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的膜下腔阻滞的并发症及处理

合集下载

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2 麻 醉 后会 阴部及 下肢 手术 的麻 醉 。作
2 . 1 头 痛 由于现 在 腰硬 联 合麻 醉包 的使 用 头痛 的发生 率
为 手 术 室 护士 要 清 楚 的 知道 腰 麻 后 易 出 现 哪些 并 发症 及 如 何 去配 合麻 醉 师处理 这些 并发 症 ,减 少 医疗 纠 纷 的发生 。腰 麻 后常 见 的并发 症有 血压 下降 和脉 搏缓 慢 、 呼吸 抑制 、 恶心、 呕吐 、头痛 、尿潴 留等 ,下 面笔者 就这 几方 面介 绍如何 处 理
这些并 发症 。 1 麻醉 期 间并发 症及 处理
已经不高 了。多 发生 在麻 醉后 1 - 3 天 ,特点 :坐 立 时加剧 ,
平 卧 时减 轻 ,疼痛 性质 多属 胀满 钝痛 ,以枕额部 明显 ,轻 者 3 - 4天 ,重者 一周 或数 周 。头 痛原 因是 多次穿 刺或 穿 刺针 太 粗 ,使穿 刺针 孔较 大 ,脑 脊液 不断从 针孔 漏 人硬 膜外 腔致 颅
钱淑艳 李光大
兴安盟人民医院 ( 内蒙古
[ 中图分类号 ]R 4 7 2 [ 文献标识码 ]B 蛛 网膜 下腔麻 醉 ( 腰 麻 )是 临床 上最 常用 的麻 醉方 法之

乌兰浩特 1 3 7 4 0 0 )
[ 文章编号 ]1 0 0 5 — 0 0 1 9( 2 0 1 4) 0 3 — 0 2 3 4 一 O 1
理 密切 护患 关 系。
以治病 ,也可 以致 病 ,一 种是 药 物 ,一 种是语 言 。 由此 可 见 护 士应使 用 好这 把双 刃剑 。语言 具有 暗示 和治 疗功 能 ,因此 护 士与病 人 交谈 时 ,应时 刻想 到如何 提 高语 言 的治疗 作用 。
蛛 网膜 下腔麻醉后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蛛网膜下腔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腰麻。

一、解剖学基础1、脊柱:(1)由椎骨组成。

椎骨的前部是椎体,后部是椎弓。

椎弓所包围的空腔称为椎孔,所有椎孔上下相连成为椎管,即脊髓所在的部位。

(2)脊柱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

坐位时颈、腰曲向前,胸、骶曲向后突出,颈4至胸4之间及腰椎的棘突与地面平行,胸4至胸12棘突斜向地呈叠瓦状。

2、脊膜:脊髓腔中有三层脊膜,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

在椎体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空隙为硬膜外间隙。

蛛网膜与覆盖于脊髓上的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即是局麻药与神经根发生作用的部位。

3、脊髓:位于脊髓腔内,浸泡于脑脊液中。

上起于枕骨大孔,下终止于第1腰椎(小儿则更低一些)。

在腰1以下的脊神经分开成为马尾,在此部位进行穿刺时不易损伤脊髓,因马尾浮于脑脊液中,对穿刺针的冲击有一定的避让作用。

4、脑脊液:成人脑脊液为100~150ml,脊髓腔内的脑脊液为25~35ml,pH值为7.4,是无色透明液体,比重为1.003~1.009,脑脊液压力为0.7~1.7kPa(7~17cmH2O)。

5、韧带:在棘突上面与棘突相连接的韧带称棘上韧带。

连接于上下棘突之间的韧带为棘间韧带。

棘间韧带的下面,脊髓腔之后部即黄韧带,是质密、坚实、有弹性的纤维层。

穿刺时有突然阻力减小的感觉,即针穿过了黄韧带进入了硬膜外腔。

如再向前进针1~2cm就会有针刺破薄纸的感觉,即穿过了蛛网膜,取出针芯会有脑脊液流出,证明已穿刺入蛛网膜下腔。

二、对生理的影响(一)神经阻滞1、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由于神经的粗细不同,阻滞的先、后及范围亦不同。

