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心理辅导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生心理辅导》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生心理辅导》

模块六中学生心理辅导考点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考点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考点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考点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加强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3)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4)创设心理环境,建立家庭、学校沟通渠道。

考点五心理评估的含义心理评估是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考点六心理评估的方法1.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

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

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

人格测验包括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

2.会谈法会谈是一种有目的的会话,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其作用是为建立交谈双方相互合作和信任的关系,以及获得个体对其心理状况和问题的自我描述。

会谈可分为评估性会谈与影响性会谈。

但两者一般很难截然分开。

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除了要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外,辅导教师还要运用一些专门的技术。

常用的技术有:(1)倾听;(2)鼓励与重复;(3)询问;(4)反映;(5)澄清;(6)面质。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心理评估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心理评估
(2)鼓励
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如说“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然后呢”、“原来如此”、“有意思”、“我正陪着你”等。
(3)询问
不要提过多的问题,少提封闭式的问题(即只能用是、否作答的问题),多提开放式问题(如“你能说说原因吗”);不但要问事实,还要问看法与感受,如“我想知道你对这事的感受如何”等。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心理评估
2014年教师考试正在备考过程中,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整理教师考试教育学相关知识,帮助大家备考。
心理评估
一、定义: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资料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考试信息,请关注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
三、心理评估的意义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的教育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制定正确的辅导与咨询方案。这包括必须正确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认识世界的独特的观念。
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来加以确认。
(4)反映
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澄清
当事人处于思想困扰时,其思考与言语表达往往不明确。辅导教师可把当事人的不连贯的、模糊的、隐含的想法与感受说出来,帮助对方在混乱的思想中理出眉目。
(6)面质
四、常用方法:心理测验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中学生心理辅导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中学生心理辅导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中学生心理辅导2014年上海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一、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正常的中学生,一般是通过提供信息、改变环境等方法,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达到优化其心理素质的目的。

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学习辅导、情绪与人际关系辅导及职业选择辅导。

(一)学习辅导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既有社会风气、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的教学水平、家庭教育等外部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兴趣、态度、学习信念、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内部因素的作用。

学习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信念,科学地掌握认知策略和提高元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1.增强学习动机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因,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维持、增强(或减弱)学习行为,达到学习目标。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求知欲所构成。

因此,增强学习动机就意味着树立适当的抱负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

教师除了运用传统的方式——以学习成绩的反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外,更要注重调整自身对学生的期望水平,促使学生成功,从而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就感,进行自我激励。

2.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通过情绪反应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积极性,即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做起来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学习效率也高;相反,如果是缺乏热情、面对不感兴趣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就低。

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受兴趣和情绪的支配,所以,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就是要帮助他们了解兴趣对学习的影响,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的状况,寻找缺乏兴趣的原因,培养各个学科学习的兴趣。

3.端正学习态度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否正确:有没有怠慢、冷漠、依赖或退避的心理;什么是良好的学习态度;不同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哪些影响;在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良好的表现和不足;怎样改进不良的学习态度等。

中小学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要点

中小学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要点

中小学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要点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知)、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心理学的任务、意义、性质和学科结构任务:理论上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研究心里想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制约因素;探讨各种心理现象的活动规律和事件领域相结合,形成分支学科,探讨人在各实践领域中具体心里活动规律,以提高活动成效,为射虎时间服务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学科结构与分支学科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长期观察、定期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心理测验法:量表作品分析法问卷法其他方法科学的心理观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产生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冯特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自然科学的实验法,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中。

这是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也是心理学发展的里程碑。

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意识流”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志的功能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行为的科学刺激—反应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格式塔心理学:魏特墨考夫卡苛勒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种格式塔(组织、样式)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梦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后的第三思潮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特有的复杂经验认知心理学 1967奈瑟《认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产生研究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心里的实质脑是心里的呃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师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式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人的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场所。

