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教案
幼儿园园本教学课目《蚕丝》教案
幼儿园园本教学课目《蚕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2.感受蚕丝的柔软和光泽,培养幼儿对美的认知;3.练习手工技能,提高幼儿动手能力;4.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蚕茧、蚕丝、纸板等材料;2.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蚕茧和蚕丝,让幼儿感受它们的柔软和光泽,并引导幼儿发表自己对它们的看法。
2.讲解(1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让幼儿了解到,蚕丝是由桑叶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产生的,制作工艺需要耐心和技巧。
同时,让幼儿感受到蚕丝的质地与品质。
3.实践操作(30分钟)将纸板剪成圆形,并在上面涂上透明胶水。
然后将蚕茧用剪刀小心地剪开,在纸板上铺满蚕丝。
最后再涂上一层胶水,将蚕丝固定在纸板上。
让幼儿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蚕丝画。
4.展示和交流(15分钟)让幼儿在班级内互相欣赏和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感受。
5.反思总结(10分钟)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2.观察幼儿创作的蚕丝画是否具有美感和创意;3.观察幼儿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并完成任务;4.观察幼儿交流时是否能够表达清晰,思路清晰,语言得体。
五、延伸活动1.造访蚕室或者博物馆;2.制作桑麻人偶;3.了解中国传统服饰。
六、教学注意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2.要尊重每个幼儿的创作,不要强求一定要按照教师的设计来完成作品;3.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蚕丝(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蚕丝(数学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蚕丝的概念,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蚕丝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蚕丝的概念:介绍蚕丝的来源、特点及用途。
2. 蚕丝的计算方法:讲解如何计算蚕丝的长度、重量等。
3. 实际问题:运用蚕丝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丝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特点及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介绍蚕丝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特点及用途。
(2)讲解蚕丝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蚕丝的长度、重量等。
3. 案例分析:展示蚕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指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
6. 课后作业:布置与蚕丝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课、思考、交流等,给予及时反馈。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蚕丝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
2. 辅助材料:蚕丝实物或图片、相关练习题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适时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3.6《蚕丝》(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3.6 《蚕丝》(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作为一名资深的数学教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学内容是3.6《蚕丝》。
这是人教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二节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蚕丝的计算问题。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蚕丝的基本概念,包括生丝和熟丝的计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求解蚕丝的长度、重量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蚕丝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丝和熟丝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生丝和熟丝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农民养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蚕丝的计算问题。
2. 蚕丝的基本概念介绍:讲解生丝和熟丝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3. 计算方法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计算生丝和熟丝的长度、重量等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蚕丝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蚕丝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例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家养了100只蚕,每只蚕每天能产出0.5公斤的生丝。
请问,小明家每天能产出多少公斤的生丝?答案:小明家每天能产出50公斤的生丝。
2. 题目:已知一卷熟丝的重量为10公斤,长度为300米。
求每米熟丝的重量。
答案:每米熟丝的重量为1/3公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蚕丝计算问题的掌握程度。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拓展延伸,如介绍蚕丝的其他计算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环节。
《蚕丝》教学设计(精选6篇)
《蚕丝》教学设计(精选6篇)《蚕丝》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蚕丝》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蚕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竖式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能根据主题图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掌握积的小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大家有没有看见蚕吗?提到春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蚕丝,同学们,你知道关于蚕和蚕丝的一些知识吗?春蚕和秋蚕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
请看情境图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
3、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数学知识。
(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有关信息。
该信息十分有趣,但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生疏,所以让学生认真读一读。
)二、自主探索1、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生1:一条春蚕吐出的丝长约多少千米?(呈现已知信息,一条秋蚕吐丝的长度约是1。
2千米,春蚕丝长大约是秋蚕的1。
25倍。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导入更加自然。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1.2×1.25 (2)估算。
