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名画鉴赏鉴赏——《最后的晚餐》和《韩熙载夜宴图》
《最后的晚餐》鉴赏
《最后的晚餐》鉴赏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于1495年至1498年在米兰主教座堂制作的一幅壁画。
这幅壁画描绘了耶稣基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在安餐时刻的场景,是西方艺术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整幅画作为群像画的形式表现,中央的耶稣基督身材挺拔,面容慈祥,头戴光环,短发凌乱,微笑着看着镜头之外的某个目标。
他的右手略微抬起,散发着食物的气息,似乎是在说话或者更正一些误解。
而在他左边、右边盘坐的十二位门徒各具特色,个个姿态不同,神态各异。
他们的神态和动作都在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描绘这一场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幅壁画的构图非常精妙,给人一种严肃而庄重的感觉。
整个作品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的门徒的神态都不同。
前排三人突出,他们的头向观众方向,让人感觉像是正在与观众交流。
最中间的耶稣基督则处于一种有智慧的超然状态。
这种特殊的构图手法使得每个人物形态自然,且彼此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密。
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法,使得画面表现力十足。
例如,在颜色上,达·芬奇采用了浅灰、深灰、暖褐色和暖黄色等颜色,使得画面色彩饱和而又不失柔和。
此外,他还采用了对比速写的手法,这种手法让画面生动地展现出每一个人物的神态和情感。
总的来说,《最后的晚餐》不仅是达·芬奇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
它描绘了宗教和哲学的深邃内涵,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复杂的情感和生命的无穷悲壮。
它所展示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人物形态等多个方面都以达到优秀的艺术成就为目的,同时激发了人们对于艺术和创作的无限热情。
最后的晚餐作品赏析
最后的晚餐作品赏析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于15世纪末期,现收藏于米兰的圣玛丽亚德拉格拉齐教堂。
这幅壁画描绘了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上的场景,是基督教艺术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首先,这幅作品的构图非常精妙。
画面中的人物被安排在一个三角形
的形状中,这种构图方式使得画面更加稳定和平衡。
耶稣坐在中心位置,他的头部和身体形成了一个垂直线,这条线将画面分成了两个部分,左边是门徒们的群体,右边是耶稣的群体。
这种对称的构图方式
使得画面更加和谐,也更加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
其次,这幅作品的细节非常精细。
每个人物的表情和姿态都非常生动,他们的手势和眼神都非常准确地表达了他们的情感。
例如,耶稣的手
指指向天花板,预示着他即将被升天,而犹大则面带愧疚地低下了头。
这些细节使得画面更加真实和感人。
最后,这幅作品的色彩非常丰富。
画面中使用了大量的红色、绿色和
蓝色,这些颜色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此外,画面中的光
影处理也非常出色,使得画面更加立体和有深度。
总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一幅非常出色的艺术作品,它的构图、细节和色彩都非常精妙。
这幅作品不仅是基督教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最后的晚餐作品鉴赏
1
2
1
背景与主题
背景与主题
01
达·芬奇创作《最后的晚餐》 时,正值文艺复兴时期,这一 时期人们对宗教和神学的关注 度显著提高。作为一幅宗教题 材的壁画,该作品充分展示了 达·芬奇对宗教和人类心理的
深入理解
02
画面表现的是晚餐桌上的场景, 耶稣坐在中央,12个门徒分列 两旁。耶稣在晚餐中宣布了背 叛者的名字,门徒们表现出不 同的情感反应。这一主题强调 了耶稣作为救世主的地位,以 及他与门徒之间的关系
2
艺术手法与风格
艺术手法与风格
达·芬奇以其精湛的技艺和 卓越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
《最后的晚餐》充分展示了 他的绘画技巧和创新风格
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 析
艺术手法与风格
1. 空间透视
达·芬奇运用线性透视法,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 他巧妙地运用色彩和光影效果,使画面呈现出三维立体 感。这种手法使得画面更加逼真,观者仿佛身临其境
艺术手法与风格
4. 情感表达
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达·芬奇融入了自己对人类心理的深刻理解。通过描绘人物的神态 、动作和表情,他成功地传达出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表达使得作品不仅具有观 赏价值,还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3
影响与价值
影响与价值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 奇的代表作之一,它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
1 背景与主题 2 艺术手法与风格 3 影响与价值
《最后的晚餐》作品鉴赏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 多·达·芬奇所创作的一幅举世瞩目的壁画,它 以耶稣被捕前与12个门徒共进晚餐的场景为背景,
展现了耶稣在晚餐中对门徒的教诲和预言
这幅作品在艺术和宗教领域 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将
名画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课程名称:学院: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一、原作图片:《最后的晚餐》照片《最后的晚餐》电脑恢复版原作品为油画(壁画),达·芬奇创作在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的墙壁上。
由于制作进程的先天不足,整个在达·芬奇还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不知被后世画家重复画了多少次,哪一笔是达·芬奇的真迹恐难寻觅;另外这块圣地还经历了多次战争。
除拿破仑的大炮的轰击,时教堂也遭遇了轰炸。
多亏意大利人把这面墙前后上下用好几层沙袋完全遮挡住,壁画才幸存了下来。
现保留《最后的晚餐》的修道院大厅完全与外界隔间,所有的门窗都用和玻璃罩住,真正做到了恒温、恒湿、全封锁。
参观者要通过三道玻璃门才能来到入口处,每一道门都必需在前一道门完全关闭以后才开启。
