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elity:一个基金巨头的失败总记录

合集下载

杰夫伊梅尔特管理学案例

杰夫伊梅尔特管理学案例

作为CEO,我曾经历过四次尾部风险事件,三次全球经济衰退,各个行业都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刻。

经济周期和全球危机对任何公司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选择逃避是更大的错误。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期,你会遇到从未见过的事情、从未计划过的事情。

2001年之前,我从未真正经历过尾部风险事件。

在那之后,我切身实地经历了许多:9·11、飓风卡特里娜、全球金融危机、福岛地震和核灾难、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等等。

而现在,我们正在经历新冠病毒对全球经济和民生的挑战。

在至暗时刻,生存需要勇气。

我们会倾向于回到旧习惯,去逃避,或去等待一切恢复正常。

但我的经历教会了我,这正是领导力和行动发挥作用的时期。

Know that time resets.要知道时间会重启。

多数你以为你知道的,都在时刻改变。

在这件事上,每一分钟都是一天,一天是一个月,一个月是一年。

按照你可以处理的一个时间段制定计划。

在金融危机中,我们以每周为单位做计划。

不要害怕做决定,不要害怕改变你的想法,并学会承认“我不知道”。

放稳自己的节奏。

因为危机带来的挑战将会一波接一波到来,不要期待它会停下。

为自己准备几个备用计划。

你的错误可能分为两种方式:不作为和反应过度。

所以,不要恐慌。

在9·11悲剧之后,商用航空行业看起来永远不会恢复了,但它的确恢复了,并经历了15年的牛市。

You need a strong and flexible point of view about the world.你需要建立强大而灵活的认知体系。

这会让你看到一系列的偶发事件,并帮助你理解最重要的事情:你需要做什么决定,和你何时需要做这些决定。

在新冠病毒的问题上,你应该寻找一个病毒对经济影响持续时间的宏观视角。

好消息是中国正在恢复,坏消息是这是有史以来我们第一次同时停止全球经济,没有模型可以参考。

在危机中总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事实却很缺失。

你要找到能信任的情报。

你需要同时看到“两个真相”: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机会又在哪里?保护你的公司未处在风险中的部分,并同时捍卫未来。

基金失败的原因分析

基金失败的原因分析

基金失败的原因分析在金融市场中,有很多投资者选择投资基金来实现财务增长。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基金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本文将分析一些造成基金失败的原因,并探讨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一、市场波动性市场波动是基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金融市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发展、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

市场波动可能导致基金的价值下跌,从而造成投资者的损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投资者应该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市场趋势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管理团队能力不足基金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经验对于基金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能够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并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然而,一些基金的管理团队可能缺乏必要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导致投资决策不准确,从而造成基金的失败。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可以通过查看管理团队的业绩和背景等信息来评估其能力。

三、过度交易一些基金经理可能会过度交易,频繁买卖基金的投资组合,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

此外,过度交易还可能导致投资策略的频繁调整,而不是长期持有投资组合。

这种行为通常会导致基金的表现不稳定,并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正确的做法是选择一支长期稳定的基金,并进行适度的交易。

四、缺乏透明度一些基金管理公司存在缺乏透明度的问题,这会对投资者造成困扰。

缺乏透明度的基金可能不向投资者公开其投资组合、费率结构等关键信息。

投资者应该选择那些提供透明度高的基金,以便更好地了解其运作方式并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五、风险管理不当基金的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

一些基金可能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对投资组合中的风险进行充分的控制。

在选择基金时,投资者应该关注基金的风险管理能力,了解其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方法。

六、选择不当的投资策略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投资策略,例如价值投资、成长投资、指数跟踪等。

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

选择不当的投资策略可能导致基金的失败,因为该策略可能与市场趋势背离或无法适应市场变化。

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

●动机比外在表现更能确定购买证券是投资还是投机。

●内在价值不能被简单地看做是公司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

●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严禁损失,二是不要忘记第一原则。

股市向未被人视为精英基本之地,华尔街则是衡量一个人智慧与胆识的决定性场所。

本杰明·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初入股市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伦敦。

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伴随着美国的淘金热潮,随父母移居纽约。

格雷厄姆的早期教育是在布鲁克林中学完成的。

在布鲁克林中学读书时,他不仅对文学、历史有浓厚的兴趣,更对数学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

他喜欢数学中所展现的严密逻辑和必然结果,而这种逻辑的理智对于以盲目和冲动为特色的金融投资市场来说,永远都是最为欠缺的。

从布鲁克林中学毕业后,格雷厄姆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

虽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不得不迫于生存的压力,以打工来维持生活和交纳不菲的学费,但他坦然面对生活的种种坎坷,在一批优秀导师的指导下,更深地把头理进书本和学问当中,从知识中不断吸取营养。

1914年,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

但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格雷厄姆需要找一份报酬较为优厚的工作,为此,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卡贝尔校长的力荐下开始步入华尔街。

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来到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做了~名信息员,主要负责把债券和股票价格贴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

虽然这份工作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最低等的职业之一,但这位未来的华尔街教父却由此开始了他在华尔街传奇性的投资生活。

行为金融学试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行为金融学试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5×4’)1. 动量效应:也称惯性效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2. 偏好反转: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偏好有所差异,甚至出现逆转的现象。

3. 框定依赖:人们的判断与决策依赖于所面临的决策问题的形式,即尽管问题的本质相同但因形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

