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例子

合集下载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刚才我们讲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这就说明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

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时,并不否认物质在其合乎规律的运动过程中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

不过,这只是在物质运动过程中的静止或稳定,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因而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

我国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船山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就猜测到了在静止中有着运动的道理。

什么是静止?所谓静止,就是指物体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它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是物体的一种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矛盾均衡状态。

相对静止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种情形:(1)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就是说,从一定的参考系来看,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保持一定的平衡,或者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这种情况的实质是没有发生机械运动,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可以看作是静止的。

(2)某个事物还处在量变过程中,它保持着自身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某一事物仍是某一事物。

为什么还要承认相对静止?第一: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是区分事物的基础。

物质世界并不是单纯的,它分为多种具体的形态,千差万别。

物质的多样性固然是由物质的永恒的运动而产生的,却只有在物质的相对静止中才能显示出来。

所以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一切瞬息万变,事物的多样性、差别性就显现不出来,人就不能认识事物。

没有相对静止的状态,就没有物质的分化,世界只是混沌一团。

第二:相对静止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事物的发展、质变是建立在量变基础上的,事物的量变状态就是一种静止状态。

如果说,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的话,那么同样可以说没有静止没有质变。

由于有相对静止,新质才能够巩固和完善起来,事物才能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比如生物的品种不断进化,这是运动,是绝对的。

生物同时有遗传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相对静止。

如果没有这种相对静止的遗传性,生物在新条件下产生的任何优良性状都不能巩固下来,一胎一个样,每茬不相同,甚至稻子长出苹果,一切都乱七八糟地变,哪里还有生物的进化呢?所以说,相对静止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针对青少年《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想象一下,你坐在飞驰的火车上,看向窗外,那些树木、房屋好像都在往后跑。

可对于站在地面上的人来说,这些树木、房屋可都是老老实实待在原地没动的。

这就是相对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你所选择的参照物。

就像咱们在体育课上跑步,你觉得自己跑得飞快,那是因为你和操场、同学相比在运动。

但要是从天上的卫星来看,你这点速度可能就像蜗牛爬一样慢。

再说说绝对静止。

有时候,我们晚上躺在床上,感觉世界都安静了,自己好像一动不动。

但其实地球一直在自转,还绕着太阳公转呢!只是我们感觉不出来罢了。

所以啊,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是统一的。

它们就像一对好兄弟,总是一起出现,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没动,可实际上却在动呢?这就要说到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啦。

比如说,你坐在公交车上,看着旁边的小汽车一辆辆超过去,你会觉得公交车开得好慢。

但对于路边的行人来说,公交车可是跑得挺快的。

这就是因为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感觉也不同。

还有啊,当你坐在教室里,觉得自己安安静静地在学习,好像是静止的。

但从宇宙的角度来看,地球带着我们一直在转动。

就像我们看天上的星星,它们好像一直待在那里不动,但其实它们也在不停地运动着。

所以,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总是同时存在的,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们。

《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小朋友们,咱们来一起探索一个神奇的现象,那就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还有,当你骑自行车的时候,你觉得自己跑得很快,可要是和汽车比起来,是不是又觉得自己慢了呢?这就是因为我们选择的比较对象不一样。

再比如说,地球一直在不停地转动,我们却感觉不到。

只有当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才知道地球在运动。

所以呀,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是分不开的,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奇妙又有趣。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1)、运动的相对性如果一个物质系统的位置,由某一个观察者来测量是随时间而运动着,就称此系统是相对于该观察者而运动着。

因此,绝对运动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相对运动才可以有意义;由某一个观察者测得是静止的物质系统,对处于另一个参考系的观察者就可能是运动着的。

人们不能决定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事件是否发生在空间的同一位置。

例如,假定在火车上我们的乓乒球直上直下地弹跳,在一秒钟前后两次撞到桌面上的同一处。

在铁轨上的人来看,这两次弹跳发生在大约相距100米的不同的位置,因为在这两回弹跳的间隔时间里,火车已在铁轨上走了这么远。

这样,绝对静止的不存在意味着,不能像亚里士多德相信的那样,给事件指定一个绝对的空间的位置。

事件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对于在火车上和铁轨上的人来讲是不同的,所以没有理由以为一个人的处境比他人更优越。