当餐厅古朴的大门向朝圣者开启后,便进入了一座空旷、昏暗、静谧的大厅,存有壁画的墙在防灯照射下显现。
二、作者信息: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452年4月23日)~1519年5月2日,享年岁。
时期的天才、、发明家、建筑学家。
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振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的全才,他最大的成绩是,他的杰作《》和《》等作品,表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
他以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异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他是一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和军事工程师。
他还擅长雕刻、、发明、,知晓、、、、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留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
他全数的科研功效尽数保留在他的手稿中,以为,达·芬奇的科研功效若是在那时就发表的话,科技术够提早30-50年。
达·芬奇,中期的闻名、和,1452年4月15日生于的芬奇周围。
青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
油画《最后的晚餐》赏析
与丁托列托的《最后晚餐》比较 最后的晚餐(油画,365厘米×568厘米, 1592—1594年,威尼斯圣乔尔乔· 马乔列小教 堂藏)
丁托列托被稱為16世紀晚期最偉大的畫壇巨 匠,也是拉下文藝復興帷幕的名家,他原名 Jacob Robusti,1518年9月生於威尼斯是個染 布匠之子.早年曾在提香的畫室學習,後來因 諷刺老師被逐出,丁托列托擁有強烈的原創 性,幾乎可以與提香比較,被譽為擁有‘米開蘭 基羅的設計與提香的色彩。
创作背景 绘画特点 创作小故事 内容介绍 画家简介 同名作品比较
《最后的晚餐》(约1495-1498;壁画 420X910厘米)米兰圣玛丽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1470年代-公爵卢多维科· 斯福尔札,扩建修道院。公爵找来了当时28岁的画家达芬奇与另一 位米兰建筑师布拉曼特一同设计,建筑师布拉曼特将修道院后部的半圆顶穹窿改为挑高的圣 坛。此外也增建了方形回廊、餐厅等。 达芬奇选择了大厅北墙绘制他打稿已久的油画“最后的晚餐”,就连颜料也是他自己的发明, 是一种油彩与蛋彩的混合颜料。而非中世纪时期广被运用的湿壁画颜料。此颜料因混合了有 机物,据知是鸡蛋与牛奶,而且达芬奇涂的很薄,导致“最后的晚餐”在五十年后就因湿气 而开始严重剥落,修道院费尽心力修补此画多次。 1652年-修道院在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因此将画中耶稣与三个门徒的脚给截去了。 1796年-拿破仑占领米兰,修道院被军方占用,据记载该大厅被用来当做马房。 1943年-二次大战期间,米兰遭受剧烈的轰炸,所幸修道院并没有被完全摧毁,为保护画作, 军方与人民以沙包、钢架、木板将整面墙做了严密的保护,战后修复了顷倒的其他屋体之后, 才重新公开此画。
?1594年這幅最後的晚餐thelastsupper就可看出上述特色丁托列托喜歡用傾斜對角線來構圖將畫面切成兩半耶穌並沒安排在中間略為偏上的位置祂頭上發出的光暈讓其成為本畫的焦點屋子頂部黑雲密佈天使在上方觀察耶穌宣告引起的迴響丁托列托以一盞油燈做為全畫的主告引起的迴響丁托列托以一盞油燈做為全畫的主光源在光線與陰影的交織下風雨將來的強烈情感暗示接下即將發生的大事件跟達文西著名的經典版不同前者較為精緻細膩丁托列托則更強調戲劇化的描繪激情的畫面光與暗的對比以及動態的畫面這剛好是17世紀巴洛克風格的特色因此不少人認為丁托列托是巴洛克的先驅而是讓畫面流露出一股?观看纪录片?对比丁托列托同名作品结合达芬奇的绘画特点请描述你对达芬奇作品最后晚餐的理解
最后的晚餐的赏析
最后的晚餐的赏析《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的一幅油画作品。
该作品于1495年至1498年间,由达芬奇为米兰主教座堂创作完成。
这幅画作用壁画的形式出现,被放置在主教座堂的修道院餐厅内,因此也被称作《最后的晚餐》。
在这幅画作中,达芬奇将基督及他的十二门徒描绘成了具有人物深度和精致生动的形象。
画作表现了当时基督宣告自己将有门徒背叛他和抛弃他的事件,画面上人物的表情和身体语言都非常传神,突显出故事的戏剧性。
在画面中,基督端坐在一张大桌子的中央,他的姿态非常挺拔,仿佛在宣告一种宏伟的真理。
十二位门徒被绘制成为一群相互依靠的人,他们的表情和手势都在表现着不同的情感。
其中,耶稣左右两侧的门徒表现出惊恐和困惑的神情。
在耶稣的远右边,则是勃勃生机的使徒约翰,他的身体倾斜着,并在靠着耶稣的肩膀。
以彼得为代表的三门徒,则展现着愤怒和燃眉之急的情绪。
达芬奇的绘画技巧在这幅作品中也得到充分的展现。
他运用透视原理和光线效果,使得人物在空间上有了明显的层次感。
画面的背景中,描绘着高耸的建筑和丰富的装饰,这些细节的加入使得画作更加富有深度和厚重感。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艺术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不仅博物馆、教堂等文化机构广泛收藏,更被誉为西方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表现故事情节的方式,若隐若现但又恰到好处,使得观赏者能够更容易地投入到画作所表达的情感和气氛之中。
其深刻的主题和凝练的表达方式,使得《最后的晚餐》成为一个永恒的艺术绝唱,传递着基督教思想的高尚与人性的真谛。
达芬奇的这幅画作,不仅是文化历史上的重要遗产,更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智慧和善意。
《最后的晚餐》作品赏析
《最后的晚餐》作品赏析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他以自己超人的智慧,严谨的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了绘画上的许多技巧与理论问题。
比如通过解剖尸体,解决人体结构上的问题,通过数学计算,解决透视学上的问题,通过实验,试制油画的快干剂等等。
除此之外达·芬奇更以一种哲学家的思考,将文艺复兴所提倡的人文主义精神,深刻地反映到他的绘画中。
《最后的晚餐》作品赏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丽亚修道院餐厅所作的壁画。
故事取自于圣经:法利赛人用一袋子30个金币收买了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
犹大将基督出卖了。
这个日恶的罪行由神灵暗示给了基督,基督在与众门徒共进晚餐时,对众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之中有一人要出卖我了。
”众门徒听罢举座四惊。
达·芬奇抓住这个故事中最戏剧化,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即基督说完之后,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反应。
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与情绪的流露。
达·芬奇作了与其他因袭传统的画家所完全不同的画面处理。
