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
山水画达到高峰,出现了以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刘松年、 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注重构图和笔墨的运用,追求意境 的深远和诗意的表达。
近现代山水画变革与创新
01
20世纪初
在西方绘画的影响下,中国山水画开始吸收新的表现手法和观念,出现
了以徐悲鸿、林风眠等为代表的融合中西绘画风格的画家。
文化内涵
中国山水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道家思想、禅宗意境、文人情怀等。 画家们通过描绘自然山水来表达他们对宇宙、生命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体现 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05
学生实践创作指导
创作主题选择与构思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明确创作主题和方向。 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自然山水的意境美,通过构思、构图和造型等手段表现主题。
南方山水画派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作品多表 现江南秀美的风光和温润的气候
,画面清新淡雅,笔墨柔和。
浙派山பைடு நூலகம்画
以戴进、吴伟为代表,作品多表 现浙江地区的山水特色,构图简
练明快,笔墨豪放洒脱。
经典作品创作背景及内涵
时代背景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和创新。不同时 期的画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自然观念和审美追求。
课程知识点回顾与总结
知识点回顾
对课程中涉及的山水画基本技法 、构图原理、笔墨语言等知识点 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 识。
课程总结
对课程整体进行总结,强调山水 画意境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 未来的学习和创作中注重意境的 营造。
对未来山水画发展思考
拓展创作题材
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拓展山水画 的创作题材。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3篇)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3篇)中国山水画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
《山水画》教案(三篇)
《山水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具学具准备】1、教具:山水画中国画、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2、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着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
深远。
平远。
2、揭题:山水画二、讲授新课:1、新授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称"山水"。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在魏、晋、刘朝,逐渐发展。
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A造型特点 B技巧运用 C表现手法 D感受 E 如何表现 F 绘画步骤2、山水画作品欣赏。
《游春图》展子虔这幅画是我国现存着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
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开青山绿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初中语文_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一幅李可染的《万山红遍》。
同学们请欣赏。
李可染是中国山水画大家,谙熟山水画艺术,那么在他看来,山水画创作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进入《山水画的意境》的学习,从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首先,同学们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
展示1.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内容。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层层深入结构方式。
3.明确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体会山水画意境之美,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我们一起读一下。
三、知识冲浪,夯实基础在学习正文之前,我们先积累相关基础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作者简介(教师解读)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作品,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读准下列蓝色字的读音。
投影展示,学生齐读。
惆怅(chóu chànɡ)暮霭(ǎi)朝朝暮暮(zhāo)浮光掠影(lüè)夔门(kuí)真挚(zhì)渲染(xuàn)请大家特别注意“掠”字的读音。
3、词语释义惆怅:伤感,失意。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临,到;境,境界,地方。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朝朝暮暮: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学生齐读学生看屏幕学生识记重点知识学生齐读学生识记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木然:形容一动不动或面无表情、反应迟缓的样子。
2024年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含多场景)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含多场景)教案设计:山水画的意境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对山水画意境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运用水墨画技法创作具有个性化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教学重点:1.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艺术特点。
2.山水画意境的感知和表现方法。
3.水墨画技法的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1.学生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和表现。
2.学生对水墨画技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山水画作品、图片及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毛笔、墨汁、宣纸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对山水画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山水画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内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背景和内涵。
2.教师讲解山水画意境的感知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解读山水画的意境。
三、技法讲解与示范(15分钟)1.教师讲解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勾、皴、点、染等,并示范操作。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技法的运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水墨画技法能力。
四、实践创作(20分钟)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水墨画技法创作具有个性化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2.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意境表达。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回顾山水画的意境和技法。
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改进方向。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山水画展览,深入了解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2.邀请山水画艺术家进行讲座,与学生分享创作经验和心得。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水墨画技法能力。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学生能够掌握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等基本技法。
-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山水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等基本技法。
- 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2.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等。
- 讲解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等基本技法。
- 讲解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
2. 演示法 - 教师现场示范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构图、笔墨、色彩等。
- 教师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山水画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内涵。
- 组织学生讨论山水画作品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4. 实践法 - 安排学生进行山水画的实践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 - 播放一段山水画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 提问学生对山水画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部分 - 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笔墨、色彩等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种意境和氛围的绘画形式。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3篇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一、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一文。
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本文处于统编教材9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篇较为标准的文艺论文,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四个方面的学习价值:其一,把握“意境”的内涵。
学以致用。
其二,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述思路。
其三,构建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其四,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的方式,用图表形式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契合性,以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从中借鉴学习作者分析实例的方式。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提升对意境的认识,形成自己具有批判性的看法。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文章内容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
