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1.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第1篇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让文章"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
让文章"复生",所以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
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是必要的。
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有效指导体现了一个出色教师应有的素质。
然而有的教师为了快速、简捷、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便直接传授学生朗读秘诀: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轻读,什么地方停顿长些,什么地方停顿短些,什么地方带着微笑读,什么地方读出伤心来……这是纯技术性的朗读技巧的灌输,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不加解释,学生的朗读便成了"邯郸学步"。
一旦脱离了老师的技术指导,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千万不能滑向形式主义泥潭,既要重视技巧,又要不"唯技巧"。
"唯技巧"即声音上形似,而没有内心的情感依据。
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也各不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如果我们不告诉学生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什么,而是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体验,获得真切的感受,拥有情感的体验,那么,学生朗读动情时声音自然有高低之分,轻重缓急,有了变化就成了艺术。
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断被人们认可,提出在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均应重视朗读教学,并在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中均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使用普通话,准确、有感情及流利地将课文朗读出来。
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主要表现为朗读要求有待完善,教师朗读素养有待提升,家长对朗读缺乏重视度,影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及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指导引言小学语文学科是学生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而朗读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在小学语文之中,通过朗读能够使文章的内容用有声化的艺术形式进行表现,从而使小学生在过程之中能够了解作品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小学阶段学生正在不断加强对于语文知识的感悟里,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开展朗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要不断的对于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并且对于学生开展全面化的培养教育。
1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意义1.1培养学生朗读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首要意义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素养,培养他们朗读的自信。
教师通过朗读训练和指导,不断在课堂上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运用语言、把握朗读节奏、在读时融入情感等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运用语言、朗读文章的自信心,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时更有底气。
1.2促进学生人际交往从本质上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也是指向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通过朗读文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而一旦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人际交往时便能够更加自由、灵活地表达,能够精准地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其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够随之提高,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3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内容。
学生在朗读之前会提前感知材料,在对材料的内容有深层次了解之后,会对朗读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研究总结范文
低年级语⽂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研究总结范⽂ 篇⼀:⼩学语⽂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案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朗读是⼩学⽣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学习⽽⾔,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的重要⼿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有助于加深学⽣对课⽂的理解。
《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学语⽂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领会⽂本的内涵,感受⽂章的韵味,体会⽂中的情感,强化语⾔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
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才,促进学⽣记忆,丰富和提⾼语⾔表达能⼒,培养形 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艺术的欣赏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轻重的地位。
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错位,学⽣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语⽂能⼒的提⾼。
鉴此,我提出了研究此课题。
⼆、课题研究⽬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朗读的浓厚兴趣。
指导学⽣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掌握朗读技能,形成良好的语⾔习惯,提⾼语⽂素养。
2.形成“有效朗读指导”的操作策略,总结出基本规律,以改进朗读教学效率,提⾼课堂教学效益。
三、课题研究内容: (⼀)、研究⽬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仅仅是学⽣朗读召集⼈、旁听者、捧场⼈,学⽣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2、学⽣在朗读中⾃读⾃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3、学⽣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谈,语⾔表达苍⽩空洞,缺乏个性。
(⼆)、研究如何加强学⽣的朗读意识。
1、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2、启发学⽣去揣摩体悟⾓⾊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进⾏朗读,在具有⾓⾊意味的绘声绘⾊的朗读中⼼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朗读指导
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朗读指导随意翻开一本小学语文书,不难发现,无论哪种版本的教材,无论哪个年级,几乎每一篇课文后面的第一项练习都是”朗读课文”或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手段,也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和理解语言文字的重要方法。
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规定,也是对朗读教学的总要求。
