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 53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 53页)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 陆地震的三分之一。原因是:我国正 好介于地球的两大地震带之间。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 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 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 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 的53%。20世纪全球两次死亡20万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 53页)
2021年8月19日星期四
• 地震是一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性极 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生命、财产损 失的直接原因是建筑物的剧烈震动、破坏倒塌。
• 目前预测工作没有发展到准确预报的程度。随 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和财富向城市高度 集中,基础设施高度发达,地震造成的后果将 日益严重。
因此,破坏性地震常常是突然发生的。
目前,科学技术上还无法控制地震的发生。 每次地震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二、全世界地震带 主要分布于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2)欧亚地震 带
这两个地震带 释放的能量,欧亚地震带 约占全球所有 地震释放能量 的3、地核:地球最 里面的一层,半径 约 为 3500km , 是 地球的核心部分。 可分为外核(厚 2100km ) 和 内 核 ( 厚 1400Km ) , 其主要构成物质是 镍和铁。根据推测,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 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 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 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 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
3、按地震序列分类:
地震时弹性应变能,以波的形式释放扩散 射、折射形成持续过程,加之断裂错位不是 故在一定时间内(几十天或数月)相继发生 的一系列大小地震称为地震序列。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主 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称为前震。 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称为余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结构分析软件SAP20
适用范围
SAP2000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 分析,包括高层建筑、大跨度结
构、桥梁、工业厂房等。
特点
SAP2000具有强大的建模功能, 支持多种类型的结构形式,能够 进行线性、非线性及动态分析, 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库和连接
模型。
应用案例
SAP2000在许多大型工程项目中 得到广泛应用,如上海中心大厦
抗震加固的方法与技术
增大截面法
通过增加原结构的截面面积来 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
外包钢加固法
在结构的外侧或内侧包裹一层 钢板,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 延性。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
将碳纤维布粘贴在结构的表面 ,以提高结构的抗剪、抗弯和 抗拉能力。
增设支撑和拉杆法
通过增设支撑和拉杆来改变结 构的动力特性和传力路径,提
0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建筑结构的震害分析
01
02
03
结构整体倒塌
地震时,建筑结构整体倒 塌是由于结构整体性差、 延性不足或构造措施不当 等原因所致。
节点和连接破坏
节点和连接的破坏会导致 结构失稳,影响结构的承 载能力和稳定性。
墙体破坏
墙体在地震中容易发生开 裂、断裂、倒塌等现象, 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 性。
05 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
抗震加固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安全性原则
加固后的结构应能够承受可能 出现的各种地震作用,确保结
构安全。
适用性原则
加固后的结构应满足正常使用 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耐久性原则
加固后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耐 久性,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
求。
经济性原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设计基本加速度——相应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 即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 特征周期——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是在《中国地震动反应谱 特征周期区划图B1》的基础上经调整得到的。
back
场地和地基
项目
评价 选 地段 择 不利 场 地段 地 危险
地段
甲类
结构型式时可不提高
原设防烈度 原设防烈度
丙类
GBJ11-89 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
GB50011
建筑
原设防烈度
原设防烈度
丁类 GBJ11-89 GB50011
抗震次要的建筑 抗震次要的建筑
降低一度(6度不降) 适当降低(6度不降)
原设防烈度 原设防烈度
back
地震影响
项目
GBJ11-89
GB50011-2001
两阶段设计
地震影 50年超越 地震重现期

概率
小震 63.2%
50年
中震 10%
475年
大震 2-3% 1642-2475年
• 一般关系
– 烈度:Im=I0-1.55, Is<=I0+1 – 加速度:PGAm=PGA0*1/3
PGAs=PGAm*(4-6)
阶段 目 标 烈度 地震作用性质 受力状态
作用效应组合
条文对比及介绍
• 概述 • 总则 • 术语和符号 •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 场地、地基和基础 •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 多层砌体、底部框架、内框架 •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 • 单层工业厂房 • 单层空旷房屋、土木石结构 •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 非结构构件
back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度(0.40g)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back
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不规则类型
定义
应符合的规定
A.扭转不规则 在结构的一角端垂直于一轴线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大于结构 采用空间结构分析,应计
(刚性楼板假 平面相应两角端弹性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时,则认为存在扭 入扭转,且最大层间位移
平 定)
转不规则
• 设计基本加速度——相应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 即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 特征周期——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是在《中国地震动反应谱 特征周期区划图B1》的基础上经调整得到的。
back
场地和地基
项目
评价 选 地段 择 不利 场 地段 地 危险
地段
甲类
• 结构分析
– 扭转问题 –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楼层地震剪力控制 – 抗震变形验算
• 概念设计
– 非规则结构 – 各类结构抗震措施
• 新增结构型式与体系
– 混凝土筒体结构 – 钢结构 – 配筋砌体 – 隔震消能结构
• 取消结构型式
– 单排柱内框架房屋 – 中型砌块房屋 – 烟囱、水塔
• 非结构构件设计
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 震构造措施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 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根据(场地土类型)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土覆盖层厚度 确定的场地的分类,用于确定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
back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 主要修订内容 • 抗震设防分类和
设防标准 • 地震影响 • 场地和地基 • 建筑设计和建筑
结构的规则性 • 结构体系及非结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课件