2、交感神经最细,阻滞最快,平面也最高;感觉神经次之,阻滞较晚,平面较高;运动神经最粗,阻滞最晚,平面也最低。

3、如阻滞平面超过了胸4,因阻滞了心交感纤维,而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蛛网膜下腔阻滞》课件

《蛛网膜下腔阻滞》课件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究
神经刺激仪的应用
通过神经刺激仪精确定位神经根,提高阻滞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超声技术的应用
利用超声技术可视化操作,提高阻滞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一代麻醉药物的研发
针对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药物进行优化,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副作用。
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
探索不同麻醉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实现更好的麻醉效果和更少的副作用。
麻醉效果
神经阻滞对手术部位的麻醉效果较好,但可能对 其他部位产生影响,而蛛网膜下腔阻滞对手术部 位以外的区域影响较小。
操作要求
神经阻滞需要对神经分布有较准确的了解,操作 要求较高,而蛛网膜下腔阻滞操作相对简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未来 发展与研究方向
临床应用的研究与展望
适应症的拓展
研究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更多手术和疾 病领域的应用,拓展其临床适应症。
培训与普及
加强蛛网膜下腔阻滞技术的培训和普 及,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知和使 用率。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机制 与实施
机制
蛛网膜下腔是脑脊液循环的主要区域,通过脑脊液的流动来调节颅内压和脑组织代 谢。
蛛网膜下腔阻滞是通过向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产生全身麻醉作用。
麻醉药物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钠离子和钙离子流入细胞,从而抑制神 经冲动的传递。
轻或消除疼痛感。
快速起效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镇痛效果通常在 注射后很快显现,能够迅速缓解患 者的疼痛不适感。

蛛网的膜下腔阻滞

蛛网的膜下腔阻滞

蛛网的膜下腔阻滞当局麻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产生相应神经根阻滞,并有良好的肌肉松驰,称为蛛网膜下腔组滞,又称脊椎麻醉,简称腰麻。

第一节适应证与禁忌证一、适应证适用于下腹部、下肢、会阴部、肛门、直肠及泌尿系、盆腔内的时间较短手术。

二、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休克、严重全身性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高压症、凝血功能异常、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恶液质、穿刺部位感染及脊椎畸形外伤、脊髓肿瘤患者。

2.相对禁忌证老年、心脏病、高血压患者。

第二节麻醉前准备1.术前6~12小时禁食。

2.备好应急抢救器具及药品。

3.术前用药原则与其它麻醉方法相同。

第三节实施方法1.体位侧卧位(下肢手术患侧朝下),背部近手术台边缘,并与地面垂直;头前屈并垫一高枕;背屈,抱膝位。

2.定位:二髂棘最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处为第四腰椎棘突或第3、4腰椎间隙,穿刺点可选择腰3-4或腰2-3椎间隙。

3.穿刺方法(1)直入法:于穿刺间隙中心做皮丘及局部浸润麻醉后,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22G号,长10cm)刺入,经皮肤、皮下组织、棘上、棘间韧带后,换双手持针,继续前行,遇黄韧带感阻力增加,一旦阻力消失表示进入硬膜外腔,穿过硬脊膜及蛛网膜有第二次减压感,抽去针芯有脑脊液流出即可证实进入蛛网膜下腔。

(2)侧入法:穿刺点离脊柱中线旁开0.5cm,穿刺针倾斜15度,向中线方向刺入,其余操作手法同直入法。

4.调整平面注药后,令病人轻缓翻身仰卧,单侧下肢手术可让病人向患侧侧卧15分钟以上后,翻身仰卧;以钝针刺激皮肤,检查感觉改变与消失区,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体位;在5~10分钟内按手术要求调节平面。

鞍麻者可取坐位穿刺注药,使麻醉平面局限于会阴部。

5.常用局麻药剂量及浓度见表.1表.1 常用局麻药剂量及浓度第四节并发症1.低血压:原因:(1)交感神经阻滞,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

(2)牵拉内脏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处理:(1)吸氧,加速补液;(2)麻黄碱10mg静注或20mg~30mg肌注;(3)内脏牵拉反应合并心率减慢者,可给阿托品0.5~1m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亦可用镇静药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后护理一、观察与监测:1.监测脉搏、血压、脉氧,每30分钟一次,直至平稳(至少4次)。

