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1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学背景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课程:数学。

教材版本:西师大版。

教材章节:2.1《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

二、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2.能够通过简单的图形画出面积。

3.能够熟练地运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识3.1.1 教师问答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点,如周长的概念和单位等。

3.1.2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下面的实例,来了解什么是面积:教师给出一张长方形图,并让学生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通过公式长×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2 讲解新知识3.2.1 什么是面积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自己总结出什么是面积。

然后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给出正式的定义。

3.2.2 面积的基本单位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简要地介绍面积的基本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

3.2.3 面积的求法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演示如何通过公式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然后,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3.3 学生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如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

3.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练习册上的练习或者课外的作业,并在下节课上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四、教学要点1.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让他们通过图形来感受面积的概念。

2.强调面积的单位,让学生熟练掌握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的换算关系。

3.多进行练习,让学生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4.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面积的概念和基本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通过公式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但是,在本节课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面积的概念理解不够,需要加强引导;另外,还需要多设计一些练习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因此,在下一节课教学时,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当改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铅垂管及其它直线测量简单图形的面积;2.能够理解并描述面积的基本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能够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公式;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进行面积的比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公式;2.能够用铅垂管及其它直线测量简单图形的面积。

难点1.理解并描述面积的基本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铅垂管、小方块;2.图书馆准备有关的教育相关书籍。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图形?•你们知道如何计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吗?2.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自主探究:1.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并让学生用小方块边框长方形,记录下方块的数量;2.让选定的学生将铅垂管竖立于长方形的不同位置,测量面积;3.让同学分享他们测量出来的数据;4.教师详细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单位的计算方法;5.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面积。

3. 讲授新知教师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举例说明。

4. 练习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册上的各种题目,并与同学互相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向学生概述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1.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情况;2.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3.随堂测试结果;4.作业完成情况。

六、家庭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编写一个关于面积及其单位的小短文,写出自己的深刻体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辅助教师的讲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本知识,最后通过练习和巩固巩固了所学内容。

但是,需要添加一些实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

2.让学生明确面积的量纲,并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学生掌握计算简单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将任意两对图形贴到黑板上,并让同学们讨论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

完成讨论后,教师以两图形的平面内接正方形面积进行比较,然后引导学生得出面积的概念。

面积的定义面积是指平面内一个区域所占据的面积大小。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更细致地解释什么是面积,并引导学生们找出比较简单的平面图形,并指导学生们进行计算。

面积的量纲面积的量纲是面积的公式,表示为S。

面积单位有广泛的选择,但教师应该着重介绍了常用的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

•公亩。

•平方公里。

•平方分米。

在学习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单位,提高他们的技能。

计算平面图形面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介绍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长方形的计算公式:面积=S²(长×宽)。

•正方形的计算公式:面积=S²。

•三角形的计算公式:面积=S²÷2(底×高)。

•圆的计算公式:面积=S²π×(半径²)。

在教师出题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平面图形面积,帮助学生在解题时能够更加灵活。

教学要点1.深入浅出,讲解简洁易懂。

2.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3.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他们的技能。

4.介绍不同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面积的技巧。

教学评价在出题时,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出题时,可以加入一些方法的类比,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新概念。

此外,在出题时还需注意加强练习的难度,以检验学生们的技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二单元 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二单元 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二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理解面积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平方米”、“平方分米”等面积单位,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数量比较情境,初步认识“面积”的大小。

3.能使用简便的方法求矩形的面积,并能进行练习。

二、教学重点1.确认面积的概念与作用。

2.认识并学会使用“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等面积单位,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3.学会用简便的方法求矩形的面积及练习。

三、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面积”的概念与作用。

2.如何正确使用“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等面积单位,并开展简单的换算和练习。

3.如何运用简便的方式求解矩形的面积。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手段5分钟导入利用幻灯片、视频等,“面积”相关的图片和场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互动、问答15分钟面积和面积单位将“1 平方米”和“1 平方分米”向学生进行简短的介绍,教师可利用具体物件或图形进行示范,举例说明。

