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辐照加速器辐照加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

合集下载

浅析电子加速器辐照交联电线电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浅析电子加速器辐照交联电线电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浅析电子加速器辐照交联电线电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电子加速器辐照交联电线电缆建设项目是电子加速器与交联电线电缆生产过程的结合。

通过电子加速器产生的大量电子束,实现电线电缆的交联过程,提升其性能。

然而,在该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需要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以保障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电子加速器辐照交联电线电缆建设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电子束作为一种强烈的物理放射源,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一定影响。

无论是在工作人员操作还是设备维护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可能会引发辐射性疾病。

因此,安全屏蔽和辐射防护是电子加速器辐射交联处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需要进行详専业设计和辐射防护评价。

其次,工厂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废气废水处理和排放方面。

在电子加速器辐射交联电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需要采取有效的净化处理措施,符合环保标准才能排放。

此外,设备冷却过程中可能产生废水,需要符合环保法规进行处理和排放。

再次,噪声、废料和废弃处理产生的破坏也是需要关注的地方。

电子加速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噪声,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有影响。

除此之外,交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废旧电线电缆和其他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二次污染。

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输出详尽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在电子加速器辐射的防护上,应增加设备涂层、采用镉壳以及提高安装精度,以减少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提高废气废水处理装置的工作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废物处理上,应增加回收利用,对废旧电线电缆进行资源化处理。

综上所述,电子加速器辐射交联电线电缆建设项目在提高电线电缆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

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环保行动,可以最大化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保证项目的环保和可持续性,为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0MeV工业电子加速器项目环境辐射影响分析

10MeV工业电子加速器项目环境辐射影响分析

环境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39DOI:10.16660/ki.1674-098X.2018.07.13910MeV工业电子加速器项目环境辐射影响分析①乔冕 于海林(山东省核与辐射安全监测中心 山东济南 250117)摘 要:通过对某公司的10MeV工业电子加速器项目进行分析,了解该项目对环境的辐射影响和确保改项目安全运行的相关管理措施。

工作状态下,工业电子加速器机房周围X-γ辐射剂量率监测值范围为(24.3~79.4)nGy/h,满足《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141-2002)、《水池贮源型γ辐照装置设计安全准则》(GB 17279-1998)的剂量率应不大于2.5×10-3mSv/h的限值要求。

通过对工作状态下的监测,该项目对工作人员及公众的辐射环境影响较小,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的要求,该项目的运行是安全的。

关键词:工业电子加速器 辐射影响 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X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3(a)-0139-03Abstract :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company's 10MeV industrial electronic accelerator program, we understand the radiation impact of the proje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related management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 Working status, industrial electronic accelerator room around X - gamma radiation dose rate monitoring value range is (24.3 ~ 79.4) nGy/h, satisfy the 《Specifications for radialogical protection test of γ-rays and electron irradiation facilities》(GBZ141-2002)、《Criterla for safe design of wet source storage gamma irradiators》(GB 17279-1998) of dose rate should be no greater than 2.5×10-3mSv/h limit. By monitoring the working condition, the project has a small impact on the radi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staff and the public,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 is saf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radia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Key Words :Industrial Electron Accelerator; Radiation Impact; Safety Management①作者简介:乔冕(1985,4—),男,汉族,山东曲阜人,研究生,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核与辐射环境现场监测。

食品加工中的电子束辐照技术应用研究

食品加工中的电子束辐照技术应用研究

食品加工中的电子束辐照技术应用研究食品加工行业一直在寻求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电子束辐照技术作为一种非热加工技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电子束辐照技术,不仅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还可以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从而降低食品中的风险物质含量。

本文将就食品加工中的电子束辐照技术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电子束辐照技术。

电子束辐照技术是利用加速器将电子束加速至高速后,通过线圈束流装置产生直线束,然后将电子束传送至被照射物,进而实现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通过电子束辐照,基因、细胞和微生物核酸中的化学键能被切断或重组,从而导致生命活动被抑制或终止。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电子束辐照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如冷冻和真空包装,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是仍然无法有效地保护食品免受微生物污染和氧化反应的影响。

而电子束辐照技术可以通过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和抑制氧化反应,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另一方面,电子束辐照技术还可以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

食品中的细菌、霉菌和寄生虫是导致食品中细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消毒方法,如高温煮沸和紫外线消毒,虽然可以杀灭部分微生物,但往往无法彻底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