2.观察麻醉平面消失及下肢活动时间,避免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血压下降。

3.观察麻醉后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继续安置平卧位休息,并汇报医生,遵医嘱用药。

二、护理措施:1.卧位:去枕平卧6小时,以防脑脊液自穿刺点渗出引起头痛。

6小时后按医嘱安置合理卧位。

2.饮食:术后禁食6小时根据医嘱给予饮食。

胃肠道手术者,肠蠕动未恢复前应禁食,肠蠕动恢复后按医嘱进食。

附:镇痛泵的护理术后镇痛一般分为静脉镇痛和硬膜外镇痛,两者护理要求如下:一、静脉镇痛泵的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

2.注意液路的通畅,三通是否连接正确。

3.患者有呼吸抑制的情况发生时立即关闭镇痛泵,并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

4.患者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时暂时关闭镇痛泵,待症状好转后再开启。

5.患者切口仍有疼痛时,按压镇痛泵上的单次剂量追加按钮。

如果上述措施实施后患者仍有切口剧烈疼痛,与主管医师或麻醉科联系,并向患者做好相应解释。

二、硬膜外镇痛泵的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

2.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是否相连,注意连接口是否牢固,有无松开;硬膜外导管有无从穿刺点拔出。

3.患者行硬膜外镇痛时可能有轻度下肢麻木感,为正常现象。

但如有下肢麻木感加重,下肢疼痛等现象时及时向主管医师及麻醉科汇报。

4.患者有呼吸抑制的情况发生时立即关闭镇痛泵,并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

5.患者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时暂时关闭镇痛泵,待症状好转后再开启。

6.患者切口仍有疼痛时,按压镇痛泵上的单次剂量追加按钮。

如果上述措施实施后患者仍有切口剧烈疼痛,与主管医师或麻醉科联系,并向患者做好相应解释。

蛛网膜下隙阻滞术后护理常规

蛛网膜下隙阻滞术后护理常规

-*-------------------------------------------------*-蛛网膜下隙阻滞术后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要点
1、有无出现头痛,坐立位时是否加剧。

2、有无出现尿潴留。

【常见护理问题】
潜在并发症: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中并发症);腰麻后头痛、尿潴留(术后并发症)。

【护理措施】
1、常规监测及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应关注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

麻醉后早期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一次,并做好记录,病情稳定后可延长监测检测的间隔时间。

同时还要观察尿量、体温、肢体的感觉和运动情况,各种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2、去枕平卧6-8小时或遵医嘱。

3、术后禁食6小时后可进食或遵医嘱。

4、腰麻后头痛多发生在术后2-7日,出现以坐立位加剧的枕部胀痛或钝痛时,采取平卧休息,每日补液或饮水2500-4000ml。

遵医嘱给予镇痛或安定类药物。

严重者予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必要时采用硬膜外充填疗法。

5、指导病人床上排尿,解释术后易出现尿潴留的原因,并嘱术后一旦有尿意,及时排尿。

采取促进排尿措施如:听流水声、热敷、按摩下腹部和膀胱区等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管。

蛛网膜下隙阻滞术后护理常规。

蛛网膜下腔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滞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脊神经根,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脊椎麻醉或腰麻。

如取坐位穿刺,将重比重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仅阻滞第3、4、5骶神经,即麻醉范围只限于肛门会阴区,称鞍区麻醉,简称鞍麻。

(一)穿刺步骤常取侧卧位,背部与手术台的边缘平齐,两手抱膝,脊椎尽量弯曲,使腰椎棘突间隙加宽。

为避免损伤脊髓,穿刺点宜选择在腰椎3-4或4-5间隙。

两侧髂嵴间的连线是通过第四腰椎棘突或腰椎3-4间隙,以此作为定位基准。

消毒皮肤,覆盖消毒巾,在穿刺点用0.5-1%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选用细腰椎穿刺针(22-26G),正中进行穿刺时,腰穿针应与棘突平行方向刺入,针尖经过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而进入硬膜外腔,再向前推进,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就进入蛛网膜下腔。