讲授、演示30分钟矩形的面积求解教师介绍矩形的定义、性质、特点以及相关计算式。

老师可在黑板上示范画图,讲解解题步骤,并将问题量化为精确的数字,带领学生完成一系列算术练习。

讲授、演示、练习10分钟总结反馈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回答并进行延伸和反思。

提问、互动五、教学方式教师采用直接讲述、互动问答并结合分组小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效实践和检验。

注重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由简单例子引入领悟、思维拓展与问题探究,争取做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白板、画图工具等。

七、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逐步监测、调整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探索教学新型和方法。

八、板书设计1. 面积和面积单位: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0.01平方米2. 矩形的面积公式:S = a × b(a为矩形的长,b为矩形的宽)九、课后作业1.计算用A4纸制作的书签的面积是多少?2.计算下图矩形的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面积、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

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4、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5、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知。

周日,老师从楚雄出发,经过元谋县城回到花同,路很远,你们说这么长的路程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来表示?(从而引导出常用的长度单位)(二)教学面积意义。

1、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两条线段,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2、是的,线段有长短之分。

这两片叶子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也有大小之分。

)3、教师出示一个物体,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4、许多物体都有他们的表面,如黑板面、叶子面、书本的表面,你们能在举出一些问题的表面吗?5、大家都说的很好。

现在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用手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6、大家感觉不错。

课桌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课本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课本的表面面积比较小。

7、学生举例说。

8、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9、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接着来观察下面这些物体图形。

这些图行中哪个与众不同?10、说的很好,用数学语言来说,有四个是封闭图形,而它不是封闭图形。

11、那么,这四个封闭图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12、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

你们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三)理解面积单位。

1、老师出示两块面积大小相差无几的长方形纸片,这两块纸片的面积谁大谁小?2、老师到有一个办法,你们看行不行?把它分成同样大小的小格。

3、教师出示划分的小格大小不一样的图形,让学生产生疑惑。

(格子大小不同,无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1.知识目标
•理解面积是用来表示平面图形占用的空间大小的概念。

•掌握测量面积的方法。

•理解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是用来表示平面图形占用的空间大小的概念。

•掌握测量面积的方法。

3.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4.教学程序
4.1 概念引入
1.教师出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这个图形占用了一定的空间。

3.提问:“我们怎么表示这个图形占用的空间大小?”
4.引出“面积”的概念,“面积是用来表示平面图形占用的空间大小的概念”。

4.2 面积测量
1.教师出示平面图形,示范如何测量面积。

2.引导学生按照示范方法,自行测量所给平面图形的面积。

3.收集学生结果,让学生比较结果的差异,找出测量方法上的差异和不足,并互相帮助纠正。

4.3 面积单位
1.教师出示不同面积单位的标准,如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等。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给学生展示面积单位换算表,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各单位间的换算。

5.教学评价
针对学生的不同测量结果,出示标准答案进行比对,让学生自行评价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思考改进方法。

6.课后作业
1.制作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使用面积单位换算表,计算出它的面积。

2.计算教室、食堂、操场等常见场所的面积,列出它们的面积大小及单位,用所学知识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1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1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案

2.1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4-26的例1、例2、例3和“课堂活动”、练习五的1-3题⏹教学提示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

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学时要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

本课时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自主探索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实践活动式学习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关于面积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在熟悉的事物中由初步感知到抽象概括出面积的意义,体验面积知识建立形成的过程。

2.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数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体验自主学习知识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物体的面、物体表面的面积含义。

难点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直尺、方格纸、形状不同的两片树叶、钉子板等学生准备:直尺、方格纸、形状不同的两片树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

如:故事描述法、游戏体验法等。

)一、读图谈话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24页主题图)师:读“教室”情境图,仔细观察,找出情境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在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所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2. 面积单位的引入: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个面积单位,并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单位。

3. 面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

2. 让学生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个面积单位,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以及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换算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三个面积单位,并熟练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面积单位卡片、练习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黑板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有大小之分,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 面积的概念:通过课件展示不同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

