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的教育特征

合集下载

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和特点

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和特点

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和特点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越来越重视,而学校作为孩子们获取知识和教育的主要场所,也逐渐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校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专业服务,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困扰并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

本文将探讨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和特点。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1. 定义: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教育环境下,通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和全面化心理服务,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以解决他们可能存在的个体、家庭或社会层面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并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专业行为。

2. 目标:学校心理辅导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向上、乐观向善、自信自爱、适应能力强等良好健康、稳定而有序地心态,并培养他们具有正确地心理认知、理解和正确处理情感、友谊等的能力。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特点1. 依托于学校环境:学校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在学校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设立的,注重与教育教学活动相配合,通过结盟寻求和整合专业力量,提供综合性服务。

它不仅关注个体问题的疏导和解决,更加强调整个班级、年级以及全校范围内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控工作。

2. 针对性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是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和群体需求之上进行设计和实施的。

辅导人员会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处境,并建立与他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方案来帮助他们应对挑战。

同时,在需要时也会开展集体活动,以增进群体凝聚力和共同成长。

3. 综合性服务:学校心理辅导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交、行为等多维度,并且紧密融入到现有课程和暑期活动中。

辅导人员会借助各种手段和资源,如心理咨询、心理测评、课程开展等,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4. 预防与干预并重:学校心理辅导注重从源头进行工作,既关注已经出现的心理困扰,也强调在平时保持稳定健康的状态。

它不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面对压力、自我管理以及情绪调节等技能,以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

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

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

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教育机构中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的一种服务形式。

它旨在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学生在情绪、行为和学习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传授有关保持身心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培养他们积极应对压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等问题时所需的认知与技能。

这是学校心理辅导中非常重要且基础性的部分。

1. 提高自我意识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面临着种种挑战,因此他们必须了解自己,并具备应对不同情境和挫折的能力。

通过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自己个性特点、优点、弱点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认识,从而增加他们对自我的了解。

2. 情绪管理学习情绪管理对于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各种压力,如考试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通过心理辅导,学校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自身情绪波动,并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态度。

3.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人相处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挑战,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

学校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沟通技巧、解决冲突以及建立亲密和健康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处理与同伴、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二、问题干预与咨询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外,学校心理辅导还包括针对个体或群体存在问题进行干预以及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方面:1. 解决学业问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大多数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

此时,有经验丰富的心理辅导员可以使用各种技巧和策略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业表现。

2. 应对情绪困扰青少年时期常常伴随有情绪上的困扰,如焦虑、抑郁等。

心理辅导机构可以提供针对个体需求的咨询服务,通过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建议。

3. 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同龄人之间产生冲突或无法良好相处是非常常见的问题。

学校心理辅导可为学生提供个体或群体辅导,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教授交往技巧以改善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四种学校心理辅导理论

四种学校心理辅导理论

四种学校心理辅导理论学校心理辅导是指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的一系列活动。

在学校中,许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如焦虑、抑郁、自卑等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并促进其全面发展,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学校心理辅导理论。

本文将探讨四种常见的学校心理辅导理论,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情况。

一. 人本主义心理辅导人本主义心理辅导是一种关注个体自我实现和成长的方法。

该理论强调重视个体的感受、价值和需求,并通过尊重和关怀来建立对个体的信任和支持。

人本主义心理辅导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内在潜力,通过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和积极鼓励可以激发这种潜能。

在学校中运用人本主义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例如,在班级会议或个别咨询中,辅导员可以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困扰,并通过积极认可和鼓励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肯定。

此外,人本主义心理辅导还注重提供情感支持和倾诉空间,以帮助学生解决情绪问题。

二. 行为主义心理辅导行为主义心理辅导是一种关注个体行为模式和改变的方法。

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外界刺激和反馈影响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内在因素的驱动。

根据这一观点,行为主义心理辅导强调通过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校中运用行为主义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培养自律能力,并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模式。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设立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并制定具体的奖罚措施来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合作共进。

此外,利用积分制度或者特殊待遇等方式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 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关注儿童的身心成长过程,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是与其所处阶段相适应的。

