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初中语文文言文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
【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译文及注释】
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
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
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
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
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
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
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
1、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
2、万籁:一切声响。
3、磬:和尚念经时敲的一种乐器。
【赏析】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
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
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1/ 1。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课中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2、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①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②。
译文: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友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
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注释]①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
②两税及助役钱:新法规定,农民要交春秋两税,外加青苗助役钱。
苏轼反对之,以此讥讽。
3、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原文及翻译戴名世原文:世之学者,从数千载之后,而想像圣人之意代为立言,而为之摹写其精神,仿佛其语气,发皇其义理,若是者谓之经义。
唐诗赏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译文|作者简介'《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版本二)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三)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四)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文译文及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文译文及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由常建所创作的,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一作:竹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都寂一作:俱寂;但余一作:惟闻)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注释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指钟、磬之声。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通用)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课中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 )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及注释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朝代:唐代作者:常建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版本二) (馀通:余)译文及注释译文早晨,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竹林中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注释1、[清晨]:早晨2、[入]:进入。
3、[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
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4、[初日]:早上的太阳。
5、[照]:照耀。
6、[高林]:高树之林。
7、[曲]:弯折、曲折。
亦作“竹径”。
8、[幽]:幽静。
9、[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0、[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1、[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2、[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13、[潭影空人心]:本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4、[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15、[此]:在此。
即在后禅院。
16、[都]:都,俱。
17、[但余]:只留下。
一作“唯闻”。
18、[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19、[钟磬]: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2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异曲同工之妙。
2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常建,生卒、里籍、字号均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
曾官盱眙(今属江苏)尉。
后隐居鄂渚西山(今湖北鄂城西)。
与王昌龄有交往。
常建诗颇为时人推重,殷璠编《河岳英灵集》首列其诗,并称赞:“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
”常建诗多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意境恬淡清迥,语言洗练自然,风格质朴清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作家。
今存诗五十余首,有《常建集》。
【原文】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1] 。
曲径通幽处 [2] ,禅房花木深 [3]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4] 。
万籁此皆寂 [5] ,惟闻钟磬音 [6] 。
【注释】[1]初日:犹旭日。
[2]曲径:一作“竹径”,一作“一径”。
[3]禅房:后禅院中僧人住房。
[4]人心:指心中的尘世俗念。
空:有涤除、净滤意。
[5]万籁: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
皆:一作“都”,一作“俱”。
[6]钟磬(qìnɡ):寺院中乐器。
僧人诵经、参禅时,开始敲钟,结束敲磬。
【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解读】“破”字前,一本有“题”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
始建于南朝齐时,唐咸通九年(868),赐额为破山兴福寺。
破山即虞山。
后禅院,为寺院中僧人居住区。
此诗殷璠《河岳英灵集》已载,当作于天宝十二载(753)以前。
这是一首题壁诗,借咏禅寺幽静景象,抒发隐逸闲适情怀,清境幻思,兴象深微,笔笔超妙,字字入神。
虽为五律,有似古体,整散结合,构思精巧,通体幽绝。
“曲径”一联,尤为人所叹赏。
欧阳修《题青州山斋》曰:“吾尝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续居士集》卷二十三)殷璠评常建云:“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
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注释1、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2、清晨:早晨。
3、入:进入。
4、古寺:指破山寺。
5、初日:早上的太阳。
6、照:照耀。
7、高林:高树之林。
8、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9、通:一作“遇”。
10、幽:幽静。
11、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2、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3、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14、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15、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16、都:一作“俱”。
17、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18、钟磬: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
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
佛家经常把僧徒聚集的处所当做是丛林,所以这里所说的高林颇有称颂禅院的意思。
在光照松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此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
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
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
幽静的竹林里,一条小路通向深处,禅房前后花木茂盛。
此联主要描写静景。
“幽”字着重突出了此景的寂静,而这种静不是一般的静,是一种具有诗意的静,因为此联中还有一个“深”字,这两个字互相映衬。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翻译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翻译及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想知道它的翻译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 )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翻译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赏析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通用)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课中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 ing ) 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 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译文、鉴赏