因此教学应该把理解性阅读放在首位,教师要将之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目标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4、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5、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七章——《中国山水画》。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表现技法。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第一节,着重探讨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原则、笔墨运用以及意境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原则、笔墨技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特色的认识,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原则、笔墨运用及意境表达。
难点:如何运用笔墨技法表现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山水画作品图片、示范用笔墨纸砚等。
学具:毛笔、宣纸、墨、颜料、画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
(2)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如“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开合有致”等。
(3)演示笔墨技法,如皴、擦、点、染等。
3. 实践操作(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山水画作品中的构图和笔墨运用。
(2)学生进行笔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幅经典山水画为例,分析其构图、笔墨运用和意境表达,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山水画创作。
教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起源:原始社会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高峰特点:构图、笔墨、意境2. 构图原则:主次、虚实、开合3. 笔墨技法:皴、擦、点、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构图合理,笔墨运用得当,体现山水画的意境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标:1.了解山水画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山水画的构图和基本技法;3.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山水画的定义和特点;2.山水画的构图要素;3.山水画的绘制技法;4.山水画的名家作品欣赏。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介绍山水画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并观赏几幅经典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水画的魅力和意境。
2.讲解山水画的构图要素(15分钟)分析山水画中的物象、组合、平衡和整体气象等构图要素,解释它们对山水画意境的影响。
同时,以示范作品为例,详细解说构图要素的具体应用方法。
3.山水画的绘制技法(30分钟)介绍山水画的常用绘画技法,如线条运用、墨色运用、创造亮点等。
并结合实例示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法的运用方法。
4.学生练习绘制山水画(4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到的山水画绘制技法,自主选择山水画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5.作品欣赏和评价(1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估:1.综合评价学生的作品:根据作品的构图、技法运用和整体效果进行评价;2.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3.以小组形式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
选取几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五、教学延伸:1.拓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的山水画名家作品,培养对不同风格山水画的鉴赏能力;2.参观画展或美术馆:组织学生参观山水画专题展览或美术馆,亲身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艺术魅力;3.继续练习和创作: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创作,通过多次实践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六、教学资源:1.山水画名家作品图片;2.绘画工具和材料(纸张、墨、颜料、画刷等);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山水画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设计结束。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八年级美术下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人美版教学目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用具山水画所需用具风景照片等板书设计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一、《平沙落雁》二、《江山如此多娇》三、《万山红遍》教学过程一、导入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
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空间、环境、音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
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
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都是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的。
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
二、激发兴趣,敢于质疑,以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1、分析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
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
2、《江山如此多娇》磅礴旭日升中华,九州沐浴金彩霞。
《山水画》教学设计(通用5篇)
《山水画》教学设计《山水画》教学设计(通用5篇)《山水画》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认识山水画空间、笔墨特点,掌握山水画的绘画步骤。
2.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笔墨技巧表现简单的山水画。
3.增强对大自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技巧难点: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幅画是什么画?”“是谁画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教师总结:《千里江山图》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山河,那同学们想不想通过中国画的形式画一下自己的家乡呢?(二)直观感知1.简单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括。
2.展示《白云深处有人家》,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作品都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总结:山石、树木、房屋;郁郁葱葱,巍峨雄伟。
(三)形式分析1.继续引导学生欣赏《白云深处有人家》,并思考问题:作品中山有什么特点?学:近山、远山总结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三远法,并结合作品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放大图片,提出问题:近山与远山有什么区别?树木又有什么不同?总结:干湿浓淡的变化、繁简的变化、虚实的变化等3.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国画作品并总结中国山水画意在借景抒情。
(四)示范练习1.教师示范树的画法:点、横、个字形、介字形等山的画法:近景-中景-远景2.练习要求:构思一幅有近景、中景、远景的风景画,大胆的用中国山水画的画法画一幅山水画。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1.开展美术展览会,展示学生作品。
2.鼓励学生谈谈从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六)小结作业1.总结中国画的画法。
2.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色,并尝试用中国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四、板书设计《山水画》教学设计篇2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第8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4.情感与审美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山水画创作,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观点,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包括构图、笔墨、设色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构图、笔墨和意境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构图技巧和笔墨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中国山水画意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山水画创作实践。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意境。
4.进行山水画创作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表现自己的意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美术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名作,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特点的理解;
2.艺术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勇于创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山水画创作;
-构图:如“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的运用;
-笔墨:运用不同的笔触、墨色表现山石的质感;
-设色:了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规律,如“浅绛山水”、“青绿山水”等。
(2)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通过名作分析,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画面布局、景物描绘和色彩运用来表达情感;
-画面布局:如“留白”技巧的运用,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中国山水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构图、笔墨等基本技法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意境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作中。
《山水画的意境》名师教案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论证方法,体会本文说理语言的艺术。
3.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2.教学难点: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2.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请同学们观看下面三幅画同学们,你们从这三幅画感受到这三幅画的意境吗?下面请你们跟随我一起走进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的意境》去体会。