而通过电子束辐照,微生物的DNA和RNA可以被破坏,从而使微生物无法再进行繁殖,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然而,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争议。

首先,电子束辐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如自由基和二次辐射。

这些副产物可能对食品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电子束辐照技术对食品中的一些营养成分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例如,电子束辐照会降低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

因此,在使用电子束辐照技术时,需要权衡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许多研究正在进行。

一方面,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方法来减少电子束辐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辐照加工装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辐照加工装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文章编号:1000-6486(2008)03-0219-03【调查与研究】γ辐照加工装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侯长松, 刘柏群, 朱卫国, 张奇 摘要:目的 监测某γ辐照装置辐照室周围及迷道内的环境辐射水平和检验安全联锁装置性能,评估职业病危害控制管理措施有效性,以控制潜在照射,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方法 用辐射剂量仪测量正常工作条件下辐照室外和迷道内的γ辐射水平,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对安全联锁装置和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进行验证和检查。

结果 辐照装置各处剂量当量率均小于0.2μS v/h,安全联锁装置工作正常,制订有较完善有效的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

结论 辐照室周围的辐射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正常情况下,安全联锁措施能够满足预防潜在照射的需要。

关键词:辐照装置;职业病;危害;评价 中图分类号:X591 文献标识码:B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e v a l u a t i o no no c c u p a t i o n a l d i s e a s e h a r m o fγr a d i a t i o nd e v i c eH O UC h a n g-s o n g,L I UB a i-q u n,Z H UW e i-g u o,e t a l(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R a d i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C h i n e s e C e n t e r f o r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B e i j i n g10008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 m o n i t o r t h e r a d i a t i o n l e v e l n e a r t h e r a d i a t i o nr o o m,t o c h e c k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s a f e t y i n t e r l o c k,a n d t o c o n t r o l t h e p o t e n t i a l r a d i a t i o n.Me t h o d s R a d i a t i o nd o s e r a t e s o f t h eγr a y i nt h e r a d i a t i o n r o o ma n d m a z e w e r e m e a s u r e du s i n g r a d i a t i o n d o s i m e t e r.T h e s a f e t y i n l o c k w a s a l s o c h e c k e d.R e s u l t s T h e r a d i a t i o n d o s e r a t e s i n a l l m e a s u r e d p o i n t s o u t s i d e t h e r a d i a t i o nr o o mw e r e l e s s t h a n0.2μS v/h.T h es a f e t y i n t e r l o c kw o r k e d w e l l.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r a d i a t i o nl e v e l s o u t s i d et e s t r o o ma c c o r d e dw i t h 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o f t h e s t a n d a r d s o f o u r c o u n t r y.T h e s a f e t y i n t e r l o c kw a s a b l e t o p r e v e n t t h e p o t e n t i a l r a d i a-t i o n i n t h e w o r k i n g o r d e r. K e yw o r d s:R a d i a t i o nD e v i c e;O c c u p a t i o n a l d i s e a s e;H a r m;E v a l u a t i o n γ辐照装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主要表现为正常运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北京100088作者简介:侯长松(1972-),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行时产生的辐射照射和事故情况下的潜在照射。

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简介(1)

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简介(1)

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简介1 辐照加工技术简介辐照加工是一项通过高能射线对物质作用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化学效应及物理效应,对物品进行杀毒、灭菌、降解有毒有害物质、改善材料性能等的高科技绿色加工技术,具有能耗低、无残留、无环境污染、加工流程简单、易于控制以及加工处理后的产品附加值高等优势,被称为人类加工技术的第三次革命,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化工、环保、矿产等诸多领域,且正向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和新领域渗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用于辐照加工的高能射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放射性同位素(如钴-60)释放的γ射线,另一种是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

由于放射性同位素钴-60存在残留核废料处理等诸多弊端,逐渐由电子加速器技术所替代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发展方向和主流。

无论在国内还是全世界范围,辐照加工技术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辐照加工产业已经颇具规模。

目前世界辐照加工产品产值每年正以20%的速度递增,如美国九十年代中期辐照加工产品产值就已超过2000亿美元,占到了美国GDP的%。

辐照加工产业在提高世界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辐照加工技术涉及高新技术、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环境保护、新材料、农林业新技术、新能源等六个国家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与鼓励发展的行业。

