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学导论》论文完结版(精)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油菜素内酯油菜素内酯又称芸薹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
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的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
属新型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理学家认为,它能充分激发植物内在潜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的耐冷性,提高作物的抗病、抗盐能力,使作物的耐逆性增强,可减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
(1970年,美国学者J.W.米切尔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极强生理活性的物质,定名为油菜素,当这一成果发表后曾遭到异议。
后来,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用了10年时间,从225公斤油菜花粉中提取出10毫克样品。
1979年格罗夫鉴定了它的分子的立体构型并定名为油菜素内酯。
现在,科学家们已逐步认可它是继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之后的第六大类植物激素。
)基本资料油菜素内酯中文通用名称:24—表芸苔素内酯英文通用名称:24—Epibrassinolide化学名称:(22R,23R,24R)-2α,3α,22,23-四羟基-β-高-7-氧杂-5α-麦角甾-6-酮其他名称:油菜素内酯化学分子式:C28H46O6性状:白色晶体粉末,MP,255-258℃(EtoAc)D21 +32毒性:本剂为低毒作物生长调节剂作用油菜素内酯几十年来,已经对油菜素内酯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进行了较充分地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方面。
油菜素内酯促进伸长的效果非常显著,其作用浓度要比生长素低好几个数量级。
其作用机理与生长素相似,YoPP等(1 981)发现BR与生长素有正协同作用。
通过促进细胞膜系统质子泵对氢离子的泵出,导致自由空间酸化,使细胞壁松弛从而促进生长。
同时,油菜素内酯还能抑制生长素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含量,所以,当油菜素内酯与生长素同时使用时,有明显的加成效果。
另外,油菜素内酯还能调节与生长有关的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实现对生长的控制(油菜素内酯类物质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
《生物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优秀范本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报告姓名:詹晓琴学号:1000530234专业:商学院10级电子商务《生命科学导论》主要涵盖的内容,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细胞内严密组织和高度有序且动态的结构体系,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NA 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生物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生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应激反应并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生命是集合这些主要特征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科学导论”是生命科学的入门科学。
基础生命科学涵盖的基本内容包括: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能量与代谢、繁殖与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控制、生物的起源进化与系统分类、生物个体的发育、结构、功能和行为、生态环境、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新进展等。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正在由宏观向微观深入发展,分子生物学正在向揭示生命的本质方向迈进。
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是一些杰出科学家所具备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精神。
作为非生物学专业的我,认真学好《生命科学导论》主旨在于培养自己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主动探索生命的奥秘,把握生命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建立进化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知识框架,培养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留出想象的空间的能力,把学习到的生命科学知识与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相结合,打开生命科学知识创新大门。
根据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特点,联系实际浅谈我们现代人健康合理的膳食通过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基本特点和他们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深刻感觉到我们人类也应该根据各类食物构成的不同营养价值合理健康饮食,促进营养需要与饮食供给建立平衡关系,达到合适的热量、合适的蛋白质、合适的无机盐、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食物纤维、充分的水分等要求。
现代生物学导论论文
《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题目:仿生技术之我见摘要从感性的角度来看待仿生技术,是人类坚持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不断探索自然、未知,勇于反映现实世界形象的体现与智慧的结晶,既传统又现代、既感性又理智、既熟悉浅显又陌生深邃、既善解人意又变幻莫测;同时最新的研究则从理性的角度来阐释仿生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即它既能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能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境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人们的生命。
关键词:仿生技术好奇心自然生活生活一、学习现代生物学导论的感受通过课程开篇的介绍学习,我得以更明确地了解非生物专业生物学的定义,它是一门旨在拓展学生科学视野、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与科学素质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既有温故知新的踏实感,也有获得新知识的喜悦感,整个课程在紧有序的进行中接近尾声,但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却已更大程度地激发了,而其中的仿生技术则是我尤为好奇的一个课题。
二、我所感兴趣的仿生技术之所以对仿生技术感兴趣,源于课程中的仿生学这一章容的学习。
源于生命的灵感,开启新技术的钥匙---这是我在学习仿生学的时候最直接的入门介绍。
仿生学,顾名思义,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技术系统具有生物系统特征或类似特征的科学,同时仿生学也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边缘上的综合性学科。
生命的奇特总让同为生命体的人充满好奇,并总在尝试着将生命与生俱来的精细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模仿创造出来,过程虽曲折但却充满乐趣。
人们通过仿生设计进而产生仿生技术,来使仿生的思想能够运用得更为广泛。
仿生技术是人类坚持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不断探索自然、未知,勇于反映现实世界形象的体现与智慧的结晶;就其自身来说,无处不表现出既传统又现代、既感性又理智、既熟悉浅显又陌生深邃、既善解人意又变幻莫测的特性,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
三、仿生技术与生活—最新进展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仿效自然中的万事万物,让各种事物的方方面面都为自身所用。
《现代生物学导论》论文完结版(精)
浅论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性学院:专业:学号:姓名:论文提交日期:2012 11 日摘要自转基因技术应用到食品产业中以来, 转基因食品飞速发展, 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制造的食品已越来越多的走上人们的餐桌。
