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关于智障儿童的康复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与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与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与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2.消退 3.塑造 4.条件强化 5.惩罚

功能训练

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大脑皮层功能障碍而制定的恢复、补偿其定位功能方法。

功能训练包括感知训练、口语训练、大肌肉群活动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又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训练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增加肌肉的活动的效率,提高感知的阈限性,刺激大脑功能定位的恢复和补偿,是一切训练的开端。

1、视觉训练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物体发出的光作用于人的眼睛,通过眼睛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人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视敏度训练

观察不同距离的大小类同物体。 (如:火柴梗、小木棍、牙签)

观察不同物体(如:家俱、工具、蔬菜、水果)

分辨室外远处不同物体(房屋、街道、交通岗)

辨认某种熟悉的物体(如:公共汽车、小轿车、卡车)

弱光下观察物体(茶杯、书、笔桶)

辨色能力训练

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如:红旗、黄纸、绿树叶、、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

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

近似色训练:近似色是运用基本色调出的色调。如:深红、浅红;深黄、浅黄:深蓝、浅蓝。通过绘画调色进行训练,使智障儿童能辨认近似色的能力。

形状知觉训练

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

距离知觉训练

训练智障儿童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

方位知觉训练

一方面以自身或身体为准进行训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另一方面进行东西南北方向的训练;太阳从升起,从西方落下。

注意训练中家长朗诵训练材料时速度要适宜。

2、听觉训练

音调区别训练

音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说话的情绪和寓意。训练智障儿童从说话语调中理解真正的意思,提高适应生活能力。

律动音训练

根据音乐节律反复做同一动作,以体态律动打击乐器进行训练。

根据乐典的节奏,让智障儿童作各种拍打动作。(拍手、拍腿,模仿动物行、走、飞、跑、

跳、游的动作)

根据劳动动作,编进律动音训练中。 (如:拉锯、打锤、洗衣)

结合方步、垫步、踏步练习进行简单舞蹈步训练。

乐音听觉训练

训练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训练学弹电子琴,激发乐音听觉训练积极性。

混合区别训练

利用嘈杂的声音中寻找熟悉人的说话声。

在轻音乐中听妈妈讲故事。

3、味觉训练

味觉是口腔味蕾的一种功能。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

人的味觉基本有四种:酸、咸、甜、苦。

训练时从儿童表情动作可以显示出对不同滋味的鉴别。

4、嗅觉训练

嗅觉是有味的物质分子挥发,刺激嗅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上行,穿过颅底的开口直通脑部到达大脑皮层的颞叶区而产生的。

为提高生活能力,要重视嗅觉训练,会区别甜味、苦味、汗味、烟味、汽油味、烧焦味、臭蛋味、烂菜味、药味菜。

5.时间知觉训练

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帮助训练时间知觉。帮助理解早晨、中午、晚上、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去年、今年、明年等;通过观察一年四季变化,认识春、夏、秋、冬。知道自己的生日,知道儿童节在那天,国庆节在那天等。

提示:

对智障儿童进行的感知训练,还应当进行空间定向训练,深度视知觉训练。视觉追踪训练、听觉定位训练等。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训练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因为"孩子的精神与环境的交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的。"

在训练感知器官的识别能力的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感知训练是其它各种训练的基石,开端。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康复训练智障孩子的有心人。有时间做一些训练记录,积累下来,总结成文,影响更多家庭,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结果的标志,语言与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障儿童的语言不仅少,容狭窄,而且句法简单贫乏。

对智障儿童口语训练时,既要有重点的训练个别口语障碍的儿童,也要对全体儿童进行语言词汇积累的练。

语言障碍儿童的训练:

语言障碍的儿童要分析是构音障碍,还是舌体位障碍。

训练时分五步:

1.培训准确的听音能力,学会区别语音的差别,尤其是近似音的区别。

2.教智障儿童正确发音,让孩子听清语音,看清口型,并大声模仿声音。

3.让智障儿童用普通话声调说话。

4.鼓励他多与别人交流。

5.每天讲述一天中所看、所听、所想的事。

练习容提示有三:

1.学练习各种语气声调讲话:生气、高兴、欢呼、请求、讨厌、评批、赞扬、招呼、命令、愤怒、悲伤等。

2.练习讲笑话,说儿歌,顺口溜,快速讲话,快速说出熟悉人的名字。说绕口令等。

3.每天做舌头操,训练舌头灵敏度。

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口语训练选择一些有关动物容故事。

选择能够引起儿童好奇心的故事。

选择儿童可以参与故事中角色表演的对话练习。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讲故事训练,边看图边讲故事。

边讲故事边画容。

录音机录放故事。

情境表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戴上头饰或道具。

口语训练时要发挥儿童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结合动作或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训练。

大肌肉群体活动训练

对智障儿童进行大肌肉群训练的关键,是改善脑障碍,恢复代偿机能。

爬行训练

智障儿童由于肢体协调有问题,不会四肢着地,两腿随着上肢爬行,而

是上肢伸出很远而两下肢原地不动。

爬行训练在平地进行。可以两手、两脚着地爬行,也可以双肘、双膝着地

爬行。匍匐前进即手足并行。

爬行训练可以钻笼、拐弯、绕障碍。

行走训练

便步、正步、踏步、跑步训练,竞走、踏线走踏点走、双脚跳走、单脚跳走、碎步走训练、手持物走、拾物走、穿衣走等训练。

操场常规口令训练、拍球、传球、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掷沙袋、乒乓球等运动;

跳绳、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

踢键子,接抛球、贴人游戏。

力量训练

拉力器运动、举重比赛、哑铃运动。

推、拉、挤游戏;

爬绳、吊杆、爬楼梯运动;

提重物行走,扛重物行走训练。

协调训练

横列行进,纵列近距离行进:

骑马势、拉弓势的动作训练:

双手同时同方向前后摆动行走;

一侧手脚同方向行走,一手垂直固定行走;

倒退行走,侧向行走;

依口令快速做蹲、跳、走、跑、举手、抬脚、仰头等动作。

平衡训练

沿直线走,托球行走;

十公分宽木板上行走,蹲立;

原地旋转定向;

单脚跳行,斗鸡游戏;

单脚站在单砖上过桥;

垫上滚翻,倒立运动。

手功能训练

"手是脑的老师。"

"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儿童多动手操作,能促进智力发育。"

手功能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

粗大运动训练

训练手的伸、屈、抓、握、推、拿的动作。

握皮球、推木棍、拍皮球。

徒手划直线、画圆、画蛋以与各种平面图形;

伸开五指握拳反复进行。

建议与触觉训练结合,触摸后判断物体大小、粗糙与光滑、冷与热等。蒙上眼后摸出特体形状、质地。

精细运动训练

用食指或中指快速扣桌比赛;

穿珠、穿针引线:

系鞋带、解鞋带;

折纸、剪纸、手工、泥工;

筷子夹豆;

拾大米粒、拾黄豆、翻书页。

坚持做手指操,使手功能训练更有规律性、科学性,效果更佳。

模仿发声的练习(啊、呜、咿、爸、妈、猫儿、狗叫、羊叫、火车言、汽笛声)

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策略

训练要由浅入深,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对孩子微小进步都要与时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

训练时采用多种形式,避免造成孩子感到枯燥,排斥训练。

多与孩子说话,并请家长注意沟通方式。随时注意孩子的需求,认真对待孩子。

利用生活中自然情况训练,学会等待回应,家长在训练中给孩子留有反应,判断的时间。

积极创造语言交往环境。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并持之以恒。

注意事项

注意稳定孩子情绪,保证训练质量。

训练时保持适当节奏,避免孩子不适应,出现反复。

训练时使用的指令,语言要简单、明确。

给予孩子语言提示与指令时声音要宏亮,有力度。

从孩子兴趣出发,使孩子愿意投入训练。

训练者的声音、表情要夸,吸引孩子注意力。

训练时要坚持互动,训练要持之以恒。

与时强化,对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性质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