要求学生先估估1.2×1.25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出现:把1.2估成1,把1。
25估成1,所以结果是1米。
这时教师可引导提问:是大于1米还是小于1米?这样学生就知道一条春蚕吐出的丝长约1千米。
蚕丝(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蚕丝(数学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蚕丝的概念,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蚕丝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蚕丝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蚕丝的概念。
(2)蚕丝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蚕丝的计算方法。
(2)蚕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蚕丝样本、计算器、投影仪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蚕丝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途?”(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蚕丝,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东方丝国’的瑰宝。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蚕丝样本,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
(2)教师讲解蚕丝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蚕丝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蚕丝的测量和计算任务。
(2)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蚕丝产业,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师介绍我国蚕丝产业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蚕丝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6.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完成蚕丝相关计算题。
(2)拓展阅读:了解我国蚕丝产业的发展现状。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蚕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蚕丝产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操作”环节。
《蚕丝》数学教案设计
《蚕丝》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蚕丝的基本知识,包括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和蚕丝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蚕丝的基本概念: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
2. 数学知识:比例、百分比、统计等。
3. 实际问题:蚕丝产业中的数学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蚕丝的基本知识,数学在蚕丝产业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蚕丝的基本知识和数学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蚕丝产业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蚕丝的来源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蚕丝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蚕丝产业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课堂反馈。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数学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访谈,了解他们对蚕丝和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蚕丝样本:展示不同类型的蚕丝样品,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蚕丝的特点。
2. 数学软件:使用数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辅助教学。
3.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教育视频、文章和案例研究,丰富教学内容。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蚕丝生产厂家,了解蚕丝生产过程和数学在其中的应用。
八、教学拓展1. 蚕丝文化:介绍蚕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3.5蚕丝(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5蚕丝(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56页例1和第57页的“做一做”,以及第58页的“练习八”。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蚕丝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丝的特点,知道蚕丝是重要的天然纤维原料。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蚕丝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学具:练习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有关蚕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丝的特点和应用。
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蚕丝的了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56页的例1,让学生描述蚕丝的特点。
(2)讲解蚕丝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蚕丝是重要的天然纤维原料。
(3)引导学生思考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家纺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7页的“做一做”,巩固对蚕丝特点的理解。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蚕丝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保护自然资源。
六、板书设计蚕丝的特点:天然纤维原料、柔软、舒适、透气、保暖。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蚕丝的手工作品。
答案:如蚕丝娃娃、蚕丝挂件等。
2.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如服装、家纺、饰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蚕丝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观蚕丝生产企业,深入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增强学生对蚕丝产业的认知。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倡绿色生活。
幼儿园自然科学教案《蚕丝》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自然科学教案《蚕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2. 培养幼儿热爱动植物,尊重自然的意识;3.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2. 培养幼儿尊重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2. 培养幼儿对蚕丝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1. 实物:桑叶、蚕卵、蚕茧、蚕丝;2. 形象资料:图片、视瓶等;3. 材料:玻璃瓶、塑料袋、棉签、生活用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桑叶、蚕卵、蚕茧等实物,激发幼儿对蚕丝的好奇心,引导幼儿讨论蚕丝的来源和用途。