显然,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把朗读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加以指导和训练,课堂上,学生读书的热情不高,有的人齐读时只张嘴不出声,有的人别人读时索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
为此,笔者对低年级朗读评价主体多元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现结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小马过河》一课的教学实践对这些不成熟的做法做一总结:《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在《小马过河》一课的朗读教学评价中,我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垄断”评价的现状,教师、学生都成为了评价朗读的主体,课堂上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自我评价,还有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也有了积极性和参与权。
一、师评,善于引导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作为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所以,在朗读评价中我努力做到:1.赏识,让学生敢读。
在新课标低年级教材中,学生的认字量大大增加,生字成了朗读课文的最大障碍,这就要求教师从生字的正确认读入手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消除这些孩子在朗读课文时的恐惧感,让他们慢慢喜欢上朗读。
低年级学生朗读指导策略——以《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为例
|文|王效凤王爱武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受能力,即语感。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学习方式,也是古人最为推崇的培养语感的方式。
低年级教材非常重视对朗读的训练,每一册教材都有具体的要求。
二年级上册提出的朗读要求是:分角色朗读,能对比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角色的心情,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因而加强朗读指导尤为重要。
但由于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等原因,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下面就以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指导学生朗读的策略。
一、树立标杆,在示范中激发朗读兴趣二年级学生接触课文的时间还不长,对于如何学好语文还没有丰富的经验,如果只是把朗读课文的具体要求一一罗列出来,而没有具体直观的示范引导,学生就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范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可模仿学习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学习怎么去朗读。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
课文中的小蝌蚪好奇心非常强,它为了寻找自己的妈妈,不断向碰到的人询问谁是自己的妈妈。
为了让学生借助朗读更好地感知小蝌蚪的好奇心,在导入课文的时候教师播放了动画片,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画面中感受小蝌蚪先后与鲤鱼妈妈、乌龟、青蛙对话的情景。
动画片中各个角色说话的语气、语调都不相同,给学生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这就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在自由朗读课文时,学生就纷纷模仿动画片中出现的音调进行朗读,效果非常好。
在朗读课文之初,教师就利用动画片中的对话先入为主,给学生的自主朗读起到了一个表率作用。
视频中的朗读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材料,还给学生树立了朗读的信心,学生在“模板”的指导下,掌握了朗读的方式,同时也获得了朗读课文的动力。
二、创设情境,在点拨中提高朗读水平朗读指导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有侧重的指导,以赞许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语音、语气、语调去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初探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
因此,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让给学生。
一、朗读在阅读教学中重要作用过去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朗读有助于学习和巩固语言文字传统的语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继续发扬“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些蕴含着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经验总结都强调了一个“读”字。
(二)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读的方式很多,但最值得我们重视的还是朗读。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想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手段和技术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二、如何进行朗读教学(一)加强朗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又是学习的直接动力。
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1、教师激情范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全身心的投入,对课文所描述的优美情景融情范读,可以极大地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2、根据教材具体的语境进行朗读训练任何形式的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把握住每个词、每句话的感情色彩,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的训练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进行一番体会与揣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摘要: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征。
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着重分析了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朗读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94-01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克服以往阅读教学中的弊端,摒弃纷繁复杂的分析,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多让学生去读,真正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1 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愉快的、充满创造性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
”朗读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所以我们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所体验,从而形成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才能有良好的语感。
创设朗读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挂图、幻灯、多媒体课件、录音、录像、编课本剧手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和《绝句》这两首古诗时,可以根据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教学时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播放课文范读录音等多种手段,创设诗歌意境。
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背诵,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