儿童发展理论强调学校教育要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

在学校中运用儿童发展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专门为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帮助他们了解并克服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这种课程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和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强调学生间的互助和支持。

在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如何对自己和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给予关心和支持,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课也非常注重实践操作。

在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一些实用的心理健康技巧和方法,同时进行一些实际的练习和活动,以便更好地应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其独特的特点为学生们提供了一
个更好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并克服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教师的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教师的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教师的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是学校教师职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如何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将介绍学校教师的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意义、方法和技巧。

一、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意义学校教师作为学生最直接的教育引导者,承担着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更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而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首先,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包括学习动力不足、困惑、记忆力差等。

通过与教育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和辅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适应问题等。

教育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面谈、咨询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健康。

最后,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与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与教育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增强对自我的认知,并通过参与咨询师指导的团体辅导活动,提高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增强自信心。

二、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法和技巧1. 倾听与沟通: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的内心独白,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同时,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 建立信任关系:在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建立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十分重要。

教师需要以关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积极地支持和鼓励他们。

同时,也需要保护学生的隐私,确保交流过程的机密性。

3. 提供专业指导: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1)目标: 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谦
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意
识和集体意识。
.
2.二年级(合群、乐学、自我认识)
.
2.基本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 全面发展。
如: 应使学生逐步具备下列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自尊、自信、乐观、积极、坚强、自制、勇敢、 独立、温和、耐心、理智、善良、热情、慷慨、 宽容、利人、踏实、虚心、合群、认真、勤奋、 文雅、真诚、务实、有恒、灵活和适度外向等;
避免并矫正自卑、自弃、抑郁、消极、脆弱、任 性、怯懦、依赖、粗暴、急躁、冲动、凶残、冷 漠、吝音、狭隘、利己、轻浮、骄傲、孤僻、马 虎、懒惰、粗鲁、虚伪、虚荣、无恒、固执和过 于内向等不良个性心理品质。
.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
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培养良好 的意志品质, 如意志的独立性、果敢性、 坚毅性、自制性
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与训 练;
②要引导学生去克服意志品质的消极面。
.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
个性主要是指能力(智力)特征之外的 个性心理因素。
(1)促进社会适应。发展自我意识;促 进沟通交流。
.
可供选择的活动形式
☆团体讨论 ☆故事接龙 ☆抢答赛 ☆哑剧 ☆游戏 ☆赠送礼物 ☆韵律活动 ☆自由联想 ☆信件会串 ☆走迷宫
☆脑力激荡术 ☆辩论赛 ☆角色扮演 ☆AB剧 ☆优点轰炸 ☆行为训练 ☆镜中人 ☆放松体操 ☆自画像 ☆制作卡片
☆ 涂色 ☆家庭树 ☆填字找字 ☆句子完成 ☆意义连线 ☆密码翻译 ☆想象画 ☆走跳棋 ☆时空隧道 ☆制订计划
含义: 课程是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 程和安排。

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岗位特性

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岗位特性

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岗位特性1. 心理咨询技能学校心理咨询师应具备扎实的心理咨询理论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倾听和沟通技巧,能够与学生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

2. 学校环境适应能力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适应学校环境,理解学校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氛围。

他们应该了解学生在学校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以便能够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3. 个人情绪管理能力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情绪管理能力。

他们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情绪较为激动或困扰的学生,因此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他人情绪所左右。

他们应该能够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并在工作中保持专业和客观。

4. 多元文化意识学校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多元文化意识。

学校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他们可能面临不同的困扰和挑战。

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并能够提供跨文化的咨询和支持。

5. 团队合作能力学校心理咨询师通常需要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人员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

6. 持续研究和专业发展学校心理咨询师应该保持持续研究和专业发展的态度。

他们应该不断更新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专业发展趋势。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和专业组织活动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岗位特性包括心理咨询技能、学校环境适应能力、个人情绪管理能力、多元文化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持续研究和专业发展。