2. 学习(15分钟)通过图片、视瓶等形象资料,向幼儿介绍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蚕丝是由蚕茧中的蚕丝腺分泌出来的,蚕茧中的蚕丝是由蚕蛹经过多次来回运动形成的。
3. 实践(25分钟)让幼儿进行实践操作,观察蚕茧,用玻璃瓶、塑料袋等模拟蚕丝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亲手体验蚕丝的制作过程。
4.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鼓励幼儿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蚕丝手工制品,激发幼儿对蚕丝的兴趣。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组织幼儿到蚕丝加工厂参观,让幼儿深入了解蚕丝的加工过程,拓展幼儿对蚕丝的认知。
七、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通过观察幼儿的手工制作过程和成品,评估幼儿对蚕丝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八、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使教学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
以上是幼儿园自然科学教案《蚕丝》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基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继续扩写教学内容,来进一步深入幼儿对蚕丝的了解和体验。
九、教学延伸1. 由于蚕丝的加工过程比较复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组织幼儿到当地的蚕丝加工厂进行参观学习。
通过实地参观,幼儿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蚕丝的加工过程,比如蚕丝的脱脂、清洗、纺织等环节。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5 蚕丝|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5 蚕丝|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基本知识,认识蚕丝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蚕丝的基本知识:蚕丝的来源、制作过程、特点等。
2. 蚕丝的用途: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饰、家居用品等。
3. 蚕丝的价值:蚕丝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蚕丝的基本知识、用途和价值。
2. 教学难点:蚕丝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引出蚕丝,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蚕丝的基本知识,如蚕丝的来源、制作过程、特点等。
3. 案例分析:展示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蚕丝的用途。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蚕丝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蚕丝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作品,了解学生对蚕丝特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蚕丝价值的认识。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蚕丝的特点。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蚕丝的基本知识、用途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特别是“实践操作”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
3.5蚕丝(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3.5 蚕丝(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丝的特点、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的生活常识。
2.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蚕丝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蚕丝的特点、来源和用途。
2. 蚕丝的测量方法。
3. 蚕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蚕丝的测量方法,蚕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蚕丝的测量方法,特别是如何准确测量蚕丝的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蚕丝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蚕丝的特点:柔软、光滑、具有一定的弹性。
2. 讲授新课(1)教师讲解蚕丝的来源和用途,让学生了解蚕丝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演示蚕丝的测量方法,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会如何准确测量蚕丝的长度。
3. 实践操作(1)教师准备一些蚕丝,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2)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 应用拓展(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果我们要用蚕丝制作一件衣服,需要多少蚕丝?如何计算?”(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并解答问题。
5. 总结反馈(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蚕丝的特点、测量方法和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家长监督孩子测量家中现有的蚕丝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结合实际生活,思考蚕丝的其他应用,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蚕丝的特点:柔软、光滑、具有一定的弹性。
2. 蚕丝的来源:蚕吐丝结茧,经过加工而成。
3. 蚕丝的用途:制作衣物、家居用品等。
4. 蚕丝的测量方法:使用尺子或卷尺,从一端开始,沿着蚕丝的走向进行测量。
5. 蚕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衣服、家居用品等。
《蚕丝》(教案)
《蚕丝》(教案)一、教学内容:《蚕丝》二、教学目标:1、了解蚕丝的来源和基本知识。
2、理解蚕丝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蚕丝加工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简单的蚕丝加工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等教学工具。
2、蚕桑、桑叶、蚕黄酱等实物。
3、蚕丝加工工具:蚕茧(已开口)、蚕丝绸子(10m左右)、缝纫线、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利用图片等教学工具,首先向学生展示大量蚕丝制品,引导学生讨论并尝试回答蚕丝是什么,它的来源和用途等问题。
2、知识讲解介绍蚕丝基本知识,注重开展趣味性、生动性讲解,以学生的视角讲解:为什么蚕丝是珍贵的?它具有哪些特殊用途?3、实践操作(1)蚕丝加工制作让学生实践制作蚕丝制品,步骤如下:1)将已开口的蚕茧放入温水中,让蚕丝渐渐散开,取出蚕茧。
2)找几个朋友帮忙,轮流将散开的蚕丝绕在绸子上,绕完之后进行下一步。
3)取出绕好的蚕丝绸子,用清水将上面的蚕丝团洗掉,小心不要将蚕丝穿漏。
4)用缝纫机或手工将绸子缝制成最终的蚕丝制品。
(2)观察蚕宝宝进化成蚕茧为了让孩子更深刻的了解蚕丝产生过程,可以带他们去观察蚕丝的生长过程。
让学生围绕着蚕提出问题,从观察入手,尽量开展深入探究。
4、课堂互动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建立一个讨论和分享的机会,让学生彼此交流他们正在制作的蚕丝制品的想法。
当学生完成制作后,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制作好的蚕丝制品,讲解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总结1、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制作,巩固了学生对蚕丝的学习和认知。
2、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