大脑皮层以下低级中枢:脑干、间脑、小脑、脊髓(中枢神经的低级部位,灰质、白质组成,功能:反射、传到)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兴奋抑制:无条件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条件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兴奋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反射: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来自体内和体外刺激所做的规律性的反映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反射环: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是一个环状回路反馈:效应过程并不是反射活动的简单终结,反映本身和所产生的结果,又作为一个心的信息引起一定神经冲动而返回大脑。

教师资格考试考纲精编—心理辅导

教师资格考试考纲精编—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讲义一、考纲再现了解心理辅导的含义、目标、内容和途径以及其辅导原则。

二、核心考点提炼考点1心理辅导的含义考点2心理辅导的目标考点3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与途径考点4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三、考点详解考点1学生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考点2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

考点3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和人格的辅导。

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途径主要有:(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5)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活动;(6)开展小组辅导;(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考点4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和整体性发展原则。

(一)心理辅导的含义1999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并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认为,学生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含义。

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河南省教师资格证备考《教育心理学》知识精要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教育实际,为学校教育服务(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 (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复习提纲知识点考点资料整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复习提纲知识点考点资料整理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复习提纲1、学校心理辅导含义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体辅导、教育教学中心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的一种教育活动。

2、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具体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防治性目标为辅。

①发展性目标:a、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b、帮助学生学习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群性、同情心。

c、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热爱学校生活。

d、帮助学生发展其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

e、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f、帮助学生提高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乐观、平和、愉快的心境。

g、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

h、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造精神。

②防治性目标:a、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业。

b、辅导有情绪困扰、行为问题的学生,改善他们的情绪,矫正他们的行为。

c、辅导家庭环境不利的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d、辅导学业优秀的学生与智力超常的学生,使他们获得更佳的发展。

e、辅导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①学习辅导②人格辅导③生活辅导④职业辅导。

4、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两条:一条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途径;另一条是针对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途径。

5、现代社会变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题准备)?从消极的一面来看①、升学压力②独生子女的教育③不利的家庭环境(离异家庭、寄养家庭、贫困家庭、富裕家庭)④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6、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①经验标准②社会规范的标准③临床诊断标准④统计学标准。

7、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标准)①、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②、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社会适应。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一情绪疗法等。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高频考点提要1.心理健康的概念;2,心理健康的标准;3.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频考点速记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三、智力正常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四、2.情绪适中五、3.意志品质健全六、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反应适度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

行动的自觉性是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的果断性是指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行动的顽强性是在做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反应适度是指人的行为表现协调有度,主要表现为意识和行为一致,为人处世合情合理,灵活变通,在相同或相类似的情境下,行为反应符合情境。

七、4.人格稳定协调八、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九、5.自我意识正确十、自我意识正确包括了解自我与悦纳自我。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和情绪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的生活目标、自我期待切合实际。

此外,心理健康的人还能以喜悦的心情接纳自我,总是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肯定自己;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能泰然处之,修正自我、完善自我。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情绪情感类心理问题辅导)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情绪情感类心理问题辅导)

第二章情绪情感类心理问题辅导一、羞怯(一)羞怯的概念羞怯既指害羞,也指胆怯,羞怯心理较重的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见到陌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便说话也慢声细语。

上课时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时满脸通红、额头冒汗等;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二)羞怯的原因1.青春期生理变化引起的感应性反应人在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最旺盛、激素分泌较多,外界刺激时会打破体内的平衡而变得紧张,表现为冒汗、脸红、心慌等感应性问题。

2.自卑心理的影响具有羞怯心理的人羞于与他人交往,特别是不敢与陌生人交往,是因为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害怕出错。

3.家长的过度关心无论事情大小家长都要插手,使孩子没有锻炼的机会,当遇到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时,因自己缺乏能力而感到羞怯。