Einstein说:“可惜我们不能置身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在那里去证明惯性定律的绝对有效性以及观察一下转动着的地球。

”【2】“我们不知道有什么法则可以找出一个惯性系。

可是,如果假定出一个来,我们便可以找到无数个。

”【3】狭义相对性原理认为,所有惯性参考系都是完全等价的,不存在一个优越的特殊的惯性参考系;在一个惯性参考系内部做的任何物理实验都无法发现该惯性系相对任何别的惯性系的运动速度。

Einstein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物体存在,是不能考察它的运动的,因而只存在一个坐标系和另一个坐标系的相对运动。

”【5】“取定两个物体,例如太阳和地球,我们观察到的运动也是相对的,既可以用关联于太阳的坐标系来描述,也可以用关联于地球的坐标系来描述。

根据这个观点来看,哥白尼的成就就在于把坐标系从地球转到太阳上去,任何坐标系都可以用,似乎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一个坐标系会比另一个坐标系好些。

【6】Einstein承认:“关联于太阳的坐标系比关联于地球的坐标系更像一个惯性系,物理定律在哥白尼系统中用起来比托勒密系统好得多。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精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精选、)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1)、运动的相对性如果一个物质系统的位置,由某一个观察者来测量是随时间而运动着,就称此系统是相对于该观察者而运动着。

因此,绝对运动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相对运动才可以有意义;由某一个观察者测得是静止的物质系统,对处于另一个参考系的观察者就可能是运动着的。

人们不能决定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事件是否发生在空间的同一位置。

例如,假定在火车上我们的乓乒球直上直下地弹跳,在一秒钟前后两次撞到桌面上的同一处。

在铁轨上的人来看,这两次弹跳发生在大约相距100米的不同的位置,因为在这两回弹跳的间隔时间里,火车已在铁轨上走了这么远。

这样,绝对静止的不存在意味着,不能像亚里士多德相信的那样,给事件指定一个绝对的空间的位置。

事件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对于在火车上和铁轨上的人来讲是不同的,所以没有理由以为一个人的处境比他人更优越。

Einstein说:“可惜我们不能置身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在那里去证明惯性定律的绝对有效性以及观察一下转动着的地球。

”【2】“我们不知道有什么法则可以找出一个惯性系。

可是,如果假定出一个来,我们便可以找到无数个。

”【3】狭义相对性原理认为,所有惯性参考系都是完全等价的,不存在一个优越的特殊的惯性参考系;在一个惯性参考系内部做的任何物理实验都无法发现该惯性系相对任何别的惯性系的运动速度。

Einstein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物体存在,是不能考察它的运动的,因而只存在一个坐标系和另一个坐标系的相对运动。

”【5】“取定两个物体,例如太阳和地球,我们观察到的运动也是相对的,既可以用关联于太阳的坐标系来描述,也可以用关联于地球的坐标系来描述。

根据这个观点来看,哥白尼的成就就在于把坐标系从地球转到太阳上去,任何坐标系都可以用,似乎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一个坐标系会比另一个坐标系好些。

【6】Einstein承认:“关联于太阳的坐标系比关联于地球的坐标系更像一个惯性系,物理定律在哥白尼系统中用起来比托勒密系统好得多。

分析哲学运动与静止的例题示范

分析哲学运动与静止的例题示范

渔夫的誓言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

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

这年春天,听说市场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于是他便立下誓言:这个次出海只捕捞墨鱼。

但是,此次鱼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好空手而归。

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最高。

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全身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他只好空手而归。

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

于是,他发誓: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

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

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点评:(看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故事中的渔夫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死守着誓言,而不会变通,结果只能与希望擦肩而过,身败名裂。

“我不是我了”在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一次外出忘了带钱,便向他的邻居借。

过了很久,这个人总不还钱,邻居向他讨债。

这个人没钱可还,便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

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当初借钱的我了。

”赖账不还。

邻居发了脾气,一怒之下打了他一记耳光。

赖账人要去见官告状,这位邻居也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

现在的我,已不是打你的我了。

”赖账人无言以对。

故事里的希腊人借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否认了相对静止,否认了事物质的稳定性,从而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这是典型的不可知论,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因而运动是绝对的。

