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提纲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习重点提要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的层次结构及其内的器官与结构的位置、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在局部解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熟悉掌握以下内容:一、重要局部结构(如沟、管、窝、孔、三角等)二、重要局部的层次(如腹壁与颅顶层次)三、内脏器官:位置、毗邻、血供等四、四肢:血管神经束;血管、神经的重要行程与分布五、与临床有关的问题:手术注意事项;神经损伤表现等本资料中的重点将用粗字底线予以标注,在重点知识点后将尽量附上图谱、歌诀、表格帮助大家记忆,“okay提示”指出常考点或特别重要的重点目录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人体的分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人体的基本层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头颈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颅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额顶枕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颞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颈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局部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局部的组织结构、形态特征以及其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局部解剖学,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局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展开讨论。

二、课程目标1. 理解人体各个局部的解剖学结构和形态特征;2. 掌握各个局部的解剖学功能和相互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解剖学结构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上肢解剖学本部分主要包括上肢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的解剖学结构和特征。

学生将通过解剖实验和解剖模型的观察,掌握上肢各个局部的解剖学知识,并了解其与上肢功能的关系。

2. 下肢解剖学下肢解剖学部分将涵盖下肢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的解剖学结构和特征。

学生将通过解剖实验和解剖模型的观察,深入了解下肢各个局部的解剖学知识,并掌握其与下肢功能的关系。

3. 躯干解剖学躯干解剖学部分将包括胸部、腹部和骨盆的解剖学结构和特征。

学生将通过解剖实验和解剖模型的观察,全面了解躯干各个局部的解剖学知识,并理解其与躯干功能的关系。

4. 头颈解剖学头颈解剖学部分将涉及头部和颈部的解剖学结构和特征。

学生将通过解剖实验和解剖模型的观察,全面了解头颈各个局部的解剖学知识,并掌握其与头颈功能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解剖实验通过解剖实验,学生将亲自操作解剖刀和解剖工具,进行人体局部的解剖,观察和分析各个局部的结构和特征。

2. 解剖模型使用解剖模型,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和理解人体局部的解剖学结构,有助于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

3. 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将被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解剖学问题。

这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评估方式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和分析解剖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合集五篇)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合集五篇)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合集五篇)第一篇: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下肢1.掌握下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

2.掌握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穿通支交通支瓣膜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通过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血管神经。

4.了解阴部外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的行程和分布。

5.掌握腹股沟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

6.掌握阔筋膜及其所形成的髂径束及卵圆窝的形态特点。

7.了解肌间隔及骨筋膜鞘。

8.了解股前内侧部肌肉的分群。

9.掌握肌腔隙血管腔隙股鞘和股三角的组成及内容。

10.掌握股管的组成和内容。

11.了解收肌管的内容和组成。

12.了解股内侧区闭孔动脉和神经的行程分支及分布。

13.了解股后区的肌肉。

14.掌握坐骨神经在股后区的行程分支和支配。

15.了解股后部的动脉吻合。

16.掌握腘窝的内容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

17.了解小腿后区的肌肉。

18.掌握小腿后区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胫神经的行程及其临床意义。

19.了解小腿前区的肌肉。

20.掌握小腿前区的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的行程。

21.了解小腿外侧区的肌肉安排及腓浅神经的行程和支配。

22.掌握踝管的形成和通过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3.了解踝部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支持带。

24.掌握足背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25.掌握足底部的血管和神经。

上肢1.掌握上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

2.掌握上肢浅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穿通支、交通支、瓣膜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腋窝的构成及内容,腋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

4.了解三角肌区及肩岬区浅、深层肌肉的配布及血管神经束的行程。

5.了解臂前区的深筋膜、肌间隔、骨筋膜鞘和肌肉的配布。

6.掌握臂前区的血管神经束、正中神经与肱动脉的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7.了解臂后区的肌肉配布。