同时,让学生用手指比划出不同图形的面积,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3. 面积单位的引入: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个面积单位,并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单位。

4. 面积单位的换算:通过课件和实物操作,让学生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和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如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桌子面积等。

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本,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及换算关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概念;2.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3.理解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面积概念的理解;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3.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学难点1.面积概念的理解与运用;2.面积单位的转换。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试着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什么是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2. 讲解与实践面积让学生看看周围的一些场景,例如教室的地板、学校操场等等,询问他们这些场景中的“面积”是什么意思。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面积”指空间内和平面相交部分的大小。

长方形面积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让他们通过量边长和计算的方式求解面积。

在此过程中,引导孩子们找出长方形面积的公式:面积=长×宽。

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边长的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也会不同;2.让学生自己加入尺子,调整尺子的位置和旋转角度,切实感受长方形面积的变化。

面积单位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用数字来衡量面积大小?让学生举出一些面积单位,例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等。

让学生通过量尺子、测面积的实践活动,直观感受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

3. 巩固和拓展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计算下面这道题目:一个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另外,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例如书本、桌子等等,对面积和面积单位做进一步的实践和应用。

拓展一些学生可能对于长方形以外的图形计算面积存在困难,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圆形、三角形等等不同图形面积的计算来拓展和加强对于面积的理解。

4. 总结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且加深对面积和面积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图形的实际操作、有趣的场景模拟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

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1

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1

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面积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认识这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理解它们的意义。

3.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并理解它们的意义。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并理解它们的意义。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内容一、引入面积。

1.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同学们,刚才老师请大家把桌面整干净。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摸一摸桌面,(要从一端摸到另一端,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

)你有什么感觉。

请拿出数学书,摸一摸它的封面,你觉得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相比怎么样?(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除了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这两个面,在教室里你还能找到其它物体的面(板书)吗?(黑板的面,老师帮你摸一摸,)(课桌的面,大家都有,一起来摸一摸).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面都属于物体的表面(板书).看来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表面,比一比,刚才找到的这些面,哪个面大一些,哪个面小一些.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板书)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比如平时我们说桌面有多大(的大小),实际就是指(桌面的面积)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书本的面积指的是书本封面的( )(大家一起来摸一摸),屏幕的面积指的是哪里?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

2.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屏幕上出现几个图形,这几个图形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由学生随便说,引出角不能比较大小)(不能,角的边是可以无限延伸的,面积无法确定.)象正方形,圆形这样的图形叫封闭图形,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请一位同学上来摸摸长方形的面积???)3.把2部分的内容合起来说什么是面积一起来读一遍,什么叫面积.说给同桌听一听,不看黑板说.二、比较面积大小,从而得出测量面积要用统一的单位1.方法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不同大小的树叶(未涂色的),不同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蜡笔或彩笔,剪刀,相同的小正方形、小三角形和小圆形纸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涂色比赛,制造冲突1、师:(呈现下图)让大家拿出提前准备好未涂色的树叶和其它大小不同的图形进行涂色比赛,请同学们来涂色,看谁最快涂完。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初步感知“面”的概念(什么是面?请学生说一说、摸一摸)二、新课讲授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1)摸一摸,感知面。

请同学们伸出手掌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手背面,脸面,数学书的封面、背面、侧面(4个)(2)找一找,认识面。

请同学们找一找身边的面,并且边说边摸(桌面、黑板面、笔盒面等)(3)说一说,完善对面的认识。

同桌之间边说边摸。

2、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师:刚才大家说的面,摸的面,我们可以把它们总称为“物体的表面”而且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大小)(板书:“物体的表面”)3、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师:(问)为什么有的同学涂得是图形,却也没涂完呢?找一些图形展示,并且让同学们比较说一说。

师:说明这些图形的面也是有大小的。

(1)你能用手描一描下面图形的面吗?(PPT展示)(板书)的大小问:什么是面积?(学生谈论)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通过练习,巩固对面积的认识三、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 西师大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定义;2.掌握常见图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定义;2.常见图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面积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形状的图案,并引导学生感受各个图案占用的空间大小。