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事物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静止是相对的。

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基本观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表现;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指的是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典型示例正面: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生命在于运动。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6.制定政策既要不断推陈出新,又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反面:1.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2.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3.寓言“刻舟求剑”、悖论“飞矢不动”。

4.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5.人可以无数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6.现在的我已经不是过去的我。

典型错误1.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发展的实质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无数具体事物的有限的变化和发展,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

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一,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二,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第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典型错误1.运动变化就是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变更。

2.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断循环重复的。

3.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有变化就一定有发展。

行测哲学考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行测哲学考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行测哲学考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以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为前提的。

而运动又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常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本文将剖析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力求考生有个透彻的认知。

运动运动,即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比如车在路上行驶是机械运动,花香四溢是物理运动,铁的生锈是化学运动,植物从发芽到长叶,再到开花、结果是生命运动,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是社会运动。

例1.“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形而上学的思想C.诡辩论的思想D.相对主义的思想【答案】A。

解析:首先,题干承认“事物”,就是承认物质,这是唯物论的观点;其次,“过程”就是运动,题干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事物不是既定的,不发生变化的,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

综合来看,题干体现的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静止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静止具有相对性,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形:①事物在绝对运动状态之中,相对于某种特定的参照系而言,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比如人坐在公交车上,虽然跟着公交车一块向前运动,但如果选择公交车上的某一个座位作为参照系,那坐在座位上的人的位置是没有发生变化的;②事物处于量变状态的时候,保持着质的稳定性。

比如,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如果只加热一会,水温从45度上升到了80度,那水就是处于量变的状态,它没有变成水蒸气,也就是还保持着质的稳定性。

例2.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来讨债的人说:“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去讨吧。

”欧布里德的言论( )。

A.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B.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答案】B。

解析:过去到现在,欧布里德看到了自己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但是无论怎么变,他都是欧布里德这个人,而没有变成张三李四,或者变成小猫小狗等,他的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他处在静止之中,欧布里德没有看到这点,也即只承认运动而否认了静止,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案例分析之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案例分析之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案例分析之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一、前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

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着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问题: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来淮工吗?答案有两种,愿意或不愿意。

如果愿意,那你确定当你重新选择时,淮工还是当初的淮工吗?二、案例背景:赫拉克利特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

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

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

代表观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学生,是诡辩派的代表人物。

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

他歪曲了他的老师赫拉克利特的一切皆变的思想“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否认事物有相对稳定性,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他认为一切都变动不居,事物无稳定性,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能作出肯定或否定,因而无真理可言。

三、案例分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赫拉克利特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方面,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流来的又是新水。

河水川流不息,所以你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显然,这句名言是有其特定意义的,并不是指两条河之间的区别。

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这样一个真理。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一般来说,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既包括保持客体性质、结构和功能的量变,也包括改变客体性质、结构和功能的质变。

运动不是以物质外部附加给物质的可有可无的性质,而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的不可缺少的性质和存在方式。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马原案例分析(考试)(1)

马原案例分析(考试)(1)

NO1:一个真实的案例:智破人骨教堂迷案基本原理:该案例反应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P28原理基本内容:世界是由物质构成,所以说是先有的物质然后才有的意识。

物质第一性,意志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的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列宁对物质做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出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相脱离的,所以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一切事物都是联系和发展的。

案例分析:这起案例既有必然中有偶然,最初的杀人者的后代中有个别人继承了这种杀人取骨的变态欲望也有偶然中有必然,以人骨装饰的圣坛总有机会被打破,从而为警员提供了破案的线索。

例子:在这个案例中,凶手并没有露出重大破绽将怀疑引到自己身上,相反他做的步步谨慎,每一次都把人们的目标转到骨魔上面,而他助手安东却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线索中,经过自己的推理,将所有事情联系在一起,推断出案件的真相,这恰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切事物都是联系和发展的”思想。

安东正是把握了这事物与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性,才从一个个看似毫无相关的事物中找到整个破案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安东的破案事件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一个很小的体现。

联系实际就拿人脑来说,我们如果想一件事,那么就必须有起因和经过,那么就应该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让你去想。

我们想一想,如果没有人,那怎么会有思想,当然如果没有思想那么也不能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