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常有明显的突破感。

拔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便可注入局麻药。

常用局麻药有以下几种,一般均用其重比重的溶液。

如:①6%普鲁卡因含糖溶液(普鲁卡因粉150毫克+0.1%肾上腺素0.2毫升+5%葡萄糖2.3毫升。

②1%丁卡因、10%葡萄糖、3%麻黄碱各1毫升混合液。

③0.75%布比卡因(含糖)。

(二)生理变化脑脊液无色透明,pH7.40,比重 1.003~1.008,局麻药籍脑脊液扩散,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入部分脊髓。

前根麻醉后可阻滞运动神经(肌肉松驰)和交感神经传出纤维(血管扩张、缓脉等);后根麻醉后可阻滞感觉神经(感觉消失)和交感神经传入纤维。

各种神经纤维的粗细不等,直径愈粗,所需药物浓度愈高,诱导时间也愈长。

局麻药在脑脊液中向头端扩散时,直径最细的交感神经纤维最先被阻滞,其次为感觉神经,最粗的运动神经纤维最后被阻滞。

交感神经阻滞后,其支配区域的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均扩张,血管床容积迅速扩大,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

根据麻醉平面的高低,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下降的幅度决定于阻滞范围,可以通过未麻醉区的血管收缩来进行代偿,高平面阻滞更易造成低血压。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并发症?*导读: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有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并发症会加大治疗难度,给患者朋友带来更大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及时发现……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有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并发症会加大治疗难度,给患者朋友带来更大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大家都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最终可导致患者出现死亡,他的并发症的出现只会加重病情,那么该疾病的并发症都有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1.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重要及严重的并发症,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数小时至7天以内的急性或亚急性脑室扩大所致的脑积水。

脑室系统充满血液是急性脑室扩张的先决条件,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而导致颅内压急骤升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提示预后不良。

如在早期发现双侧侧脑室扩张、腰穿压力可以不高,提示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应立即行脑室引流,有时可转危为安。

急性脑积水除了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外,常有意识障碍加重等颅内高压表现。

尤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天内逐渐出现昏迷、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病情恶化。

2.正常颅压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hydroencephalus,NPH) 是指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几周或几年后出现脑室扩大,是因多种原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又称隐匿性脑积水、低压力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或脑积水性痴呆。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发病机制是凡能在脑室系统以外,即在脑基底诸池或大脑凸面处阻碍脑脊液正常流向上矢状窦者,均可引起正常颅压脑积水。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三大主征为精神障碍、步态异常和尿失禁。

还可出现性格改变、癫痫、锥体外系症状、强握反射、吸吮反射等。

晚期双下肢发生中枢性瘫痪。

以上内容介绍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相信您已经有所了解,真心的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对于我们分享的内容有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会一一为您解答。

蛛网膜下间隙阻滞

蛛网膜下间隙阻滞

蛛网膜下间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使脊神经根、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表面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滞,常简称为脊麻。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1.下腹部手术。

2.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3.盆腔手术包括一些妇产科及泌尿外科手术。

4.下肢手术包括下肢骨、血管、截肢及皮肤移植手术,止痛效果可比硬膜外阻滞更完全,且可避免止血带不适。

(二)禁忌证1.精神病、严重神经症以及小儿等不能合作的患者。

2.严重低血容量的患者此类患者在脊麻发生作用后,可能发生血压骤降甚至心搏骤停,故术前访视患者时,应切实重视失血、脱水及营养不良等有关情况,特别应衡量血容量状态,并仔细检查,以防意外。

3.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者,穿刺部位易出血,导致血肿形成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重者可致截瘫。

4.穿刺部位有感染的患者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感染者,脊麻有可能将致病菌带入蛛网膜下腔引起急性脑脊膜炎的危险。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者,麻醉后有可能后遗长期麻痹,疑有颅内高压患者也应列为禁忌。

6.脊椎外伤或有严重腰背痛病史者,禁用脊麻。

有下肢麻木、脊椎畸形患者,解剖结构异常者,也应慎用脊麻。

7.败血症患者,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结核和艾滋病等。

二、蛛网膜下腔穿刺技术(一)穿刺前准备1.麻醉前用药应让患者保持清醒状态,以利于进行阻滞平面的调节。

一般成人麻醉前半小时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或咪达唑仑3~5mg。

2.麻醉用具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一次性脊麻穿刺包,包括:22G或25G蛛网膜下腔穿刺针,1ml和5ml注射器,消毒和铺巾用具,以及局麻药等。