b. 9度地区,可采用下沉式天窗;
c. 突出屋面的钢筋砼天窗,侧板与柱宜采用螺栓连接。
(5) 支撑系统
(6) 柱 单层砖柱房屋:
6、7度地区可采用十字形无筋砖柱; 8度地区Ⅰ、Ⅱ类场地采用竖向配筋组合砖柱; 8度地区(Ⅲ、Ⅳ类场地)和9度地区的中柱采用钢 筋砼柱。 单层钢筋砼柱厂房:
厂房中的各种柱采用钢筋砼柱。 a. 截面形式和尺寸:矩形、工字形、双肢形、管柱形等。
排架的侧向柔度d11按下式计算:
11

F


a 11
11

F
(1
-
x1
)


a 11
11
F=1
x1
11
11
F=1
x1
11
x2
11
a11
F=1
⑵ 两跨不等高厂房
采用能量法计算并考虑KT影响,计算自振周期:
T1 2kT
Gi ui2
K i ui2
式中
u1、u2-将结构简图转动900,将G1、G2视为垂直于 杆件的荷载,在G1、G2处产生的水
e. 在满足有关抗震构造措施时,规范规定下列建筑 可不进行抗震计算:
(a) . 7度地区Ⅰ、Ⅱ类场地内的柱高不超过4.5m且 两端均有
均有 2.
(b). 7度地区Ⅰ、Ⅱ类场地内的柱高不超过10m且两端
山墙的单跨及等高多跨钢筋砼柱厂房。 设计计算内容 自振周期的计算; 内力计算; 强度计算。
3. 厂房质量集中系数的确定
平位u移1 。 11G1 12G2 u2 21G1 22G2
⑶ 三跨不对称带升高中跨的厂房结构:
T1 2KT
G1u12 G2u22 G3u32 G1u1 G2u2 G3u3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设计通则谢礼立ppt课件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设计通则谢礼立ppt课件

《建设工程抗震设计导则》是
于2003年由中国工程建设标 准化协会正式批准的中国第
一本具有样板规范性质的建 设工程抗震设计技术文件。
精品课件
目录
• 《导则》的编制目的、性质和意义 • 《导则》的编制原则和适用范围 • 《导则》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特色 • 《导则》发展之前景 • - 结语
精品课件
导则的性质、编 制目的和意义
3.便于在一些重大技术问题上统一; 4.为现有规范尚未复盖的抗震设计问题提供解决问题
的途径和参考; 5.促进我国规范研究和编制工作的发展,适合于系列
化,可逐步编制各类工程的《抗震设计导则系列》; 6.促进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规范的发展。
精品课件
《建设工程抗震设计导则》的特点
1)具有规范的形式,采用统一的符合国家标准 的文字表达方式,有条文和说明; 2)同时具有技术文件和技术报告的性质,条文 简练,说明详细,推荐的方法不只一种,使用 者有选择的余地; 3)内容先进,成熟,完备、可操作; 4)便于及时更新和修改; 5)便于编制统一的、系列化的包含各类工程的 《抗震设计导则系列》;

i
设防 地震影 地震系 设防 地震影 地震系 设防 地震影 地震系 设防 地震影 地震系 设防 地震影 地震系
烈度 响系数 数 K 烈度 响系数 数 K 烈度 响系数 数K 烈度 响系数 数K 烈度 响系数 数K
6 5.1 0.064 0.026 7.1 0.257 0.109 7.8 0.397 0.169 8.1 0.498 0.212 8.4 0.608 0.261
精品课件
用设计基准期标定建筑的重要性类别
设不同重要性建筑物的设计基准期为:
TLT标
建筑重要性 类别 甲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ppt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ppt

下表为丙类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结 构 类 型
高度(m) 框架 结构 框架 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 框架 筑 高度(m) -抗 框架 震墙 抗震墙 结构
≤ 30