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

辩证法“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这是有些人喜欢说的一句话。

矛盾的双方处在同一个统一体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危险可以转化为安全,被动可以变为主动,坏事能够变成好事等等,这是为人们所熟知的。

比如当汽车行驶到山高坡陡拐弯多的危险路段时,司机往往特别小心驾驶,注意力高度集中,减慢了车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拐弯处及时呜笛。

因而这样的险段反而很少出现车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而在大路平路却时常因司机麻痹大意频繁出现交通事故,平安大道不平安。

在我们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我们学生的在我们考试的时候,出错的往往是那些简单的可以直接被我们无视的题目,而那些难题,偏题只要我们方法会了往往就会拿到满分,几乎没有人会出现计算性的失误。

因为我们知道这道题难,不容易拿分,所以整个人会进入高度谨慎的状态,失误自然会减少。

唐朝诗人杜荀鹤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颠覆人。

倒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浮沉。

”这首哲理诗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危险路段可以转化成安全地点,失分点可以转换成得分点。

但我们不仅要看到矛盾可以转化,还要进一步看到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首先是必须具备矛盾转化的客观可能性,其次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促成矛盾的转化。

如果驾车经过危险路段,简单盲目认为“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做难题时心中抱着“只要会了,就肯定能做对”之类的侥幸心理。

那就一定会栽在这里。

量变引起质变例如英语的学习,很多人会说,背来背去,就那些单词,句子,枯燥死了,背了好久一点感觉都没有,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英语达人的程度呢?我想这么说的人一定还没达到一定的学习量,人的一生,不仅是在学英语方面,所有的方面不就都是在简单机械地重复过去所做的一切吗?任何事情,干长了时间,都是很枯燥的。

汽车售票员,飞行员,营业员,售楼小姐,教师,演员,播音员,甚至政治人物,所讲的话,所做的事都是已经重复过无数次才会搬上台面,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年功就是量的积累。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例子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例子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例子
1. 你看那天空中的飞鸟,它们一直在绝对运动吧,但当它们停在枝头休息时,相对于枝头不就是静止的嘛!这多神奇呀!
2. 咱就说马路上的汽车,一直在跑那就是绝对运动呀,可要是遇到红灯停下来了,相对于地面不就暂时静止了嘛,是不是很有意思?
3. 你想想河里的水,哗哗地流是绝对运动吧,可要是有片树叶在水面上跟着漂,相对于树叶水不就像没动一样呀,真挺奇妙呢!
4. 比如人在跑步机上跑步,人在绝对运动呀,但相对于跑步机的皮带来说,人又好像是静止的呢,这多好玩!
5. 火车在铁轨上飞驰是绝对运动,可坐在车里的乘客相互之间感觉没怎么动,相对来说就是静止的呀,这多有趣呀!
6. 操场上跑步的同学,对于操场外的我们是绝对运动,可他们彼此之间感觉就是在相对静止地跑呢,奇怪吧!
7. 飞机在空中飞那是绝对运动无疑了,但飞机里的行李相对于飞机本身不就是静止的吗,很神奇吧!
8. 转动的风扇叶片在绝对运动吧,可要是有只小虫子落在上面,相对于叶片那小虫子不就是没怎么动嘛,哈哈!
结论: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真的无处不在呀,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好好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奇妙之处呢!。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例子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例子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例子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但在经典物理
学中,却是一体两面,相互依存的两个重要概念。

绝对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真实运动状态,即相对于宇宙来说
是否运动;而相对静止则是指物体在相对运动中的状态,即相对于其
他物体而言是否静止。

这两个概念都和牛顿的运动定律有关。

在经典物理学中,我们普遍认为世界的运动是相对的,而运动状
态的描述需要选择一个相对参照系。

以地球为参照系来描述宇宙的运动,我们可以看到太阳系行星的绕日运动、银河系的自转等等。

但是
如果选择太阳为参照系,我们会看到行星的运动呈现出复杂的公转、
抛物线轨道等等。

对于物理学的发展,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概念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牛顿力学中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基础物理量的标准和研究
对象,它为其他物理学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前景和更深厚的基础。