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方法

尽可能让孩子对训练容感兴趣

选择孩子喜欢的儿歌故事进行训练。分角色的形式很容易令孩子参与其中,多表扬,勤鼓励。训练正确发音姿势

大人与孩子说话时应使用自己嘴的位置在孩子眼睛水平线以下。

如:坐或蹲在孩前,并用双手挟住孩子双肩,保持其正常发音姿势

控制孩子唇、舌、口发音姿势。训练唇、口、舌作协调。

如:大人用手控制下鄂、嘴唇、来帮助孩子正确发音。

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如:下达指令后,做出动作示给孩子,帮助他理解这个指令意思。

训练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我们一起学习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真正的助人不是帮别人把问题从眼前消除,更积极的做法是如何使当事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怎样的问题,并且能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有能力去面对与解决所有他所面临的问题。

●以智能障碍儿童发展需要为本,开展康复训练。

●好母亲,好老师,允许孩子在花园乱跑,活动腿脚,呼吸新鲜空气,以满足他的身体生理需要。

●大脑的学习信息有赖于感官和运动的输入。

儿童的肉体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那么他的精神生命也需把心灵与天地万物接触,以便直接从生动的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取养分,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是让儿童从事农业劳动,引导他们培育动植物,并从思想中理解自然。

语言训练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想感情意愿的工具。对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智力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孩子到一、两岁还没有语言交往能力,请家长迅速与相关机构(医疗、教育、康复)配合,进行检查,确定问题原因后,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

语言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的协调发展,为家长和孩子创设宽缓的发展空间,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迟早融人社会。

孩子不会说话怎么办?

您的孩子有这些问题出现吗?

孩子不能听或注意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对其它声音也遂反应或只对某种声音有反应。

对语言理解能力差,经常不能按别人给予的指令完成任务

说话时声音很小,语气十分短促,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说话时吐字含糊不清,语句不连贯,使人很难理解。

说话没有语音、语调、语速过快或过慢、口吃。

混淆语意,不会正确使用,经常答非所问。如:分不清人称问小宝:“你叫什么”小宝回答:“你叫小宝。”

说话时语序颠倒,如:问:“你吃饼干吗宁”孩子回答:饼干吃。”

在回答总是或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把同一容多次反复叙述或反复词问同一问题,不改变容。

自言自语,或只会重复别人的话。如:问他:“你叫什么”他也回答:“你叫什么”

孩子本来说话很正常,说话也很好,但突然出现退步情况,或根本就不再说话。

说的基本能力的训练

深吸气,深呼气

吹气练习(吹泡泡,吹气球)

唇部练习(噘嘴、舌打唇响)

舌的训练(吐出、收回、如:舔食品、伸出舌头左右移动、舔上下雪)

颈部练习(合嘴)

面部肌肉控制练习(模仿笑、哭、争眼、闭眼、挤眼)

您帮你的孩子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聋或重听;

齿、唇、舌协调有运用困难;

呼吸器官运用困难;

发声器官运用困难;

脑伤导致语言能力受损;

语言表达中枢受损;

智能不足(引起语言发展迟缓,理解能力差,语汇少,句子短)。

心理原因:

先天气质不爱说话;

性格向,退缩,害羞;

怕说错话,说不好而小声说话以致不说话;

经常遭受挫折,缺乏安全感。

环境原因:

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感官刺激或文化刺激;

大人很少用语言来逗孩子;

大人过度注意孩子的说话,发音时反复提出过高要求,引起孩子抗拒心理:

家人不爱说话或说话异常,孩子模仿学习造成。

运动能力训练

早期发现早期训练

当发现孩子抬头困难,头不能自由转动,不会爬,不会站,不会走,不会翻身,拿不起小物品,动作不协调等表现时,应立即请相关部门检查(医院、教育、康复)评估,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是智障儿童康复的重要容。早期训练应该着重基本运动发展的训练,同时还应兼顾生活中的实用动作技能训练。

孩子动作发展慢怎么办?