为了表现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语言美,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朗读指导策略例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朗读指导策略例谈作者:谢玉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70期统编版教材对朗读训练要求明确,有层次、有梯度,逐年提高,从能够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统编版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朗读题目设置可以发现,朗读是小学语文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形式。
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及提升核心素养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感,更能提升语文的阅读性和趣味性。
因此,本文结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朗读教学实践探索与研究,总结文学体裁不同,选择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以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论述相关策略。
一、读文言文,正确断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的要求。
因此,通过朗读结合注释来了解文言文大意在三年级阶段能够带来新的阅读模式,初步引出新的阅读能力。
《司马光砸缸》《守株待兔》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和下册用文言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故事,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朗读上更是需要教师的不断指导才能把文言文读通顺。
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通读课文,如,通过听录音范读和自由朗读来读准字音;和同桌读、和小组读,读得流利、通顺;教师范读,生跟读,并划分节奏,读好文言文的断句,初步获得语感;对着注释反复读,将文言文读通顺、读流利,读通全文,理解字义,从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并从中更好地读懂寓言带来的深刻启示。
班级展示读课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及评价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宋人想不劳而获的心理。
朗读“因/释其耒/而守株”时注意停顿,语速稍缓,读出满怀期待的语气。
这篇寓言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学生要反复朗读,理解意思,才能很好读懂其中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见,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千古名言,理由也就在此吧。
一、朗读的原则南宋哲学家、教学家朱熹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
因此,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应该集中注意力,用心思考,把朗读跟理解相结合。
只有对阅读材料熟悉、理解得深,才可能表现出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意旨、情趣。
从整体上体现文章的事、人、情、理。
1、明理“入境”所谓明理入境,即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懂得应该怎么读的道理,然后再反复练习。
运用这种方法,学生所练就的朗读能力,才是真正的能力,即使换了语言环境,学生也会读,且读得好。
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忆铁人》一课第二自然段中的“铁人睁大眼睛,‘哦?……唉!’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时,先让学生深入理解“哦?”“唉!”所包含的意思和感情色彩。
当学生说到:“哦”表达了铁从惊疑到醒悟的心情。
“咳!”表达了铁人从后悔到自责的心情后,此时学生对“哦?”、“唉?”理解已到了家,指导读也就到火候了。
于是,可以叫发过言的学生给大家示范,读后大家评说,最后全班仿效读得最好的同学,一齐练读。
这样训练自然就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了。
同时通过指导读这个“哦?”“唉”学生也更深刻地理解了铁人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改正过错的思想品德。
再如《小珊迪》一文中,指导朗读小珊迪乞求说:“先生,我可以帮你去换零钱……”时,我们首先可以把“乞求”与“请求”作一比较,从而更好地体味小珊迪的窘迫和无奈,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并能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品味其中的深刻内蕴,被其中内在的情感所吸引,所陶醉。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既然如此,教学就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
在这个过程中诵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怎样指导学生有效朗读呢?我认为大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在情境创设中入情入境地读1、角色体验,让读人情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角色,文中角色感人的语言,只能通过朗读,才能把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传达出来。
在教学中我努力启发学生具有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感情,甚至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既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从而取得教师细致分析讲解也难以收到的效果。
2、想象品句,让读入味教学中多年的尝试使我发现,要想进行有效的读的训练,就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更能诱发学生的语感。
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中。
如《林海》一课,有一句:“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
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此句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林”比成了“海”。
可是“林”为什么像“海”呢?学生心中不免会有此问,于是,我让学生充分想象,想象林的种种绿色,就似那海水深浅不一的颜色;再想象这连绵起伏的群岭是什么样子的,就像大海翻腾不息的波浪,“闪着银裙的白桦”就像海上朵朵白色的浪花……这样一来,学生的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大海.看到了群岭起伏的“大兴安岭”,朗读时的气势和力量也显示出了大海的广阔,林海的无穷魅力。
读中想象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语言的艺术之美,内容的意境之美。
小学一年级语文:《荷叶圆圆》教学案例——低年级的朗读指导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低年级的朗读指导一年级语文教案问题提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散文诗,语句优美、轻快活泼的,很适合朗读。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朗读的训练。
从层次上,让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读;从形式上,为了让学生喜欢读,读出趣味,先安排了个别朗读、同桌互读、小组读、表演式朗读、全班齐读、师生交替读等,老师作了指导和示范。
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案例描述:教学片段一:读悟结合,相互促进师:在朗读中,我们已经发现原来荷叶中藏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呢!(出示四幅图。
)多有意思啊!那么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把荷叶当作什么呢?快到课文里找找吧.(请同桌一起再把课文读一读。
