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合集下载

语文文学常识及二十四节气歌全解

语文文学常识及二十四节气歌全解

语文文学常识及二十四节气歌全解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小学必须掌握的语文文学常识

小学必须掌握的语文文学常识

语文文学常识。

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二十四节气及干支纪年法的文学常识

二十四节气及干支纪年法的文学常识

二十四节气及干支纪年法的文学常识
(一)二十四节气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二)干支纪年法
东汉时开始通行的纪年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用天干和地支循环搭配,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配出六十对,通常叫六十花甲子。

循环使用,周而复始。

如“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林觉民《与妻书》)。

近代还常用干支纪年来
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史上最全文学常识

史上最全文学常识

01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2、膝下:幼年4、华盖:运气3、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南冠:囚犯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白丁、布衣:百姓14、伉俪:夫妻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婵娟、嫦娥:月亮20、庙堂:朝廷21、社稷/轩辕:国家22、函、简、笺、鸿雁、札:书信02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异”是奇怪的事情。

14、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 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 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 指导农事活动,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一、立春1.介绍: 立春,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 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 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 “春”表示季节, 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 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 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 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2、由来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 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 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 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 直到1913年, 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 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3、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 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 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历法,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为基础,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用来指导农事和人们的生活。

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情况,把一年分成24个节气,用来划分季节、农事和生活。

在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和名称都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代表着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感悟。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农事生活的指导,还渗透到了文学艺术、文化习俗和民间传统中。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不少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词、歌谣和民谣,反映了人们对节气的重视和热爱。

在文学作品中,二十四节气常常被用来描绘自然的景象,反映人们对自然的感悟和感情。

在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中,可以看到很多描写节气的诗句和歌谣,如"立春时,百花吐艳"、"清明时,柳绿花红"等。

这些诗句歌谣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还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除了文学作品,二十四节气还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的绘画、书法、音乐和戏曲等艺术形式中,都可以看到节气的影子。

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常常描绘节气和自然景象,如"春之景"、"夏之韵"等。

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也常常以节气为主题,如"清明上河图"、"夏至点灯"等。

二十四节气还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与节气相关的习俗和活动。

春节时,人们吃春节美食,放爆竹、舞龙舞狮,欢度节日。

清明时,人们扫墓祭祖,祭祀先人,纪念故人。

端午时,人们吃粽子、赛龙舟,庆祝节日。

这些传统习俗和活动都与二十四节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了中国人对节气的重视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整理笔记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整理笔记

第二单元一、教材文学常识1.竺可桢(1890一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带头撰写物候学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2.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他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曾获代表科、奇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

3.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

主要著作《沙乡年鉴》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观,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与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并称为“自然文学三部曲”。

4.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二、课外文化常识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三要素(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

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

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关于二十四节气,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春雨惊春清谷天,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即: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古代历法基础知识——二十四节气

古代历法基础知识——二十四节气

古代历法基础知识——二十四节气一、释义(一)名词解释气候,是指节气和候应各取一字组成的概括天气状况的名词。

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

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节气和物候互相参照的完整记录。

黄道:地球一年绕太阳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365或366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做黄道。

节气: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变化和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情况依次分为二十四个节段,每段约半个月时间。

宋王应麟《玉海》:“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气。

每月的二气,在月首者为节气,在月中者为中气。

”气,指气象、气候,即根据每一个阶段内所特有的气象或物象(如大地上的农作物变化等)以确定各段名称,称为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自然季节物候的特征。

(二)字义演变:节,《说文》:“竹约也。

从'竹’,'即’声。

子结切。

”段注:“约,缠束也。

竹节如缠束之状。

引伸为'节省’、'节制’、'节义’字。

又假借为'符卪’字。

”竹节——骨节——时间的节段。

节气之节是二十四个时段的交接点。

又引申为节日,竹节分段有规则,引申为礼仪、礼节——法度、准则——操守等。

气,《说文》:“云气也。

象形。

凡'气’之属皆从'气’。

去既切。

”段注:“'气’、'氣’古今字。

自以'氣’爲'云气’字。

乃又作'餼’爲'廩氣’字矣。

象云起之貌。

”《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

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

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

'气’、'乞’本同一字也。

后世隶、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笔以别之。

”氣,《说文》:“馈客刍米也。

从'米’,'气’声。

《春秋传》曰:'齐人来气诸矦。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文学知识汇总(一)名家作品及称呼1.三曹 : 曹操、曹丕、曹植。

2.初唐四主 :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李杜 : 李杜 : 李白和杜甫的合称。

小李杜 : 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

4.韩柳 : 韩愈和柳宗元的合称,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议者。

5.书法四大家 : 唐朝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朝的赵孟頫。

6.唐宋八大家 : 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7.苏辛 : 苏轼、辛弃疾。

8.苏黄 : 苏轼、黄庭坚9.三苏: 苏洵(老苏)、苏轼 (大苏)、苏辙 (小苏 )。

10.南宋四大家 :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1.元曲四大家 :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简称关、白、马、郑。

12. 诸子百家 : 是指我国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着作, 当前流传中最为宽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12 家。