这些特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思路和挑战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思路和挑战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思路和挑战作者:俞国良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04期这是一个新时代,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中小学生在见证世界缤纷色彩的同时,也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不断自我更新。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各地中小学在制度、课程、师资队伍和心理辅导室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为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做出了独特贡献。

同时,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呈现出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需要我们研究新的方法与对策,以便优化和创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措施,使之更好地为中小学生乃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现状:势头喜人,问题突出据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多万人,并在不断增加。

我们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查也表明,小学生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占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20%。

可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为了有效把握现状,我们以中部地区两个地级市的城市和农村11027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

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和教育效果有较大改善,但整体来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落后,初中阶段尤甚。

与五年前相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对象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内容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第二,随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家长和学生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改变,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在农村学校,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第三,随着《纲要》的颁布和中小学校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和兼职教师开始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广泛普及,正在逐步走向深化和规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

智慧

艾里克森-- 心理发展的整理矛课件 盾性:危机与转机并存
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发 展 性
心理教育 心理辅导
学校教育领域
补 救 性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精神卫生领域
整理课件
心理辅导与思想品德教育
目标
过程 问题 内容 关系 保密
心理辅导 正常、自我实现
由内到外 成长问题 了解自我及成长过程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
整理课件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开设心理辅导讲座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设心理辅导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辅导 小组辅导 个别辅导 家庭辅导
整理课件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整理课件
(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 展中出现的六个趋势
4.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从补救性为 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的模式;心理健康教 育管理模式的转变;从个别辅导为主转变 为团体辅导训练为主的模式;
5. 建立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 术系统;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程度将迅速 提升。
整理课件
(三)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 展中存在的四个问题
4.实践中存在的诸多不良倾向。
(1)形式化倾向; (2)片面化倾向; (3)医学化倾向; (4)课程化倾向; (5)德育化倾向; (6)孤立化倾向。
整理课件
(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 展中出现的六个趋势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 和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
整理课件
(三)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
倾向性

学校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学专题第一章学校心理学概述一、“学校心理学”的国际定义学校心理学(School Psychology)在国际心理学术领域里有其特殊含义,研究领域以学生的人格、身心发展以及认知、学习、适应等为主,同时也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对教师、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援助和咨询。

实质上它是一门关于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如何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学问。

要理解什么是学校心理学可以从“学校”与“心理学”两个方面着手。

这里所说的“学校”并不是指某个教育场所或教育机构,而是指学校教育(Schooling)或者定名为教育事业。

它涉及的范围包括中小学与大学。

这里的“心理学”指的是受过专业训练、具有实际经验的专职人员,即学校心理咨询人员或学校心理辅导教师(Professional Psychologist)进行的心理学方面的教育指导、咨询活动。

以学校教育活动为背景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国际上称之为“学校心理辅导”,归属于学校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适应、人格成长作为中心问题予以心理援助。

被援助者有时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学生的家长和学校的教师。

学校心理辅导范围包括以学校教育为背景的校内问题(学校恐怖症、厌学症。

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症……),学校外的家庭教育问题(拒食、失眠、夜尿症、神经质、手淫……),以及社会地区内的问题(不良行为、盗窃、暴力、自杀……)等。

二、学校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一)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美国机能主义思潮的产生为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2、社会变革运动兴起,儿童地位提升,学校急需心理学工作者。

3、义务教育的出现,是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决定性力量。

4、科技逐渐发达,人们生活变的优裕,但是教育管理层面却出现了新的漏洞。

(二)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1、心理测验运动和特殊教育运动的发展对学校心理学的产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的发展对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知识要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知识要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第1章心理卫生概述第1节心理卫生的内涵(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卫生的定义1.心理,可人为地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心理状态是对某一时刻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综合水平的描述,反映了心理的时间性、方向性和能动性。

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

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构成,反映了个体心理的稳定性、独特性、完整性及动力方向性,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2.卫生:是保卫生命、维护生机的意思。

3.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有两重含义:一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以维护心理健康为目标和内容的一种工作,又称“心理辅导”。

二.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1.自我意识良好,核心是自知和自爱;2.社会功能良好;3.良好的人际关系;4.积极劳动实践。