8.掌握桡神经肱深动脉的起始、行程和易损伤的部位。

9.掌握肘前区的血管神经配布。

10.掌握前臂前群肌肉的层次、腕管神经束、正中神经的体表投影。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本大纲以全国高等医学教材教学内容为主,参考全国专科教材教学内容要求,并结合民办学校的教学实际而编写,供我院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本大纲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绪论一、理解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和学习目的。

二、掌握学习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头部第一节概论一、了解头部境界与分区二、掌握体表标志如眉弓、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翼点、颧弓、乳突、枕外隆凸三、理解头部主要结构的体表投影第二节颅部一、颅顶(一)掌握额顶枕区的境界、层次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二)理解颞区境界及层次结构二、颅底内面(一)理解颅前窝的境界及通邻关系(二)掌握颅中窝的境界、蝶鞍区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三)掌握海绵窦的组成及结构(四)理解颅后窝的境界、结构特点第二章颈部第一节概述一、掌握颈部的境界及分区二、掌握颈部主要标志如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颈内结节、胸锁乳突肌、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三、理解颈部主要血管、神经、胸膜顶、体表投影第二节颈部层次结构一、掌握浅层结构:皮肤、颈浅筋膜、浅静脉及神经二、掌握颈筋膜及筋膜间隙、颈筋膜浅层、中层、深层的结构特点,颈筋膜间隙的名称、位置、通邻关系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肌三角一、掌握肌三角的境界二、掌握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和被膜三、掌握甲状软骨的血管与伴随神经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掌握甲状旁腺的位置及临床意义五、掌握气管颈部的位置毗邻关系及特点、切开部位第三章胸部第一节概述一、掌握胸部境界及分区二、理解胸部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锁骨、肋、和肋间隙、肋弓、乳头第二节胸壁一、掌握胸壁浅层结构特点二、掌握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淋巴回流三、掌握深层结构特点及胸腔积液穿刺的层次第四章腹部第一节概述一、掌握腹部境界与分区二、理解腹部体表标志:耻骨联合,耻骨结节、髂嵴、脐、半月线三、掌握腹腔主要器官在腹前壁体表投影第二节腹前外侧壁一、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皮肤、浅筋膜的分层级血管,肌层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的结构特点二、理解腹前外侧壁深层血管和神经三、理解腹直肌鞘的组成四、理解腹白线的构成及特点五、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及四个壁两个口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六、掌握腹股沟三角的组成及临床意义七、理解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第五章会阴一、掌握会阴的概念(广义、狭义)及境界、分区。

局部解剖学重点提要

局部解剖学重点提要

局部解剖学提要参考卫生部规划教材彭裕文《局部解剖学》第6版009.颅内外静脉的交通途径(1)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海绵窦(2)015 下颌后静脉——上颌静脉——翼静脉丛——卵圆孔及破裂孔导血管——海绵窦(3)019 腱膜下间隙静脉网——导静脉——硬脑膜静脉窦012.穿经腮腺的结构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下颌后静脉和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脉、上颌静脉、面横动脉、面横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018.额顶枕区软组织层次和头皮软组织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3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合称为头皮。

018.头皮的血管神经前组有:滑车上动、静脉和滑车上神经,眶上动、静脉和眶上神经后组有: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019.腱膜下间隙又称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是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

此间隙范围较广,若积血或积脓时,可蔓延至全颅顶。

此间隙的静脉借导静脉与板障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腔感染,故常称此层为颅顶“危险区”。

020.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

021.穿过海绵窦的结构海绵窦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窦腔内有展神经和颈内动脉通过。

030.颈部筋膜层次(1)浅筋膜,(2)颈筋膜浅层(封套筋膜),(3)颈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4)颈筋膜深层(椎前筋膜)031.封套筋膜包裹的结构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前腹、下颌下腺、腮腺000.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围成,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032.颈动脉鞘颈筋膜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的筋膜鞘。

032.颈部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032.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等。

医学-局部解剖学复习提纲(附答案)

