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谋篇布局 导学案 答案版

合集下载

登高《导学案》参考答案

登高《导学案》参考答案

登高(第1课时)参考答案感情基调:哀愁、苦痛、悲愤之情。

3.理清思路,掌握诗歌内容。

明确: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尤其要注意“万里悲秋常作客”这一句,它在结构上有重要作用,把眼前景与心中情紧密地联系起来。

明确:首联描绘了六个意象,勾勒出一幅秋天肃杀的图景。

颔联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

颈联由眼前景到心中情,使人感到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尾联将“悲秋”之意进一步深化。

这首诗歌写了诗人登高所见秋江的广阔图景,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学生在掌握诗歌的节奏和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合作探究(提示:可以从画面美和情感美两方面考虑)明确:前两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首联两句出现六个意象,好像六个特写镜头,仰观云天秋风,俯察江水洲渚,绘形绘色,绘声绘动,勾勒出了一幅严秋肃临天下的生动图画。

特别要注意“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

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猿的啼声暗示着诗人的悲苦。

颔联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

从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到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我们可以感到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绪。

名句赏析。

明确:这两句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

正因为有了“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再加上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里还能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容易产生时光易逝的感觉;或许,这又加重了诗人的乡愁,他会这样问自己,这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是了?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甚至会使他超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挥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这两联确实已将诗人的“艰难苦恨”包含无遗,用语之精当,气象之宏伟,在所有的登高诗篇中可谓绝唱。

2. 明确:此诗八句皆对。

起承转合诗歌鉴赏之布局谋篇

起承转合诗歌鉴赏之布局谋篇
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方法开个 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 往下说。
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 要制造些波澜。外表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络 是严密地含在里面的。
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完毕了,总 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好。
一、“起〞定基调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可分兀起、 平起。平起常见的作用有:交待人、时、地、事、 环境;渲染气氛,衬托感情,奠定基调;统领全篇, 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
答: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 “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比赛胜负、“哪能〞 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 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 “因局方〞的句意。
麻雀 〔宋〕王安石 一窝一窝又一窝, 五窝六窝七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哀乐的转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感官的转换
村行 〔王禹偁 〕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单独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
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九下第13课《诗词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难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3、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一、基础知识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 ) 珍羞.( ) 投箸.( )侧畔.( ) 长.精神(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玉盘珍羞直..万钱()(2)长风破浪会.有时()(3)直挂云帆济.沧海()(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暂凭杯酒长.精神()3、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怀旧空吟闻笛赋B.忽复乘舟梦日边C.到乡翻似烂柯人D.拔剑四顾心茫然4、按要求默写句子。

(1),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2 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3)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其一)里说的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5)苏轼《水调歌头》中,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的两句是“,”。

5、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乐府古题。

诗人李白,字,号,唐代(朝代)伟大的,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

诗人,唐代、,字梦得,洛阳人,有“”之称。

二、自主学习1、听朗读,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解析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解析版)

一、形象分析(一)景物形象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2.分析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答题步骤:①明确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动静、虚实结合;色彩绚丽;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感官)等);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③分析作用(表达技巧、营造氛围、情感)。

(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掌握以下方法:1.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诗歌可以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三)事物形象答题步骤: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导学案(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导学案(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明确中考诗词鉴赏考点2.熟悉常考诗词鉴赏题型3.掌握诗词鉴赏答题技巧考题回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衡阳 2015 年真题)杜 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的 心情。

(2 分)(动作或神态 喜悦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 (无限喜悦、归心似 箭的感情。

)探究方法:(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一)了解作者,关注背景:从作者的生平经历来看诗词中的思想情感,从作者所处的时代 背景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1.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和《虞美人》,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感情。

(表达词人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思想感情。

2.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希望天下寒士都得到庇护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分析标题,抓住文眼:标题是诗歌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 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情感。

1.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些诗歌的标题,说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春夜喜雨》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钱塘湖春行》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对春夜细雨的喜爱赞美 思念家乡,怀念亲人 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赞美)1.标题中有“送”、“别”字样的一般为送别诗,这类诗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 勉,或表达深情厚谊,或抒发别离之愁,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淮上与友人别》2.标题中有“咏”“题”加物象的如《咏煤炭》,一般为咏物诗,这类诗一般咏物诗,借某 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也就是托物言志。

(三)理清意象,景中有情:1.解释意象简单点说意象就是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人等。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 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诗歌鉴赏导学案答案

诗歌鉴赏导学案答案

诗歌鉴赏导学案答案:1【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考点】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1)颔联具体写的是,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概括起来,是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