)生:四个调皮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师:那么,它们是怎样在荷叶上玩的?生:读出课文四句话师:再指名用完整的话回答,做动作,贴卡片。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片段二: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并配上音乐:看来,小朋友读得很不错,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好吗?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看好每一幅图,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说:……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2、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生回答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朗读指导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指导【摘要】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下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
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同时也减弱了读的有效性。
如何加强朗读有效性的指导,本文试着从语文课堂教学指导中的初读、再读、精读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朗读感知领悟表达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
朗读训练最主要的要素是训练内容、方法、训练时间、训练主体(即学生)等。
优化训练过程,就是在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优化、调配管理,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合理地安排读的训练,把读书训练因素有效地整合,使学生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言语能力。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初读感知文本,读中理解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针对情感性较浓的文章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披情入境,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线。
如《哪吒闹海》一课可以这样设计初读:课文主要围绕着“闹”来写的,那么“闹”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气势,“闹”中到底蕴涵了哪吒一种怎样的精神呢?这样的初读,教师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一方面潜意识地引领学生读书,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力求感知文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心得体会.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心得体会吴艳菲案例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背景]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新型理念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呈现。
如“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等等。
并且这些方式也逐步被老师们在课堂上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毋庸质疑,新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对阅读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有的老师在努力实践这些理念时却发生了偏差,对新课标中提出的朗读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到位。
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与理解感悟语言文字,体会内容和情感。
而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和唯技巧上案例:《可爱的草塘》“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一句?生:“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师:“读得大不大,美不美?谁能读得再大些?(学生再读)师:大了吗?我们再大声朗读一遍。
案例分析:学生将“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一句读了数遍,但让人感觉到学生的朗读是被动肤浅,缺少情感的。
难道仅仅声音大就表现出草塘之大之美吗?我认为在文中表现的应该是作者进入北大荒看见草塘后的惊喜和赞美之情。
如果教师不能结合文本内容用恰当的语言铺垫渲染,也不作必要的朗读指导,只是非要学生读出“大而美”的情感,这只能是牵强走形式的朗读。
因为美不是强加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应该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
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通过自身语言、表情等方式的渲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与课文主人公亲密接触,身临其境地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文本作者的情和意,达到与文中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收获和感受吴艳菲我很荣幸参加了在三明大田县实验小学隆重举办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暨福建省第二届“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
因此,可以说,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5、6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阅读教学不但可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性情、培养优秀品德的作用.本人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特别像《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篇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景: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第几段,学生刚读了没几分钟,老师一拍手,读完没读完的都停下了,接着教师开始讲讲问问,回答问题的也总是那么几个同学,别的学生课文还没有读熟练呢,不会也不敢举手回答,而我们呢,也不敢提问那些不举手的同学,因为他们读都读不对,找都找不到,叫起来多浪费课堂时间。
一节课,就在老师与好学生的问问答答中过去,大部分学生成了配角,终于煎熬到下课。
这个是我自己以前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单就朗读教学来说,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老师的讲讲问问上。
因为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读不懂,要老师讲解才能懂2.朗读的目的不明确,学生没有明白为什么读,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由口无心地“念着经”。
3.朗读的面窄。
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4.朗读指导不到位。
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地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指导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为一体,也就达不到朗读的目的。
5.朗读评价单一。
教师的评价语往往就是“读得真好”,“读的真流利”,“读得真有感情”。
课标中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普遍存在于我们课堂朗读指导中的这些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到底为什么要朗读?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要让学生读到什么程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哪些好处?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的朗读才有实效?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包括有表情地朗读和默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朗读不准确、表达不生动的问题,这导致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研究还比较匮乏,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探讨。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对指导朗读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可以找出影响朗读效果的因素,发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并对实施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问题,提出有效的指导策略,以期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教学效果的改善。