医学-局部解剖学复习提纲(附答案)

局部解剖学复习提纲(附答案)局部解剖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三边孔位于腋窝后壁,外科颈水平四边孔内侧1cm的三角形间隙。

其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2.四边孔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援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

其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骨外援,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通过。

3.肱骨肌管肱三头肌的内外侧头、长头和肱骨的桡神经沟之间形成一个由上向下的围绕肱骨中分后面的螺旋型管道,又称桡神经管。

有上下两口,上口位于肱骨中上1/3交界处内侧,下口位于肱骨中下1/3交界处外侧。

4.腕管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管内有指浅、指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5.肘窝位于肘关节前方呈三角形的浅窝,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之间的连线,外侧界为肱桡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的外侧缘。

窝内有血管、神经通过。

6.鼻烟窝位于腕和手背的桡侧面,其桡侧界为拇长屈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窝底为舟骨和大多角骨,窝内有垂直下行的桡动脉。

7.股三角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底边为腹股沟韧带,外侧边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边为长收肌的内侧缘。

股三角前壁是阔筋膜,后壁凹陷,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淋巴结等。

8.股管在股静脉的内侧,为腹横筋膜经腹股沟韧带的深面向外突出的盲囊,囊的上口为股环,与腹腔相通,下端是盲端,伸至隐静脉裂孔(卵圆窝),管内填充疏松结缔组织及淋巴管。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方呈三角形的浅窝,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之间的连线,外侧界为肱桡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的外侧缘。

窝内有血管、神经通过。

9.踝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跟骨共同构成。

韧带向深部发出纤维隔,形成四个骨性纤维管,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有: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长屈肌腱。

局部解剖学复习纲要

局部解剖学复习纲要

第一章头部(head)一、概述1.掌握头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Landmarkes of head.)Superciliary arch (眉弓)Supra-orbital notch (眶上切迹)Infra-orbital foramen (眶下孔)Mental foramen (颏孔)Pterion (翼点)Zygomatic arch (颧弓)Tragus(耳屏)Condylar process (髁突)Angle of mandible (下颌角)Mastoid process (乳突)Bregma (前囟点)Lambda (人字点)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枕外隆凸)Superior nuchal line (上项线)二、面部(face)1.掌握面动脉的行程及面静脉与海绵窦的交通(1)Origin and coursing of facial artery.Branch of external carotid a.Runs forward over digastric(二腹肌) and submandibular gland, loop around inf. border of mandibule (where it is palpable) at ant. border of masseter(咬肌) to enter the face, takes the course 1cm lateral to the angle of mouth, lateral to ala of nose, to medial angle of eye, lies deep to most facial muscles.(2)facial vein communicate with cavernous sinus. Through the ophthalmic vein. And also through pteygoid veous plexus via the deep facial vein.2.掌握腮腺的位置和毗邻,掌握穿经腮腺的结构。

局解复习大纲

局解复习大纲

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9.上颌动脉的分段及主要分支(1)第一段又称下颌段,主要分支有a下牙槽动脉,b脑膜中动脉(2)第二段又称翼肌段,主要分支有颊动脉(3)第三段又称翼腭窝段,主要分支有a上牙槽后动脉b眶下动脉10.下颌神经主要分支:a颊神经b耳颞神经c舌神经d下牙槽神经11.额顶枕区的层次:分为五层,依次是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其中浅部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常被合称为“头皮”。

12.颅顶及颞区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滑车上神经和动、静脉;眶上神经和动、静脉;颧神经颧颞支;枕大神经和枕海绵窦内结构有:靠外侧壁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以及窦腔内的颈内动脉和展神经。