第2节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一)心理卫生思想的渊源:1.在西方,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学说”。

他认为,人的体液按其比例混合不当时,人就会感到痛苦,而改变已经紊乱的体液状态,使人的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是维护人的健康的基本途径。

2.柏拉图认为,形成一个健康人格的决定因素,是理性、精神以及维持生命的食欲能力或“性爱”的协调一致。

3.在我国,管仲把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为最理想的心理状态,以此作为内心修养的标准,并提出相应的养心之术。

4.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心理卫生思想的阐述也极为丰富。

充分认识到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任务有所不同。

并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提出诗歌、音乐对陶冶人的性情的作用。

(二)古代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1. 古代西方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1)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的整合作用;(3)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4)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青年心理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青年心理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青年心理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情感特点、社会互动和自我认同等方面探讨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认知发展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们逐渐从以往的“没有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更加灵活多变的思考方式。

他们开始理解和接受复杂的社会问题,并展示了更强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引导大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特点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和复杂。

他们可能面临的情感问题包括情绪波动、恋爱问题、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等。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重视情感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并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情感管理能力。

社会互动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会面临新的社会环境和社交圈子。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关系网络,建立友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由于社交压力和自我认同的困惑,他们可能面临社交焦虑和人际关系问题。

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关注大学生的社会互动问题,提供社交技巧和沟通能力的培训,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自我认同大学生是个体自我认同形成的重要阶段。

他们在探索自我身份和人生意义方面面临挑战和困惑。

他们可能经历职业选择迷茫、自我评价不足、对未来的焦虑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关注大学生的自我认同问题,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自我,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提供适当的职业规划指导。

结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理解青年心理特点。

通过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情感特点、社会互动和自我认同等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这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

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

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
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2. 全体性: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权利和需要。

3. 差异性: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等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

4.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 科学性: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确保教育效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6. 实践性: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和提升。

7. 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注重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预防性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8. 系统性: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格局。

9. 人文性: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营造一个温馨、关爱、和谐的教育环境。

10. 创新性: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心理辅导的概述

学校心理辅导的概述
• 心理辅导课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关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正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打下 基础、关于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教育实践模式。素质 教育不仅强调全面性,而且强调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所谓全面性即落实教育方 针,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所谓全体性即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基础性是基础教育的本 质体现。所谓发展性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是为 教育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关于教育方法,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育,而每个 有个性的学生组成了这个全体,心理辅导课程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差异,教育要根据不 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 心理辅导课程:是指学校积极地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 步骤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 问题,维护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品质的学校心理辅导形式。
• 心理辅导课的原则:信任原则、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配合 性原则。
• 青春期儿童在心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及心理问题及其特征: • 1、智力获得了巨大进步;2、自我意识高涨,性意识萌动,自我意识的发展面临着第
二飞跃期。3、情绪体验日趋丰富、细致,稳定性降低,矛盾与变化强烈突出。4、在 人际交往方面,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家庭的联系削弱,对教师的信赖与 批评共存。5、两性话题成了青春期发展的中心内容,亦使少年的意识、心境、行为染 上了一层神秘、难以捉摸的色彩。1、心理生物性紊乱;2、情绪问题;3、性别角色混 乱;4、人格冲突;5、人际冲突;6、性心理问题。 • 休闲的功能:松弛身心、满足个人需要与兴趣、扩展知识和生活经验、增进个人身心 发展。 • 休闲辅导的基本特点:非功利性、自主性、生活性、内隐性。 • 学校职业辅导的目标: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懂得平凡劳动的社会价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择业观;帮助学生从身边职业开始,逐步深入 社会,了解本地区各类学校和各类职业的情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引导学生扬长避 短,提高学生各种素质,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正确协调个人志愿和国家需要之 间的关系,根据国家需要和自己的特点确立初步的职业意向,提高升学和就业的决策 能力。

学校心理辅导的教育特征

学校心理辅导的教育特征

学校心理辅导的教育特征在当今社会,学校心理辅导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

它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素质,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校心理辅导的教育特征,包括提供个体化支持、培养积极心态、鼓励情绪表达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个体化支持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个体化支持。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需求和问题,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群体中,一刀切的方法显然不够有效。