(8)万籁:各种声响。此:此时。
(9):钟、磬(qing庆)寺院中诵经和斋代似是而以敲击发出信号,钟响开始,磬响停止。
【诗人介绍】
常建开元进士,曾任盱眙(今属江苏)尉。一生仕宦颇不得意,终于一尉,遂浪迹山水,最后移家隐居鄂渚。诗也多写山水田园,间有边塞之作。殷《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并称为“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像《题破山寺后禅院》之类,大概就是旨远兴僻之作。常建的籍贯,《全唐诗》未书,《唐才子传》作长安人。但他的《落第长安》诗有“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语,则似非长安人。说见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有时
假装沉默是否有点难受
到底期待像什么
一眨眼又让心伤透
关于你们手牵手
还是关于你和我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注释】
(1)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县虞山北。。古寺:指破山寺。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译文、鉴赏
静沁美兰
1位粉丝
1楼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及注释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及注释第1篇: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赏析常建〔唐代〕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一作:竹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都寂一作:俱寂;但余一作:惟闻)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指钟、磬之声。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县虞山北麓。
禅院:指寺院。
初日:初升的太陽。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写禅房的幽深。
曲径,一作“竹径”,弯曲的小路。
幽处,幽静的住所。
禅房,也称“寮房”,僧侣们的住所。
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与上句“幽处”相呼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
山光,指初日照射在草木山石上的美丽景色*。
悦,使......愉悦,喜悦。
潭影,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影子。
空,使......空(消除)。
万籁:指一切声响。
籁,空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此时。
俱:全部。
钟磬:寺院中诵经、斋供时的信号。
发动用钟,止歇用磬。
【翻译】清晨,我信步走进了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陽光刚刚洒满高一耸的丛林。
寺院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去处,那就是被花木浓荫掩映着的禅房。
明净的山光里,鸟儿也显得怡然自得;望着潭中的山光云影,心中的世俗杂念骤然抛向九霄云外,使人觉得心灵深处前所未有的空灵。
此时此刻,万物一片沉寂,只有那悠悠的钟磬余韵在山谷里回荡。
【赏析】常建,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大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盱眙县)县尉。
一生仕宦很不得志,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
常建在当时就已引起人们的的重视。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
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的襟怀。
然而,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在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有所感愤,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
本篇虽是一首游历虞山破山寺时写的山水诗,但实际上在写景之中已融入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诗人进士及第后,不幸而“沦为一尉”,始终不顺,因此,在作品中渗透了他摆脱世俗羁绊、固守自我个性*的`独立和向往自一由的山林生活的渴望。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代〕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一作: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都寂一作:俱寂;但余一作:惟余)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指钟、磬之声。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语文网。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版本二)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三)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四)二、《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介绍常建,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提示:以上是唐诗三百中《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介绍,查字典语文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翻译我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古寺。
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上的树林。
茂密的翠竹林中,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通向寺后幽深的去处;僧人们居住的禅房,掩映在花枝繁茂的深处。
阳光照耀在寺后的青山上,鸟儿在欢快地歌唱;清清的潭水映照出空中的浮云和翠绿的山色,使人的心灵也像这潭水一样,感到清澈和洁净。
大自然中的一切声响仿佛都已经消逝;只有寺院中那悠扬洪亮的钟磬声,回荡在这幽静的山林中。
赏析首先,诗人用精巧的构思和质朴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幽静清空的意境,那深远的诗旨将我们带到了一个远离尘俗,佛音回荡的世外境界。
构成于诗中的特殊氛围并不使人感到孤独、清寂,而是让人感到在精神上达到物我一体的充实。
人的灵性和悟性仿佛只有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才得以复苏和发现。
这种传神动情的意境美,完全得益于诗中表现出的一个“静”字和一个“空”字。
“静”与“空”是最能够体现佛家精神的,佛门之地无处不求一个“静”字,从物静、人静到心静皆如此。
“静”是实现“空”的基础,而欲求得“四大皆空”则是佛家最高旨向。
诗人一生政治上很不如意,于是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峰(均在今陕西西安市附近),以游历名山大川自娱,后隐居鄂渚(今湖北武昌樊山)。
做为归隐之人,要想抛却尘世,这求“静”达“空”当是不可少的,因此常建自然对此二字备加礼赞。
请看诗中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两句,先从外部环境点出了破山兴福寺的外貌和地理位置,并交待了入寺的时间。
一个“清晨”包含着一日尘俗嚣烦开始之前的寂静。
“初日”与“清晨”照应。
僧徒所聚之所通称“丛林”,用“高林”便兼有赞美禅院之意。
此处已写出了“静”意。
再看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里的曲径、深禅以及环绕其旁的青竹、素花、绿林,更是无一字不衬托出景色的幽静宜人。
这景致是游寺者(即诗人)于初步领略了禅寺的“静”之后无意发现的,又进一步使诗人沉浸于其中。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课中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 )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文翻译:清晨进入这座古老寺庙,旭日正照着高高的树林。
一条竹径通向幽静处所,禅房周围花木郁郁葱葱。
山林的美景使百鸟欢悦,潭水倒影让人杂念全消。
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
"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课中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2、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①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②。
译文: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友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
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注释]①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
②两税及助役钱:新法规定,农民要交春秋两税,外加青苗助役钱。
苏轼反对之,以此讥讽。
3、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原文及翻译戴名世原文:世之学者,从数千载之后,而想像圣人之意代为立言,而为之摹写其精神,仿佛其语气,发皇其义理,若是者谓之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课中注释☆】
[曲]一作“竹”
[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
[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 )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
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
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
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
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
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
”(《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
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
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
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
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
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
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
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