4.成长中的环境影响如果在童年期、少年期交往中曾经受到过他人的训斥、嘲笑或戏弄,心理就会形成阴影,以后进入类似环境或新环境就会出现胆怯。

(三)克服羞怯心理的方法1.培养交往的自信心每个人都有缺点,也必然有优点。

不必为自己的某些短处而自惭形秽,要看到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摆脱与人交往的自卑阴影。

2.努力用知识充实自己知识可以丰富人的底蕴,增加人的风度,提高人的气质,也是克服羞怯心理的良药。

3.加强交往能力的锻炼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积极锻炼自己,如在各种场合下大胆讲话,勇于发言。

二、焦虑(一)焦虑的概念焦虑是人们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紧张、害怕、担忧等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

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充分调动身心潜能,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心理反应加快,从而能更好地解决面临的问题。

不适当或过分的焦虑,可使人心情过度紧张,心烦意乱,情绪不稳定,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正确地推理判断,记忆力减退,头脑反应迟钝,有时还伴有头痛、心跳加快、失眠、食欲不振、胃痛等身体反应,以致影响学习、人际关系及日常生活。

(二)焦虑产生的原因1.家庭环境的影响(1)如果夫妻关系恶劣、亲子关系不融洽、家庭氛围紧张,会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乏安全感,这些都会导致青少年焦虑情绪的产生。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文章类型及要点本文将针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和实践,为成功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心理学基本概念:简要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后续知识点的理解做好铺垫。

2、重要理论及发展:对招聘考试中常涉及的心理学理论和发展进行详细阐述,如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等。

3、实践应用:结合教师职业特点,阐述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学生动机激发、师生关系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等。

二、心理学基本概念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一门科学。

2、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简述心理学从哲学心理学到实证心理学的演变过程,介绍现代心理学的分支和流派。

3、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介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常见的研究方法,以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三、重要理论及发展1、行为主义理论:阐述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奖励、惩罚、行为塑造等。

2、人本主义理论:介绍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尊重学生个性、情感交流、自我实现等。

3、认知主义理论:阐述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元认知、认知策略、知识构建等。

四、实践应用1、学生动机激发: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2、师生关系建立:运用心理学原理,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3、学生个性化教育: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如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归纳本文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分析,涵盖了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发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考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超详细)(完整版)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复习纲要

(超详细)(完整版)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复习纲要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156)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单选、填空、判断)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动态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2.冯特——心理学之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民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3.区别: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二、西方的心理学流派流派代表人物观点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辅导

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辅导

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辅导2017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辅导导语:本文介绍的心理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有需要了解学习的教师吗?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第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第二,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第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四,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第六,小组辅导。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但心理辅导毕竟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其目标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综合多数学者意见,可以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

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简言之,这两个目标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一)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学校心理辅导的功能在于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实践证明,从小抓起,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防患于未然的方法是有效的。

(二)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教师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相信学生具有成长和发展的潜力,对学生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对学生身上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必大惊小怪。

(三)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价值,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

202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点:中学生心理辅导

202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点:中学生心理辅导

202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点:中学生心
理辅导
下面是我整理发布的2023老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问点:中同学心理辅导,欢迎阅读参考!
老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问与力量》历年核心考点
中同学心理辅导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20心情适中3.意志品质健全4.人格稳定协调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二、中同学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中同学进展性心理问题
1.自我概念进展问题
2.人际交往问题
3.学业进展问题
(二)中同学障碍性心理问题
1.抑郁症:抑郁症是以长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2.恐惊症:恐惊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3.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具有长久性焦虑、恐惊、紧急心情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体不适感。

4.强迫症: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5.网络成瘾:中同学网络成瘾是指中同学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一)强化法(二)系统脱敏法(三)认知疗法(四)来访者中心疗法(五)理性一心情疗法。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辅导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辅导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辅导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辅导一、背景介绍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师资格证是衡量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而心理学作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对于教师资格证的取得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为准备参加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读者提供心理学方面的辅导。