相对论发展出来之前,牛顿力学是世界上最为广泛接受的物理学理论
体系。

我们的生活、工作、生产,甚至历史、文化、社会等等,都深
深地影响着牛顿力学。

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统一,不仅仅是对于经典物理学的教育意义,更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在这个世界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所有的物体都是相对运动的,而相对于宇宙本身,我们所在的一切都
是在运动。

这种看法促成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一系列物理学理论的的出现。

综上所述,运动是相对的,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无处不在,它们统一地参与着一切,对我们的认识世界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刚才我们讲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这就说明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

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时,并不否认物质在其合乎规律的运动过程中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

不过,这只是在物质运动过程中的静止或稳定,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因而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

我国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船山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就猜测到了在静止中有着运动的道理。

什么是静止?所谓静止,就是指物体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它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是物体的一种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矛盾均衡状态。

相对静止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种情形:(1)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就是说,从一定的参考系来看,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保持一定的平衡,或者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这种情况的实质是没有发生机械运动,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可以看作是静止的。

(2)某个事物还处在量变过程中,它保持着自身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某一事物仍是某一事物。

为什么还要承认相对静止?第一: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是区分事物的基础。

物质世界并不是单纯的,它分为多种具体的形态,千差万别。

物质的多样性固然是由物质的永恒的运动而产生的,却只有在物质的相对静止中才能显示出来。

所以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一切瞬息万变,事物的多样性、差别性就显现不出来,人就不能认识事物。

没有相对静止的状态,就没有物质的分化,世界只是混沌一团。

第二:相对静止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事物的发展、质变是建立在量变基础上的,事物的量变状态就是一种静止状态。

如果说,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的话,那么同样可以说没有静止没有质变。

由于有相对静止,新质才能够巩固和完善起来,事物才能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比如生物的品种不断进化,这是运动,是绝对的。

生物同时有遗传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相对静止。

如果没有这种相对静止的遗传性,生物在新条件下产生的任何优良性状都不能巩固下来,一胎一个样,每茬不相同,甚至稻子长出苹果,一切都乱七八糟地变,哪里还有生物的进化呢?所以说,相对静止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实例1: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是静止的,因为它们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航天飞机也是运动的。

实例2: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是静止的,因为它们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前进;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都是运动的。

实例3: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下降;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上升。

【物理与哲学】物理学中的哲学原理!

【物理与哲学】物理学中的哲学原理!

【物理与哲学】物理学中的哲学原理!一、物理学中的哲学案例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这符合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阐明了时间的间隔和空间的距离不再是固定值,他们取决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光速是速度的极限值,光线使时间和空间联姻成是空的连续体。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揭示了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相互关系。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揭示了电﹑磁﹑光使相互联系的,符合辩证法的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

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统一蕴含对立统一规律。

人们对原子结构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

非平衡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如熵增加原理揭示了自然界有序和无序的联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原因符合哲学中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在动力学中解决多个受力物体时,隔离物体受力分析,建立方程求解,则体现部分整体的方法。

物理学中的实验定律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如牛顿三大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只适用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太高,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才成立,库仑定律只适用于在真空中的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这说明事物的形态是以某种条件为前提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处的形态要发生变化。

随着物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结论符合哲学的理论。

二、错误的方法论导致错误的结果牛顿的前期,由于是在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因而在科学研究(力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但是到了后期,当他由于形而上学而堕落到唯心主义的时候,就再也传不出什么成就了,甚至转而去研究炼金术和神的踪迹。

如当英国本特利主教准备举行以自然科学的材料证明上帝的存在的时,向牛顿征求论据,牛顿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

牛顿在说明天体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中,认为一切行星和卫星在有了一个初始的切线速度之后,它们现在的环绕运动,就可以简单地用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的存在做出圆满的解释。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热点链接
材料一:全球变暖正迅速改变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面 目。 彼得· 希拉里曾两次登顶珠峰,他说:“气候变化正在 发生,这是事实。(登顶)大本营过去在5320米处,今年这个 高度已经降到5280米,这都是因为冰川从上而下在融化。大 本营的高度每年还在下降。” 材料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 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 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 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毕尔生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黑格 尔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 就走向了唯心主义.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 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 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 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 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政治学科 知识,提出两个设问并做出答案?
真题再现
2.(2008•江苏卷)“天地之变,寒暑风雨, 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 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真题再现
3.(2009•江苏卷)“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 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 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论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论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论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薛凌飞0091126044马克思主义哲学已对这一问题有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文旨在明确这一问题的前提,更为精准地将其中一些关系加以确认,以避免现有的大部分的表述所产生的歧义。