首先他将十二门徒与基督坐在督桌的同一边,以基督为视觉中心与情节中心。
一反以往基督居中,门徒们六个一边的死板构图。
达·芬奇去掉中世纪以来,神的头上画光环的传统做法,将十三个人物按普通人的形象来塑造,将十三个人的内心按世俗的逻辑去观察去表现。
达·芬奇将光线从督桌上方照下来,十三个人的脸部表情与动作,加上督桌上的食物、杯子、盘子都照得鲜明而光亮。
督桌后面督厅的深运感全由于芬奇精湛的透视表现,而使得身处玛丽亚修道院督厅的观众会觉得督厅又扩大了一倍,恍若身处基督与门徒的督桌之旁,有种身临其境紧张万分的感觉。
画面中央的基督说完了那句悲惨的话,内心由于知晓这可耻的背叛行为而痛苦,脸上却呈现着高尚与宽容的神情。
十二门徒听完这意想不到的消息,全都惊慌地向后退缩,有人的手在向主表白自己一贯忠心耿耿,有人则在严肃地互相猜测与争论是谁卖主,还有人面向基督的手在祈求得到更进一步的解释。
《最后的晚餐》美术赏析
《最后的晚餐》美术赏析《最后的晚餐》,那可是一幅相当了不起的画作啊!你瞧,画面上那一群人围坐在餐桌旁,那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达芬奇可真是个天才,他用画笔把每个人的神态都刻画得如此生动。
就说耶稣吧,他那平静而又带着些许忧伤的表情,让人忍不住去想他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
再看看那十二个门徒,哇,那表情真是丰富多彩,有的惊讶,有的怀疑,有的愤怒,好像他们随时都会从画里跳出来和你聊天似的。
这画里的细节啊,真是多得让人惊叹。
餐桌上的食物、餐具,都画得那么逼真,感觉都能闻到食物的香味了。
还有每个人的衣服、动作,都那么自然,就好像你在现场看着他们吃饭一样。
你想想看,在那个没有照相机的年代,达芬奇能画出这样一幅画,这是多么厉害的本事啊!这就好比现在有人能用手画出和照片一样逼真的画,那不得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啊!这《最后的晚餐》可不只是一幅画,它更像是一个故事,一个充满了悬疑和情感的故事。
你看那些门徒们,他们在听到耶稣说有人要出卖他时的反应,多有意思啊!有的瞪大了眼睛,有的捂住了嘴巴,有的则在悄悄观察别人,这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的大戏啊!这画里的每一个线条、每一抹色彩,都好像在诉说着什么。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传递出很多信息。
而达芬奇就把这些微妙的情感和细节都捕捉下来,展现在了这幅画里。
这难道不神奇吗?我们看这幅画的时候,不就像是在窥探别人的生活秘密一样有趣吗?而且啊,这幅画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还能保存得这么完好,这得多不容易啊!这就好像一件珍贵的宝贝,被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传承了下来。
它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人们是怎么生活、怎么思考的。
总之,《最后的晚餐》绝对是一幅值得我们反复欣赏、细细品味的画作。
它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每次看都能发现新的东西,都能有新的感受。
你难道不想去好好欣赏一下这幅神奇的画吗?。
美术作品鉴赏——《最后的晚餐》
美术作品鉴赏——《最后的晚餐》摘要:《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画面中的人物,以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一、内容背景《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圣经》,据《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
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
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
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
《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二、构图布局《最后的晚餐》宽460厘米,长880厘米。
达·芬奇不仅在绘画技艺上力求创新,在画面的布局上也别具新意。
一直以来,画面布局都是耶稣弟子们坐成一排,耶稣独坐一端。
达·芬奇却让十二门徒分坐于耶稣两边,耶稣孤寂地坐在中间,他的脸被身后明亮的窗户映照,显得庄严肃穆。
背景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耶稣身上。
耶稣旁边那些躁动的弟子们,每个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各不相同。
尤其是慌乱的犹大,手肘碰倒了盐瓶,身体后仰,满脸的惊恐与不安。
画中人物从左到右是:巴多罗买(Bartholomeus)、小雅各(Jacobus Alphei)、安德烈(Andreas)、叛徒犹大(Judas Scariotes)、西门彼得(伯多禄 Simon Petrus)、约翰(若望 Iohannes Zebedaei)、耶稣( Jesus)、多马(多默 Thomas)、大雅各(Iacobus Zebedaei)、腓力(Philippus)、马太(玛窦 Mattheus)、奋锐党的西门(热诚者西满 Simon Cananeus)、达太(圣犹大 Thaddeus)。
最后的晚餐艺术赏析
最后的晚餐艺术赏析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的一幅壁画,被收藏在意大利米兰的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这幅画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描绘了耶稣在晚餐中说出“你们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后,众门徒的神情和反应。
达芬奇在创作这幅画时,对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表现。
他通过细腻的描绘手法,将耶稣的惊恐、愤怒、怀疑和剖白等神态以及门徒们的不同反应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这些人物的神情和动作不仅表现了他们的个性和性格,更揭示了他们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此外,达芬奇还通过对人物的手势、眼神和行为等方面的描绘,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例如,耶稣的手势和言语揭示了他的内心痛苦和失望,而门徒们的反应则表现了他们的震惊、怀疑和无辜等情感。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真实,让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和心理氛围。
在画面的构图和布局上,达芬奇也展现了他的高超技巧和创新思维。
他将耶稣和门徒们安排在一个开放的空间中,让观众可以从任意角度欣赏画面。
这种开放式的构图方式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也让观众更容易沉浸在故事的情感氛围中。
总的来说,《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之一,也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