颈联具体写的是,西南三峰并列着,只能见到一半,而另一半似乎隐于青天之外;一条大江,看起来被白鹭洲分割成两道。

概括起来,是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颔联反映了六朝繁华不再;颈联反映江水永流,自然永恒。

作者通过自然的永恒反衬历史繁华的短暂,抒发了人事沧桑之感。

(2)以“浮云”比喻奸邪,以“日”比喻君王和贤人。

作者以浮云蔽日为喻,写奸邪为非作歹、君王被奸邪所蒙蔽,写包括自己在内的贤者不得任用。

“使人愁”,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浮云蔽日、不见长安,是愁产生的原因。

【简评】虽然有人说江苏省省会南京古称金陵,这道题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但由于该诗影响面比较宽,曾在小学生古诗文读本上出现过,曾在初中教材上出现过,经常在高三迎考复习资料上碰到(如江苏教育出版社《高考零距离(精练本)》第296页就有该诗的命题),其中第2小题“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高考命题几乎一样),所以考的价值不大,容易给广大高三师生带来负面影响(如回到课本不断炒饭、猜题押题)。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分类参考答案送别诗鉴赏1、①首联是工整的对偶句,寥寥十字,描摹出一幅优美的山水图景。

青与白相对,色彩明丽,对比鲜明。

以“横”勾勒青山的静姿,以“绕”描画白水的动态,动静相宜。

②情景交融的手法。

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随风漂浮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缓缓下沉,似乎不忍遽然落山比自己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高考诗歌导学案总答案

高考诗歌导学案总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征战诗导学案11.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3.(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4.(1)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5.(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6.(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戎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戎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7.(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8.(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诗歌谋篇布局之某诗句作用答案

诗歌谋篇布局之某诗句作用答案

诗歌谋篇布局之某诗句作用答案诗歌谋篇布局之某诗句作用答案诗歌鉴赏谋篇布局之某诗词句的作用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简析上片“落红吹满沙头路”的作用。

(4分)答案:落花满地,点明暮春的时令特点;营造出哀怨、伤感的氛围;奠定了全词忧伤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评分标准:4分,每点1分。

)(二)“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点明登临季节(“晚秋”),总领全词(或“领起上片写景”),为下片怀古作铺垫,为全诗写景抒怀奠定萧瑟低沉的感情基调。

(4分,每点1分)(三)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4分)答案:这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

这都是诗人远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

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

(四)“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这两句写了分别的地点以及朋友即将前往的地方,照应了首联分别时的情景,(2分)也为后面写分别的场景感受作了铺垫。

(1分)有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1分)(五)诗歌这样结尾有何作用?(4分)答案:这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

(共4分)(六)“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答案:夕阳西下,北雁南飞,浩荡的渭水滔滔东流(1分),描绘了一片肃杀而壮阔的景象(1分)。

与上片的衰败景象互相映衬(照应)(1分),词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1分),衬托出浓郁的哀愁(1分)。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简析上片“落红吹满沙头路”的作用。

(4分)答案:落花满地,点明暮春的时令特点;营造出哀怨、伤感的氛围;奠定了全词忧伤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评分标准:4分,每点1分。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布局谋篇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布局谋篇  (含答案)

第三单元布局谋篇写作目标1.通过回顾学过的课文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学会自主总结不同文体布局谋篇的原则和方法。

2.能运用恰当的顺序和新颖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努力提升习作水平。

3.在作文交流、修改的过程中,领悟作文布局谋篇的妙处,体会习作的乐趣。

回扣经典孔乙己(节选)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之下,羼水也很为难。

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精| 彩| 点| 评选段开头交代了孔乙己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引出下文孔乙己的出场。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是解释说明的语句,表明是对往事的回忆。

文段中细说酒菜的价格,说明短衣帮的贫困,为下文写“九文”“四文”“十九个钱”作铺垫。

交代“我”的职务的变更,勾画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对长衫主顾唯恐侍候不周,对短衣帮能欺就欺,人势利冷酷。

蒲柳人家(节选)不过,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

何家世代单传,辈辈一棵苗,何满子的爷爷就是老生儿,他父亲也是在一丈青大娘将近四十岁时才落生的;偏是何满子不同凡响,是他母亲头一胎生下来的贵子。

一丈青大娘一听见孙子呱呱坠地的啼声,喜泪如雨,又烧香又上供,又拜佛又许愿。

诗歌鉴赏--答案

诗歌鉴赏--答案

参考答案一、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①通过“群仙相护”(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二、1、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提示:托物言志、象征。

怀才不遇的悲伤。

三、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四、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五、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2、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六、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小结性习题课Word含答案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小结性习题课Word含答案

由“象”入“境”总关“情”——诗歌鉴赏小结性习题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强化意象、意境的概念。