虽然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应用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其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等优点较为明显,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但转基因食品并不是毫无弊端, 其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风险性。
为促进转基因食品研发工作的健康发展 , 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做了简要介绍, 并将其与传统食品进行比较, 又对可能影响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性与对生态环境的风险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 并对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健康风险; 生态风险;未来发展目录第一章转基因食品的发展… … … … … … … … … … … … … … 1第一节何谓转基因食品… … … … … … … … … … … 1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及介绍… … … … … … … … … … … 1第三节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比较…… … … … … … … … … … 1第二章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潜在风险………………………… 2第一节与基因表达产物相关的健康影响…………………………… 2第二节蛋白质可能的致敏性… … … … … … … … … … … … … … 2第三节与食品关键成分相关的安全问题.................................... 3第四节与被标记基因生物相关的安全问题................................. 3第三章转基因食品的生态风险.............................................3第一节转基因生物的靶标效应............................................. 4第二节外源基因逃逸... ... ... ... ... ... ... ... ... ... ... ... ... ... ... 4第三节外源基因在生态系统中的积累....................................... 4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入侵... ... ... ... ... ... ... ... ... ... ... ... ... 4第四章对转基因食品的思考... ... ... ... ... ... ... ... ... ... ... (5)参考文献第一章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第一节何谓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 又称为基因工程食品或基因修饰食品, 它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改造生物的遗传性, 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的目标转变, 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 (多肽或蛋白质。
现代生物学导论
课程安排
周次 讲 课 内 容
授课教师
1 绪论;
吴庆余
2 生命的基本化学组成;
张淑平
3
细胞呼吸-国庆
张淑平
4
国庆-细胞呼吸
张淑平
5 光合作用;
张淑平
6 细胞-结构与功能;
张淑平
7 细胞-生物膜;
闫永彬
8 细胞-繁殖和遗传;
闫永彬
9 细胞-繁殖和遗传;
闫永彬
10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闫永彬
11 生态学基础;
脏肌肉收缩) 电流刺激 神经系统分泌化学物质作为信号
控制和启动肌肉的收缩 复活节 小夜曲 “迷走素”乙酰胆碱诺贝尔奖
What Why Which and How
1.5 展望与预测: Potato Tomato Tobacco 茄科植物 生物技术 光合作用
生物技术
展望与预测
您的参与,生命科学将更加辉煌!
漂亮的模特儿
遗传学家
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食 虫 植 物
生命(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病毒除外) 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基本功能 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和自我调节,对环境具有
工业革命—— 19世纪 解放双手
比尔盖兹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
人口膨胀; 粮食短缺; 疾病危害; 环境污染; 能源危机; 资源匮乏; 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物种大量消亡。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很
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对人类 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广东海洋大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全校公选课 课程论文
广东海洋大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全校公选课课程论文广东海洋大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全校公选课---课程论文转基因食品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转基因食品的分类与特点。
(25分后)1.2转基因食品分类根据转基因食品的来源,可以把转基因食品分成:转基因植物性食品(例如转基因的玉米、大豆等,以及抗炎除草剂类、抗虫类、抗病毒类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动物性食品(例如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弱、肉质不好的转基因的兔、猪、鸡、鱼等肉类)和转基因微生物性食品(例如转基因微生物发酵而制取的葡萄酒、啤酒、酱油、面包等)。
从植物源转基因来看,牵涉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包含:大豆、玉米、番茄、马铃薯、油菜、番木瓜、甜椒、西葫芦等。
2、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原理、优点与食用安全隐患。
(25分)转基因食品,即为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迁移至其他物种中回去,改建他们的遗传物质并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须要的目标转型[1],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发生改变基因组形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包含: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轻易加工品;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轻易加工品为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2.1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世界上估算存有30%的人口缺铁,从而并使铁元素沦为世界范围内迄今最缺少的营养元素。
最近,通过转基因手段,在提升稻米中铁含量以及减少人体对铁的有效率稀释两个方面均获得了一定进展。
lucca等将一个菜豆的铁蛋白基因导入水稻,使其铁的含量增加了2倍。
然后,他们将来自aspergillusfumigatus的一个热稳定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以降低水稻中的植酸含量,减少与铁的结合。
最后,进一步是一个富含半胱氨酸的内源类金属硫蛋白超表达,使半胱氨酸残基提高了7倍,植酸酶含量提高130倍。
在模拟消化实验中,植酸酶活性已足够完全降解植酸。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3、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
2001年发现的一种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的问题是 比较重要的。还有《自然》2001年曾经发表文章, 关于墨西哥玉米遭到转基因玉米污染的事件。墨西 哥本身不种植转基因的玉米,而且有法规规定不允 许种植,但是它进口美国的转基因玉米用做饲料。 结果可能是有些农民拿转基因玉米去种,种完之后 就污染了当地的玉米。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如 果玉米原产地的遗传多样性受到污染,本地的玉米 遗传结构受到破坏,产生的污染问题是很严重的。 这件事对中国也有很大的启示。中国现在进口转基 因大豆,而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很有可能转基因 的大豆会对中国当地原产的大豆,发生遗传污染。
1、转基因育种技术
Transformed foreign genes into plants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 转基因作物种类: 主要为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等, 以转基因大豆面积最大。
The first GM tomato (Flavor savor) in 1994
基 因 生
菜
6. 其他: 如改变作物授粉特性,养
含
份吸收甚至改善环境污染等
铁
(phytoremediation).