2. 面积的定义面积是表示一个平面图形所覆盖的面积大小的物理量。

在介绍面积单位之前,师生可以通过几何实物,如正方形木板、矩形木板、三角形木板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积的概念。

通过学生实际测量和比较不同形状物体的表面积,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感性思维。

3. 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1 矩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a\\times b$,其中a和b分别表示矩形的两条相邻边。

这里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者多媒体展示形象地让学生理解。

3.2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a2,其中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同样,这里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者多媒体展示形象地让学生理解。

3.3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dfrac{1}{2}bh$,其中b表示三角形的底边长,ℎ表示三角形到底边的高的长度。

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者多媒体展示形象地让学生理解。

4. 面积单位的换算4.1 常见的面积单位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等。

4.2 面积单位的换算在教学换算时,应重点强调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典型的思路是利用计算机取证实现换算,如果计算机没有,也可以利用换算表格快速地查找并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实际计算中也容易出现因单位换算不当而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因此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西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面积的概念,理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我们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授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涉及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认识以及面积单位的换算。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能够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同时,通过实例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换算。

面积是指平面图形所覆盖的区域大小,通常用平方单位来表示。

我们将学习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这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我还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换算,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面积模型和不同面积单位的模型,学具则包括练习本和计算器。

通过直观的模型展示和动手操作,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换算。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图示和文字来展示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通过板书的引导,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在作业设计上,我布置了两个练习题。

第一个练习题是计算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并填写相应的面积单位。

第二个练习题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比如计算一个长方形房间地面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单位换算关系,将面积转换为平方厘米。

我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观察身边的物体和场景,尝试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记录下来。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将所学的面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刻理解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1)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2.过程与方法。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方格纸。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游戏:比一比:老师讲解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给树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哪组先涂完,哪组获胜?学生:不公平。

教师:为什么呢?学生:因为树叶的面积不一样?有大有小?教师:原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一面积。

(板书:面积)【设计意图】由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观察动手,揭示概念:1、A.出示实物,引导观察:通过物体的表面认识面积。

(1)同学们,你们说我们的数学书和课堂练习本哪一本比较大?大家可以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和练习本先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有没有摸到“面”啊?再摸一摸课堂作业本的封面,用自己的手体会一下“面”在哪?再比较一下它们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2)组织学生汇报结果:师:怎样比较的呢?谁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呢?将数学书和练习本的封面重叠在一起进行观察比较。

(边说边演示)像数学书和练习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物体,我们把它们的封面叫做“物体的表面”,(课件出示--物体的表面)(3)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也有表面,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一下两个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2. 能力目标: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能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3. 情感目标: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教具准备:边长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各一个。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预习提示:1. 测量和计算面积要用到什么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 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可以分别用它们表示?3. 测量和计算较大的面积用哪些单位?它的实际大小怎样?4. 1厘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教学过程:一、自读课本,初步了解面积单位。

1. 出示自学提示:测量和计算面积要用到什么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可以分别用它们表示?测量和计算较大的面积用哪些单位?它的实际大小怎样?1厘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对照自学提示读课本35、36页内容。

划出重点语句,在不懂的语句下做标记。

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2. 全班汇报。

二、教师点拨,合作探究1. 认识1平方厘米。

画一画,剪一剪:在方格纸上画几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一看1个正方形有多大?它的面积是多少?用字母怎样表示?强调读法和各种写法。

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量一量:用1平方厘米量35页中所画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2. 认识1平方分米。

仿照认识1平方厘米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

3. 认识1平方米。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面积的概念:指平面图形所占用的空间大小。

2. 掌握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3. 掌握面积的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4. 了解各种物品的面积单位。

过程与方法:1. 初步了解观察物品的眼光和方法。

2. 熟练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身体意识:喜欢注视各种物品,让自己的思维和观察更加敏锐。

2. 学习兴趣:对学习有热情和主动性,爱好学习有关面积及其计算的知识。

3. 培养审美感:欣赏各种物品的美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2. 掌握面积的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难点:1. 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思考。