你的孩子有如下问题吗?

一岁时:

俯卧时不会抬头头不能向左右转不会爬行不会翻身不会坐

二岁时:

不会独立站不会走当坐在椅子上时不能自己站起来不会跑。

三岁时:

不会两脚一阶地上楼梯跑时常跌倒不会倒退着走路不能用两脚轻轻蹦跳

四岁时:

不会独立跑步不会独立地上下楼梯不会骑三轮车

五岁时:

不会单脚跳不会跨过障碍不会玩一般的体能游戏

请您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产前母体病毒感染,照射放射线;孕妇吸烟、喝酒用药不当或营养不良:

遗传原因,如染色体异常;

产中出现脑伤、窒息、缺氧,颅出血或早产等;

产后,患了某些严重疾病或孩子严重营养不良都可能造成动作发育迟缓或运动动作障碍;

其它不明原因的生理疾病。

心理原因

孩子天生气质较退缩,不愿也不敢去尝试新的动作;

孩子在动中有挫折感,

孩子尝试新动作时因失败而遭大人制止,而丧失信心。

环境原因

家中活动场地太少,缺少活动机会;家长怕出危险,怕弄脏衣服而不给孩子机会;

家中整齐,怕孩子弄脏弄乱而限制孩子活动。

基本动作训练方法

1.抬头训练

孩子趴在大球上,大人拉住孩子双手,自然抬头接受训练。

孩子俯卧在三角木块上,大人坐在孩子对面,用手绢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逗引他抬头,异向左右来回转动。

2.轴心转体训练

大人与孩子席地而坐(或让孩子坐在大人的腿上)持孩子手臂,左、右转动,作拉锯游戏,从增强孩子轴心转体意识。

3.前倾训练

让孩子坐在大长毛狗玩具上,身体向前倾,手摸长毛狗的毛。

4.位置感觉训练

大人坐在孩子身后,双手拉着孩子的双手,作前后划动的划船游戏,以增强孩子对位置的感觉。

5.尘姿稳定性训练

将孩子置于坐的位置,然后用糖或玩具逗引他,使他将一只手伸向前。

6.爬行训练

将孩子置于双手双膝着地势,用一条大浴巾兜于孩子腹部,在孩子正前方一米处用玩具逗引孩子。大人用浴巾上提,令孩子向前爬。

7.行走训练

孩子抓着一根拉直了的绳,向左或向右移动。

8.上下台阶训练

孩子由大人拉着手,两步一阶上(下)台阶。

9.跳的能力训练

先让孩子在弹簧上跳,再让孩子在较低的平台上跳下。大人先示,手扶着跳,一边做一边说:"曲膝",然后站在小孩子面前抓住他的手帮他跳。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孩子多练习跳舞。

10.翻身训练

孩子侧卧时,在其身边放玩具逗引他翻身过来拿玩具,必要时可用手推一下他的肩部。

孩子俯卧时,用一玩具在其头顶上摇动逗引他翻过身来拿玩具。

协助孩子翻身时可稍微推一下他的肩膀或屁股。

11.训练放松肌肉的方法

要孩子放松肌肉,可轻拍其僵硬部分或抱起孩子轻摇几下,不要孩子有惧怕感。

12.加强运动耐力的方法

让孩子多长途旅行;

让孩子常站着或蹲着玩;

让孩子常坐无靠背的椅子;

让孩子多练习提重物走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关于智障儿童的康复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与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与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与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 创作者:玫霸*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关于智障儿童的康复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培智班康复训练的详细计划

培智班康复训练的详细计划 1. 引言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培智班的学生,我们制定了一份详尽的康复训练计划。本计划旨在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其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和研究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2. 目标 - 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饮食、卫生等。 - 增强学生的社交技能,如与人沟通、合作等。 - 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等。 3. 训练内容 3.1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 日常生活技能:指导学生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如穿衣、饮食、卫生等。

