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点+测试+导学案-精选文档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点+测试+导学案-精选文档

【知识梳理】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名著1明朝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2明朝的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著了《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明长城1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侵扰。

2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北京城1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2朱棣“靖难之役”胜利后,1421年迁都北京。

3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

宫城即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

是木匠蒯祥(kuǎi)等人设计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小说和艺术1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水浒传》成书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运用白话文描写故事进程和任务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西游记》出现明中期,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书法绘画明朝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

1戏剧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课前预习】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0、明朝书法名家,绘画名家。

11、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同步测试】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明朝时期,收集了1800多种药物,11000多个药方的“医学巨典”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2、“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本课主要内容有: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艺术和文学作品。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让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科技名词和建筑风格等内容感到难以理解,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通过举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明朝文学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艺术和文学作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艺术和文学作品。

2.教学难点:科技名词的理解,建筑风格的识别,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图片资料: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的相关图片。

4.视频资料: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的相关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明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展示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艺术和文学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明朝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明朝的科技成就有哪些?”“明朝的建筑风格特点是什么?”“明朝的文学作品有哪些特点?”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 精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 精
2、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状况的是()
A、《缀术》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3、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①《农政全书》——徐光启②《天工开物》——宋应星③《三国演义》——罗贯中④《本草纲目》——张仲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___________》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长篇小说,作者__________,书中以__________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运用白话描写故事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_______》运用______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技:明代科学家________所著,对我国古代的________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学:《__________》,是有关____________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__________,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__巨著。
P78材料研读:宋应星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答:当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样编排体现了作者的重农思想。
P80问题思考: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知识与能力】识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巨著的作者、主要特点及其地位;知道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和北京城的布局特点,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归纳明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的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由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多媒体展示图片)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

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何时修筑的,修筑的目的是什么?知识点一:科技名著【新知导学自主学习】【学习目标】【多元导入】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业著作《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知识点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初一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初一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一、明确目标1.了解明朝的科技著作和文学、戏剧等作品。

2.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

二、前置自学((一)明朝的科技成就 书名作者内容地位本草纲目 ★___________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___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 ★___________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_________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农政全书 ★___________分为农本、田制、农事、________、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_______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明朝的建筑成就1.明长城:(1)目的:_________________。

(2)地点:东起____________ 、西至___________。

(3)作用:既是_________________ 体系,又是____________ 的纽带。

(4)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长城,也是保存最完整、最坚固、最雄伟的长城遗迹。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北京城:(1)修建:_______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构成:北京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

核心是_____,即紫禁城。

小说和戏剧作者内容 地位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吴承恩汤显祖数字助记:一出戏剧(《牡丹亭》)两个城(明长城、北京城)。

三部科技(《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四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2017·山东聊城)右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无图亦做题>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天工开物》D.《海国图志》2.(2017·四川宜宾)李时珍经过27年研究,写成有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的《本草纲目》。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这一课主要内容有:明朝的科技发展,如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等;明朝的建筑成就,如北京城、明长城等;明朝的文学艺术,如小说、戏剧、书画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究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明朝的文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介绍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展示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课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主要内容涉及明代王阳明、育英堂、明代航海、明代通典等与明代科技、建筑和文学相关的知识点。

本节课重点明确明代科技和文学的特点和成就,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视角,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明代科技、建筑、文学的主要特点和成就,了解明朝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

2、感受并理解明代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3、培养学生探究和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明代科技的主要成就,明代建筑的风格和代表作,明代文学的主要作品等几个方面,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些成就和作品进行评价和发挥展现。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观察、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1.科技的主要成就展(1)明代王阳明的思想:“致良知”等(2)明代育英堂的刻书术等科技成就(3)明代炮、火器、钟表、造船和海航知识的蓬勃发展2.建筑的风格和代表作品展(1)明代宫殿和陵墓的建筑风格(2)明代宏伟壮观的故宫和长城(3)明代明孝陵和天坛等建筑的特色和价值3.文学的主要作品展(1)《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著名的小说作品(2)《东周列国志》、《永乐大典》等重要的文献作品(3)明代文学的主题、风格、特点等综合评价四、互动交流与思维启发1.结合故宫、北京城市遗址、古城墙等千年古迹的参观和讲解,寓教于游、寓学于乐。

2.家长作业:让学生到家中或街道上寻找古建筑、文物、古籍、器具等,并进行拍照或录像,写下相关的感受和有关历史文化的积累。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本节课通过对明代科技、建筑、文学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而通过观察和思考古迹和文物,促进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珍视。

但是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的思维启示和讨论引导,让学生自主调查和探究,并理解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精品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巨著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与方法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了解书画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发展状况,提升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由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本课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草纲目》草部介绍(节选)图一图二图三水藻(如图一)气味:甘、大寒、滑、无毒;主治:捣汁服,去暴热、热痢;捣烂敷,治热疮游疹。