2006年4月,该技术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的重点鼓励项目;2007年1月,列入国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中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计划,我国以辐照加工作为关键技术的产业规模将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预计达到3000亿元,并将有力带动相关领域产业的发展。

目前,辐照加工主要采用钴60作为放射源,效率低、空闲能源浪费大,特别是放射源后续处理(即核废料处理)更是世界性的严重问题。

来自国际辐照加工行业相关重要国家的一份权威报告得出如下结论:放射性同位素辐射源具有高度危险性,应尽快由无危险性技术替代。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9号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建设项目,是指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第三条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内容:(一)《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二)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三)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四)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第四条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实行分级管理。

卫生部负责下列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一)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总投资在50亿人民币以上的建设项目;(二)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三)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其他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五条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有关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第六条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一)职业病危害轻微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二)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进行审核、竣工验收;(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除进行前项规定的卫生审核和竣工验收外,还应当进行设计阶段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查。

10MeV20kW大功率辐照加速器及其在食品辐照中的应用

10MeV20kW大功率辐照加速器及其在食品辐照中的应用

10MeV20kW大功率辐照加速器及其在食品辐照中的应用10MeV20kW大功率辐照加速器是一种高能量、高功率的电子加速器,主要用于进行电子束辐照处理。

电子束辐照技术是利用高能电子束对物质进行辐照,结构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的一种新技术。

其主要作用是杀灭微生物、病毒等有害生物,并改善食品的质量和延长保质期。

在食品加工行业中,10MeV20kW大功率辐照加速器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该加速器可以用于食品的杀菌和灭虫。

通过高能电子束的照射,可以破坏微生物细胞的DNA链,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达到杀灭菌的目的。

同样,电子束照射也可使粮食中的害虫受到辐射损伤,失去繁殖能力,达到预防和控制粮食害虫的目的。

其次,辐照加速器还可以用于食品的贮藏和保鲜处理。

通过对食品进行辐照处理,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和腐烂。

例如,对肉类、水果、蔬菜等食品进行合适剂量的辐照,可以显著降低其腐败和霉变的可能。

此外,10MeV20kW大功率辐照加速器还可以用于食品的淀粉改性、脱氧等处理。

通过调节辐照剂量和条件,可以调控淀粉的黏度、糊化温度、溶解度等性质,提高食品的口感和质量。

同时,加速器的高能电子束还可以对食品中的氧进行脱除,防止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加强食品的保鲜效果。

然而,食品辐照的安全性和消费者接受度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一问题,科研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合适剂量的辐照既可以有效地杀灭食品中的有害生物,又不会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而且经过辐照的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10MeV20kW大功率辐照加速器在食品辐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保质时间,还可以改良食品的性质和质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

未来,随着辐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食品辐照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放射卫生部分)

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放射卫生部分)