量
高
(
日
本)
转基因西红柿
散发柠檬香味和玫瑰芳香的转基因西红柿
由中国农科院生物工程中心开发的Bt棉对棉铃虫有显著的抗性。与对照相 比减少农药用量80%,并减少用工150个/hm2,以上两者可使每公顷节省 1500元,Bt转基因棉种深受棉农的欢迎
1 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份有差异 2 饲喂转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 3 动物数量少,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很少统计意义 4 试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 5 统计方法不当 6 试验结果无一致性
复旦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论文翻译
端粒在干细胞和癌症中的作用端粒缩短损害转化细胞的增殖,并且也通过诱导染色体的不稳定来导致癌症的发生。
这里,基于我们对端粒在复制压力上的作用以及端粒是如何在成体干细胞中表达来影响基因的完整性控制和致癌作用的理解来讨论最新的进展。
端粒牵连基因组的完整性调控和癌变。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大多数研究专注于在这一过程中端粒的缩短和端粒的激活。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端粒在传感压力复制的介导中对基因组的完整性调控具有附加的功能。
除此之外,由于干细胞和祖细胞表达出可检测的端粒水平,因此端粒酶需要被重新定位,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细胞是癌症形成起源的细胞类型。
与端粒的缩短在肿瘤抑制中的作用一致,癌细胞表现出依赖于端粒酶维持机制,以获得不死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以阻止由端粒功能失调诱发的基因混乱。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被确定有两种端粒维持机制。
大多数人类肿瘤细胞可以利用能够合成端粒从头测序的端粒生化酶。
然而,10%~20%的人类肿瘤细胞激活科选择性的端粒增长机制(ALT),但该控制ALT的活化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端粒的机制能够减少肿瘤在小鼠模型中的生长,而ALT的激活解释了肿瘤的复发。
(胡等人,2012)。
与衰老有关的端粒的缩短也导致了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演变以及由染色体末端切除,融合和损坏而诱发的癌症生成(图片1A)。
正如上文所述,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基因不稳定性的肿瘤细胞需要重新激活端粒维持机制以避免基因混乱并获得不朽的增长。
小鼠的研究表明,端粒酶活化之后的短暂性端粒功能紊乱促进了恶性肿瘤的发展(Begus-Nahrmann等人,2012),通过选择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和遗传改变,增强肿瘤进展和转移(Ding等,2012)。
其他形式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与端粒损失表现在致癌上的双重作用非常类似。
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的主题,肿瘤依赖于基因组的不稳定性来产生而且也可以沦为它的牺牲品当这儿有太多产生时(卡希尔等人,1999)。
DNA修复途径的选择是一个决定细胞性结果以回复端粒功能紊乱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
天津科技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生命科学之我见专业:xxx姓名:xxx所在学院:xxx学号:xxx日期:xxx年xx月xx日一、题目作者题目:生命科学之我见作者:xxx(xxxx学院邮编xxxxxx)二、摘要关键词摘要: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自然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予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
生命科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
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不仅使我们更加了解了生命,更让我们懂得了要珍惜生命、保护大自然所赋予的种种生命。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自然【正文】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
于此,人们开始了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我国严复在其《天演论》中曾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一个生物在新的环境中必须遵守的法则。
各种生物互相进行生存斗争,由天(自然)来选择,适应自然变化就存活,不适应的就灭亡.一切生存的生物都必须适应环境。
因为他们适应了生活环境,有了一套生存的本领,才会有生命的繁衍不息。
生命科学是在进步的。
当代生命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果,成为生命科学的生长点,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开创了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的新纪元。
此后,遗传信息由DNA通过RNA传向蛋白质这一“中心法则”的确立以及遗传密码的破译,为基因工程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
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姓名:齐继轩学号:14104111国兰生产中的生物技术应用摘要:国兰是我国传统的观赏花卉, 深受各国兰友的喜爱,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国兰生物技术应用缓慢, 高效益、大规模的国兰产业尚未形成。
本文对生物技术在国兰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着重阐述了国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及基因工程技术, 并对生物技术在国兰产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国兰; 组织培养; 分子标记; 基因工程中国兰花, 亦称国兰, 通常指兰科兰属植物中一部分地生种类, 包括春兰(Cymb id ium goeringii 、蕙兰( C. faberi 、建兰( C. ensifolium 、墨兰( C.sinense、寒兰(C. kanran 、莲瓣兰( C. tortisepalum 和春剑( C. tong ibracteatum 等7个种[ 1] 。
