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导学案 解析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并熟读成诵。

2.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品味诗句,学习知人论世的评析方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字词清单任务二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射洪人,唐代文学家。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两次从军边塞,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等。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篇,诗词近800首。

写作背景《登幽州台歌》:本诗选自《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

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刘碧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考纲要求
2、明确考题方向和规律
3、掌握诗歌鉴赏方法之看懂题目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鉴赏考纲要求
2、掌握是个鉴赏方法之看懂题目
三、预习:
1、品析:朱庆余诗歌《近试上张水部》
2、赏析朱熹的《观书有感》
3、赏析唐代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4、赏析孟浩然《春晓》
5、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赏析刘辰翁的《忆秦娥》
7、赏析郑域的《昭君怨》
四、教学过程:
考纲要求
1、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鉴赏评价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怎么考
研透全国卷,明确方向,少走弯路
1、研读P95 第1---6题2013----2015全国卷
2、讨论探究:
(1)、都问什么?涉及什么考点?
(2)、考什么体裁?
(3)考什么题材?
(4)、命题形式有何特点?
诗歌怎么研读赏析?
《一》、看题目
1、题目内容似乎无关联,不看题目,猜不出诗歌内容:
试读品析:诗歌赏析,从一首诗开始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诗歌《近试上张水部》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酬朱庆馀》:猜猜他告诉朱庆馀什么信息?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2、试赏析朱熹的《观书有感》------由题目入手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méng chōng)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是写景的吗?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是借助形象喻理的诗。

朱熹在这两首诗中是讲读书的方法,但似乎没怎么写读书,他是用比喻的方法,很通俗告诉了人们怎样读书。

2、题目能反映诗歌情感内容
(1)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赤壁因什么出名?怀古怀的是谁?什么事情?
(2)、赏析唐代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猜猜看,题目内涵。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3)、赏析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题目无法看出内容情感—看内容
(1)、以《无题》为名的:
例如李商隐的系列《无题》诗。

其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只有词牌名的-怎么办?
格式:词牌名·题目无题目时,只有词牌名。

例1、去年期中考试题:刘辰翁的《忆秦娥》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

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例2、今年期中考试题:郑域的《昭君怨》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五、作业
用本节所学方法,试着鉴赏P95 第1---6题(2013----2015全国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