尽可能选择细的穿刺针,24~25G较理想,以减少手术后头痛的发生率。

(二)穿刺体位蛛网膜下腔穿刺体位,一般可取侧卧位或坐位,以前者最常用。

侧卧位时,双膝屈曲紧贴胸部,下颌往胸部靠近,使脊椎最大限度地拉开以便穿刺。

女性通常髋部比双肩宽,侧卧时,脊椎的水平倾向于头低位;反之男性的双肩宽于髋部,脊椎的水平倾向于头高位。

蛛网膜下腔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容量监测及循环管理
21
课后练习题
1.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适应症有哪些? 2.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 3. 发生全脊髓麻醉时应如何处理?
22
1)适应症: 适用于下腹部、下肢及会阴肛门的手术
2)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休克 血容量不足 局部感染
高颅压 凝血功能障碍等 相对禁忌症:老年及高龄 高血压 心脏病
患者
【作 业】 全脊麻的表现、处理
【实验报告】
药物及剂量
兔下肢活动及痛觉反射情况
用药前
用药后
活动情况 痛觉反射 活动情况 痛觉反射
下节内容:
观察内容
►跛行、针刺疼痛反应 ►全脊髓麻醉——呼吸、循环的改变;
肌张力的改变பைடு நூலகம்四肢及全身) 12
实验小结
13
脊 柱 解 剖
体位及穿刺间隙定位
15
穿刺层次
硬膜外腔 硬脊膜 蛛网膜下腔
17
脊神经的支配
T2
T4
T6
T8
T10
T12
18
硬 膜 外 麻 醉
腰 麻
椎管内麻醉药物作用靶点
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适应症
麻醉
0.8~1.0ml
穿刺及注药
9
兔子跛行
麻醉测试
10
【注 意 事 项】
间隙定位 两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
第七腰椎间隙
穿刺困难 禁强行穿刺,应先退出穿刺针再重新
调整穿刺方向
成功标志 少量脑脊液、摆尾、激烈的体动反应
11
穿刺过程
►穿刺避免用力过猛 ►固定体位不松手
►防止穿刺针移位 ►注药速度不宜过快——全脊髓麻醉 ►头高脚低位——用药后迅速调整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症状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症状
导语: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这一种疾病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比较的陌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是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的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这一种疾病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比较的陌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是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的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还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然而要怎么确定自己是否患上了这种疾病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症状,让你们可以及时的发现它的存在。

(一)头痛与呕吐: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

如头痛局限某处有定位意义,如前头痛提示小脑幕上和大脑半球(单侧痛)、后头痛表示后颅凹病变。

(二)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

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

(三)脑膜刺激征: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

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

(四)其它临床症状:如低热、腰背腿痛等。

亦可见轻偏瘫,视力障碍,第Ⅲ、Ⅴ、Ⅵ、Ⅶ等颅神经麻痹,视网膜片状出血和视乳头水肿等。

此外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

(五)实验室检查:腰穿颅内压多增高,脑脊液早期为血性,3~4天后开始黄变。

发病初期部分患者周围血中白细胞可增高,且多伴有核左移。

心电图可有心律失常,并以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较多见。

4天内头颅CT扫描,阳性率为75-85%,表现为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密度增高,积血较厚处提示可能即系破裂动脉所在处或其附近部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蛛网膜下腔阻滞护理

蛛网膜下腔阻滞护理

蛛网膜下腔阻滞护理
1.一般护理
(1)麻醉前:禁食、禁水同术前准备。

局麻药过敏试验;检查脊柱有无畸形及穿刺部位有无皮肤感染灶。

(2)麻醉后:常规去枕平卧6~8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直到平稳;吸氧;防止麻醉后
并发症的出现。

2.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1)低血压:防治措施:加快输液速度,增加血容量,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以收缩血管,维持血压。

(2)恶心、呕吐:防治措施:吸氧、升压、暂停手术以减少迷走神经刺激。

(3)呼吸抑制:防治措施:谨慎用药,吸氧,维持循环,紧急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4)头痛:发生率为3%~30%,应让病人卧床,减少起动并对症处理。

(5)尿潴留:必要时应行导尿。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并发症
(1)延迟性神经功能缺失:①再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并发症。