对于运动的定义,恩格斯这样表述:“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这一论断可以进一步表述为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与之相反的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

然而,运动真的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和绝对的吗?它又是否真的构成物质的根本属性呢?从物理学的角度,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总是要选定恰当的参照物;数学上,为了描述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用到速度的概念。

数轴的原点就是参照物所在的位置。

机械运动是要选取参照物的,通过相比较而出的相对速度,得到物体的速度。

仅此一例,即可证明运动同样是相对的。

同理,化学、物理、生物(同化、异化,遗传、变异)、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些运动形式之所以体现出物质的运动同样是基于空间和时间上的各个点比较而判定物质是否运动和运动的速率。

这些形式中的运动无不是相对的概念。

而牛顿第一定律所揭示的,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永远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条定律客观地揭示了物体的两种状态,即或为运动或为静止,二者相对而存在。

犹如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世间万物相互间无不存在着相对的关系,这也是符合辩证法的原则的。

运动和静止亦不例外。

由此可见,运动所选取的相对标准也是确定物质是否在运动的条件,而相对于运动而言的静止存在也说明了运动并不是永恒的。

这样说来,是不是同时证伪了运动的永恒性和无条件性呢?毛泽东说:“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

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倘若有人说,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你一定会觉得那人是在开玩笑,我们住的房屋、马路边上的树木这些在我们看来明明是静止不动的,怎么可以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呢,但事实上它们的确是处于运动中,它们的静止只是相对而言的,这是为什么呢?
准确地说,宇宙万物都处在运动之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那我们平时所说的“静止”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静止只是一种空间的概念,以某个对象为参照物,倘若两者的运动状态一致,我们就称此物体相对于其参照物是静止的。

我们平时简单地说的“静止”,是一种相对的静止。

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其实可以找出很多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运动与静止”的问题。

假设一个人正静静地站在地面上,相对于地面或者地球而言,这个人就是静止的,但是相对于太阳而言,这个人跟着地球一直在运动。

大家都知道,地球每时每刻都围绕着太阳在运转。

我们觉得这个地球是静止的,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跟着地球一起在转,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太阳上观察,就会发现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在运动。

绝对的运动,相对的静止,归根结底,只是我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罢了。

现在大家终于知道“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了吧。

我们住的房屋,马路边上的树木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会判断了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例子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绝对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绝对空间的运动,而相对静止是指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运动。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将物体的运动与其他物体相对比较,但是在宇宙尺度下,绝对运动才是更加准确和普遍的描述方式。

一个经典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概念是地球自转。

根据日常经验,我们认为地球是相对静止的,而太阳和其他星体是在相对地球的绝对运动。

然而,当我们从宇宙的角度来看,地球实际上是以每小时约1670公里的速度自
西向东旋转着。

这个自转运动是相对于地球自身的轴线来测量的,而不是相对于太阳或其他星体。

这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从相对静止的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地球相对于太阳是相对静止的。

然而,从绝对运动的观点来看,地球实际上以一定的速度自转。

因此,地球的自转运动是绝对的,而不依赖于观察者的视角。

另一个例子是银河系的运动。

根据相对静止的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银河系似乎是静止的。

然而,根据天文学研究的结果,银河系实际上是以每秒约220公里的速度相对于宇宙背景辐射运动的。

这个相对于宇宙背景辐射的运动速度被称为太阳系的本地标准运动。

类似地,在相对静止的视角下观察其他星系,它们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运动模式。

然而,通过研究宇宙背景辐射,天文学家们
发现整个宇宙都处于膨胀的状态。

通过测量不同星系的红移和蓝移,我们可以推断宇宙的膨胀速度,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以某种方式相对于宇宙背景辐射运动。

这些例子表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概念,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和参考系。

在物理学中,我们使用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相对静止的参考系通常是基于观察者的观察点和与观察者相对静止的物体。

然而,绝对运动的参考系是基于相对于整个宇宙的运动来测量的。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方式。

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运动模式,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