13.海绵窦内结构 P18二、颈部1、颈部分区:颈部分为固有颈部和项部。

两侧斜方肌前缘之前和脊柱前方部分称为固有颈部,即通常所指的颈部;两侧斜方肌前缘之后和脊柱后方的区域称为项部。

固有颈部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

颈前区的内侧界为颈前正中线,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外侧界为胸锁乳突肌前缘。

颈前区以舌骨为界分成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

舌骨上区含颏下三角和左、右下颌下三角;舌骨下区含左、右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

颈外侧区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锁骨中1/3上缘之间。

肩胛舌骨肌将颈外侧区分为枕三角与锁骨上三角(大窝)。

胸锁乳突肌区即此肌所覆盖的区域。

2、副神经:从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上1/3交点,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的连线。

3、颈部神经:(1)颈丛皮支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的穿刺点。

1)枕小神经:勾绕副神经后,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分布至枕部及耳廓背面上部的皮肤。

2)耳大神经: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

绕胸锁乳突肌后缘,并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上行,分布至耳廓及腮腺区皮肤。

局部解剖学提纲整理

局部解剖学提纲整理

局部解剖学提纲整理
一、膝关节
(一)定义
膝关节是本体上肢和下肢之间的一个联合,它联合下肢骨的膝骨(坐骨)和小腿骨(胫骨),以及本体上肢骨的股骨(髋骨)。

它是髋关节后的最大外关节,也是下肢的关键关节,主要负责横向传导脊柱动作,是坐立、步行、跳跃的关键关节,供给机械能量以及完成膝关节活动的四个主要功能。

(二)解剖构造
1、膝关节主要有四个构造:膝关节腔、膝关节滑膜、膝关节肌腱和膝关节韧带。

2、膝关节腔:由髋骨上端、坐骨上端和胫骨上端上所构造的腔,其内为关节腔内液。

3、膝关节滑膜:膝关节滑膜由三部分组成,即髋膝关节前滑膜、前内滑膜和后外滑膜,主要为膝关节提供抗拉和侧向抗力。

4、膝关节肌腱:由髋骨外侧的大腿收缩肌来领导和支持膝关节的运动,分为前膝肌腱、横膝肌腱和后膝肌腱。

5、膝关节韧带:有四个膝关节韧带,包括膝前十字韧带、MCL韧带(即内侧前十字韧带)、PCL韧带(即外侧前十字韧带)和POP韧带(即后十字韧带),这些韧带的功能是固定关节,提供稳定性,防止关节过度伸展。

(三)行为特点。

局部解剖学复习提要

局部解剖学复习提要

局部解剖学复习提要颅、面部颅顶软组织在额顶枕区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颅骨外膜五层。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前组:1)滑车上血管、神经。

2)眶上血管、神经。

外侧组:1)颞浅血管和耳颞神经。

2)耳后血管、耳大神经、枕小神经。

后组:枕血管和枕大神经。

穿经腮腺的结构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血管、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

横行的有上颌血管、面横血管、面神经及其分支。

面部的血管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面横动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

静脉:与动脉同名、伴行。

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与眶内眼上静脉相连,向后注入海绵窦;面静脉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也与海绵窦相通。

故面静脉所经过的鼻根与左、右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区感染时,通过上述途径,可逆行蔓延至颅内,因此称此区为危险三角。

颅内外静脉的的交通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破裂孔静脉丛、卵圆孔静脉丛通海绵窦;乙状窦通颈内静脉;小静脉环绕于神经干或血管周围穿过颅骨孔、管形成静脉丛而与颅外静脉相通;通过导静脉(经顶孔、乳突孔、髁管、盲孔),颅外静脉与硬脑膜窦相连;通过板障静脉,颅内外静脉相通。

海绵窦接受蝶顶窦、大脑中静脉、大脑下静脉,眼上、下静脉,破裂孔、卵圆孔静脉丛的血液回流。

通过岩下窦和岩上窦分别注入颈内静脉始端和横窦。

在窦的外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在接近窦的内侧壁还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面部的神经(1)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2)三叉神经: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眶下神经;耳颞神经、颏神经和颊神经。