出血后1个月内再出血危险性最大,2周内再发率占再发病例的54%~80%,近期再发的死亡率为41%~46%,明显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初发25%的死亡率;2个月后远期再发率为15%~30%°再出血多因动脉瘤破裂,通常在病情稳定情况下突然再发剧烈头痛、呕吐、癫痛发作、昏迷,甚至去脑强直,可出现神经定位体征,颈项强直及克尼格(Ke:Tning)征(脑膜刺激征的表现之一)明显加重,复查脑脊液再次呈新鲜红色。

②脑血管痉挛:是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早发性出现于出血后,历时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缓解;迟发性发生于出血后4~15天,7~10天为高峰期,2~4周逐渐减少。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为弥散性,可继发脑梗死,常见症状是意识障碍、局灶神经体征如偏瘫等,但体征对载瘤动脉无定位价值。

③脑积水:急性脑积水发生于发病后1周内,发生率20%,与脑室及蛛网膜下隙中积血量有关,轻者仅有嗜睡、近记忆受损,可有上视受限、外展神经麻痹、下肢腱反射亢进等,重者出现昏睡或昏迷,可因脑疝形成而死亡。

迟发性脑积水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3周。

(2)其他:20%以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伴有癫痛,通常发生在出血后24小时内,而且多发生在合并脑出血、高血压以及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和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等疾病的患者中;
5%~30%可发生低钠血症和血容量减少,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和水潴留有关;可出现神经源性心脏及肺功能障碍等。

患者因卧床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伴肺栓塞和十二指肠溃疡等。

围麻醉期突发蛛网膜下隙阻滞平面过高的处理

围麻醉期突发蛛网膜下隙阻滞平面过高的处理

围麻醉期突发蛛网膜下隙阻滞平面过高一、发生情况及危害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背神经节及脊髓表面部分,使相应的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临床上常称脊髓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腰麻,也称蛛网膜下隙阻滞。

(一)蛛网膜下隙阻滞的解剖生理脊髓腔中有三层脊膜,从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

在椎体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空隙为硬膜外间隙。

蛛网膜与覆盖于脊髓上的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隙即是局麻药与神经根发生作用的部位。

在实施蛛网膜下隙阻滞操作过程中,有必要了解脊柱从内部的椎管到外部的皮肤韧带等重要组织,它们依次为:1.脊髓位于脊髓腔内,浸泡于脑脊液中。

成人脊髓上起于枕骨大孔,下终止于第1腰椎体下缘(小儿则更低一些),或第2腰椎体上缘。

在L1以下的脊神经分开成为马尾,在此部位进行穿刺时不易损伤脊髓,因马尾浮于脑脊液中,对穿刺针的冲击有一定的避让作用。

为避免蛛网膜下隙穿刺损伤脊髓,应选择第2腰椎体以下棘突间隙穿刺,成人一般选择L3-4间隙穿刺。

成人脑脊液为100〜150ml,脊髓腔内的脑脊液为25〜35ml,pH为7.4,是无色透明液体,比重为1.003〜1.009,脑脊液压力为0.7〜1.7kPa(7〜17cmH2O)。

2.韧带在棘突上面与棘突相连接的韧带称棘上韧带。

连接于上下棘突之间的韧带为棘间韧带。

棘间韧带的下面,脊髓腔之后部即黄韧带,是质密、坚实、有弹性的纤维层。

穿刺时有突然阻力减小的感觉,即针穿过了黄韧带进入了硬膜外腔。

如再向前进针1〜2cm就会有针刺破薄纸的感觉,即穿过了蛛网膜,取出针芯会有脑脊液流出,证明已穿刺入蛛网膜下隙。

总结以上,蛛网膜下隙穿刺针从外向内的经过顺序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外腔,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至针孔尾端有脑脊液滴出;此为穿刺成功的标志。

(二)蛛网膜下隙阻滞平面过高对机体的影响蛛网膜下隙阻滞时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是有剂量限制的,当给药剂量过大,或因患者生理发生改变,导致药物在脊髓腔中扩散过于广泛或异常扩散,均可引起阻滞平面过广。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