4. 处置效应:投资人为了避免后悔,会倾向继续持有具有资本损失的股票,而去变现具有资本利得的股票。

5. 拇指法则: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一种思考上的捷径,是解决问题的简单、通常是笼统的规律或策略。

二简答题(4×6’)1.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哪些错误?(1)对结果的先验概率;(2)对样本规模的不敏感;(3)对偶然性的误解;(4)对可预测性的不敏感;(5)有效性幻觉;(6)对均值回归的误解。

2. 简述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的特征?(1)封闭式基金溢价发行:当发起人募集封闭式基金时,基金往往溢价发行,其溢价幅度大约为10%;(2)封闭式基金交易价格从交易开始之后的约120天之内就会下降,其交易时折价超过10%,并且通常就一直保持折价交易;(3)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大幅波动,交易的程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波动;(4)当宣布封闭式基金清算或者转为开放式基金时,基金价格会显著上升,折价变小,但直到最终清算或转为开放式基金之前,仍会有小部分的折价留存下来。

3. 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有哪些特点?价值函数有如下四个特点:(1)价值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2 价值函数是定义在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利得和损失,它是一条以参考点为原点,以收益为自变量的单调递增函数;(3)价值函数呈S 型,即在面对利得时是凹函数,体现出风险厌恶的特征,而在面对损失时是凸函数,体现出风险偏好的特征;(4)价值函数在损失部分的曲线要陡于收益部分的曲线。

4. 为什么说损失厌恶导致禀赋效应?许多决策是在两种方案间的选择:维持现状,或者接受一个新的方案(新的方案在一些方面有利而在另一些方面不利)。

基金从业的经典案例分析

基金从业的经典案例分析

基金从业的经典案例分析为了实现财务目标和保值增值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资基金。

然而,基金从业领域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

本文将分析几个基金从业领域的经典案例,探讨他们的成功因素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经验教训。

1. 温斯洛选股法的成功故事温斯洛选股法是一种基于技术分析的投资策略,由基金经理温斯洛·艾奈斯利创立。

他通过研究和筛选具备优质特征的股票,成功地增加了他所管理的基金的价值。

艾奈斯利的成功来自于对市场走势的深入了解和独特的技术分析模型。

这一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温斯洛·艾奈斯利并不依赖于主观的猜测或情绪波动。

相反,他通过准确的技术指标来识别投资机会。

在我们选股时,可以借鉴他的方法,寻找能够提供可靠数据支持的策略。

2. 彼得·林奇:价值投资的传奇彼得·林奇是华尔街的投资巨头,以其对价值投资的独到见解而闻名。

他曾经管理着一支异常成功的基金,并在投资过程中取得了很高的回报。

林奇注重分析企业的基本面,并寻找被低估的股票。

他相信,如果一个公司的价值被低估,那么股票的价格最终会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

彼得·林奇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基于价值投资的策略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分析。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企业的基本面,才能找到真正具备潜力的股票。

这一教训对于我们避免盲目跟风和追逐热门股票是至关重要的。

3. 量化投资的奇迹:文艺复兴科技基金文艺复兴科技基金是一支以量化投资策略著称的基金。

它利用复杂的算法和数学模型来分析市场趋势,并进行交易。

该基金在科技行业表现出色,一度成为投资者的宠儿。

该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文艺复兴科技基金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投资系统,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来识别市场中的机会。

量化投资的优势在于能够消除情绪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更加依赖数据和规则。

这一教训提醒我们,在投资过程中要善用技术手段,适度运用量化模型来指导决策。

总结:通过分析上述几个基金从业领域的经典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基金从业者在投资过程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911,美国的阴谋

911,美国的阴谋

,美国的阴谋?∙911∙∙文章提交者:乔丹光光加贴在海军论坛铁血论坛/bbs31-0-1.html∙∙对于二十世纪的第一个“惊天阴谋”,今天好像已经没有多少人来关心其凶手的真伪了,但是,当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突发之际,那么多的世界富国陷入困境,那么多的国际巨头灰飞烟灭,那么多的财富神秘消失,我们又突然想起了“9•11事件”,想起了这场所谓的大灾难留下来的种种疑点,以及这些疑点跟今天华尔街翻天覆地变化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里,我们借用一些资料来重新分析,看能不能找到一点证实我们主要观点的证据。

[ 转自铁血社区 / ]常识告诉我们说,如果一个事件“自然而非人为地”发生,那么,发生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必定是真实可靠的,即使事件发生的一些细节一时难以查明,但是最主要的证据绝不会指向另外一个相反的方向,即事件是“非自然发生”的。

倘若,只要有几个这样的“非自然发生”的证据出现,那么,就足以推翻整个事件的基本前提,那就是说,这个事件就是“人为地”发生的。

这就像我们常看的侦探电影一样:有一个人被发现死在河里,全身捆绑,头被钝物击碎,并且解剖发现肺部和气管里没有呛水,如果有个负责调查的警察,坚持要说这人是跳水自杀,那么,所有的观众都知道这个警察在搞无间。

然而在“9•11”中,我们却看到了大量的类似于这样的“相反指向”的关键细节。

1、关于77航班的各种疑问及其他问题据美国官方调查结论,2001年9月11日,在杜勒斯国际机场雷达上消失了29分钟的美国航空公司77航班的波音757飞机,经过不受干扰的500多公里长途飞行之后,以高难度的大角度转弯加俯冲的飞行动作进入了美国的心脏地带,以1-2米左右的高度,平行于地面飞行了相当长距离,在连续撞倒了5根电线杆后,于7点38分,以45度角撞入五角大楼,留下一个直径约为4.9-5.5米宽的圆洞(见图四、图五、图六)。