颈部颈部的筋膜和筋膜间隙颈部的浅筋膜内有一层菲薄的颈阔肌。

该肌的深面有颈前静脉、颈外静脉、颈外侧浅淋巴结、颈丛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以及面神经的颈支等。

颈深筋膜大致可分为三层:浅层(封套层);中层(内脏筋膜,包括气管前筋膜、颊咽筋膜、颈动脉鞘等);深层(椎前筋膜)。

胸骨上间隙:封套层在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方3~5厘米处分为两层,分别附于切迹的前后缘,两层之间为胸骨上间隙。

局部解剖学复习提纲

局部解剖学复习提纲

局部解剖学复习提纲局部解剖学复习笔记一、体壁1、层次: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深筋膜浅层、肌血管神经干层、深筋膜深层、疏松结缔组织层、浆膜层。

2、背部体表标志:第7颈椎椎骨棘突--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第4腰椎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下方第8肋,肾区/脊肋角--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

3、背部层次结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浅层,肌肉血管神经干层,深筋膜深层。

4、听诊三角(名词解释):又称肩胛旁三角,该三角上界为斜方肌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因缺少一层肌肉,故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地部位。

5、腰上三/四角、列氏四角(名词解释):位于背阔肌深面,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外上界为第12肋。

除以上三边,下后锯肌构成四角的上界。

底为腹横肌腱膜,其深面自上而下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此处是经腹膜外入路行肾脏手术必经之处,是腰部的薄弱区之一,可形成腰疝,腹膜后脓肿也可自此穿破。

6、腰下三角(名词解释):围成为下界髂嵴,外上界腹外斜肌后缘,内上界背阔肌前下缘,底腹内斜肌。

该三角是腰部的另一个薄弱区,腹膜后脓肿也可自此穿破。

7、胸腰筋膜(名词解释):包裹竖脊肌和腰方肌的深筋膜在腰部明显增厚,分为浅、中、深三层,这三层筋膜在腰方肌外侧缘汇合而成胸腰筋膜,并作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始部。

在剧烈运动中,其常被扭伤,是造成背部劳损病因之一。

8、胸腰筋膜包括浅、中、深三层,分别是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膈肌的起点。

9、脊柱区后正中线进行穿刺,经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脊髓蛛网膜等层次结构进入蛛网膜下隙。

10、副神经自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上1/3交点穿出,经枕三角行至斜方肌前缘的中、下1/3交点处进入该肌,并支配该肌。

11、简述腰上三角的组成和临床意义。

12、简述腰下三角的组成和临床意义。

局部解剖学提纲整理.

局部解剖学提纲整理.

额顶枕区1、层次: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颅顶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2、浅筋膜血管神经分布:前组:滑车上神经和动静脉、眶上神经和动静脉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外侧组: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3、帽状腱膜:连接枕额肌额腹和枕腹4、腱膜下间隙:连接疏松,移动度大面部浅层结构1、皮肤和浅筋膜:薄,疏松,富有弹性,有颊脂体,腺体、血供丰富,好发囊肿和疖肿2、血管:面动脉、面静脉(无瓣膜,与颅内海绵窦相通)3、神经支配:面神经支配面肌(表情肌)运动,三叉神经支配感觉危险三角指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

因该处面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且静脉内无瓣膜,若面部感染处理不当(如挤压化脓处),可导致细菌栓子进入海绵窦,造成颅内继发感染四、面神经颅外分段(P81)1、面神经的路程:穿出茎乳孔—(第1段)—进入腮腺被覆盖(第2段)——出腮腺(第3段)2、各段特点:第1段:显露面神经主干;第2段:在腮腺内分支,腮腺肿大可压迫面神经;第3段:分成5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腮腺咬肌区1、内容:腮腺、咬肌、腮腺导管、腮腺淋巴结、血管神经等2、腮腺床;由腮腺附近的肌肉(茎突诸肌)、血管(颈内动静脉)和神经(舌咽、迷走、舌下和副神经)构成。