2. 如何把学生分组让他们进行合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询问,让学生闭上眼,听教师根据房间的平面图形简述房间的大小,引入面积的概念。

2. 自主探究:(学生自己计算面积)(1)学生手中发放面积计和各种形状的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尽可能多地组合卡片,计算出各种图形卡片的面积。

(2)老师让学生修改并记录下各种卡片的面积。

(3)教师展示几何图形,示范计算面积的方法。

学生们在小组内尝试计算。

(4)学生们将计算结果记录到白纸上。

(5)学生们将各种花盆的面积进行排名。

选出最大和最小的两个面积,进行比较。

3. 发现规律(1)学生观察通过计算各种花盆面积历程,寻找计算面积的方法。

(2)学生们分组讨论和总结,把方法记录下来。

4. 拓展(1)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各种物品,找出物品面积的单位。

(2)学生们制作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平面图形的面积。

五、教学评价1. 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诊断性评价,让学生发言,并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纠正和指导。

2. 学生们完成练习册中的练习,检查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教师观察学生们在小组内的合作并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和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

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2.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3. 教学用具ppt课件4. 标签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一、认识面积,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块来认识数学王国的一位新朋友,大家有信心能上好这节课?来,同桌之间相互击个掌互相鼓励一下。

谁来和我也击个掌(生起立,停留在师生互相击掌状态)同学们,请看他和我的手掌面,哪个大,哪个小?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大家把你的一个手掌轻轻地放在课桌面上,看一看课桌面和手掌面,哪一面大?生:课桌面大师:刚才我们说手掌面、课桌面都提到了一个“面”字,这里所说的“面”让你想到什么?生:面积。

(板书课题:面积)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面积和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

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面积的含义(1)面积的第一层含义:课件示主题图师:明亮整洁的教室是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看教室里:黑板面和国旗面,哪一个面比较大?生:黑板面大。

师:是的,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像刚才提到的手掌、课桌、国旗、黑板等都叫做物体(板:物体),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表面(板:表面)有的物体表面大,有的物体表面小。

师:现在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的表面,再摸一摸数学课本的表面,她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生:课桌的表面大,数学课本的表面小。

师:课桌表面的大小就叫课桌的面积,数学课本表面的大小就叫数学课本的面积。

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其他物体的面积吗?生:举例说明面积。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面积吗?生概括面积的第一层含义。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知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面积的换算;3.能运用所学知识求解面积问题。

二、教学重点1.面积计算公式;2.相邻两个单位面积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求解面积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1. 自我介绍和绪论(5分钟)2. 导入新课“面积单位”(10分钟)•让学生看看手表的表盘,提问:“你们看看手表上的刻度是什么单位?”•引导学生思考,表盘上的刻度是一种什么量?通过一些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逐渐理解面积的概念和作用。

3. 课文讲解(30分钟)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通过多个例子带领学生掌握公式的使用方法。

同时,深入说明了常见的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4. 练习(20分钟)划重点后,让学生在课本或其他资料中自行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自我介绍(5分钟)2. 上节课复习(15分钟)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和面积单位的掌握情况。

3. 案例教学(30分钟)以实际情境为引入,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面积单位的知识。

通过数据和图表的操作,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计算方法。

4. 练习(20分钟)让学生通过具体场景的练习,在复杂的情境中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1. 自我介绍(5分钟)2. 上节课复习(15分钟)再次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对面积单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的掌握。

3. 总结(3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境计算面积。

4. 作业布置(10分钟)布置作业并检查,帮助学生再次复习、强化所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1.归纳法;2.分组讨论法;3.比较法;4.实践操作法。

六、教学资源1.游戏化课件;2.相关作业。

七、教学评估通过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和练习,检查学生对面积单位和计算面积的基本能力是否掌握。

同时,布置作业和课后练习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单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面积单位︳西师大版教学目标
1.掌握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概念及互换。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概念及互换。

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教案、黑板、粉笔、计量尺、布条等。

2.学生:笔、直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约10分钟)
•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