洋兰相对于中国兰而言, 兴起于西方, 主要指一些大花型附生种类, 如卡特里亚兰( Cattleya Ld.l 、大花蕙兰( C.hybridum 、蝴蝶兰(Phalaenopsis B.l 等[ 2] 。
与洋兰花朵硕大、色彩艳丽相比, 国兰虽然花小、花少, 但色彩清雅并具有独特的香味, 深受各国兰友的喜爱,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价值。
近年来, 与洋兰的工厂化、市场化程度相比, 国兰发展较为缓慢, 其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对国兰的生物技术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和引人注目。
本文对生物技术在国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旨在对国兰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组织培养技术国兰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困难, 传统的分株繁殖周期长且繁殖率低。
我国国兰组培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 国兰组培技术正在不断地完善与创新。
目前春兰、建兰、蕙兰、墨兰、寒兰等国兰组培已获得成功。
国兰组织培养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即通过种子非共生萌发及茎尖、侧芽和花芽等外植体培养[ 3] 。
现代生物学导论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专业:粮油工程2班学号:14145216姓名:陈芷羽摘要:鉴别是依据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对已知的几种有机化合物进行区别,即不仅验证是某种有机化合物,而且不同于其它有机物,是其它有机化合物区别开来。
为此,我们必须依据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气味、状态、熔沸点等特性,或其化学性质,如有无特效的氧化、还原、加成、消除、取代等化学反应,通过出现的明显的实验现象,进行鉴别。
关键字:鉴别,有机化合物,官能团一、1.烷烃由于烷烃分子里全是单键符号σ(σ键)。
所以烷烃是一类不活泼的稳定的化合物,在通常条件下不和酸、碱、氧化剂等反应,常利用它的稳定性来鉴别。
但对含有四个碳原子以下的(常称小环)环烷烃,其性质与烯烃形似,故在温室时也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反应并使其褪色。
如2.烯烃和炔烃烯烃和炔烃分子中分别含有不饱和键(双键和叁键),常用溴的溶液或KMnO4溶液作用或使其褪色,即可与烷烃区别开来。
(1)与溴加成注意,如样品中含有烯醇,酚,胺,醛和酮等化合物时,会有干扰反应,不过其中有的取代反应,生产不溶于CCl4的HBr,且伴有烟雾状现象,可加以区别。
(2)与冷的KMnO4溶液作用,使紫色的KMnO4褪色,并有棕褐色的MnO2沉淀生成。
注意,醇、醛、酚、胺和甲酸等也易被kmno4氧化而使其褪色。
(3)末端炔烃末端炔烃含有活泼氢,可与硝酸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据此可鉴别末端炔烃类化合物。
注意:炔化银干燥后,经撞击会发生强烈爆炸,生成金属和碳。
故在反应完了时,应加入稀硝酸使之分解。
(5)硝酸银-乙醇溶液检验卤代烃卤代烃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酯和卤化银沉淀。
苯甲型、稀丙型卤代烃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最迅速,碘代烷和三级卤代烃在室温可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
一级、二级溴代烷则需要温热几分钟才能生成卤化银沉淀。
苯型、乙烯型不与硝酸银醇溶液反应。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生物方法治理北京市空气污染摘要:空气污染一直是困扰北京市政府的一大环境问题,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众多,包括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工地扬尘等因素。
市政府每年也会投入不少钱治理空气污染。
其中生物方法是治理空气污染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不少植物和微生物在治理空气污染上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空气污染,植物,微生物,生物脱硫Biological methods of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 Abstract: Air pollution is a worry to 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been one of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ir pollution caus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vehicle exhaust, industrial pollution, site factors such as dust. Themunicipal government will invest a lot of money in each year of air pollution. Biological treatment in which air pollution is a good way, many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in the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will be a very important roleto play.Key words: Air Pollution, Plant, Microbiology, Biodesulfurization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裕,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常被称为“首堵”,偶尔也被称为“雾都”。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精)
12031316 刘江武人类疾病与环境的关系前言:环境与人体的关系是生物发展史上长期形成的一种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人体呈现着极其复杂的关系。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许多疾病与环境因素(大气、土壤、水、居住条件等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阐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对于更好地利用环境因素、消除污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体、环境、疾病、污染人体由环境中摄取空气、水和食物,每天大约需要12m3的空气、2-3升的水以及1.5公斤的食物。