金星草(如图二)气味:苦、寒、无毒;主治:解热,通淋,消痈疮,解硫磺中毒。

虎耳草(如图三)气味:微苦、辛、寒、有小毒;主治:耳出脓、痔疮肿痛。

《本草纲目》综合大量科学资料,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1.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巨著作者内容特点和价值《本草纲目》李时珍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宋应星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的教学设计,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如秦汉、唐宋等朝代的历史。

但学生对明朝时期的历史知识了解相对较少,特别是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方面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朝时期的文化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特点,认识明朝时期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特点。

2.教学难点: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明朝时期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时期的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

3.学生活动材料:相关阅读材料、讨论话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明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特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第16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2022课标: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一、学习目标1.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2.了解明代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及作用,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了解明朝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认识到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的成就和影响、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归纳总结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及深层次原因。

三、学习过程【基础梳理】(一)科技名著1.《本草纲目》(1) _____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2)内容: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3)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天工开物》(1) ______。

(2)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3)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____ ___’”。

3.《农政全书》(1)明代科学家_______。

(2)内容: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3)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_ ___巨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1)修建目的:防御北方___ _南扰。

(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__。

(3)组成:以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4)历史地位: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_____,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姓名班级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2.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3.知道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学习过程: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2分钟)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

(28分钟)1、认真朗读课本P76-83页的内容,边读边思考下面思考题并做好标记。

(9分钟)2、完成自学思考题。

(8分钟)(1)《本草纲目》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是什么 ?(2)《天工开物》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是什么 ?(3)《农政全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是什么 ?(4)找出明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以及明代北京城的布局和特点。

(5)明朝的三大小说是什么?它们的作者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6)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谁? 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3、检查自学效果,读背知识,班内反馈。

(9分钟)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0分钟)明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具有什么时代特点?为什么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落后于世界?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

(5分钟)1.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用毕生精力编写、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2.201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真人秀节目。

该节目通过记录现代人重现古代技术与工艺过程,实现现代人对古代匠人的理解。

节目以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书籍的名字命名。

这部书应该是()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3.某出版社将《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列为同类古籍出版发行。

这类古籍是()A.医学著作B.史学著作C.文学著作D.科技著作4.下列物品出现在中国不同的时期。

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筒车②《窦娥冤》③《农政全书》④“交子”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5.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造新的北京城的是()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帝D.康熙帝6.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含答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识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巨著的作者、内容及影响。

2.以长城和紫禁城等建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3.掌握明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

学习重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以及明朝小说的突出成就。

学习难点:科技名著出现的原因和明朝小说繁荣的原因。

【自主学习】1、科技名著(1)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经过27年编写出这部规模空前的著作。

该书总结了我国,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作者是。

这部书被誉为。

(3)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作者是。

该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2、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为了,明朝先后18次修筑长城。

明长城东起、西至,总长万余里。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代修筑的。

(2)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明朝的北京城有、皇城、和外城。

在北京城的建筑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

3、小说和戏剧(1)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

是我国小说的开山之作。

(2)是元末明初的另一部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是。

该书描写了宋代梁山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3)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一部富于______________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4)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

4、明朝时期,出现了书法名家,绘画名家等。

【合作探究】想一想,明朝时涌现出多部优秀科技巨著的原因有哪些吗?明朝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达标检测】1.小军在旅游时发现一株很特别的植物,他想知道这株植物有没有药用价值,查阅什么书,可以知道答案()A.《伤寒杂病论》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2.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农政全书》——徐光启②《天工开物》——宋应星③《三国演义》——罗贯中④《本草纲目》——张仲景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导学案及答案

徐光启
《农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

政全 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

书》
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 的农业科学巨著
医生。他白天跟 父亲到“玄妙
观”为病人医
治,晚上在油灯
下研习《黄帝内 经) 等古典医学
著作。经过刻苦
学习,李时珍成 了一代名医。他
曾治愈了荆穆王
妃胡氏的胃痛 病,用杀虫药治
姓名
类 著作

具体内容
价值和影响
李时珍
医 《本
记载药物 1800 多种,收录药方 11000 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
药 草纲
多个,附有 1100 多幅药物形态图

学 目》
宋应星
《天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工开 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

物》
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 百科全书”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 农业科学巨著 。 ②建筑成就 : 在长城修筑史上, 明长城的规模最大,历史最久, 布局更合理,技术更 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明成祖时营建的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
筑的杰作。城中心的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系示筑群。 (2) 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①明朝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②商品经济的繁荣。③科
学家积极投身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 (3) 优秀品质 : 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 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
度, 27 年成书的坚忍毅力等 ; 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 系的远见卓识等 ; 徐光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文化, 从他身上我们可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三个方面的内容。