•师生共同探究一下学过的长度单位,引出面积单位。

2. 讲解新知识(约20分钟)
•讲解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概念及互换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在黑板上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上台解答,让全班同学磨练思维能力。

4. 练习检查(约15分钟)
•教师抽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误的部分进行纠正和解释。

•对于一些优秀的解答,进行点评表扬。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授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概念及互换,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比较活跃,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需要在课后进行辅导。

同时,下节课需要加强面积单位的练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1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4-26的例1、例2、例3和“课堂活动”、练习五的1-3题⏹教学提示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

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学时要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

本课时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自主探索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实践活动式学习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关于面积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在熟悉的事物中由初步感知到抽象概括出面积的意义,体验面积知识建立形成的过程。

2.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数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体验自主学习知识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物体的面、物体表面的面积含义。

难点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直尺、方格纸、形状不同的两片树叶、钉子板等学生准备:直尺、方格纸、形状不同的两片树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

如:故事描述法、游戏体验法等。

)一、读图谈话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24页主题图)师:读“教室”情境图,仔细观察,找出情境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预设)生1:课桌的面是指哪一部分?生2: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一样大吗?生3:地面上一个格子有多大?生4:黑板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哪个大些?…师:结合情境图发现的数学信息,说说这些信息有哪些共性?(预设)生1:读出来的信息有课桌的面、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地面上的方格这些都是物体的“面”。

生2: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与“面积”有关。

…师:今天我们要借助这一具体的情境来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课桌的面、数学书和语文书的面以及地面的方砖来让学生认识“面”,最后通过比较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大些来认识面积,引出新课。

参考:课件展示法: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朋友,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课件出示3 组图片:一组一组的出示)(1)蓝猫图,形状一样,大小不同;(2)两张大小不同的人物相片;(3)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师:看到这几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特点?(形状完全一样,就是一个大一个小)设计意图:在新课导入时,通过课件活泼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观察图片中得出:形状完全一样,就是大小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唤起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知识点1:认识物体的面(教材第25页例1)师:用手摸一摸自己的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桌面是平平的,很光滑,能摸到边沿。

生2:数学书的面也是平平的,也能摸到边沿。

生3:数学书放在桌面上,说明桌面比书面大一些。

……师:桌面和书面都能摸到边沿,说明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

师:你能说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分别是指什么?(生小组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桌面和书面,说一说从实践中感悟出面有大小、是平的;最后说出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等分别是指什么,这样在观察、操作中体验感知面的意义,同时形成面这一空间表象。

知识点2:认识面积(教材第25页例2)师:你能说说黑板和课桌的面那个大,哪个小吗?生:黑板和课桌的表面都是平的,要比较黑板和课桌的表面的大小,就是比较平面的大小。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结果?(预设)生1:观察比较的方法,黑板和桌面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直观观察,黑板面远远大于课桌的面。

生2:触摸感触的方法,从触摸黑板的面和桌子的面的时间和过程比较,黑板的面远远大于课桌的面。

师: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较大;课桌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师:观察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预设)生1: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抽象出来的平面图形。

生2:观察这两个平面图形,正方形的表面大,长方形的表面小。

师:像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由物体抽象出来的封闭图形是有大有小的,这些物体的表面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结合具体的图形,你能说说什么是面积吗?(预设)生1:黑板的面积就是黑板面的大小。

生2:课桌面的面积就是课桌面的大小。

生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师:你能说说什么是物体的面积吗?(预设)生1: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大有小。

生2: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知识点3: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材第26页例3)一、读图理解题意,找出已知和问题师:读图理解题意,你能发现哪些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预设)生1:教室的两面墙都贴了瓷砖,你能比较出这两面墙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吗?生2:两片形状不同的树叶,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二、思考与探究1.比较墙壁面积的大小师:要比较教室贴瓷砖的两面墙壁的面积的大小,你有什么好方法吗?(预设)生1:可以采用观察法。

生2:用手触摸的方法。

……师:上面的两种方法操作性强吗?观察和用手触摸能比较准确比较出两面墙壁面积的大小吗?(预设)生1: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能准确比较出两面墙壁面积的大小。