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经过消化、分解,去粗取精,吸收、同化,组成机体细胞和组织的各种成分,并产生能量,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繁殖、生长、发育和工作等。
同时,机体又将摄入体内的不需要的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排入环境,在环境中又进一步的变化,作为其他(动、植物的营养物质,再被人体所摄取。
这种环境与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反复循环,以至无穷。
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元素,有人对环境和人体组织中的化学元素作了全面的分析,发现构成人体组织的各种元素和环境中元素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
环境和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环境中各种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对人体的作用,一般保持着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是一种动态平衡。
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包括自然的或人为的污染,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又利用机体内部的调节及改造环境,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以维持着这种平衡,平衡的实现是保持人体经常处于健康状态的基本条件。
从原始生命出现到现在,大约经历了30-35亿年,而原始人类的出现,大约是在300万-500万年以前,人类文明史只有几千年。
生物和人类都是地球环境演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现代生物学导论论文
生物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现代生物科学在与化学科学、物理科学、地理学、天文学等科学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1世纪将会成为生物技术时代,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等几大支柱技术,其中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是近年来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一什么是基因工程百度百科名片介绍如下: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 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
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称基因重组技术为合成生物学概念,1978年,诺贝尔生医奖颁给发现DNA 限制酶的纳森斯、亚伯与史密斯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
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
二基因工程的现状与前景1 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方面农业领域是目前转基因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农作物生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 改善品质, 增强作物抗逆性、抗病虫害的能力。
现代生物学导论
生物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资源保护 消除贫困 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和控制 生态恢复 全球环境保护
卫生和健康 消费与社会服务 人口与教育
生物技术在实 现可持续发展 战略中的作用
防灾减灾
产业政策
清洁生产与环境产业 交通发展 持续可再生能源 持 Nhomakorabea农业发展
一.现代生物技术改善人类生活
第二节 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总体影响
前言
• 生物科技是二十一世纪的关键科技,被视为是 继资讯产业后最具前景的明星产业,因此先进 国家莫不卯足全劲,想尽办法捷足先登,惟恐 一旦落於人后,即会失去带领新世纪风骚的机 会.以基因科技为例,人体基因组的定序已经 接近完成,在英国复制多莉羊(Dolly)之后,复 制牛等也有所突破,科学家甚至信誓旦旦,即 使是复制人在未来亦绝非梦想.至於现时生物 科技的发展成果,应用层面上已扩及如对疾病 的检验与治 ,医品开发,种植技术,食物,农牧 业,基因改 作物等方面。
• 就在科技研发及产业界,洋溢著对於未来欢欣 愿景的同时,生物科技不当的研发应用, 是值 得我们深虑忧心,如基因生殖技术已冲击到人 类亲子的关系,而复制人类的研发态势的看法 分歧,官方虽然采取禁止态势,如日本最近立 法明文禁止,但民间却仍有不同声音出现,至 於科技成果专利权的设定, 将使得技术的掌 控者,拥有宰制整个科学发展的武器,愈加加 大国家间贫富的差距.因此,在科技研发之外, 如何经由科际整合,提供多面向的思维, 成为 相当急迫性的议题
A 农业问题
• 今日生物科技可用 改善农渔牧产品的品质, 营养价值及产 等,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中, 最 人担忧的不外乎是人口增加所导致的粮 食不足.然而地球上可耕地的面积有限,所以 要如何改良出产量大之作物, 成为今后急待 研究之课题.所以, 能藉生物技术有效地防 治害虫,病害,杂草的话,作物的收获 也必会 有所增加;或者将耐寒,耐旱,耐盐等生物因 子加於作物身上,那麼新品种的作物将能在 不良的环境下存活,因此也就解决可耕地缺 乏的问题.
生物学导论论文格式PPT资料优选版
上交时间
❖ 要求第18周上课必须交论文 ❖ 必须本人亲自上交,需要签字确认
(1)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 页码. (3)会议论文集:作者.文题[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 集名[C] .(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 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文题[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 布日期:.