二、深入分析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行为的科学,涉及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个性与社会化等方面。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中学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2.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主要探讨学生学习的机制、策略和方法。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胎儿到老年的心理发展过程。

了解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三、独特观点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习心理学的原理,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3.以发展为导向进行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四、实例证明1.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心理学: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和游戏化教学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实例:一位班主任通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措施,帮助学生成功解决了问题。

五、结论和评分综上所述,心理学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要想取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设计,以及以发展为导向进行教学。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
心理学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部分的重点内容:
一、基本概念
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

3. 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二、人的心理发展及相关理论
1.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2. 真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心理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

三、研究与记忆
1. 研究的定义和重要原则。

2. 研究的过程和条件反射的形成。

3. 记忆的类型和记忆过程。

4. 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四、教育心理学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研究困难和研究障碍的原因和辨识。

3. 学业动机和研究情绪的影响。

五、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
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特征。

2.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防治。

3. 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 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2. 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以上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部分的重点内容。

通过研究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加深对学生心理和研究行为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中学教育-中学生心理辅导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中学教育-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考点 1:心理健康:无心理疾病;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考点 2: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始终;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稳定协调;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考点 3:心理健康问题。

(1)自我概念发展问题(2)人际交往问题:亲子关系方面;师生关系方面;同伴关系;异性交往方面。

(3)学业发展问题◆考点4: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1)抑郁症:持久性的心情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2)恐惧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单纯恐惧症。

(3)焦虑症: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体不适感。

(考试焦虑)(4)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神经官能症。

(包括起那个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5)网络成瘾◆考点 5:压力产生的来源:(2015 下简答)(1)躯体性压力源: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

(2)心理性压力源: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3)社会性压力源:造成个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4)文化性压力源:要求人们适应和应付的文化变化问题。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考点 1:心理辅导的目标(1)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2)寻求发展(高级目标)◆考点2: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1)强化法(操作条件疗法):鼓励—积极性高;批评—改正)、(2)系统脱敏法:三步,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建立焦虑层次;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景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元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3)认知疗法(改变不良认知):四步,建立求助动机;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改变有关自我认知。

(4)来访者中心疗法(5)理性—情绪疗法:情绪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心理健康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心理健康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心理健康(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一、概念: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心理辅导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心理辅导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心
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概述
(一)心理辅导的含义
心理评估是指依据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心理辅导是指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在适应与发展上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二)心理辅导的目标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

第二是寻求发展。

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试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简言之,这两个目标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三)心理辅导的途径
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教育的途径有:
(1)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
(5)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
(6)开展小组辅导;
(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二、心理辅导的内容
(一)学习辅导
学习辅导是指教育者利用心理辅导的专业技能,协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及方法,提高其学习效果、发挥其潜能的过程。

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动机、学习情绪与学习习惯进行训练与辅导。

学习心理辅导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超详细)(完整版)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复习纲要

(超详细)(完整版)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复习纲要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156)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单选、填空、判断)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动态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2.冯特——心理学之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民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3.区别: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二、西方的心理学流派流派代表人物观点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心理辅导
2014-02-17 13:03:56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欢迎来到宁夏教师招聘网,中公宁夏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宁夏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2、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3、心理辅导目标
①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
②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的功能在于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实践证明,从小抓起,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防患于未然的方法是有效的。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教师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相信学生具有成长和发展的潜力,对学生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对学生身上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必大惊小怪。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价值,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

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作所为、思考、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心理辅导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辅导活动主体的作用。

5、个别化对待原则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校教育和心理辅导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学生个人身上的这种独特性,而是要使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独创性在积极的方向上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体现。

6、整体性发展原则
在心理辅导中必须树立系统观、整体观,考察学生成长的各种相关因素,充分考虑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分析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三、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

(5)惩罚法
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惩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消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则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1)全身松弛训练
全身松弛法,或称松弛训练,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

(2)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3)肯定性训练
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性情绪辅导法(艾里斯提出)。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