面对这样一个结论,人们提出了以下质疑:[ 转自铁血社区 / ](1)五角大楼外墙上的那个古怪圆洞能钻进一架波音757吗?调查结论说,外墙上之所以形成那样窄小的入口,是由于波音757飞机的双翼在撞击后折断折叠到机身里了,随着机身进入了建筑物,所以,外面并没有留下任何飞机残骸,以致于外面的草坪完好无损,“光滑得可以玩高尔夫球”。

Case 富达麦哲伦基金 The Fidelity Magellan Fund

Case 富达麦哲伦基金 The Fidelity Magellan Fund
在1987-1994年间,Fidelity Magellan fund超额收益率百分比为:
Benchmark S&P500 Lehman Bros Aggregate U.S. 90-Day Treasury Bill 1994 -4.83 -0.59 -7.78 1993 4.63 4.94 11.67 1992 -0.25 -0.03 3.91 1991 -7.37 7.1 17.7 1990 2.7 -4.38 -7.93 1989 -14.4 2.75 11.17 1988 -4.54 4.24 5.4 1987 -3.31 -0.81 -3.58
Part 7: 基金现状
O 辉煌不再
1996年6月鲍勃•斯坦斯基接管后年的平均收 益率只有7.8%,低于标准普尔指数1.1% O 基金规模日益庞大 “昂贵的指数基金”——不标准普尔500指 数的相关性居然达到0.99,而它收取的管理 费却是任何一只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的10 倍以上
Thanks
Part 3:彼得•林奇的选股特点
从生活中发掘有潜能的股份
投资具有潜力,丏未被市场留意的公司
他崇尚对上市公司的调查,幵丌仅仅是分析数 据、预测市场,他从丌相信谁能预测市场
Part 3:彼得•林奇的选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O 选股的十三条准则:
1、公司的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听起来很可笑则更好。 2、 公司业务枯燥乏味 3、公司业务让人厌恱 (如殡葬行业) 4、公司从母公司分拆出来。 5、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丌追踪。 6、公司被谣言包围。 7、公司业务让人感到压抑。 8、公司处在一个零增长行业中。 9、公司有一个利基。 10、人们要丌断购买其产品的公司。 11、公司是高科技产品的用户。 12、公司内部人士在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 13、公司在回购股票。

股神巴菲特谈投资上的失误(5)

股神巴菲特谈投资上的失误(5)

问题:谈谈你投资上的失误吧。

巴菲特:你有多少时间?(译者注:巴菲特的幽默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关于失误的有趣的一点是,在投资上,至少对我和我的合伙人而言,最大的失误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

对于我们所知甚多的生意,当机会来到时,我们却犹豫了,而不是去做些什么。

我们错过了赚取数以十亿元计的大钱的好机会。

不谈那些我们不懂的生意,只专注于那些我们懂的。

我们确实错过了从微软身上赚大钱的机会,但那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懂微软的生意。

但是对于在医疗保健股票上理应赚得的几十亿,我们却错过了。

当克林顿政府推出医疗保健计划时,医疗保健公司获益非浅。

我们应当在那上面赚得盘满钵满的,因为我懂那里面的因果。

80年代中期,我们应当在Fannie Mae(译者注:美国一家受政府支持,专做二级房贷的超大型公司)上获利颇丰,因为我们也算得清个中的究竟。

这些都是数以十亿计的超级错误,却不会被GAAP会计法则抓个现形。

你们所看到的错误,比如我买下了几年前我买的US Air(译者注:巴菲特在这笔交易中几乎损失了全部的投资,3.6个亿)。

当我手里有很多现金的时候,我就很容易犯错误。

查理(译者注:巴菲特的合伙人)让我去酒吧转转,不要总滞留在办公室里(笑)。

但是我一有闲钱,又总在办公室里,我想我是够愚昧的,这种事时有发生。

总之,我买了US Air的股票,虽然没人逼着我买。

现在我有一个800的电话号码,每次我打算买航空公司的股票后,我就打这个电话。

我跟他们讲我很蠢,老犯错,他们总是劝我别买,不断地和我聊,让我别挂电话,不要仓促地做任何决定。

最后,我就会放弃要购买的冲动。

(译者注:真有这么回事吗?听起来像是巴菲特在开玩笑)于是我买了US Air的股票。

看上去我们的投资要打水漂了,而且我们的投资也确实几乎全打了水漂,(那笔糟糕的投资)理应全军覆没的。

我因为价钱非常诱人而买了那些股票,但是那绝不是个诱人的行业。

我对所罗门的股票犯了同样的错误,股票本身价廉诱人没错,但那应该是杜绝涉足的行业。

重读经典——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上:分散投资大师

重读经典——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上:分散投资大师

重读经典——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上:分散投资⼤师每次重读经典,都会获得不同的感悟。

在林奇的两⼤名著中⾸先选择重读《战胜华尔街》,是因为坊间对林奇在富达基⾦的后期,是否继续保持了分散投资的风格颇有些争议,还是仔细看看林奇⾃⼰的回忆吧。

作为⼀名分散投资的爱好者,看到林奇先⽣的持股数量,仍旧会瞠⽬结⾆。

1977年,林奇接受麦哲伦基⾦,当时基⾦的盘⼦不到2000万美⾦,在不到⼗个⽉的时间内,投资了近50种股票,换⼿率⾼达343%(其后三年⼤致保持在300%),当年道琼斯指数下跌了17.6%,⽽麦哲伦基⾦净值增长了20%。