教师板书课题:14 山水画的意境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以山水画艺术成就最高,开创中国山水画黑、满、重、亮的新画风。
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1954年,已成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为求创新,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
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
1956年,他再次长途写生,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探索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中国传统工具创作山水画。
历尽艰辛,终有所成,本文就是他对自己的探索之路所做的总结。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2、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古诗词。
二、学习重点1、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2、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学以致用,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鉴赏古诗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观赏中国山水画谈谈其特点。
明确: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赏几幅山水画。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
大家都说得很好,说出了山水画具有的独特审美追求,如留白、注重神似、以墨色浓淡表现画面层次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作者李可染就是中国当代山水画大家,他深谙山水画艺术,那么,在他看来,山水画的创作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山水画的意境》。
(出示作者简介)(二)整体感知,梳理行文思路任务:默读,抓关键词句,梳理结构【出示任务】1、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以下要素:每段中心句(主要观点)、所举例子、所做结论2、根据关键句,以提纲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的论述思路。
【反馈指导】每段关键句和提纲示例:【方法小结】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文章,但其实文艺论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一种,阅读的方法和一般议论文一样,只要抓取了以上几个要素,一篇文艺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论述思路就基本理解了。
(三)细读文章,分析实例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本文探讨山水的意境,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对“意境”“景”“情”等核心概念展开阐释,丰富了观点的表达。
赏析示范:以李白和毛主席诗歌为例,印证“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的观点。
【方法小结】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主席《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
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景与情融合无间,对意境的理解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山水画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山水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让学生对山水画有初步的了解。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山水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山水画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山水画的画面和表现形式。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喜欢山水画吗?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山水画的意境。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山水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意境深远、笔墨精妙、构图巧妙等。
教师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包括:勾、皴、擦、染、点等。
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包括:写实、写意、工笔等。
教师强调山水画的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画家通过笔墨、构图等手段表达出来的一种情感和思想。
1. 2. 3. 1. 2. 1. 2. 3. 4. 5. 1. ◦ ◦ ◦ 2. ◦ ▪ ▪ ◦ ▪ ▪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幅简单的山水画作品。
壮观的山水画的意境精选教案
壮观的山水画的意境精选教案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观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把握山石、树木的画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啊预备好的内容,盼望对你们有所关心,壮丽的山水画的意境精选教案一教学设计一、课题我要讲的教学设计的题目是《山水画的意境》二、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通过山水华作品的观赏和初步的技法练习,了解山石、树木、云水的构图和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初步熟悉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培育同学画山水画的爱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赏古代、近现代山水画作品和学习山水画基本画法和老师对中国山水画基本技法的示范,使同学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观看和描绘方法,进一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培育同学对中国山水画不同形式的审美感受力量和同学对中国山水画特点的熟悉与理解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观赏和初步的技法练习,使同学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质,创作方法笔墨的运用产生切实的感受和熟悉,以及对中国山水画已经的表达,从而进一步体会中国山水画艺术是画家通过山水画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感悟自然,表达对祖国、家乡和山川造化的情感,提高同学的鉴赏力量,增加喜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民族骄傲感。
4、重难点:(1)重点:观赏不同风格的山水画,练习山石树云以及水的画法,重视实践性。
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神韵,在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意境表达。
(2)难点:是对手山水画不同表现方法的熟悉,学习山石、树、云、水的基本画法,并对所学技法加以运用表现,注意在中国画的表现上讲究章法、笔墨、造型及意境。
这样确立重难点的目的在于通过观赏来激发同学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情趣,以及同学在本课中初步了解了山水画的绘画语言,通过对简洁形象的描绘,提高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和分析力量,从而激发对家乡山川和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也加倍真爱民族艺术。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演示教学法3、观看启示法四、教学过程依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美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校同学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程序如下:(2个课时80分钟)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关于山水画的视频短片,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导入新课内容。
2024版年度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步骤目录•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互动与氛围营造•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总结反思与改进方向01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山水画中常见景物的画法,如山石、树木、云水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山水画创作。
通过对经典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意境和表现手法,包括笔墨、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知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写生和临摹等方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山水画创作中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观,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山水画的基本意境和表现手法,常见景物的画法以及经典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魅力,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针对这些难点,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引导和启发,如实物展示、示范演示、多媒体教学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02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新课引发兴趣通过展示经典山水画作品,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山水画与自然景观的关系,以及山水画中所表现的意境。
山水画基础知识介绍山水画概述介绍山水画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特点。
山水画技法讲解山水画的构图、笔法、墨法等基本技法,并演示具体步骤。
意境概念及其在中国画中体现意境定义解释意境的概念,阐述其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和体现方式。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思路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方案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思路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方案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来表现自然山水的美感。
山水画的意境是指画作所表达的情感、氛围和心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下面是一个针对山水画的意境的教案设计方案。
一、目标和目标1. 了解山水画的历史和发展。
2. 理解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和特点。
3. 培养学生欣赏山水画的兴趣和能力。
二.学习内容1. 山水画的历史和发展:通过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不同的艺术流派。
2. 山水画的意境:通过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理解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和特点。