它通过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深入描绘,以及对故事情节的生动表现,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同时,这幅
画也体现了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创新思维,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赏析
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赏析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创作的一幅著名壁画,描绘了耶稣
在最后一次与门徒共进晚餐时,向他们揭示有人出卖他的场景。
这幅画作以其卓越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达·芬奇在构图上采用了平行透视法,将画面分为近、中、远三个层次,使得画面空间感十足。
同时,他运用了最为传统的一字形排开的构图惯例,将耶稣置于画面中心,而其他门徒则以对称的方式分布在耶稣的两侧,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构图,给人以和谐、庄重的感觉。
其次,达·芬奇在光影处理上也极为出色。
他利用窗户的光线,将焦点集中
于耶稣的明亮的额头,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同时,他大规模地把明暗用作构图因素,通过明暗对比,突出了画面的主题和重点。
此外,达·芬奇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也极为精细。
他通过对每个门徒的表情、动作和姿态的刻画,成功地表现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例如,犹大因为内心的愧疚和恐惧而显得局促不安,而耶稣则显得从容淡定,展现出他的智慧和勇气。
最后,这幅画作的主题内涵也极为深刻。
它不仅揭示了人类背叛和出卖的丑陋行径,也展现了耶稣对人类的爱和拯救的决心。
同时,这幅画作也表现出了达·芬奇对人性、道德和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综上所述,《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具有深刻内涵和卓越艺术价值的名画。
它不仅展现了达·芬奇的卓越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考,也反映了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这幅画作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也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名画最后的晚餐赏析
名画最后的晚餐赏析2篇《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杰作之一。
这幅壁画描绘了基督与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的场景,是基督教艺术中最为著名和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通过这幅画作,达·芬奇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细节描绘,成功地捕捉了关键时刻的紧张氛围并传达了深刻的思考。
《最后的晚餐》位于米兰市的圣玛丽亚德葛拉齐耶教堂,是达·芬奇于1495年至1498年间完成的。
作品采用了有争议但却非常创新的技法,即在墙上绘制壁画。
这种技法使画作具有更大的持久性,但也引起了一些后续修复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最后的晚餐》中的组成和构图。
画中基督位于一张大桌子中央,他面带微笑,手指向面前的面包。
他身旁的十二门徒分成四组,每组三人。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对称的原则,使得画面更加有力量和和谐。
基督和门徒们的手势和表情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情感和思考,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此外,画中的建筑背景和细节也是达·芬奇用心描绘的一部分,为整幅画作增添了深度和真实感。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最后的晚餐》中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这幅画作是以圣经《约翰福音》中的一段描写为基础的。
根据圣经,基督在与门徒们共进最后一餐之际,宣布了自己将受难的重要信息。
通过画作中人物的姿态和表情,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紧张、震惊和不安等复杂的情感。
此外,基督的微笑也被解读为他对即将到来的苦难和牺牲的接受和安慰。
达·芬奇通过这种细腻的情感描绘,使人们对基督的伟大和他所传递的信息充满敬畏和思考。
最后,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最后的晚餐》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达·芬奇以其卓越的艺术技巧和创造力,使这幅画作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通过细腻的绘画技巧和对组成和构图的精细掌握,达·芬奇成功地传达了关键时刻的紧张氛围和人物的情感。
这幅画作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并被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最后的晚餐艺术鉴赏简短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的杰作之一,创作于15世纪末。
这幅壁画描绘了耶稣与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的场景,是基督教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在艺术鉴赏方面,《最后的晚餐》展现了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深刻的人物刻画。
首先,画面的构图非常精妙,通过透视和比例的运用,使观者的目光自然地聚焦在耶稣身上。
其次,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光影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的运用,将每个门徒的表情和动作都表现得栩栩如生,展现了他们对耶稣言行的不同反应。
此外,达·芬奇还通过对细节的精心处理,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他通过人物的姿态和表情,暗示了后来的背叛和悲剧的发生。
他还巧妙地利用了空间的布局,将耶稣置于画面的中心,象征着他的重要性和神圣性。
总的来说,《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具有深刻内涵和卓越技艺的艺术杰作。