由于交易太过频繁,使得林奇在写年报时不得不费尽⼼思,以便让阅读年报的投资者认识到,林奇频繁买进卖出是合情合理的。

到了1981年,也就是进⼊林奇执掌麦哲伦的中期,他已经变成了⼀个在股票投资上更加有耐⼼的投资者,基⾦的年换⼿率下降到了110%。

林奇先⽣表⽰:现在我持仓最⼤的重仓股会好⼏个⽉持续保持不变了。

呵呵,这个持股时间貌似也不长啊。

当然到了林奇基⾦经理⽣涯的后期(书中翻译为晚期,感觉有些不爽),对重仓股的持有时间⼤⼤加长。

林奇先⽣的持股耐⼼确实是逐步增强了,不过分散投资的风格并没有太⼤的改变,1983年中期,麦哲伦基⾦组合中有450种股票,到了秋季达到900只。

不过,这还没有结束,麦哲伦投资组合后来更是多达1400只股票。

以⾄于林奇先⽣不得不出⾯解释这种局⾯:”在1983年我的投资组合持有的900只股票中,有700只股票加在⼀起还不到基⾦的10%。

”进⼀步挖掘,发现林奇先⽣的1400种股票中,份额最⼤的100种代表着总资产的50%,最⼤的200种代表着总资产的三分之⼆。

只是这仍然可以被认为是极度分散的投资模式。

林奇先⽣在进⼀步解释其分散投资的原因时,提到了两点:⼀是受基⾦规则限制,很多⼩公司,即使持股达到这公司股本10%的上限,占⽤的资⾦也相当⼩。

⽐如80年代中期,林奇看好储蓄与贷款协会的股票,由于这些公司⼤多数盘⼦都很⼩,只能成批成批的买进,⼀共买进了100只,⽽这些全加起来占到基⾦总投资的3%;⼆是对于⽆法确定是否真的值得⼤规模投资的企业,先持有⼀些股票,便于关注研究。

巴菲特经典的演讲 破产有两种人 一种什么都不知道 一种什么都知道

巴菲特经典的演讲 破产有两种人 一种什么都不知道 一种什么都知道

巴菲特经典的演讲破产有两种人一种什么都不知道一种什么都知道巴菲特:破产的往往只有2种人,一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一种是什么都知道的。

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在市场不知道干什么。

什么都知道的人在市场会乱搞一通。

假如给我一把手枪,里面有一千个弹夹,一颗子弹,给脑袋开一枪,赢了给我一千万,我不会干,给再多我都不会干。

股票市场上玩这个俄罗斯轮盘游戏的太多了。

这个游戏很刺激,也很迷人。

长期下来,他们甚至忘记手枪里的子弹了,最后当成没子弹来玩。

他们的命运一开始就注定了。

会计算西格玛,不代表你就知道破产的风险。

我是这么想的,不知道现在他们是不是也这么想了。

说真的,我都不愿意以长期资本为例。

我们都有一定的概率会摊上类似的事,我们都有盲点,或许是因为我们了解了太多的细枝末节,把最关键的地方忽略了。

亨利考夫曼说过一句话:“破产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一种是什么都知道的。

”说起来,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同学们,引以为戒。

我们基本上没借过钱,当然我们的保险公司里有浮存金。

但是我压根没借过钱。

我只有 1 万块钱的时候都不借钱,不借钱不一样吗?我钱少的时候做投资也很开心。

我根本不在乎我到底是有 1 万、10 万,还是 100 万。

除非遇上了急事,比如生了大病急需用钱。

当年我钱很少,但我也没盼着以后钱多了要过不一样的生活。

从衣食住行来看,你我之间有什么差别吗?我们穿一样的衣服,我们都能喝天赐的可口可乐,我们都能吃上麦当劳,还有更美味的 DQ 冰淇淋,我们都住在冬暖夏凉的房子里,我们都在大屏幕上看橄榄球赛。