因此,学校心理辅导应该通过针对性的个别咨询来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

这意味着辅导师需要倾听并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问题,以便能够制定出适合他们个人情况的相应策略和计划。

为了实现个体化支持,学校可以开设小班或小组形式的心理辅导课程,以便更好地与每位学生互动。

在这种环境下,辅导师可以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了解学生并给予他们更多的个别指导。

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心理辅导能够全面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培养积极心态另一个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特征是培养积极心态。

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他们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学校心理辅导师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讨论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鼓励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肯定式反馈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辅导师可以及时赞扬学生在某方面取得的进步或成就,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和鼓励。

此外,设置目标与规划也是培养积极心态的重要环节。

帮助学生设定可实现但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制定计划、监督进展和提供支持,将使他们逐渐建立起坚毅、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鼓励情绪表达学校心理辅导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情绪表达。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情感波动较大的时期,他们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烦恼和困惑。

学校心理辅导师应该创造安全、开放的环境,让学生感到舒适并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谈话、写作或艺术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情绪和体验。

辅导师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并尊重他们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身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的认知,并通过积极引导和建议来帮助他们处理负面情绪和压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矫正性辅导为主 以预防性 发展性辅导为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矫正性辅导为主 以预防性 发展性辅导为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矫正性辅导为主以预防性发展性辅导为辅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常规工作为主,贯彻福建省教育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以矫正性辅导为主以预防性发展性辅导为辅以学校德育工作为指导思想抓好学校心理教学工作及营造学校良好心理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本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情况(一)心理个案辅导,学生成长的后盾。

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个人问题。

按照规定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为每周一—五中午和下午,由兼职心理老师值班。

方便学生来访前情况了解,也有利于解除学生来访前的一些心理芥蒂。

继续做好学生来访来点咨询,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辅导,极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扰,重建信心,重新适应学习生活,使学生不断获得自我发展。

值班心理兼职老师认真接待来访学生,耐心、热心地给学生做好咨询,并且做好相关的咨询记录,存档。

(二)心理健康活动,学生成长的摇篮。

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

学校在高一、初一年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课,做到有教案,有教研活动。

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活动,应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质量。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通过情境设计主体式讨论、课堂即兴小品、话剧表演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将深刻的内涵寓于其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开拓进取,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高一年《心窗》《青春健康教育》课程,有意识地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并给予有效的指导。

2、借助心理健康广播,进行集体心理辅导。

充分利用每双周周四中午的心理广播对全体师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通过讨论学习生活中相关的案例、进行心理小测试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在知识传授中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知道调节心理的方法。

学校如何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学校如何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学校如何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哎呦喂,说学校该怎么搞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呀?这可是个大问题,我老早就想说说这方面的想法了。

可不是嘛,现在孩子压力都很大,学习压力、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简直就如同生活在压力锅里!我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去参加一个户外拓展活动,结果有个小姑娘,她平时就特别内向,在团队合作的时候特别“社恐”,不敢和其他同学互动。

当时我就想,这孩子心理压力肯定不小,平时肯定也是闷着自己一个人承受压力吧。

当时活动有个环节是大家一起搭帐篷,一个小姑娘就一直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其他同学忙活。

看见她这样,我就走过去问她:“怎么了?需要帮忙吗?”小姑娘红着脸,低着头说:“我…我不会搭…”一听这话,我就知道问题了。

她不是不会搭,而是害怕搭错了,害怕被批评。

哎,想想也是,现在很多孩子,平时都被很多“标准”束缚着,害怕做错事,害怕被批评,心理压力真的很大。

所以,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方面,真的要更走心一点。

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要懂得去理解孩子们的压力。

这可不是说上几节心理健康课,或者搞个心理咨询室就算完事儿了,要真正地关注到孩子们心理上的需求。

比如像刚才那个女孩,光告诉她“不要害怕”、“要自信”可没啥用,得先了解她害怕什么,然后再针对她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比如,可以先让她在旁边观察其他同学怎么搭帐篷,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她尝试着去搭。