师:在仔细观察墙壁以及瓷砖的数量,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预设)生1:两面墙壁上贴的瓷砖是同样规格的,生2:只要数数两面墙壁上瓷砖的块数就可以比较出贴瓷砖部分的大小了。

2.比较两片树叶面积的大小师:你有什么方法比较出两片树叶的大小呢?(小组讨论,交流)(预设)生1:重叠法,把两片树叶重叠在一起。

生2:观察法和触摸法也不太好。

……师:重叠法比较大小时,两片树叶不重叠部分无法比较,还有其他的好方法么?能不能用一个标准的面积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小组讨论,交流)(预设)生1: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看哪片树叶遮住的方格数多,哪片树叶的面积就大一些。

师:好,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比较一下,两片树叶面积的大小。

(汇报交流)生:形如的树叶,遮住完整的方格是6块、不完整的方格部分可以拼成大约7个方格,这样大约一共占了13个方格。

生2:形如的树叶,完整部分的方格有5个,不完整部分的方格大约可以拼成4个,这样大约一共是9个方格。

生3:形如的树叶的面积大些。

三、归纳与总结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你有哪些收获?(预设)生1:同样大小的瓷砖的块数越多,面积就越大,块数越少,面积就越小。

生2:树叶遮住的面积相同的方格数量越多,树叶的面积就越大。

生3:要比较两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可以借助计数遮住面积相等的格子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使用同样规格的方格可以比较出规则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

教学时,先比较贴有同样规格的墙面的面积的大小,然后比较不规则的两片树叶面积的大小,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实践操作活动,对面积和面积的大小有了进一步深层的认识。

(三)巩固新知:1.教材第26页“课堂活动”。

2.教材第28-29页练习五的第1-3题。

设计意图:1.通过在含有方格的钉子板上围成不同形状的图形,并数出围成的图形方格的大小来确定图形面积的大小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感知面积是指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并且得出面积是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这一结论。

2.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涂一涂、数一数”等实践活动在实物上找出面、在图形上用红笔画出周长、用蓝色笔涂出面积以及数方格确定图形的面积,让面积这一几何概念鲜活起来。

(四)达标反馈1.下面各图形哪个有面积?它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2.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3.在方格纸上画出2个面积等于6个方格的图形4.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答案:1.2.左面的图形面积是5个方格,右面的图形面积是4个方格,左面的图形面积大。

3.答案不唯一。

4.形状不同,面积相等,都是10个方格。

(五)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你对面积和面积的大小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预设)生1:面是平的,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生2:形状不同的物体的面大小可能相等。

生3: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面的大小。

生4:我的困惑是曲面有面积吗?比如篮球的面。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概括和总结。

(六)布置作业1.用红色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用黄色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2.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3.下面的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4.哪一个图案的面积大些?5.若用方砖铺满下面的空地,哪个需要的方砖的块数多?6.读图,用“面积”说一句话。

答案:1.2.3.左面图形有10个方格,右面的图形有8个方格,左面的图形的面积大些。

4.左面的图形有16个方格,右面的图形有15个方格,左面的图形的面积大些。

5.右面的需要方砖块数多是48块,左面的是45块。

6.(1)左面粉色的长方形的面积大,右面蓝色的长方形的面积小。

(2)右面绿色的树叶面积大,左面黄色的树叶面积小。

(3)1元硬币的面的面积大于1角硬币的面的面积。

板书设计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认识封闭图形及封闭图形的面积一、画一画,辨一辨(课件出示)图一图二图三师:上面这三个图形,你们觉得哪个比较特别?为什么?生1:第一个图形(角),因为它没有合拢,没有封闭。

生2:第三个图形是一条线,向两方无限延伸。

生3:第二个图形特殊,没有缺口。

师:像图二这样的图形,首尾相连没有缺口,叫做封闭图形。

师:你能比较这三个图形的大小吗?(引导学生辨一辨)师:你们能说出哪个图形有面积吗(引导得出:封闭图形才有面积)师:封闭图形的面积有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