3、穿过腮腺的结构:(由浅入深);面神经、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颈深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1、层次:封套筋膜、内脏筋膜、椎前筋膜2、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锁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下颌下三角境界:下颌骨体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围成层次:浅面: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深面: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咽中缩肌内容:下颌下腺、面动、静脉、下颌下淋巴结、舌神经、舌下神经颈动脉三角1、颈动脉三角境界:胸锁乳突肌前缘上部,二腹肌后腹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层次:浅层:皮肤、浅筋膜(包括颈阔肌)、颈筋膜浅层深层:椎前筋膜(其内侧是咽侧壁和其筋膜)内容: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颈深淋巴结二腹肌后腹肌三角境界: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层次:浅层: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深层:椎前筋膜内容: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及其相关的血管神经胸锁乳突肌区1.境界:胸锁乳突肌所覆盖的区域2.内容:颈袢、颈动脉鞘、颈丛、颈交感干甲状腺的血管、甲状腺的动脉与候的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P111)1、甲状腺的血管:动脉:成对的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和1支甲状腺最下动脉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下静脉(第4甲状腺静脉出现几率不恒定,注:甲状腺动静脉不全同名,亦不全伴行)2、甲状腺的动脉与候的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P112—P114)后内侧邻近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经乳房的淋巴回流方向及其临床意义P1351.乳房淋巴回流分5条途径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诸如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主要)2)乳房内侧部的了淋巴结流入胸骨淋巴结并与对侧乳房淋巴管吻合3)乳房上部淋巴管流入腋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4)乳房下部淋巴结诸如隔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壁上部隔下及肝淋巴结吻合5)乳房深部淋巴管穿胸大肌和胸小肌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2.临床意义:当乳腺累及淋巴管时导致所收集范围的淋巴结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使具备皮肤呈点状凹陷的“橘皮样”变,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胸壁的层次1.皮肤:除胸骨区外,移动性大2.浅筋膜:含脂肪、浅血管、浅淋巴管、皮神经、乳腺3.深筋膜:4.肌层:胸前外侧壁的肌肉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上部,背部的肌肉有: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及深面的骶棘肌5.固有胸壁:肋及肋间结构6.胸内筋膜:食管三角食管位于中线上,但上段偏左,中段偏右,下段偏左,这样,在左面可见两个重要的三角,即食管上、下三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概要
头部
一、额顶枕区(P86-88)
皮肤
浅筋膜(皮下组织)“头皮”
1、层次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
颅骨外膜
2、头部皮肤特点:厚,致密,腺体、血管丰富
3、浅筋膜血管神经分布:
前组:滑车上神经和动静脉、眶上神经和动静脉
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
外侧组: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4、帽状腱膜:连接枕额肌额腹和枕腹
5、腱膜下间隙:连接疏松,移动度大
二、面部浅层结构(P77-78)
1、皮肤和浅筋膜:薄,疏松,富有弹性,有颊脂体,腺体、血供丰富,好发囊肿和疖肿
2、血管:面动脉、面静脉(无瓣膜,与颅内海绵窦相通)
3、神经支配:面神经支配面肌(表情肌)运动,三叉神经支配感觉
三、“危险三角”(P77)
指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

因该处面静脉与颅内
海绵窦相交通,且静脉内无瓣膜,若面部感染处理不当(如挤压化脓处),可导致细菌栓子进入海绵窦,造成颅内继发感染。

四、面神经颅外分段(P81)
1、面神经的路程:
穿出茎乳孔—(第1段)—进入腮腺被覆盖(第2段)——出腮腺(第3段)
2、各段特点:
第1段:显露面神经主干
第2段:在腮腺内分支,腮腺肿大可压迫面神经
第3段:分成5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五、腮腺咬肌区(P80-82)
1、内容:腮腺、咬肌、腮腺导管、腮腺淋巴结、血管神经等
2、“腮腺床”
由腮腺附近的肌肉(茎突诸肌)、血管(颈内动静脉)和神经(舌咽、迷走、舌下和副神经)构成。