还有,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轻松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释放压力。

这可不是玩玩游戏、看个电影那么简单,是要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和体验,在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信。

就像我带学生去参加的这个户外拓展活动,虽然一开始那小姑娘很紧张,但随着活动的进行,她渐渐放开了自己,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最终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看吧,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其实并不神秘,重要的是要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面对压力,解决难题,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校应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学校应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学校应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重任。

那么,学校究竟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呢?首先,学校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

这包括校园环境的建设和校园文化的塑造。

一个整洁、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够让学生心情愉悦,减轻心理压力。

学校可以通过绿化校园、美化教室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校园文化方面,要倡导尊重、理解、包容和互助的价值观。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文体比赛、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孤独感和疏离感。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辅导能力。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让教师能够敏锐地察觉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多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再者,学校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保证一定的课时量。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巧、挫折应对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

在教学形式上,要多样化,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心理健康教育影片、动画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另外,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辅导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心理辅导的教育特征

学校心理辅导的教育特征

学校心理辅导的教育特征学校心理辅导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

它不仅要针对“问题儿童”或有心理降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于要能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成长.为实施良好的京质教育打下基础。

学校心理辅导特别重视学习问题和适应问题的心理咨询,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要与校长、教导主任、年级学科组长、班主任、团队辅导员和家长紧密协作,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教育特征如下:第一,学校心理脯导通过开设专门课程或选修课,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与生活技能的训练和教育,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这是整个学校教育计划的一部分。

第二,学校心理辅导特别重视开拓的、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对学校不适应、问题行为等进行积极的预防,防忠于来然,尽量消除其发生的根源;对广大精神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进行建设性的、开拓性的、教育性的心理辅导。

第三,学校心理糟导的主力军是全体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校内开展的,在学校中兼职的心理辅导人员和专职的心理獭导教师毕竟是少数,而大部分别是语、数、理、外、体等学科的专任教师。

学校心理稿导必须发挥全体教师的协作教育咨询的优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第四,学校心理指导需要校长、教务人员、斑主任、心理输导教师等协同作战、配合教育,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里待别推荐“学校心理辅导委员会协作对策会议”的做法。

第五,学校心理辅导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问题和适应问题。

对于学生中的学习困难、厌学症和考试焦虑等问题,如何进行教学、教育方法的改革,学习的心理锦导至关重要。

其中包括学习计划与步骤的制定、课堂笔记方法、知识记忆的方法、辞典与参考书籍的利用方式、预习复习的方法、考试和答题的对策等,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此外学习问题常常会引起不适应问题,或者不适应又造成学习问题,因此对学生的性格、精绪、行为、生活习惯、学习态度等适应问题,也应加强心理辅导的力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心理辅导是提高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心理辅导已经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和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界定与分类(一)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学校心理辅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辅导及家庭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狭义的学校心理辅导,专指面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对于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这一界定包含以下三层涵义:(1)学校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结构的健全发展。

而人的素质结构应该包括个体独特具备的生理素质、作为中介层面的心理素质和包括道德素养与文化素养两层意义的社会文化素质。

(2)学校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

其基本特征包括:以积极的人性观为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以他助一互助一自助为机制。

(3)学校心理辅导是以咨询心理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的教育方法与技术。

这里强调的是心理辅导在方法上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区别.即它不是一种带有指示性的说教.而是耐心细致的聆听和引导;它不是一种替代,而是一种协助与服务。

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在生活、学习、交往及升学择业过程中产生心理困扰的正常学生;二是患有学习障碍、交往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及各种特殊障碍的心理偏常学生;三是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产生困扰的家长和教师.其中尤以中小学生家长为多。

在上述三类人中.第一种和第三种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即以开发智能、健全人格为宗旨的发展性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点。

而对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学生的诊断治疗,因人数不多,也超出了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能力范围,一般不属于学校心理辅导的工作对象。