(单位全名 部门全名,市 邮政编码) 宋体 二、摘要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顶格 ):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四号,顶格 ) :内容(各关键词之间有分号
及1个空格,宋授课过程中比较感 兴趣的专题,中文字数不超过25个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摘要要求:
题目 (3)会议论文集:作者.文题[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 .(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 日 期:(宋体加粗、小三号) 要有3-8个的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顶格 ):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学院
日期
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
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题目:干细胞及其意义专业:海洋生物学与海洋化学学号:08051228学院:海洋学院姓名:刘萍日期:2009-12-09题目:干细胞及其意义刘萍[摘要]:正文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分化成多种功能的细胞。
按能力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万能干细胞,专一干细胞。
按位置可分为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肌肉干细胞。
干细胞从发现到应用只用了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历史发展十分丰富。
能过通过其创造出精子与卵细胞,以及其他一些生物。
干细胞有很广泛的研究意义可用于临床治疗与人体的延年益寿。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08级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与海洋化学专业[关键词]: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培育生物应用1.干细胞的定义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干细胞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或单能干细胞。
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
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
最新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为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在胚胎的发生发育中,单个受精卵可以分裂发育为多细胞的组织或器官。
在成年动物中,正常的生理代谢或病理损伤也会引起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再生。
胚胎的分化形成和成年组织的再生是干细胞进一步分化的结果。
胚胎干细胞是全能的,具有分化为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的能力。
而成年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一般认为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现代生物学导论 Lecture 03
酶(酵素,Enzyme)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在酶的催化反应体
系中,反应物分子被称为底物,底物通过酶的催化转化为另一种分子。几乎所有的细 胞活动进程都需要酶的参与,以提高效率。与其他非生物催化剂相似,酶通过降低化 学反应的活化能(用Ea或ΔG‡表示)来加快反应速率,大多数的酶可以将其催化的反 应之速率提高上百万倍;同样,酶作为催化剂,本身在反应过程中不被消耗,也不影 响反应的化学平衡。与其他非生物催化剂不同的是,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只催化特 定的反应或产生特定的构型。目前已知的可以被酶催化的反应有约4000种。 虽然酶大多是蛋白质,但少数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分子并非为蛋白质,有一些被称为 核酶的RNA分子和一些DNA分子同样具有催化功能。此外,通过人工合成所谓人工酶 也具有与酶类似的催化活性。有人认为酶应定义为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即生 物催化剂,则该定义中酶包含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和核酶。 酶的催化活性可以受其他分子影响:抑制剂是可以降低酶活性的分子;激活剂则是可 以增加酶活性的分子。有许多药物和毒药就是酶的抑制剂。酶的活性还可以被温度、 化学环境(如pH值)、底物浓度等许多因素所影响。 酶在工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药厂用特定的合成酶来合成 抗生素;加酶洗衣粉通过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帮助除去衣物上的污渍和油渍。
蛋白质并不完全是刚性分子。许多蛋白质在执行生物学功能时可以在多个相关结构中 相互转换。在进行功能型结构重排时,这些相关的三级或四级结构通常被定义为不同 “构象”,而这些结构之间的转换就被称为“构象变换”。例如,酶的构象变换常常 是由底物结合到活性位点所导致。在溶液中,所有的蛋白质都会发生结构上的动态变 化,主要表现为热振动和与其他分子之间碰撞所导致的运动。 蛋白质可以由三级结构的不同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类别:球蛋白、纤维蛋白和膜蛋白。 几乎所有的球蛋白都是水溶性的,许多酶都是球蛋白;纤维蛋白多为结构蛋白;膜蛋 白常常作为受体或分子通道,是细胞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介质。 要了解特定蛋白质的功能,获得其三级结构或四级结构可以提供重要的结构信息。目 前用于蛋白质的原子分辨率结构测定的方法主要是X射线晶体学和NMR光谱学。冷冻 电子显微学也可以提供超大蛋白质复合物(如病毒、核糖体等)的低分辨率结构信息。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第一章绪论1.1 生命与生命科学生命及其过程特征生命系统的等级结构生命科学的地位地球生物:100多万种动物,40多万种植物,10多万种微生物,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目前估计约500-5000万个物种。
对生命的思考是人类理性思维中最富有挑战性,最有吸引力的问题之一。
如:什么是生命?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生命?生命是如何形成的?生命世界又何以如此千姿百态?1.1.1 生命及其过程特征机械论:有机体不是别的,只是机械装置,其运动可用力学、物理学和化学定律来解释。
活力论:生物有机体中的一些过程并不遵从化学和物理学定律。
生物学家是唯物论者,但不接受17世纪的机械论。
把生命归结为物质/东西似乎太简单,且不尽合乎人理性。
此外,生命还具有其社会属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生命的描述:生命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其演化过程总是朝着熵减少的方向进行,一旦负熵的增加趋近于零,生命将趋向终结,走向死亡。
生物物理学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在生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贯穿了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变化、协调和统一。