- 独立生活技能:教授学生如何独立完成生活琐事,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 3.2 社交技能训练 - 沟通技能: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 - 合作技能: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3 研究能力训练 - 注意力训练:采用专业的注意力训练方法,如注意力集中游戏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 记忆力训练:运用记忆技巧和方法,如联想记忆、图像记忆等,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 理解力训练: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能力。 4. 训练方法

- 个别训练: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 小组训练: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 家庭训练: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确保训练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5. 训练时间 - 每周安排固定的训练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 -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进展,适时调整训练计划。 6. 评估与反馈 - 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其康复进展和需求。 -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7. 合作与支持

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脑瘫是一种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会导致肌肉控制和协调的问题。培智学校为脑瘫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恢复或改善运动能力、促进认知发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些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培智学校利用物理疗法来帮助脑瘫儿童恢复或改善运动功能。物理疗法可以包括传统的理疗手段,例如热敷、按摩和牵拉等,以及现代的电疗、超声波和电刺激等。这些疗法可以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姿势和动作的控制能力,并促进肌肉和关节的正常发育。 培智学校还采用了运动疗法来帮助脑瘫儿童改善运动功能。运动疗法可以包括运动训练、平衡训练和体能训练等。在运动训练中,患儿通过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游泳、跑步、球类运动等,来锻炼肌肉协调和运动控制能力。平衡训练可以通过平衡球、平衡板等器械来提高患儿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体能训练可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来增强患儿的体能水平。 培智学校还注重脑瘫儿童的康复教育。康复教育包括认知训练、语言训练和学习技巧培养等。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记忆、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认知功能。语言训练可以通过语言理解、表达和交流等活动来提高患儿的语言能力。学习技巧培养可以帮助患儿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培智学校还注重脑瘫儿童的生活技能培养。生活技能培养包括自理能力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和情绪管理等。自理能力训练可以通过培养患儿的自助、定向和个人卫生等习惯来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技能训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团体活动和社交技巧指导等来帮助患儿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情绪管理可以通过情绪训练和心理支持来帮助患儿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和表达。

培智学校康复训练课教案《滑板游戏》

培智学校康复训练课教案《滑板游戏》 邗江区启智学校“幸福课堂”校内竞赛课滑板游戏执教:钱璐年级:二年级学科:康复训练时间 10.30教学目标:学生俯卧滑板,通过滑行中取物、投掷物体,使其前庭配合身体操作,帮助塑造学生的本体感及身体形象,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刺激学生视觉关注,提高有意注意。教学重点:掌握爬行、滑行的动作要领。教学难点:学生俯卧滑板,在滑行中取物、投掷物体。课前准备:滑梯、滑板、布娃娃、海洋球、塑料桶、雪碧瓶等。适用对象: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儿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集合、整队 (二)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 (三)宣布本节课的主要训练内容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的训练器材是滑板,钱老师给你们安排了2个任务: 1、在滑板爬行中把地面上的小球捡入盆中; 2、在滑板滑行中捡起前方的猴宝宝并扔进小盆中。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完成这两个任务吗?生:有。 (四)准备活动:健康歌师:真勇敢!在训练之前,我们要认真做一做准备活动,活动活动我们的手脚。小耳朵认真听呦!(师播放音乐,师生随音乐做音乐律动) 二、训练活动:(一)滑板爬行师:同学们做得真棒!下面就开始我们今天的训练。每个人去拿一个滑板。 1、老师示范动作师:为了让你们两只手变得更协调,取物更容易,开始我们先爬一爬。首先看钱老师示范。师:身体趴在滑板上,肚子紧贴滑板,双脚绷直,双手用力撑地向前爬行。(来回爬行) 2、老师指导学生动作 (1)一名学生尝试师:你们看清楚了吗?有谁想试一试?请一名学生尝试爬行,师生共同纠错并再次讲解动作要领。 (2)个别化训练要求学生一个一个爬行,其余学生观察并进行纠错。(再次巩固动作要领)。