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放射卫生部分)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放射卫生部分)(根据评价报告书中涉及的内容合理选用)1评价依据1.1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方法》;国务院令第619号《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视管理总局令第1号《劳动防护用品监视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视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第7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视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视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视管理总局令第48号《职业病危害工程申报方法》;国家安全生产监视管理总局令第49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视管理方法》;国家安全生产监视管理总局令第51号《建设工程职业卫生“三同时〃监视管理暂行方法》;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卫法监发(2002)108号《职业病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国家经贸委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视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75号“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危害工程申报方法》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工程申报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视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3]38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的通知;四川省安全生产监视管理局川安监[2012]252号《关于规范职业卫生“三同时〃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的通知》;2技术规范、标准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019-2015《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理设计规范》;GB/T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17568-2019《Y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质[2006]281号(GJBT948-2006)《医疗建筑门、窗、隔断、防X射线构造》;GBZ/T181-2006《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220.2-2009《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Z/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T5700-2008《照明测量方法》;GBZ235-20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98-2017《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l15-2002《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GB125-2009《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10252-2009《Y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GBl1930-2010《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Zl14-2006《密封放射源及密封Y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7-2002《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SY5131-2008《石油放射性测井辐射防护安全规程》;GBZ177-2006《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2664-2003《便携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通用规范》;GBZl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22448-2008≪500kv以下工业X射线探伤机防护规矩》;GBZ132-2008《工业Y射线探伤防护标准》;GBZ175-2006《Y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35-2002《密封Y放射源容器卫生防护标准》;GBZT233-2010《锡矿山工作场所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l19-2006《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Z122-2006《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卫生防护标准》;GBZ123-2006《汽灯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36-2002《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GBZ174-2006《含发光涂料仪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39-2002《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T152-2002《Y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GBZT149-2002《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GB16348-2010《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62-2010《远距治疗患者放射防护与质量保证要求》;GBZ120-200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1-2002《后装Y 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26-2011《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1-2002《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33-2009《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134-2002《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61-2004《医用Y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165-2012《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168-2005《X、Y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9-2006《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GBZ/T180-2006《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184-2006《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GBZT201.1-2007《放射治疗机房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GBZT201-2011《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WS262-2006《后装Y源治疗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操纵》;WS/T389-2012《医学X线检查操作规程》;WS∕T391-2012《CT检查操作规程》;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9-2002《职业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41-2004《Y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150-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7-2002《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232-2010《核电厂职业照射监测规范》;GBZ166-2005《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T14056.1-2008《表面污染测定第1部分B发射体和Q发射体》;GBT14056.2-2011《表面污染测定第2部分:僦表面污染》;GBZl13-2006《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WS/T366-2011《核或辐射紧急状况要挟类型》;GBZ/T234-2010《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GB/T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7-201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3基础技术资料X×X工程工程备案通知书;XXX工程工程的评价委托书;XXX工程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预评价列入);XXX工程工程初步设计(大多数工程预评价时已开工建设,预评价可列入);XXX工程工程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操纵效果评价列入,预评价结论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工程,应同时附安监局通过该设计专篇的批复);××X工程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及其安监局批复(或安监局同意备案的通知书)(操纵效果评价列入);××X工程工程有关设计图纸等资料;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建设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的一般要求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的一般要求

甲级资质部分关键性条件
(一)人员 甲级资质:技术负责人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 称,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 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不少于5人,中级以上 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人数不得少于专业人员总数 的40%。 放射卫生专业人员总数不少于10人.
甲级资质部分关键性条件
(二)设备 X、γ剂量率仪,放疗剂量仪,γ能譜仪,低本底α、 β测量仪,低本底α能譜仪*,环境X、γ剂量率仪, 低本底液闪测量仪*,中子测量仪
确定性效应: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的
效应;有剂量阈值;
随机性效应:其发生的几率与剂量大小有关
的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无阈值;
遗传效应:辐射所致的显现在受照者后代身
上的有害效应。
放射线的危害
不同剂量X、伽瑪射线对人体的损伤
剂量Gy <0.25 0.25-0.5 0.5-1 1-10 10-50 损伤程度 无明显病变 可恢复的机能变化 机能、血液变化,无临床症象 各类骨髓型急性放射病(部分死亡) 肠、脑性型急性放射病(全部死亡)
建设评价单位签定合同或协议
评价程序
收集有关资料,初步调查和 工程分析,筛选评价因子 提出并确定评价方案
质 量 控 制
评价:调查、检测、分析 汇总、分析资料 编制评价报告书 专家评审
修改并提交正式报告
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的关系
合同、协作关系 • 签定并遵守合同或协议(合同法) •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的评价规定 • • • 建设单位应如实提供评价所需资料 评价应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第三者 区别于环评、安评
评价技术(方法)要求
基本方法 评价者通过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分析,
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 准要求的数值相比较并对符合程度作 出评估,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的基本方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9号)一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6-07-2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9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6 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咼强二OO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建设项目,是指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第三条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内容:(一)《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二)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三)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四)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第四条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实行分级管理。

卫生部负责下列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一)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总投资在50亿人民币以上的建设项目;(二)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三)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其他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五条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有关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第六条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一)职业病危害轻微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二)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进行审核、竣工验收;(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除进行前项规定的卫生审核和竣工验收外,还应当进行设计阶段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查。

【精品推荐】哪些行业有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

【精品推荐】哪些行业有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

哪些行业有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
小编希望哪些行业有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那么哪些行业有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工作场所中存在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对人体产生健康损害的因素称之为职业危害因素,那么哪些行业有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呢?下面小编就来讲讲相关的知识。

引发放射性职业病相关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钻井、测井
(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
(3)造纸及纸制品业:原纸涂布
(4)无机酸制造业;钨酸合成
(5)有机化工原料制造业:苯酐氧化(
6)合成橡胶制造业:丁苯橡胶聚合、丁腈橡胶聚合、顺丁橡胶聚合、乙丙橡胶聚。