你在大电视上看,我也在大电视上看。

我们的生活完全一样,没多大差别。

要是你生了大病,会得到良好的治疗。

如果我得了大病,也会得到良好的治疗。

我们唯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出行的方式不同。

我有一架小飞机,可以飞来飞去,我特别喜欢这架飞机,这是要花钱的。

除了我们出行的方式不同,你说有什么是我能做,但你做不了的吗?我有一份我热爱的工作,但我一直都在做我喜欢的工作。

英汉互译理论与实务课件及其参考答案 第二章第二节 汉英文化对比

英汉互译理论与实务课件及其参考答案  第二章第二节 汉英文化对比

LOGO
SECTION 2
❖在英语中,“laugh one’s head off” 指的是“大笑”、“狂笑”。而英语国家 人士并没有把“捧腹”和“大笑”联系起 来,他们是把脑袋与“大笑”联系了起来, “笑得脑袋都快掉下来了”。 “laugh one’s head off”与“捧腹大笑”有着相 同的内涵。
❖ There was a new peach-flowered table-cloth on the table and colorful placemats underneath every dish, they were brand new too.
❖ 桌上是新挑花的台布,碗碟下面全垫五色的小席垫儿,也全 是新的。(老舍著,尤利叶·吉姆逊译,2001:408-409)
❖显然,译文2优于译文1。
Your site here
LOGO
SECTION 2
❖ 译文1:一天后是凯泽钢铁厂的股东年度会议日──1986年 11月25日,他本人将创造阿金库尔战役式的胜利。
❖ 译文2:一天后是凯泽钢铁厂的股东年度会议日──1986年 11月25日,他本人将以弱胜强,创造英法百年战争中阿金 库尔战役式的胜利。(参照楚立峰译。《富达风云----一个 基金巨头的沉浮》。第1页)
Hale Waihona Puke Your site here
LOGO
SECTION 1
❖英汉文化对比之四:词汇搭配或使用环境差 异引发的区别
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词或者词组,在另一门语
言中有着多个对应的词或者词组。这是词汇搭配或 使用环境差异引发的区别,说到底就是个语言习惯 问题,没有为什么。比如,汉语里的“防暴”。 “防暴警察”是“riot police”,“防暴任务”是 “riot duty”,这两个词组的“防暴”都是 “riot”;而“防暴枪”是“antiriot gun”, “防暴”武器“antiriot weapon”,这两个词组 里的“防暴”是“antiriot”。“音乐流行”就是 “popular”,而“疾病流行”是“epidemic”。 所以汉语里有句说法“流行的不都是好的”。

雷曼兄弟财务案例分析

雷曼兄弟财务案例分析

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时要审慎防范风险
• 雷曼兄弟的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高的杠杆 比例和过分集中的经营业务,这使得该公司的系 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都很高。这一点对我国金融 机构而言,应引以为戒。我国的金融机构应该加 强内部管理,要记住市场总是存在不确定性的,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分散投资是必要的。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雷曼兄弟公司在2008年6月16日发布财报称,第二季度(至5月31日)公司亏 损28.7亿美元,是公司199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雷曼净收入为负6.68 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55.1亿美元;亏损28.7亿美元,合每股5.14美元,去 年同期则盈利12.6亿美元。 雷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 福尔德(Richard Fuld)承认,亏损是自己的责任, 并称已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不会继续出现如此糟糕的业绩。上周雷曼通过发行 新股募得60亿美元资金,并且撤换了公司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营运官。 雷曼股价2008年以来已经累计下跌60%,由于预计未来业绩将有所好转,6 月16日雷曼股价有所反弹。 而根据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在9月10日提前发布的第三季财报,巨额亏损大超市 场预期。 报告显示,雷曼兄弟第三季度巨亏39亿美元,创下该公司成立158年历史以 来最大季度亏损。财报公布之后,雷曼股价应声下挫近7%。雷曼兄弟公司股 价从年初超过60美元,到如今7.79美元,短短九个月狂泻近90%,市值仅剩 约60亿美元。在从外部投资者获取资金的努力失败后,雷曼兄弟昨天决定出 售旗下资产管理部门的多数股权,并分拆价值300亿美元的房地产资产,以期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 雷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 福尔德(Richard Fuld)承认说,公司正处于其158年 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之一”,但会挺过当前的困境。而分析认为,不排 除雷曼兄弟需要政府援手以免破产。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彼得·林奇(Peter Lynch)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投资者,他以其独特的投资理念和卓越的表现,被誉为投资界的传奇人物之一。

彼得·林奇曾在美国最大的投资基金公司之一——茵德斯通管理公司(Fidelity Investments)旗下的麦哲伦基金(Magellan Fund)任职基金经理,带领该基金成为全球最为成功的投资基金之一。

他的成功投资理念和方法对后来的投资者影响深远。

投资理念彼得·林奇的投资理念可以被概括为“投资伟大公司”。

他认为,投资者应该关注那些在业绩和前景上表现出色的公司,而不是试图预测市场的短期波动。

他鼓励投资者密切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包括盈利能力、成长潜力、竞争优势等因素,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彼得·林奇倡导“投资你所了解的公司”。

他认为投资者应该投资于自己熟悉和了解的行业和公司,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估风险和回报,避免盲目跟风投资。

此外,他还主张投资者要保持对市场的警觉,随时调整投资组合,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投资方法彼得·林奇以其独创的“成长股投资”(Growth Investing)方法著称于世。

他认为,投资者应该寻找那些在盈利和增长方面表现突出的公司,这些公司通常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和竞争优势,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得良好的回报。

他提出了“快速增长公司”、“周期性公司”、“潜在转型公司”等不同类型的投资标的,以实现投资组合的多样化。

在选择个股时,彼得·林奇强调要考虑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他提出了“PEG比”(Price/Earnings to Growth ratio)的概念,用于衡量公司的成长性和估值水平,指导投资者从众多股票中选择最具潜力的投资标的。

成功经验彼得·林奇在其投资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他在任职基金经理期间,取得了惊人的投资回报率,超越了同行业绩,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财富。

你能成为股市天才

你能成为股市天才

你能成为股市天才《股市奇才》作者:杰克•施瓦格------------《股市奇才》内容介绍------------内容介绍一个过去想当艺术家或作家的人,在股票交易利润上却取得了年平均复合收益率为115%的业绩;一个中西部的农场主,在1992年和1993年交易中分别获得了年收益率为563%和322%的业绩。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市场天才基金负责人杰克?D.施瓦格就此采访了美国当代15位业绩最好的交易者和投资者,通过和他们深入的交谈,详细探讨了股票交易投资策略以及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透过本书中鲜为人知的故事、资讯和动荡的资本市场,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些交易者是如何驾驭牛市、抗衡熊市达到事业颠峰的,如何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管理资金并在资本市场获得巨大收益的,而且还可以了解到他们与普通的投资者,甚至与大多数职业基金经理人,究竟有何不同。