通过这项研究,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朗读,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节和情感表达,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声音语调的准确性。
研究指导朗读的策略性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研究朗读的策略性也可以为教育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对象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小学生。
小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是指导朗读的直接对象。
他们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朗读可以提高语感和语音准确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朗读指导
浅谈小学语文教课中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朗诵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该以教师的剖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踊跃的思想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虑,遇到感情熏陶,获取思想启示,享受审美乐趣。
”依据这个教课理念,在讲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课原则,指引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感情,在读中品词赏句,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自得,进而感觉到念书的乐趣,创建富裕生命活力的语文讲堂教课。
一、朗诵要充足展现学生个性如,在教课课文时,在指导学生剖析完了课文内容后,不要以优异生或是自己的范读为标准,而是启示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出各自对这段文字的领会。
能够是诧异的,也能够是慢慢儿赏识的等等。
这样就使得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足的发挥。
读得投入,读得快乐轻松,也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的个性酣畅淋漓的张扬。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带有浓重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一致的感悟过程。
所以,念书其实不是“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的过程,关于句子的理解、领会各不同样,读出来的句子也各不同样。
所以我们一定要鼓舞个性化的多元朗诵,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各展其长,在朗诵中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与人分享,相互启示,共同提升。
二、着重精讲多读。
阅读教课是小学语文教课的基本环节 ,读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少讲多读,精讲细读,是语文阅读教课的一条原则。
教师要坚定建立“讲”为“读”服务的教课指导思想,做到“精讲多读”。
认清教师的“讲”是为了帮助学生疏导思想、指点迷津、拨正方向。
所以,讲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讲在点子上,讲在要点处、要点处、疑难处,经过“精讲”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
以读代讲。
对课文中文字浅易、学生一读就懂的部分,教师无需再作详细地解说,能够“以读代讲”。
而那些易于领悟却难于言传的句段,教师很难把它讲得更传神,就应当指引学生频频朗诵,领会感情,以此把不行言传的感情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乾安县第七小学牛智军[背景]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新型理念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呈现。
如“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等等。
并且这些方式也逐步被老师们在课堂上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毋庸质疑,新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对阅读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有的老师在努力实践这些理念时却发生了偏差,对新课标中提出的朗读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到位。
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与理解感悟语言文字,体会内容和情感。
而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和唯技巧上。
案例一:《可爱的草塘》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一句?
生:“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师:“读得大不大,美不美?谁能读得再大些?(学生再读)
师:大了吗?我们再大声朗读一遍。
案例分析:学生将“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一句读了数遍,但让人感觉到学生的朗读是被动肤浅,缺少情感的。
难道仅仅声音大就表现出草塘之大之美吗?我认为在文中表现的应该是作者进入北大荒看见草塘后的惊喜和赞美之情。
如果教师不能结合文本内容用恰当的语言铺垫渲染,也不作必要的朗读指导,只是非要学生读出“大而美”的情感,这只能是牵强走形式的朗读。
因为美不是强加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应该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
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通过自身语言、表情等方式的渲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与课文主人公亲密接触,身临其境地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文本作者的情和意,达到与文中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
请看下面这则案例。
案例二:〈〈掌声〉〉
在学习完第一小节,让学生对英子忧郁的性格有所感悟后,再出示第四小节:“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
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
师:这段描写中,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真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生:英子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
生:英子不再沉默了,她变得勇敢了。
生:英子是个大胆的女孩,她敢和大家跳舞了。
师:我们通过读书,看到了一个忧郁的女孩变成了活泼自信的女孩。
现在请你们来读读这段话,并和刚才的第一小节比较一下,看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指名读,引导其他生认真听)
生:“上小学的时候……”“从那以后……”(分别朗读这两段话)
师:他读得怎么样?大胆地说出你的意见。
生:我觉得他读第一自然段时,没有感受到英子孤独而自卑的心理。
生:我觉得他读第四自然段时很平淡,感觉不到英子变了一个人。
师:是呀,只有在读书时把自己当成英子,就能读出她的感受。
请大家自己试一试,我从你脸上的表情就能猜到你的内心。
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愿意再为大家朗读?
生:“从那以后……”(读完后,其余生不约而同地鼓掌)
师:对呀,从你们的掌声中,可以知道你们感觉到了英子的内心的变化。
那让我们起立一起来朗读,共同感受英子的内心。
(学生纷纷起立朗读)案例分析:在整堂课上,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用“心”来读书。
在课堂上通过自身的教学语言设置一定的情境,抓住学生对英子内心世界的体会,让学生将理解语言文字和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学会关爱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朗读的指导无须技巧性的语言点拨,自然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