辐照加工生产安全

辐照加工生产安全

辐照加工生产安全辐照加工是一种利用电子束、X射线和γ射线对物品进行杀菌、杀虫和抑制种子萌发的加工方法。

辐照加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产品和原料等领域。

在辐照加工生产中,要严格控制辐照剂量和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首先,辐照加工生产需要使用放射源,如电子束加速器、X射线机和γ射线机。

这些设备产生的辐射能量非常强,如果不正确操作和保护,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戴上防护性强的防辐射衣、防辐射帽等防护设备,保护自己的安全。

其次,辐照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辐照剂量。

辐照剂量直接影响到加工效果和产品质量,过高或过低的辐照剂量都会对产品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辐照加工的质量和安全,需要使用专业的辐照剂量检测设备进行辐照剂量监测和控制。

操作人员必须进行相关培训和认证,熟练掌握辐照剂量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情况。

再次,辐照加工生产需要进行辐照剂量的验证和监控。

辐照剂量验证是确保产品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验证辐照加工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辐照剂量监控是长期持续的过程,用来评估辐照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

通过定期进行辐照剂量验证和监控,可以确保辐照加工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另外,辐照加工生产还需要注意与其他加工方法的结合。

辐照加工可以与其他加工方法如热处理、干燥等相结合,提高加工效果和产品质量。

在结合辐照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时,需要严格控制参数和操作顺序,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和影响加工效果。

总之,辐照加工生产是一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工作。

只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佩戴防护装备,控制辐照剂量,进行验证和监控,同时结合其他加工方法,才能保证辐照加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辐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保护操作人员和产品的安全。

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简介

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简介

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简介
一、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简介
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是一种利用高能电子束或其他类型的电子束、离
子束对材料进行改性的新兴技术。

它把原子轰击法所需的高热能量缩小到
低能量水平,使传统加工方法所难以达到的加工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可广泛应用于材料组织改性和掺杂,表面改性,表面封装,添加抗腐蚀剂,改善润滑性等多项技术领域,给工业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经济高
效的加工方法。

1、原理
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是以放电管为发射源,以腔体内的高能电子束为
加工媒介,通过良好的加工条件,利用高能电子束、离子束对材料进行表
面改性的技术。

当高能电子束、离子束射击材料表面时,将进入材料表面
深层,使得材料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形成光学凝固,改变材料的力学特性,同时,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

2、优势
①辐照加工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对被加工表面的质量影响小。

②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过程繁杂,但是可以充分控制,使其具有良好
的适应能力,而且可以很好地控制加工的局部区域精度要求,使得它可以
用于复杂工件的加工。

电子辐照加速器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电子辐照加速器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程序编号:FZ2-2
电子辐照加速器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标
电子辐照加速器(能量一般在0.3MeV-15MeV)主要用于辐照加工 或 辐照改性讨论,对人体和环境有肯定的潜在危急。

对这类单位进行 监督 检查主要验证场全部关平安防护设施是否齐备、合理、有效;辐 射平安 规章制度是否齐全有效;确保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平安。

本程序适用于电子辐照加速器使用场所的监督检查。

3 .引用标准和文件
(1)《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规定》(GB 5172J
(2)《丫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监测法律规范》(GBZ 141) (3)《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平安基本标准》(GB 18871) 4 .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详细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 .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状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和意见。

版本号:No. 3
2. 检查程序适用范E
电子辐照加速器监督检查表1基本状况
加速器基本信息
注:力U*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筑”的划J,没有的划X;“运行状态”未见特别的划√,不正常的没有的划X;不适用的均划/°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5上次检查改进状况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人员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电子加速器在辐照加工中的应用分析

电子加速器在辐照加工中的应用分析

电子加速器在辐照加工中的应用分析摘要:近些年随着技术的成熟,电子加速器逐渐在生产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

其通过电离辐射来改变产品理化性能的方式,不仅令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企业效率。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电子加速器在我国的技术发展;其次,分析该技术较传统辐照的应用优势;并在最后,提出了这项技术在某些特定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电子加速器;技术优势;应用分析引言我国电子加速器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赵忠尧教授领导的小组在北京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1964年,谢家麟教授带领研制成功3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为当时国内能量最高。