3. 山水画的创作:通过教学一些基本的山水画技巧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山水画创作。
三.教学方法和步骤1. 启发式教学: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启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欣赏和分析:选择几幅经典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画面中的元素、构图和用色等,讨论画作所表达的意境和感受。
3. 互动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分享他们对山水画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山水画的创作,让他们尝试使用一些基本的山水画技巧和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理解和感受。
5. 评价和总结: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总结和分享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
四.教学资源和材料1. 展示用的山水画作品:选择一些经典的山水画作品,打印或投影展示给学生观看和分析。
2. 山水画技巧和手法的教学材料:准备一些教学手册或教学视频,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山水画创作材料:提供学生绘画所需的画纸、颜料、水彩笔等。
五、教学活动和时间安排1. 活动一:介绍山水画的历史和发展(30分钟)先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山水画的历史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绘画方面更是独具一格,画面意境优美,深远。
以下是整理的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供您阅读 , 参考。
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知识和基本技法。
2、通过指导练习和临摹、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中国山水画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掌握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及运用。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中国山水画绘画工具。
学生:教材、水彩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欣赏。
(1)展示课件中各个画种的图片,如:中国画、水彩、油画。
(2)教师选择其中一幅画,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3)展示一些水彩作品,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能觉察出这些中国山水画都有哪些特点。
2、讲解。
(1)欣赏两幅中国山水画的作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中国山水画形成感性的认识。
(2)思量练习。
设置一道配图选择题:从油画、中国山水画、中国画中选择出中国山水画。
3、分析。
(1)给学生欣赏几幅融合了部份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束。
4、示范。
(1)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水彩工具材料,示范创作步骤。
(2)让学生欣赏范作,体味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5、实践。
(1)同学生用已准备好的水彩绘画材料,对中国山水画技法进行实践练习。
(2)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之间相互评价。
6、拓展。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其他技法,如:撒盐法、压印法等。
(2)希翼学生们在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能用中国画的方法,斗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有远近层次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如何控制水墨的浓淡,表现出远近层次的景色。
教学准备:课件、毛笔、墨汁、颜料、学生用纸、调色盘、水桶等。
教学流程:一、欣赏导入:自然体面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欣赏,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导入课题并板书《中国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1、名家作品对照欣赏。
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
2、赏析画家作品找变化。
①感知发现近景、中景、远景不同表现方法。
②了解墨色浓淡、深浅变化。
3、实践、探索:①学习中国画用笔方法。
②体验墨色浓淡的变化。
4、教师示范并讲解:①学会概括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远景。
②掌握中国画中表现山水景物的几种基本技法:勾、皴、点、染。
5、欣赏、分析:欣赏、分析学生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构图形式。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作业:构思一幅漂亮的风景画,斗胆地用中国山水画的画法,表现出近景、中景、远景。
要求:①斗胆作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②选择合适的表现技法,适当施淡彩。
③注意室内清洁卫生。
三、展评。
1、作业展示、评价。
2、教师总结。
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 3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体味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
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三、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思量: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呈现了什么画面?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1.教师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看到这幅作品想到什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
2.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 ?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思量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
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
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
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斗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璀璨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爱慕之情。
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你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 ?又能想到什么?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
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璀璨富有层次变化。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富春山居图》,并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学生思量回答。
教师总结:画面以水墨或者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
2.教师继续提问: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运用绘画布局和笔法创新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
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1.教师出示黄山照片与张家界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山石与树木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山石形态也有所不同。
其中黄山的纹理是长线短线结合,张家界的山石方正,纹理是横折线。
2.教师示范山石的步骤。
山石:勾形状-皴结构-擦质感-点苔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1.师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2.师生总结课堂主要内容,并布置作业:把山水画装裱起来,挂在墙上,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作品,也请更多的人来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 4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略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常规)二.引入新课:今天学习第十课。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本课内容为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名作的赏析,了解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非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为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炼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1. 名词解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
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
例如,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
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宽《溪山行旅图》绢本水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领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
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
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子细,显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
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
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溪山行旅图》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
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
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
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斗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画在乎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
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
(2) 其次,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做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
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者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 11 米。
或者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