它不仅展示了达·芬奇作为一位艺术家的才华,也传达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思想。
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主题层面,这幅作品都值得我们深入欣赏和思考。
浅谈中西方绘画美学和哲学的异同——以《最后的晚餐》《韩熙载夜
现 出不 同的面貌 。本 文通 过 对《 最后 的晚餐 》 和《 韩 熙栽 夜 宴 图》 两幅画作的分析 , 以此探讨 中西方绘 画美学和哲学的异同。 关键词 : 《 最后的晚餐》 ; 《 韩熙栽夜 宴图》 ; 美学 ; 哲学
1 《 最后的晚餐》 作品分析 《 最后的晚餐》 整 幅画高 4 . 6米 , 宽8 . 8米 , 它位 于米兰圣玛 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饭 厅的墙壁 上 , 达 ・ 芬奇将 画面展 现于饭 厅一端 的整块墙面 , 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 联结 , 使 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 了 自然延 伸 , 有种身 l I 缶 其境 之感 。画面 中的人物 , 其惊恐 、 愤怒 、 怀疑 、 剖 白等神态 , 以及手 势、 眼神和行 为, 都 刻画得精细入微 , 惟妙惟 肖。门徒们坐得比正常就餐的距 离更近 , 并且分成四组 , 在耶稣周 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 耶稣 的门徒越显得 激动。耶稣 坐在正 中间, 他摊开 双手镇 定 自 若, 和周 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 明的对 比。耶稣背 后的 门外 是祥 和的外景 , 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 佛一道光 环。他的双 眼注视 画外 , 仿佛看穿 了世间的一切炎 凉。在众 多 同类题 材 的绘 画作 品里 , 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 , 画面 中典型性格的描绘 与画题主 旨密切配合 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 , 使此 画无 可争议 地成为 世界 美 术 宝库 中最 完美 的典 范。作 为这 幅 画的 作 者 达 ・ 芬奇也是 整个欧洲文艺复兴 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莱昂纳多 达 ・ 芬奇 ( L e o n a r d o D a V i n c i , 1 4 5 2 . 4 . 1 5—1 5 1 9 . 5 . 2 ) 是 一 位 传奇式的人物 。他是集画家 、 建筑师 、 数学家 、 工程 师和发 明家 于一身的巨人 , 还写了许多有关艺术 、 科学方面的论著。正是对 科学研究 的重视 , 使他成为现代精神 的先驱 。 2 《 韩熙载夜宴图》 作品分析 作为 中国画史 上 的名作 , 中 国十大传世 名 画之一 的《 韩 熙 载夜宴图》 。此 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 夜宴 的全 过程 。这 幅长 卷线条准确流 畅, 工 细灵动 , 充满表 现力 。设 色工丽雅 致 , 且 富 于层 次感 , 神韵独 出。为 了适于案头观赏 , 作者将事件 的发 展过 程分为五个既联系又分 割的画面 。构 图和人 物聚散有 致 , 场面 有动有静 。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 , 在 画面 中反复 出现 , 或正 或侧 , 或动或静 , 描绘得精微有神 , 在众多人物中超然 自适 、 气度 非凡 , 但脸上无一丝笑意 , 在欢乐 的反 衬下 , 趸 深刻地 揭示 了他 内心 的抑郁和苦闷 , 使人物在情节绘 画中具备了 肖像画 的性质 。 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 人生活 的图画 , 更重要 的是它 反 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 。由于作 者 的细微观 察 , 不 放过任 何 个 细节 , 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 画面里所 有人 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 , 画中的四十多个神态各 异的人物 , 如蒙 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 , 各个性格 突出 , 神情描绘 自然 。而此 画也 是顾 闳中的唯一传世作 品。顾 闳中( 9 1 o _ _ J 9 8 0年 ) 江南 人 , 五代 十国中南唐人 物 画家 , 曾任南 唐画院 待诏 。工 画人 物 , 用 笔 圆 劲, 间以方 笔 转 折 , 设 色 浓丽 , 善 于描 摹 神 情 意 态 , 与 周 文矩
壁画《最后的晚餐》赏析
壁画《最后的晚餐》赏析壁画《最后的晚餐》赏析这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位于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而被公认为众多同类题材绘画作品的空前之作。
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逾越节前的一天,耶稣知道自己离世的时候到了,就吩咐门徒在耶路撒冷预备筵席。
这是耶稣和门徒在一起吃的最后一次晚餐。
按犹太人的传统,逾越节的筵席是在犹太阳历正月十四日晚上。
那一年,正好是那一周七日的最后一个晚上,相当于后来的礼拜五晚上。
逾越节前一天,也就是那一周七日的第六日,即后来礼拜四傍晚到礼拜五傍晚,称为预备日。
在预备日,犹太人宰杀羔羊,为逾越节的筵席作准备。
实际上,耶稣是提前一天和门徒同吃逾越节的筵席,因为第二天,也就是犹太人宰杀羔羊的预备日的白天,耶稣就被钉在十字架上了。
耶稣预知自己被叛徒出卖,在受难之前与其12门徒一起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时,耶稣望着大家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已经出卖我了。
" 耶稣的话尤如一石激水,门徒们不禁感到愕然,惊奇,他们彼此对望着,猜不透耶稣究竟指的是谁。
画面所描绘的正是耶稣说出这句话“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后引起门徒们骤然震动的场面。
画面抓住了最关键而富有戏剧性的时刻,以耶稣为中心,12门徒有规律地每三人分为一组分列在他的两旁,最左边是巴塞洛缪、小詹姆士和安德鲁,接下来是犹大、彼得和约翰,耶稣右边是托马斯、老詹姆士和菲利普,最右边是西蒙、犹太和马太。
他们有的惊奇地站起来,有的在沉思,有的愤怒地握着切面包的刀子,有的向耶稣询问,有的相互议论……而叛徒犹大手捂钱袋,侧着身,显出异常的惊恐。
在这里,达·芬奇以绘画形式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性格心理描写,画中人物强烈的身体姿势、手势与面部表情,真实地流露出他们的品德与个性。
在构图上,耶稣两侧门徒以三人为一小组,有机地结合起来,高低起伏,疏密交错,显得自然生动,富有节奏,打破了容易呆板的对称格局。
名画解读:《最后的晚餐》和《韩熙载夜宴图》
名画解读:《最后的晚餐》和《韩熙载夜宴图》读美术史,是前人高举明亮炽热的火把来让后人感受艺术的热忱,使后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创新。