06
药物过敏:药物 可能导致过敏反 应,需要密切观

07
长期并发症:长 期使用可能导致 其他并发症,如
头痛、恶心等
3
临床应用
镇痛:用于术后镇痛,减 轻患者痛苦
控制血压:用于控制高血压,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控制心率:用于控制心律 失常,降低心律失常风险
控制呼吸:用于控制呼吸 困难,改善呼吸功能
3
CSC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 如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
4
CSC的优点包括:持续、稳 定的镇痛效果,减少药物副 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适应症: ● - 慢性疼痛:如癌痛、神经痛等 ● - 术后镇痛:如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 ● - 慢性疾病:如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 禁忌症: ● - 凝血功能障碍 ● - 颅内高压 ● - 感染性疾病 ●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02
风险较高,可 能导致脑损伤
03
术后并发症较 多,如头痛、 恶心、呕吐等
04
长期效果不确 定,需要定期 复查
风险和并发症
01
感染风险:穿刺 过程中可能导致
感染
02
出血风险:穿刺 过程中可能导致
出血
03
神经损伤:穿刺 过程中可能导致
神经损伤
04
导管移位:导管 可能发生移位, 导致治疗效果下

05
导管堵塞:导管 可能发生堵塞, 导致治疗效果下
演讲人
目录
01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概述 02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优缺点 03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应用 04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发展趋势
1
概念和原理
1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SC) 是一种通过在蛛网膜下腔内 植入导管,持续向脑脊液中 注入药物以缓解疼痛的技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的健康宣教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的健康宣教

04 情感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约15%的患者会出现情感 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 焦虑、抑郁等。
影响因素
1
年龄:年龄越大,风 险越高
2
性别:男性风险高于 女性
3
家族史:有家族史者 风险较高
4
疾病史:高血压、糖 尿病、高血脂等疾病 会增加风险
5
生活习惯:吸烟、酗 酒、缺乏运动等不良 生活习惯会增加风险
D
避免室内噪音和强光监测生命体 征,如体温、脉
搏、呼吸等
鼓励患者进行适 当的康复锻炼,
提高生活质量
01
02
03
04
保持环境整洁, 避免感染
保持患者舒适, 避免长时间卧床
家属支持
01 02 03 04
01
心理支持:家属应保持积极乐观 的态度,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
6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 噪音等环境因素也可 能增加风险
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1 控制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剧烈波动 2 戒烟限酒:减少吸烟和过量饮酒,降低风险 3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4 适度运动: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4
康复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定 期复查,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 惯和心态
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调理
01
饮食清淡, 少油少盐
02
多吃蔬菜水果, 补充维生素和
矿物质
03
适量摄入蛋白 质,如瘦肉、
豆腐等
04
避免辛辣刺激 性食物,如辣
椒、芥末等
05
适量饮水,保 持体内水分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蛛网的膜下腔阻滞的并发症及处理
1.低血压:
原因:(1)交感神经阻滞,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

(2)牵拉内脏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处理:(1)吸氧,加速补液;(2)麻黄碱10mg静注或20mg~30mg肌注;(3)内脏牵拉反应合并心率减慢者,可给阿托品0.5~1m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亦可用镇静药等。

2.呼吸抑制:
原因:麻醉平面超过T4,可致肋间肌麻痹;超过C4,可引起膈肌麻痹;全脊麻时,肋间肌与膈肌同时麻痹,呼吸停止。

处理:面罩供氧,全脊麻应立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同时维持循环。

因此腰麻时,应观察呼吸及监测SpO2。

3.恶心呕吐
原因:低血压,内脏牵拉,脑缺氧,呕吐中枢兴奋,交感神经阻滞,付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亢进。

处理:吸氧,纠正低血压,阿托品0.5~1mg静脉注射,小剂量氟芬合剂或异丙酚静注。

4.腰麻后头痛
术后一至三日内发生,以前额、颞、枕部为甚。

抬头、坐、直立位时痛加剧。

处理:消除顾虑,做好解释工作;绝对卧床休息,补液、饮水;必要时给镇静、镇痛剂,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20~30ml或中药、针灸治疗;必要时给予咖啡因0.25g静注。

亦可一日三次口服烟酰胺100mg,它有扩张脉络丛的效果,达到治疗目的。

5.尿潴留
多数系手术刺激所致,应在其它因素排除后,方可确认与蛛网膜下腔阻滞有关。

治疗可行按摩、针刺,必要时导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