生物学角度: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多层次的复杂体系,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生长发育)、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应答的能力,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生命的过程特征1、生长与发育2、新陈代谢与应激适应性3、繁殖与遗传4、严整有序的结构与自我平衡调节5、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与凸现性6、社会性与多样性7、性质属性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与凸现性:组成人体的元素约20多种,核酸由5种核苷酸组成,各种生物的遗传密码是统一的,翻译后生成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虽然单个化学成分组成了生物体,但不是简单的相加和综合,而是具有凸现性,即表现出单个组分所没有的性质。
社会性与多样性:没有一种生命是只由一个个体组成的,因此生命表现出群居的社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性学院:专业:学号:姓名:论文提交日期:2012 11 日摘要自转基因技术应用到食品产业中以来, 转基因食品飞速发展, 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制造的食品已越来越多的走上人们的餐桌。
虽然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应用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其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等优点较为明显,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但转基因食品并不是毫无弊端, 其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风险性。
为促进转基因食品研发工作的健康发展 , 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做了简要介绍, 并将其与传统食品进行比较, 又对可能影响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性与对生态环境的风险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 并对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健康风险; 生态风险;未来发展目录第一章转基因食品的发展… … … … … … … … … … … … … … 1第一节何谓转基因食品… … … … … … … … … … … 1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及介绍… … … … … … … … … … … 1第三节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比较…… … … … … … … … … … 1第二章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潜在风险………………………… 2第一节与基因表达产物相关的健康影响…………………………… 2第二节蛋白质可能的致敏性… … … … … … … … … … … … … … 2第三节与食品关键成分相关的安全问题.................................... 3第四节与被标记基因生物相关的安全问题................................. 3第三章转基因食品的生态风险.............................................3第一节转基因生物的靶标效应............................................. 4第二节外源基因逃逸... ... ... ... ... ... ... ... ... ... ... ... ... ... ... 4第三节外源基因在生态系统中的积累....................................... 4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入侵... ... ... ... ... ... ... ... ... ... ... ... ... 4第四章对转基因食品的思考... ... ... ... ... ... ... ... ... ... ... (5)参考文献第一章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第一节何谓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 又称为基因工程食品或基因修饰食品, 它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改造生物的遗传性, 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的目标转变, 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 (多肽或蛋白质。
这样的生物体若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为食品,就叫做“转基因食品”[1]。
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及介绍转基因食品通常分为四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其他转基因食品。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转基因生物是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烟草, 1985年转基因鱼问世,从此解开了转基因食品研究和生产的序幕。
一、近些年来转基因作物发展迅猛,目前,大量的转基因农作物被直接或间接地制成食品,常见的有玉米、大豆、番茄、油菜等。
2011 年, 29 个国家 (包括 19 个发展中国家及 10 个工业化国家的 1670 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土地达 1.6 亿公顷。
[2]二、 20世纪 80年代开始,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开始有了较大的突破,现今, 转基因动物多应用于生物反应器方面及动物育种方面,在动物生产方面,现阶段主要的研究都集中在如何改变遗传性状、提高生长速度、增加单位产量以及改善产品质量。
三、目前,直接使用转基因微生物作为食品的例子还没有出现,但将转基因细菌和真菌生产酶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已经比较普遍, 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酶制剂的主要目标是加强酶制剂的加工特性。
如:奶酪生产中使用的凝乳酶,啤酒和饮料生产中使用的淀粉酶等。
第三节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比较传统食品是通过选择或者是人为的杂交育种来进行,转基因食品通过重组 DNA 技术做基因的修饰或转移,因而更加精致、严密和具有更高的可控制性。
其转基因食品具有如下的特点:1. 转基因作物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量。
其成本是传统产品的 40%至60%,产量至少增加 20%,有的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有效地促进现有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3]2. 转基因食品能够很好地抗病虫害与抗除草剂,从而能够减少食品的农药残留, 降低环境污染。
所培育出来的植物具备耐贮藏特性, 能够很好地延长转基因食品的保存期。
3. 转基因食品能够改变食品的口味,并且提高食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同时还能满足不同群体对于膳食的需求,从而提高其附加值。