3、丰富了学生对科技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1、在课程开始之前,应该引导学生先自由讨论一下蚕丝相关的问题,这样可以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动机。
2、在蚕丝制品的制作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帮助,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在制作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学生完成作品后能够顺利制作出蚕丝制品。
3.5蚕丝(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5 蚕丝(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3.5 蚕丝年级: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蚕丝的章节。
具体内容有: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蚕丝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学会识别蚕丝制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学生能深入探究蚕丝的奥秘,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
难点:蚕丝的生产过程和蚕丝制品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丝绸图片,引发学生对蚕丝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蚕丝的来源:讲解蚕丝的来源,介绍蚕的生长过程,展示实物标本,使学生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
3. 蚕丝的特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触摸蚕丝和其它纤维材料,对比分析蚕丝的特点。
4. 蚕丝的用途:讲解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各种蚕丝制品,使学生了解蚕丝的重要性和价值。
5. 课堂练习:发放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几种常见纤维是否为蚕丝。
六、板书设计蚕丝来源:蚕的生长过程特点:柔软、光滑、透气、保暖用途:服装、家居、装饰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蚕的生长过程。
2. 列举几种蚕丝制品,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3. 调查身边的纤维制品,分析其是否为蚕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蚕丝的兴趣。
但在讲解蚕丝的生产过程时,部分学生对于蚕的养殖技术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
拓展延伸:邀请丝织厂的工人或专家,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蚕丝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蚕丝》的教学设计
《蚕丝》的教学设计
一、了解蚕丝的来源
蚕丝,源于中国,历史悠久。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开始养蚕并利用蚕丝。
蚕丝是由家蚕蛾幼虫分泌出的天然蛋白质物质,经过加工处理后形成。
蚕丝的生产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且对环境的要求极高,因此产量有限,价格昂贵。
二、掌握蚕丝的特性
质地轻盈:蚕丝的重量轻,手感柔软,穿起来轻盈舒适。
保暖性好:蚕丝的保暖性能极佳,适合制作冬季衣物。
吸湿性好:蚕丝能够吸收相当于其自重30%的水分而不感觉潮湿,对皮肤友好。
光泽度好:蚕丝的光泽度优良,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
三、探索蚕丝的应用
纺织品:蚕丝是纺织业的重要原料,可制成丝绸、绸缎等高档面料,用于制作高档时装、床上用品等。
医疗保健:蚕丝中的特殊成分具有消炎、杀菌、抗过敏等作用,可用于制作面膜、护发素等美容保健品。
文化艺术:蚕丝因其质地、光泽度等特性,常被用于制作传统工艺品,如绣品、书法作品等。
四、掌握蚕丝的加工工艺
收茧:从蚕农手中收购的蚕茧需经过挑选、洗涤、烘干等处理,去除杂质和不良茧。
选茧:根据品质、色泽、大小等因素挑选出合格的蚕茧。
煮茧:将选好的蚕茧放入特定溶液中煮熟,使蚕茧变软并去除部分胶质。
缫丝:将煮熟后的蚕茧进行机械处理,抽出其中的蚕丝。
复摇:将缫丝缠绕在纸管上形成线圈,再通过复摇机整理成片状
的生丝。
染整:对生丝进行染色、整理等处理,提高其品质和附加值。
3.5《蚕丝》(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3.5《蚕丝》(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3.5《蚕丝》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蚕丝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蚕丝的定义、特点、用途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蚕丝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对蚕丝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蚕丝的基本知识,了解蚕丝的特点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蚕丝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丝的定义、特点和用途。
难点:蚕丝的生产过程和蚕丝制品的鉴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昆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特点和作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蚕丝。
2. 课堂讲解:(1)介绍蚕丝的定义:蚕丝是由蚕宝宝吐出的丝线,经过加工后制成的天然纤维。
(2)讲解蚕丝的特点:柔软、光滑、透气、保暖等。
(3)介绍蚕丝的用途:服装、床上用品、装饰品等。
3. 实践环节: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并动手制作简单的蚕丝制品。
六、板书设计蚕丝定义:蚕宝宝吐出的丝线,经过加工后制成的天然纤维。
特点:柔软、光滑、透气、保暖用途:服装、床上用品、装饰品等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让学生画出蚕宝宝吐丝的过程。
2. 写一写: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蚕丝的小作文。
3. 调查报告: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蚕丝制品,并整理成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关注蚕丝的特点和用途,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蚕丝制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部分学生在蚕丝制品的鉴别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四年级数学下册《蚕丝》教案、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巩固提高: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巩固重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课后作业,延伸拓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延伸课堂学习。
8.教学评价,关注成长: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d.介绍几何图形与蚕丝长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表示蚕丝长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小组合作,探讨蚕丝的测量方法、数据分析技巧以及几何图形的应用。
教学过程:
a.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b.各小组针对讨论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经验。
c.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a.丝织品的长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b.如何将测量数据用图形表示出来?