尤为重要的是,作者从这些访谈中提炼出交易者们的建议和观点,并在最后一章总结为65条市场经验和教训,这对交易新手、股票专业交易人士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股市奇才》作者介绍------------作者介绍杰克?施瓦格向我们揭示了行业最前沿的交易哲学和规则,为所有的投资爱好者和职业投资者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斯坦?德鲁肯米勒,达库斯尼资本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施瓦格以随意而全面的采访形式,加上独到的点评,向每一位读者,包括交易新手和职业基金经理,提供了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本书具有很高的阅读性和欣赏性。

他完全超越了规范的金融采访,向交易者们提出了读者真正想知道的问题,同时也获得了读者真正想知道的答案。

──理查德?H.德里豪斯,德里豪斯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杰克?施瓦格对交易天才和他们的真实生活的评论,对投资爱好者和职业投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如果我要激励自己的话,我就去读他的书。

──马丁?施瓦茨,传奇式的交易者和《牛市陷阱》作者股市奇才与美国15位最权威的股票交易者对话为纪念我的母亲玛格丽特•施瓦格,因她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和真诚,她得到了所有认识她的人的爱戴。

Fidelity:一个基金巨头的失败总记录

Fidelity:一个基金巨头的失败总记录

【Fidelity:一个基金巨头的失败总记录】作者:裴明宪从1977年到1990年,历史上最伟大的共同基金经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在Fidelity(富达投资)的麦哲伦(Megallen)基金完成了传奇般的旅程语出Fidelity官方网站)。

对于许多人来说,彼得-林奇就意味着Fidelity,他让Fidelity赢得了聪明的选股者(Intelligent Stock Pickers)的威名。

在那个时代,Fidelity几乎代表着整个基金管理业。

没有一家银行或证券公司敢于藐视这个名字。

没有一个投资者不对这个名字感到亲切。

现在一切都变了。

麦哲伦基金早已变成了财经记者和基金分析师们嘲笑的对象。

根据几年前的一个研究报告,这只基金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相关性居然达到0.99,而它收取的管理费却是任何一只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的10倍以上。

The Barron's周刊的编辑送给麦哲伦基金一个绰号:昂贵的指数基金。

现在,经历了大换血的麦哲伦基金的资产仍然高达440亿美元之巨,但已经比它在高潮时期的资产跌去一半左右(为了防止这只基金过于庞大难以管理,Fidelity的领导层已经禁止了一切新投资的进入)。

麦哲伦基金的困境只是Fidelity整体败局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麦哲伦这只传奇基金的失败给Fidelity的威名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它的其他股票基金表现也算不上优秀。

除了America ContraFund等少数王牌基金,Fidelity的大部分积极管理股票基金都没有发挥出足够的潜力,其中许多不但长期落后于大盘,还落后于主要的竞争对手。

在传统积极管理领域,T.Rowe Price,American Fund和Franklin等竞争对手已经迎头赶上,它们拥有比较优秀的综合回报率和比较低的费率,尤其是T.Rown Price 以不收费基金(No-load Fund)给Fidelity的高费率基金带来了严重冲击。

fidelity发展特点 -回复

fidelity发展特点 -回复

fidelity发展特点-回复Fidelity发展特点引言:Fidelity是一家全球知名的金融服务公司,成立于1946年,总部位于美国。

该公司提供投资管理、退休计划、富裕管理和金融咨询等多元化金融服务,服务范围遍布全球超过25个国家。

Fidelity的发展特点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对于金融行业的其他公司来说,从中可以学习到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以下关于Fidelity发展特点的问题。

一、Fidelity的发展历程1. Fidelity成立背景和初期发展Fidelity成立于1946年,创始人是Edward Johnson II,当时主要从事基金经理的角色。

初期的Fidelity注重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基金产品,并逐渐获得了一批稳定的客户。

公司的发展初期,Fidelity通过提供卓越的基金管理和优质的客户服务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

2. Fidelity的全面发展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Fidelity开始全面发展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包括退休计划、富裕管理和金融咨询等领域。

这一发展使得Fidelity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并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Fidelity也开始发展自己的技术平台,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软件,以提高操作效率和客户体验。

3. Fidelity的国际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Fidelity开始将业务拓展到国际市场。

公司先后进入了欧洲、亚洲和拉美等地区,通过建立分支机构和合资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全球客户的覆盖范围。

Fidelity的国际化发展大大增加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让更多的投资者能够享受到Fidelity的优质服务。

二、Fidelity的核心竞争力1. 优质的基金管理作为全球领先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Fidelity一直以来都注重基金的研究和管理。

公司拥有强大的研究团队,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对各种资产类别和投资策略的研究。

这使得Fidelity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基金产品,帮助他们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芒格9大失败语录

芒格9大失败语录

芒格9大失败语录【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芒格及其成就2.芒格的九大失败语录及解释3.芒格的失败语录对我们的启示4.结论:总结芒格的失败语录对我们的影响和教训正文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也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长期合作伙伴。

他在投资界享有盛誉,是价值投资的杰出代表之一。

然而,在芒格的成功背后,也有一些著名的失败语录。

本文将探讨芒格的九大失败语录,并分析我们从中可以吸取的教训。

1.失败语录一:“投资就像是打棒球,你要等待那个好球。

”芒格这句话的含义是,投资者应该耐心等待最佳投资机会的出现。

如果我们盲目投资,可能会错失更好的机会。

2.失败语录二:“人们总是过度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不要过分自信。

在投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3.失败语录三:“价值投资并不意味着总是能够找到被低估的优质股票。