3、穿过腮腺的结构:(由浅入深)
面神经、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
颈部
一、颈深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P105)
1、层次:封套筋膜、内脏筋膜、椎前筋膜
2、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锁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
椎前间隙
二、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的境界、层次和内容(P108)
1、下颌下三角
境界:下颌骨体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围成
层次:浅面: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
深面: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咽中缩肌
内容:下颌下腺、面动、静脉、下颌下淋巴结、舌神经、舌下神经2、颈动脉三角
境界:胸锁乳突肌前缘上部,二腹肌后腹和肩胛舌骨肌上腹
层次:浅层:皮肤、浅筋膜(包括颈阔肌)、颈筋膜浅层
深层:椎前筋膜(其内侧是咽侧壁和其筋膜)
内容: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颈深淋巴结二腹肌后腹
3、肌三角
境界: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
层次:浅层: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深层:椎前筋膜
内容: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及其相关的血管神经
三、胸锁乳突肌区的境界及内容
1.境界:胸锁乳突肌所覆盖的区域
2.内容:颈袢、颈动脉鞘、颈丛、颈交感干
四、甲状腺的血管、甲状腺的动脉与候的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P111)
1、甲状腺的血管:
动脉:成对的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和1支甲状腺最下动脉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下静脉(第4甲状腺静脉出现几率不恒定,注:甲状腺动静脉不全同名,亦不全伴行)2、甲状腺的动脉与候的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P112—P114)后内侧邻近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由于内容较多,请自行看书并结合图形理解)
胸部
一.胸壁的层次p132-134
1.皮肤
浅层结构 2.浅筋膜肋间动脉前皮支
3.浅血管及神经肋间静脉前皮支
肋间神经前皮支
胸大肌筋膜
胸小肌筋膜
1.深筋膜锁胸筋膜
胸大肌
2. 肌层胸小肌
深层结构前锯肌
肋间外肌
3.肋间隙肋间内肌
肋间血管神经沿肋沟走行
4.胸内筋膜肋间最内肌
二.乳房的淋巴回流方向及其临床意义P135
1.乳房淋巴回流分5条途径
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诸如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主要)2)乳房内侧部的了淋巴结流入胸骨淋巴结并与对侧乳房淋巴管吻合3)乳房上部淋巴管流入腋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4)乳房下部淋巴结诸如隔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壁上部隔下及肝淋巴结吻合
5)乳房深部淋巴管穿胸大肌和胸小肌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2.临床意义:当乳腺累及淋巴管时导致所收集范围的淋巴结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使具备皮肤呈点状凹陷的“橘皮样”变,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

三.动脉导管三角:前界:左隔N
1.境界:位于主动脉弓前方后界:左迷走N
动脉韧带下界:肺动脉干分叉动脉导管三角 2.内容左喉返N
心浅从
3.意义:寻找动脉导管的重要标志
境界:由心包,胸主动脉和隔围成
四.食管上三角内容:食管下段
食管上三角:(找不到)
五.纵隔(为重点,详细见书上胸部内容)
盆部与会阴
1. 盆壁肌闭孔内肌
2. 盆底肌肛提肌
梨状肌尾骨肌
3. 盆隔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下面的筋膜构成,又称盆底。

4. 盆筋膜间隙耳止骨后隙
骨盆直肠间隙
直肠后隙
5 .动脉髂内动脉:a壁支:臀上动脉
臀下动脉
闭孔动脉
髂腰动脉
骶外侧动脉
b 脏支; 膀胱上动脉
膀胱下动脉
子宫动脉(女)输精管动脉(男)
直肠下动脉
阴部内动脉
6. 两侧坐骨结节之间假象连线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区,前方为尿升至区,后方为肛门三角.
7.会阴结构小结
. 会阴结构小结
肛门三角尿生殖三角
肌肉肛提肌浅层:球海绵体肌
尾骨肌坐骨海绵体肌
会阴浅横肌
深层:会阴深横肌
尿道膜部括约肌(男)
尿道阴道括约肌(女)
筋膜盆隔下筋膜尿生殖膈上筋膜
闭孔内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
会阴浅筋膜
膈盆膈尿生殖膈
间隙坐骨直肠窝会阴深隙
会阴浅隙
8.. 会阴浅隙又称会阴浅袋,在浅隙内,两侧坐骨支和耳止骨下支的边缘上有海绵体左右脚附着,脚表面覆盖一对坐骨海绵体肌。