6 >30 三 三
≤ 60

7 8 >30 二 二 >60 二 二
≤ 30
9 >30 一
≤ 25
≤ 30

§5.4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一、房屋的适用最大高度 《抗震规范》规定:乙、丙和丁类建筑的框架结构和 框架-抗震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甲类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应专门研究。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度
8 45 100 9 25 50
五、构件在极限破坏前不发生明显的脆性破坏
主要抗侧力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极限破坏应以构件弯 曲时主筋受拉屈服破坏为主,应避免变形性能差的混凝土 首先压溃或剪切破坏,以及钢筋锚固失效和粘接破坏。 延性破坏和脆性破坏两者的变形性能差别很大,与其 相关的因素有:抗剪和抗弯承载力之比、剪跨比、剪压比、 轴压比、主筋率、配筋率、箍筋形式、混凝土和钢筋材料、 钢筋连接和锚固方式等。
(4)抗震墙的最大间距 抗震墙间距不应过大。
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宜满足下 表要求: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 结构 现浇、叠合梁扳 6、7度
4
8度
9度
装配式楼盖
3
3 2 .5
2 不宜采用
抗震墙之间的楼、屋盖有较大开洞时,长宽比还应减小。 当超过上述要求时,应计入楼盖平面内的变形影响。
T1 1.7 r ut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课件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课件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PT课件
目录
引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概述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建筑抗震设计的实践建筑抗震设计的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
01
CHAPTER
引言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
规范建筑抗震设计,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结构安全和功能完整。
促进抗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建筑行业的抗震设计水平。
计算要点
构造措施
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如设置抗震缝、加强节点连接等。
细部设计
对关键部位进行细部设计,如梁柱节点、楼板开洞等,确保其满足抗震要求。
05
CHAPTER
建筑抗震设计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复杂结构、先进技术
详细描述
该高层建筑采用复杂的结构形式,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以满足抗震要求。设计过程中运用了现代抗震技术,如隔震、消能减震等,以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02
推广减震隔震技术
积极推广减震隔震技术,通过设置减震隔震支座、阻尼器等措施,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维护社会稳定
选择地质条件稳定、地震烈度较低的场地进行建设。
场地选择
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提高整体抗震能力。
结构体系
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如设置圈梁、构造柱等。
抗震构造措施
选用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材料,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
04
CHAPTER
建筑抗震设计的实践
优先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免在不利地段进行建设。
大跨度、多功能
总结词
该大型公共建筑如商场、剧院等,具有大跨度、多功能的空间需求。在抗震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特点和使用功能,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如加强结构整体性、设置抗震支撑等,以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按专门研究的地震动 参数
甲类GB50011Fra bibliotek重大建筑工程和可能发生 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提高一度(9度适当提高)
应高于本地区设防烈 度的要求,其值按批 准的安评结果确定
乙类
GBJ11-89
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生命线 工程的建筑
提高一度(9度适当提高)
GB50011
地震时使用不能中断或需 尽快恢复的建筑
提高一度(9度适当提 高);小规模建筑改变
第一 阶段
小震不坏 (隐含中 震可修)
小震
可变作用
弹性(部 分弹塑性)
承载力验算采用基本组合(多层、高层钢筋混 凝土房屋层间弹性位移计算,采用短期效应组 合,即作用分项系数均取1.0)
第二 阶段
大震不倒
大震
偶然作用
弹塑性
部分建筑物的层间弹塑性位移验算,采刚短期 效应组合,即怍用分项系数均取1.0
第一阶段为弹性分析,包括截面设计和变形计算; 大部分建筑的第二阶段设计主要由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保证。
Ⅰ 类
乙类
场 丙类 地
丁类
GBJ11-89
GB50011-2019
作出综合评价
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 合评价
避开不利地段;无法避开 提出避开要求;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 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 效措施
不应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可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构造 措施(6度时可不降低); 地震作用仍按原烈度计算
度(0.40g)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back
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不规则类型
定义
应符合的规定
A.扭转不规则 在结构的一角端垂直于一轴线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大于结构 采用空间结构分析,应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 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 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且楼层竖 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 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 平均值的1.5 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 范限值时,可适当放宽;
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 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 高烈度或不规则程度较大时,宜计入楼板 局部变形的影响;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 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 建筑形体的规则性; 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 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 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
• 主要修订内容是:
• 补充了关于7 度(0.15g)和8 度(0.30g)设防的抗震措施 规定
•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调整了设计地震分组 • 改进了土壤液化判别公式
• 调整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参数、钢结构的 阻尼比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 震系数的计算
• 并补充了大跨屋盖建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 法
• 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 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 目标。
•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及以上地区的建 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 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 抗震设防烈度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 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 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 烈度
• 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国外规范修订情况——可行性(3)
– 每2-3年修订一次 – 提供了借鉴
back
抗震规范主要修订内容
• 调整建筑抗震设防分类(GB50223) • 关于地震作用
–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 设计特征周期分区取代设计近远震 – 延长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 修改场地划分方法
• 场地、地基和基础
– 液化判别 – 发震断裂 – 桩基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9) 介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9) 介绍
• 规范修订工作简介 • 条文对比及介绍 • 对抗震设计的影响
抗震规范修订工作简介
• 抗震规范修订背景 • 抗震规范修订工作 • 抗震规范主要修订内容
back
抗震规范修订背景
• 国内工程需求——必要性
采用弹性楼盖和大开洞的 空间结构分析,平面不对 称应计入扭转
A.刚度不规则 该层侧向刚度小于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柱脚三层刚度平 控制层间剪力,进行必要
(有柔软层) 竖
附录一 名词解释 附录二 框架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 附录三 砖填充框架抗震验算 附录四 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楼板设计 附录五 单厂横向排架抗震验算 附录六 单厂纵向排架抗震验算 附录七 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4 场地、地基和基础 5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 设计基本加速度——相应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 即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 特征周期——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是在《中国地震动反应谱 特征周期区划图B1》的基础上经调整得到的。
back
场地和地基
项目
评价 选 地段 择 不利 场 地段 地 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