在源远流长的美术史上,中西方古典绘画各自继承并散发了独特的光芒,直至16世纪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但优秀的绘画画家是相通的,表面缺乏地域上的交流,实则早已心神相通。
中西方古典绘画艺术各有渊源,各成一派,各有千秋。
孔子曾用“尽美矣,又尽善矣”来比喻完美的艺术作品,正如同东方古典绘画讲究美与善的和谐,看似作画,其实表现,更注重“仁善”的价值,后世影响极大。
反观西方古典绘画,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雄踞欧洲两千年,西方古典绘画是更强调美与真的统一,即旨在通过作画来模仿再现现实生活,更重视绘画所具有认知功能。
对于中西方古典绘画的比较,已引无数学者竞折腰,正向争论,但目前却无明确的定论。
现以中西著名古典画作《韩熙载夜宴图》与《最后的晚餐》做比较,浅析中西方绘画的传统艺术精神。
《韩熙载夜宴图》为中国五代时期的南唐画家顾闳中在后主李煜的旨意下,暗下潜入韩家,窥探后“心识默记”而后画之,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当时大臣韩熙载家宴行乐的场景,全画共分为“听乐”、“赏舞”、“暂歇”、“清吹”、“散宴”五段,以形写神,神韵独出。
而《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达芬奇于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中创作的一巨幅壁画,它取材于《圣经》,描绘了逾越节当天,耶稣与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场景,画面定格在耶稣说完“你们中有人出卖了我”那一刻的紧张局面。
歌德曾经讲过:“艺术要通过一个完整体向世界说话。
”诚然,艺术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当我们想要深入作品,挖掘作者内心时,必然要究其局部分析,既聆听其美妙的艺术语言,又欣赏其动人的艺术形象,还体会其深刻的艺术意蕴,从而达到由表及里地深入了解这幅作品。
艺术语言所谓艺术语言,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时用以表达思想情感的交际手段。
不同于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那般直白,艺术语言往往巧妙地藏匿于艺术家的作品之中,静待观众发现、推敲和理解。
中西方名画鉴赏鉴赏——《最后的晚餐》和《韩熙载夜宴图》
中西方名画鉴赏鉴赏《最后的晚餐》和《韩熙载夜宴图》一学期的美术鉴赏课即将要结束了,我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美的历程”,从以前的不懂美,甚至都觉得美无非就是漂亮,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美的内涵。
它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而在这些作品中,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记忆颇深的,也是大家都所熟知的《最后的晚餐》和《韩熙载夜宴图》一西一中两幅名画。
《最后的晚餐》是由达芬奇先生所创作的。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发明家、医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
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现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
他的天赋或许比同时期的其他人物都高,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以表示人们对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尊敬和怀念。
而这幅《最后的晚餐》也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洛神赋图与最后的晚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洛神赋图与最后的晚餐金融1101班肖洁指导老师李雅娟【内容摘要】美术即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从观赏性艺术来讲,它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塑两大类。
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带着人们去欣赏美,去感受美,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可以让人们暂时忘掉烦恼,可以让人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中国绘画艺术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局面,是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艰难历程,中西美术的融汇与论争是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绘画中体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系统地吸收西方的油画精华,将外来艺术融入中国绘画中,形成独特魅力的中国画艺术风采。
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中西;绘画;艺术;洛神赋图;最后的晚餐;达芬奇;顾恺之【正文】1、洛神赋图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虽然是人物画,但以大量的山水为故事展开的背景。
由于顾恺之本人就是较早地涉及到山水画创作和理论的大家之一,故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洛神赋》图中山水部分的画法是具有那一时代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图中树木、山石造型稚拙,比例关系较为混乱,确如张彦远为我们在《历代名画记》中所描述的那样:“魏晋已降,名迹在人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石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
映带其地。
列植之状,则伸臂布指。
”从而为我们在理论与实物考据上都提供了早期山水画面貌的特征。
从线色本身来看,《洛神赋》图中线条细劲有力,如张彦远所言:“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乎,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
”线条的表现力内在含蓄,以表现意态为先。
线条内部勾勒产生的块面以青绿填色,色彩变化较少,只在坡脚岸边施以泥金。
从《韩熙载夜宴图》到《最后的晚餐》中色彩表现的差异
从《韩熙载夜宴图》到《最后的晚餐》中色彩表现的差异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称作为世界绘画两大体系,但由于受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色。