主要派别及代表 : 儒家——孔子、孟子 ; 法家一一韩非子道家一一庄子、列子 ; 墨家一墨子 ; 兵家一孙武。

( 2017 资阳)1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14.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客啬鬼: 葛朗台 (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人物 ) 、夏洛克 (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 、泼留希金( 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人物) 、阿巴贡 ( 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小气鬼》( 又译《悭吝人》) 中的主人公 ) 。

15.“四书”“五经” :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6.“三吏”“三别” : 指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

“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 “三别”指《新婚别》《垂别》<无家别》。

17. 永州八记 : 指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在永州时写的八篇游记散文, 挨次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24节气知识点

24节气知识点

24节气知识点
1. 节气概念: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和地球公转轨道所划分的24个节点,反映了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

2. 节气起源:节气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

它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总结。

3. 节气分类:24节气按照季节可分为春季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和冬季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4. 节气含义: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天文意义和气候特征,如立春为一年的开端,夏至为一年中白昼最长,秋分为昼夜平分,冬至为一年中白昼最短。

5. 节气文化:节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农业生产、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体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智慧。

6. 节气应用:现代社会,节气知识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农业生产、气象预报、养生保健等领域广泛应用。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发布时间:2020-05-24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二十四节气的说明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2023高考语文的文学常识考点内容大全

2023高考语文的文学常识考点内容大全

2023高考语文的文学常识考点内容大全2023高考语文的文学常识考点内容大全高考文学常识整理归纳中国一、人的称谓:(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就像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二、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三、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

三一文库()〔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二十四节气的说明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2021年中考语文人教版专题-[第28讲:二十四节气及《水浒传》主要人物介绍(一)]-讲义教师版

2021年中考语文人教版专题-[第28讲:二十四节气及《水浒传》主要人物介绍(一)]-讲义教师版

D.【甲】至 【乙】致 裹挟(xié) 修省(xǐng)
(2)文中“□”处使用的标点符号和画线字“远”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字的第三笔是
B.,” “远”字的第三笔是
C.。” “远”字的第三笔是

D.”。 “远”字的第三笔是 (3)根据语意,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出两个,分别填入文中①②处。
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以说,中国源远流长的精神气节,源头正是时间中的节
气。从节气到气节,仍是今天人们生存的重要问题:我们是否把握了时间的节气?我们是否
把握了人生的节点?我们是否为社会、技术一类的事物裹挟,而对生物世界、天时地利等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去了感觉,以【乙】(至 致)无知于道法自然的本质,从而失去先人那样的精神气节?
②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③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5.清明: (1)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插柳戴花 (2)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6.谷雨 (二)夏 1.立夏 2.小满 3.芒种 4.夏至:夜最短,昼最长 5.小暑 6.大暑 (三)秋 1.立秋:(1)习俗:贴秋膘、咬秋、喝立秋水、立秋吃渣。 2.处暑【处(chǔ)(这个多音字会考哟)】:“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夏天暑热正式终 止,气温开始下降。 3.白露 4.秋分:昼夜平分 5.寒露 6.霜降 (四)冬 1.立冬 2.小雪
①好风胧月清明夜 ②雷动风行惊蛰户 ③碧砌红轩刺史家 ④天开地辟转鸿钧 ⑤农家岁首又谋耕 ⑥万物苏萌山水醒 A.⑥①——⑤④——②③ B.⑥⑤——②④——①③ C.⑤③——②①——⑥④ D.①⑥——⑤②——④③ (2)“‘春’之美文创作”小组的同学写了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其中有一个句子不够恰 当,请找出来,然后帮助他们为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用四字词语)。

高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

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导读: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语文文学常识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浙江省中考语文第一篇语文知识积累专题三文学常识

浙江省中考语文第一篇语文知识积累专题三文学常识

家坞附近开一家“茶”主题的民宿, 需要在店门口写一副
对联, 请你根据以下对联的意蕴, 帮助小轩选择合适的一
项( D )
A. 熏心只觉浓如酒
入口方知气胜兰
B. 淡酒邀明月共饮
C. “谏”是古代用于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社 稷”是指国家, “社”是土地神, “稷”是谷神;“布衣” 是指贫民, 因为他们都没有官职, 只能穿布衣服。
D. 《儒林外史》中, 范进中举了, 张乡绅来笼络范进, 说“世先生同在桑梓, 一向有失亲近”。“桑梓”一词代 称家乡。
答案:C
3. (2018·杭州模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完全正 确的一项是( )
1. 点:突破重点, 点点到位。
首先, 要牢牢抓住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 家、作品及文学体裁等常识, 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向课外拓 展。其次, 要抓住典型的文学样式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展开复习。
2. 线:梳理成线, 线线清晰。 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都有一定的内在联 系, 要从宏观上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 概要识记。让时间、 国别、体裁穿针引线, 如宋词有两个派别:一是豪放派, 以 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二是婉约派, 以柳永(初中教材中没 有选作)、李清照为代表。我们就可以把“苏轼、辛弃疾、 李清照”三人的朝代、课文选作及出处放在一起做成卡片。 这种卡片内容灵活, 条目清楚, 将众多文学常识连成一体, 达成永久记忆的效果。
第一篇 语文知识积累 专题三 文学常识·传统文化
考情搜索
考试说明
掌握《初中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中的文学常识和教材中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
文学常 识
常识辨析 常识填空
2018年 宁波
台州
2017年 舟山(嘉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雨惊春清谷天,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即: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