提交方式:将分析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老师。
3.创新作业: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几何图形知识,设计一幅以蚕丝为主题的创意画作。要求作品美观、富有创意,并能体现出蚕丝的特点。
提交方式:将创意画作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并进行口头介绍。
4.研究性学习作业:分组进行蚕丝相关研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向,如蚕丝的历史、蚕丝的加工工艺等,进行深入探讨。
四年级数学下册《蚕丝》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蚕丝的概念,了解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
2.学会使用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测量,并能准确测量蚕丝的长度。
3.能够运用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对蚕丝长度进行统计和比较。
4.掌握用图形表示蚕丝长度,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5 蚕丝|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5 蚕丝|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基本知识,认识蚕丝的来源和特点。
2. 通过对蚕丝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产业,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蚕丝的基本知识:蚕丝的来源、蚕丝的特点、蚕丝的用途。
2. 蚕丝的制作过程:蚕的生长过程、蚕丝的提取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蚕丝的基本知识、蚕丝的制作过程。
2. 教学难点:蚕丝的提取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蚕丝的来源:介绍蚕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蚕丝是由蚕的唾液凝固而成的。
(2)蚕丝的特点:介绍蚕丝的质地、光泽、透气性等特点,让学生了解蚕丝的优点。
(3)蚕丝的用途:介绍蚕丝在服装、家居、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广泛用途。
3. 实践操作:(1)蚕丝的提取:通过观看视频、教师示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提取过程。
(2)蚕丝的制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简单的蚕丝制品,如蚕丝扇、蚕丝巾等。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蚕丝的基本知识和制作过程。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关于蚕丝的资料,了解更多蚕丝的知识。
2. 让学生动手制作蚕丝制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师要关注我国的传统产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通过讲解蚕丝的基本知识、制作过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产业,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幼儿园了解蚕丝教育教案
幼儿园了解蚕丝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蚕丝的来源和生长过程;2.了解蚕丝的价值和用途;3.培养孩子们的科学认知和实践能力,提升孩子们的生活品质。
教学内容:1.蚕丝的来源和生长过程。
2.蚕丝的价值和用途。
3.实践活动:手工制作蚕丝护肤品、蚕丝围巾等。
教学重点:1.让孩子们了解蚕丝的来源和生长过程;2.让孩子们掌握蚕丝的用途和价值。
教学难点:1.让孩子们理解蚕丝是从蚕种开始生长到成虫后形成的,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支持。
2.让孩子们认识到蚕丝的重要价值和用途,需要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PPT、制作蚕丝护肤品的材料(如蚕丝、植物油等)、制作蚕丝围巾的材料(如蚕丝、针线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简单而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孩子们了解今天将要学习的主题——蚕丝。
第二步:知识讲解1.蚕丝的来源和生长过程通过PPT介绍,让孩子们了解蚕丝是从蚕种开始生长到成虫后形成的;了解蚕丝的生长过程,如蚕茧的形成、蚕茧的采摘、蚕茧的加工等。
2.蚕丝的价值和用途通过PPT介绍,让孩子们认识到蚕丝的重要价值和用途,如制作衣物、护肤品等等。
第三步:实践活动1.制作蚕丝护肤品将蚕丝、植物油等材料提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制作,体会到蚕丝的实际用途和意义。
2.制作蚕丝围巾将蚕丝、针线等材料提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制作,体验到蚕丝的柔软和舒适。
第四步:总结以小组为单位把实践活动中制作的蚕丝护肤品和蚕丝围巾摆在一起,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发现蚕丝的重要用途和价值。
教学评价:实践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制作蚕丝护肤品和蚕丝围巾,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和转化,促进了他们的科学认知和实践能力。
老师在观察分组活动、参与问答、出示作品等方面进行督促,积极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了孩子们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愉快地参与其中,完成任务并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自然观察教案:蚕丝
幼儿园自然观察教案:蚕丝幼儿园自然观察教案:蚕丝【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发现蚕丝生长的情况,提升幼儿对于自然的了解和认知水平。