”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我们遵循价值投资的原则,也不一定能保证每次都能找到被低估的股票。

我们需要接受这个事实,并做好应对。

4.失败语录四:“人们总是试图预测未来,但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

”这句话强调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做好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不是过分依赖预测。

5.失败语录五:“投资的关键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在于你如何处理你所不知道的。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学会承认自己的无知,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

在投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承担风险,并做好应对不确定性的准备。

6.失败语录六:“如果一个投资者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那么他在投资过程中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优势。

”这句话强调了自知之明的重要性。

在投资过程中,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并努力提高自己。

7.失败语录七:“投资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你的智商有多高,而在于你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句话告诉我们,投资过程中情绪控制至关重要。

浙江农林大学管理学题库8第九章 激励理论

浙江农林大学管理学题库8第九章 激励理论

第十章激励理论一、判断题:1.保健因素是多与工作结果联系在一起的因素。

(×)2.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具有激励的力量。

(√)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主导需要是变化的,既可以由低层次的需要向高层次需要发展,也可能由高层次需要倒退为低层次需要。

(×)4.在五种工作特征的描述中,工作的自主性能够让工作者体验到工作的意义。

(×)5.相比因低报酬产生的不公平感,高报酬会使人感到较为公平,而且无论是否公平,高报酬对员工的行为都有正面的影响。

(√)6.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

(√)7.认知型激励理论认为行为是内在需要与激励的函数;行为改造理论则认为外在的或环境的结果决定行为,它强调的是行为与其结果之间的关系。

(√ )8.努力和工作绩效的结果未必能带来期望的报酬。

(√ )9.在工厂里,采用X理论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在研究所里,运用Y理论进行管理效果较好。

(√ )10.根据激励理论,增加职工的工资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1.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员工同时被多个需要所激励。

(× )12.自我实现是一种比生理或安全更重要的需要。

(× )13.文化层次不同,人们的需要层次也会不同。

(√ )14.茨伯格认为,当保健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情绪就会消除,对职工会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 )15.激励因素对维持员工的激励水平是必要且充分的。

(× )16.份即使当惩罚没有被平等地应用于所有违纪员工时,它仍然是有效的。

( ×)17.据公平理论,平均分配是最合理的。

(×)18.根据Y 理论,多数人都不愿主动地去承担责任。

(× )19.领导者无法激励没有需要动机的员工。

(√)二、单项选择:1.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 E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2.提出期望理论的是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delity:一个基金巨头的失败总记录】作者:裴明宪
从1977年到1990年,历史上最伟大的共同基金经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在Fidelity(富达投资)的麦哲伦(Megallen)基金完成了传奇般的旅程语出Fidelity官方网站)。

对于许多人来说,彼得-林奇就意味着Fidelity,他让Fidelity赢得了聪明的选股者(Intelligent Stock Pickers)的威名。

在那个时代,Fidelity几乎代表着整个基金管理业。

没有一家银行或证券公司敢于藐视这个名字。

没有一个投资者不对这个名字感到亲切。

现在一切都变了。

麦哲伦基金早已变成了财经记者和基金分析师们嘲笑的对象。

根据几年前的一个研究报告,这只基金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相关性居然达到0.99,而它收取的管理费却是任何一只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的10倍以上。

The Barron's周刊的编辑送给麦哲伦基金一个绰号:昂贵的指数基金。

现在,经历了大换血的麦哲伦基金的资产仍然高达440亿美元之巨,但已经比它在高潮时期的资产跌去一半左右(为了防止这只基金过于庞大难以管理,Fidelity的领导层已经禁止了一切新投资的进入)。

麦哲伦基金的困境只是Fidelity整体败局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麦哲伦这只传奇基金的失败给Fidelity的威名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它的其他股票基金表现也算不上优秀。

除了America ContraFund等少数王牌基金,Fidelity的大部分积极管理股票基金都没有发挥出足够的潜力,其中许多不但长期落后于大盘,还落后于主要的竞争对手。

在传统积极管理领域,T.Rowe Price,American Fund和Franklin等竞争对手已经迎头赶上,它们拥有比较优秀的综合回报率和比较低的费率,尤其是T.Rown Price 以不收费基金(No-load Fund)给Fidelity的高费率基金带来了严重冲击。

在工程型积极管理领域,Fidelity几乎一事无成,眼睁睁地看着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夺走这个新兴市场的主导权。

在消极管理领域,Fidelity已经输掉了它好不容易赢得的一席之地。

在2000年之前,它一直试图与强大的指数投资者Vanguard竞争,但现在它的最大敌人变成了Barclays和State
Street,这两家基金管理公司都以ETF(Exchange Traded Fund)闻名于世。

Fidelity既不想建立强大的ETF部门,又不想放弃广阔的指数基金市场,于是只好调低它的指数基金的费率,希望这一点点让步就足以抑制ETF的上升势头。

直到今年7月,Fidelity仍然只管理着一只ETF,谁也不知道它接下来想做什么。

至于替代投资产品(Alternative Investment Product)领域,即对冲基金、商品期货、金融衍生品、私人股权和房地产投资信托领域,Fidelity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进展。

作为一家私人持股公司,Fidelity本来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对冲基金经营,但它的动作极其迟缓,似乎根本无意抢占这个高利润的市场。