201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简称《纲要(2012年修订)》)文件中指出,“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心理辅导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具体说来,学校心理辅导承担三方面任务:第一,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心理健康活动课、讲座、团体辅导、改善校园心理氛围等途径,努力推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交往辅导及升学就业辅导.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第二,向教师和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第三,通过晤谈、观察及心理测验等方法,对心理偏常学生进行鉴别.对有轻微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个别或小组辅导矫治,对少数有严重心理障碍即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加以转介,由专业机构给予治疗。

总的看来. 我国的学校心理辅导相当于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学者的工作。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分类从内容上,学校心理辅导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学习心理辅导,如学习动机辅导、学习策略辅导、考试心理辅导;二是人格心理辅导,如自我意识辅导、青春期心理辅导、情绪情感辅导;三是生活心理辅导,如人际交往辅导、休闲消费辅导;四是职业心理辅导,即升学和择业问题辅导,帮助学生学会选择职业、准备职业、适应职业,可以从测验和鉴定、信息服务、咨询三方面着手。

从目标上,学校心理辅导可分为适应性心理辅导和发展性心理辅导。

1. 适应性心理辅导适应性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适应性心理:辅导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辅导着重处理或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其真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辅导对象理性的作用。

工作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升学就业指导等方面。

辅导伴随学生学校生涯的整个过程,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支持和帮助他们适应各阶段的学校生活,指导他们完成各年龄段的自我发展任务。

2. 发展性心理辅导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辅导所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强调发展的原则•即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发展性辅导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过程中。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与任务正确认识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有效实施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

心理辅导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目标应与教育目的相一致,但其性质又不同于学校其他工作,它直接指向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解决问题与发展潜能两个方面。

这一性质体现在教育目标上.就要侧重于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改善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维护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学校心理辅导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心理辅导的重点目标是: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合理的价值观念;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学会接纳自己;培养自主精神,学会自主抉择,承担起个人的责任;学会沟通,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握学习策略;掌握应对压力的技能,增强心理自助的能力。

学校心理辅导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工作目标各有侧重。

学前阶段的目标是亲子关系。

小学阶段的目标是认识自我,控制和调节自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群、乐学、自立,培养对学校的适应能力。

初中阶段的目标是培养自尊、自立、自爱、自信的独立人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高中阶段的目标是增强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增强社会责任感、面对升学或就业的调适能力。

大学阶段的目标是处理好恋爱、人际关系、环境适应,增强耐受挫折的能力。

心理学不同流派对心理辅导目标的把握也各有侧重,如精神分析法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行为主义疗法的目标是消除不良行为•代之以更有效的行为;认知疗法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找出不合理的、扭曲的观念,并建立较为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式;而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目标则是提供一个安全和信任的辅导气氛,使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任务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心理辅导应该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及时性和灵活多样性的心理服务。

学校心理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少数有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从内容来看,学校心理辅导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两项任务。

前者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 后者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

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目标包括:身体、心理、精神的整体和谐,自我认同、自我更新与成长,关怀、尊重与合群,国际理解、地球公民意识,创造性人格,应对挑战与困难。

从性质来看,学校心理辅导则包括发展性辅导与补救性辅导两项任务,应以发展性目标为主、补救性目标为辅。

发展性辅导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

发展性目标即一般性目标,指通过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促进心理健康。

发展性心理辅导主要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人际交往技巧训练、学习认知策略开发、情绪情感认知与调节能力训练、性意识发展与完善、个性品质的培养与训练、休闲与消费意识开发、决策能力训练和升学就业指导。

补救性心理辅导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包括情绪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认知问题、性认知与发展问题、个性发展问题等。

补救性辅导是矫正性的,主要针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恢复正常状态。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特征与形式学校心理辅导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要针对“问题儿童”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于要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成长・为实施良好的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教育特征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教育特征如下:第一,学校心理辅导通过开设专门课程或选修课,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和教学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这是整个学校教育计划的一部分。

第二,学校心理辅导特别重视开拓的、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对学校不适应、问题行为等进行积极的预防,防患于未然,尽量消除其发生的根源;对广大精神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进行建设性的、开拓性的、教育性的心理辅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