通过对《韩熙载夜宴图》和《最后的晚餐》两幅画作的比较分析,以此探讨中西方古典绘画的表现形式,研究分析两幅画作中色彩运用的差异,这对于后期中西美术绘画的交融与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标签:中西方绘画;色彩意象性;色彩表现《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时期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品。
此画作是顾闳中奉李煜之命,悄悄混进宴会人群,细心观察整个宴会情形,然后凭借高超的记忆和杰出的智慧创作出来的杰作。
全卷构图清晰,构思缜密,打破了时间的概念,把不同时间进行的活动画在同一幅画面中。
这幅连环长卷每段都以转换的屏风巧妙隔开,看起来既独立又密切关联,将五段“乐章”场面巧妙地自然过渡。
五段画面精密描绘了韩熙载夜宴贵客时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的情景。
整幅画卷中令人惊叹的还有绚丽而又清雅的设色,运用不同色彩对比,交相辉映,让整体色彩绚丽动人,艳而不俗。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所作,此画以巧妙的构思,卓越的布局,严格的体面写实关系被公认为是空前之作。
画家对人物惊恐、怀疑、愤怒等等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对眼神、手势、行为的表现也是精细入微。
他打破了15世纪以来的清规戒律且摒弃了这种构图方式,把叛徒犹大放在众人之中,甚至让他靠近耶稣就坐。
以此深化主题,显示出连耶稣最亲近的人都能叛变,说明人心叵测,金钱是如何能够腐蚀人灵魂的。
无论是用笔还是设色,《韩熙载夜宴图》的表现技法精湛娴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顾闳中在处理韩熙载的眉毛、胡须等勾染十分到位,好似从皮肤中生出一样且有毛发的蓬松感。
他对人物服饰、纹饰的刻画严谨简练,对器物的描绘又极具真实感,整体设色华丽中彰显稳重。
中国古代工笔画中的物象不受光源和环境的影响,只追求对物体本身色彩的描绘。
顾闳中画《韩熙载夜宴图》时多处采用了朱砂、绯红、石绿、石青等颜色,人物的服饰用色大胆,红绿相互穿插又有互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对比。
最后的晚餐鉴赏
最后的晚餐鉴赏《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所创作,现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这幅壁画是达·芬奇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以其深刻的宗教内涵、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构图方式,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从画面内容来看,《最后的晚餐》描绘的是耶稣在与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时,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之后,众门徒的反应。
画面中,耶稣位于中央,平静而庄重,他的姿态和神情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无奈和慈悲。
而十二门徒则被分为四组,分布在耶稣的两侧,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各异,有的震惊,有的愤怒,有的怀疑,有的悲伤,生动地展现了每个人在这一关键时刻的内心世界。
在绘画技巧方面,达·芬奇运用了高超的透视法,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整个场景仿佛真实地呈现在观者眼前,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服饰的描绘,展现了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
比如,犹大的表情紧张而心虚,与其他门徒的坦然形成鲜明对比,他紧握钱袋的手也暗示了他的背叛。
色彩的运用也是这幅作品的一大亮点。
画面整体色调较为暗淡,营造出一种凝重的氛围,与晚餐的紧张气氛相呼应。
而耶稣身上的白色长袍则显得格外醒目,象征着他的纯洁和神圣。
在构图上,达·芬奇采用了对称的布局,将耶稣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突出了他的核心地位。
同时,通过门徒们的姿态和眼神的交流,形成了多条引导视线的线条,使画面富有动态感和节奏感。
这幅作品所传达的宗教意义也非常深刻。
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描绘,更是对人性的探讨。
在面临考验和诱惑时,人们的真实反应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也表达了耶稣的宽容和牺牲精神,以及对信仰的坚守。
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最后的晚餐》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宗教氛围和文化背景。
它不仅是一件艺术珍品,也是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此外,这幅作品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名画鉴赏
鉴赏《最后的晚餐》和《韩熙载夜宴图》一学期的美术鉴赏课即将要结束了,我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美的历程”,从以前的不懂美,甚至都觉得美无非就是漂亮,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美的内涵。
它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而在这些作品中,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记忆颇深的,也是大家都所熟知的《最后的晚餐》和《韩熙载夜宴图》一西一中两幅名画。
《最后的晚餐》是由达芬奇先生所创作的。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发明家、医学家、建筑
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
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现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
他的天赋或许比同时期的其他人物都高,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以表示人们对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尊敬和怀念。
而这幅《最后的晚餐》也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
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题材。
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
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