2.学习使用工具,探究蚕丝的成长过程。
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蚕丝的观察实验。
【教学重点】1.观察蚕丝生长的过程,探究蚕丝制作的原理。
2.探究蚕丝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了解蚕丝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帮助幼儿理解蚕丝的生长原理,为后续蚕丝制作实验做好准备。
2.鼓励幼儿参与团队协作,学习共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1.蚕丝的培养箱和工具2.手绢、刷子、干净的粗布3.猪肝和醋【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蚕丝先向孩子们介绍蚕丝生长的环境和条件,然后让孩子们观察蚕丝的颜色、形状和材质等特征,帮助孩子们理解蚕丝的特点。
第二步:观察蚕丝生长的过程1.让孩子们观察蚕丝生长的过程,了解蚕丝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同时观察蚕丝的颜色、形状和材质等特征。
2.在幼儿园蚕丝的培养箱内,孩子们可以观察到蚕丝生长的历程,学习蚕丝的制作过程。
第三步:探讨蚕丝的制作过程1.引导孩子们思考蚕丝的制作过程,探究蚕丝的生长原理。
2.让幼儿尝试用手绢或刷子将蚕丝盒中的蚕丝捞出来,然后放入热水中消毒一下,再把蚕丝放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制作。
第四步:观察蚕丝制作过程1.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蚕丝制作过程,了解蚕丝生长的原理和规律。
2.让孩子们将蚕丝放在一起观察比较,了解蚕丝的生长规律和特点。
第五步:团队协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将分为小组进行观察和操作,通过团队协作和互相配合,完成蚕丝的观察和制作实验。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了蚕丝生长的过程和原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蚕丝制作教案 幼儿园手工制作教学
幼儿园蚕丝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2. 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在手工制作中发挥想象力;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细致和耐心。
二、教学准备1. 蚕丝、蚕茧、水桶、锅、火柴等材料;2. 幼儿园教室或者手工制作活动室。
三、教学内容1. 了解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a. 蚕丝的来源:蚕丝是由蚕茧中取出并加工而成的,蚕茧是由蚕宝宝自然吐丝编织而成的;b. 蚕丝的制作过程:将蚕茧浸泡在水中,煮沸后取出,再将蚕茧中的蚕丝抽出并进行加工处理。
2. 手工制作蚕丝a. 准备工作:老师准备好蚕丝、蚕茧以及相关工具;b. 操作步骤:让幼儿们用小火煮沸蚕茧,然后取出蚕丝进行加工,制作成小装饰品或者手工艺品。
3. 制作小手工艺品a. 发挥想象力:引导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制作小手工艺品;b. 制作过程:老师指导幼儿们利用蚕丝制作小挂饰、小玩偶等,让他们体验蚕丝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老师在黑板上示范蚕丝制作的步骤,让学生们从视觉上了解整个制作过程;2. 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制作蚕丝,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3. 引导讨论:组织幼儿讨论蚕丝的来源和加工过程,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老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和成品,看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制作;2. 自评互评:让幼儿们互相展示手工艺品,并相互评价,激发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收获: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了解了蚕丝的制作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教学不足: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层次清晰等。
七、教学心得通过本次蚕丝制作教学,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到了蚕丝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将继续努力,为幼儿们提供更多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对蚕丝制作的兴趣很大,他们在制作蚕丝时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
蚕丝(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蚕丝(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的一个知识点——蚕丝。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四章第二节《蚕丝》。
这一节主要让我们了解蚕丝的产生过程,以及如何计算蚕丝的重量和质量。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蚕丝的基本概念,蚕的生长过程,蚕丝的采集、加工和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蚕丝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蚕丝重量和质量的方法,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蚕丝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蚕丝质量的测量和计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蚕丝的产生和计算过程,我准备了一些实物模型和计算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大家展示一段蚕的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同学们对蚕丝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 知识讲解:接着,我会带领大家学习教材中关于蚕丝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如何计算蚕丝的重量和质量。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5.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蚕丝的基本概念、蚕的生长过程、蚕丝的采集和加工方法,以及蚕丝重量和质量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蚕丝的产生过程。