4. 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 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 四季低成本供应, 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第二章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潜在风险转基因食品产生潜在健康影响可能的原因包括预期效应和非预期效应, 非预期效应的性质可能有害、中性、有益。
转基因生物出现非预期效应的可能原因有: DNA 序列的插入引发受体基因的破坏或沉默,沉默基因的激活或者受体基因组表达范式的改变; 插入基因及表达产物影响受体基因生物代谢过程, 包括代谢途径的改变和代谢产物的改变等。
[4]第一节与基因表达产物相关的健康影响利用转基因技术使生物表达出不属于自身的新物质,可能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 新蛋白质的毒性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毒性的隐患源于三个方面:第一,受体本身存在潜在毒性;第二,在转基因操作过程中受体的毒性表达和含量发生变化; 第三, 插入的外源基因使其产生了新的毒素。
将外源基因转入植物或动物中, 该基因将会与其他基因连接在一起。
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 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 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不容忽视的, 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既然能使咬食其叶片的昆虫的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损害,就有对人畜产生类似伤害的可能性。
第二节蛋白质可能的致敏性食品过敏问题目前正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据资料显示在成年人和儿童中 ,90%以上的过敏反应是由鸡蛋、奶、花生、大豆、鱼、坚果、贝壳类海产品和小麦这八类食物引起的 , 而几乎所有的食物致敏原都是蛋白质。
[5]目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也属于异种蛋白, 也很有可能成为过敏原; 且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动植物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中,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等能力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预期以外的新的蛋白质,它们都有可能会引起食物的过敏性。
第三节与食品关键成分相关的安全问题食品中的关键成分包括关键营养素或关键抗营养因子,是指某一食品中对整个膳食有重要影响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是主要成分(如作为营养物质的脂肪、蛋白质、糖类或酶抑制剂或抗营养因子或是微量成分(如矿物质和维生素)。
食品中的具有营养学重要性的物质发生改变可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从而使所表达的蛋白质发生变化,这有可能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第四节与被标记基因生物相关的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外源基因包括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标记基因是一种已知功能或已知序列的基因,能够起着特异性标记的作用。
评价作为一种外源基因的标记基因,首先要分析的是其直接毒性,表达蛋白的直接毒性、致敏性、代谢产物的安全性等;其次是标记基因的水平转移、降解和多效性。
一、标记基因的直接毒性问题转基因食品中的标记基因是否含有直接的毒性,基于转基因食品中标记基因的组成成分和化学水平暂时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含量又较少,世界贸易组织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称外源 DNA 分子本身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毒害作用的几率性非常小,但转基因食品中标记基因是否具有毒性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6] 二、标记基因的水平转移问题人们担心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其外源基因会水平转移到肠道微生物或上皮细胞中,进而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有效性是否会因此产生下降趋势都不确定,尽管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水平转移和增加人体抗药性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们也应该引起重视。
2002 年英国进行了转基因食品 DNA 的人体残留试验,7 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之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 DNA 的残留物。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7] 三、标记基因的多效性现在国际上对标记基因的一致看法是多数的标记基因具有安全稳定性,只有少许一些标记基因没有确定为是安全的,尽管部分标记基因已被证实是安全的,但这也只是指基因本身是安全的,不能因此得出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多效性和其他可能的二次效应都是安全的结论。
[8] 第三章转基因食品的生态风险 3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第一节转基因生物的非靶标效应转基因生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仅能对靶标生物产生作用,还有可能对环境中的非靶标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导致一些有益生物死亡。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转基因抗虫作物,在经过长时间的抗虫基因筛选后,靶标害虫出现突变,经过选择,靶标害虫可能逐渐适应转基因作物。
从而影响了该靶标害虫的抗性发育以及进化的方向与程度。
研究表明,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
转基因抗虫棉对第 1~2 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抵抗作用,但第 3~4 代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棉产生抗性。
[9]专家警告,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10] 第二节外源基因逃逸转基因生物大规模投放到环境中后,必须考虑外源基因的逃逸风险,其分为以下几种原因和类型: 1 转基因方法本身存在不稳定性,易发生基因重组; 2 释放的环境中存在和转基因生物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物种; 3 转基因种子无意的扩散; 4 转基因生物参与了无性繁殖或者个体再生。
现阶段人类栽培的植物大部分是由杂草驯化而来,一旦投放到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与杂草品种的杂交。
一旦发生外源基因逃逸到杂草品种中,则会大大提高它们对除草剂或病虫害的抗性,加速抗性进化的速度,威胁整个农业生态系统。
第三节外源基因在生态系统中的积累转基因生物不仅仅会以个体形式进入生态系统,释放的转基因生物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态过程,最终会以一定的形式进入土壤中,外源基因也会随之进入土壤,影响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