它拥有一些商品期货基金和一个私人股权业务部门,但这些部门所占的比例是极小的。

替代投资产品已经成为一个熟人的小圈子,可惜Fidelity并不是这些熟人中的一员;相比之下,Fidelity 在卖方的那些老朋友,诸如Goldman Sachs, UBS乃至Macquarie 之流,却已经在这个领域建立了强大的统治地位。

以上事实似乎只能证明一点:Fidelity打算吊死在传统积极管理基金,即选股者(Stock Pickers)这一棵树上。

它不打算深入千变万化的指数投资领域,不打算涉足由计算机控制的工程型基金管理领域,不打算进攻方兴未艾的对冲基金和商品领域,也不打算在其他复杂的结构产品(Structured Product)市场上分一杯羹。

好吧,我们可以相信,经过漫长的调整和换血,Fidelity 能够重新拥有一群聪明的选股者,它的积极管理基金能够重新打败市场---但是那样就够了吗?即使如此,它也无法打败灵活多变的Barclays或BlackRock(刚刚收购了State Street和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债券基金巨头),因为后两者提供的是更广泛、更新颖的投资产品。

Fidelity无法为投资者提供更广泛的分散投资,更精确的风险控制和更特殊的风险-收益组合,无法把投资者带到那些潜力巨大的新金融市场上,所以投资者只能求助于它的竞争对手。

传统基金市场的饱和与便携式异常收益率(Portable Alpha)概念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基金管理界。

现在,以传统积极管理基金为中心的投资组合已经不再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它们宁可用ETF为自己赢得市场收益率,然后用对冲基金或房地产投资信托为自己带来异常收益率。

此外,许多机构投资者或特别富有的
个人投资者(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对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已经大大增加,衍生品现在不仅被用来对冲风险,也被用来赢得异常收益率。

随着ETN(Exchange Traded Note)等结构化金融产品的问世,金融衍生品和商品期货的地位还将进一步提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发明ETN的正是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它正在从老对手Fidelity手中夺去更多的市场。

令人费解的是,Fidelity一方面对买方市场出现的革命性变化视而不见,另一方面却热衷于参与竞争激烈的卖方业务,甚至与自己的合作者展开正面竞争。

Fidelity的零售经纪、低费率交易和积极交易(Active Trade)业务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最近它又大肆宣传其首要经纪(Prime Brokerage)业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对冲基金。

它发行自己的CD和其他货币市场工具,这在传统上是商业银行的势力范围;它的研究人员还试图与卖方的研究部门进行竞争,目的是为自己的经纪、交易部门争取机构客户。

这些努力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不认为Fidelity能在低费率交易领域战胜Charles Schwab或E*Trade,也不认为它能在零售经纪领域与Merrill Lynch或Smith Barney平起平坐;在首要经纪领域,它更不可能动摇Goldman Sachs和Morgan Stanley 的统治地位。

以上业务或许能给Fidelity带来一个更广泛、更分散的业务组合,但Fidelity很难成为这些业务的领袖。

可以认为,Fidelity正是因为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卖方业务的争夺,才忽视了自己的大本营---买方业务。

但是在过去十几年中,买方业务的发展潜力已经明显超过了卖方业务,现在所有的投资银行或零售经纪公司都在千方百计地进军买方,基金管理和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传统的卖方巨头,诸如Goldman Sachs和UBS,对资产管理、自营交易和财富管理业务的依赖早已超过了对证券承销、财务咨询和销售交易的依赖。

根据《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stor)杂志的调查,2005年美国资产管理界的边际利润率超过了30%,而大部分投资银行或零售经纪公司都无法达到这个水平---既然如此,Fidelity为什么还要冒着丧失买方业务的风险,向卖方业务做无谓的扩张?这一切岂不令人大惑不解?
无论如何,Fidelity仍然拥有两个举足轻重的优势:它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坚固的客户基础;它在研究方面一贯投入巨资,因此拥有世界上最有效的研究团队之一。

我想,它接下来应
该做的是加强对工程型积极管理、对冲基金和衍生品市场的研究,跟踪竞争对手在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尽快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Fidelity是美国最大的退休基金管理者,如果能把便携式异常收益率的概念引入个人投资者的退休帐户,无疑将大大改善这些帐户的风险-收益比率。

此外,新兴的亚洲市场也呼唤着国际性专业基金管理公司的进入,Fidelity在这个市场一贯是受到尊敬的,它应该懂得利用这种尊敬,尽快给投资者带来适合当地情况的投资产品。

在这篇文章里,我已经谈到了太多的消极的东西;正如标题所说,这是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但是失败总要被记录下来,只有正视这一记录,才能赢得未来的希望。

在变化莫测的金融界,因为?皇钡氖韬龆 萑胧О艿拇蠊 竞芏啵 行┕ 臼涞谋菷idelity还要惨。

作为Fidelity曾经的最大竞争对手,Vanguard Group已经因为忽视ETF而落到进退两难的地步,它在美国的排名从第二名一路下滑到第十名;作为目前最受股东欢迎的金融集团,UBS曾经因为在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领域的双重失败而陷入普通股回报率只有个位数的窘境;作为全球固定收益市场的巨头,Lehman Brothers在80年代还因为严重的内讧和行动迟缓而几乎消失。

但是,这些巨人都摆脱了困境,或者正在摆脱困境。

我相信Fidelity也有很大的希望摆脱困境,或许关键在于它应该改制为一家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给公司的决策层带来新鲜血液,虚心倾听股东的意见,这是UBS, Lehman和Goldman Sachs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也可以成为Fidelity重振旗鼓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