2、明确意象、意境的关系。

3、明确有关意象、意境的习题的答题思路。

4、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二、学习过程1、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找出这首诗歌中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对抒发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中有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课堂小结(1)意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感情的事物和景物。

(2)意境:即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简而言之,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

3、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结合李商隐《锦瑟》中的诗句“蓝田日暖玉升烟”谈谈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4、课堂小结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

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

5、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意境。

6、课堂小结明确答题思路:(不同的命题层面有不同的答题方式。

如果是笼统地简要分析意象、意境,必须遵循答题的一般思路。

)(1)描述诗歌的意象、意境。

(2)概括意象、意境的特点。

(3)理解意象、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谋篇布局——结构技巧复习目标:1.熟悉和灵活运用诗歌专题常用的结构技巧。

2.从诗歌的谋篇布局入手,整体理解诗歌内容。

3.掌握结构类题目的解题策略。

课前预习案(一).自主学习:考纲解读:本考点属于高考《考试大纲》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内容。

结构技巧的考查,多数以考查诗句的作用为主。

1.结构技巧常用术语:统领全篇、开门见山、线索、铺垫、照应、抑扬、承上启下(过渡)、层层深入、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2.常见的设问方式:①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诗的XX句在诗中的作用?②这首诗的XX句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③请结合原诗赏析XX句在结构上的特点,有何作用?(二).诊断练习:1.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2011年江苏)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②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 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4分)【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答题格式】答案中一定要有体现“行文思路”的关联性词语。

“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和条理。

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方法探究:如何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1、从前面的考题来看,分析脉络要从划分层次入手。

先概括出每一句的内容,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合并归类,切分出层次。

2、掌握律诗的常见结构模式,把握诗歌结构的规律。

由此分析诗歌的行文思路。

①“四分法”,即“起”“承”“转”“合”四个层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4分)答:由“秋阴时作渐向暝”到“更深”(1分),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1分),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1分)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1分)。

以“空间”为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点绛唇途中逢管倅①赵彦端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

别离何遽②,忍唱《阳关》③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 ①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

②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

③《阳关》句:别离之曲。

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4分)参考答案:①凄切的寒蝉,暗淡的夕阳,视听结合(1分);②营造了凄凉、冷清的氛围;(1分)③以景结情,写出了作者客送友人的无尽愁苦。

(2分)解题要点1、描绘或解说诗句(描写或叙述或塑造)2、确定诗句在诗中所处的位置,确定其在全诗中的结构作用3、对抒发诗人的何种情感起到作用课堂学习案复习目标:从诗歌的谋篇布局入手,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结构类题目的解题策略。

复习内容:一.“诊断练习”第1题1.我的答案存在的问题:2.提升训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南通市2014高三第二次调研)归朝欢〃和苏坚伯固苏轼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

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

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

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

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

《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

②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

③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

(4分)先写..梦中泛舟震泽、波浪滔天的景象,再写..眼前庐山倚天雄奇的景象,最后..感慨人生到处奔波的境遇。

二.“诊断练习”第2题1.我的答案存在的问题:2.提升训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原创题)乌栖曲李白姑苏台①上乌栖时②,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③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注] ①姑苏台:为吴王夫差所筑,上建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又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盛陈音乐,日与西施为水嬉。

②乌栖时,乌鸦停宿的时候,指黄昏。

③银箭金壶:指刻漏,为古代计时工具。

阅读上面诗歌,试分析它的行文线索。

(4分)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即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佚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紧扣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换,来暗示吴宫荒淫的昼夜相继,来揭示吴王的醉生梦死,并通过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景物隐寓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

三.诊断练习第3题1.我的答案存在的问题:2.提升训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苏省南通市2015高三模拟试题)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竟日空凝睇。

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

(4分)参考答案:①以抒情主人公“凝睇”的神态描写作结,写出了主人公整天凝睇不语的情形;②与开头“伫立”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③“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空落和无奈之感;④结句寄托了对故人的思念。

四.本节课的收获:课后巩固案作业: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2012苏北四市高三语文三模)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4分)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2014山东高考模拟)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本诗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消息时写的。

②幢幢(chuáng chuáng):昏暗、摇曳的样子。

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最后一句诗的作用。

(4分)[附]:常见结构技巧1.照应,包括首尾照应和照应文题两种,照应要答出“什么”和“什么”相照应(景还是情)。

其中,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2.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如《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3.句子考查,要注意位置,首句总领全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诗文的中间部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什么)为下文的(什么)做铺垫。

如: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4.以景结情是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使诗歌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如: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5.卒章显志是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行路难》的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表达了实现理想的豁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