科技方面包括农学、医学、手工业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建筑方面主要介绍了故宫和长城等著名建筑;文学方面则以《西游记》和《水浒传》为代表,介绍了明清小说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明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建筑和文学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特点。

2.教学难点:科技、建筑和文学方面的专业名词和概念。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自主了解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3.课外资料:关于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论文、书籍等。

4.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与文学领域的成就。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到了明朝的科技发明、建筑风格以及文学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繁荣与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领域的具体成就,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发明、建筑风格与文学特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与文学领域的繁荣与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发明、建筑风格与文学特点。

2.教学难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领域的成就背后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性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特点。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古典小说。

2.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文学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激情导入、明确目标】2008年,新北京,新奥运,古老的北京以崭新的姿态,海纳八方来客。

可你知道北京作为都城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吗?通常我们所说的北京城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学习过程】一.阅读教材76页-78页,完成学案。

(自学)1.医学:写的《》,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科技:写的《》,被称为“”。

3.农业:写的《》,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阅读教材P79-81页,完成学案。

(自学后师友互助)1.明长城修筑的目的:2.明长城的起止地点:3.拓展延伸:比较明长城和秦长城的不同(目的、起止、修筑)。

4.简述营建紫禁城的情况:5.简述北京城建筑布局特点:6.简述紫禁城的历史地位:三.阅读教材P82-83页,完成学案。

(自学)1.文学:《三国演义》:作者,是小说。

《水浒传》:作者,是小说。

《西游记》:作者,是小说。

2.戏剧:的代表作是《》。

3.拓展延伸:明朝的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部?为什么?四.当堂总结:1、科技名著:()、()、()2、明长城北京城:明长城起止点:()北京城的组成:()3、小说和戏剧:小说:()、()、()戏剧:()、五、随堂小测:1、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2、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者都属同一领域的是 ( )A.《齐民要术》与《本草纲目》 B.《水经注》与《农政全书》C.《千金方》与《本草纲目》 D.《资冶通鉴》与《天工开物》3、明长城的东端起于()A.鸭绿江 B.辽东 C.山海关 D.嘉裕关4、北京城的中心是()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5、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A、《三国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红楼梦》6、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7、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应该查阅()A、《天工开物》B、《梦溪笔谈》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8.下列有关《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B.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C.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D.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9、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3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3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3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建筑艺术(故宫、长城)、文学作品(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于本课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科技、建筑与文学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三大发明、建筑艺术和文学作品,认识它们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三大发明、建筑艺术和文学作品。

2.教学难点:三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建筑艺术的特点和价值、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材、课件、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明朝的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讲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发明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十六课,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明朝的科技发展,如农学、医学、天文历算等;二是明朝的建筑成就,如故宫、长城等;三是明朝的文学艺术,如小说、戏剧、诗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掌握了我国古代科技、建筑与文学的相关知识。

但他们对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尚处于表面阶段,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逐步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

2.教学难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4.纸、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让学生对明朝的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如:“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的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
筑与文学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
启和《农政全书》、古典小说。

2.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文学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2008年,新北京,新奥运,古老的北京以崭新的姿态,海纳八方来客。

可你知道北京作为都城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吗?通常我们所说的北京城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76页-78页,完成学案。

(自学)
1.医学:写的《》,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科技:写的《》,被称为“”。

3.农业:写的《》,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阅读教材P79-81页,完成学案。

(自学后师友互助)
1.明长城修筑的目的:
2.明长城的起止地点:
3.拓展延伸:比较明长城和秦长城的不同(目的、起止、修筑)。

4.简述营建紫禁城的情况:
5.简述北京城建筑布局特点:
6.简述紫禁城的历史地位:
三.阅读教材P82-83页,完成学案。

(自学)
1.文学:《三国演义》:作者,是小说。

《水浒传》:作者,是小说。

《西游记》:作者,是小说。

2.戏剧:的代表作是《》。

3.拓展延伸:明朝的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部?为什么?
四.当堂总结:
1、科技名著:()、()、()
2、明长城北京城:明长城起止点:()
北京城的组成:()
3、小说和戏剧:小说:()、()、()
戏剧:()、
五、随堂小测:
1、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者都属同一领域的是 ( )
A.《齐民要术》与《本草纲目》 B.《水经注》与《农政全书》
C.《千金方》与《本草纲目》 D.《资冶通鉴》与《天工开物》
3、明长城的东端起于()
A.鸭绿江 B.辽东 C.山海关 D.嘉裕关
4、北京城的中心是()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5、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6、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7、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应该查阅()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8.下列有关《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B.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C.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D.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9、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李时珍《西游记》
宋应星《三国志通俗演义》
徐光启《水浒传》
施耐庵《农政全书》
罗贯中《本草纲目》
吴承恩《天工开物》
10、1987年,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请同学们搜集有关长城和故宫的资料,选取其中一项古代建筑简单介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