a. 一公斤蚕丝有多少克?b. 如果有10公斤蚕丝,它们的总重量是多少?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蚕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计算蚕丝重量和质量的方法。
但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注意蚕丝的保存和加工技巧,以保证蚕丝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课后,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蚕丝的历史和文化,探索蚕丝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这就是我对于四年级下册《蚕丝》这一节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蚕丝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蚕丝的基本概念和产生过程蚕丝是一种天然的蛋白质纤维,由家蚕的幼虫通过吐丝制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蚕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竖式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能根据主题图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掌握积的小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
教法:学导式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大家见过蚕吗?提到春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蚕丝。
同学们,你知道关于春蚕和秋蚕的一些知识吗?请看情境图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
3、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数学知识。
二、自主探索
1、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一条春蚕吐出的丝长约多少千米?
(呈现已知信息,一条秋蚕吐丝的长度约是1.2千米,春蚕丝长大约是秋蚕的1.25倍。
)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导入更加自然。
)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1.2×1.25
(2)尝试计算。
笔算1.2×1.25又要注意什么呢?巡视指导列竖式有困难的孩子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师配合板书:)1.2×1.25=1.5 (千米)
1.2 5
× 1.2
—————
2 5 0
1 2 5
__________
1.5 0 0
直接用小数列竖式,然后重点解决小数的位数问题,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有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1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有3位小数。
2、师提问: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
(呈现已知信息:一条秋蚕吐丝的质量大约是0.35克)(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0.35×300
(2)用竖式计算。
小结小数乘整十数或整百数一般让小数和整十数或整百数的非零数对齐,所以上面的竖式可以怎样写?
让学生自己独立列竖式计算,然后与同桌交流,互相检查计算过程,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算式时,教师要突出0的处理。
要先落0,再点小数点。
最后结果可以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
3、小结小数乘法的竖式算法应该请注意什么。
师: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你有什么体会?
生:可以按整数计算方式列竖式。
生: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也应有几位小数。
生:遇到末尾有0的,在计算时可以先不管0,直接计算。
然后点小数点
最后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
4、出示教材第42页最下面的例题。
教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填一填,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探究结果汇报。
通过刚才解决一条春蚕吐丝的长度的问题和一条丝巾质量的问题。
归纳升华小数乘法的竖式算法。
6、教学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比较积和乘数(0除外)的大小方法: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2题。
2、完成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3题。
(1)让生直接说出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让生说一说你的根据。
四、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43页“练一练”的第4、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