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坐
在正中央的耶稣摊开双手,把头侧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加强了两边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
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
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
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在达·芬奇的这幅画上得到了空前有效的体现。
这幅杰作的艺术成就也即在此。
《韩熙载夜宴图》则是顾闳中先生所创作的。
顾闳中,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原迹已失传,今版本为宋人临摹本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
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略,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
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
绢本设色,该图为手卷形式,以韩熙载为中心,全图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
各段独立成章,又能连成整体。
第一段写韩熙载和宾客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
第二段写王屋山舞“六么”,熙载亲自击鼓。
第三段写客人散后,主人和诸女伎休息盥洗。
第四段写熙载更便衣乘凉,听诸女伎奏管乐。
第五段写一部分亲近客人和诸女伎调笑。
头两段最传神,主宾或静听、或默视,集中注意于弹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
击鼓打板的都按节拍演奏,似乎还有声韵传出画外。
由于顾闳中观察细微,把韩熙载夜宴达旦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五个场景,四十多个人物音容笑貌无一不活脱绢上。
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更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精神状态,每段中出现的韩熙载,面部角度、服饰、动作表情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脸上没有笑意,总是深沉、忧郁的。
把一个才气高逸,但神态抑郁,既置身于声色之中,又韬光养晦,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划得入木三分。
与一般宴乐图比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张描写韩熙载私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那个特定的时代风貌,揭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也从一个侧面,十分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这两幅中外名画线条描绘准确流畅,工细灵动,把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面貌栩栩如生。
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
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但两幅画也有不尽相同之处,《最后的晚餐》在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好象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
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亲眼看见这一幕圣经故事的场面。
在这幅画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间壁、窗子、天顶和背后墙上的各种装饰,它那“向心力”的构图是为了取得平衡的庄严感的对称形式,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
明暗是利用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来表现的。
所有人物都被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惟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处在黑暗的阴影里。
这种象征性的暗示手法,在绘画上是由达·芬奇开始的。
而《韩熙载夜宴图》在艺术处理上,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打破时间概念,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
全画组织连贯流畅,画幅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却安排得宾主有序,繁简得度。
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品、床榻等之类的器物,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既独立成画,又是一幅画卷。
有些画面没有画出墙壁、门窗、屋顶,也没有画出光暗及灯烛,但通过人物的活动,却能让观众感到宴乐是在室内的夜晚
进行,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简练手法。
犹如中国旧戏剧,不用布景,只用手势、眼神等动作让观众感到周围景物历历在目。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着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
全画工整精细,线条细润而圆劲,人物衣服纹饰的刻画严整又简练,对器物的描写真实感强。
设色既浓丽又稳重,比例透视有法度可寻,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两幅风格近似但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
但是,不可否认,这两幅画都是现世界不可多得的和最珍贵的瑰宝,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通过学习美术鉴赏课,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学到了专业课理论知识以外的东西,在中国渊源博深的历史长河里我能感悟体会的精髓少之甚少,这门课培养了我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让我可以更加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美,让艺术的殿堂走进了我的生命里,使我更加坚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