培智学生康复训练课教案

培智学生康复训练课教案备课教案 主题:培智学生康复训练课 授课对象:培智学校学生 授课时间:1课时 授课教师:XXX 教学目的: 1. 了解培智学校的康复训练课程内容。 2. 掌握康复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设计适合培智学生的康复训练方案。 教学重点: 1. 康复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康复训练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3. 康复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 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2. 如何在康复训练中,避免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 3. 如何科学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 教学准备: 1. 教案、课件。 2. 训练器材。 3. 学生健康档案。 4. 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5分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引入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列举相关案例进行讲解。 步骤二:理论讲解(10分钟) 1. 康复训练的定义。 2. 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3. 康复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步骤三:实践训练(30分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康复训练的实践操作,注重以下几点: 1. 根据学生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2. 在康复训练中,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注重训练的安全性。 3. 在康复训练中,适当掌握训练强度和时间,避免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 步骤四:总结归纳(10分钟) 1. 对本次康复训练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 2. 对今后的康复训练进行规划和安排。 3. 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和康复。 评价方法: 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反应。 2. 根据学生的体能测试结果,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培智学生康复训练课,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康复训练的内容、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更加认识到对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教师来说,这也是一个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过程,需要注重实践操作和方案设计的个性化。期待未来更多的康复训练实施,并帮助更多的学生保持健康和恢复身体机能。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关于智障儿童的康复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培智学校康复教学工作总结

培智学校康复教学工作总结 第1篇: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关于智障儿童的康复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2.消退 3.塑造 4.条件强化 5.惩罚 功能训练 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大脑皮层功能障碍而制定的恢复、补偿其定位功能方法。 功能训练包括感知训练、口语训练、大肌肉群活动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又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训练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增加肌肉的活动的效率,提高感知的阈限性,刺激大脑功能定位的恢复和补偿,是一切训练的开端。

培智康复课教案模板(共7篇)

培智康复课教案模板(共7篇) 培智班康复课教案《手指谣》 教材分析^p : 这是一节培智康复课,本课主要分为两块:学习基本手型和手指操。通过把手指动作运用到儿歌当中,成为一个完整的内容,使学生的小肌肉群得到了锻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基本的手指指型,能跟随老师正确做动作。 2、能正确的朗读儿歌,并能完成手指操的动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手指灵活性及模仿能力。 情感目标:锻炼学生的首脑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要多运动、多锻炼。 个训目标: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做出动作。 2、能认真上课,不打扰他人上课。教学重点: 手指指型、手指操的动作。 教学难点:手指操的完整及连贯性。 教学方法:直观法、演示法、练习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手指指型 三、新授: 导入:(伸出两只手)这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他们能做很多事,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让自己的两只手动起来。 1、出示课件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分指合指切指拳头扇指钩指弯指 提问:我们学习过了分指、合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几种手指指型。 教师分别示范切指、拳头、切指、扇指、钩指、弯指的指型动作,并讲解要领,让学生模仿动作。 在熟练之后教师喊口令做手指指型动作组合,教师指导。 2、学习儿歌并做手指操¬——《五个好兄弟》五个好兄弟 两个大拇指(两手成拳相对,拳心面向身体,拇指伸直),比比一样高(拳心相对,拇指并在一起), 相互点点头(两手拳相对,拳心向身体,拇指向前弯屈),接着弯弯腰(拳心相对,拇指向前弯屈)两个小拇指(两手小指伸直)一样都灵巧(两手小指弯屈运动) 相互拉拉勾变成好朋友(两手小指反复互勾) 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弹动食指、中指、无名指)样样事情离不了(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弯屈运动)五个兄弟在一起(分指、合指)团结起来力无比(拳头) 教师带领学生熟读儿歌之后,教师完示范动作讲解要点,分节教授并指导。 四、巩固练习: 游戏《手指操》。 五、小结: 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对本节课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其他同学鼓励。 康复训练课(一)动动手指头(上) (精细动作的训练) 教学内容: 幼儿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活动手指; 2、检测学生精细动作和手指分工的情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