9. 会阴浅隙球海绵体肌
会阴浅横肌
会阴动脉
会阴神经
10 .会阴深隙:又称会阴深袋,位于乃生殖膈上下筋膜间..
11. 会阴深隙内有:会阴深横肌
尿道括约肌
尿道球部
尿生殖膈
12.会阴定义:a广义会阴:指封闭骨盆腔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b狭义会阴:即产科会阴,指外生殖器与肛门间狭小区域
上肢
一、腋窝(P41)
构成:①顶: 锁骨中1/3段、第1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
②底: 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筛状筋膜)构成筛状筋膜(P41)
③四壁: 前壁后壁内侧壁外侧壁(P41)
腋腔内容: 腋动脉腋静脉臂丛锁骨下部腋淋巴结腋鞘
腋鞘:由颈部的颈深筋膜椎前层向下外方延续包绕腋血管和臂丛构成,亦称“颈腋管”。

锁骨下部臂丛麻醉,即将麻醉剂注入此鞘内
二、三边孔、四边孔的境界,各有什么神经、血管通过?(P53)
三、腋淋巴结分五群:外侧淋巴结胸肌淋巴结肩胛下淋巴结中央淋巴结尖淋巴结
位置:(P43)
引流范围:1.外侧部和中央部→胸肌淋巴结→中央、尖淋巴结
2.上部→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3.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并与对侧吻合
4. 内下部→膈上淋巴结→腹壁、膈下→肝淋巴管
5.深部→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
四、肘窝(P49)
境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侧界:肱桡肌
下内侧界:旋前圆肌
顶:由浅入深为皮肤、前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

底:肱肌、肱二头肌和肘关节囊
内容:1.肱二头肌肌腱
2.肱动脉,于桡骨颈水平分为
①桡动脉→桡侧返动脉
②尺动脉→尺侧返动脉
3.肱静脉
4.正中神经
5.桡神经(浅、深支)
6.前臂外侧皮神经
7.肘深淋巴结
五、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P58)
六、手掌 (P60)
浅层结构:
1. 皮肤:厚韧乏弹性,无毛囊和皮脂腺,富汗腺
2、浅筋膜:有浅血管、浅淋巴管及皮神经走行
尺神经掌支--掌内侧1/3
皮神经 正中神经掌支--掌外侧2/3
桡神经浅支--鱼际外侧部
深层结构;
1、深筋膜分浅、深两层
浅层: 小鱼际筋膜、掌腱膜、鱼际筋膜
深层:骨间掌侧筋膜 拇收肌筋膜
2、骨筋膜鞘
3、筋膜间隙
4.血管、神经
5.掌骨与骨间掌侧肌和背侧肌
七、手背浅层结构:
皮肤
手背静脉网
浅筋膜桡神经背支
尺神经背支
深层结构:1、手背腱膜2、骨间背侧筋膜
3、筋膜间隙、手背皮下间隙、腱膜下间隙
4、指伸肌腱
八、手的神经和血管(P62)
1、掌浅弓(位置、构成、分支)
2、掌深弓(位置、构成、分支)
3、尺神经:主干经腕尺侧管下行,于豌豆骨的外下方分为浅、深两支。

浅支:分支、支配范围深支:(分布)
4、正中神经:外侧支:返支:(支配的肌肉)
指掌侧固有神经:(支配范围)
内侧支:(分支、支配范围)
下肢见书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