至60年代,我国自制加速器总数50余台,为日后加速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0年代,国内加速器由基础科研研究开始向实用发展,活跃于核医学、生物医学、放射治疗、半导体微电子、辐照加工、无损探伤以及核分析等各领域。

其后更是在食品、医疗、工业等领域作为常见的加工手段而推广应用。

电子加速器种类繁多,我们在这里仅简述工业辐照电子加速器的应用,不包括医用、工业无损检测等其他应用。

从发展来看,上个世纪由于当时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辐照加工的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

而近些年加速器装置的普及推广,给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带来利好。

一、电子加速器的特点和优势1、作用效率更高以往传统辐照大多使用同位素钴-60(60CO)作为辐射源,但从作用效率来看尚不能满足生产的高要求。

这主要是受到技术种类的局限,辐射源的能量等级较低,且能量作用方向呈放射状,无法聚集到单一方向,此类辐射源只适用于简单的消毒杀菌。

与60CO源相比,电子加速器的功率大,一般为几十KW到几百KW,能量和束流强度可根据需要调整,作用方向上产生的剂量率要比60CO辐射源高出3到4个数量级,能量利用率高。

使用传统60CO辐射源要数分钟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则能在数秒内实现。

缩短了照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的基本要求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的基本要求
强度、应用方式,如射线装置的电压、电流、产生射线的能量等参数,放射 性同位素的状态、活度、毒性、半衰期及放出射线的种类等;还应当考虑建 设规模、辐射源的数量、放射工作人员的数量、操作时间等因素。
• A类[GBZ/T181] =严重:[第49号令],编写报告书 • B类:编写报告书或报告表,如核医学(乙级非密封应用)应为报告书,并分
整理课件
25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 的基本要求
• 评价单位
–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承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资质证书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
– 以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应当由取得职 业卫生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负责评价,涉及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 由具有放射防护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参与评价; 以放射性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应当由具有放射防护评价资质 的评价机构负责评价,涉及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 由具有职业卫生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参与评价。 评价报告书扉页应同时列出负责评价和参与评价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 资质证书
整理课件
29
防护措施评价
• 其他防护措施:从下列各项中选择适合于被评价
项目的内容,按标准要求叙述拟采取的放射防护
措施并作出评价
– 中子、质子等粒子辐射的防护; – 感生放射性的防护; – 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 工作场所排风、控制空气放射性污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措施; – 非密封源辐射工作场所的设备表面、墙壁、工作台等处表面放射性污染
整理课件
16
建设项目分类(轻微)
• 评价表
– 1、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 – 2、核子计应用设施 – 3、含X射线发生器的分析仪表使用设施 – 4、贮存单个密封源活度活度不大于3.7X108B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辐照加速器辐照加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疾病是指从事具有一定危害性的劳动过程中,自然条件下所不能
造成的疾病,因而它与一些劳动条件(如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具设备、有害因素等)有直接关系。

电子辐照加速器辐照加工这个行业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辐射安全和卫生方面造成的职业疾病。

在电子辐照加速器辐照加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同时接触到电子束
和X射线两种辐射源。

电子束能直接照射人体,而X射线则能深入人体内
部进行照射,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

此外,电子加速器的高压电和强磁场
也会 jeopardize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长期从事电子辐照加速器辐射工作的职员,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主要
的职业疾病表现:
一、皮肤病:辐射对皮肤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干燥,脱皮,出现疱疹,溃疡等病理变化。

二、血液系统疾病:辐射对骨髓的损伤,可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易出现感染和出血。

三、眼部疾病:长期接触辐射,可导致眼睛灼伤,长期则可能导致白内障。

四、生殖系统疾病:辐射对卵巢和睾丸的损伤,可能导致不孕、不能生育等。

五、恶性肿瘤:长时间的低剂量辐射暴露,可增加登革热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

因此,为了保护电子辐照加速器辐照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必须
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辐射防护措施。

包括:设立防护屏蔽,限制辐照时间和
地点,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职业培训等。

总的来看,电子辐照加速器辐照加工项目对职业健康的主要威胁包括
电离辐射、高压电和强磁场等物理因素,这些威胁可能导致一系列职业病。

因此,职业卫生管理应高度重视电子辐射工作的安全防护,降低职业病的
发生,保护职员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